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一六卷)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216

  請掀開經本,日天子長行最後一句:

  【普運行光明天子。得普運日宮殿照十方一切眾生令成就所作業解脫門。】

  這個法門裡面包括的境界非常廣大。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的提示,「使物居業,莫越日光。令人進德,寧過法義」。雖然解釋只有四句,意思也是深廣無際,給我們最明顯的教誨,就是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必須正大光明,日天子表這個意思。菩薩的德號是『普運行光明』,佛法常講光明遍照,他得法,也就是他自己所修學的是『普運日宮殿』,我們要懂得它表法的意思。光表智慧、表德行,這個德行『照十方一切眾生』。能照是菩薩稱性的智慧德能,所照的是一切眾生,就是四弘誓願裡面所說的眾生無邊誓願度。「一切眾生」,這裡面沒有族類的差別,沒有國家界限的差別,也沒有宗教信仰上的差別,一切眾生,這叫普度,十法界一切眾生平等得度,就像太陽普照大地,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好惡。這個心是真正的平等心、清淨心;清淨、平等是我們的真心,清淨、平等是我們的本性,我們要知道;我們現前用的這個心,不是真心,不是本性。佛陀教導我們沒有別的,恢復真心自性而已,大乘經上常說「佛不度眾生」,這句話的意思我們要能體會。佛何以不度眾生?真心本性是你自己本具的,不是從外面新得的。所以「度」只是一句空話而已,用現在的話來說,是一個抽象概念而已,不是事實。所以佛教化一切眾生,他不居功,不是說「我幫助多少人,我有多少功德」,他沒有這個念頭,才是真正的「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道家所講的「為而不有」。那個「不有」往深處講,念頭都沒有,那是真的叫不有,這是跟佛的境界就相應。

  首先要認清對象,對象是一切眾生,我們學佛就要從這個地方學起,對於十法界所有一切眾生,有情眾生、無情眾生,決定不可以分別執著,我們跟諸佛如來同一個知見,這就是大經裡面常說的「入佛知見」,你跟佛的知見一樣。才有分別執著,你就落到凡夫知見,就不是佛知佛見。佛的知見是真誠、清淨、平等,凡夫的知見是跟這個恰恰相反,虛偽、染污、不平,這是凡夫心,凡夫心也叫輪迴心。要記住佛講的話,「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是佛心,變現出來的境界就是佛境界。這一切法從心想生,佛心生佛境界,菩薩心生菩薩境界,然後你就曉得,天人心生天人境界。天人是什麼心?五戒十善,善心。善心是因,善境界是果報,種善因得善果。鬼心就生鬼境界,畜生心就生畜生境界,地獄心就生地獄境界。三惡道是什麼心?貪瞋痴。我們想想我們的心是不是貪瞋痴?為什麼李會長看到一些同修肯定他不能往生?因為看出他的心是貪瞋痴,貪瞋痴不但與西方極樂世界不相應,與三善道都不相應;換句話說,來生得人身都沒分,哪裡還能夠到極樂世界去作佛?我們每天在讀經,每天在一起研究討論,目的何在?無非是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我們聽得也不少,甚至於你們上台也會講,也會說給別人聽,可是貪瞋痴依然不能放下,境界現前依然是被境界所轉,自己絲毫都做不了主,這還得搞輪迴,決定免不了三途苦報。因為這麼一個原因,我們天天在探討,每天在研學經教。

  放不下的原因就是沒看破,看破沒有放不下的。所以我們自己心裡一定要有數,起心動念還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還是是非人我,自己要明瞭,我對經教一竅不通,雖然天天讀、天天聽,白聽了,白讀了,你有這個意識,這是覺悟了。覺悟是知道自己不行,不行就還要認真努力再幹。最怕的是自己以為行了,以為通達了,那就壞了,永遠沒有回頭的一天;換句話說,一直就錯下去。古人說得好,不怕迷失方向,怕的是你不知道回頭,知道回頭的人決定得度。這個意思很深,字字句句都是真實話,覺迷就在一念之間,我們這一念就轉不回來。這一轉回頭來了,我們隨順的是光明,隨順的是智慧,與諸佛菩薩就相應,實在講與法性相應,與自性相應,與自性本具智慧德相相應,這是入佛境界。沒有回頭,我們起心動念是跟煩惱相應、跟習氣相應,這是最可怕的。迷的時候念念為自己,不顧別人;每天在講台上講經說法,你仔細觀察他的起心動念、他的行為,還是念念為自己,沒有轉過來;轉過來之後,他起心動念、所作所為不一樣,跟迷的時候完全不相同。

  『令成就所作業』,業是事業,一切眾生所做的事業不一樣,我們今天講各行各業;同一個行業裡面,分工也不一樣。成就是什麼意思?你現前所從事的行業做得盡善盡美。盡善盡美這句話也是含糊籠統,要達到怎樣的標準才叫盡善盡美?與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相應,那才叫盡善盡美。這四個字不好懂,不拘任何行業,我過去曾經舉例子說過,家庭主婦,妳照顧這一家人的事業,妳就能把佛法圓圓滿滿落實在妳工作裡面,妳每天做家事成佛了,那是盡善盡美。所以佛法叫平等法,佛法叫清淨法。我們小團體裡面,每天來做清潔的工人,每天在環境裡搞衛生的,他要能做到盡善盡美,他就成佛了,就在這個工作裡頭成佛了,大乘佛法所講的菩薩六度萬行,他統統落實了。所以不拘任何行業,你覺悟了,你回頭了,點點滴滴都是利益法界無量無邊眾生。做這麼一點點事情,怎麼會利益法界無量無邊眾生?他心沒有界限,他的業就沒有界限。我們今天做再多,有界限,為什麼?心有分別、有執著,有分別、有執著就是有界限,你做再多的好事,不能超越你的界限。如果真正學佛,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他沒有界限,一絲毫之善,佛經裡面舉的比喻,一文錢的施捨,功德是沒有窮盡的。為什麼?他心廣大,他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一文的功德遍虛空法界。你有分別執著,你布施黃金萬兩,你所得的福很小、很有限,為什麼?你有界限,道理在此地。

  這個地方教給我們心量廣大,普照十方一切眾生,這個心多大!佛家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真有這個心,這個心落實了,所以才能「成就所作業」。無論我們現在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現在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如果會了,都是大方廣佛華嚴。我們現前的生活是大方廣佛華嚴的生活,我們現前的工作是大方廣佛華嚴的工作,我們的境界是大方廣佛華嚴的境界,問題是你會不會。經本一展開,你究竟是真懂還是假懂?你懂得幾成?祖師大德常常勸勉我們「深入經藏」,這個話我們聽得多,聽得耳熟,究竟怎麼深入?我們粗心大意,沒有接下去問怎麼入,怎麼深入?入就是落實,你讀誦經論,你理解多少,你能夠做到多少,做到就入了。什麼叫深入?你做到之後,你再讀這個經,你所理解的就更深入一層,然後再修正自己的落實,落實得還不夠,還不夠圓滿,解幫助行,行幫助解,解行相輔相成,這就逐漸深入。要知道一切法深廣無盡,不能夠得少為足,那你就錯了,深廣沒有止境的。無論做什麼事情,要知道這個事情想做得圓滿,圓滿也是沒有止境的,今天覺得很好了,還有比這個更好的。六波羅蜜裡面教我們「精進」,用現在的話來說,永遠在求進步,永遠在追求完美,完美不離性德,離開性德就不完美,決定與性德相應。性德是什麼?此地「光明遍照」,要與這個相應。日天子,實在講整體的表法是般若智慧,不能離開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自性本具的,今天我們般若智慧不能現前,原因是障礙障住,什麼障礙?煩惱障住了,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種煩惱障礙我們自性的智慧德相。

  原本的智慧德相是什麼?是華藏世界,《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真正的自己是毘盧遮那。我們今天對佛法很不容易契入,原因在哪裡?我們是用分別執著心來學佛。跟你講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一尊佛,你就分別他,你就執著他,所以你入不了境界。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毘盧遮那是誰?毘盧遮那是自己,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是自己的清淨法身,自己是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是什麼意思?毘盧遮那不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相,這句話是梵語,經典裡面跟我們解釋,「遍一切處」,我們自性的智慧光明遍一切處,我們自性裡面德能遍一切處,我們自己自性的相狀遍一切處,這叫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法身佛,經上諸位都念得很熟,「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那個法身就叫毘盧遮那,所以毘盧遮那是自己,不是別人。毘盧遮那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整體,叫毘盧遮那。盧舍那是報身佛,報身專說自性裡面般若智慧。說毘盧遮那是說自性整體,說盧舍那是說自性裡面般若智慧這一部分。釋迦牟尼佛是應身佛,釋迦牟尼也是表法的。今天我們一說釋迦牟尼,就想到古時候印度有這麼一個人,這得到哪一天才能入得了境界?釋迦牟尼是表自性裡面無量無邊德相,所以經上給我們說「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我們今天這個身是不是釋迦牟尼佛?如果你說是的,恭喜你,你成佛了,你入佛境界。你說不是,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老師,我是他的學生,你跟他的距離好遠好遠。釋迦牟尼佛是自性德相的一分,德是能力,無量無邊的變化能力;相是相狀,各個相狀都不相同。

  佛經最難懂是表法,所以說它是意在言外,你照它的字來解釋就壞了,古人講「依文解義,三世佛怨」,三世諸佛都喊冤枉。所以性宗、禪宗不立文字,為什麼?怕你著文字相。不立文字,它的文字最多,你們看看《大藏經》,禪宗的東西比哪一宗都多,它不立文字,文字比人家多。那個「不立」是什麼意思?不執著文字,不是不要文字,絕不執著。不但文字不執著,相狀也不執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千變萬化,顯示自性的德能,它的作用。這個意思跟《華嚴經》佛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所現的是法身、報身,唯識所變的是應身、化身。三身是一個身,《華嚴》上講的十身也是一個身,所以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些重要的教誨,重要的這些經句,我們要熟;不但要熟,常常依著這個教誨起觀照,你掌握這些原理原則,觀察這個世間一切諸相,你就有所領悟了。悟,智慧開了,你就能契入,入是你證得了,你得到真實的受用;契入要深要廣,受用才圓滿、才自在。而這裡頭最大的障礙是我執,所以佛法的修學,破我是第一關;我執沒有了,三界六道輪迴超越了。可是要放下我執,首先要放下「身見」,《楞嚴》上講「最初方便」,不要再執著身是我,這身見是頭一關。身是什麼?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四大五蘊眾緣和合生起的幻相,它不是我,它是什麼?我所。我們得認識清楚,它是我所,它不是我,我所是我所有的。

  我所有的到底有多少?有多大?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都是我所有的。我們住在這個地球,地球是我所有的,沒有我所有的話,我到哪裡去住?地球是太陽系的一員,太陽系是我所有的,我要沒有太陽系的話,地球往哪裡放?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個小星系,銀河系是我所有的,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所有的。這個身要跟一切我所有的平等看待,不要偏愛它,偏愛它就錯了,你的心就不平等,就不清淨。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我所有的,佛經上講一切諸佛如來是我所有的,一切菩薩也是我所有的。「我」是什麼?我是毘盧遮那,我是清淨法身。這個念頭轉不過來,《華嚴》決定入不進去,在《華嚴》的門外,沒入門。換句話說,要想契入《華嚴》這個大門,用現代的術語來說,思想要解放,知見要解放,你才能入得進去。起心動念還把這個身體當作我,還為這個身造業,要叫這個身舒服一點,要叫它多享受一點,造業!

  所有一切平等法中,一切我所有是平等法,平等法中生起不平等的妄想、惡念,這個錯了。這是背棄智慧光明,隨順煩惱習氣,煩惱習氣是愚痴、是黑暗的,佛法是光明。這也是我們平常勸勉同修們,在生活裡頭、工作裡頭,與大眾相接觸的時候,決定不能夠隨順自己的知見。為什麼?自己的知見是錯誤的,自己的知見都是與是非人我、貪瞋痴慢相應,所以這不叫學佛,學佛要把自己這邊放下。放下怎麼辦?我沒有開智慧、沒有見性,不要緊,隨順佛陀的教誨。佛陀教誨在哪裡?在經典上,佛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依教奉行,我們相信,一點不懷疑。佛菩薩在經裡面所講的字字句句都與自性相應,所以隨順佛菩薩的教誨就是隨順性德,千萬不要說釋迦牟尼佛也是個人,聰明一點而已,我何必要跟他走?我有我自己的主張;那你就錯了,你還是搞是非人我。釋迦牟尼佛不是一個人,不能把他看作他是一個人,我們要深深了解,他是性德的一個象徵,性德的一個代表,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經上說得好,教你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你聽說過了,聽說怎麼樣?不會用,死在這一句下,見到釋迦牟尼佛,不知道「自性釋迦,唯心娑婆」,你就不會用;你要會用,你好自在。真的會用了,你在日用平常當中,你遇到個同學,覺華法師是自性覺華,唯心淨宗學會,全用上了;你的心立刻就恢復到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性德就現前。

  凡夫天天聽經入不了境界,總是離不開妄想分別執著,麻煩在此地,所以日子過得那麼辛苦,學教也學得這麼痛苦,這是根本。捨棄妄想分別執著,得大自在,生活大自在,學習也大自在,真的是法喜充滿。佛經,古德跟我們講,它的教學宗旨是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話完全正確。可是我們天天學佛,天天念佛,很用功,很精進,實際情形怎麼樣?愈學愈苦。我們給社會大眾看的是什麼形象?是離樂得苦。人家看到好的衣服也不穿,肉食也不吃,你們這麼辛苦!他們覺得那個很樂、很自在,我們一學佛,樂沒有了,天天在吃苦,嚇得一般人不敢學佛。他們不能夠學佛,不敢接觸佛法,我們要負責任,我們做錯了,我們表演演錯了,讓他看到之後不敢接觸佛法。我們為什麼表演錯了?我們自己錯會了佛的意思,這是根源,錯解如來真實義。佛經難懂,難懂不是文字難懂,難懂是它意在言外,你一定要從它文字裡面去想外面東西。佛法就好像一個指路牌一樣,你不能把指路牌,這個地方指著新加坡,那個牌子就是新加坡,錯了,你要順著那個方向走。經典就像指路牌,佛法不在經裡頭,經典裡頭沒有佛法,佛法在意外。所以李老師教學的時候常講,要懂得弦外之音,你才真能覺悟,你才真正明瞭什麼叫佛法。佛法就是自性覺之法,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說什麼?都是說我們自己,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換句話說,整個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找回自己而已。禪宗說得好,「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把這個東西找到,佛法教學就圓滿了。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什麼樣子?就是毘盧遮那如來,毘盧遮那如來就是我們自己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千經萬論說這一樁事情。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概略的介紹而已,細說那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大藏教,真實智慧。

  今天我們非常感嘆,真實智慧的教學我們不認識,把它貶成迷信,完全捨棄了,崇尚科技,以為科技是真實的,科技才是真理,被人們科學方法所證實。科學裡頭真的有真理嗎?現在科學家不敢講了,為什麼?他所證實的真理,可能再過幾年,後面一個科學家起來把它推翻,這個例子太多了,誰也不敢講是真理。所以科學家是在黑暗當中摸路,摸一步算一步,不定什麼時候掉下坑裡頭去了。佛法不一樣,佛法光明遍照,它不是在黑暗當中摸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真的。現在人認假不認真,那有什麼方法?聽騙不聽勸,好言勸勉他不相信,騙他相信,現在社會就是這樣的。我們要明瞭,我們很有幸,佛法講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這一生才能遇到佛法,遇到正法,太難了!遇到之後,要認真努力學習,不要讓這一生空過。真正修學不難,難在你自己不肯認真去做,也就是說我們在經典上學習這些道理、方法、境界,你沒有能落實,難在這一關;果然落實,不難!譬如五戒,佛教我們不殺生,真正做到,這與佛教誡相應,不殺生是性德,仁慈。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我們有沒有落實?有沒有去做到?難在此地。果然認真去做到,有什麼難處?從五戒十善,逐漸向上提升。五戒十善是第一個階段,轉惡為善。先從行上轉,從事上轉,然後慢慢從心上轉,從理上轉。心上轉,理上轉,就會提升到第二個階段,轉迷為悟,就開悟了。我們今天學佛,你為什麼開不了悟?因為轉惡為善你沒做到,你就決定不能開悟。為什麼?你還有惡念,你還有惡行,要知道惡念、惡行是悟門最嚴重的障礙。

  佛法教學,大家都知道是以智慧為目標;換句話說,讓我們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圓滿現前,這是佛法教學目標。可是用什麼方法,我們自性般若智慧才會現前?要心清淨,要心平等,清淨、平等就是禪定。如何能夠叫心恢復清淨平等?這就要用持戒,戒定慧三學。持戒的目的何在?目的是得清淨平等,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十方法界無量無邊諸佛菩薩教誡眾生,都是這麼一個綱領;法門再多,無量無邊法門,都離不開這三個原則。所以戒學就是教我們轉惡為善,定學就是教我們轉迷為悟,慧學是轉凡成聖,智慧一開,這是聖人,不是凡夫。所以我們學佛,不但沒有惡行,惡念都不能有,你還有惡念,你還會有什麼成就?不但對善人沒有惡念,對惡人也沒有惡念。如果對一切善人心裡歡喜,惡人嫌棄討厭,你已經有分別、有執著,你已經不平等,你已經心地被污染了。見到順境、善人起歡喜心,被歡喜污染了,見到惡人、逆境起瞋恚心,你被瞋恚污染了,總在貪瞋痴裡面轉,你轉不出來。到什麼時候,順境、善人不被他所動,我們對於順境、善人稱讚,稱讚是為誰?不是為我,為眾生,鼓勵那些還沒有覺悟的眾生要學他,自己一塵不染;看到惡人、逆境,我們禮敬,不讚歎,《華嚴經》上教給我們的,對他還是尊敬,絕對沒有一絲毫輕慢心,不讚歎。這種心態讓別人看到,就想去如何學習。永遠在境緣當中,保持自己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們這一生才有契入大方廣佛華嚴的希望。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佛華嚴的境界,《無量壽經》諸位一展開經文,第二品第一句話「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你們想一想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華嚴境界?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我們的清淨心、平等心對一切眾生。

  這個人是善人、是惡人,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是定,對他禮敬、稱讚是戒,你戒定慧三學落實了。不能說學佛,我要用平等心、用清淨心,好人、壞人都一樣,都不知道,那你變成白痴,哪有白痴的菩薩?樣樣清楚、樣樣明瞭,又不分別,又不執著,這個很高明。我們清楚明瞭,裡面就有分別、就有執著、就有好惡,煩惱起來了;他們樣樣清楚,裡頭不生煩惱,我們要學這個本事,對一切眾生平等的愛心。他在造業,他迷了,做錯事情,菩薩可以隨順他,隨順他的迷惑顛倒。為什麼?隨順他,他歡喜,然後才能夠救他出來。你要不隨順他,他做壞事,算了,隨他去,我們永遠度不了他,他就愈迷愈深,愈陷愈苦。菩薩大權示現,所以許多佛菩薩作惡,天台大師講作惡,那個作惡是慈悲心,度惡道眾生,四攝法裡頭「同事攝」。這一條我們沒本事,我們要一幹的話,就被他拖下水去了;菩薩行,菩薩有戒定慧,真實戒定慧,可以隨順,隨順到一個時期之後,他會把他們帶出來。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有惡行的,勝熱婆羅門愚痴,貪瞋痴的痴,專門度那一類愚痴眾生;甘露火王瞋恚,專門度那些瞋恚眾生,你們瞋恚心,我比你瞋恚還重,你們到處殺人放火,我殺人放火幹得比你還多,那些人佩服了,你可以當老大,跟著他,然後慢慢他們回心轉意,把他們帶出來。所以你看到那些佛菩薩無惡不作,要知道他是手段,度那些罪業的眾生。我們初學,沒有這個定功,沒有這個智慧,四攝法裡頭我們只能學前面三個,後頭那一條不行。「布施、愛語、利行」,我們可以學這三條,「同事」很危險,你沒有真正的定功、真實的智慧,你要學這個方法度眾生,往往被眾生度跑掉了。古時候很多,現在更多,一定要自己量力而為,我有多大能力,我做多少。到自己真有能力了,苦難眾生、作惡的眾生不能捨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世間人有分別心,分別心很重,這個人造作惡業,算了,不要去理他,我們跟他走得遠遠的,這個錯了。我們一定要曉得,他的惡是他一時迷惑,沒有人教他,沒有人幫助他,他愈迷愈深,愈陷愈苦,非常可憐!有這個機會我們一定要幫助他,要把他救回來,要把他喚醒,這是真實的慈悲。

  所以末後這一句,「令成就所作業」,所作業就是一切眾生所作業無量無邊,關鍵的字在「成就」,所有一切造作都是菩薩業,那就是成就;如果不是菩薩業,那就不是成就。菩薩業裡頭最殊勝的是普賢業,普賢業就是佛華嚴,怎樣將一切眾生所造之業,無論哪一種行業都把它轉成菩薩事業,都把它轉成佛華嚴事業,這叫成就,圓滿成就。我們想到,如果沒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就沒有辦法轉變。圓滿智慧德能的修學,初步一定要轉惡為善。把話說回來,對於惡人、對於逆境都不能起一個惡念,從這裡做起,要以慈悲善念去勸勉、去感化。尤其我們是凡夫,我們沒有很高的智慧,人家做一樁事情,可能他別有用意,我們不懂。假如我們明白了,也許點頭,他的做法正確的;表面看到是惡,裡面是善;形象看到是惡,用意很善;現在看到是惡,可能過幾年你就看到它是善;他的智慧比我高,我看不到。像這些事情,引起誤會就很多。晚近,這十幾年當中,我們提倡《無量壽經》,特別提倡專修專弘,尤其是勸大家念這一本《無量壽經》,不要念別的經,先把這一本經念上三千遍。我在全世界勸導同學們,這個話傳到北京去了,黃念祖老居士他們那一班同學們聽到了,問老居士:淨空法師這樣做對嗎?怎麼一切經裡頭只念一部經?老居士回答他的學生,他說:淨空法師可能別有用意,我們不了解。這個答覆,是智慧的答覆。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法?這是我自己學習的經驗,初學的人涉獵的經論太多,心就亂了,意志不能集中,心力不能集中,佛法的成就在戒定慧,你一定要明瞭定是樞紐,一部經容易得定,你同時搞個三部、五部,定不下來,所以我教人這個是有階段的。首先三千部念下來修定,修戒、修定。三千部念完之後,你要是專心念,其他一切都不接觸,我想這麼長的時間,你會感覺你心裡的妄想妄念比過去少了很多,我們用意在此地。妄念少了,煩惱就輕,然後再涉獵經論容易開悟,這是第一個階段。為什麼現代人學佛沒有聽說開悟的?我們看古來大德,你看出家人《高僧傳》,在家人《居士傳》、《善女人傳》,開悟的很多。為什麼從前有,現在沒有?從前人心專、心淨,外緣少;現在人外緣太多,太亂,一天到晚胡思亂想,一團糟,心定不下來,怎麼會開悟?天天聽經都開不了悟。時代不一樣了,方法也不盡相同。

  我早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他用的是這個方法,教我一部經,其他的什麼都不可以看,也不可以聽。這個方法很有效,三個月之後我自己就感覺到,我對於他的方法就生歡喜心,心地比從前清淨了,聽東西、看東西比從前進步了;換句話說,能聽得出弦外之音,能看得懂意在言外,你心不清淨,沒有這個能力。能力不是天生的,不是從外面得來的,自性本具,你要是把這些障礙除掉,我們能力就恢復。恢復之後,接受老師教誨容易了,老師教不必那麼辛苦,三言兩語點到你就通了。所以李老師講《華嚴經》,這一個小本子,他去講頂多一個月就講完,我們今天講一年多了,才講了兩卷。但是這樣細講,我們還是回不了頭來,還是隨順煩惱習氣,那有什麼法子?我們真的要覺悟,真的要反省、要檢討、要回頭,否則的話,這一生大好時光一定又空過,跟佛法結個緣而已,不能成就。世間講可惜的事情,沒有比這個更可惜了。今天這一段長行就介紹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