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0八卷)  2002/1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908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華藏世界品」,最後偈頌第五段。這一段有五首偈,第一首前面說過了。現在看第二首:

  【佛子汝應觀。剎種威神力。未來諸國土。如夢悉令見。】

  這個地方稱的『佛子』,就是前面所講修普賢行願的菩薩。當然菩薩的層次很多,經上所說的境界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法身菩薩包括有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此地說的「佛子」是初住菩薩以上。換句話說,十法界裡面的菩薩,通常我們佛門講九界凡夫,這九法界,其實九法界跟十法界是一個意思。九法界裡面的菩薩是相似位,在第一層的是觀行位,這個境界沒有辦法親證。親證這個境界要初住以上,也就是說破一品無明,你才能親證這個境界,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見到了,不是聽說。我們今天讀經是聽說,自己沒有親自見到。什麼原因?我們的見思煩惱沒斷、塵沙煩惱沒斷,這兩種煩惱未斷是六道凡夫,這個要懂得。所謂六道凡夫,你沒有辦法出離六道輪迴。

  要斷這兩大類的煩惱,談何容易!古時候祖師大德常說,世尊如果沒有為我們說「帶業往生」這個念佛法門,末法時期的眾生肯定沒有一個得度。這個話,我們細心想想是實話。可是帶業往生,一定要曉得,只帶舊業,不帶新業。帶業,你有能力把這個業力伏住,不讓它起作用,這樣才能往生。如果你的煩惱習氣,你沒有能力把它伏住,臨終時候還會起現行,那就沒有辦法了。但是比起斷煩惱可以說容易太多了,伏煩惱比斷煩惱容易太多了;一分功夫就能伏煩惱,但是斷煩惱要十分的功夫。你們想想,這個真的是大開方便之門!

  哪些煩惱決定不起現行?我常常跟同學們說,十六個字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你能把這十六個字統統放下,煩惱就伏住了。這十六個字放不下,煩惱伏不住;伏不住,念佛不能往生。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麼原因?他這個煩惱習氣伏不住,念佛的功夫不得力。所以念佛功夫得力,就是這些煩惱不起現行,這是功夫得力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還會有這個念頭起來,就是功夫不得力。心沒有靜下來,這個心就像水一樣,它還起波浪。當然這個浪有大浪、有小浪,大浪雖然沒有了,它還有小浪,小浪礙事,妨礙你往生,這個要不得。所以,這個東西要在平常、要在現前鍛鍊。

  現在這個社會,說老實話,對真正修行人來講,好環境!為什麼?誘惑的東西多,誘惑的力量強,在這樣環境當中,你不被誘惑,真有本事!所以這是好環境。就像磨刀一樣,磨刀石好,幾下刀就磨快了,成功快速,成功容易。但是從另一方面來想,要不是有堅定的信心、弘願,很容易被淘汰掉,他禁不起誘惑。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他自自然然起心動念,他就墮落了。所以,今天這個環境,對於我們學佛的同學來說,真正有毅力、有決心的,快速成就;沒有真實的道心,那也就很快就退轉了。所以境緣確實沒有好壞,好壞是在我們自己的心,我們用什麼心去感應。這裡講「佛子」,這個佛子是有標準的。

  那凡夫有沒有分?清涼大師很慈悲,說凡夫也有分。法身菩薩的事情,凡夫哪有分?當然祖師大德是佛菩薩的化身,不會妄語。凡夫裡面有一等人,大心凡夫,這個凡夫跟《華嚴》有緣,跟這個法門有分。那就看我們是不是個大心凡夫,也像法身菩薩一樣,「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樣的人學《華嚴》雖不是法身菩薩,雖然見思、塵沙、無明沒破,他也能夠契入少分。

  這個契入,我們通常講解悟,不是證悟。大徹大悟有兩種,一種是解悟,智慧開了;一種是證悟,證悟就是入華藏世界。那個解悟的人,入不了華藏世界,念佛求生淨土沒有問題了,肯定往生。因為解悟的人,諸位想想,我剛才講的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還要有,他不會理解,他解悟都不可能。我講這十六個字是講到最低的層次,最低的標準,不能少過這個標準,低過這個標準那就很難有成就,連往生都沒把握。

  我們真正學佛的人,真正要覺悟這個世間苦,這個世間無常。生活在這個世間,我們的活動空間是非常有限,真的像鳥關在籠子裡頭,你有多大的活動空間?我們到外國,動物園裡面去看,你看那個籠子大。再大還是個籠子,你還是出不了它的範圍。六道就像個大的籠子,我們出不了這個範圍,大籠子裡頭還有小籠子。我們今天得人身,生活的空間,諸位想想,離不開這個地球,地球就是籠子。我們沒有辦法突破空間的維次,受多少限制。

  這許許多多的限制,誰給我們的?不是上帝,也不是閻羅王,與佛菩薩更沒有關係。許許多多的障礙是自己造成的,自作自受,這就沒辦法了。自己怎麼造成的?妄想、分別、執著,妄想造的大籠子,分別又造一個比妄想小一點的籠子,執著是更小的一個籠子,你們說苦不苦?三重障礙,你怎麼能突破?突破之後,就是一真法界,那你就得大自在。那個生活空間真的是自由自在,海闊天空,沒有限制,法身菩薩,我們稱他作法身菩薩。這「佛子」裡面的含義,我們就明白了。

  我們一定要發大心,我們一定要放下執著、分別,妄想一下還辦不到。總而言之,對於一切世出世間人事物不要太執著,不要過分去分別;希望我們的分別、執著一年比一年輕。那是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這個東西一年比一年淡薄,那你就是煩惱輕了;煩惱輕,相對的你的智慧一定長。智慧增長能幫助你解悟,利益無邊。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哪一個不是凡夫修成的?他們能修成,我們為什麼修不成?總得多想想這裡面的道理,要爭一口氣,他能成就,我也能成。

  『汝應觀』,你仔細的觀察。看什麼?『剎種威神力』。「剎種」前面講過,這是一個大世界。我們現在居住這個世界種叫華藏,這是一個剎種。這個剎種有多大?我們沒有辦法想像。華藏有二十層,用現在的話來講,這就是最大的一個單位星系,很大很大的一個單位,這個單位裡面有二十層,我們今天天文望遠鏡沒有辦法,看不到!二十層。

  我們的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報土,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的區域叫娑婆,這個娑婆是一個大千世界。如果黃念祖老居士講的那個話是真的,他講的什麼話?他講佛經裡面講的單位世界,是我們現在天文學家所發現的銀河系,這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如果這個話是真的,那麼一個大千世界裡面多少個銀河系?這個可以算得出來的。一千個單位世界,就是一千個銀河系是一個小千世界,這是一個小的星系。然後以這個星系為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所以這裡有一千、一千、一千,三千,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萬億!

  我們今天天文學家的科學儀器,還沒有辦法觀察到十億個銀河系。換句話說,不能突破,那這個世界就很大了,真的就很難想像。西方極樂世界,佛在經上說的跟我們同在一層,都在第十三層;好像一棟大樓一樣,都在第十三層。每一層佛的剎土,像這樣大千世界就不知道有多少個!二十層,一個剎種。「剎種威神力」,威神是比喻它活動的力量,我們今天科學家所講的「能量」,它的活動。

  『未來諸國土』,「未來諸國土」,這是我們能夠理解了。這一個大的剎種裡頭、大星系裡頭,裡面有許許多多的中等的星系,我們今天講一尊佛的國土,三千大千世界,這是一個中的星系;中星系裡面,像一個單位世界的,那是個小星系;這小星系就不得了,銀河系是個小星系。太陽系在銀河系裡面,又是一個很小的星系,這樣的小星系「成、住、壞、空」,快速。

  正如我們一個人身,我們人的身體,這就好像是一個剎種,人的壽命能夠活到幾十年、活到一百多年,剎種的壽命長。但是我們身體的細胞,那就好像是太陽系一樣,這是最小的星系,是很小的星系;細胞的新陳代謝時間短,不長。現在科學家給我們證明,佛在經上講七年,七年我們整個身體舊的細胞統統都換新的,七年是一個週期,換盡了,全部都換了,一個舊的都沒有了,新陳代謝。舊的細胞死了,新的細胞生了,那個新的細胞生是「未來諸國土」。

  『如夢悉令見』,這個「夢」是比喻。修普賢行的菩薩,他不但能看到過去、現在,也能看到未來。未來,現在雖然沒有形成,他已經見到;換句話說,他的德能超越時間、超越空間,未來的事情他看到了。正不正確?正確,「如夢幻泡影」。

  所以我們也曾經讀過一些古老的預言,中國、外國都有,宗教裡面也有不少,佛法裡面也曾經說到。許許多多的預言都說一九九九年、兩千年是這個世界末日,我們看到很多很多這些書籍。寫這些書的人,有些是從數學裡面推演出來的,中國的古老預言多半是從《易經》(《易經》是數學),從這個裡面推演出來的;還有一些是鬼神靈媒傳遞的訊息。這兩類都不能夠完全可靠,為什麼?那個數學小數點後頭幾十個單位錯一個,就有差別,就不準了。靈媒是一些六道裡頭的眾生,雖然有時候他這個能力比我們強,也有看錯的時候。唯一能看得真實的是禪定功夫,人入甚深禪定,就是此地講的他能夠看到未來。那個看到是他親見的現量境界,那一點都不會錯,他見到了。

  可是佛在經上給我們說了很多,「一切法從心想生」。人的心想,所有一切眾生的心想,剎那剎那在變化。所以說它不是個定數,它是個變數,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它是個變數。曉得這個道理,這個災難能不能化解?在理論上說,能。化解都可能,推遲那就更容易了。所以這個劫難,我的看法是沒有化解,但是推遲了,可能從兩千年推展到二十年之後、三十年之後。預言裡頭也有說,這個災難在二千零二十七年,這樣就推展二十七年了。還能不能推展?當然能。為什麼會推展?人心!人心向善,人心祈求和平,我們中國人常講改運,就能改運。

  今天有個同修剪了一個報紙給我看,他們知道我不看新聞、不看報紙的。這個報紙裡頭有一則消息,香港佛教界要舉行一個大規模的念佛會,為香港和平、興旺做一次祈禱,所有香港佛教單位都參加了,估計大概有五萬人。好事情!

  這種祈禱法會,早年夏蓮居老居士在世的時候,極力提倡。念佛功德不可思議!那我們修淨土的同學,天天在念佛,我們的命運有沒有轉過來?許多人的命運沒轉過來。沒轉過來,念了那麼多年,還是老樣子,甚至於一年都不如一年,對於念佛的信心都喪失掉了,不靈;求佛菩薩保佑,佛菩薩不靈。

  佛菩薩是真的保佑,保不了!為什麼保不了?人跟菩薩不合作。他想幫你忙,你要合作,他才幫得上;你想求他幫忙,又不肯跟他合作,那這就沒法子了。怎麼合作?你得聽話,你要斷惡修善。佛不是講得很清楚,「一切法從心想生」。世界末日、世界災難從哪裡來的?人心天天想不善、天天做不善、天天說不善,不善業感召來的。念佛是好事情,這個「口」相應了,「心」相不相應?「行」相不相應?如果我們「身、語、意」三業都相應,那個轉變非常快速,這個道理要懂。

  世尊當年在世,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他老人家一生講經說法。諸位都知道,佛陀在世,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三百餘會,用現在話來講,他辦的講座。不論這個講座規模大、規模小,他一生辦了三百多次。有的規模大,時間很長;有的規模很小,時間短。四十九年當中,辦了三百多次,教學!用今天的話來說,「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一生搞這個事業。幫助人覺悟,覺悟就回頭了,覺悟就能改過自新,業障就消了,災難就沒有了,就化解了。釋迦牟尼佛真正在做慈悲救濟的工作,身、語、意三業相應,真幹!

  佛不在世間了,其實這個「不在世間」是我們眾生一個錯誤的觀念。佛在世間,菩薩也在世間,在哪裡?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裡面,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他要不應化在這個世間,我們這個世間這個劫難還得了?不得了!他們應化在這個世間,認真努力的行善積德,影響周邊的人物;跟他接近的人物一定受他影響,善人多了,善念多了。所以,我肯定的講,這個劫難並沒有化解,為什麼?回心轉意的人,有,但是不多,敵不過眾生的共業。這個道理諸位一定要懂。佛經裡面常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力量是相等的。所以眾生的業力很大,《地藏經》上講的「能敵須彌」,用這個來形容眾生業力太大。

  所以,現在推遲有好處。如果我們能夠在最近十年當中,把聖賢教誨普遍弘揚,讓這個社會能有十分之一的人覺悟,這個劫難就化解了。九個人造作罪業,一個行善積德的人能救他。所以一個人他的福報能救九個人,不能幫助一百人;一百個人造惡,一個人行善,救不了大家。但是一百個人當中,九十個人造罪業,有十個人覺悟,斷惡修善,能夠把這個社會改變,災難可以化解。這樁事情要認真努力去做,幫助大家破迷開悟。我放棄自私自利,我放棄名聞利養,我放棄五欲六塵的享受,我放棄貪瞋痴慢,這個社會現在的人講這叫犧牲。犧牲奉獻好處在哪裡?好處是救了這個劫難,讓一切眾生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過日子。

  你想想看,值不值得?應不應該做?不願意做的人,他不能夠放下,還是貪圖名聞利養,貪圖一切享受。那要沒有這些人真正覺悟回頭的,肯犧牲奉獻的,這個劫難不能化解。這些肯犧牲奉獻的人,他將來能不能得到好處?能,他得到那個殊勝功德利益,不在這個世間。如果在這個世間,那可能在後世,人天福報!這個人積大德、行大善,哪有沒有果報的道理!果報在後世,在來世。

  如果他真的覺悟了,知道像《八大人覺經》上所說的,「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就像釋迦牟尼佛表現真正覺悟,國王也不做,元帥也不幹;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出一個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明白的人。他在這個一生搞哪一行?搞教育,而且搞的是多元文化的教育,有教無類。不分國家,沒有國家界限,沒有種族界限,沒有宗教界限,只要你肯學,我們大家都是好朋友,志同道合,這個好!這個在世出世間法裡面,第一等的功德,真正幫助社會安定,幫助世界和平,幫助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幸福美滿。幹這個事業。

  不是真正覺悟的人,他怎麼會去幹這個事業?人家覺得這個事業是傻瓜。你應該得到的,你為什麼放棄?世間人拼命在爭取,你已經得到了,不要,送給別人。真正覺悟的人曉得「世間無常,國土危脆」。要做什麼?要做帶得去的「功德」;帶不去的趕快捨掉。所以不造業,不但惡業不造,善業也沒有放在心上。善業雖然造,不著相,三輪體空。

  所以,他有能力突破時空的維次,他能夠見到過去、現在、未來,這就說明生活空間擴大了。不但是遍法界虛空界沒有障礙,哪個地方有感,哪個地方就應,而且還能夠回到過去,過去的遍法界虛空界;也能夠契入未來,未來的遍法界虛空界。世界是重疊的,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重疊;雖重疊,沒有障礙。這一首偈是勸我們應當修普賢願,你修普賢願才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這個功德利益就是無邊際的莊嚴。

  我們對於佛的話,難信!佛在《彌陀經》上講得很好,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讚歎釋迦牟尼佛,他能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劫濁」,劫濁是環境不好。環境怎麼不好?這一個時段、這一個區域裡面的眾生邪知邪見,「見濁」。一切眾生各個無量無邊的煩惱,這是「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壽命不長,古德常講「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是杜甫說的,唐朝時候的人就有這樣的感嘆,人生能夠活七十歲,少有,不多!

  現在一般人說醫藥發達,人的壽命延長了。醫藥發達能把人的壽命延長,因果的定律不就推翻了嗎?哪裡還有什麼因果報應?如果細心去觀察一下,我們現在人的壽命是不是延長了?你要把全世界的人,把他的年齡平均一下,恐怕還不到七十歲。還是古人講的話對,為什麼?包括許許多多災難當中死的,橫死的。你看看,現在青少年自殺的,這個事情一天一天多了。小學生自殺,初中學生自殺,從前沒聽說過的。這麼小小的年紀,他已經活得不耐煩了,他在這個世界上沒多少年,這種沉痛的壓力他已經受不了了,要不然他怎麼會走這個絕路?災難死亡的,戰爭當中死亡的,天災人禍!這樣一平均,人的壽命還是超不過七十歲。古聖先賢講的話還是準,準確,還是沒錯。

  那麼壽命可不可以延長?可以,自己可以做得了主,《了凡四訓》就是好榜樣。袁了凡先生壽命延長,他的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多歲。俞淨意先生壽命延長。壽命怎麼延長的?積功累德,相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諸佛菩薩沒有壽命,為什麼?他沒有自己,無我;四相破了,四見破了,他哪有壽命?應化在世間,住世時間長久是眾生的福報。眾生需要他,多住幾年;眾生不需要,不需要就走了,就這麼回事情。什麼人有壽命?有「我」就有壽命。你們想想看對不對?「無我」,無我,誰的壽命?就沒有了。

  諸位如果能做到生死自在,你一定要學佛,一定要懂得般若,一定要破四相、破四見,你的壽命就沒有了。然後你跟諸佛菩薩一樣,世間人需要我幫助,多住幾年,一點不妨礙。這個世間人不需要我了;不需要我,在世間沒事做,他方世界的眾生求你,有求於你,希望你幫助,你就到別的世界去。不同維次空間,你的活動空間太大太大了!

  到這個時候,不但這一個人你有分身的能力。釋迦牟尼佛在《梵網經》上跟我們說,「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化身。多少化身?千百億當中一個。釋迦牟尼佛的本身是什麼?毘盧遮那如來,法身佛;盧舍那,報身佛;釋迦牟尼佛,應化身。三身一體,一體三身,那是我們的真身,那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希望這一生當中努力,要把本來面目找回來,宗門裡面常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這一生沒有空過,這一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再看下面第三首:

  【十方諸世界。過去國土海。咸於一剎中。現像猶如化。】

  十方諸佛的剎土,無量無邊,這一句講的是空間。第二句講的是時間,講的是『過去』。『十方』講的是現在。所以它這兩句話就把空間跟時間都包括了,空間是十方,時間是過去、現在、未來,都包括在其中。這裡面的世界,無量無邊!這是道道地地的華嚴境界。

  『咸於一剎中,現像猶如化』。無盡的時空,時空裡面所包含的一切都能在一剎土當中現像。現的這個像,諸位要記住,「如化」,現在我們對於這個說法很容易理解了。譬如我們今天在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攝影棚裡面,跟諸位一起來學《華嚴經》,通過網際網路傳遍全球。你家裡頭有電腦,連接上網路,知道我們的網址,你打開電腦的螢幕就看到這個畫面,這個畫面不是「現像猶如化」嗎!

  所以我們今天讀經不能不佩服古時候的人,古時候人沒有這些科學技術,他怎麼能夠體會得到?我們今天這首偈可以說在現在電腦網路上完全證實了。現在我們現場講經,同一個時間你來收看,在全世界任何地區,你能看得到。

  我們網路裡面儲存著有昨天的、有前天的、有去年的、有前年的,「過去」!你隨時都可以看到。但是跟佛經還差一截,佛經可以看到未來的,它能看到明天的、後天的,能看到明年、後年的,這個我們科學技術做不到,佛法還是比現代科技高一籌。現代科技沒有辦法趕上,它不能夠進入到未來;它能夠回到過去,它不能夠進入未來。佛法是三世十方,自在無礙!

  這一首講的是依報,我們生活的環境,依報。在我們現前也能夠回顧過去,你看香港博物館裡面展覽,香港過去百年的歷史,留下許許多多的畫面。在從前沒有錄相,但是有照片。我們看到一百年前的、五十年前的、一百五十年前那個時候香港的狀況,看到那個時候人物的照片,跟現代的香港對比一下,不一樣。

  不但是五十年、一百年不一樣,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一九七七年,二十多年了,這二十多年變化很大!我來的時候,香港沒有地鐵,香港有電車,那個電車我也坐過幾次。香港到九龍一定要坐渡輪,我們過海都是坐渡輪的,到尖沙咀碼頭,這邊天星碼頭。那個時候已經有計程車,七七年有計程車了。這些高大的建築物沒有,我記得七七年香港最高的一棟大樓,五十層。現在這個大樓我很熟悉,它的窗子都是圓形的,就是那一棟最高了,五十層。那個時候香港相當美!

  這些年來,每年到這邊來的時候都有變化,從前香港街道我還很熟悉,現在都不認識了。我記得那個時候香港的人口好像只有三百多萬,現在增加很多倍。那個時候在香港看到藍天白雲,現在這種景觀沒有了。許許多多這些山頂,獅子山、鳳凰山,這一邊的太平山,我都去玩過,綠水青山,確實值得懷念,懷念那個時候的香港。

  「過去國土海」,這個「海」是形容無量無邊。所以佛經上講的話,我們仔細去思惟、觀察,正確,確確實實「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我們居住的這個國土環境也是不斷在變化,不止滄海桑田,不斷的在變化。在過去,大概國土變化是自然的。為什麼?人的妄念沒有現在人這麼多,社會結構單純,所以心比較清淨,妄念少變化就少,「一切法從心想生」。

  在現前這個世界,這兩年我住在澳洲的時間比較多,澳洲的變化要跟其他國家地區比,那就比較緩慢,都是與心想有關係,心想是因。澳洲人比較保守,我們這個世間人拼命在想盡方法賺錢,澳洲人對賺錢這個概念要跟其他國家地區來比,那還是相當落後,似乎沒有這個概念。大概現在只有幾個大都會,像雪梨、墨爾本、布里斯本這些大都會。一般這些城市居民對於賺錢這個觀念沒有,他們的生活非常安定,他只要「我能夠穿得暖,我能夠吃得飽,我有一個小房子居住」,就非常滿足了。

  小城市裡面的居民,我住的是小城市,圖文巴,這個城市只有八萬人口。這個城市裡面沒有這些娛樂的場所,娛樂場所沒有,很寧靜。晚上這個做生意買賣的,大概五點鐘就關門,六點鐘以後街上很清靜。居民早睡早起,他們的習慣八、九點鐘就睡覺了,早晨大概三、四點鐘就起來了,起來到戶外運動。澳洲公園多,布里斯本這一個城市就有一千多個公園,是休閒最好的地方。早晨都到公園去散步,運動。空氣好,沒有污染,他們享受大自然的生活,確確實實我們中國古人講的「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小城市一般農村裡面居民確實是這樣。所以到那個地方去,彷彿我們就回到至少是半個世紀、一個世紀以前的社會。人民厚道、老實,我們對他有禮、對他尊敬,他對我們很客氣,很照顧。

  所以這一首講的是「依報」。再看下面一首,它講「正報」:

  【三世一切佛。及以其國土。於一剎種中。一切悉觀見。】

  『三世一切佛』,這是正報。諸位一定要看清楚,「三世」,三世是講的過去、現在、未來,把這個世界裡面所有一切眾生都包括在其中。佛法是平等法,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連蚊蟲螞蟻都不例外;六道裡面,餓鬼、地獄也是有情眾生,都是未來佛。所以,「三世一切佛」全都包括了。

  『及以其國土』,這句話就是包括所有一切諸佛如來,包括未來,未來佛,他成佛,那個修行證果的環境,這是他的國土。示現成佛之後,圓滿菩提之後,他在一切世界教化眾生,那個依正莊嚴也在這一句當中。這一句裡面的境界無有窮盡,既深又廣。

  眾生修行證果,在沒有證得究竟果位之前是菩薩。菩薩怎樣成就自己?必定要幫助眾生,幫助眾生就是成就自己。離開眾生,你到哪裡去修行?一切眾生裡面,就跟我們現前境界一樣,有投緣的人,有不投緣的人。投緣,我們叫善緣,我們歡歡喜喜的相處,彼此都能夠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善緣、順境,這好!

  但是你要了解事實真相,這個太重要了;就是你要覺,你不能迷。事實真相,《般若經》上講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再殊勝的善緣,不能有一絲毫貪戀心。這個裡頭起貪心,那你就墮落了,你是迷,你不覺。覺的人不起貪瞋痴慢,再好的環境,住在天宮,大梵天王宮、摩醯首羅天王的皇宮,沒有一絲毫貪戀,跟自己在山上住茅蓬那個心態沒有兩樣,功夫到家了。為什麼?皇宮跟茅蓬平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在這個裡頭鍊清淨心、鍊平等心,斷貪煩惱,斷痴煩惱,這是修行,這是真修!要不然你這個貪痴,你到哪裡去斷?你怎麼會知道斷?真正心理上一絲毫罣礙都沒有了,鍊這個功夫。

  在逆境、惡緣,惡緣是什麼?不跟你合作,人家討厭你,排斥你。在這個境界裡面,我們修什麼?沒有一絲毫的瞋恚,沒有嫉妒,沒有報復。如果還有絲毫這個念頭,你跟人結怨了。這個怨一結之後,可麻煩,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每一次報復的時候,他總要加一些,他不會報得恰好,總是過頭,所以到後來就慘不忍睹。

  世出世間聖賢常常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結在哪裡解?是自己內心裡頭解,不是在外面。外面一定要勉強跟人家解這個結,那這是錯誤的,那是解不開的。內裡頭「我」沒有了,你對我怎麼樣不好,我沒有放在心上,我只記得別人的好處。你有一次對我好,我永遠記住,歡喜!然後你有一千個對我不好,我一樣都沒有放在心上,這就是「解冤釋結」的祕訣。有一點點痕跡,有一點點不高興,這個業就結了,那是個麻煩事情,那是菩提道上最大的障礙。

  一定要記住我們不是這一生一世,我們有來世,我們有後世。我們要學佛,佛聰明,佛真正覺悟了,佛是生生世世受一切眾生歡迎,受一切眾生愛戴。但是你還要細心去觀察,有沒有人謗佛?有沒有人毀滅佛?有!可見得這個冤結的化解,不是那麼簡單。無量無邊的眾生,所以化解冤結的時間是無量劫,不是一天、兩天,一個一個化解,一群一群化解,一類一類的化解。怎麼個化解法?佛菩薩的做法就是最好的榜樣。他討厭我,他怨恨我;我尊重他,我敬愛他。他處處障礙我,甚至於殺害我;我處處幫助他,我處處成就他。這才能化解。

  《金剛經》上講歌利王割截身體,這是化解冤結最好的榜樣。這一段故事詳細的記載在《大涅槃經》,《金剛經》只是引證舉例,沒有詳細說。教導我們對於誤會你的人,毀謗你的人,陷害你的人,要用什麼樣心態來對待?忍辱仙人是最好的榜樣!忍辱絕對不是示弱,這個諸位同學一定要記住。有很多人錯誤了,認為別人欺負你,你都不反抗,你這個人無能,你這個人懦弱。那些人真的不是菩薩,那是魔王,魔王喜歡你鬥爭,魔王喜歡你結怨。真正的大勇不是跟人鬥爭,真正的大勇是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

  所以我在講席裡頭說過,你有勢力,你能夠滅人家的國家、滅這個族類,不算英雄,沒什麼了不起!你能夠把你自己的煩惱習氣、貪瞋痴慢滅掉,大英雄!這是真的。你在世間裡面這些帝王將相,世間人稱為英雄豪傑,那是讚揚,不是真的。諸佛菩薩稱為大雄,真的,一點不假。

  這個「英雄」定義是什麼?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在中國歷史上西楚霸王項羽,了不起!滅了秦國,他自己的煩惱習氣斷不了,「貪瞋痴慢疑」斷不掉,不算英雄。釋迦牟尼佛煩惱習氣斷得乾乾淨淨,大英雄!所以我們供養釋迦牟尼佛的殿堂叫「大雄寶殿」,別人做不到,他做到了,給我們做示範,教導我們決定不可以意氣用事,要用智慧。

  所以忍讓是高度的智慧,是真正的大勇。你沒有高度的智慧、沒有大的勇氣,你忍受不了;別人無緣無故給你的侮辱,你忍受不了。大智大勇帶來的是大智大福,大福大德,煩惱習氣從這個地方斷掉了,自己的境界往上提升,十住菩薩提升到十行菩薩,十行菩薩提升到十迴向菩薩,境界提高了,功德成就了。功德裡頭有福德。諸位想想,你得到多少人的尊敬,你得到多少人的讚歎,那不就是福報!這個福報是因為你能忍辱才得到的,我們要學。

  這個道理,我在沒學佛的時候,我就懂得了,我講經的時候也曾經跟諸位同學報告過。我做學生的時代,說實在話也很頑皮,也很喜歡拿同學們來開玩笑。真的像了凡先生那種習氣,那習氣不好,仗著自己有一點點偏才,現在人講歪才、鬼才;說個不好聽的話,真的是欺負人。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我學到了教訓。學校有一次舉行畫圖比賽,美術課畫圖比賽,老師出的題目是學校校景的寫生,我在這個比賽當中得第三名。

  我畫的是什麼?同學們畫校景寫生,總是畫學校裡的風景,學校裡面的建築。我畫的是一個同學,這個同學正在那個地方寫生畫,我把他畫進去了。所以這個畫的內容比較上特別,就被選了第三名。有很多同學來向我道賀:你畫畫得不錯,第三名!得到第三名。我就給他說:你曉得我這個為什麼會得第三名?得不到的。為什麼?你們大家畫的是靜物,我畫的是動物。說這個話都是挖苦人!

  我畫的那個同學是同班同學,名字我記得很熟:白振寰。這個人現在我不曉得他在什麼地方,我永遠記住他。常常拿他來開玩笑,來挖苦他。但是這個同學在背後他沒有恨我,他也沒有嫉妒我,他在背後跟別的同學面前都讚歎我,很多同學把這個話傳給我,我聽了之後非常慚愧。學期結束的時候,我向他道歉。我這個忍辱是跟他學來的,他現身說法。那個時候十幾歲,這個人的修養我佩服他,他教我的。

  我以後就學會了,不再挖苦人了。別人挖苦我的時候,侮辱我,我能夠忍讓。我被他感化一年,一年的時間被他感化了。這個人是我的恩人,在菩提道上的障礙,換句話說,他把我去掉一大半。佛法六波羅蜜裡頭,你們念《金剛經》就曉得,六波羅蜜,佛最重視的是兩個:一個布施,一個忍辱。「一切法得成於忍」,我從同學這裡學來的。

  所以以後我在台灣,在公家機構裡面服務,遇到同事也是挖苦我,拿我取笑,甚至於辱罵我,我恭恭敬敬的聽,一句話不回。他罵了半個多小時,我沒有反應,他就不會再罵了。聽,讓你罵,你喜歡罵儘管罵,我絕對不會回答一句,我還是恭恭敬敬很有禮貌對待他。我們的同事、長官看到了,馬上就讚歎:這個「徐某某」很有修養。我那個果報馬上就得到。罵我那個同事,三天之後就來給我道歉,說他錯了。沒事!沒事!諸位想想,我的劣根性很重,我被人感化一年;我這些同事不到一個星期的時候,他就來給我道歉。這個是解決問題、化解問題,決定不能夠對立。

  我這些同事罵我是起於誤會,我沒有對不起他的地方,我沒有做錯事情。而是他有過失,我不能把他說出來,我說出來對他不利,我要包容,我要保護他。過後他清楚、他明瞭,所以很快來道歉。

  「忍辱」一定要學,一定要記住,佛教導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這個「一切法」是世出世間一切諸法,這裡面最重要的是人與人的相處。為什麼會有鬥爭?為什麼會有戰爭?為什麼會有動亂?就是不能忍辱。現在人講愛面子,面子上怎麼樣也過不去、也下不來。你愛面子,你下不來,後果可不堪設想,你有沒有想到?如果你能夠把面子放低一點,世間,不但現前,我相信後世,誰不讚歎你的大德大行!礙於一點面子,面子下不來,你這個怨結永遠存在那個地方。所以你要看看結果、看看得失,你就了解了,佛說得對,聖人講得沒錯,我們的想法、做法真的是錯了。

  這一首裡面著重在「正報」,著重在「三世一切佛」,我們要肯定這一句話的教誨,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他不知道尊重我,是他在迷;我一定要尊重他,我不迷,我知道他是未來佛,我知道他「性本善」。他今天對我不善,那是習性,不是本性,他的本性是善的。極惡的人,本性也是善的。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去觀察,真的「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哪有不善的?哪有不好的?

  縱然在眼前有一點誤會,這個地方誤會,那裡沒有誤會;這個地方有障礙,那邊沒有障礙,我們到沒有障礙地方去修行,去弘法。有障礙地方,我們冷靜的觀察,這個地方一切很好,我們歡喜、讚歎;如果有困難,我們全心全力來幫助。有的時候幫助,他對我們的誤會還沒有化除,我們幫助,他拒絕,他不接受,我們用別人的名義去做,不要用自己的名義,他就歡歡喜喜接受了。所以,佛說的「方便有多門」!

  我們沒有私心、沒有欲望,真正像佛菩薩一樣,「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我們生活多快樂、多自在!這個世界緣要是盡了,還有他方世界,世界多得很!「十方諸世界,過去國土海」,我們的活動空間太大太大了!娑婆世界如果不能容,他方諸佛的世界還多的是。

  不能容都是暫時的,俗話講面子下不來,這個需要時間。你要用耐心等待,這個等待就是忍辱波羅蜜,你要能夠忍耐。一年不能化解,再等一年;十年不能化解,再等十年;這一生不能化解,等來生、等後世,總有化解的一天。最重要的自己心地清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能夠把過去無量劫中所有一切怨懟統統都化解掉了。一定要學「隨喜功德」,決定不能夠有嫉妒障礙。一定要記住,障礙別人是障礙自己,幫助別人是真正幫助自己,這是真理,一定要懂。

  末後這兩句,後半首,『於一剎種中,一切悉觀見』,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一剎種」就是指的華藏世界,在華藏世界能夠見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剎土。所以真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沒有障礙。到這個境界裡面,我們本能恢復了。本能是自性本具的能力,第一個「智慧圓滿」,智慧是本能,自性本具的,不是外來的;無所不知,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跟如來果地上沒有兩樣。

  佛在經上講得很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說了三樁事情:智慧、德、相。德就是能力,相就是福報,相好。你看我們現在哪個眾生不想求智慧,求才藝,求能力,求相好,求福報?福報裡頭,頭一個健康長壽,第一福!佛法統統有,佛告訴你,這本來有,這三樣東西不是從外面,是你自己本來有,你有無量的智慧,你有無量的才藝,你有無量壽。

  你為什麼會搞成這個樣子?釋迦牟尼佛一語道破,「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一句話把我們的毛病說出來了,「妄想、分別、執著」。他說「妄想執著」,當中「分別」省掉了,包括在其中,意思是圓滿的,「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由此可知,我們凡夫跟佛差別在哪裡?就在此處。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所以自性本能恢復了,大家一樣的、平等的,都有圓滿的智慧,都有無量無邊無盡的才能,都有圓滿的福報,一點都不欠缺。

  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我們受什麼害?受「妄想分別執著」的害,這個不是別人給我們的,自己起來的。迷失了自性就起妄想,妄想裡面自自然然就起分別、就生執著。現在迷得太久了,無量劫以來,一直迷到今天。這正是古人常說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我們無量劫就迷失了,把妄想、分別、執著就好像是天性一樣,成了習慣。現在遇到佛,我們才真正明瞭,那是錯誤的,那不是我們的真性,是我們的習慣,不好的習慣。

  既然明瞭之後,要發一個狠心,把這個習慣甩掉、拋棄掉,不要了。我要恢復真心,我要恢復我自己本來面目,本來我自性這個真心本性裡面,沒有自私自利,沒有是非人我,沒有貪瞋痴慢,我要恢復!這個就是真正學佛,真正在做功夫。

  恢復我的本能,本能就是如來果地上無量的智慧。無量的智慧從什麼地方顯示?可以說從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隨拈一法,你能夠觀察到、體會到無量義。最明顯的是經典,經典一展開,字字句句無量義,深說淺說、長說短說,你得自在!這是什麼?是你智慧剛剛露出一點點。

  經典如是,事事物物都如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一切人事物裡面,你都看出無量義。你有真實智慧的時候,能把這個境界轉變成非常美好,無比的自在,真的是自利利他,圓滿功德,念念圓滿。圓滿不是哪個時候、哪個處所,不是,念念圓滿。「一切悉觀見」。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