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八七卷) 2002/1/1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587
諸位同學,請看「如來現相品」,現瑞表法,光示法主第五句:
【遍照十方一切佛剎。】
這一句前面跟諸位說過了。第五以下是講光的作用,清涼大師註解「遍照下,展」,實際上就是講光明的德用。這裡面有五句,第一句是『遍照十方一切佛剎』。
【其中國土,及以眾生,悉令顯現。】
這個意思非常的明顯,十方國土裡面的眾生都在光中顯現出來了。由此可知,這個光的大用,用現代的話來說,破除時空的障礙,科學家所講的時空維次。現代科學家確實很聰明,我們不能說他不聰明,他怎麼會知道有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六度空間,一直到無數度的空間?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數度的,現在確確實實證明的,證實有十一種不同維次空間的存在,但是科學家不知道用什麼方式來突破。我們在此地看到光,光突破了。這個光不是普通的光,我們今天太陽的光沒辦法突破,大概現在科學家所發現各種不同波度的光波都不能夠突破。這個光何以能突破?諸位想想,這個光是自性本具的光明,是性德的流露,性裡面沒有障礙。今天科學家所能夠探測到的種種不同的光波,它的來源是情識裡頭生的,換句話說,是識心裡面變現的光波。而實際上的光還是自性的德相,但是通過意識把它扭曲了,扭曲成許許多多不同長短的波段,這有了障礙。
我們今天看到陽光普照,這很明亮,但是我們在陽光之下見不到天人,天道我們見不到,也見不到鬼道,九法界我們只能看到人法界、看到畜生法界。但是人法界裡面沒有辦法看完全,看局部,畜生法界也能看到局部,看不到完全,我們的眼有障礙,我們眼前的光聲也統統有障礙,六根六塵全都有障礙。這些都擺在我們面前,有幾個人覺察到?幾個人明白?真正明瞭事實真相的,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才真正了解事實真相,好比一個人完全恢復健康了。我們今天是在局部麻木之中,真的叫麻木不仁,我們要靠佛、靠菩薩幫助我們恢復自性本具的智光,這些光統統是自性本具般若裡面流露出來的,所以它沒有障礙。『其中國土』,「國土」是盡虛空遍法界諸佛剎土,以及一一一佛土裡面無量無邊的眾生,統統都顯現了,剎那際。
【又普震動諸世界網。】
「世界」把它說成為「網」,實在說世尊為我們制定的這個服裝,現在世俗裡面稱為福田衣,佛法裡面稱為袈裟,這袈裟上一格一格的,這就像個網。代表什麼意思?代表重疊的世界。這個世界是重疊的很難懂,我們舉眼前的例子,諸位每天在家裡看電視,電視這個節目有許許多多不同的頻道,你按哪一個頻道,這個畫面立刻就現前了。你們想想,如果你的電視機有幾十種頻道,在外國有多到兩百多個頻道的,你想想這兩百多個頻道的畫面,是不是在電視螢幕上重疊?確實如此。你從這個現象你去推想宇宙是重疊的,怎麼重疊?不同維次空間是重疊的。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換個頻道就是的。我們看看古人在臨往生的時候跟家裡人講,極樂世界就在堂屋,這是什麼意思?說明宇宙是重疊的,華藏世界也在此地,十法界是重疊的。淨土宗祖師大德常講,「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實在沒有去,那你怎麼生的?原來是換個頻道!
這個地方佛光好,把你這個螢光幕上所有的頻道統統顯示出來!我們今天沒有這能力,一個頻道顯,其他的頻道就隱,就不能現前;菩薩有能力同時將所有頻道全部都現出來,這是神通。給諸位說,這種能力是我們的本能,你稍稍契入佛法,你聽到了一點都不奇怪。為什麼?正常的。我們今天才叫不正常,只能顯示一個頻道、一個畫面,不能在這一個畫面看出重重無盡的畫面。『諸世界網』,這個網用得很有意思。『普震動』,前面講的六種震動、十八動相,這是什麼意思?震動一切眾生的心。那要問,這種現象是永恆的沒有消滅,華嚴法會就在此時此處,菩薩、如來放光我們沒有感到震動?對的。你為什麼沒有感覺到震動?你麻木不仁,你已失去知覺。確實有震動,你失去知覺,你沒有感觸到。如果你是知覺靈敏,你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哪有不受震動的道理?這個震動是令你覺悟,是給你警惕,你知道勇猛精進,你知道遠離懈怠懶散。可是人在愚痴、麻木的狀況之下,他沒有這個知覺,沒有這個感覺。
【一一塵中現無數佛。】
「塵現如來」,這些話我們讀了、看了,千萬不要以為這是神話,你把《華嚴經》看作是釋迦牟尼佛的神話小說、文學作品,那你所得到的利益只是欣賞文學作品,你不能入其境界。我們曉得「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什麼叫如語?他所說的完全是事實真相,一絲毫虛假都沒有,不可思議的境界。確確實實一微塵能現無量無邊世界,一一世界都有佛在那裡教化,它怎麼不現無量佛?我們今天是見不到佛,迷了見不到佛。你看看禪宗,禪宗大徹大悟之後,善知識常常要測驗考考他,是真的悟還是假的悟?問他:「在哪裡?佛在哪裡?如來在哪裡?真心本性在哪裡?」我們看到這個學生隨便拈一法,做一個表示,這個善知識點點頭肯定。隨拈一法,哪一法不是?法法皆是。拈一片樹葉、拈一個樹枝、拈一粒塵土,全是華嚴境界!悟了確實是。迷的人不行,所以禪宗傳到後世弊病叢生,後人也學前人一樣,你問我,我隨便舉個東西就是,裝作那個樣子,不是自己境界,那完全叫冒充,不是真的是假的。
從哪裡看得出來?從他起心動念、行止威儀,從這裡能看得出來,覺悟的人跟不覺悟的人完全不同。沒有覺悟的人心量很小,覺悟的人那個心量跟虛空法界一樣,這是最明顯的你看到這個人有沒有覺悟,這是學不來的。起心動念一個念頭,他想什麼?想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他心裡想念的是這個。不像我們凡夫,凡夫心裡牽腸掛肚,拉拉雜雜的東西不知道有多少,那是垃圾、染污;覺悟的人這些東西全都沒有了,心裡本來無一物。所以大徹大悟之後,證得法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一分法身,九法界的眾生不能為比,怎麼比也比不上。一個還在情識裡頭,前面我們講如來藏,情識纏繞著如來藏,如來藏不起作用;覺悟之後破了一品無明,如來藏透出來了,叫「出纏如來藏」,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出世間上上藏」,超越了。講如來藏、講自性清淨心,我們凡夫都有,但是被煩惱蓋覆,見思、塵沙、無明這三大類的煩惱蓋覆住,像濃雲密布,陰天下雨,太陽被雲層遮住,日光不能夠遍照大地。日光就好比如來藏、好比自性清淨心,我們一切眾生統統都有。佛就是出纏的如來藏,我們通常講這個人修行證果、成佛了,就是這麼一樁事情。
『一一塵中』,在正報講一一毛孔、一一毛端,『現無數佛』。如果你要是真正體會得這一個事實真相,你才懂得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諸佛」是什麼意思,那是什麼境界;你才曉得佛門許許多多懺儀裡面,我們常常見到的「一切恭敬,一心恭敬」,乃至於儒家《禮記》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你才會真正懂得聖人講這句話的意義與境界。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聖人這些話你聽了、讀了,始終入不了他們的境界。一切恭敬,《華嚴經》上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隨諸眾生性欲不同,普雨三世一切諸佛妙法輪雲,顯示如來波羅蜜海。】
第五句是說隨機說法。隨機說法裡面給我們講了三條,一個是法輪雲,一個是出離雲,一個是大願雲。這一句是講法輪雲,清涼大師說「示其所行」。『隨諸眾生性欲不同』,「性」是根性,佛門裡面常常把一切眾生的根性分做五大類,五種根性:人天根性,聲聞根性,緣覺根性,菩薩根性,如來根性。我們是屬於哪一種根性?屬於大乘還是小乘?現在很難講,現在是人天根性都不可多得。為什麼?如果他是人天根性,五乘佛法裡面人乘、天乘,人乘最低了,人乘要具足五戒十善;如果沒有五戒十善,那不是人乘,不是人乘你屬於什麼?沒得乘!如果你還有貪瞋痴,貪心偏重的你是餓鬼,瞋恚偏重的你是地獄,愚痴偏重的你是畜生,沒有乘!我們今天學佛最低限度要具足人的身分,具足人的身分、人的標準是倫常八德,我們通常講人格,取得人道的資格。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人乘。天乘比人乘高,佛在經上給我們說的,「上品十善,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這個人來生生天。他修的是上品十善、慈悲喜捨。什麼叫上品十善?你的十善業與慈悲喜捨相應,那就是上品十善,這個我們要懂。再往上去是聲聞,要斷見思煩惱,菩薩要斷塵沙煩惱,再往上去那是佛乘,法身大士。
佛法的教學,給諸位說,世尊在《法華經》上講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佛教化眾生都希望一切眾生各個作佛、快快成佛,那是佛的願望;給你講三乘、給你講五乘,方便說,是把你的境界逐步往上提升。一下提升提不起來,好像辦學校教育培育人才,從哪裡辦起?從幼稚園辦起,小學、中學、大學,隨著你的根性。還有一個「欲」,欲是你的愛好。諸佛菩薩教化眾生通情達理,他不違背你的愛好。實在講,眾生辜負佛菩薩,佛菩薩不辜負眾生。眾生喜歡錢財,哪個不愛財?佛教給你獲得財富之道,你不聽;眾生喜歡聰明、喜歡智慧、喜歡健康長壽,佛都教你怎樣能夠滿你的欲望。這是一切經論上講的三種布施,你布施財,你的財源滾滾而來。為什麼?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你看看今天這個世間有許多發大財的人,前生修財布施,他要沒有這個因,他這一生怎麼能得財富?所以世間人不懂,「他會經營、他很聰明」?都不是,再聰明命裡頭沒有,還是沒有。
方東美先生非常聰明,真有智慧,沒有財富,一生做個教員,靠一點微薄的薪水鐘點費過日子。那個時候台灣《卍字續藏》出版,我把這個訊息告訴他,他非常歡喜,想買這套書都沒有錢。他的因地我們學佛的人知道,過去生中修法布施,沒有修財布施,所以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沒有財布施這一生物質生活困難。什麼樣的因,他有什麼樣的果報,凡夫之人,很少能夠脫離命中的定數,很難!這樁事情《了凡四訓》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那裡面所說的句句都是真話,我們要想知道自己的命運,要想改造自己的命運,《了凡四訓》是一部非常好的參考書。這是佛說法教化眾生,先得觀機,你是什麼樣的根機,你有什麼樣的愛好,這個愛好與前世有關係,佛能觀機。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你的生活狀況,你阿賴耶裡面含藏的習氣,佛能夠隨順你,恆順眾生,教學就收到良好的效果。『普雨三世一切諸佛妙法輪雲,顯示如來波羅蜜海』,「妙法輪雲」就是「波羅蜜海」,我們前面念過十波羅蜜。塵中現佛,佛再示現圓滿的波羅蜜,這叫法輪雲。
【又雨無量諸出離雲。】
『雨』是比喻,從上降下來,這當動詞講。諸佛垂教,教化眾生,佛在上眾生在下教導你,用這個字來形容、來比喻。『無量出離雲』,「出離雲」是什麼?底下說得很清楚:
【令諸眾生永度生死。】
幫助眾生永遠離開生死。世間有許許多多的宗教都說有永生,永生在哪裡?在天堂,人生到天堂就得永生。這句話並沒有說錯,但是許許多多人誤會了,得問是哪一個天堂?天堂等級很多,佛法裡面講欲界天堂、色界天堂、無色界天堂,這統統不究竟,沒有能夠得永生。無色界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是多長的時間?佛在經上說,一個大劫是這個世界成住壞空一次,成住壞空這四個叫四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世界成住壞空八萬四千次,沒有法子計算。但是時間再長總有到頭的一天,八萬四千大劫到了怎麼辦?到了還是要輪迴,還是要墮落,這個事情麻煩了,沒有脫離三界六道。所以真正想脫離三界六道,還要用功夫,再往上升一級就出了三界,出了三界在佛法裡稱他作阿羅漢、辟支佛。
他們那個天堂行,三界六道的生死沒有了,出離了,「出離雲」。這是不是真的出離?不是。為什麼?他沒有出離十法界。六道生死沒有了,十法界還有生死,什麼生死?變易生死。六道裡頭有分段生死、變易生死這兩種生死,到四聖法界,分段生死沒有了,變易生死還有。可見得這些東西要不講清楚,含糊籠統說天堂就永生,很容易誤事,我們不能不搞清楚。要到什麼時候才圓滿?到一真法界如來究竟圓滿的果地那才圓滿。為什麼?到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換句話說,他還剩下最後一次的變易生死。這些名詞我在此地不加以解釋,前後經文都會說到。
【復雨諸佛大願之雲,顯示十方諸世界中普賢菩薩道場眾會。】
諸位要知道,『普賢菩薩道場眾會』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怎麼知道?西方極樂世界「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西方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清涼大師在此地說這是「示說法主」,意思就是講「將說普法,令知法主大願,普周剎塵內故」,他註得好。說法主是誰?名字我們看到:普賢菩薩,《大方廣佛華嚴經》說法主是普賢菩薩。為什麼不是如來?我過去曾經問過李老師,佛為什麼不說法,菩薩來說法?李老師告訴我,佛表性體,真如本性的理體,理體沒有話說,「本來無一物」,說什麼?理體沒得說的。所以說法一定要菩薩,菩薩代表性體起用,起作用那就當然有說、有現相;理體只有現相,沒有說法。從體起用,這又說了。
所以佛門裡面供養佛像,一定是一佛二菩薩,佛像是代表真如自性、代表理體,菩薩代表從體起用。從體起用,這個作用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德用,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解,一類是行,所以不需要三個菩薩,兩個菩薩就夠了。毘盧遮那佛,這兩位菩薩,一位是普賢,一位是文殊。文殊代表解門,普賢代表行門,把普賢擺在第一,把文殊擺在第二,你就曉得這個經典裡面所說的是重視行門,解來輔助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代表本體、代表自性,觀音、勢至代表從體起用,就是阿彌陀佛的大用。觀音代表行,大勢至代表解,解行兩門就全部都包括了。諸位將來給人家介紹大殿裡面供養的佛像,你就懂得這個意思,佛只現相不說法,說法是菩薩說。
『大願之雲』,大願不就很明顯嗎?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最後導歸極樂,『顯示十方諸世界中』,給諸位說,普賢菩薩第一。這意思是什麼?諸位一定要記住,行第一,你學佛你能解不能行,什麼成就都沒有。怎麼行法?我解一句我就行一句,我能解兩句我就行兩句,這樣就對了。
諸位同學,前面我們講到隨機說法,經文列舉三法,這都是下面我們會看到的。第一個是講「法輪雲」,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說的是「示其所行」。第二句講「出離雲」,「示其所度」。第三句講「大願雲」,「示說法主」。雖然這是法身菩薩的事業,我們在初學也能夠得受用。第一個我們要效法菩薩,要向菩薩學習。菩薩心裡面想的是什麼?口裡頭說的是什麼?身體做的是什麼?我們學佛無非就學這三樁事。菩薩的心真正覺悟,換句話說,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真的明瞭,這個明瞭就叫做智慧。佛家迴向偈裡面常常念,「願得智慧真明瞭」,明瞭的事理、性相、因果無量無邊,如果從事相上把它歸納不外乎三大類,一個是真正明瞭人與人的關係,第二個是真正明瞭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第三個真正明瞭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這三種關係搞清楚、搞明白,真正能做到平等對待,或者我們說平等的尊重、平等的尊敬,和睦相處,整個宇宙是融洽的,這就是《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無障礙的法界。
由此可知,所有一切的障礙都是不了解事實狀況,不了解它的真相,隨著我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產生無量無邊的障礙,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我們如何真正達到全方位的了解?一定要效法佛菩薩。佛菩薩的心一念不生,一念不生這叫大定,了了分明一念不生。不像我們凡夫,念頭一個接一個,前念滅,後念生,這個念頭滅不掉。佛告訴我們,這個念頭是妄念,不是真的,既然是妄,當然可以斷掉,你今天斷不掉是你沒功夫;你要有功夫,你當然可以斷掉,為什麼?它是虛妄的,它不是真的。如何把這個妄念斷掉?方法太多了,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我們今天在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採取哪個法門?我們採取「持名念佛」,這個法門方便。方便在哪裡?我們用一個念對治所有妄念,這一念是六字洪名。所以念佛你得會念,你念佛幹什麼?把妄念給念掉。有人說,我不念佛,念一二三四五行不行?行,那也是個法門,你喜歡用哪個法門就用哪個法門,總而言之是把你的妄念念掉,你就成功了。
那要問,你為什麼選阿彌陀佛?我們要問,你為什麼要選一二三四五?這不是抬槓嗎?它有什麼意思?所以經上講要隨順眾生的根欲,你喜歡什麼法門你用什麼法門,門門都通大道,門門都明心見性。只要你一門深入,你把你的妄想雜念給打掉,你就成了。所以不必強迫別人跟我一樣,你這個念頭就壞了,這個念頭就變成你修行一個大障礙,佛都不勉強人,你為什麼勉強人?我們要學佛恆順眾生,絕不勉強任何一個人。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只要你真誠一門深入,你會把妄念斷掉,妄念斷掉就成佛了,這就叫從根本修。所以我們取的是持名念佛,要懂得持名念佛的目的何在,為什麼用它?用它有大好處,那就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念一二三四五,阿彌陀佛加不上你,幫不上忙。不但阿彌陀佛加持,十方一切諸佛都加持,這個便宜佔大了。為什麼?一切諸佛都讚歎阿彌陀佛,一切諸佛都幫助阿彌陀佛,所以做彌陀弟子,那是無上的光榮。可是你要做彌陀真弟子,你不能做冒充弟子,冒充的彌陀弟子,那你的罪過就無量無邊。
真念佛、會念佛的人,什麼時候念佛?妄念起來了,阿彌陀佛,這個念頭馬上就換過來了。絕對不要去想這個念頭是好的念頭、是不好的念頭,統統不要想,只要念頭一起來,馬上就換成阿彌陀佛。我們這個身體在世間,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人群,與一切大眾相處,學菩薩行。菩薩是怎麼行法?大乘經上講的六度四攝,這是菩薩行。《華嚴經》上講的四攝、十波羅蜜,把六度展開為十度,我們學這個,勤修四攝法。四攝法我跟大家講過很多遍,這是佛教給我們與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交際的方法。現在講交際,我們一般講接觸的方法,你跟人接觸,跟事、跟物接觸,你都要遵守這四個方法。這四個方法,如來常用的方法。方法有了,實際內容就是六度、十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十個綱領。
布施是什麼意思?捨己為人,要有心,常常有捨己為人。我每天早晨為什麼三點鐘起床?為什麼這麼辛苦?為人,做出精進的樣子給別人看。你在這個道場裡面能這樣做,你是道場同學、伴侶裡頭的好榜樣,不是為自己,我為大家。我這樣做大家看到了,他會跟進,他要不做,他會生慚愧心。我天天這樣做,帶頭做,菩薩大眾裡頭的帶頭人,捨己為人。持戒波羅蜜是守法,決定遵守如來的教誨,也就是經上教導我們的一定要依教奉行,守法。忍辱是耐心,沒有耐心怎麼能成就?精進是改進,天天改自己的毛病,改就有進步,天天求進步。禪定是自己有主宰,心有主宰,心絕對不會被外境所動搖。般若是智慧,對於一切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方便,後面這四種是善巧方便,無論對人對事對物,都會處理得恰到好處。佛教給我們的,佛處事待人接物就是這樣的,我們要學習,這是「法輪雲」。
「出離雲」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想到,這一生當中如果不能出離六道輪迴,往後的罪有得受,生生世世長劫輪迴受不完的罪。宋朝瑩珂法師,我們在講席當中常提到,大家聽到耳熟,他就是怕輪迴苦、怕地獄苦,出離的心真切,所以他能往生,他能精進,真精進。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行?沒有出離心。為什麼沒有出離心?不知道輪迴三途之苦,不曉得,以為這是經上講的,無所謂,我又沒有看到;等到你哪一天看到,你後悔來不及,那個時候就真的遲了。所以這個事情現在就要幹,要很認真的幹、很努力的幹,決定不能夠鬆懈。要知道這是我們一生第一樁大事,其他的雞毛蒜皮,小事!講《華嚴經》,小事!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大事。大事小事都分不出來,愚痴!我認真念佛求了生死,是不是自私自利、是不是小乘?不是,是大乘。為什麼?你能夠這樣做,做給別人看,影響別人,把別人的懈怠懶散帶起來,你這個功德無量無邊,你這是真實大乘菩薩。講經說法沒用,講經說法是口善,行不善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果報頂多是來生的福報,為什麼?這是法布施,來生得聰明智慧。
黃念祖老居士就給我很大的警告,但是他沒有直接對我說,他對他的學生說。我過去到北京,他的學生來告訴我,他說我們黃老師講過,「淨空法師如果要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來生的福報不得了!」這個話是給我當頭棒喝的!確確實實我這一生所做的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要不往生,來生我的果報是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肯定得到的。但是得到有什麼用?再長的壽也要死,死了之後福報完了,享福的時候會不會再修福?會不會被福報迷住?很難講,這就沒有把握了。我們看到現在世間人,有大福報的人被福報所迷,不懂得修福,雖然心地慈悲想修福、想種福,種的不是地方,換句話說,沒有智慧,不認識福田。像把很好的種子種在沙土裡頭,不會長,種在石頭上,連芽都不會發。所以真實智慧、真實福報是往生淨土第一德,把這樁大事疏忽,那說得不好聽,糊塗到所以然!所以日常生活當中,跟一切大眾接觸,廣行十波羅蜜;不跟大眾接觸的時候,一心念佛。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出聲念也好,默聲念也好,坐著念也好,站著念也好,走著念也好,不能間斷。一心求生淨土,一心接引大眾,這是大乘心。接引他,我做的這個樣子就是接引大眾。這一品經是「現相品」,如來會現相我也會現相,我們在這裡要學會這個,要把出離看作我們這一生第一樁大事。
第三「大願雲」,顯示說法主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的大德,就是真幹,夏蓮居老居士常講的「真幹」,普賢第一德,一絲毫虛偽都沒有。他真幹的內涵是十大願王。禮敬諸佛,一微塵裡面都有恆沙諸佛,一毛端裡頭都有恆沙諸佛,他的禮敬周遍法界,遍入微塵;那個敬意,滲透在微塵裡頭。這個境界我們不讀《華嚴》決定不知道,你作夢都想像不到,普賢境界不可思議!普賢「說普法」,普法是什麼?《大方廣佛華嚴經》是普法,遍虛空法界,遍世界微塵數剎土,遍一一世界微塵數眾生。所以諸位同修要記住,龍樹菩薩在龍宮看到的上本《華嚴》,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十不是數字,如果是數字,十個大千世界並不是很多,十在《華嚴》是表法的,表圓滿。數字一到十是個圓滿的數字,虛空法界無量無邊一個不漏,叫做十。《阿彌陀經》上用七也是表圓滿,七代表四方、上下、當中,所以它也是圓滿,不是數目字。
清涼大師末後一句話說得好,「令知法主大願」,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普周剎塵內故」,這就是我剛才所講的,普賢的境界滲透微塵,他的敬意、他的讚歎、他的供養、他的懺悔,乃至到「普皆迴向」,一一心願契入微塵,所以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華藏世界裡面,我們在這個經上讀到,「地上菩薩,初後不離念佛」,初是初地,後是等覺;也有句子裡面講,「地上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始終跟初後的意思一樣,始是初地,終是等覺。念什麼佛?念南無阿彌陀佛。誰教他的?普賢菩薩教他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海會如是,這哪裡能錯得了?我們讀這段經文,意思一定要懂得,我們要知道怎樣來學習。第六句:
【作是事已,右繞於佛,從足下入。】
前面念的一段是光,佛從眉間放的光,光裡面顯示這麼多的事,妙極了!最後一句光收起來了,先是放,放出來現在把光收起來了,收是什麼意思?清涼大師說得好,「示有終歸」,都是表法的。展開,修行教化眾生,十方一切諸佛修因證果、度化眾生的事情,全都在光中顯示出來,無量無邊一切諸佛剎土在光中全都看見了。清涼註解,「證從佛流,眉間出光」,證是證明,一切菩薩的教化眾生,根據什麼?根據諸佛如來教導的,不是自己發明的,所以眉間出光。「修因順果,故須右繞」,右是順,左是逆,佛法取右繞為順。「自下升高,故從足入」,這個光收起來的時候,是從佛足下收入。這代表什麼意思?「履佛所行,方證入故」。你要想入佛的境界,你就要學佛的行持,換句話說,你要走佛的道路。足是講行,你要學佛之行,你才能夠證得;你不學佛的行,你的行為跟佛的行是相違背,你就錯了。佛的行是什麼?自己一定要清楚,佛行的基礎是淨業三福。從淨業三福開始這是第一步,然後我們曉得,佛的心是禪,佛的眼是教,佛的行是律,這是學佛之所依,這就是「履佛所行」。我們的身要依戒律,我們的心要依禪,我們的言要依教,這三種是「一而三,三而一」,你就真學佛。
這一段我們就說到此地,現在大家看第二段「現華表義」。前面這一大段是放光,光最重要的是表法主,表普賢菩薩。普賢菩薩給我們說法,法有理、有教,理就是義理,義理這一段現華來表。
【爾時佛前有大蓮華,忽然出現。】
『爾時』是什麼時候?是佛眉間放光,那個光從足下收起來的那個時候。前面這段經文,光從足下收起來了,就是這個時候。光一收起來,佛前就有一個『大蓮華,忽然出現』。「華」是有意思的,這一句是總說蓮華出現。佛法裡面常常用來表法的,最普遍的是三個東西,第一個是蓮華,第二個是法輪,第三個是卍字。卍字是三十二相之一,佛胸口有卍字的相。卍字是表吉祥的,都是右旋。蓮華表清淨,用得很多,我們看到佛像、菩薩像坐在蓮華臺上、站在蓮華臺上,為什麼不用其他的花來代表?蓮華所表的意思是清淨無染,確實是代表佛菩薩的德行。蓮華是長在池塘裡面,它的根在池塘泥土裡,它的莖是在水裡面,花開在水上面,蓮華代表不但是出污泥而不染,連清水它也不染。所以佛用這個來表法,把池塘裡面的泥代表六道,六道是五濁惡世、是染污;泥的上面是清水,把清水代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華開在水上面,這就顯示修行人不但要脫離六道,還要脫離十法界,四聖法界也不沾染,這是蓮華表的意思。
這個時候,佛的眉間光收起來的時候,忽然大蓮華出現,這個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要知道。經上講忽然出現,這個忽然是表「依理起事」,理太深,事太複雜,都是不可思議。大蓮華在此地,清涼大師為我們介紹:通表《大方廣佛華嚴經》,這是通說。別說,別表華藏佛之清淨,華藏佛是毘盧遮那如來,是法身佛。在佛前忽然出現這個蓮華,這個蓮華是什麼?這個蓮華就是華藏世界依正莊嚴,無一不清淨。既然通表《華嚴》,當然具足教義裡面所說的,「同時具足等十門」,這十門叫教義。這十門是《華嚴經》上講的十玄門,十玄門不能在此地講。
我這一次講這部經,把玄義留在最後講,全經講完之後回過頭來講玄義,聽起來就有味道了。玄義是全經義理的精華,但是沒有涉及到全經,你很難理解。所以古德講經有一個原則,對初學的人講,不講玄義。對老修的講,講玄義不講經;對初學介紹,講經不講玄義。初學的人聽經,如果講玄義,玄義講得很長、講得很深,像智者大師講《法華經》,九旬談妙。九十天講什麼?《妙法蓮華經》,講一個經題,一個經的題目講了九十天。現在要這個講法,把聽眾全都講光了,誰來聽你的?「我要來聽經的,你的一個題目就講九十天?」那還得了嗎?所以那個時候眾生根性可以,現在不契機了。現在人心浮氣躁,沒有耐心。我們在外國,過去在美國住了很多年,美國人喜歡聽經,限定你多少時間?一天講一次兩個小時,最好不要超過三天,換句話說,他只有六個小時的耐心。最多不過十個小時,講五天,他可能會來聽。你要講七天,不來了,太長了,我沒有時間。
所以李老師當年培訓我們,教我們講經,所選擇的經都是小部的。教導我們出去講經,最長不能超過十次,最短不能少過三次。他教給我們的原則,我們學了真的很受用,走到全世界都受人歡迎,最適中的五次到七次,那一部經要講圓滿。《華嚴》這麼大的經,我們怎麼講法?我們把它分段,就是把它分成許多的小單元;經本身分品,一品是一個大單元,我們從一個大單元可以分成很多小單元。像「世主妙嚴品」第一品,現在單獨流通的就有很多小單元,大概「知足天王」這個單元流通得最多,像「忉利天王」、「主山神」、「主水神」,雜神眾那就是二十九個單元,「四天王」也是個單元,這樣子單獨流通,那就變成小部。在外面別人請講經,你得要觀機,往往聽眾會限制時間,你要按照限制的時間把這個單元講圓滿。所以大部經可以用這個方法化整為零,就變成許許多多小部經,合起來就是一個大部,學《華嚴》應當這樣學法。在新加坡有些同學對這個經有興趣,你們要懂得,也得要把精神力量集中學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學好,可以再選一個單元。全經可以聽,決定不能全學,全學你的時間、精力不夠。學教還是循序漸進,按部就班,不能一次學得很多。這是為什麼用蓮華表法、為什麼忽然出現。
【其華具有十種莊嚴,一切蓮華所不能及。】
這下面是顯示蓮華具足莊嚴之德,莊嚴的德也說不盡。經文也分兩段,我們念的這一句,這是第一段「顯德無盡」。清涼用這個科題、標題,提示我們這個華具有十種莊嚴。十是表法的,換句話說,無盡的莊嚴。『一切蓮華所不能及』,「蓮華」表法的意思我們懂了,別說我們這個世界的蓮華,諸菩薩的淨土、法身菩薩的淨土所現的蓮華不能跟它相比。下面經文也說這十種德相,這十種是略舉,每一種德相都是無量無邊,我們在這部經前面讀得這麼多,許許多多例子我們都能夠看得出來、都能夠體會得到。密宗教學最流行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我學佛章嘉大師教我。這一句話什麼意思?保持你的身心像蓮華一樣。「唵」是身,實在講那個身包括法身、報身、應化身;「嘛呢」就是蓮華,「叭咪」是保持,「吽」是意。保持你的身、心意像蓮華一樣,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是這個意思。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