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五五卷)  2000/1/10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255

  請看「世主妙嚴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眾,乾闥婆王偈頌,第六首:

  【佛身清淨皆樂見,能生世間無盡樂,解脫因果次第成,美目於斯善開示。】

  樂搖動美目乾闥婆王,他修學的法門是「現廣大妙好身令一切獲安樂解脫門」,他的讚頌就是他自己修學心得的報告。第一句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第一句就是現身,『佛身清淨皆樂見』,這個字念去聲,念「要」,愛好、喜歡的意思。佛的身清淨,一切眾生都喜歡見。這一句我們要細心體會它的意思,什麼是佛身?世尊在《華嚴》裡面給我們講十種身,一般大乘經論裡面常講三種身:法身、報身、應化身,諸位同修都知道的。法身、報身我們比較難以理解。法身用現代哲學名詞來說,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能生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這個理體變現出來的。所以法身沒有相,沒有形狀,它不是色相的。在《華嚴經》上用毘盧遮那做代表,毘盧遮那是梵語,它的意思叫遍一切處。如果我們說盡虛空、遍法界是法身,用現代的話來說,無盡的時間與空間就是法身,這個意思都很接近,但是沒有法身意思那麼樣的圓滿。法身雖然沒有相,能現一切相,世出世間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它變現出來的,所以它是屬於本體,當然是清淨的。「清淨」兩個字是什麼意思?不為一切法所染污叫做清淨。法身當然不為一切法所污染,無盡的時空,時空當中雖然顯現一切境界相,這一切境界相決定不會污染虛空,這是我們能夠理解的,這法身清淨。

  第二報身清淨,在《華嚴經》是用盧舍那佛做代表。盧舍那是智慧,報身是智慧之身,智慧之身清不清淨?當然清淨。為什麼?不清淨就沒有智慧了。《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信心清淨則生智慧,這個我們也能理解。應化身也清淨,「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給我們所示現的是萬緣放下,在日常除了生活必須的衣食,衣服非常簡單,飲食一天吃一餐,沿門托缽,身一無所有,心裡面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清淨!心理清淨,這個身體生理當然就清淨,身心清淨,一塵不染。由此可知,理事都清淨,清淨就沒有障礙。清涼大師為我們講解《華嚴》四無礙法界,這四種:第一種是理無礙,第二種是事無礙,第三種是理事無礙,第四種是事事無礙。這是清淨的相,清淨的樣子,我們看了生歡喜心,一切眾生見了都生歡喜心;表裡一如,我們現在人所講的透明的,一絲毫污染都沒有,清淨身。

  這一句它真正的含義,是說一切眾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我要問問我們自己是不是佛身?我們自己不是佛身,誰是佛身?佛給我們講一念具足十法界,十法界第一個是佛法界,所以一念覺就是佛法界,一念迷就是九法界。我們一念覺了,這個身就是佛身,為什麼?清淨身。只要你能夠徹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現在這個身就是佛身,就是佛的應化身,佛身不是指別的。放下了多分妄想分別執著,還有少分沒放下,這是菩薩。完全沒有放下是六道凡夫;少分放下的,這三類妄想分別執著,執著放下了,妄想分別沒有放下,只放下少分,這個人是阿羅漢、辟支佛;多分放下,執著放下了,分別也放下了,還剩下妄想沒有放下,這是菩薩;妄想也放下了,這人成佛了,完全放下。

  所以修行修個什麼?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看破、放下」。看破是什麼意思?看破是明瞭世出世間一切理事、性相、因果,你都能通達明瞭,這叫看破。放下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佛家裡面的術語叫做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無明煩惱就是妄想,塵沙煩惱是分別,見思煩惱是執著。眾生跟佛差別就在此地,你肯放下,即身成佛。真的嗎?《華嚴經》可以給我們作證。本經到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不就是說的一生成佛嗎?一生時間不長,完全看你的功夫,你的功夫好,幾天就成功了;習氣煩惱重,有個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達到這個水平的,我們在《高僧傳》、《居士傳》裡面看到很多。

  這一樁事情,善導大師說得好,他老人家在《觀無量壽佛經疏》裡面跟我們講,「總在遇緣不同」,這一句話說得好。換句話說,我們這一些眾生,在三聚裡面講都是屬於不定聚。不定聚的人遇到善緣,我們的善成就了,遇到惡緣,惡成就了;所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定性的。定性的那是決定成就,不會被污染,近墨、近赤那都不在乎,他無所謂的,不受外境的誘惑。不定性佔絕大多數。我們遇到的緣殊勝,遇到了真正善知識,如法的修學環境,這緣勝,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成就早晚在乎你用功的勤惰,你很勤奮,你成就得快,你不十分勤奮,你成就比較慢。

  我們在現前社會裡面,所遇到的緣不能說第一殊勝,但是可以說相當殊勝。這不是我們自誇自讚,諸位到其他道場多走動走動,多看看,多聽聽,多做比較,心裡就明白了,就清楚了。我們自己應該如何學習?《華嚴》是無比殊勝的增上緣,字字句句都幫助我們精進,幫助我們淘汰習氣煩惱,成就無上菩提。所以我們讀這句經文,「佛身清淨皆樂見」,不要想到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毘盧遮那佛,這樣想我們自己沒分了;要回過頭來找到自性,《楞嚴經》上所謂的「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所以我們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淘汰掉,你在任何場合,一切眾生看到你都能生歡喜心。你能夠放下一成,眾生得一成歡喜心,放下兩成,眾生就得兩成歡喜心。眾生包括自己,自己也是眾緣和合而生,自他都歡喜,為什麼不肯放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捨得乾乾淨淨,也許有人要問,統統捨乾淨之後,我生活怎麼辦?你還沒有捨,你就有憂慮,就在打妄想,就在起分別執著了,你怎麼能放下?

  我們在此地看到一個好的榜樣,許哲這一位老修女,一百零一歲,她統統放下了,她生活多自在!多快樂!多清淨!我們每一個人看到她都生歡喜心,這一句就說對了,「皆樂見」。身心清淨,一塵不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放下了,得大自在,現清淨身給我們看。我們怎麼修比不過人家,人家雖然不是佛弟子,沒有學過佛,佛經上所講的這些道理方法、原理原則,她統統具足了。心地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善良,起心動念為世間一切苦難眾生,從來沒有自己,沒有為自己想過,這是諸佛菩薩為我們現身說法。

  『能生世間無盡樂』,這一句是一切獲得安樂的基礎。一切眾生獲得安樂的基礎是什麼?是佛現清淨身。這個意思很深,一般人很不容易理解。我在年輕的時候讀歷史,中國的歷史除了《史記》之外,都稱作斷代史,就是每一個朝代有一部歷史。到今天我們整部的歷史稱為二十五史,每一部史書裡面都有一篇「隱逸誌」,這裡面記載的是哪些人?各個朝代隱居在山林裡面的這些人。這些人有崇高的道德,有學問、有能力,但是他沒有出來為國家社會服務,隱居在山明水秀之間,過他清淨的生活。我那個時候懷疑,這些歷史學家為什麼要給他立傳,理由在哪裡?以後我學佛懂得了,「能生世間無盡樂」,他的貢獻是無形的。我們一般人對社會來服務,這是積極的、有形的;他是無形的。這些人教人什麼?教人安分守己,安貧樂道,與人無爭,於世無求,他做一個表率給你看。人人都能夠安分守己,都能夠與人無爭,於世無求,天下就太平了,社會就安定了,這就是他偉大的貢獻,這個地方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能現清淨身,清淨身就是顯示與人無爭,於世無求,這「能生世間無盡樂」。今天我們講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大家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這一種美好的社會現象就能呈現出來。佛與道,甚至於包含一切宗教家,都是表現這樣的精神,所以他對世間安樂是有很大貢獻的。真正做到世尊在經教裡面教導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樣子給大家看。特別是我們現前社會,眾生因為很少接近聖賢的教誨,所以充滿了自私自利,所做的是損人不利己,幹這一些不善業。

  信仰宗教,這個信仰要真信、要正信。什麼叫正信?明理叫正信;不明瞭這個理,那叫迷信。迷信是好、是壞很難說,那要看緣;正信決定是正面,而不是負面的。新加坡的回教有兩派,一派是馬來人的回教,另外一派是印度人的回教,我們都處得很好。昨天晚上,我參加印度人回教開齋節的晚宴,就是他們過年。我看到許多宗教領導人都在座,有印度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巴哈伊教,我都看到了,錫克教,氣氛非常融洽,每一個人生歡喜心,新加坡宗教確確實實團結變成一家人。每一個人見面,親切的招呼,非常感動人。回教的長老在我面前讚歎,「你們的佛菩薩好!保佑你們,你們很有錢」。我們常常幫助他們,他說我們佛菩薩好,真保佑我們。

  我趁這個機會,因為這個晚會有一位國會議員,跟我兩個算是他們的主賓,我們坐在上席。我向議員報告,他們看到這氣氛歡喜!我說假如我們能把「唐城」拿過來,我們九個宗教都在這一個地方活動,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好榜樣。唐城是旅遊區,任何人去經營都是失敗,失敗原因在哪裡?沒東西給人看。旅遊區要有特色給人看,人家到新加坡來要看你這觀光點,你沒有東西給人看。如果九個宗教團結在一塊活動,這個傳到全世界,大家都會來看看,九個宗教怎麼能合作在一起?那這個觀光旅遊世界第一,全世界只有一家,所有觀光客到新加坡來,一定要到這個旅遊點參觀。那個議員聽了很高興,「你的建議好!要不要我跟政府說?」好!我去找李居士,我說:你把這個構想詳細給他解說。

  然後我告訴在會的這些宗教領袖們,我說:我們在此地,全心全力把居士林這個道場辦得很如法,希望它是世界上一個模範道場,有解有行,佛教給我們的,我們在這裡面都做到了。佛教給我們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統統做到了,佛教導我們和睦族群、團結宗教,我們也做到了,《華嚴經》就是教這個。所以這個道場,現在在全世界各個地區,佛教的信徒是絡繹不絕的到這個地方來看看;來參觀,來學習,人就多了;人多了,供養財就多了,財是這麼來的,不是佛菩薩偏愛我們,你們的神也愛你!我就說了,你們回教這個道場,要能做到世界第一回教道場,全世界的回教徒都會到你這個道場來參學,到你這裡來觀摩,你人也多了,錢也多了。我們一定要做,目標要鎖定世界第一,我們這裡每一個宗教,都要以這個為目標,都能做到世界第一,新加坡就世界第一了,道理在此地。

  佛菩薩愛我們,眾神也愛你們,佛菩薩也愛你們,佛菩薩、眾神的愛心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的,我們做了多少。所有的宗教有一個共同的中心,那是什麼?愛。佛家講慈悲,一片慈悲,這個一片是盡虛空、遍法界,不分國土,不分族類,不分宗教,我們在《華嚴》上統統看到了,決定沒有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愛一切眾生。佛慈悲一切,神愛世人,神愛世人要怎樣落實?要我們做神的兒女、佛的學生,我們要把它落實。我們不肯去做,釋迦牟尼佛慈悲落空了,神愛世人也落空了,要懂這個道理。我們今天在世間,出家、在家佛弟子是佛的學生,你們各個宗教是神的兒女,神的兒女要落實神的愛心,佛的弟子要落實佛的慈悲,眾神、佛菩薩就保佑大家了。然後你就不會再說,「你們佛教居士林很有錢」,大家都很有錢了,都好了!

  這是我們逐漸逐漸往來非常密切了,我有一些理念就可以告訴他們,一定要勉勵他們提升到世界第一。這個話過去我曾經說過,宗教的儀式要保留,更重要的要提升宗教教育,要發揚宗教文化,「能生世間無盡樂」!我們不落實,這個話就落空了。一定要落實,你會得到世間人,世間人真的不分種族、不分宗教,我們在此地,我們做的時間不久,不過兩年,兩年當中你看到所有宗教,對我們多麼尊重、多麼親切,這是諸位同修親眼見到,親身體會的。怎樣做到世界第一?依教奉行。善導大師的話,佛教我們要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佛不許我們做的,我們決定不違犯,你就做到第一了。決定不可以陽奉陰違,表面是一套,背後又是一套,因地不真,明眼人一眼就看穿,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所以我們為佛弟子,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就是來表演的,就是落實佛陀教誨,我們是為這個來的,不是為自己享福來的。

  許哲修女告訴我們,很多人送錢給她、送米給她。我們那天去看,她房間,我看那個米一包一包的總有二、三十包。她說得很好,他們送錢不是給我用的,送這些米、糧食不是給我吃的,是叫我替他們幫助一些苦難的貧窮人、老人、病人,我是善心人的義工,我替他們送,替他們布施。這是神的兒女。她問我,她有沒有資格作佛弟子?我說:你是標準的佛弟子,神的兒女,佛的好學生。神的兒女皈依三寶沒有叛教,你在家有父母,在學校有老師,不違背、不衝突。所以她要發心皈依,我們對她非常尊重。她的見解、思想、行為純正純善,而沒有一絲毫過惡。所以我送給她皈依證,不但送給她皈依證,還送五戒證書給她。為什麼?她全做到了。她素食,她告訴我,她是胎裡素,生下來就不可以吃葷腥,吃了她就吐,胎裡素。這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典型,任何人見到她,都會生歡喜心,都會生清淨心。為什麼?她身心清淨,她那個磁場跟一般人住家磁場不一樣,這是「能與世樂」。

  第三句:『解脫因果次第成』,這是說出世間的因果。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要留意,在世間人都做不好,你還能夠成佛、成菩薩嗎?成神、成聖嗎?不可能的。要想作佛、作菩薩、作聖、作神,神是什麼?定義一定要搞清楚。中國人造字,六書裡面神的定義:「聰明正直是謂神」,不迷信!今天人把神看成迷信,神的意義完全忘掉了。那個神變成什麼?神怪的神,好像高深莫測的,這個叫神;不曉得神的本意是聰明正直。我們從這個字,這個字是會意,中國造字守六個原則,這是六書,六個原則裡頭的會意。這個字一邊是「示」,示是什麼意思?示是自然現象,在古人講的是上天垂象,這個話現在人不好懂,我們講自然現象,自然現象就是沒有一絲毫人為加在裡面,這個叫自然現象;這一邊是「申」。由此可知,凡是符合於大自然現象的,你就是神。回歸到大自然,不加一絲毫造作在裡面,你從這個字去體會它。

  心恢復自然,心的自然是什麼?一個妄念都沒有。如果你心裡面有妄想分別執著,不自然。何以說自然的心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佛家表法最常用的圓,我們講法輪常轉,圓!法輪就是圓,圓意思圓滿。圓有心,心有沒有?決定有。心在哪裡?不可得。心決定有,但是不可得,為什麼?沒有形相。幾何裡頭圓心是抽象概念,你找不到。你要找到,那是一點,點就有相了。所以心要空、心要虛,就恢復自然了。心果然空虛了,它生智慧,所以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心空,空就靈;你心有,有就不靈。心裡頭有一物就不靈,不靈是智慧沒有了,煩惱起來了。心要虛,不能有一物,《六祖壇經》裡面說得好,「本來無一物」;換句話說,六祖惠能大師的心恢復到自然,本來無一物。清淨無染,就是前面「佛身清淨」現前了。

  身要歸自然,身如何歸自然?諸位要知道,心是法身,靈是報身,從生理生起智慧那是報身,這個肉身是應身。應身之恢復自然,為一切眾生服務是恢復自然。這個身要造作、要工作,天天不工作,這個身就變成死人了。你們看看一百零一歲的老修女天天工作,她的工作量不在普通人之下,每天她有一定的時間,去慰問這些老人、病人、窮苦可憐的人,天天出去跑,帶著禮物到處送。我們去看,她一個人住一個小房子,沒有人照顧,她照顧別人。我們看她的身體,頂多只看到四、五十歲,實際上一百零一歲。我仔細看,牙齒她只掉一顆,耳目聰明,看很小的字不要戴眼鏡,思想敏銳,反應很快,一絲毫老態都沒有,表演翻筋斗給我們看,你們行嗎?李木源給我們大家講,老修女再活一百歲不成問題,我們相信。證實中國醫學經典裡面所說的,人的壽命正常應當活兩百歲。

  她懂得養生之道,養生之道就是回歸自然,唯有自然是最健康的,凡是破壞自然,那你就是自己傷害自己。傷害自己最嚴重的,老修女給我們講,發脾氣最嚴重。她給我們說,發一分鐘的脾氣,至少要三天才能恢復正常,你說多嚴重!如果瞋恨心、怨恨心脾氣,始終不能放下,難怪你短命,難怪你會衰老。中國古人講,「憂能使人老」,人的老化是憂慮煩惱太多。她沒有煩惱,我們同學問她:你有沒有發過脾氣?沒有!沒有發過脾氣。她真正做到不見世間過,她真做到了。跟別人相處,別人的毛病習氣很重,她決不說別人不好,說自己不會做人,自己得不到別人歡喜。她不說別人不是,她說她自己做得不好、做得不夠,謙虛恭敬!雖沒有學佛,佛法裡頭所講的東西她統統做到了。

  前天星期六晚上講經,我本來是邀請她到我們講堂,跟大家見見面,正好跟她的課衝突了。她還上課,她教別人,晚上她還去義務教學,難得!這些人都在我們眼前。我還要找她,請她跟大家見見面。昨天我跟李居士說,我們要派一個小組,訪問她日常生活,我們把它做成錄像帶,向全世界流通,她是我們的典型,是我們的模範。你們大家想不想長壽,健康長壽、自在快樂?如果要想健康長壽、自在快樂,學她那一套就行了,她那一套完全是佛法所說的。

  所以人做好了,才能夠證阿羅漢果、辟支佛果、菩薩佛果,「解脫因果次第成」。這首偈子裡面先因後果,先說世間,後說出世間,都是有次第的。清涼大師給我們做總結說,「佛身清淨是解脫因,生無盡樂是解脫果」,這話說得好!解脫兩個字怎麼講?「解」是解除、解開、解放,是這個意思;解除的是什麼?煩惱、憂慮、牽掛、習氣。「脫」怎麼講法?脫離六道輪迴。所以解脫才是果,解是因,脫是果。我們凡夫,世間人所謂的「心有千千結」,這還得了嗎?一個結你就脫不了六道輪迴,那你還有千千結,還得了!所以你生生世世,沒有法子離開六道輪迴。佛給我們說,這些結不是真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你能夠解脫嗎?沒有法子解脫。不是真的,什麼東西?不過是一個錯誤的觀念而已。這個錯誤觀念在佛法裡面叫迷,迷才有千千結,悟了的時候結就沒有了。凡聖的差別就在迷悟,一念覺悟眾生成佛,一念迷惑佛就墮到眾生,就這麼回事情而已。佛家的教學沒有別的,幫助你破迷開悟而已。

  佛家經論眾多,這麼多的經論,只是說明宇宙人生真相,不是別的。你對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搞清楚了,你自然就放下,你才能夠回歸到自然。我說回歸自然大家好懂,要用佛法名詞來講是回歸自性。回歸自性跟現代人講回歸自然意思相接近,差在哪裡?回歸自性是完全覺悟,回歸自然未必覺悟。回歸自然完全覺悟了,那就是回歸自性。像佛菩薩他們的生活,他們一種回歸自然的生活,我們勉強努力學習可以學得到。但是我們沒有那麼大的智慧,對於所以然的道理徹底明白透徹,這是我們不如佛的地方。如果對自然、所以然的道理透徹明瞭,那這人叫佛,這叫自性。所以這首偈子裡面,「佛身清淨」是最重要的一句。身怎麼清淨?心清淨,身就清淨了。心清淨、身清淨百病不生,這裡頭不僅是自利,而且是利他。「生無盡樂」,這是果報。這個無盡樂,就是從前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誰能夠體會得到?身心清淨的人體會得,身心不清淨的人,永遠不能體會這個意思。

  我們看佛菩薩,看佛陀在世那一些清淨比丘,他們物質生活條件,現在人看非常缺乏,三衣一缽,他樂在哪裡?什麼享受也沒有。現在世間人講享受,是五欲六塵的享受,他們五欲六塵享受完全沒有。我們講他們精神生活豐富,沒錯!物質生活也豐富,這個我們聽起來就不懂了。他們物質生活需求的少,他得到的就滿足了,知足常樂。他每天有一缽飯夠了,不需要再多了。衣可以蔽體、可以保暖,他就自在快樂了。我們一般人哪裡懂得?我們一般人要積蓄,積了許許多多的這些物資,那叫累贅。你看那個名詞,積下這個累,累就是煩惱,為什麼不把它放下?為什麼要自找苦吃?不是別人給你的,自己找的。老修女日中一食,她回歸自然,她吃生菜,所有一切調味品都不吃。我們要吃油、鹽、醬、醋,她統統不吃,完全回歸自然,我們加一點佐料也是破壞自然。她快樂,非常快樂!她的物質生活非常豐富,樣樣她都不缺,知足常樂。

  我們學佛,為佛弟子,看到人家的行持,我們感到慚愧,我們怎麼能跟人家比?有慚愧心就要立刻改過,要向她學習。向她學習就是向佛菩薩學習,她的行持完全是諸佛菩薩的行持,我們心目當中活的佛菩薩,要達到這樣一個標準,我們解脫才有希望。我們的緣殊勝,緣分好,以這個基礎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但是往生肯定有把握,我想品位不低,我們這一生沒有空過了。對得起父母,對得起師長,對得起佛菩薩,對得起一切眾生,這一生沒有白來,這一生沒有空過。我們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什麼功德?念這個偈子有沒有想一想,願以此功德是什麼功德?發菩提心是功德。菩提心是正覺之心,真正覺悟,這是功德;行菩薩行是功德。功德跟福德這裡頭真是差別非常微妙,有一念自私自利的念頭就是福德,完全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只有利益一切眾生的念頭是功德,福德跟功德的差別在此地。

  《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這個修一切善是功德;如果沒有離相,修一切善,這個善是福德。你做的完全是一樣的,你看不出究竟是福德、是功德,一樣的;利益社會,利益廣大群眾的好事。可是在你用心,這裡面純粹為眾生、為社會服務的是功德;裡面還夾雜一絲毫名利在裡頭,還夾雜有一絲毫希求在裡面,就是福德。福德不能解脫,《壇經》惠能大師講得很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就是脫離輪迴的事,了生死、出輪迴的事,福不能救。福能夠幫助你來生得人身,來生得天身,生天出不了六道。如果要想超越六道輪迴,一定要功德,功德裡頭決沒有自私自利。《金剛經》上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修一切善,這是功德。我們要辨別清楚,不能有誤會,把福德當成功德,那我們就鑄成大錯了。

  古時候有個例子,梁武帝在世的時候,是佛門的大護法,真正是可以說熱愛佛教,盡心盡力護持。我們在史書上讀到,他以他的權勢替佛教造道場、建寺廟,南朝四百八十寺,他建了四百八十座的寺院。度出家人,那個數目就太多太多了,小的寺廟也有幾十人住,大的寺廟幾百人住,他是護法。達摩祖師也在那個時候到中國來,跟他見了面,他誇耀自己,在佛門裡頭建了這麼多的功德,他就問達摩祖師:我做了這麼多的好事,我的功德大不大?達摩說了一句老實話,「並無功德」。這一盆涼水澆到梁武帝的頭上,他就不開心,不護持他了。所以達摩跑到少林寺去面壁,沒人理他。達摩說的是真話,他所造的那一切是福德,不是功德。「我」沒有忘記,還向人誇耀,我做了這麼多好事,我的功德大不大?那就有個「我」在裡頭,功德就變成福德。所以並無功德,這說的是老實話。

  我們現在無論在社會上、在佛門裡面,做的許許多多善事,大家想想你是功德、是福德?全是福德邊事。許修女所做的是功德邊事,為什麼?無我了,功德邊事。我們「我」沒有忘記,我的利益沒有忘記,我的好處沒有忘記,做一點點好事還「我的功德」,那怎麼行?我們佛門同修,也有不少人默默做好事,不讓人知道的,決定不宣揚,他做的是功德、是福德?很難說。如果他「我」沒有忘記,他那個福德是陰德,還是福德,陰德的果報比陽德殊勝;如果他「無我」,那就是功德。功德、福德差別在此地,我們不能不知道。

  換句話說,我們這一生目的到底在哪裡?目的如果要希求世間的富貴,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那你修福,種善因得善果,修福得福,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如果要像百國興隆寺那幾位山神所說的,天上並不殊勝,地上也沒辦法再住下去了,看來看去還是西方極樂世界好;一心想求生西方,那你就得修功德,這才是「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哪些功德?只要你離相修善,全是功德;換句話說,你不為自己,為社會、為一切眾生所做種種善事全是功德。這裡頭要記住,只要為自己,就不是功德。凡聖的標準在此地,凡聖的分界線在此地。

  我們就要認真去反省、去檢點,我還想不想繼續搞六道輪迴?還是下定決心,這一生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自己要想清楚、要想明白,要下定決心修清淨心。我們所題的標準:「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諸位果能修這五種心,無論你做什麼事情全是功德,這功德邊事;否則的話,全是福德邊事。這是一定要辨別清楚,我們這一生就不會錯過了。『美目於斯善開示』,美目乾闥婆王他對於這些道理、事實真相透徹的了解,他能夠開演,能夠教導一切眾生。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