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一五卷)  2000/6/1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17-0315

  請看「世主妙嚴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眾,摩睺羅伽王長行,第一句:

  【復次善慧摩睺羅伽王,得以一切神通方便令眾生集功德解脫門。】

  清涼大師註解,「普現威光,名為神通,不動性淨,示涅槃因,故云方便。依因集德,必得無依涅槃」。註得雖然不多,把它的重點都給我們說出來了。這一個人在華嚴會上,當然是諸佛如來的示現,否則他不可能有這樣圓滿智慧,也不可能有這麼高度的藝術,所以我們一看就曉得是諸佛如來示現。正是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佛菩薩「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相,沒有一定教人的方法,相無定相他就能隨類現相,法無定法他就可以隨機說法。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到佛教學的活潑,能夠應種種不同根性的眾生,都能夠令一切眾生歡喜信受。這是智慧與藝術的落實,我們要體會、要學習。

  摩睺羅伽在中國人翻是大蟒,摩睺是大,羅伽是蟒蛇,大蟒蛇。所以現在印度人有拜蛇做神的,看到蛇都以為那是神明來膜拜,也不是沒有根據,他們的老祖宗就拜了,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他們就有這種傳說。佛所以高明,高明在哪裡?絕不破壞形象,這一點非常高明。你拜動物也好,你拜石頭也好,你拜樹木也好,你拜山川也好,佛給你一個定義,給你一個新的意思,於是從這個地方智慧就生起來,現象不破壞,所以大家很樂意接受。諸位曉得佛教有十個宗派,十個宗派裡面有密宗,尤其是藏密,藏密裡面的神像特別多,這些神像從哪裡來的?有許許多多是從古老印度宗教裡頭來的。他們到佛門裡面來了,佛的心胸廣大,一律都包容,一律都歡迎,絕不改變你的形相,把智慧加給你,就行了。蟒蛇跟龍是一樣的,都是表變化的,所以佛給你這個意思,你看到牠,你就想到這個社會人情事理千變萬化;看到牠就提起自己的警覺,在這複雜的環境裡面,我們一般講順境、逆境,人事裡面有善人、有惡人,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智慧跟他們接觸?什麼樣的態度跟他們共同生活?那就是大乘佛法裡,許許多多原理原則教導我們的。

  今天這一位摩睺羅伽王,這是摩睺羅伽這一類裡面第一個。第一個他是代表總,後面是代表別。像我前面跟諸位舉的比喻,像一個公司,第一位是董事長,後面是董事、經理。這是一個族類,一個族群。在《華嚴》裡面總共有兩百多個族群,所以你一看,用現在的眼光看,這就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有教無類,是代表哪一類的眾生。如果照天台大師的講法,我們就更清楚、更明白。佛只說十法界,天台大師將十法界說成百界,法華宗的「百界千如」。每一個法界有十如是,如是性、如是相、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到如是本末究竟。每一界有十如是,十法界就百如是。天台大師把十法界展開為一百法界,每一個法界裡面都有十法界,所以十乘十就變成一百;十如是,十乘百就變成一千,百界千如。這是教給我們,你要觀察宇宙,你要懂得這一個原理原則,然後才是觀察入微。一百界裡面,每一界裡頭又有一百界,愈看愈微細,愈微細事實真相就愈明白、愈了解,你看十法界太粗太粗了。這是教給我們怎樣觀察宇宙現象,是這種方法。

  龍跟蛇變化都很大,都代表變化,在這個地方講龍多半是講天龍,講摩睺羅伽我們中國人講地龍,都是變化。天龍跟地龍還是有一點差別,等級上有一點差別,我們知道龍王擺在前面,摩睺羅伽擺在後面。他的德號『善慧』,這是這一類眾生裡面覺悟了,佛菩薩要示現這一類的眾生去度這一類的人。我們前天聽伊斯蘭教給我們做了一個簡介,他們也有這個意思,阿拉無處不在,這個說法跟佛法裡面講,諸佛如來無處不在,隨類化身。佛菩薩要教國王他現國王身,要教大臣他現大臣身,觀音菩薩三十二應,諸位都念到的。如果要教化土匪他一定現土匪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定現同類身。雖現同類身,他的名號決定用「善慧」。慧是圓滿的智慧,善就是我們今天講高度的藝術,幫助他覺悟,幫助他轉惡為善,這是慈悲到極處!摩睺羅伽所表的,在這個社會上所表演的,他是一個原則,這裡面有善人、也有惡人;換句話說,這一類的人心思敏捷,我們今天講很聰明,腦筋動得很快,好事也很快,壞事也很快,屬於這一類的人。多半在這個世間都居於領導地位,公司行號大小機構裡,多半都是屬於領導人,所以我們看到這個經文就想到,現前社會哪一類的人跟他們相似、相接近的,佛用這個來代表這一個族類。所以他教學的依據是善慧。

  下面這是講方法,他自己修學,也就是說破迷開悟、轉凡成聖,他修的是哪個法門?是『以一切神通方便令眾生集功德』,從這個地方得解脫的。『解脫』就是修行證果,將自己的迷惑、惡業解除,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脫離生死,脫是講脫離,所以稱之為「解脫」。「得以一切神通」,一切是多,現在人所講的方方面面,各個方面,他非常能幹。清涼大師註解說,「普現威光」,人家用這一句話來解釋神通。由此可知,神通不是《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七十二變不希奇,太少了,七十二這數量太少了。人家這個神通變化是無量無邊的,清涼這裡給我們提示得好,「普現威光」,我們多想想這個意思。普是普遍,普是平等,不平等就不普。

  由此可知,我們在前面看到他的德號是「善慧」,神通是善。善從哪裡生的?從慧生的,他有圓滿的智慧。智慧裡面,決定是清淨的,決定是平等的,決定是真誠、是慈悲的。我們看一個人有沒有智慧,如果這個人還有傲慢,還很小氣,這人沒智慧。《論語》裡面孔夫子說得好,孔夫子說,假如有這麼一個人,他的才華如周公一樣,「使驕且吝,其餘則不足觀也」,這個怎麼樣?他傲慢,他小氣,夫子說不必看了,不是真的,假的。周公是孔老夫子心目當中最佩服的人,德行、智慧、才華都超過常人,所以稱之為聖人,夫子常常讚歎。由此可知,傲慢要不得。可是今天的社會只要有一點小小的長處,「值得驕傲」,那在孔子面前就完了。你有再大的智慧、再大的德能,你們看看孔老夫子有沒有傲慢的態度?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傲慢的態度?我們在典籍裡、在佛經裡,從來沒有看見。釋迦牟尼佛托缽,托到貧窮下賤之人,甚至於遇到乞丐,世尊對他都非常恭敬。乞丐要修福,他討的一點飯,再分出來供養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歡歡喜喜當面就吃,讓他生歡喜心。上面見到國王,下面見到乞丐,釋迦牟尼佛的態度是平等的,這是智慧,這個是了不起。從來沒有一絲毫驕慢的念頭,哪裡會有這個行為?

  我們今天要想修行證果,要想修學有一點成就,貪瞋痴慢四大障礙,你要不把它離開、不把它放下,你怎麼可能有成就?千萬不要以為「貪瞋痴」叫三毒,「慢」沒有列在三毒裡面,其實這一個慢裡面貪瞋痴都具足了,你們想想對不對?慢決不是獨立的,它跟前面貪瞋痴有密切連帶的關係,一定要斷掉。我們在這裡看摩睺羅伽王他沒有了,貪瞋痴慢都沒有了,所以德號上加個「善慧」。對於一切眾生他表演,「普現」是表演,也就是說,將佛陀的教誨做出來給別人看。

  我們讀《華嚴》我們理解,頭一個是要度同類的,然後才影響不同類的。這就是為什麼佛菩薩教化眾生要現同類身,就是這個道理,先度同類。你們明白這個道理,你們就曉得佛法怎麼個學法。你學了佛,佛教你要度眾生,大乘是作眾生不請之友,中國佛法是大乘,主動的去幫助人。幫助人,第一個人是誰?第一個人是夫妻。你是女眾,頭一個度你先生;你是男眾,頭一個度你太太。一天到晚跟你生活在一起,你都度不了他,你還能度誰?同類身不就這個道理嗎?你們夫妻好合,佛法的根,再給你說,世出世間聖賢人教學,教育的根就在此地。我講經的時候常說,夫妻結合像什麼?像我們身體的一個細胞。夫妻好合,這個細胞好、健康,不是兩個人的事情,整個身體健康。夫妻要是不和,這個細胞壞了。所以現在法身病了、社會病了、國家病了、地球病了,病在什麼地方?夫妻不和,細胞壞了。聽說現在離婚率已經差不多快到百分之五十,這人還能活嗎?必死無疑!必死無疑,就是許多宗教裡面所講的世界末日,嚴重!

  夫妻為什麼不和?為什麼離婚?在沒有結婚之前,彼此眼目當中看對方的好處,所以互相愛慕。結婚之後,天天看對方的缺點,好處都忘光了,怎麼能在一起生活?這個問題在哪裡?一念之間。如果要通過聖賢人的教誨,真正想到這個教誨是真實的,這個事情就不會發生了。《十善業道經》,我們現在剛開頭,還沒念到,佛教給我們,這是佛教菩薩,學佛的人都是菩薩,菩薩的意思是「覺有情」,我們現在是有感情的凡夫,雖然是有情,情沒有斷,我們覺悟了。從哪個地方說你覺悟?聽佛的話,聽老師的話,老師怎麼教,我認真學習,這人覺悟了。佛教給我們,「晝夜」,晝夜是不間斷,日夜不斷;「常念善法」,常常想著對方的好處,念對方的善,我們的心善;「思惟善法」,你所想的都是善法,教別人想也是善法。《論語》裡面過去孔子蒐集這些民謠、詩歌,編成《詩經》三百篇,只有一個宗旨,「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思無邪就是講思惟善法。這是聖人教誨,不要想壞,想人的好處,想對方的好處,想別人的好處,想社會的好處。「觀察善法」,觀察是行為。心善、念頭善、行為善,都看別人的好處,不要看別人的壞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你變成純善,純善就是佛,菩薩就成佛了。夫妻怎麼會不好合?百年偕老,全世界夫妻的榜樣,夫妻的模範。

  這不是兩個人的事情,夫妻好合,你就度了你一家,齊家了,你家裡上上下下都會被你感化。家齊而後國治,國是社會,你這一個家族和睦,帶動整個社會,社會帶動整個世界,天下平。天下平,用現在的話來說,世界和平,大事!夫妻好合就是行菩薩道,就是作佛的根本;夫妻天天不和、天天吵架,還學什麼佛?你才曉得教育的根在哪裡,我們有沒有去做?你說,我做不到,我的先生、我的太太樣樣都不對,樣樣都不好。你看他不好,為什麼佛看到他好?佛菩薩看到好,佛菩薩看到讚歎。不是你看他不好,是你自己的心不好。

  蕅益大師給曇生方丈的開示,話說得好,他說「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外面不管是物質、人事沒有好壞,「好醜起於心」。你好心去看都是好的,你惡心去看都是惡的,你看到別人不是,不是別人不是,是你的煩惱惡念不是。誰懂這個道理?佛懂,佛徹底懂得,所以佛看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美好的。我們學佛要在這裡學,在這個地方才「普現威光」,威是威德、德行,光是智慧。你在你自己生活,生活裡面講到最小的是夫妻生活,生活裡面自自然然展現智慧、光明、德行。這種威德光明自然就照到你一家,一家和睦,我們中國人常說家和萬事興。

  你們從外面來的同修很多,我們幾乎天天都有從新加坡以外到這兒來參學的,我們共同學習。你們看到「居士林」,你們看到「淨宗學會」,尤其居士林這個道場比較大,每天在裡面生活活動的兩千人以上,一個意見,一團和睦,無論見哪個人都是笑瞇瞇的。所以人家說居士林這麼興旺,什麼興旺?家和!其他道場為什麼冷冷清清的?為什麼不興旺?家不和,每一個人見到每一個人面孔都板起來。古人講的話,你細細一觀察,就兌現了。居士林為什麼會和?別的道場為什麼不能和?居士林天天講經、天天勸導大家,放棄自私自利,放棄個人的想法看法,我們大家都接受佛陀的教訓,就這麼個道理。如果居士林三個月不講經,我看大概就回轉了,跟從前沒什麼兩樣。然後你才曉得聖賢教育一天都不可以離開,老子《道德經》上講:「道不可須臾離者。」一時一刻、一分一秒,不可以離開,離開我們就誤入歧途了。所以天天要講,每天一定在那裡研究探討讀誦,都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跟人與人的往來,多快樂、多歡喜,心地清淨充滿智慧,這叫做神通。

  「神」這個字,在此地經本上,你們都看得很清楚。這個字的左面是個「示」,我們這個本子宋體字很好,上面兩畫,上面一畫短,下面一畫長,這是古時候的「上」字。古時候的上下就是兩畫,上面短、下面長是「上」字,上面長、下面短是「下」字。兩橫一樣長是「二」字,一二,二是兩橫一樣長,這是二。如果不一樣長,那就是上下,你要辨別。這是上字,上是什麼?上天。下面三畫垂下來的,這叫垂相,用現在的話來說,自然現象,這個符號是代表自然現象。右面是個「申」字,申的意思是貫穿、是通達,沒有障礙。這個字有三個攔住的,它一下就貫穿了。這個字的意思是會意,中國造字六個原則,六書裡這是會意,你看這個符號,體會這個意思。通達自然現象的這個人,這叫神。神沒有別的,通而已。所以連起來,「神通」,神通是這麼個意思。用現在的話來詮說,就是通達自然現象,通達宇宙人生的事理;再說得詳細一點,業因果報,這叫神通,這是這兩個字的本意。

  諸佛菩薩神通廣大,真的一點不假,我們要學,決定學得到。諸佛菩薩能在一切眾生面前展現,我們也要學習,也要時時刻刻展現,展現在家庭,展現在你的工作當中,展現在社會,展現在國家。影響力就是光,你的智慧、你的德行、你的才藝,這個地方用一個字,「威」。展現不是榮耀自己,不是值得驕傲,不是的,為社會、為大眾服務,展現是這個意思。如果說榮耀自己,那你就完全錯了,你就又墮到煩惱圈子裡面去。那是什麼?智慧沒有了。有智慧不會墜入煩惱裡面,就是說你決定不會起貪瞋痴慢,決定是以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為社會、為大眾服務,而且決定是把別人抬高,自己卑下。孔老夫子如是,釋迦牟尼佛也如是。夫子跟佛陀,跟我們在一起要去旅行坐飛機,一定跟我們一樣坐經濟艙,他不會坐頭等艙的。頭等艙誰坐?凡夫坐,佛菩薩不會的。當然之理,必然之理,佛菩薩決定是節儉到最低的水平,多餘的決定奉獻給一些苦難眾生,決定不浪費。浪費是凡夫浪費,凡夫才是自高自大,自以為是。佛沒有,菩薩沒有,這就叫「普現威光」。這個威光,不是他的威風,不是的,那你搞錯了。這叫神通,他是修這個成功的。

  集結功德,這是勸化眾生。他自己集結,也勸勉別人集結,我們中國人常講積功累德,或者說積德累功,都行,都是一個意思。要做到那就是從念頭上做起,剛才講心要善、念頭善、行為善,這才能成功。清涼給我們說,「不動性淨,示涅槃因」。前面「普現威光」,是利益大眾,為社會大眾服務,菩提心裡面的大悲心,《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所說的發願迴向心,這是普現威光。不動性淨是深心,自利的。我們怎樣對自己?怎樣對別人?怎麼樣幫助自己?怎麼樣幫助別人?幫助自己一定是清淨心,清淨平等是幫助自己,仁慈博愛是幫助別人,這是菩提心落實。菩提心的本體是真誠心;真,不是虛妄的;誠,沒有欺瞞的。

  今天世界都講究欺瞞,我們在外國,我在美國住的時間久,美國有隱私權,不好!隱私權是自私自利,不是好事才隱私,好事何必隱私?這個事情怕人知道,那個事情怕人知道,總不會是好事。我們要表演給別人看,做給別人看。我在美國銀行裡的存款,銀行帳單送到「學會」,他們大家看到都撕開來看。有些人問:法師,你怎麼一點隱私權都沒有?我說:我隱私幹什麼?他說:你的錢。我說:我的錢我一個都不要用,都給他們用的,他們用他們知道,很好!所以我離開美國,在哪個地方存款,都送給那個地方的淨宗學會。聖荷西那一邊送給「美國淨宗學會」,達拉斯那邊送給「達拉斯佛教會」,我一分錢不帶出來。為什麼?沒有用處,給他們好!何必要隱瞞?這個錢社會大眾供養的,決定用在社會福利事業。而今天社會認為隱私權是正常的、是合法的、是合理的,沒錯,合世間的法、世間的理,不合佛法,不合佛理,佛法、佛理是幫助我們超越六道輪迴,幫助我們出離十法界,我們想想哪個要緊?別人對我們隱瞞,我絕對不會打聽別人的事情;我們對別人完全公開、完全透明,我們心多清淨,絲毫掛礙都沒有,這才叫享福。方東美先生所說「人生最高的享受」,那就是一切放下,一絲不掛,這才自在。

  清涼大師講「不動性淨」,自性本來是清淨的,動就不淨了。我們供佛,家裡供佛像,要懂得供佛的意思。兩個意思:第一個是報恩,紀念老師,老師雖然不在了,我們念念不忘,是這個意思;第二個意思效法老師,看到這個形像,我要學他,不是求他保佑,我們學他就是他保佑我們,意思在此地。供養佛像,當然至少會供一杯水,水代表什麼?「不動性淨」。這個水是靜止的,水是平的,我們的心要不動,要像水一樣平,要像水一樣乾淨,沒有污染。那個水不是供給佛菩薩喝的,給我們看的,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的心是不是像水一樣的平、一樣的乾淨,就是我們今天提出修行綱目裡面清淨心、平等心,水代表清淨心、平等心。所以不能動,一動就叫妄心,妄心跟真心是一個心,不動的時候是真心,動的時候叫妄心。動的時候,你起心動念了。真心跟妄心是一個心,不是兩個心。

  佛法的修學,法門無論怎麼多,佛經裡常講八萬四千法門,這是真的,八萬四千條,一條一條給你寫出來,那不假;但是還是歸納,八萬四千數字不大,歸納的。實際上法門無量無邊,四弘誓願說得好,「法門無量誓願學」。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門徑、方法再多,方向是一個,目的是一個,禪定。換句話說,法門再多,不過是修學禪定手段方法不同而已。手段方法不同,沒有關係,你所得到的是相同的,是禪定。禪定,心定下來了,不動搖、不染污,那就是一杯清水。所以佛教裡不管哪一宗、哪一派,顯教密教,宗門教下,供佛一定都供一杯清水,那是相同的,我們的目標方向是相同的。

  至於法門之多,那像什麼?諸位看到這個,這是個圓,禪定是什麼?禪定是圓心,這個圓周上任何一點都能夠達到圓心,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無論你在哪個地方,就路還家,不要繞圈圈,我在這個地方,我這裡一下不就到了嗎?我何必拐個彎從這兒走?那不叫多餘的嗎?所以佛說無量無邊法門,隨著一切眾生不同的根性。但是要什麼?一門深入,不能有偏邪。在任何一點,你要取直角,它一定到達中心;稍微偏一點,就錯了,你就永遠達不到。任何一點達到中心,都是一個原則。所以古德教給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能到達。你要是看到常常動心,看到別的法門不錯,今天想學這個,明天想學那個,那你就錯了,你這一生把你修行證果的緣分失掉了。這是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兩百多個族類,每一個族類至少佛都用十個人代表,而每一個人所修學的法門都不一樣,個個證無上菩提,個個人都達到中心點,都達到圓心。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從這個地方開智慧。

  不僅是佛教導我們這些法門,我們可以得定、可以明心見性,哪一個宗教的經典都可以,哪一個宗教修行的法門都可以。為什麼他們今天跟佛法相比要差一截?他入得不夠深,決定沒有差別,深度不夠。他要是能取佛法修學的態度,徹法根源,不斷的深入,到最後才曉得,原來完全相同。世法、佛法是一法,世法不離佛法,佛法即是世法,哪有差別?問題就是在要「深解義趣」,這是佛在大乘經上給我們講了無數次,勸導我們要深入,入得淺不能解決問題,要入得深,要將自性裡圓滿智慧透出來。智慧從哪裡來?智慧從禪定來的,不是外面學得來的。你聽講聽得再多,讀經讀得再多,記問之學,全是別人的,不是自性的,這不是佛教。佛的教導開發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佛沒有教我們從外面學習,釋迦牟尼佛沒有教我們跟他學習,不是。跟他學習,你永遠不如他;開發自性的寶藏,那跟他一樣。總得明白這個道理,我們這才佩服釋迦牟尼佛,才知道這個人真正是個好人,沒有欺騙我們,沒有誘惑我們。不是說我有錢你跟著我走,我這個錢供給你用,不是的。你縱然一生樣樣不缺乏,但是你用的是別人的。佛是教你開發你自己的,你自己跟他一樣多,不比他缺少,這個好!用得自在,用得開心。決不求別人,要開發性德的寶藏。「神通」,「不動性淨」,都是開發自性寶藏必須具備的條件。

  「示涅槃因」,示是展示,涅槃是梵語,它的意思是不生不滅。中國人喜歡把它翻成「圓寂」,圓是圓滿,寂是清淨的意思,清淨寂滅,圓圓滿滿的清淨寂滅。這是什麼境界?是自己的身心跟虛空法界合而為一的境界。我們沒法子想像,想不到的。跟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合為一體,上跟十方諸佛合成一體,下跟一切眾生合成一體,這人就要成佛了,要證果了,證什麼?證得法身。法身才是真正的身,不生不滅;雖然有變化,它確實是不生不滅。變化的現象,不過像我們現在虛空裡頭雲霧一樣,雲霧縱然變化,不礙虛空,所以事事無礙;不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華嚴》裡面真正的趣味,你才能體會、才能領略,你落實在自己生活裡頭多快樂!佛法講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是真的!帶給我們現前幸福美滿的人生,我們學佛就學這個。人家問為什麼學佛?快樂!

  我住在美國,鄰居美國人對我們非常羨慕,他說:我每天看到你,都那麼歡喜,都那麼快樂,你這個快樂從哪裡來的?我就告訴他,「從念阿彌陀佛來的」,勸他念。他說:阿彌陀佛。他也念了,念阿彌陀佛就會快樂了。這是佛法裡面講,阿賴耶裡頭給他種種子。我們印些AMITABHA,這是英文翻譯的,印這些貼紙,我們在外國貼在自己車上,有外國人看到了他也會念,問我們這是什麼意思?這是保佑你平安。他說:我也要。我們就送給他,他也貼上。這些都是屬於善巧方便。外國人很好,他們是不了解,了解之後接受,他們學習比我們中國人虔誠,我們中國人學習的態度,勤奮,實實在在講不如他們。非常可惜,我們在外國受了語言的障礙,如果語言沒有障礙,大乘佛法,特別是淨土、特別是華嚴,他們很容易接受,非常歡喜。因此在現前,我們不能不走上國際。我們的眼光必須要看整個地球,弘法利生的事業不可以侷限在一個地區,要以整個地球全世界為對象,語文的障礙必須要突破。我這一代的人老了,七十多歲了,中國古人講,「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年輕這一代要奮發,要肩負起繼續弘揚佛法的使命。用佛法的術語來說,無量功德,自己要去爭取。

  經典上教導我們都是些原理原則,「普現威光」,這是解釋「神通」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現在我們所標榜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就是普現威光。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己要想想,要做社會好的榜樣、好的表率,師是表率,範是榜樣。凡是負面的、不好的,這個念頭不可以起,話不能說,事就不能做,一定要做好的,這是你真正學佛、學作菩薩,度自己,度眾生。初學的時候當然困難,難在什麼地方?這個我也常常說到,他的困難來自於兩個根源:第一個根源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說得粗淺一點,對於佛法教學這些理論境界不清楚、迷惑,沒有能力辨別真妄、是非、邪正、善惡、利害,沒有能力辨別,這是第一個因素;第二個因素,自己的煩惱習氣太重,不能夠克服;換句話說,禁不起社會的誘惑,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煩惱習氣,兩大因素。兩大因素如何來克服?接受佛陀教育,認真努力去學。

  能不能學成,關鍵在好學;天賦鈍一點沒有關係,只要好學,你決定就有成就;就怕是不好學,就沒有辦法了。什麼叫好學?好學的人懂得一句,他這一句就做到,他真幹,這叫好學。佛教給我們不殺生,我們真做到了,這些小動物即使來干擾我們,蚊子來咬我們,蒼蠅來擾亂我們,絕對沒有瞋恚心。蚊子來叮,牠要吃飯,我們供養牠一餐,很歡喜布施供養,不會殺牠。你不肯布施,把牠趕走就好了,你也不可殺牠,真做到,這叫好學。教給你的,你不能落實在生活行為上,這是不好學,你學的是些言語,你的起心動念、生活行為沒有產生變化,那有什麼用處?佛家常講「教化」,教是教你,教你你就要產生變化,化迷為悟,化惡為善,你要變化才行。老師只能教你,那個化是你自己,我們今天講消化,是你自己。消化一定落實在生活,你是真的消化了。你說我懂得,我也會說,這個沒有用處,你做不到;做不到,你並沒有真的消化。真的消化一定做到,你吸收變成養分,養你的智慧,養你的德性,你真得受用。食而不化,沒有用處,聽得再多、記得再多,記問之學,這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自己得不到真實受用。

  因此我們在幫助社會大眾、幫助一切眾生,方方面面做得圓圓滿滿,自己內心清淨不動。怎樣做到?我不是為名,我也不是為利,我一無所求,一無所需。為什麼要這麼做?我是人,他也是人,我今天覺悟了,他還在迷惑,我應當幫助他。不要問理由,一問理由就落在分別、妄想、執著,你那個幫助是有條件的,是附帶條件,不是真的;真的,真的沒有理由。所以佛家講佛幫助一切眾生,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就是沒有條件、沒有理由,應該這樣作法。那總得要找個理由?好,不得已給你說個理由,理由是什麼?同體,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我同體,這個話是真的。怎麼說同體?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變」,心是一個,真心是一個。真心在哪裡?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同體!同體還有什麼條件好談?還有什麼理由可說?十方諸佛如來,我們世間人看到他犧牲奉獻,捨己為人,「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我們要學這個。幫助一切眾生決定不希求回報,希求回報錯誤了,那你是凡人,你是有條件的,你在做生意買賣,佛菩薩不是這樣的。在佛法裡面常說「法爾如是」,就是自自然然是這個樣子的。

  「示涅槃因」,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一切作為,展示這個涅槃因,就是清淨平等。清淨平等在哪個地方展示?在生活裡展示,在日常工作裡面展示,在應酬裡展示,跟一切眾生接觸的時候展示出來。根利的人,聰明的人,縱然一次、兩次看不出來,時間久了看出來了。《金剛經》上有個例子,一開端,這是《金剛經》的發起,須菩提尊者突然之間對釋迦牟尼佛大加讚歎,其實他們天天跟釋迦牟尼佛生活在一起,為什麼這一天忽然加以讚歎?這一天才看出來,看出釋迦牟尼佛,「普現威光,不動性淨,示涅槃因」,他看出來了,所以才讚歎,「希有世尊」!原來你所說的無上妙法,就在生活裡頭,天天在展現。心不清淨的人見不到,沒見到;到他自己心地清淨到一定的程度,他看到了,這個看到是豁然大悟,他明瞭了。所以一個好的老師、善知識,不僅是言教,他一舉一動都在教學,他的日常生活穿衣吃飯也在教學,我們要很細心觀察才體會到,很有味道,真的一點都不假。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清淨無為,快樂無比,得大自在!今天講世界有災難,不管什麼災難與他毫不相關。

  我在經上常常也提醒同學,我們生活在五濁惡世過苦難的日子,他在清泰世界,過清涼自在的生活。清涼自在跟五濁惡世是交叉在一起的,並不是說離開五濁惡世有個極樂世界,離開極樂世界別有一個六道輪迴,沒有!完全交叉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你所得的受用就是你的念頭,這個念頭諸位要記住,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只要我們真的把念頭轉過來,看到每個人的好處、每個人的長處,這個世間「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不必到極樂世界,現在就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天天看人的毛病,天天找人的缺點,極樂世界也找不到一個好人,這是事實。可見得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都在自己心裡頭一念,為什麼自己作踐自己?自己要跟這些壞人天天相處搞得難過?搞得身心都不自在?念頭轉過來,問題解決了。不是轉別人,轉自己。不但人事環境是從自己一念之間轉過來,物質環境亦復如是。這是大道理,這是真理,永恆不變的真理,萬古常新。

  釋迦牟尼佛說這個經,清涼大師在經題裡面給我們啟示,佛一生沒有說過經。這是清涼解釋佛在大乘經上常講,他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句話,誰要是說佛講經說法,這個人是謗佛。他明明說法四十九年,怎麼說沒有說一句法?真的沒有說一句法,沒有一句話是自己的意思,說的是從哪裡來的?古佛代代相傳,述說的是古佛的話,跟孔老夫子態度完全相同,「述而不作」,這是聖人。現在人了不起,個個都有創作,釋迦牟尼佛沒有創作,孔老夫子也沒有創作,都是敘說古聖先賢的。我們一般看這是謙虛,他是真的事實,不是謙虛,真的!他成佛了,他明心見性了,我們知道他的言語、他的行為是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古時候這些諸佛如來也是自性流露出來的,既是自性流露出來,自己所說的、所做的跟古佛完全相同。這是教導我們要學謙虛、要學恭敬,跟古德一樣的,這是古人已經先說過,不是我的創作,不是我的發明,功德歸前輩,榮耀也歸前輩。所以他沒有感覺到值得驕傲,沒有!夫子也沒有一樁事情值得驕傲,佛菩薩也沒有一樁事情值得驕傲,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要不從這個路子走,我們的德行就不能建立,不要說積功累德了,功德在哪裡都不知道!現在許多人把福德當作功德,兩樁事,福德決定不是功德,功德能解決問題,福德不能解決問題,享一點痴福而已。

  我們從這一句經文,從清涼大師這幾句提示深深的去體會,「故云方便」。今天這一段裡頭可以說把神通、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方便這兩個字什麼意思?用現在的話講,最適合的方法。適合這個人,適合現前環境,這是「便」的意思,便就是適合。人的根性不相同,生活環境不一樣,所以方法是可以變換的。古代的人跟我們現代的人想法看法很多差別,中國人跟外國人意識形態上差別也非常之大,在哪一個地區對哪一個人說法,我們要用不同的方法,原則是決定適合他,這才能真正的幫助他。如果你所講的、所教的,不適合他的根性,不適合他的生活環境,他就不能接受,那你這個說法就等於白說了,產生不了效果。所以說法一定要適合,我們佛家講契機,便是契機。這個方法非常契機,就叫方便。

  「依因集德」,這個因是什麼?平等清淨的因,涅槃是平等清淨的因。集德是什麼?依因是依自己的真心,我們今天講整個佛法,這四十多年的體驗,寫成一句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因,這是涅槃因;常存此心,用這個心來為社會、為人民、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叫集德。幫助別人,集德裡最重要的是破迷開悟,落實在斷惡修善。斷惡修善不要勸,他真正覺悟了,自然他就斷惡修善,哪裡用得著勸?沒有開悟,勸他斷惡修善,難!他不容易做到。最重要的是幫助他覺悟,幫助他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對於這樁事情說得最清楚、最透徹、最明白的,無過於大乘經典。大乘經典裡面,《華嚴經》是一部很好的教科書。方東美先生說這是佛學概論,他一生當中對這個非常重視,晚年在輔仁大學博士班開課就開《華嚴》,我們非常讚歎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一段。你看看善慧菩薩怎麼修的、怎麼成就的,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