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五九卷)  2006/5/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5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頌第七段,第五首看起:

  【到人門戶。當願眾生。入於一切。佛法之門。】

  這是乞食,我們一般說到齋主家裡門口,這些禮節、儀規都要懂得。出家人是人天師表,我們現在所講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一舉一動都要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不能夠敲門,敲門是很不禮貌的。現在跟從前不一樣,現在到人家裡,一般都有電鈴。最適當的是先以電話聯絡,說明什麼時候到你家去拜訪,主人同意了,準時到達。有時候得看主人的身分地位,我們去拜見他,有些什麼事情,需要多少時間,都要預先約定,因為他每天的客人不止我們一個。特別是一些社會政治人物,他們日常生活接見客人非常繁忙,時間一定約得恰好,譬如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甚至於短的十五分鐘,一定要把時間控制好。為什麼?他前面有客人,後面也有客人。

  這是古時候乞食,當然不像現在工作這麼繁忙,到人家門口是搖錫杖。出家人出門托缽都攜帶著錫杖,前面我們讀過,所以在門口搖錫杖。錫杖也只能夠搖三次,不能太多次。三次沒有人來開門,他們裡面沒有聽見,那就得到第二家去,這都是屬於禮節。通常你搖了三次,他一定會來開門,他知道有出家人來托缽,他已經給你準備好了。『到人門戶』,見到這個門,兩扇的叫門,一扇的叫戶,通常門是大門,房間裡面都算是戶,都是單扇的。見到「門戶」引發的大願,『入於一切,佛法之門』。

  佛法叫法門,門是通達的意思,就是由這個方法、由這個門徑可以通達佛法。有多少?經教裡面佛常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這真是有數字的。廣義的來說,無量法門,你看我們在四弘誓願裡面念的「法門無量誓願學」。《華嚴經》在「入法界品」,善財童子給我們做了個例子,那就是怎樣契入佛法。而「離世間品」,這部經是四大段,信解行證,行只有一品經,但這品經也很長,叫「離世間品」,裡面給我們講了兩千個法門,這是略說。這個《華嚴》是略本《華嚴》,我們這個中文本,不是下本。下本有十萬偈,我們中文翻譯的,大概只有五萬多偈的樣子,一半,下本經的一半。

  這部經太大了,凡是大部頭的經典,我們都有這個常識,很容易失掉;失掉之後,剩下來就是殘缺不齊。所以傳到中國的《華嚴經》不是全文,只是全經的一半而已,而且是三次不同時間傳過來的。但是,雖然是半部,《華嚴經》的教義已經能夠明顯的看得出來,非常難得。現在這部經,大概就算華譯的保存的分量最多,梵文的原本早已經失傳了。聽說「普賢行願品」梵文本還有,收藏在什麼地方我們就不知道了,我們只曉得最完整的是中文的譯本。

  在大經裡面,我們知道經文上所說的,表法的意思多,也就是處處教我們,給我們啟示。我們乞食到人家門戶就要想到,時時刻刻念念當中提醒,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是入佛門;換句話說,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看到門,你就能想到我要入佛門,這首偈最重要的意義在此地。世出世間一切法無量無邊,大乘經裡面佛給我們講的十法界,我們用這個做比喻,十法界十個門,我們得認清楚哪一個門才是佛門,怎麼個入法?從哪裡入?不能不知道。

  實在講佛,佛在哪裡?佛是什麼?誰是佛?你首先要把這個搞清楚。佛就是自己!佛不在外面,佛是自己的真心,佛是自己的本性。迷失了真心,迷失了本性,才產生許多虛而不實的幻門,不是真的,虛幻的。可是你要沒有能力辨別,這些虛幻的門會把你迷失了。那個門是什麼?九法界,佛法界之外的九法界。九法界裡最嚴重的,完全迷失了,一百八十度的顛倒了,是六道!六法界這六門完全錯了,幾個人知道?可以說我們無始劫以來入錯了門,迷久了,迷得太深,回不了頭,嚴重到這個程度。

  首先我們要認識這個「佛」字。佛是什麼?佛這個字是從印度梵語翻譯過來。古時候文字不多,翻譯佛經的時候就造些新字,便利翻譯。佛這個字,沒有人字邊的弗是個古字,這個字有,中國有這個字。可是梵文裡面的「佛陀耶」,在中國找不到意義相同的字來翻,所以就用音譯;用中國古老的「弗」字的音,加個「人」字,因為佛是人。諸位要知道,這個要看清楚,佛不是神,佛是人。什麼樣的人?覺悟的人,回頭的人,反璞歸真的人。所以,用音譯翻成這個字,再加以註解,你就曉得它是什麼意思。

  佛有兩個意思,體、用,就是有體、有用,體是智,用是覺。我們用智覺不就可以了嗎?用這兩個字來翻它的意思不就行了嗎?還是不行。為什麼不行?它這個智的意思,我們中國的「智」不能包含,覺的意思也沒有法子包含。它智裡頭有三個意思,覺裡頭也有三個意思,在中國字實在是找不到,只好用音譯。智的三個意思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是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有的。這三種智要加以解釋。什麼叫一切智?知道宇宙之間一切諸法的體,哲學裡面講的本體,知道這個則稱之為一切智。體是什麼?體是空。但是空不是無,如果我們把空體會作什麼都沒有了,錯誤,它有。有,為什麼說它空?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我們六根都緣不到;眼看不見,耳聽不見,鼻也嗅不到,舌也嘗不到,身體也沒有法子接觸,乃至於你想都想不到,六根接觸不到,不得已說它是個空。《心經》裡面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空是講體,色是講形相,所以體是空,佛法常講四大皆空、萬法皆空,是從體上講的。

  誰認識?我們認不認識?不認識。為什麼說不認識?如果認識,你對於這一切法還會執著嗎?萬法皆空,你決定不會執著,你也不會分別,你在一切萬法裡面就解脫了,這一解脫就入了佛門。所以這一切現象,相有體空,《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又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大般若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什麼?這是佛裡面的空義,就是智,這是真正智慧。

  第二個意思是講覺,覺也是三種,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以這個意思就很多。自己覺悟、明白了,就是佛的三種智你都明白了。前面我們講第一種是一切智。第二種是道種智,道是道理,種是種種,宇宙之間萬事萬物太多了,種種,種種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的理、一切法的事、一切法的現象,你都明白,這叫道種智。第三個叫一切種智。體相用是一不是二,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不即不離。一切種智是講的用。智慧裡頭三個意思,體、相、用,一切智是體,道種智是現相,一切種智是應用。

  你自己覺悟了,叫自覺,覺悟之後,你要幫助別人,你要教導別人,那就是覺他,最後就是覺行圓滿。自覺,是阿羅漢;覺他,是菩薩;覺行圓滿,自行化他圓滿,是在你自覺覺他之中,斷除無始無明習氣,前面講得很清楚,無始無明習氣斷盡了就圓滿,覺行圓滿,那就是大乘教裡面講的究竟圓滿佛。這是誰?自己。所以佛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自性,佛性就是真心,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你什麼時候能回得了頭,什麼時候能見道,見道就證道。什麼人證道?在《華嚴經》裡面,《華嚴》是圓教,初住位就證道,這就說明初住位入佛門了。一入一切入,雖然是八萬四千法門,像什麼?像一個大房子一樣,這個房子外面是個圓牆,圓牆裡面有八萬四千法門,隨便從哪個門入進去都一樣,沒有兩樣。沒有入進去,法門不相同;入進去,統統一樣。所以佛這個字要認識清楚。

  一切眾生在九法界沒有別的,只有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入一切佛法之門」,這個不能不知道。如果這個不知道,那就可憐、就苦了,那搞什麼?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永遠沒有休息,生生世世。六道輪迴怎麼來的?迷失了自性變現出來的幻相。就像作夢一樣,它雖不是真的,但是你要是不覺,把它當作真的,它裡頭有真苦;換句話說,真夠受的,這個事實不能不知道。迷失自性之後,你看自性,佛這個字裡頭所說的,講的宇宙一切萬事萬法,相有體空。體既然是空的,相有當然不是真有,所以相叫妙有。為什麼說妙?妙就是你不能說它有,你也不能說它沒有。

  所以佛用作夢來做比喻,我們容易體會。夢就是妙有,當你作夢的時候真有,不能說沒有;可是一覺醒來之後,夢到哪裡去了?再也找不到。如果你在夢裡面一下覺悟「我現在是作夢」,我相信你很快樂。為什麼?你就不受夢境的拘束。夢境裡夢到一頭老虎要吃你,你會很慷慨,為什麼?這是夢境,假的,不是真的,我也像佛一樣捨身餵虎。你很高興的把你的身體布施給老虎吃,你就沒有一點恐懼了。為什麼?你知道,知道這不是真的!為什麼在夢裡頭見到老虎會嚇得一身冷汗,會驚醒過來?你不知道那是夢境,不知道是假的,也就是不知道事實真相,以為是真的。這個境界現前,煩惱習氣起現行,貪生怕死,自私自利,會生起這些煩惱習氣。菩薩為什麼能做到?菩薩知道這是夢中,「夢裡明明有六趣」。不但六道是在夢中,四聖法界也不例外,也是在夢中。

  真正醒過來,不但六道沒有,十法界也沒有了,那時候就入佛門。佛門是一真法界,佛門是極樂世界,佛門是一切諸佛的報土,就是實報莊嚴土,報身佛現的真實淨土。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所居的淨土,不是純淨,叫方便有餘土。你看權巧方便,不是究竟。有餘,餘是什麼?餘煩惱習氣沒斷,煩惱斷了,習氣沒斷,沒有見性。佛好像有三個門,大門進去了,裡頭還有二門、還有三門。阿羅漢、辟支佛入第一個門,大門進去了,二門沒進去;菩薩入了二門,後面第三個門沒進去;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才入第三個門,第三個門是真正的佛門,入進去就見到佛。見到什麼?見到自性,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見佛就是見性,見性就是見宇宙萬有的真相,《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就是一切法的真實相你統統了解,那叫做見性,叫做見佛。

  佛法裡頭沒有迷信,佛法是真實智慧。平常大經上我們常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是梵語,這句梵語沒有翻,不是不能翻,能翻。能翻為什麼不翻?尊重不翻,這是佛門修學的終極目標,佛法所求的是什麼?就求這個,所以這句不翻,翻音。其實翻意思是可以翻的,叫無上正等正覺,這屬於尊重不翻。跟佛的意思不一樣,佛的意思是含多義不翻,意思太多了,在中國找不到這個詞彙,找不到,所以要造一個新字。無上正等正覺裡面就有三個意思,正覺,這是第一道門,佛法的大門;正等正覺,是佛法的二門;無上正等正覺,是佛法的三門。不容易!

  入大門,見思煩惱斷掉了,我們通常講放下了,就是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真放下了。為什麼不執著?曉得相有性空,事有理無,所以對於事相不執著了;惡不執著,善也不執著。那我們還要不要斷惡修善?要。為什麼還要?還有許多眾生沒覺悟,要做樣子給他看,這叫大慈大悲。為什麼?你造惡,你必墮惡道,你修善,你得人天福報;換句話說,看芸芸眾生出不了三界,迷惑顛倒,我在這個地方應該表現個好的樣子,帶領大家離苦得樂;離苦就是離三惡道,得樂就是得三善道、得人天道。這個慈悲,是裝樣子,裝樣子給大家看的,不是真的;可是他雖然裝樣子,我們凡夫決定看不出,凡夫總以為他跟我們是一樣的。不過看到很難得,他不造惡,你看他所做的都是善事。這叫什麼?這叫大慈大悲。

  我們在前面念過報佛恩,念「見報恩人」,清涼大師註解註得很詳細,略舉佛對眾生十種恩德,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無盡的恩德。就是他為我們示現,幫助我們找到佛門,幫助我們修學,幫助我們回歸佛門,回歸佛門就是幫助我們明心見性,這個恩德太大了。為我們示現斷惡修善,這是教我們在六道裡面怎樣離苦得樂,這個恩德到哪裡去找?不能不知道!無論在什麼地方看到門,我們要進門,或者要出門,都要想到。進門是證果,證阿羅漢、證菩薩、證佛果;出門,出門是度化眾生,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我們在這個事相當中,你看你每天進門、出門多少次,你有沒有這個念頭?進門見性,出門度生,出門給世間人做最好的榜樣。

  眾生的根性不相同,佛菩薩示現也不一樣。佛法活活潑潑,佛法不是一成不變,千變萬化。沒有契入的人,他怎麼會知道?我們不能夠不知道。眾生程度不齊,習染不同,菩薩的示現、教學,一定應機施教。程度淺的,教小法;程度高的,教大法。所以佛教眾生有三乘、有五乘,五乘是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不同的根性有不同的教法,不同的習染有不同的示現。總而言之,已經覺悟的人,就是阿羅漢以上的,到六道裡面來應化,無論是應身還是化身,他的作為、他的言行只有一個目標,幫助眾生覺悟。而幫助眾生覺悟的方法無量無邊,就是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千變萬化。眾生是不是都能覺悟?不一定。八萬四千種方法用盡了,眾生還不覺悟,有沒有這個情形?有,太多了。為什麼?煩惱習氣太重了。

  佛為什麼還要做如此示現?有用意,那就是要幫助一個眾生覺悟回頭,不是短時間,不是一次、二次。所以佛菩薩為眾生做示現,可能會做上千次、萬次、無數次,眾生才恍然大悟,才覺悟過來。這是佛菩薩的恩德,這是佛菩薩的慈悲,人做不到。孔老夫子教學,「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者」,老夫子就不教你了。為什麼?你太笨了,不教,你旁聽好了。佛菩薩不然,佛菩薩別說是三遍教你,你不開悟,他會教三十遍,他會教三百遍,他會教三千遍,他會教三萬遍。我們一般人聽到了、看到了,不可思議,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菩薩對我們是不是這樣?是這樣的。我們這一生不能接受,不要緊,還有來生;來生不能接受,還有後世。縱然是往下無量劫,佛也不捨棄你,常常來給你提示。這就是我們常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如果不是這樣長時薰修,你怎麼會覺悟?

  我們今天學佛,我們很清楚、很明白,佛菩薩確實在我們周邊時時刻刻提醒我們,為什麼我們不覺悟?也就是我們薰習的時間還不夠。所以,我們的煩惱習氣,雖然知道這不是好東西,這是假的,現在還不肯放下,道理在此地。真的清楚、真的明白,哪有不放下的道理!正所謂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轉凡入聖在一念之間,就是這個一念心發不出來,這麼難。聽到時好像覺悟了,一剎那就又迷了,又恢復原狀,凡夫麻煩就在此地。世間聖人就沒有這個耐心,就不耐煩;佛菩薩行,佛菩薩偉大,了不起!我們要感恩。也許有同修要問,要怎樣讓我們能快一點,最好不要等到來生後世,我們這一生能不能入進去?在理論上講能,肯定的。那要怎麼辦?實在講,佛的教誨你真的聽懂、聽明白了,他有句話叫依教奉行,就能夠很快的向上提升。我們也懂得依教奉行,可是就沒有做到,我們不依教,也沒有奉行;我們還是依我們的煩惱習氣,還是奉行我們自己的意思,這就沒法子了。

  在《華嚴經》上,你看佛叫我們放下執著,這就是放下見思煩惱,你就入第一個門,你智慧就開了,你得到正覺;我們的執著就是放不下。執著裡頭頭一個是什麼?我們這是方便說,就是成見,我的看法、我的想法、我的見解,這很粗很粗的,就放不下。所以你要說從哪裡放起?就從這兒放起,這個不能放下,就不能隨緣。你在生活當中、修學當中,你就不得自在,這個不得自在,你就是得不到法喜,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得不到。你能把這個放下,你會得到法喜,我們常常講的,這個世間「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才會真正懂得這兩句話。你懂得了,你會生法喜,你的日常生活當中會很快樂;你不肯放,就沒有法子了。

  你放得愈多,所謂煩惱輕、智慧長。煩惱習氣不肯把它斷掉,智慧永遠不能現前,你怎麼能入門?再具體的來說,你真的想入門,又克服不了自己煩惱習氣,《弟子規》、《十善業道》,再加上道教的《感應篇》,我常講這三部書是儒釋道的三個根。你把這三個根抓住,用一年的時間把它落實,你這一生或者有可能入於一切佛法之門。如果這三個根沒有,不但不能入門,門在哪裡你也不曉得,不得其門而入。這是我們今天看到這首偈應當要曉得,絕對不是說我們今天乞食到人門戶是這個意思,所有一切門都要能激發自己的願心,從這個地方得到啟示,我們就真的學到《華嚴》了。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接著看下面一首偈,第六首:

  【入其家已。當願眾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雖然說得不多,說得很清楚,「未入,則諸家差別,入已,唯一無多,如入佛乘,無二三也」,這是《法華》所說的,「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由此可知,二乘、三乘、五乘,乃至於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佛的方便說。實際就是一乘,一乘就是佛乘,一佛乘。『入其家已』,前面一首偈是在門口,是入門,這首偈是到人家裡面。這是我們每天,自己的家、別人的家,道場也是家,進進出出。希望我們在這種景觀之下,也能發起弘願,發大菩提心,在這一生當中圓成佛道。我們今天要真正發心圓成佛道,諸佛如來、祖師大德傳給我們一個妙法,就是念佛求生淨土;只有這一法,別無第二法,穩穩當當。

  你要想真的成就,祕訣就是你能放得下,這是真正祕訣,你放不下,不能成就;你放下了,決定成就。你不想放下,那你就是說我不願意成就,這是真的。放下從哪裡放起?《無量壽經》上講得好,從放下口業下手,「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所以佛門有最初方便,叫止語,不說話,二六時中,就是一天到晚,佛號不間斷。只要往生就入佛乘,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入了佛乘;再說,縱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邊地疑城,還是入了佛乘。真的是古大德講的,「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這個開悟是明心見性。疑城見不到佛,不是永遠見不到,他耽誤的時間,最長我們這個世間五百年。我們世間五百年覺得很長,可是極樂世界不覺得長,極樂世界無量壽,也是耽擱一點點的時間。這個地方的時間五百歲,他必定會斷疑生信,那個疑惑斷掉了,立刻就見佛,凡聖同居土裡頭見佛!

  有人在疑城裡面時間很短,很短的時間他就明白了,不再懷疑。有人是比較時間長一點,但是不會超過我們這個世間五百年,一定會回頭。像佛在經上講的,阿羅漢雖然是小乘,能不能轉小成大?能。要多少時間?兩萬劫;辟支佛要一萬劫,這最長的時間。每個阿羅漢、辟支佛善根不一樣,有人一劫、二劫就回頭,最長不會超過兩萬劫,所以必定會回頭。

  這就是我們一定要死心塌地念這句阿彌陀佛,在這個世間,其他的全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要當真,不要執著,甚至於分別都不需要。別人欺負我、騙我,一切都隨他去。最好的是學道安法師那個樣子,他給我的啟示很大。我就是看他一樁事情,有信徒去騙他,真的騙他,不是假的。他給!騙很多次,他都知道,他不是不知道。有一次是被我碰到,我去看他老人家,那位居士姓蔣,名字我記不得了,我跟他也很熟。我到松山寺去,剛好在門口碰到他,他離開,我進去,我們打了個招呼。我進去見老和尚,老和尚問我,他說「那個蔣居士剛剛出去,你看到沒有?」我說看到了,門口打了招呼。他說「他今天又來騙我」。我說「怎麼?你給他沒有?」「給他了!」我對老和尚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就叫什麼?叫自在隨緣,這世間什麼也不是自己的。為什麼要給他騙?教育。我們中國有句諺語講,「放長線釣大魚」,佛度眾生是「先以利欲勾,後令入佛智」。他跟老和尚交往,還是有善根,只是迷惑顛倒,騙老和尚,騙錢,自己以為老和尚不知道。如果哪天一下曉得,原來老和尚都知道!慚愧心就生起來了,才知道老和尚的慈悲,那一下就提升了。所以,幫助一個眾生,每個人用的方法不一樣,他這也是一種方法。你看他這個方法,我們遇到了,得利益,也跟老和尚學會了。如果再深入經藏,了解三世因果,你還有什麼執著?還有什麼分別?

  我們明白這個事情之後,我們在講席裡頭說過很多次,人生在世,你說是哪個人佔了便宜,哪個人吃了虧、上了當,沒這回事,因果通三世。昨天我們提出的魏斯博士,美國一位專門研究靈學的,他也是個醫生,心理醫生。他替病人用催眠的方式治病,這當中就發現有神靈藉著這個人,這個人是深度的催眠,他用催眠術,藉著他的口講話,透的訊息。這個訊息很珍貴,裡面有一條講債務。人為什麼會到這個世間來?還債。人跟人都有債務,沒有債務,對面不相逢。凡是認識的,就是一生見一次面、打一次招呼,都是債務。他為什麼不跟別人打招呼?債裡頭有命債,欠命還命;有財務上的債,欠債還錢;有人情債,很複雜的。

  這個人騙老和尚的錢,老和尚知道,也都給他。從三世因果上來說,老和尚的悲願,希望成佛之後,像佛一樣普度眾生。這些人不管是討債、欠債的,就是討命、還命的,都是有緣人。佛不度無緣人,度有緣,有緣都是他得度的現象。欠錢的,將來一定會來供養法師,會來供養三寶,還債的!就這麼個道理。他要不欠,不會有這個行為,欠得多,還得多,供養得多;欠得少,還得少,供養得少,就這麼回事情。三世因果一揭穿,你心就平了,心平,你就會像道安老法師一樣。為什麼?多給他一點,來生你弘法的時候,他會做你的護法,他會全心全力來協助你,就這個事情。「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們跟一切人事物;「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過去生我們做的,忘記了,不曉得了,隔陰之迷;現在懂得這個道理,這一生要做好。人家有需要,無論用什麼方式,就是騙的方式,都歡歡喜喜給你。來生還的時候,歡喜來供養,不會有一絲毫勉強。真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想丟丟不了,你想佔人便宜佔不了。因果教育非常重要,你把因果教育搞清楚了,然後才真正了解『三世平等』,佛法界裡頭平等,九法界裡頭還是平等。所以,自己刻苦、忍耐,幫助別人,決定有好處。這一生當中是什麼?心地清淨,要把施捨的意念放下,叫三輪體空;不執著我能施,也不執著別人受我布施,也不執著當中施捨的財物之相,完全放下。心裡只放一個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心裡頭什麼都沒有,這個人決定成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

  「入其家已」,這就是已經入了佛門。通常一般講什麼是入佛門?受了三皈五戒,這就入佛門了。可是三皈五戒你要真正懂得,要真正能落實,你才真的入佛門;否則的話,形式上受個三皈五戒,其實你沒入門。好像三皈五戒是門票,你買了這張門票,你沒進去,很可惜。這樣的人多!什麼叫三皈?不知道,受了,老和尚也給了皈依證,但是什麼叫三皈不知道。三皈,意思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真的三皈了。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待人接物,是念念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真的皈依了;覺正淨是三寶,佛法僧。如果我們起心動念、待人接物還是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你這三皈是有名無實,就是我剛才所說的比喻,你買了門票沒進門。

  進門之後,五戒一定清淨,沒有不清淨的,因為你沒有進門之前,你已經是善男子、善女人了。那是什麼?你已經做到十善業道了。十善業道是沒有三皈之前就要學的,那是基礎。憑什麼接受三皈?憑十善業道。我們今天不要說在家弟子,出家的四眾能不能做到十善業?這個問題提出來真的是有問題。十善業都沒有做到,三皈五戒就不用談了,總在門外,沒有入門。三皈五戒,甚至於比丘戒、菩薩戒都不是真的,有名無實。原因在哪裡?基礎的教育沒有學到。我們中國佛教是大乘,中國大乘佛教不依小乘,原來學佛要先學小乘,後學大乘;中國大乘佛教不學小乘,但是它有代替的,代替是什麼?儒跟道。這就要重視了,儒家的根本是《弟子規》,道家的根本是《感應篇》。

  換句話說,我們的弟子規跟《感應篇》有沒有做到?沒學,那就難怪,所以你十善業道做不到。如果你有弟子規,你有《感應篇》,十善業道對你一點都不困難。諸位要記住,這三樣小東西是儒釋道的根本,必修的課程。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這三個是根本。有這三個根本,你三皈五戒就落實了,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出家的話,《沙彌律儀》決定沒有問題,輕而易舉。所以諸位要曉得,三家的教學,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佛,都是以德行為第一。三家基礎的教學就是德行的根本,從這個地方建立佛法,才能夠節節向上提升,不能不做,不能不懂。

  如果我們把這三樣東西放棄了,羨慕大乘,羨慕《華嚴》,《華嚴》雖然聽了,不得利益。為什麼?做不到。「淨行品」,你看這總共一百四十一願,我們今天念的在總數裡面講是一百零七。在這段裡面是第六首,在總的來說它是一百零七。一百四十一願統統做到,這是什麼?法身菩薩。我們凡夫學《華嚴》,能不能學?能。前面十種當機,最後一種是凡夫,大心凡夫,就是發大菩提心的凡夫。雖然不能像法身菩薩一樣那麼樣的深入,但是這一百四十一願他也能做到。他能做到是什麼?是相似。真有這個念頭,在日常生活所有一切事相,一切人事物當中,六根接觸就能引發他的弘願。他能做到幾成,這個沒有關係,他能發得起來。我們今天念了怎麼樣?念了,一天到晚,遇到了發不起來。經是經,我是我,念的時候好像有這種印象,念完之後就沒有了,這就不是《華嚴》的當機。為什麼沒有?剛才講了,我們的根沒學好,基礎的教育沒學好,所以怎麼向上提升都提不起來。所有一切大乘經教都是向上提升,你下面沒有基礎,怎麼提法?全都落空了,這種道理、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

  我們要問,我們一心一意專修淨土,聽聽《華嚴》對我們有沒有妨礙?沒有妨礙。《華嚴》就是《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的落實,有好處,沒有壞處。《無量壽經》、《彌陀經》怎麼落實生活?怎麼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華嚴》裡面可以學到。古大德講,《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經》。為什麼是中本?因為《阿彌陀經》算是小本《華嚴經》。這三部經是一部經,就是說得簡略、說得詳細,說得詳細的是《華嚴》,說得簡略的是《阿彌陀經》。講得好!歷代的祖師都肯定,都同意這個說法。由此可知,事決定不能夠廢除,因為理事不二,事要廢掉,理就沒有了。理依於事,事也依於理,理事不二,性相一如。

  淨宗法門,這是講所有的門、無量法門歸納到最後就成了三門。這三門,覺正淨三門,就是三寶,最後就是這三門;入進去,三就變成一,三門就沒有了。三沒有了,說老實話,一也沒有,入進去之後就沒有了;沒有入進去,外面看有三門。一即是三,三即是一,無論從哪個門進。性宗、禪宗從覺門,所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像華嚴、法華、法相、般若,這是屬於教,這些教是從正門入,就是正知正見,佛知佛見。華嚴、法華都屬於教,大開圓解就入進去了。淨土宗、密宗,這兩個宗派是從淨門入,就是清淨心,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入佛乘,事一心不亂入菩薩乘;事一心不亂是菩薩,理一心不亂就成佛了。所以這些名詞不一樣,你看明心見性、大開圓解、理一心不亂,名字不一樣,實際上是一樁事情,就是『得入佛乘』。

  淨宗既然從清淨心,那問一問我們心清不清淨?心有執著,不清淨,心有分別,不清淨,我們不講起心動念,只講這兩種現象。心有疑惑,不清淨,斷疑生信。一定要放下分別執著,你才得清淨心,清淨心與阿彌陀、與淨土就相應了。用清淨心念佛,就是經上說的,古大德也是這麼說,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什麼叫相應?清淨就相應,不清淨就不相應。記住,疑惑、分別、執著就不清淨。至少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每天你用一個鐘點念佛,或者用兩個鐘點念佛,每天都不間斷,功夫就得力。所以祖師給我們定早晚功課,早晚都不間斷。念佛的時候把疑惑、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一心稱念,就相應,這個功德不可思議。所以你念一個鐘點,就是修一個鐘點的清淨心;念兩個鐘點,就是修兩個鐘點的清淨心。心清淨,覺正自然在裡面,它是一而三、三而一的。

  如果我們一面念佛,還一面打妄想,不能說沒有功德,功德很小。譬如用清淨心去念是百分之百的功德,裡面夾雜著妄想,夾雜著分別,你的功德只有三分之一。看你夾雜的多少,夾雜得很多,可能功德只能有百分之三、百分之五;夾雜得愈少,功德就愈大;沒有夾雜,功德是圓滿的,就這麼個道理。末法眾生用這個方法入佛乘最方便。一生當中有能力,真誠心、慈悲心幫助一切眾生,念念功德圓滿,《楞嚴經》裡面講「發意圓成」,功德圓滿。我發了心,我沒有能力做到,我的心是真心,功德就圓滿了。我們看到這兩天的新聞報導,印尼的地震那麼大的災難,我們真正發了心為他祈禱,功德是圓滿的。我沒有力量去幫助他,如果我有力量,我一定幫助他;沒有力量,我有這個心,不能不知道!都在日常生活當中,看見了、聽到了,都樂意幫忙。

  我們在《了凡四訓》裡面看到,有位老太太每天做很多饅頭,我們現在講饅頭,書籍裡頭記載的是粉團,施捨給窮人,不疲不厭。她的家境還很不錯,每天都做一堆布施給窮人,長年不倦。無論什麼人來問她討,歡歡喜喜、恭恭敬敬的給人。就感動一個仙人,這個仙人還來試驗她,看她是真的還是假的。每天到她那裡去討,人家討的時候,只一個、二個就可以吃飽;他總要討個六、七個,比別人多,多一倍還要多,三年。這位老太太給他的時候從來沒有吝惜過,而且都是歡歡喜喜給他,「沒有關係,都拿去」。三年之後,他看老太太確實是誠意的,就告訴她,「妳家裡有一塊風水寶地,死後葬在那裡,後世兒孫做官的人數有一升芝麻那麼多」。自己生天,自己生天福報給兒孫還有那麼多,誠心積德修福;修福施財多少不在乎,真誠心,這個太可貴了。

  公案裡頭還有一個,一個貧窮的女孩子在寺廟裡頭拜佛,身上只有兩文錢,兩文錢的布施,老和尚給她做迴向。以後她真的這個福讓她被選為皇帝的妃子,貴人。再到這個寺廟裡面來燒香,那是還願,供養千金,老和尚叫他的徒弟給她迴向。她就很奇怪,我年輕的時候布施兩文錢,你老人家替我迴向。今天,為什麼我布施這麼多,你只叫你徒弟為我迴向?老和尚就很不客氣的告訴她,過去妳布施兩文錢,妳的心地真誠,妳全部的家當就這麼多,都拿出來了,我不給妳迴向對不起妳。今天妳發了財,妳布施千金是妳的九牛一毛,妳的態度沒有從前那麼樣誠懇,我徒弟給妳迴向就可以了。這說明什麼?布施東西不在乎多少,在乎心。真誠心,布施少,功德大;心地沒有那樣的真誠,布施多,功德小,道理在此地。

  所以《了凡四訓》,馬來西亞做這個兩片,就兩小時,做得好,我們應當把它當作功課來學習。這是我常常給大家介紹,希望你能夠聽三百遍。你每天聽一遍當作功課學習,三百遍學下來之後,你就會修福了,你就真正明白怎樣斷惡修善,怎樣在這一生當中成就自己殊勝的功德。以這個功德再念佛迴向,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你縱然執著沒有放下,凡聖同居土往生,上三品有分,不是在中輩、下輩,你在上輩,這是我們每個人一生可以做到的。所以要開智慧,要明瞭事實真相、三世因果、世出世法真相,用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做好事,不要以為我沒有錢不能做,一文錢也能做。一文、二文,圓滿功德;誠意不足,布施千金也只是一半的功德,不圓滿。所以為善有滿善、有半善,不一樣,有真善、有假善,有圓、有偏,有大、有小。了凡先生講了八種,不能不知道。

  《華嚴》都是講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你說哪一樣東西不是啟發我們。凡是能夠啟發的,都是佛菩薩示現的,就是佛菩薩應化的,否則的話,你怎麼豁然開悟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什麼?這個要知道,屠刀就是煩惱習氣,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屠刀。你不放下,你永遠搞生死輪迴;你放下了,一心念佛,生到極樂世界就成佛了。我們學佛到今天,在這個短短的幾十年當中,看到念佛人、聽說念佛人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有站著走的,有坐著走的,真往生了!不是假的。

  前幾年我在新加坡,看到居士林的老林長陳光別居士,他學佛多年,但是不懂佛法。自己是新加坡的銀行家、商業鉅子,多少公司的董事長,沒有時間聽經,也沒有時間念佛。到晚年的時候生病,生病就不能上班、不能辦事了,每天躺在床上不能幹事。所以就跟李木源講,李木源是居士林的總務,他說「法師在這邊講經,你們都錄的有光碟,能不能把光碟拿來給我看看?」李居士就把《無量壽經》、《金剛經》、《彌陀經》,有幾部經送到他家裡。

  他一天看八個小時,電視機就放在他的床靠腳邊,他眼睛一睜開就能看到;一天看八個小時,兩年沒有中斷,這都是他家人告訴我們的。他除了聽經之外,就念佛,這兩年得大受用!他預知時至,他跟李居士講,「我想走了」。李居士跟他講,「不行,居士林人事方面不穩定,只要你在,平安無事,你還要照顧」。他說好!又等了兩年,他那個功課就是四年。往生前三天,找我去給他做皈依,受了三皈,在病床上受三皈,三天之後往生。在三個月之前,他在一張紙上寫日期,三個月之前,就是那一天往生的,三個月之前他就知道了。以後通過靈媒告訴我們,他確實往生了,不是假的。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