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五二卷)  2002/3/16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652

  諸位同學,請看「普賢三昧品」,加持分裡面「口加」:

  末後十句就是從「所謂能轉一切佛法輪故」,這下面有十句。這十句是別說,前面一句是總說。別中第一句是「總攝十智」,後面九句就是前面所問的「十海」。現在請看經文:

  【開顯一切如來智慧海故。】

  這是別中之總,總說。前面這是大問,在本經這自始至終都是為我們解答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可以說是古今中外一切大眾共同的疑惑。《華嚴》總共我們在這裡面看到有三百一十個問題,世尊一一為我們解答。這些問題如果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大類:第一類器世間,第二類有情世間,第三類智正覺世間。佛法裡面講世間,現在一般人講世界,這三大類用現代話來說,器世間是講宇宙,一切眾生所依靠生存的這些星系、星球,從哪裡來的?為什麼來?將來以後到哪裡去?這個問題在今天科學家稱為太空物理。第二個問題,是說明生命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發生?何去何從?第三個問題可以說是不同維次空間的這些生物,我們一般講天地鬼神;照佛法講,比天地鬼神還高,因為天地鬼神依舊包括在有情世間,智正覺世間是講世間神聖、大徹大悟的這些人,我們佛法裡面講的一真法界。這個問題,現代學術、科學還沒有研究到這個,如果說研究,頂多是一般宗教裡面講的神學,接近於這個範圍。疑問再多,不出這三類。所以佛法實實在在講,是大學問。

  別中第一句,『開顯一切如來智慧海故』。這一分裡面「口加」,口說法。我們在這個地方得到很大的啟示,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這是口加。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大眾講經說法三百餘會、四十九年。後面十句可以說是說法的內容,它說些什麼?頭一條我們已經讀過,「能轉一切佛法輪」,這一句非常重要,這是你說法的依據。決定不是自己隨便說的,所說的是佛佛相傳。我們今天所學、所教的,祖祖相傳,祖祖傳什麼人的法?傳釋迦牟尼佛的法;釋迦牟尼佛這法從哪裡來的?是佛佛相傳。這就是中國人講的師承,你們想想對不對?不是隨便說的,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最初的說法的人是誰?毘盧遮那如來。你們想想這個味道!毘盧遮那是性體,真心自性的理體,它不說法,它遍一切處。它不說法,它示相,讓你在形相裡面悟入,世間人稱之為真理。悟得的人,為沒悟的人宣說、講解,像釋迦牟尼佛示現,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這個悟就是繼承毘盧遮那佛的真傳,繼承一切諸佛的教誨,佛佛道同。入佛的境界,智慧德相都相同。這一樁事情,我們學佛這麼多年,也略略有一點體會,信得過,一點都不會懷疑。這種承傳,宗門裡面稱為「心傳」,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不是思想。思想是妄心,這是真心。這個承傳跟我們世間一般人講的承傳概念,迥不相同。

  悟入之後,以口,就是以言語教導菩薩,菩薩是當機眾。像課堂裡面他們是正式的學生,有能力接受。不是菩薩,這是旁聽生,旁聽生能得多少受用,差別很大。為什麼?旁聽生程度不齊。佛教菩薩,這是言加,有一個總原則,這個總原則就是「開顯一切如來智慧海」。所以佛法自始至終要曉得,是智慧之學、智慧之教。宗門跟教下沒有兩樣,宗門無論你是哪個派別,你都不能離開《壇經》;六祖大師以前沒有宗派,宗派是以後才發生的,所以禪宗不管是哪一個派別,六祖是他們的共祖。禪宗在中國分為五個大的宗派,臨濟、曹洞、溈仰,不管哪一個宗派,都要讀《壇經》。《壇經》頭一句話,「大眾總念般若波羅蜜多」,開宗明義就告訴你,佛法是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就是「開顯一切如來智慧海」,宗門的手段特殊,沒有次第,像我們現在教學,那是天才班。跟教下不同,教下是普通班。普通班有幼稚園、有小學、有中學、有大學、有研究所,次第循序而進。天才班沒有這麼多,沒有階級,只有研究所,後頭、前面統統沒有,所以宗門是接引上上根人。六祖大師在《壇經》說過,他教學的對象是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你就是跟他,你也不得其門而入。

  諸位想想,跟他的人有多少?在他會下覺悟的人,在中國歷史上真的是史無前例,總共四十三個人。人數不多,但在禪宗史上,哪一位祖師大德底下開悟的學生,頂多三、五個不得了。四十多個人!六祖之前沒聽說過,六祖以後也沒聽說過,他老人家那一個時代,因緣無比的殊勝!教下是接引一般大眾的,我們常講上、中、下三根,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是教下,接引上、中、下根性;禪宗是接引上上根性。方法、手段不相同,諸位要知道,方向、目標是一致的,決定沒有兩樣。但是諸位要記住,即使是禪宗,還是以三福為基礎,淨業三福。你們想想惠能大師「孝親尊師,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在《壇經》上去看,他有沒有做到?「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他有沒有做到?「發菩提心,深信因果」,他不認識字,他不能夠讀誦大乘,但是他歡喜聽別人念經。他喜歡聽,他聽了就能懂,就能講給念的人聽,「為人演說」。他行,他做得到,所以那個根基具足,一條都不缺。千萬不要疏忽,惠能大師原本就具足三福的條件。

  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成就?三福完全疏忽了。為什麼在道場造罪業?把六和忘掉了,這個問題嚴重!宗門上上乘人三福六和自然具足,學人心地清淨、心地善良,你們仔細觀察,都是犧牲奉獻、捨己為人,他才能學道,他才能入門。智慧不是藏在心裡頭,不是掛在口邊,智慧變成了行動,智慧變成實際的生活行為,這叫「開顯」。「一切如來智慧海」完全在自己生活行為,內起心動念,外這個形象,作用感動一切眾生。如果沒有這種作用,你們想想看,這智慧有什麼用處?智慧從哪裡來的?從定來的,這個定就是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平等心從哪裡來?從持戒來的。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把戒學完全廢棄掉,要想開智慧,要想得清淨平等心,十方三世一切如來都做不到;你能做到,那就奇怪了。所以要想真的有成就,還是要遵循古大德、遵循諸佛諸菩薩所走的道路。自己不走他們的路,自己想開闢一條路,難了!凡是有這種念頭,最後都失敗了。前車之鑒,我們要有所警惕!總得要曉得這個路怎麼走法。

  這一句是說明整個佛法徹始徹終是真實智慧,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教學,我們也能夠很明顯的體會得到。你看他五個階段所用時間的比例,就清楚了。《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般若二十二年,《法華》八年,《涅槃經》一天講的;《華嚴》最初三七日,定中講的。你就知道,二十二年當然是主要的科目。可是,弟子們學智慧之前,你看看小乘十二年,然後是大乘方等八年,合起來二十年;前面有二十年的基礎,這才學智慧,學智慧用二十二年。從這個學程裡面去觀察,我們也能夠體會到世尊一代時教主要的課程是什麼。早年我們講經用比喻,《阿含》好比是小學,方等是中學,般若是大學,《法華》是研究所;《法華》是一乘法,從權教回歸到實教。《華嚴》是如來親證的境界和盤托出。給你介紹佛法,整個展現在你面前,然後教你循序漸進。《法華》會權歸實,實是什麼?歸《華嚴》;《法華》的境界跟《華嚴》完全相等。我們不能不懂得修學的次第,不懂修學次第,你就難了!你一生不可能有成就。

  往年我有一個同參慧忍法師,這個人聰明,學習又非常認真,真是難得,我很尊敬他、很佩服他。他是從小出家,以後在戰亂時期、抗戰時期出壯丁,他被人拉去當兵了。四九年到台灣,他是跟軍隊,他還是軍人身分。但是他有善根,常常想念著佛法,年歲很輕,什麼辦法能夠退下來再出家?他裝病,裝病醫生能檢查得出來,他就想裝心臟病,常常說他心臟不好。兩三年他真的得了心臟病,佛法講「一切法從心想生」,真的得心臟病,那他就不能服役了,這樣他退下來。退下來的時候,又回到佛門,再出家。用功,我看他人很好,介紹他到台中。那個時候我也出家了,他大我五歲。我那個時候在台中「南普陀佛學院」教書,我把他找到台中,住在「南普陀」宿舍裡面。白天,跟著學生聽課,晚上聽李老師講經,那個時候李老師講《楞嚴》,我學《楞嚴》。他也要學,我是勸他,我說:「你初學沒有經教的底子,最好從小部經下手,我還能幫得上你忙。」他不服氣,「你學《楞嚴》,教我學小部經?」意思好像我瞧不起他一樣。他表現出這個意思,我就不好講話了。真用功,每天晚上看圓瑛法師的註解,孫仲霞的《直解》,交光大師的《正脈》,好幾種參考書在一起互相參考、研究,每天晚上都搞到三、四點鐘。他那個學習的精神,我們不能不佩服。這樣十個月下來,他得病了。什麼病?眼睛搞壞了。展開經卷,看到是一片漆黑,沒有辦法再修了。這樣子他就離開台中,回到台北去做經懺佛事法會。做了兩三年,有了一點積蓄,在木柵買一個幼稚園建個小道場叫「法藏蓮社」。這個時候又回到台中來找我,「找我幹什麼?」「我現在有地方,你到我那裡去講經。」這個事情不錯,好事情!我到台北去講經的因緣,是他請我去的。這個時候他後悔了,非常非常後悔,他說:「當時我沒有聽你的話,要聽你的話,我學講經也能學成。」經驗之談!

  我一生都是以真誠心幫助別人,你不相信,你起誤會,那就沒有法子,這個緣當面錯過。我認識韓館長,就是在他那個蓮社,韓館長的家住在他對面。那個時候我每天講經,韓館長帶她的一個朋友,還帶她的小孩,幾乎天天都來聽,這麼認識的。以後他到香港去了,他唱念好,從小學的,法器非常熟,所以學東西要循序漸進。我們不是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一定要按照老師、善知識的指導,我學教是這麼學出來的。早年章嘉大師指導我,三年以後章嘉大師圓寂了,我跟李老師十年,從基礎學起。雖然有一點聰明智慧,有很好的條件,我的記憶力好、理解力好,李老師還是教我從頭學起。第一部經學《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我全心全力都放在這上面;第二部學的是《佛說阿彌陀經》,第三部學的是《普賢菩薩行願品》,第四部是我出家之後再回到台中,學《金剛經》;第五部,這是大經,學《大佛頂首楞嚴經》,我在台中十年,學這五部經,佛法的根基就從這個地方紮下去了。《華嚴》我沒有學過,我聽李老師講一卷,第一卷,我就明白了。回到台北,我也講《華嚴》。老師一個星期講一次,一個小時;我在台北一個星期講三次,一次是一個半小時,共四個半小時。所以,三年我就趕上他的進度,我講的比他講的還要詳細。《法華經》我沒有完全講過,講過「法華大意」,好像是六十多個小時,那個時候有錄音帶。《地藏經》沒有學過,講過很多遍。這麼多年來,大小乘經論總共講了幾十種,這些都可以給諸位同學們做參考。

  初學一定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在台中學經教的時候,參加經學班,我是經學班的班長,也是老師的助教,循序漸進,決定不能夠躐等。對老師的教誨百分之百的服從,依教奉行,這個建立師生的關係。你做他的學生,不聽他的教誨,陽奉陰違,那是什麼學生?老師有智慧,經驗豐富,我們學生想瞞他,那是自欺欺人。他從你的眼神,看到你的心裡,你怎麼能瞞他?你有沒有成就,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出家之後,回到台中,老師把夏蓮居老居士《無量壽經》會集本交給我,你們想想,他學生很多,他為什麼不交給別人?他一生當中,淨宗裡頭最重要的就是這部經,這部經確確實實能普度世尊末法最後九千年的眾生,這是師承。老師交給我,我要承擔這個使命。如何承傳?依教奉行,為人演說。我做到了,我沒有辜負老師。老師對我的選擇,我們承當,這是智慧。所以一定要認清佛法是什麼、佛教是什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樣心態來學習。

  下面有九句,都是說法的內容。總的來講,不外乎前面大問裡面的十海。我們看經文:

  【普照十方諸安立海悉無餘故。】

  在這個地方,顯示佛法真實智慧。所以方東美先生把佛法看作哲學,特別是《華嚴經》,他的眼目當中,《華嚴經》是佛學概論,佛學是這個世間最高的哲學,當年他介紹是這樣介紹給我的。古今中外東西方這些哲學,以佛經哲學達到登峰造極;而佛經哲學又以《華嚴經》為它的概論,他把《華嚴經》看作是佛學概論,是最高的哲學。晚年在輔仁大學博士班開課,就是開華嚴哲學,他完全是講解。他開課的那個時候,我在台北講《華嚴經》,印的有經本;我們印經本的時候,把《六十》、《八十》、《四十》統統印出來了。那個時候只有經文,叫白文,不是註解的本子,這一套很齊全的。方先生需要開這個課,我們聽到非常歡喜,我問老師:「需不需要這經本做參考?」他說:「那太好了!你有多少?」我說:「我們剛剛印,印了一千套。」老師要五十套,每個學生送一套。大概以後又要了二、三十套,他做禮物送人。我對於佛法的認識,是從方老師那裡得來的,他給我這樣詳細介紹,從哲學幾個單元連續下來,最後的單元講到佛經哲學,我們才了解佛經是智慧的教育,哲學是講智慧。東西哲學許多地方疑問,到今天不能解決,佛法裡得到解決。『普照十方諸安立海悉無餘故』,智照!「照」是這一句的關鍵、一個字眼,為什麼用這個字?我們下一堂接著再說。

  【普照十方諸安立海悉無餘故。】

  著重在普照。『諸安立海』是講諸世界,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性相、理事、因果都在眼前,沒有一絲毫隱藏,我們為什麼見不到?我們沒有「照」,我們缺的就是這個東西。這是佛經裡面的專門術語,也是一般的原則、普通的原則。無論你修學哪一個法門,佛門術語常講「參學」,學叫參學,禪叫參禪,不叫研究,不叫研學,不叫研禪,叫參禪。「參」跟「研究」有什麼差別?參用智,研用識,不一樣!識是什麼?分別,研究裡頭它有分別執著,換句話說,他用妄想分別執著,研沒有離開;參,要離開,離妄想分別執著叫做參。參的初步功夫叫觀照,觀是慧,不夾雜妄想分別執著;夾雜妄想分別執著,慧就沒有了。觀照,這個地方用個「普照」,好!普是平等,說明決定沒有分別執著。分別、妄想尚且沒有,哪來的執著?你從這一個字裡頭去看它的含義。離妄想分別執著,觀照。功夫成就,就得定,得定叫照住,照住是得定;開始是觀照。再提升一個階層,叫照見,這個境界你統統明白了。

  每一位同修,《般若心經》都念得很熟!《般若心經》一開端,觀世音菩薩給我們做了榜樣,觀自在就是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是我們頭一句「開顯一切如來智慧海」,行般若波羅蜜多。接著,「照見五蘊皆空」,那就是「普照十方諸安立海悉無餘故」,照見!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在智照之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諸位要想一想,就以觀音菩薩做例子,去學觀世音菩薩這個修學的方法,你要著重「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是什麼?菩薩修學綱領裡面最重要的一條,這是智慧,智慧要落實在事相當中;如果跟事相分了家,這個智慧就落空。智慧在哪裡照?照的那個對象是五蘊,五蘊就是剎土眾生,所有剎土眾生都離不開五蘊。

  這裡面最重要的,智慧對的這個目標是有情眾生。佛在事上為我們建立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波羅蜜在哪裡?就在這五個當中。這五條事上的修行,裡面要有般若,就叫波羅蜜;如果這裡頭沒有般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跟諸位說,全是修的福報。佛法裡面講五種福,果報在哪裡?果報在天上、人間,出不了三界。假如這五種行門裡面,要有了般若波羅蜜多,這五種是功德,每一種都能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由此可知,「普照」落實在哪裡?就落實在前五度。現在在全世界,公認佛教的教旗,這個大家看得很多、看得很熟悉,這個教旗你去看看,它怎麼設計的?總共是六條,六條就代表六波羅蜜,用五種顏色來表法。每一種顏色代表一條,前面是單色的,單色代表事,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後面一條,是五種顏色統統有,那一條代表般若波羅蜜。說到這個地方,人家問這佛教旗子是什麼意思?你要能說得出來。由此可知,全世界不管是哪個宗派,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都承認修學裡頭六波羅蜜重要。所以正規的教旗,這六條的寬度應當是一樣大,我們現在有看到後面這一條特別寬一點,那個不如法,佛法講平等法,六條是寬度完全相等,你才做得如法。許許多多人不懂得教旗的含義,他要知道含義,他做起來就會做得很如法。虛空法界剎土眾生要智照,你才能了解。靠研究不行,靠思維不行,靠言說也不行,要親證,那是真實智慧。

  【令一切眾生淨治雜染得清淨故。】

  這下面是醫病。這一句裡面清涼大師給我們說得不錯,這是「眾生海」跟「業海」。眾生的病難治,病從哪裡來?病從心想生,「一切法從心想生」,病不例外。為什麼難治?因為你的思想在根源上產生偏差、產生錯誤,病難治,遇到再高明的大夫,你沒有信心。根本的迷惑是什麼?前面一句,你對於虛空法界、剎土眾生的真相不明瞭,這是一切眾生不能夠與性德相應。與性德相應,才是真正健康的;與性德不相應,不健康。你為什麼不健康?九法界眾生都有病,只有輕重不同而已。所以,現代的醫生、高明的醫生都知道,心理治療勝於藥物,所以心理健康肯定有助於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生理上有病很容易治療,他恢復得很快。心理不健康的人,那個病就難治。為什麼難治?他沒有信心,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對醫生沒有信心,對藥物沒有信心,麻煩大了!

  早年我在美國,有一位中國的醫生,在美國開業,也小有名氣。我有一次感冒,到他的診所,聊天跟他談起來,我說:「醫生給病人治病,病人好了,不是醫生治好的。」他愣住了,「那怎麼回事?」「病人的信心把它治好的」,他想了一想,「有道理!」病人對於大夫有信心,大夫對於病人有信心,信心治好這個病。藥物是緣,助緣,真正的原因是信心。他聽了我的話之後,他想一想,他說:「對的!」他肯定了。那是西醫,中醫就更不必說了,中醫懂得這個道理。這就是大小乘經論裡常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看看佛教眾生,這些地方我們都要學。現在我們要幫助社會大眾,在理論上那要看眾生的根性。上根人可以跟他談宇宙的來源、生命的來源、神聖的來源;中下根的人不能談,他不懂,不談沒事,愈談愈迷惑,他很難領悟。中下根性的人從哪裡談起?從這一句談起,『令一切眾生淨治雜染得清淨故』,從這裡下手,這是一切眾生統統可以接受的,而且非常歡喜接受。

  現在眾生身心雜染非常嚴重,你看看現在這個世間有許多心理醫生,這在過去沒有的。很多人疑慮,要找心理醫生來治療,他疑慮重重,向心理醫生去討教。可見得今天社會問題很多、很複雜、很嚴重,我們要怎樣去幫助他?這裡面最好的方法,佛講經說法三個原則,示轉、勸轉、證轉。示,指示給他看、顯示給他看,那還得相當聰明,他一看就覺悟了。根性差一等的還不行,差一等的要勸導。有些人勸導,他自己沒信心,要作證,提出許許多多的證據,他相信了。這種說法,很明顯的例子《了凡四訓》,你們讀《了凡四訓》,好好的學這一套本事。雲谷禪師教袁了凡先生,三轉法輪,這裡頭好幾段。他引用的中峰禪師教訓那幾個讀書人,中峰禪師也是三轉法輪,很可惜示相他都不懂。雲谷禪師跟了凡先生在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那是示相,了凡先生沒有覺察。如果要是高明的人,看到形相,他就覺悟了,這是真正聰明人,我們一般講上根人。中根就沒有法子,到下根人要提出證據。

  現在這個世間,上根人沒有了。所以,我們對於一切大眾要誠心誠意的勸導。勸導裡面要列舉許許多多的證據,這就是印光法師為我們提示的「因果教育」。因果報應的例子,愈近愈好。當地所發生的事情,這個印象很深刻,很能動人心,當地報紙、當地雜誌、當地新聞所報導的。當地裡面找不到,我們才找古人的,找其他地方的。在台灣發生的、在香港發生的,在中國、美國、日本各個地方發生的,現在資訊發達,尤其是網路裡面有這些新聞,有心人多多蒐集,來做因緣果報的證據。我上一次在台灣講經,黃警官是個有心人,台灣多年來報章雜誌裡所報導的這些因果報應的事,他統統把它剪下來,告訴我有好幾百件。我聽了很歡喜,我說:「你能不能把這個資料給我一些?」他在裡面挑選,選了大概有七、八十個,印成一個小冊子送給我。大概都是最近三十年以內的,在台灣是相當大的新聞,提起來大家都知道的。近代的,很有說服力。經裡頭這一條就是教我們,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我們要特別重視這個加持。我們把這些故事、道理勸化人,這就是口加持。佛在這個地方提示,是佛加持我們,我們明白了,知道怎麼做。特別是民國初年,印光大師給我們的示現,我們知道在這個時代要用什麼方法來幫助眾生。幫助眾生首先自己要做出形象,換句話說,自己要真學、真修,要把你修學的成績端出來給人看。

  我學佛的時候,沒有福報,真正是世間一般人講的「貧窮下賤」,我實在是這種身分,一點福報都沒有!但是,有一點好學的心,有一點孝親尊師的基礎,一生沒有忘記求學,這一個緣很殊勝。在台灣非常幸運,遇到三位好老師,轉災難為福報。這一次韓館長一些照片展覽出來了,裡頭我沒有想到還有我的幾張,我出家剃度的那一張照片你們看到了,你們看到我剃度那個時候是什麼樣的形象。在香港葉居士看到這張照片,他歡喜!這就是轉變因果的證明。相貌轉了,體質轉了,形象、氣質不一樣了。這是修來的,這一生當中修得的,這就是自己拿身體來做證明。我沒有福報,能夠變成有福報,修來的!我修得,你也能修得。我沒有壽命,現在能有這麼長的壽命,也是修來的。世間人所希求的,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我這三種統統沒有,都是在這一生當中修成的。我能夠修得,你為什麼修不得?這就是形象擺在你面前,這就是作證轉,這是勸化大眾最有力的說明。

  抗戰期間,我們家庭在最困難的時候,真的就像俞淨意相彷彿,過過很苦難的日子。這一天家裡沒有米,沒有飯吃,苦人的生活幾個人知道?我從那裡頭過來的。今天雖然接受各個地方四眾同修的供養,我一分錢不敢亂用,始終想到早年過的那個苦難日子。今天世界上沒有飯吃的、沒有衣穿的,像我從前一樣艱苦,這個世間還有不少這樣的人。我要有福,我要有能力,我會全心全力照顧他們。新加坡許哲居士,我很尊敬她,她一生發願照顧世間最貧窮的人、最苦的人、有病的老人,她以行踐願,她一生真的做到了。全心全力的付出,一無所求,她修的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她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聰明智慧,財用不缺乏。今年一百零四歲了,幹得還非常起勁。她還想辦老人院,希望辦跟世間一般老人院不一樣的。我就問她:「什麼不一樣?」希望老人住在他這個老人院,就像住在家裡一樣,有孝順的兒孫伺候他,這個不容易!孝順的兒孫到哪裡找?她自己就是!如果我們此地將來有這個緣分,建立一個彌陀村或者是多元文化村,有這麼一個機會,供養退休的老人,我會去找許哲,問她願不願意到這邊來做?願意到這邊來做,我們這個老人院就請她做院長,成就她的願望。這些人都擺在我們面前,為我們證明「種善因,得善果」。反面的例子很多很多,造作惡業一定感得不善的果報。今天這個社會,因果教育應該擺在第一。

  【普攝一切諸大國土無所著故。】

  這是佛法,向一切眾生介紹虛空法界、剎土眾生的狀況,我們佛法裡面講實相,宇宙之間這些星系、這些星球,以及星球裡面生活的一切眾生,他們一切事實真相。經文末後這一句,好!『無所著故』,你要明瞭、你要知道,你不能夠貪著其事。貪著其事,你就錯了!換句話說,你的境界就不能提升,就不能成就真實圓滿的智慧。明瞭是智慧,貪著是煩惱。智慧裡頭摻雜煩惱,這個智慧就不是真實智慧。我們今天就墮落在這裡頭,智慧裡頭夾雜煩惱習氣。

  所以,《華嚴》是希有難逢的大經,你看看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學佛的人,無論是在家出家,一生當中遇到《華嚴經》的?實在不多。遇到講《華嚴經》的,大家在一起共同學習的,那真是希有難逢,真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有緣遇到了,遇到又怎麼樣?遇到跟沒遇到好像沒有兩樣,這是事實。這個原因又是什麼?根本的原因是我們缺乏學習的根基,也就是說我們確實沒有三福、六和的根基。這是基礎的基礎,從這個基礎再建立,就是三學六度的基礎。我們沒有在戒定慧三學、在六波羅蜜上真正下功夫、打基礎,所以遇到這個法門等於沒有遇到。要是說一句好聽的話,阿賴耶裡面種一點善根,在我們實際生活裡面能不能起作用?起不了作用。有根底的人,他學習、讀誦能有悟處,這個悟處能夠幫助他契入境界。小的利益,能幫助他改善氣質,在生活上得到真實的受用。

  《華嚴經》裡面講諸佛世界講得多,我們在後面還要說。底下一品「世界成就品」,再下面「華藏世界品」,這兩品經講得很詳細,專講這個問題。但是佛在此地,這一句忠告,佛這一句開示、教誨重要,要「無所著故」。凡夫之人,總離不開貪著。要無所著,你才能遍遊法界,那個得大自在!著就壞了,著就有住,住在那個地方,你得的一點點,虛空法界失掉了!那是煩惱,那不是智慧。智慧開了,曉得虛空法界、剎土眾生「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才得大自在。可以受用,不可以執著,這是佛菩薩;凡夫搞顛倒了,他要據為己有,不知道享受,你說可憐不可憐?

  最明顯的像財富,他發了財,把財富據為己有,屯積起來,不知道拿這個財富去修福,他不知道!甚至於省吃儉用,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大富人家,生活真的很節儉,那些錢財,現在實在講錢財都在銀行裡,每天看銀行帳單、看阿拉伯數目字,去享受這個東西;死了之後,一文都帶不去。看守幾十年,到最後都是別人的,愚痴,愚痴到了極處!沒有智慧。真有智慧的人,財一來了,曉得這個東西從面前經過,「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但是從我面前過,我有權來支配它,要拿它來做好事。什麼叫好事?利益一切眾生。利益眾生裡面最大的好事是幫助眾生覺悟,你就記住這個原則。幫助眾生覺悟的,這是第一樁好事,這是佛事。佛是覺,佛事就是覺悟之事,世出世間第一等好事,你要是懂得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你就會修福了,你就會行好事了。

  覺道就是佛道,覺道裡頭頭一樁大事情,要培養覺悟的人,要幫助覺悟的人。有了覺悟的人,再培養覺悟的人。你看看當年在我們這個世間,釋迦牟尼佛出現,一個覺悟的人。世間人迷惑顛倒,不知道做好事,如果不請佛住世,佛就入般涅槃。這個機會被淨居天人拿去了,淨居天人看到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趕緊從四禪天下來,他是四禪五不還天,下來變化成人身,啟請佛法,請佛住世,請佛轉法輪,這個功德他們做去了。所以做功德要有智慧,沒有智慧,功德輪不到你,有福報也不行!淨居天人來啟請,佛就住世了。住世怎麼樣?馬上就辦學,辦培訓班。他的培訓班就是鹿野苑五比丘,教五個學生。一生沒有離開教學,一生都在辦教育、都在培訓人才。

  常隨弟子我們在經上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常隨眾。當中有一些上根利智跟佛學習,學習成了之後,教化一方,那是菩薩們。雖然這些菩薩、大比丘們到各個地方講經說法,在那裡教化眾生,每年夏安居都要回來,接受再教育,你說這個教學的制度多麼好!佛滅度之後,這個制度還是留下來,沒有廢棄掉。哪些人來主持?大弟子。所以,夏安居是再教育。平常你教別人,這三個月自己來學習,要把自己的道德學問向上提升,永遠不斷的精進。現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從事科技的人,年年都要受訓、再教育,不再教育他就落伍了。再教育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提倡的,夏安居是再教育。佛門教學許許多多非常寶貴的制度、方法,應當發揚光大。今天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