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四七卷) 1999/6/2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147
請掀開經本,化樂天長行第八句:
【妙髻天王。得舒光疾滿十方虛空界解脫門。】
天王所得的法門是智慧,從經文裡面看,他得到的是真實究竟圓滿的智慧。何以見得?從『疾滿十方虛空界』,「疾」這個字沒有問題,「滿」是圓滿的意思,圓滿是究竟的果位。所以我們不難明瞭,這些人都是諸佛如來化身示現,正是所謂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的身分,這個地方是示現欲界第五天天王的身分。不僅僅是現天王,人王也有,眾生也有。《普門品》裡面講菩薩三十二應身,大家都曉得,觀音菩薩也是古佛再來示現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裡面都有諸佛菩薩示現。有示現正面的,也有示現反面的,順逆境界都示現。有一些眾生在順境善緣裡面開悟了,還有一類眾生在逆緣惡境當中覺悟了,凡是能幫助眾生覺悟,我們知道無一不是佛菩薩示現;不但示現正報,而且還示現依報。
此地所說的『舒光』,這個光是稱性之光,也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光明。這個光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一切眾生個個具足,不但具足,圓滿的具足。但是在眾生分上,雖具足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這個光被障礙了。障礙,諸位一定要曉得,不是物質能障礙,物質事相裡面清涼大師告訴我們,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到底是什麼東西障礙?迷惑顛倒障礙了,這個事情麻煩。迷,我們在講席當中常說,妄想分別執著這是迷,一切經論裡面講得太多太多了。如果不把這些迷執放下,我們自性本具的般若光明就透不出來,自性本具的無量無邊的德能不能恢復,起不了作用,還是在六道輪迴裡面,過這些天天恐懼、身心得不到安穩的苦日子,這又何苦來?
佛菩薩是真實覺悟的人,慈悲到極處,對我們的愛護,對我們的幫助,真正是無微不至。世尊過去示現作佛,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每天都不中斷,苦口婆心的勸導,聰明人、利根的人,聽個一次、兩次就覺悟,就回頭了,問題解決了。我們根性鈍,迷惑得重,不但四十九年我們聽了不能覺悟、不能回頭,生生世世遇到這個緣還是不能覺悟,還是不能回頭,那怎麼辦?李老師的話,「繼續長劫輪迴」,這是事實真相。什麼時候你有出頭的日子?你哪一天覺悟了,覺悟就出頭。什麼叫覺悟?放下了,真正把自私自利、分別執著放下了,這叫覺悟。沒有放下,你還是迷惑顛倒,你還是不覺悟。即使是學著行菩薩道,弘法利生,熱忱弘法利生的人不覺悟的很多,摻雜著自己的私欲、自己的成見,也想學菩薩道,也能夠利益眾生,他這麼做有沒有好處?不能說沒有好處,人天福報。人天福報說得好聽,實際上是六道裡面有漏的福報,這是講真話。因為來生能不能得人天身分,那就看你的德行。如果沒有德行,德行是什麼?五戒十善。能修上品五戒十善才能生天,中品五戒十善可以能夠得人身,所以能不能得人天身分去享福報,一定要看你的德行。
我們在《安世高傳記》裡面讀到,他前世一個同學「明經好施」,不容易!明經就是會講經說法,講得好,講得沒有錯,所說的是佛的意思,又喜歡布施,這樣的人多麼難得。可是在偶爾托缽的時候,經上講「分衛」,分衛就是托缽,分衛是印度話。托缽,人家供養的飯菜不好吃,心裡面就有一點難過,自己修行,自己弘法利生,確實對社會、對眾生有貢獻,可是今天出去托的這一缽飯很難吃;動這麼一點點念頭,來生墮畜生道,去作龍王了,就是共亭湖的湖神,是個蛇的身,身是蛇身。你們諸位想想,這個因果多可怕!在我們看起來,這個人是真正修行人,只不過是這麼一點點念頭沒有捨掉,墮畜生身。我們今天德行不如人家,妄念超過人家不曉得多少倍,想想我們前途在哪裡?愈想愈可怕。五戒十善要修不好,我們將來來生恐怕不是在畜生道。安世高的老同參墮畜生道,所以他到九江,到神廟裡面去度他這個老同學,給他講經說法,勸他一切放下。他算是不錯,真的放下了,放下之後,他生天了。還沒有出六道輪迴,在傳記裡面寫得很清楚,我們讀了有沒有警覺的心?
我們遇到的法門是很殊勝,這個機緣很難得、很稀有,可是往生,德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經論裡說得很清楚,祖師大德講得很明白,「心淨則佛土淨」。我們念佛人求的是什麼?一心不亂,我們求的是這個。什麼叫一心?有第二個念頭就不是一心。諸位一定要曉得,隨緣是一心,攀緣已經落二、三。隨緣,我們今天也常常說,世間人也常說創造條件,佛菩薩也主張創造條件,可是佛菩薩創造條件跟世間人創造條件不同。世間人是攀緣創造條件,佛菩薩是隨緣創造條件,不一樣,這個道理要懂。什麼叫攀緣創造條件?什麼叫隨緣創造條件?攀緣是向外的,你這個心是往外跑的;隨緣這個心是向內的,不是向外的。佛家稱為內學,所以佛菩薩創造條件是從自性裡面求,他不是向外求,從自心裡面改變外面的環境。經上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物質環境是依報,人事環境也是依報。
不但佛菩薩明白這個道理,世間的聖賢也明白這個道理。在中國,做這種轉變最顯著的例子,是古代的舜王。我們在歷史書籍裡記載所讀到,舜王的生活環境是多麼惡劣,他用什麼方法轉變過來的?跟佛菩薩所說的方法一樣,原理一樣,完全從內去求,這叫隨緣。他的父親,他的繼母,繼母所生的弟弟,沒有一個人對他有好印象,他能夠把一家人的觀念統統轉變過來,不是容易事情。怎麼轉變的?惡劣的環境怎麼轉變成美好環境?都從自心,正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舜不見世間過,舜沒有看到自己父親過失,沒有看到繼母的過失,沒有看到弟弟的過失,他所看到的是自己的過失。這是真正懂得隨緣,真正做到了隨緣。外面人沒有過失,過失在自己,人家不喜歡我是我做得不好,我做得不能滿人意。天天自己責備自己,天天改過自新,所以一家受感動。家轉過來了,鄰里鄉黨受感動,最後連國王也受感動。那個時候國王是堯王,堯王把王位讓給他,把兩個女兒嫁給他。所以二十四孝裡,舜是第一個大孝。他是隨緣,他不是攀緣,攀緣是研究外面怎麼樣改變,他不是的,完全從內在,諸佛菩薩都是這個做法。
所以真正修行人一定要懂得,外頭沒有過失,你要認為外面有過失,你的問題永遠不能解決。什麼問題?生死輪迴,冤冤相報。再說,所謂討債還債、報恩報怨,這都是世間嚴重的問題,世間人所謂是歷史的問題,佛法裡面所講因果的問題。唯有真正懂得向內求,從內心裡面做個大轉變,這個問題才圓滿的解決。這個道理講得透徹、講得明瞭,只有大乘經典;儒家的典籍,只講到一個綱領,沒有細說;綱領是純正的,但是現代人很難體會,所以儒跟佛的教學確實有相輔相成。我們落實在生活當中,綱領愈簡單愈扼要愈好,可是這些綱領要透徹的理解,那一定要詳細說明,詳細說明那是佛經。我們今天在學佛這麼多年當中,也提出了修行的綱領,我們用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十個字是用心,存好心,好心就是這十個字。這十個字就是佛性,就是自性,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這十個字裡,每一個字都含無量義。落實在形相裡面,我們看看諸佛菩薩所示現的,無論示現什麼身分,無論示現什麼樣的行業,色相不一樣,原則相同,無不是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就是佛相,捨得清淨,充滿智慧,他所得到的受用是自在隨緣。自在是自受用,隨緣是他受用,我們要學,學佛從這個地方學。
所以這種高度智慧、圓滿智慧,疾滿十方虛空界。疾是快速,念頭才動就遍滿虛空法界。疾滿這個意思,我們說得很多,無論是在佛菩薩地位上,還是在凡夫地位上,乃至於三途惡道眾生,起心動念,諸位要曉得,立刻就遍滿虛空法界。諸佛菩薩,人家心地清淨,最極清淨心,法界一切眾生起心動念,再微弱的念頭,他都能感應到,就好像一個接收的機器一樣,非常靈敏,很微弱的波動他都接收到。我們凡夫心粗,要很大的波動我們才能夠接收到,微細的波動我們不能覺察。這在佛法裡面講,就是定力,就是清淨心;心愈清淨,你接收的能力愈大;心不清淨,你接收的能力就小。
我們起心動念一切作為,佛菩薩知道,清楚,鬼神也知道。鬼神是報得的五通,他沒有漏盡通,報得的五通:有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宿命,知道你過去、未來。中國人常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起心動念一切作為,鬼神看得清清楚楚,鬼神在那裡記錄給你做成檔案,所以以後的麻煩事情多了,太多了。我們說這些話,現在人聽了搖頭,笑笑,迷信,他不會接受,他說我們迷信。給他講真的他不相信,騙他他相信,跟他講假的他相信。這些人前途一片黑暗,不知道生從哪裡來,死從哪裡去,心地清淨的人知道。現在在歐美,我也遇到一些外國人,他們參禪,他們修定,定中他們見到許多境界,所以對於佛法裡面講的六道輪迴他們肯定,告訴我這是事實。他們能看到每一個人身上放的光不一樣,色彩不相同,大小不一樣。金色的光、黃色的光,鬼神都尊敬,這是善人,心地清淨光明。如果放的光是灰色的、是黑色的,鬼神瞧不起,有時候還故意來作弄你,讓你瘋瘋癲癲,讓你神智不清楚,鬼神戲弄人,現在說欺負你,瞧不起你。尤其是在你運衰的時候,你作惡但是你走運的時候,鬼神也讓你幾分,暫時放過你,等到你好運走完,鬼神就欺負你、作弄你,這些事情常常有,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天天在這裡勸導大家,聰明人他聽了他相信,他覺悟了,認真反省改過自新。所以一定要曉得,這是一樁千真萬確的事實。
我們起心動念,這個念頭,所謂思想波周遍法界,思想波也是光。我們念念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思想要是跟佛的思想不一樣,諸位想想,你怎麼能去得成?佛是什麼思想?經上所說的就是佛菩薩的思想,尤其是說到綱領,《無量壽經》上講的四十八願,那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總綱。阿彌陀佛第一願,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何以沒有三惡道?你要曉得,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貪瞋痴。貪瞋痴是因,三惡道是果,沒有那個果,說明沒有因。我們還要造貪瞋痴,怎能往生?所以不斷貪瞋痴不能往生。斷貪瞋痴太難,淨宗講的斷是伏斷,不是滅斷,滅斷難。怎麼伏?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把它伏住。古人有講求,叫追頂念佛,這是對什麼?對煩惱習氣特別重的人,伏不住自己煩惱的人,用這個方法也許有效。追頂是四個字,古人常講「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念六個字不如念四個字,蓮池大師都是這個念法,這是諸位在蓮池大師傳記裡面可以看到。有人向他老人家請教,你念佛怎麼念?他說念四個字;你教人念佛怎麼教?教人念六個字,自己念四個字。你要問他為什麼?教別人,別人未必發心往生淨土,所以念六個字。「南無」是恭敬的意思、禮敬的意思、皈依的意思,加上這些客氣話,尊敬的話。自己下定決心這一生決定要求生淨土,所有一切客套統統不要了,念四個字,執持名號;經上教我們「執持名號」,名號就四個字。真正下定了決心,然後才曉得,日常真正用功是愈簡單愈有效果,這四個字是最簡單的。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法門比這個更簡單、更容易的。
可是怎麼樣念才有效果?要追頂,追頂就是一句接著一句,決定不放鬆,你妄念起不來,把妄念伏住。所以他的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個字接著一個字,這叫追頂,頂住煩惱讓它不起現行,很多人用這個方法見到效果。我們如果煩惱重、習氣重,毛病改不過來,不妨用這個方法試試看。但是任何一個方法都要有恆、要持久,偶爾念個一天、兩天,以後就捨棄,你的煩惱又起現行,又不管用了,所以要長時間來幹,真幹!這在佛法裡講,你開始覺悟了,始覺了。不斷的精進努力,絕無懈怠,佛家講的勇猛精進,精進是菩薩唯一善根,功夫要綿密,功夫決定不能間斷,一切處、一切時綿綿密密做功夫,我們這一生才真正有成就。幫助別人隨緣,也要很認真、很努力、很熱心的去幫助他們,還要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如果幫助別人,我們清淨平等覺忘失了,你就大錯特錯,這是真正修行人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智慧光明,逐漸能達到圓滿。妙髻天王是用這個功夫修行證果的,這個功夫第一個條件是要認知,我們思想波不可思議,不是光波能相比,也不是電波能夠相比,一起心動念就周遍虛空法界。自性的光明加持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是果地上的作用,此地是說果地上的作用,我們從果也想到因行。再看第九尊天王:
【喜慧天王。得一切所作無能壞精進力解脫門。】
經文上說個一切,『一切所作無能壞』,這不容易!什麼是所作?起心動念是所作,是你意的所作;言語是所作,口業所作;身體一舉一動是所作,身業之所作。所作的無量無邊,總不出身語意三業的範圍,所以我們講到身語意,把一切所作都包括了。一切所作,如果與自性不相應就是凡夫,就是我們常講的造業。造什麼業?六道輪迴業,我們一切所作是六道輪迴業。菩薩所作,我們平常講淨業,這個說法說得好,它不是善業,也不是惡業,也不是無記業。六道凡夫所造的,歸納起來不外乎善、惡、無記這三類,三類都叫做染業,不是清淨的。佛菩薩所造的是淨業,清淨的。我們在《華嚴經》裡面細心去觀察,菩薩所造的有善,也有惡,也有無記,善、惡、無記他都有造作,統統叫做淨業。
為什麼他們所造作的都叫做淨業,我們所造作的叫染業?這個我們不能不留意,讀經說聽不能夠含糊籠統過去。諸位必須要記住,菩薩離了四相,所以都是淨業;我們凡夫沒有離四相,幹什麼都是染業。我們在講席平常當中,常說妄想分別執著,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所作都是染業,都不是淨業,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才叫做淨業。執著什麼?我們從最扼要的地方來講,執著我、人、眾生、壽者,我們用《金剛經》的話來說,大家又好懂,又容易明瞭,最嚴重的惡業,這是造輪迴業。執著我、人、眾生、壽者,你所造作的一切是輪迴業,決定不能脫離六道輪迴。如果放下一切執著,諸位曉得執著是見思煩惱,你就出離六道輪迴,但是你還有分別,你算得上是正覺。阿羅漢證的是正覺,把我、人、眾生、壽者放下了,不再執著。可是你還有妄想分別,你所造作的是二乘業,我們講聲聞、緣覺,包括權教菩薩,你所造作的一切是二乘業,不是輪迴業。你在十法界裡面,你生活的空間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這個四聖是十法界裡面的四聖。十法界好像是一個圍牆一樣,沒有突破;也就說明,這些人他分別我、人、眾生、壽者,他不執著;要加上執著,決定是輪迴業。我這個說法,我想諸位同學容易聽得懂。
如果對於我、人、眾生、壽者,分別這個念頭都沒有了,他的清淨心又提升一層,他就出離十法界,他就證得一真法界。大家要曉得,佛在經上講,講得好!「我相、人相、眾生相」,這個眾生包括虛空法界裡面所有一切,我們今天講的動物、植物、礦物,還包括一切自然現象,因為統統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連這些東西統統都不分別了,真的一切都不分別,就是宗門所說的「萬法歸一」,一沒有分別,一分別就變成二,能分別、所分別不就二了嗎?一裡面就沒有分別。更進一步,一也不可得,還有個一,這個一裡頭並沒有分別,也沒有執著,極其微細的一個念頭,這個念頭是妄想,但是它很微細,一真法界,這住一真法界了。一真法界裡面還有四十一個等級,《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就是妄想有厚薄不同,妄想輕的地位就高,是地上菩薩,妄想稍微重一點是三賢菩薩。《華嚴經》上講三賢、十聖,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對於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分別執著完全沒有了,所以他們一切所作是淨業。我們在末後五十三參裡面看到,這五十三位都是諸佛如來化現的,他們一切所作統統是屬於佛菩薩的事業,清淨平等覺。可是在現相上,跟我們凡夫沒有兩樣,有善、有惡、有無記,實際上不一樣。是什麼?用心不一樣。凡夫有分別執著,他沒有分別執著;凡夫是攀緣,他是隨緣。隨緣跟攀緣這兩個意思,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一點都不能含糊,千萬不要把攀緣也當作隨緣,那就錯了,大錯大錯了!你搞清楚了,你才會修行,也就是你才會過佛菩薩的生活,才會做佛菩薩的工作;你沒搞清楚,怎麼學也學不像。
所以學佛菩薩,要有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功夫。真實的智慧是清楚明瞭,是看破;真實的功夫,就是要捨棄,真正捨棄自私自利的念頭。我常常說話說得很粗、說得很淺顯,我教人從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頭,這個念頭就是執著,嚴重的執著,要捨棄;要捨棄佔有一切人事物的念頭。你有控制一切人事物、佔有一切人事物這種念頭,這個念頭已經就造業了,意在造業了;如果有行為,你的身口造業了,這是極重的輪迴業。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跟我們不一樣的,事一樣,心不一樣,他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所以他的心永遠是清淨,跟清淨平等覺相應。凡夫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是俱生煩惱,不是學來的,生生世世薰習而成的。自性裡頭沒有,無明煩惱裡頭有這個東西。眾生在輪迴裡面,可以說無始劫以來就迷惑,就墮落在輪迴裡,這樣惡劣的薰習時間太長,很不容易回頭,很不容易覺悟。因此我們才能夠體會到,佛住世為什麼四十九年天天講經說法?無非是在四十九年這個短時間,四十九年是短時間,密切的薰習,用智慧的薰習,佛法的薰習,希望我們真正能覺悟過來,希望我們真正能回頭。
真正能行善,是佛菩薩標準的善,不是我們凡人標準的善。凡人標準那個善也是不善,何以故?善不能超越輪迴,你善,生三善道,算什麼善!特別是在淨宗,《華嚴》也算是淨宗,古德講《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今天《大方廣佛華嚴經》豈不就是《大阿彌陀經》、《大無量壽經》嗎?淨宗的標準,是要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是善;我們一切所作,如果不能夠幫助往生成佛,就不是善。淨宗行善的標準跟一般不一樣,幾個人知道?所以淨宗的一切所作,決定與清淨平等覺相應,這叫善,這叫淨業。淨宗的善業就是淨業,決定沒有污染。昨天你們有幾位同學,去觀看印度教的舞蹈表演,你們在觀看的時候,有沒有跟清淨平等覺相應?果然相應,觀看舞蹈表演也是修行,也是在念佛,功夫沒有間斷;如果觀看的時候,隨著它的音樂在上下,隨著它的舞蹈也上下,你就在搞輪迴業,你就錯了。佛家用功,在這地方用功。隨順凡情,依舊還造六道輪迴業,還是搞六道輪迴;隨順清淨平等覺,你所修的無一不是淨業。
淨業『無能壞』,這一句裡頭的意思很深很廣,要細心去體會。後面『精進力』,這個精進才有力。菩薩修行,特別是顯示在《華嚴經》上,清涼大師為我們指出來,歷事鍊心。所以華嚴會上的菩薩沒有選擇,不是要選擇一個清淨地方去修,他沒有選擇。小乘修行有選擇,要選擇阿蘭若處,阿蘭若是梵語,意思就是沒有吵雜的地方,一定要選擇一個清淨的環境去修行。華嚴會上是法身大士,他們沒有選擇,無論是什麼地方都是他修行的道場,為什麼?他們真正做到內不動心、外不著相,所以精進有力,力是這個說法。如果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還會起心動念頭,還會被外境所轉,你的精進沒有力。這種功夫,不是初學人能夠做得到的。可是我們初學人要知道這些道理,知道菩薩修學的方法,菩薩所契入的境界,我們自己努力精進,不會產生一個錯誤的觀念:得少為足。自己有一點小成就,就覺得了不起,這個念頭才生,馬上就墮落,傲慢心生起來了。傲慢是煩惱,哪有修行人增長煩惱的道理?愈是有修行的人愈謙虛,愈是有修行的人愈卑下,不會生煩惱,貪瞋痴慢是大煩惱。再看底下一位,第十尊,這一段有十一位尊者:
【華光髻天王。得知一切眾生業所受報解脫門。】
經上說『一切眾生業所受報』,一切眾生是指九法界的眾生。諸位要曉得,十法界裡面的佛也算作菩薩,所以講九界眾生,包括十法界裡面的佛,這不是一真法界。為什麼?他們沒有見性,在天台大師所講的六即佛裡面,這個佛是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真佛一定要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證一分法身,那是真佛,叫分證佛,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但是他還沒有圓滿,四十一品無明才破一品。四十一品無明破盡,那才叫究竟佛。究竟佛只有一位,分證佛有四十一位、四十一個位次,相似佛當然就更多,四聖法界都是相似佛。觀行佛,是在六道裡,功夫得力了,這是觀行位。在一般經論裡告訴我們,觀行位的人不能出離三界,不能脫離六道。不能脫離六道,那必定是輪迴,輪迴必定有退轉。然後我們就明白了,《無量壽經》講阿闍王子那五百個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你說他是不是修行人?善根夠深厚的,我們聽到歡喜,我們聽到很羨慕,可是還在六道裡搞輪迴。什麼原因?他們修行功夫到觀行位就止住,沒有再向上提升。什麼原因?執著沒放下,對於「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執著沒放下。如果把這個放下,他就進入到相似位,相似位出了六道輪迴、出了三界,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算是個小果,聲聞、緣覺算小果,脫離十法界才算是證大果,證佛果,分證就是佛。江味農居士註解《金剛經》,《金剛經》上所說的諸佛如來,他解釋得很清楚,他說「諸佛」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諸是指這個,不是泛指很多很多,不是指這個。他的諸就是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真佛不是假佛,分證位佛,這才是真正的成就。
淨宗法門殊勝,在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個十大願是往生的條件,我們具不具足?這個我們要想想。不要認為普賢菩薩十大願,跟我們念佛關係不大,你就搞錯了,關係很大。《無量壽經》你們看看,展開經文還在序分裡,沒有到正宗分;序分裡面,上首名字列完之後,第一句話「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你要說十大願王跟念佛人沒有關係,你全搞錯了。修淨土的人就是修十大願王,一句佛號裡面就圓圓滿滿的包括十大願王。如果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四個字,這四個字裡沒有十大願王,那就是有口無心,白念了,那就是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十大願王要落實。第一個禮敬,一條一條學,有沒有做到?禮敬是一切恭敬,我們要像恭敬阿彌陀佛、恭敬一切諸佛這個心態恭敬一切眾生,你才做到,你才是個真正念佛人。自己貢高我慢,瞧不起別人,把別人都看下一等,這樣念佛不能往生。
我們同學們真正發願,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這些煩惱習氣不放下就是障礙,不放下這一生當中決定不能成就。這個話也就是說,我們過去生中念過佛,學過這個法門,不但學過,而且學過很多次,就像阿闍王子他們一樣,過去生中何嘗沒有學過這個法門?何嘗沒有修過這個法門?為什麼沒有往生,原因在哪裡?我們眼前所看到、所接觸到,念佛人多。從前李炳南老師常說,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兩三個。什麼原因?古大德告訴我們,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何以現在一萬個人念佛,只有兩三個往生?萬修萬人去,理上講得沒錯,事上講得也沒錯,只要你如理如法修行,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可是今天念佛而不能夠往生,自私自利這個念頭沒放下,控制佔有一切人事物的念頭沒放下,所以就不能往生。凡是真正往生的人,徹底放下了,臨命終時徹底放下能往生,如果現在就徹底放下,你就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走你走得了,說走就走了。現在我們想走走不了,什麼原因?沒放下,這個障礙把你障住,你要懂得。古往今來,想走就走的不是沒有人,不但有人,還有不少人,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應當要效法,向這些人學。這些人到底本事在哪裡?沒有別的,就是一個放得下而已,徹底放下,放得乾乾淨淨。世尊當年在世,給我們示現的模樣,三衣一缽,這個現相是什麼?這個現相就是告訴我們徹底放下,所以他叫做佛,他叫做修行人。我們今天的麻煩,樣樣都放不下,所以搞成這個樣子,才搞六道輪迴。
無論是在十法界裡,無論是在六道裡面,所有一切眾生善惡果報,善惡是講造作的因,苦樂是講他所受的果,佛菩薩沒有不知道的。得知一切眾生造業受報,得知要有能力,這個能力就是我們講的神通,這是宿命通。神通從哪裡來的?從智慧來的。他要沒有圓滿的智慧,他哪有這個能力?一切眾生這個範圍很大,不只我們娑婆世界,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諸位想想,這要不是法身大士,哪裡有這個能力?阿羅漢知道我們六道眾生業因果報,他所能知道的五百世,五百世之前他就不知道,他能力達不到。所以能知道一切眾生,十法界的一切眾生,如來果地上才有這個能力。末後講,他從這裡得的解脫門。知道業因果報,就不會再造惡業,也不會再造染業。為什麼?造惡業三惡道受報,作染業六道輪迴受報,都是錯誤的。唯有真正知道,他才不會再去造,他造的是淨業,他跟佛菩薩是一類的人物,這才是對的,才是正確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