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六三卷)  2002/1/6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563

  諸位同學,請看「如來現相品」,大眾念請第九句:

  【云何是諸佛自在。】

  清涼大師註解裡面告訴我們,依據後面的解答以及讚頌裡面,是說「佛自在」,這個意思是講諸佛如來「所作任意,無礙成就」。我們讀這些經文,實在說,無限的羨慕嚮往油然而生,什麼時候我們也能夠得到像如來果地上這樣殊勝的果德,諸佛自在。清涼說得好,「廣有無量」,說不盡的自在;「或說百種,謂於眾生自在等,各有十故」;為了說法方便起見,《華嚴》依舊是用十來代表,說了十種自在。如「離世間品」說,「不思議品」也說,都是講十種。在「離世間品」裡面就是本經第五十五卷末後,第一種叫「命自在」,這一條恐怕是我們世間人最想知道的。因為六道眾生壽命不自在,為什麼?被業力所拘,哪裡會有自在?六道眾生到這個世間來受生,我們一般講來投胎,誰主宰的?業力。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投胎,壽命長短全是業力在支配,我們得不到自在。諸佛菩薩,業盡情空,所以他沒有業力,他的現身、他的壽命一切隨緣,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應化,就隨順這個世間人壽命的長短。為什麼?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如果不隨順我們世間的長短,釋迦牟尼佛確實有能力,從三千年前一直住世到今天他真辦得到。如果這樣做法,教化眾生恐怕就收不到效果,為什麼?我們會把釋迦牟尼佛當神仙看待,「你能做得到,我們做不到」。

  佛可以說念念都是為眾生著想,幫助眾生覺悟,沒有別的。眾生要是覺悟,換句話說,佛果上那些無量無邊的功德,眾生不就都得到了嗎?智慧德相原來是一切眾生本來有的,它不是本來無。現在,本來有的為什麼沒有了?業障障住,只要把業障消除,問題就解決了。所以佛到世間來沒有別的,幫助眾生消業障而已。佛在天上同天人的壽命,彌勒菩薩表現的就給我們做證明了。彌勒是等覺菩薩,說老實話,也是早已成佛來示現的。示現在兜率天,他就同兜率天的壽命,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這個時差相當大。兜率天人的壽命是四千歲,天上的四千歲,也像我們人間一樣計算方法,一年三百六十天,他的一天相當於我們人間四百年,四千歲合人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壽命到的時候,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就過世,到我們人間來作佛。所以諸佛菩薩命自在,他到哪一個世間能夠與那個世間人壽命一樣,實在說他不生不滅。壽命,實在講,《百法》裡頭也是不相應行法,是我們凡夫妄想裡面產生的。不相應行法,用世間的話來說,是個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實。如來得究竟圓滿的自在,菩薩也得自在了。

  第二是講「心自在」,心是智慧,智慧能入無量三昧,這是智慧。為什麼?無量三昧簡單說一說,就是在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面得自在。為什麼說智慧?智慧觀照一切法「相有體無」,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實實在在給你講,「無所有、不可得」,於是佛菩薩的心在萬事萬物裡面,他不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心就自在了。我們凡夫心為什麼不自在?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你心裡掛念些什麼?掛念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常念著這個東西。這個心怎麼會得自在?如果你掛念得愈多,你的心就愈苦。佛講這個心的受是憂喜,實在講喜事少,憂慮多,無量無邊的憂慮都是你的牽掛。對你的家親眷屬的牽掛,對你的財產的牽掛,對你功名利祿的牽掛,對你親朋好友的牽掛,不得了!無量無邊,你的心怎麼會自在?佛在《金剛經》上給我們講宇宙人生真相,他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講真話。哪些是有為法?《百法明門論》就講得很好,八個心法,五十一個心所法,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十一個色法,這統統叫做有為法。什麼叫有為?有生有滅。心,心一個念頭滅、一個念頭生,這個心不是真心是妄心,八個識五十一個心所全是生滅法,生滅法叫做有為法。無為法呢?無為法就是不生不滅的法,沒有生滅現象,像虛空,虛空是無為法。無為法有六個,六個無為法,說老實話,只有一個是真的無為法,真如;其餘五個就像虛空一樣,為什麼說它是無為法?因為我們覺察不到它有為的現象,所以叫它做無為法,但是它並不是真正的無為。永嘉大師《證道歌》就講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換句話說,除了真如之外,這五個無為法,到什麼時候你才真正了解它的真相?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之後你才曉得這五個無為法不是真的無為。但是在我們沒有能夠明心見性之前,你肯定覺察不到。這是講的心自在。由此可知,我們的心自在不自在?關鍵就是在你能不能放下,果然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心就恢復自在。

  也許初學同學要問,學佛如果把家親眷屬一切都放下,這似乎太不近人情。這種佛還能學嗎?這個話乍聽起來好像也有道理,其實不然。我們縱然念念牽掛在心,能不能解決問題?不能。能不能幫上忙?也不能。所以,你的憂慮牽掛解決不了問題。怎樣才能幫助家人真正把問題解決?要修道。佛法裡面對於這個事情講得太多太多,如果你修行證果你能證得阿羅漢果,你就有能力幫助你所牽掛的一切人事,這是真能解決問題的,真能幫上忙的。如果你能證得菩薩果位、如來果位,我們講如來果位不是講究竟的,是法身菩薩、分證佛位,你能夠幫助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家親眷屬,不是這一生!我們實在講智慧能力太有限,過去生中的父母我們就不知道,過去兩世三世,愈遠愈不知道。現在西方人常常用催眠的方法,這個我們聽說很多,在催眠狀況之下他能夠回到過去世。催眠功夫很深的時候,他能夠回到前兩世、前三世,我聽說過有能回到前五世,五世再前面就沒有辦法了。從接受催眠的人,其中當中有我們學佛的同修,他們有這個經驗來告訴我,知道過去生中是在哪一道,生活狀況、姓名、居住所在。雖然知道了,催眠醒過來之後他不知道了,要放錄音給他聽,聽了之後他父母在哪裡還是找不到,還是幫不上忙,遠遠不如阿羅漢。實實在在講不必到阿羅漢那樣的境界,小乘三果、二果都有能力,但是他這個能力還比不上阿羅漢。要知道三、五世家親眷屬的狀況做得到,無論他在哪一道都能幫得上忙,用什麼方法來幫忙?自己修行的功夫,把這個功德迴向給他,他得受用。所以自己修行,功夫愈深,證的果位愈高,生生世世的家親眷屬都沾光。我們想幫助現前的父母,你的父母還在世,你修行得很好,有道德有學問,幫助許許多多眾生破迷開悟,讓許許多多眾生離苦得樂,你的父母不但受人尊敬,確確實實他受到諸佛護念,一切善神擁護,他身心健康,生活不會缺乏,許許多多人照顧。我能夠照顧一切大眾,一切大眾自然照顧我的家親眷屬,這是事實。

  我老母親在世的時候,她住在上海,許許多多念佛的同修常常去看她,送一點東西給她吃。自動去的,去的那些人我都不認識,多半都是看到我們印的書,聽到錄音帶、錄相帶的。現在老母親往生了,遺體葬在故鄉,我們是清寒人家,所以葬在那個地方,那個墳也很小,我要不是家裡人帶著我去,我找不到。所以在前年我立了一個碑,去年,現在講是去年,實際上大概是三、四個月之前,我們家鄉的父老,以及南京這一帶的同修們,這些念佛的同修們,我們家鄉也有個小廟,實際上這個廟從前不小,現在很小了,最興旺的時候,這個道場差不多住六、七百人。這個小廟是漢朝時候建立的,大概有一千七百年的歷史,現在也算是古蹟。有人到那邊去朝山拜佛,順便到我父母墳墓上去看,看了之後他們要發心把這個墓重修。地方政府也很難得,就在這個土地上撥了三十畝地,中國的三十畝合英畝為五英畝,一個英畝是中國六畝,五個英畝的地做為墓園。我聽到之後很感動,這是大家自動自發的,不是我的意思。既然做成墓園,大家有這個意思,地方政府也這樣做法,他們畫了個圖寄給我看。這個墓園四周都是石頭的欄杆,我就想到,我們佛經裡面很多好的句子,我寫了很多,讓他們刻在這個欄杆上。什麼意思?機會教育。人家到那裡參觀的時候,到那裡看看,阿賴耶識裡落印象。我寫了很多,淨業三福十一條、六和敬、六波羅蜜。《梵網》、《瓔珞戒》裡面四條很重要的戒條,我都寫上去了,「不作國賊,不謗國主,不漏國稅,不犯國制」,讓大家看看,機會教育。印光大師教導我們十六個字我也寫上去,「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希望以後到墓園去參觀的時候,這些經句他都能在那裡看一遍,這是教育。所以自己要認真修學,家親眷屬他就得好處。

  過去我們在海外,也常常想著家人,不知道他們過的是什麼生活。中國大陸在過去諸位都曉得,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許許多多人民受了很大的苦痛。我跟家人整整三十六年沒有聯繫,到改革開放聯繫之後,才曉得他們都沒有受苦。佛菩薩保佑,我意想不到,平平安安度過去。所以佛菩薩教我們,我們認真努力如教修行,心裡對於家親眷屬、親人朋友不必去操心,他們自自然然得佛力加持,我這一點小小例子可以跟諸位同學做證明。我們在此地講經,前天北京同修打電話給我,他們在北京看到,在網路上看到,好事情!所以我在攝影棚裡頭,真的,網路、螢光幕前面全世界許許多多的同修,我希望我們在一起學習。今天我們住在這個地球上,我們是地球上的人,凡是住在地球上所有一切的生物,跟我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我們一定要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共同來創造安和樂利的社會,幸福美滿的生活。《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多元文化的教科書,教學的目的就在此地,所以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不能不學,一定要學。正是歐陽竟無大師所說的話,「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他的話我們可以得到肯定,心自在。

  第三「資具自在」,資具就是資生之具,資養我們身體所需要的一切物質,今天講的是衣食住行還有娛樂,統統具足,不會缺乏。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明瞭,不可以貪圖享受,為什麼?貪圖享受,你那個福報很容易享盡。應該用什麼態度?知足常樂。人要是不知足,他怎麼會得自在?我們人生活在這個世間,不能離開物質,我們每天要吃飯、要穿衣,要有居住的所在。這些地方我們要學佛,佛實在講給我們做出榜樣,我們凡夫不容易學到,那學祖師,祖師已經大開方便之門了。祖師裡頭最近的是印光大師,距離我們最近,我們看看他的生活簡單,飲食跟大眾完全一樣,沒有吃小伙食、特別伙食,沒有,跟大眾完全一樣。衣服就是這幾件,尤其是出家人,沒有什麼新的花樣,衣服穿到破舊不能穿了再換一件,還能穿依舊還用它。衣只取飽暖,蔽體飽暖就夠了,要那麼多有什麼用處?所以多餘的要知道布施供養。這個世間有許多缺衣缺吃的,我們有多餘的一定要幫助他們,哪個地區都有窮人。我們住在新加坡,新加坡可以說是相當富裕的一個國家,有沒有窮人?有。我聽到他們政府的統計,他們的窮人大概只有一、二千戶,不多,所以政府都能夠照顧到。它國家小,有財力。

  但是有許許多多國家還有很多窮人,政府照顧不到的。今天中午,尤里先生告訴我,昆士蘭州還有很多生活很困難的人,政府還照顧不到,他提出來希望我能夠多知道一些,有能力的時候對他們伸出援手幫幫忙,這是好事!我們居住在這個地區,這個地區有很多苦人,我們不照顧誰照顧?除非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的總是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在佛法講我們就是圓滿功德了。希望我們所有學佛的同修都有這個心,能幫助世間苦難之人;到我們自己受苦受難的時候,也會有人幫助我們,業因果報絲毫不爽。講到資生之具,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佛果地上得自在了,千萬我們要常常想,想釋迦牟尼佛,因為他做出的榜樣,我們雖然沒有看到,我們在經書記載裡面看到了。我們讀其他宗教的典籍,我們看到每一個宗教的創始人、他們的主教,物質生活都非常節儉,真的是省吃省用幫助這個世間比自己更苦的人,這是一分愛心。宗教裡面常講神愛世人,佛家常說的大慈大悲,我們要從這些地方體現,要認真把它做好,從我們環境近處做起。

  我們住在這個地方,先從我們這條街上做起,從我們這個區域做起,然後再擴大到這個城市。如果有大福德,可以把這個好事逐漸擴展到全世界。可是我們學佛一定要有智慧,這些物質上幫助一些苦難人很有限,不是根本解決問題。怎樣才能夠根本解決問題?幫助他覺悟,破迷開悟,幫助他修善,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能夠改造自己命運,能夠把貧窮轉變成富貴,這就能解決問題了。這不是物質上的布施供養能做得到的,這是智慧的布施供養。所以佛法的布施供養,就是教學。我們天天在此地開班授課,希望大家能到此地來跟我們一同學習。學什麼?對初機人來說學改造命運,學消災免難。《了凡四訓》裡有一句話講得很好,「災消福來」,這個很好,災消了福就來了。我們開班教學是教這個,歡迎大家一起來,不分種族、不分宗教,我們的課程就是災消福來。佛法裡面講的離苦得樂,我們的教育是離苦得樂的教育,是災消福來的教學。佛陀他的資具自在就是莊嚴佛國,莊嚴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沒有私心,不是只莊嚴我這個地方不莊嚴別人。佛法沒有私心,對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視同仁,這些地方我們應當要學習。

  第四,「業自在」。業是造作,我們凡夫造作不自在,為什麼?內受煩惱習氣的控制,外又受環境的限制,所以不得自在。佛給我們講的八苦,八苦是講果報,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咱們不談,就這七種,這七種果報有業因。我們造作的業因不自在,得的果報很苦;佛所造作的,佛在經典上講叫淨業,清淨心,決定沒有染污,他的業自在。我們讀這一句,要真正能體會得如何學習。起心動念是意業,言語是語業,身體造作是身業。佛教初學,意業教給我們不貪、不瞋、不痴,語業教我們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身體造作教導我們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這是善業,還不是淨業。什麼是淨業?造善業而不起分別執著,這個業就是淨業,淨業就自在,業就自在了。由此可知,有心造作,這個業不清淨。佛所造作的完全是感應,佛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這一點我們要知道,我們要向佛陀學習,學習佛陀的不起心、不動念,一切隨緣,隨緣就自在。起心動念我想怎樣做怎樣做,攀緣!攀緣就不自在,內外都有障緣,你怎麼會得自在?所以佛教導我們,普賢十願教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佛的業自在。如果我們能夠把自己的成見,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放下了,隨順眾生,你就會得小自在。你放下的愈多,你自在就愈多,放下愈少,你自在就愈少;你要是放不下,你肯定不自在。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看「現相品」大眾念請第九句:

  【云何是諸佛自在。】

  清涼大師在「離世間品」裡面,為我們說了十種自在,我們在前面介紹了四種。第五是「受生自在」,這一句就是大乘經上常常說的隨類現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這自在。不但能現有情身,有情包括動物,九法界有情眾生,能現天人身、能現鬼神身、能現畜生身,還能現器世間身,能現山河大地、樹木花草,沒有一樣不能現。現身的範圍遍虛空法界,現身的用意令一切眾生覺悟,這是諸佛如來的心願,念念都不捨利益眾生。說到利益眾生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饒益眾生」,益是利益,饒益是最富豐的利益,用現在的話說,最大的利益,不是小利益,最大的。最大的利益是什麼利益?幫助眾生轉凡成聖,這是真正的大利益。究竟圓滿是幫助眾生成佛,《華嚴經》上所說的無量無邊殊勝的境界,如來果地上的依正莊嚴,能幫助眾生圓滿的得到,這個利益多大!這個利益從哪個地方修起?我們要知道,從接受佛菩薩古聖先賢的教誨做起,如果不接受教誨,那就沒有法子。怎樣讓一切大眾知道這個世間有這麼好的教學、這麼好的教育,勝過世間一切教育?完全靠我們四眾同學。我們今天接受佛教育,如果沒有能夠理解,因為信心跟理解完全成正比例,你解得愈深,你信得就愈深。你為什麼不相信?你沒有理解。所以很多同修告訴我,「好像我都明白了,但是我做不到」,其實這一句話有問題。我早年學佛跟章嘉大師,大師給我講過,佛法是知難行易。你為什麼做不到?你了解得不夠。如果你真的了解,沒有做不到的。所以我們做不到的時候,自己一定要回頭去檢討,我解得不夠深。如果真正明白了解,沒有做不到的,這是事實。不可以說佛法知易行難,那你完全搞顛倒了。佛法行容易,說老實話凡夫跟佛一念之差,只要把這個念頭轉過來,凡夫就成佛了。一念迷你是凡夫,一念覺你就成佛,你說多容易!我們煩惱習氣斷不了,迷!一念覺,煩惱習氣沒有了,斷乾淨了。

  財色名食睡在佛法叫五欲,這五種把我們的本性蓋覆住,在我們一般人說這個沒有辦法離開的,覺悟的人這五種都沒有了。不要談什麼大的覺悟,小小覺悟還沒有出六道,色界天人他得初禪,這五種沒有了,他脫離欲界。我們要知道,脫離欲界是初禪天,初禪天人不吃東西,飲食斷掉了;不但一切食物他沒有了,水都不喝;睡眠斷掉了,永遠沒有睡眠。睡眠是昏沉不是好事情,你睡的愈多,你昏沉的時間就愈多,昏沉是無明;我們清醒的時候胡思亂想,這是掉舉、這是妄想。凡夫二六時中,不是墮落在妄想裡,就是墮落在無明裡,出不來。色界天人煩惱比我們輕,財色名食睡斷掉了,我們在佛經上讀到羨慕,為什麼他能我不能?我們今天確實沒有這種甚深禪定功夫,應該怎麼做法?應該盡量減少,這是我們修行的功夫,自己功夫到什麼樣的程度,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徐居士今天早晨跟我講,她覺得她到這邊來有了進步,從什麼地方看?睡眠。她很喜歡睡懶覺,現在早晨六點半鐘一定會起來,自動的,沒有人勉強她,沒有人叫她。她好吃,看到什麼東西都喜歡吃,現在看到東西自自然然不想吃了,念頭都不起,她跟我講到這裡來是佛菩薩保佑。確實善根發現了,三寶加持,換句話說,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她漸漸能夠不動心,這是功夫進步了。這是好現象,我們一般講瑞相。這個好現象要保持,決定不退,這個人有毅力、有決心、有恆心,他肯定成就。不能成就的是什麼人?懶惰,不能夠精進、不能夠保持,這種人佛菩薩都幫不上忙。為什麼?振作不起來。振作開始是有困難,為什麼?你要改變習慣,過去生中不說了,就是這一生中,幾十年養成的習慣,現在要改談何容易?古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這個本性是習性,真難!所以能夠改變自己的毛病習氣,在我們佛法裡稱他作英雄豪傑。《了凡四訓》裡雲谷禪師所講的英雄豪傑,不是普通人。他改不了,我們就曉得庸庸碌碌的凡夫之輩,我們也不要責備他,為什麼?責備他無濟於事。所以諸佛菩薩、聖賢人責備什麼人?責備賢者,能改過自新的人要責備,要幫助他向上提升。庸庸碌碌不能改過自新,不可以責備,要憐憫他,他的業障習氣太重,不是這一生得度的,他還要繼續搞六道輪迴;換句話說,留到來生後世看到他哪一生真正覺悟、真正回頭了,那個時候要幫助他。佛度化眾生有耐心、有智慧,他不著急。佛都不著急,我們著什麼急?我們著急,錯了!所以永遠要記住普賢菩薩教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兩句話的意思無盡的深廣,我們要能夠細心去體會,認真努力受持。現在的話說學習,要好好去學習。

  第六「解自在」,解是理解,我們所學的都能夠理解得很圓滿、很透徹。由此可知,這個字與求學有關係。說到求學,善知識是第一。《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個光碟最近做好了,大概字幕打進去了。開宗明義,佛就教導我們,以親近明師為第一個條件。明是光明的明,不是現在所講知名度很高的人,不是的,知名度高未必有實學,真有實學往往知名度不高。像夏蓮居、梅光羲居士,我們要不是常常聽李老師說,外面聽不到,這就是說他們的知名度不高。但是他們確確實實有道德、有學問、有修有證,真善知識!我們想學佛,你學佛能不能有成就,對於老師關係最大,你要是遇到好老師你很幸運,你節省了許許多多的時間,你也節省了許多的精力。我這一生學佛可以說是比一般人幸運,教導我佛學的兩個老師,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不是學佛學,從哲學裡面他老人家把佛學介紹給我,讓我認識佛教。因為早年我們概念當中、心目當中佛教是迷信,不能夠接受的,從來也沒有一個人把佛教能講得清楚、講得明白,讓這些年輕知識分子能接受的,沒有!我也是一樣。遇到方老師,把佛教當作一個單元來授課,佛經哲學,方先生把它在教學裡列入這麼一個單元,我這才明瞭佛教裡面有這麼多好東西在,這才發心讀佛經。那個時候想看佛經也不容易,佛經市面上買不到,台灣印佛經只有兩家書店,分量很少,種類也少,一個是台中「瑞成書局」,一個是台南「慶芳書局」,就這兩家。不得已我們只有到寺廟裡面去,寺廟裡面藏書也不多,我們借來看,抄,我早年讀經是抄經。所以出家之後法緣慢慢殊勝了,我提倡印經,就是我初學時候受的這個苦太多了,沒有書。這個印經的風氣真的帶動了,所以現在台灣佛經實在講太容易得到,每一個道場都印,許多同學們自動發心來印經。

  親近善知識第一,善知識可遇不可求,親近善知識的態度一定要像文殊菩薩教善財的那些話,在「入法界品」裡面。你要沒有善根福德,往往在善知識面前走過疏忽了,到你年歲大了想起這樁事情,後悔莫及。這樁事情對現代人來講,難!我這個年齡在我一生,從小家庭裡面教了幾年,時間也不多,兩年多。那個時候六、七歲,二、三年的時間,阿賴耶識裡種下這個種子。所以對於老師尊重,從小知道尊師重道,遇到這些好老師他真的肯教導我,而且教我的這個心態超過學校跟他的學生。什麼原因?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親近善知識,實在講自己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虔誠恭敬心。虔誠恭敬從哪個地方表現?這一點我不能不告訴諸位同學,絕對不是見到老師畢恭畢敬。老師看得出來,老師看什麼?教導你的你有沒有去做到,這叫誠敬。真的聽話,真的肯學,他沒有白教,他才肯教你。教了你,你不能夠去做到,不再教你了。為什麼?白費精力,這不僅是個道理,是事實。誰肯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那不是個愚痴人嗎?所以你要做到。陽奉陰違,做不到,不能教,算了,隨他去吧!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李老師對學生就這個態度,實在不能教隨他去,見面很歡喜、很客氣,不會認真教導你。對於真正能接受的,我常說李老師很嚴厲,他罵你打你,那真肯教你;他不教你,對你很客氣,絕對不會罵你。

  昨天晚上我問悟勝、悟全,你們在此地學《弟子規》學得怎麼樣?他告訴我,每一個同學都講過一遍,我說這樣差不多你們都聽了二、三十遍,他說是的。但是沒有做到,這種教學等於零。能說不能行,你念這個幹什麼?這個經不是念的、不是講解的,是做的!你們要曉得,你們能夠把這裡面東西條條都做到,功德無量無邊!為什麼你功德那麼大?儒家的根就在此地,你要發心每一條都做到,你把儒家的根救活了。儒沒有了。今天我教悟行法師,我把《沙彌律儀》交給他,叫他抽出時間跟大家講一遍,要做到。沙彌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如果要是做不到,佛的根沒有了。所以儒跟佛的根現在都爛掉,快要死了,快要絕了。從哪裡救起?看看我們自己,我們不要求人,這個世間事情求人難,求自己。我自己果然依教奉行,我就是儒的根,我就是佛的根。根都爛了,還有這一點點是活的,那就有救,你必定得諸佛菩薩護念,你得世出世間聖賢保佑。

  今天中午,昆士蘭多元文化局局長尤里給我們講的幾句話大家聽到了,他對我們是什麼樣的期望,我們想想我們能不能做到,不辜負他的期望?我老實告訴諸位同學,你們如果能夠把《弟子規》跟《沙彌律儀》落實,你就不辜負他的期望。確確實實能夠帶動多元文化,能夠帶給這個社會安定祥和,真正是災消福來。所以我們要做到,講是真正理解了,理解之後要行,要落實。分量不多!受了大戒,古德教導半月半月誦戒,怕你忘掉。現在我們受戒,受完之後再也不誦,沒事了。所以過去我在台北「華藏圖書館」,我提倡每天晚課,要加誦《太上感應篇》。文字並不多,一千幾百個字,當作戒律。淨宗學會成立,我們晚課直接念《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內容是什麼?五戒十善。今天我們大家在此地建立淨宗學院,如果希望佛法能不滅,孔孟之道能繼續,就看我們自己肯不肯發心了。你們同學們多想想,用什麼方法勉勵自己、警策自己,不能夠再懈怠,不能夠再懶惰了。孔孟是我們的祖先,世尊是我們的導師,我們要不能夠奮發,對不起祖師、對不起導師,我們還能算是個人嗎?如何能夠把自己振作起來,我聽你們的,你們就想方法來告訴我。時節因緣不容許我們等待,發憤圖強、勇猛精進就在此時此刻。你們聽我講《華嚴》,我雖然不能夠像諸大菩薩一樣,把經典字字句句無量義說出來,這個我做不到,我把我自己所領悟的、所契入的都說出來了。你們聽我講經這屬於解門,你要從解生信,從信要落實,要變成行為,這才是成就真實功德,你的解也就得自在。

  第七句「願自在」,願是希求、是願望。我們這個世間世尊給我們講的八苦,求不得苦;「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那是自在。如來果地上那個願是究竟圓滿,得大自在。他為什麼能得?清涼大師註解引經文說,「隨欲隨時」,隨著自己的希求,隨時隨處能「在一切諸佛剎土示現成正覺」。舉一個例子,這是最難的。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示現成正覺,這個話怎麼說法?成正覺就是成佛,但是我們知道,一個剎土只有一尊佛,不能有兩尊佛,諸佛到這個佛剎土裡面示現成等正覺,是去應化,是去幫助這一尊佛教化眾生,無論用什麼身分他都是成等正覺。他的這個願自在,跟一切諸佛完全相等。為什麼到這個剎土?這個剎土裡有一些眾生與這一尊佛過去特別有緣分,他來很容易得度。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成佛,經上常講「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千佛怎麼擁護?千佛到這個佛的示現之處成等正覺,來幫助他。用什麼身分?有的用菩薩身分,有的用聲聞身分,有的用優婆塞、優婆夷的身分,有的用國王大臣的身分,還有用外道乞丐的身分。那些人全都是成等正覺,「願自在」,配合世尊接引眾生、教化眾生、成熟眾生,我們要懂得要明瞭。

  第八句,「神力自在」,神力就是神通,「示現一切大神變」。就像過去那些祖師大德們,我們一般人講示現神通。《大藏經》裡,有一部《神僧傳》,一共有四卷,我初學佛法的時候,《高僧傳》、《神僧傳》,《居士傳》、《善女人傳》我都讀過。讀這些書對自己有很大的鼓勵,看看這些人都修行證果了,都有那麼大的成就,他能修成,我要趕上。讀古人的傳記好,見賢思齊。現在人不讀這些傳記了,不知道人家修行的成就,我們自己找不到榜樣,找不到模式,自己不曉得怎麼修法,可惜!我這一點也許是在我年輕的時候歡喜歷史有關係,我的史書念得很多。為什麼?史書是前人的經驗教訓,對我們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幫助最大。《神僧傳》裡面這些高僧大德,當機緣成熟的時候可以用神通感化眾生,機緣不成熟的時候不可以用。首先你要會觀機,機緣沒有成熟他對這個事情半信半疑,那就不能用這個手法,用這個手法達不到效果,反而產生反面的效果,這個不能不知道。反面效果,他對佛法疏遠,「佛法也搞神通、也搞迷信」,他退心了。所以佛教弟子,弘法利生不准示現神通,有神通也不可以,有能力也不可以。原因?這個世間眾生對這個沒有信心,如果對這個有信心,有信心你還得觀察他過去生中的根機,是不是真的能接受?神通示現他是不是真的能回頭?沒有這個能力不可以。總有時節因緣,時節因緣不成熟不用這個方法,用教學。教學是普通的方法,人人都能接受,歡喜接受。

  第九「法自在」,那就是他有能力宣說無量無邊的法門,沒有障礙。你想學哪個法門,他就跟你講哪個法門。佛今天不在世,佛留下這麼多經論,他想學哪一部經論,你都有能力指導他,法自在。法自在從哪裡學的?那個因,「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們今天沒有這個能力,即使有這個能力,我們今天也不能這個做法。為什麼?現代眾生根性鈍,在現代我們面對著這些大眾,我們提倡「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對他有好處,不能教人太多。我往年跟這些老師學習,都是學一樣;你學多了,他不教你了。他示現給我看的都是一門深入,我們在這裡頭得利益、得好處,深受其利,所以我這一生也以這個方法供養一切大眾,這是於法自在。自在,面對現前大眾的根性依舊是一門深入,他才能有成就。學多了變成佛學家,變成佛學博士,與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關。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