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七一卷)  2008/6/3  華嚴講堂  檔名:12-017-197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第三大段偈讚分,第五小段東北方精進慧菩薩。

  偈頌從第一首到第三首,這個三首偈是一段。前面我們將經文字面上的意思簡單的介紹過,現在我們看清涼大師的開示,也就是他老人家的講解。從「十頌分二」,總有十首偈,十首偈分為二大段,前面九首偈「觀法」,後面一首「推功」。九首偈也分為三段,第一段,這是小段,就是前面的三首,第一、第二、第三,說「所執無相觀」。這裡頭有三首偈,第一首「舉分別過」。可見得分別是有問題的,分別有過失,這個過失很嚴重,執著的過失就更重。執著從哪裡來的?執著從分別來的,如果沒有分別,執著也就沒有了。

  我們看清涼大師在《鈔》裡面所說的,《鈔》是《疏》的註解,就是註解的註解。「初三所執無相觀」,你所執著的一切法其實都是空無所有,你感覺裡面它的存在那是一種幻覺,那不是真的。所以佛法,特別是般若,般若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的中心。他老人家講經教學四十九年,講般若用了二十二年,由此可知,般若是佛法的核心。般若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智慧,我們為什麼不用智慧,要翻般若?這在翻譯規矩裡叫「尊重不翻」。不是不能翻,為了要尊重它,佛法非常重視智慧,它是智慧的教學。所以存梵音,再加以解釋。「然此中明於三性上修三無性觀」,再從三性上面你要修三無性觀。三性是講現象,我們就可以說宇宙萬有的現象不外乎三性。三性並不是真的有三個,是一而三、三而一,在一個物體上從三方面來觀察,你才能看到真相。所以任何一法都具足三性,這個道理、這個事實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如果你只看一面,你就產生錯誤。譬如我們用這個茶杯蓋,你從這上看,這是橫的,這是一條,你看到這個現象。人家問,這是什麼?這是一條。再這麼看,這是圓的,這是圓形的,這邊是凸出來的;再翻過來看,這個是凹進去的。如果這三個人都堅固自己的執著,我看這個,這是凹進去的;那個人說,不對,是凸出來的;那個人看,都不對,它是長條的,三個人就打架了。他為什麼打架?他執著他看的以為是實在的。如果面面都觀察到,問題解決了。所以,今天世間人遇到很多困難、痛苦,原因在哪裡?只看到一面,第二面、第三面沒有看到。佛菩薩比我們聰明,他面面都看到,所以他對一切法不但沒有執著,他分別也沒有,這就是他們比我們高明的地方。這叫智慧,面面都看到。

  三面,大乘教裡,特別是《華嚴》,講體、講相、講作用,這就是三方面。體叫圓成實,圓是圓滿,成是成就,實是真實,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從相上講,相是依他起,相沒有自體,是眾緣和合,許多條件成就的。譬如這本書,這本書怎麼成就的?這裡頭許許多多的紙張,一張一張的紙把它裝訂在一起,成為一本書。所以,根本就沒有這個書的存在,沒有書有什麼?有紙。再觀察紙,紙存不存在?紙也不存在,紙是很多纖維集合在一起的,把它壓平成為一張紙。所以你細細去分析、去觀察,現在科學都用這個辦法,去分析,說明所有一切萬法不是有自性的,自性就是自體,沒有自體,都是許許多多眾緣聚會在一起現的這個相。所以這個現象叫眾生。「眾生」這個名詞在佛法裡不是說很多人,那你把眾生的意思解錯了。生是生起,現象的生起,眾是什麼?很多的條件,在佛法叫緣,眾緣和合而生起這個現象。譬如我們這個人,人在物質上講,佛法講四大,四大是物質,現在科學也講物質。我們人是個物體,這物體現象是什麼?你分析,分析了器官,器官再分析變成細胞,細胞再分析就變成分子,分子再分析就變成原子,原子再分裂就變成粒子,這是什麼?這都是物質。基本的物質講到最小的,現在講到夸克,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佛家稱為四大,你不能說佛沒有科學,這就是基本的物質它有四個特性,叫四大,四大特性。第一個,它是物質,你能夠看得到。它太小了,肉眼看不到,但是在高倍的顯微鏡之下可以看到。你用顯微鏡把它放大五百倍,放大一千倍,放大兩千倍,你就看到,看到它是個物體。所以物體,佛用地做代表,地是個物體,叫地大。這個物體現在人講它帶電,它本身就帶電,電有陰電、有陽電,陽電就稱為火大,陰電稱為水大。另外一個特性,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動就是風,風是動的,所以叫風大。那個帶電,我們中國以前沒有講帶電,所以經上講它有溫度、它有濕度,溫度就是陽電,濕度就是陰電。所以,基本的物質它有這四個特性,叫四大,四大用地水火風來代表,基本粒子有這四個特性,這是物質。

  除了物質現象,它還有精神的現象,你看彌勒菩薩講「念念成形」,形是物質,形就是四大。「形皆有識」,識就是精神,受想行識,它有感受。我們從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當中,諸位你細心去觀察它,水它有受,我們寫個「愛」字貼在水瓶上,這個水就感受到愛的感受,它現的結晶就非常之美。我們要寫個「惡」字貼在那個地方,它就有惡的感受,它的反應就非常醜陋。它有感受,它有受!不但有受,它還有想,想是什麼?想就是分別執著,肯定有,決定是有的。它還有行,行就是什麼?它的識不會中斷。所以講形皆有識,「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一個傳一個下去,這叫行,它不會中斷。識是講它的體,它體是什麼?體是性,不過這個性在迷不在覺。覺性裡面沒有這些東西,沒有物質,也沒有精神,只有什麼東西存在?靈性。靈性我們稱為見聞覺知,不是受想行識;受想行識是識,見聞覺知是性,性永恆存在,但是它迷了,迷了叫識,悟了就叫性。這是說我們的身體,你看四大、五蘊,五蘊是色受想行識,眾緣和合現的這個形狀,這形狀不是真的,假的。你要執著這個東西是真的,錯了,你受害了,受什麼害?煩惱、妄想、造業,帶來的果報。如果你真的要了解清楚,這是空的,我這個軀殼是空的,我那受想行識也是空的,也不是真的,然後真性就現出來,真性就是見聞覺知,叫性德。所以這是講依他起,沒有獨立的,都是眾緣和合。現在講,所有一切萬事萬物都是基本粒子組成的。

  圓成實,圓成實是講性德,圓滿成就真實,那是自性,那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不是依他起的,法爾如是。就是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他說了五句話,這是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本來就是這樣的,它什麼欠缺都沒有。具足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單單從這一句來講,在佛法裡稱佛性,因為佛是覺的意思,是智的意思,單單講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這是佛性。所以法性包括佛性,佛性不包括法性。除了具足智慧之外,還具足德,德能,什麼是德能?清淨是德,涅槃是德,自性本定是德,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無動搖」,這是德。還有相好,相好是什麼?最後一句說的「能生萬法」,這是相好。《華嚴經》上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華嚴經》上這一句,惠能大師把它解釋開了。諸位想想看,他講的這五句就是解釋開了。清淨、不生不滅、本不動搖這是德,這是性德;本自具足這是智慧,偏重在智慧上講;能生萬法是相好。所以說智慧德相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都具足,而且是平等的。不會說哪個人多一點,哪個人少一點,沒有。佛在經教裡常講,在聖不增,在聖就是在佛,在佛的地位他沒有增加一點;在凡夫位沒有減少,他也沒有缺少一點點,不增不減。

  凡聖到底差別是什麼?差別是迷悟,這個要知道,除了迷悟之外,沒有絲毫差別。聖,不過是覺悟而已,覺悟,他的智慧德相他統統受用到了。迷的時候,雖然有智慧德相,有沒有受用?有,不能說沒有受用,但是他的受用扭曲了。迷了的時候,智慧變成煩惱,無量無邊的煩惱,要是一覺悟,就是無量無邊的智慧。所以煩惱能不能斷?不可以斷,煩惱一斷,智慧就沒有了,它是一體的兩面。佛給我們講個正確的話,叫轉煩惱為菩提,這是真的。德能,德能也變了,變成什麼?變成造業,德能變成業力。相好變成什麼?相好變成六道三途,變質了。迷的時候,智慧、德能就是這個樣子;覺悟了就恢復,覺悟了,智慧、德能就是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就是諸佛的實報土,實報莊嚴土。覺悟了,那我們這個身要現相,那是什麼身?報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你明白這個道理,極樂世界是哪裡?極樂世界是你自己造的。我們看到夏威夷土著古老的教誨,裡面有一條,告訴大眾,這個地球是你心造的,是你的念頭造的,這個話說得好。我們也可以套這句話來說,極樂世界是你的心、是你的念頭造的,善念,純淨純善,華藏世界也是你的心、你的念頭造的,這就是能大師所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顯,本自具足是隱,沒有現出來,本自具足。

  所以他老人家這五句二十個字,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二十個字把自性說盡了。五祖忍和尚聽了惠能這五句話,下面就不說了,行了,《金剛經》也不要講了,衣缽趕快就拿給他,送他離開道場去避難。避什麼難?我們中國人常講的「同行相忌」。衣缽傳給他的時候,哪個都不服氣,所以會引起爭論,勸他趕快逃,躲起來,躲藏起來。你看他到獵人隊裡面去躲了十五年,這個嫉妒心慢慢才消融,他才出來。這些祖師大德都是佛菩薩應化而來的,做出很好的榜樣給我們看,我們要會看,我們要會學。佛經裡面常講善學,就是你要會,你才能得受用。你要不會,會惹來很多的煩惱,甚至於把你無始無明煩惱的習氣都惹出來。你不服氣,你覺得我冤枉,你有怨恨,那麻煩大了,那就變成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就錯了。所以佛的教學,你看他的善巧方便,那就是智慧的起用。他的示現是智慧,他的方式是智慧,他的教學是智慧,這不能不知道。智慧才能幫助自己這一生當中向上提升,這是真的,為什麼?人生、宇宙是假的,給你說老實話,這是《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經》的精華是《心經》,《心經》總結成一句,那就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釋迦牟尼佛講了二十二年,就說這個事實真相。這個事實真相很難了解,如果是容易,何必講二十二年?二十二年才讓他的弟子當中,還是根性比較好的,明白了;根性差一點的,在阿賴耶裡面種善根而已,這是說他這一生當中他得不到受用。意識裡有這麼個印象,生生世世不斷在薰修。我們這一生能夠體會到,也是長劫薰修,才能得到這個效果;如果不是長劫薰修,聽了笑笑,不會相信。這些道理不能不知道。

  三自性,我們看看古來祖師大德怎麼解釋的,然後我們看清涼大師的開示,才能看得懂。我們這個資料是從《三藏法數》裡面摘錄下來的。三自性,第一個是「遍計自性」,第二是「依他自性」,第三是「圓成自性」。什麼叫遍計?「謂眾生迷惑,不了諸法本空,妄於我身及一切法,周遍計度,一一執為實有,故名遍計自性。」這個話說得很清楚,你能不能聽得懂?聽不懂,這就加以解釋。這個名詞的意思是說一切眾生迷了,什麼叫迷了?起心動念就迷了。從這個地方讓我們想起世尊在大乘教裡面很多次的提醒我們「覺心不動」,心不動那就是真心,真心是覺心,真心是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心沒動過。只要不動,它起作用就是智慧,就是覺悟;心一動就迷了。所以,佛經裡面常常用水來比喻我們的心,這很有道理。水乾淨,沒有污染、沒有波浪,乾淨是沒有污染,不動是沒有波浪,它起的作用就像一面鏡子一樣。你看水外面的這些現象倒影在裡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樣都不漏失,所以叫照見。什麼東西照見?清淨心照見,不動心照見。能大師見性,第一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就是沒有污染,自性清淨心。「本無動搖」,他沒有動過,沒有波浪。

  因此,十方諸佛如來教化眾生教什麼?就是教你修禪定,禪定是什麼?禪定就是自性清淨心,自性不動心,這是真的;除這個之外,全是假的。如果你得到禪定,就是你得到清淨、不動心,你的智慧德相全現前,你得大自在,你能生萬法。那個能生萬法是什麼?你能應化到遍法界虛空界,真是哪個地方有請有感,你就有應,自自然然就應。以無量無邊的身相,無量無邊的法門,教化一切苦難眾生,你就有這個能力,妙不可言。要不要學?不要學,怎麼知道不要學?惠能大師給我們示現的,他沒學過。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是學了十二年,學了十二年,放下了,如果不放下,不放下就變成所知障;放下,所知障就變成後得智。清淨平等是根本智,有根本智,見聞覺知統統變成後得智。後得智這個名詞大家不好懂,換句話你就懂了,叫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屬於後得智,能辦事,讓一切眾生生歡喜心,讓一切眾生悟入如來境界。所以眾生起心動念,見色也起心動念,聽音聲也起心動念,鼻嗅香、舌嘗味沒有一樣不起心動念,這就麻煩大了。他為什麼起心動念?不了諸法本空,了是明瞭,不明瞭,不明瞭自己身,身也是一法,本空。

  諸位常常念《心經》,《心經》頭一句話就是講我們這個身體是空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我們身體是五蘊。五蘊裡面第一個是色,色就是四大,後面是受想行識,這就是屬於識,心理,也有人講精神,物質跟精神集合成這麼一個形相。佛很清楚,這形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本來空,根本就不存在。不但遍計是錯了,依他起也不是真的,依他起是佛的善巧方便,給你、誘導你認識本來空。先給你講本來空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要分析,分析一樣分析眾緣和合,它沒有自體,這是科學方法,大家聽了之後能接受。由這個方法再向上提升,跟你講本來空,你才能懂得,才能夠覺悟。所以科學方法在佛法裡面不是究竟法,是對迷的深的人接引所用的方便法。

  認識一切法本來空,我們如果常常能夠記住,用彌勒菩薩的開示做為我們觀想的依據,用這個方法來觀想、來看一切法,你會真正明瞭諸法本空。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切法的現相、形相,形相從哪裡來的?念頭來的。佛在大乘教裡跟我們說得很多,「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不就是念頭嗎?所以除了心想之外,哪有一切法?但是你心一動就有相,「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是諸法真相!為什麼說它本空?它存在的時間太短。短到什麼程度?短到幾乎可以說生滅同時,你說生,它已經滅了,你說滅,它又生了,前一個生滅絕對不是後一個生滅。所以大乘教裡佛說,這生滅現象彼此不相知。我們只有說這個現象,我們看到現在這些物質現象,是一種相似的相續相,它不是真的。真的相續相,那就好像有遺傳,他前面那個念頭跟後面的念頭有影響;其實前一個念頭跟後一個念頭沒有影響,沒有關係,這是真理。如果有關係的話,我們迷惑眾生能不能成佛?不能成佛,為什麼?帶著從前的習氣,你怎麼成得了佛?只有念念都不相知,那行,一念覺了之後,眾生就成佛了。所以,念念不相知,一念才能成佛;念念要相知,成不了佛。我們現在感覺得這念念好像相知,我們能想昨天的事情,能想去年的事情,這是什麼東西?這不是自性,自性裡頭沒有。這也不是依他起性,也不是圓成實性,這東西在哪裡?這些是遍計所執性裡起來的。遍計是什麼?執著,說老實話連分別都沒有,執著裡頭才有。要真的念念不相知的話,何以能夠知道過去未來?這在理上怎麼講法?其實你要能真正明瞭本自具足、能生萬法,這兩句明白了,你的問題就沒有了。那是自性,只要你見了性,見了性之後,空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空間沒有了,遠近沒有了,此界他方都在面前;時間沒有了,古今沒有了,過去未來也在現前,你怎麼不清楚?你怎麼不明瞭?這個境界奇妙。《華嚴經》上說這個境界叫「不思議解脫境界」。只要你放下分別執著,你就能入這個境界,入這個境界就跟佛沒有兩樣。所以境界是假的,境界是念頭生的。你就要記住,你的念頭善,你生的境界就善,你念頭不善,境界就不善,外面環境跟我們自己的念頭決定是成正比例的相應。

  今天我們遇到整個世界,這個地球發生災難,災難從哪裡發生的?是我們地球上的居民不善的念頭造成的。消災免難怎麼消法?念頭一轉,世界災難就沒有了,這從根本上下手。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災難就沒有了。我修,我的災難沒有了;你修,你的災難沒有了;他修,他的災難沒有了。這個世間眾生多,不是一個心,自私自利的人、搞名聞利養的人、貪圖五欲六塵享受的人、搞貪瞋痴慢的人多,我一個人轉有用嗎?我一個人轉,對我講有用,怎麼會沒有用?你對你講,你有用。如果我們有一些人,我們過去學《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前面有雍正皇帝一篇序文,裡面有何尚之跟文帝的一番對話。那裡面給我們一個提示,這個提示的意思是,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善人,這個善人的念頭力量純正,那九十九個不善的念頭散亂,九十九個造業,這一個善人修福,那個惡人都能享到這個善人的福報。那就是說,他們造的惡業,那個善,不至於很嚴重,他有一個善人。這個比例很大,一百個人當中一個,一千個人當中十個,一萬人當中一百個,十萬人當中一千個,百萬人當中有一萬個,真產生力量,我們能相信。

  中國古諺語也有句話說得很好,「一個人有福,連帶一屋」。一屋差不多也就是幾十個人,幾十個人不善,有一個善人,他的福報,我們今天講,保佑那些人,在佛法講是加被那些人,也有講加持,能講得通。如果我們現前在全世界,我們淨宗的同學都能夠認真好好的修行,如理如法,對於整個世界的災難,不能完全化解,把它減輕,這是可以相信的,可以能做得到的。我們勸別人他不相信,淨宗同學天天在一起聽經,天天在一起學習,我們發心,並不要求別人,這就好。我們發心提升自己,幫助眾生減輕災難,那是無量的功德。這個功德我們不求果報,我們用這個功德迴向莊嚴淨土,迴向眾生消災免難,自自然然提升自己的一個力量,這是正確的。

  所以,一定得了解事實真相,不能不了解,知道萬法皆空。對於九法界眾生來講,得加一句話,「因果不空」,這是真的,因果從哪裡來的?因果從你迷的時候來的,就是你一動念,因果就跟著來。你動念是因,把你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扭曲了,那是果。你說煩惱從哪裡來?煩惱是智慧扭曲了,變成煩惱。你為什麼會造業?你的德能扭曲了,就變成造業。你的相好本來是華藏,本來是極樂世界,你的身相本來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無比的莊嚴,現在變成這個樣子,那是什麼?那是相好扭曲了。這是事實真相。扭曲之後,生起什麼?生起計度。遍是普遍;計是什麼?計畫、計較;度是什麼?度是度量,度量也是比較,這個好,那個壞,用自己的煩惱習氣做標準,全都錯了。一一,這一一法你都執著,認為它真有,不曉得它的真相是剎那生滅,前後不相知。所以,這個叫遍計自性。這是完全虛妄,用現在的名詞來講,遍計所執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沒有事實,但是他把它當作實在,虧吃大了。六道眾生裡頭有,向上提升有四聖法界,四聖法界裡沒有遍計所執,這是執著,他放下了。阿羅漢、辟支佛為什麼不能再向上提升?因為他有分別,沒有遍計執,他有分別,分別就吃虧了,見不到事實真相,因為他相信一切法是依他起的。

  所以看「依他自性,謂所有諸法,皆依眾緣相應而起,都無自性(自性就是自體),唯是虛妄,故名依他自性」。現在科學裡面講的是這個,所有一切法的這一切現象都是,在佛法講,無量因緣才生起的。由此可知,佛這個說法是對中下根性人講的,是教初學的,一步一步來引導他,講依他起。這就是講用現在的科學方法,讓他能看到、能覺察到、能體會到,他認為是真實的。佛家講緣起,科學裡面講條件,像前面講的我們這個人身,四大五蘊和合而現前的。所以佛把無量的因緣,把它歸納為四大類,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這是講因緣生法。向上一著,向上一著四緣都不可得,《中觀論》裡面就破這個四緣,那是回歸自性。從自性上講,十法界依正莊嚴是隱現的關係,心動它就現,心不動它就不現,不現是本自具足,現,現就是能生萬法。萬法沒有,並不是沒有萬法,有。自性裡頭它有這種功能,只要你心一動它就現出來,心不動它不現。萬法裡面千變萬化,那是眾生的心,心在那裡變,心在動!所以我們舉萬花筒做比喻,讓大家去思惟。心怎麼是這麼複雜?心實在講也並不複雜。萬花筒裡面,這是個萬花筒,萬花筒裡面的碎紙片是有數字,小小的,大大小小剪出來,我看頂多也不過是一百來張。可是你在這個裡面轉起來看的時候千變萬化,你轉一天,你看到裡面無量的畫面,沒有一個相同的。你能了解這個道理,你就曉得我們自性清淨心裡面,起心動念的變化就像萬花筒的轉動,轉動這是它的變化,起心動念。而性德,也就是佛講的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智慧無量無邊,德能無量無邊,相好無量無邊,就像萬花筒的現象一樣,總在迷悟不同。

  一切法沒有自性,自性就是自體,唯是虛妄,這虛妄就是皆空,所以佛家講萬法皆空,這是真的。什麼人能認知?阿羅漢就知道了,阿羅漢知道萬法皆空。他對於一切萬法他能放得下,因為他知道一切法是緣生緣滅,是這麼個現象。他還執著那個緣,他認為緣是真的,所以我執破了,法執猶存。人破了,人沒有,假的,五蘊有,他執著五蘊是真的,就是色受想行識這是真的,這個東西有,人沒有。我們再舉個比喻,道場隔壁房子拆掉了,要蓋一棟大樓,這樓是怎麼起來的?你看是不是依他起的?這房子蓋起來,有柱子、有梁、有鋼筋、有水泥、有木材,這是建築材料。把它拼拼湊湊湊起來就架成一個房子,房子起來了。告訴你,遍計所執、依他起性是假的,是沒有的,那建築材料是真的,房子是假的,鋼筋、水泥、柱子、磚瓦這是真的,他以為那個東西是有的。阿羅漢知道房子是假的,建築材料是真的。菩薩就聰明,菩薩曉得建築材料也不是真的,也是假的,那就比他高明。

  有沒有真的?當然有真的,沒有真的,假的從哪裡來?「圓成自性」,這是講真的,「謂真如自性,不遷不變,圓滿成就,故名圓成自性」,只有這個是真的。可是要曉得,真如沒有相,真如不是物質,真如也不是精神,真如是本性,這個地方叫自性。不遷不變就是不生不滅,從來沒有變過樣子,為什麼?它沒有變化,但是它能起變化,雖起變化不礙真如。森羅萬象,十法界依正莊嚴,有沒有妨礙真如?沒有,真如才是理體,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在佛法裡講,這個本體就是真如自性。它為什麼能生萬法?因為自性本自具足。所以在有緣的時候,萬法的現象就出現。什麼叫有緣?就是一念不覺,這就是緣。一念不覺,現象就現起來,這個現象是什麼?這個現象是宇宙,一現一切現,一隱一切隱。佛在大乘教裡給我們講宇宙、萬法、生命的來源,這個說法有道理,比現在科學家講得高明。科學家跟我們講得很多,我們懷疑。佛給我們說了之後,我們想想是愈想愈有道理,真的是斷疑生信。在現象上,我們細心想想也能找到印證。譬如作夢,我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永嘉大師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境現前的時候,你感覺那個現象是真的,可是醒來的時候這夢境就沒有了。佛用這個做比喻,我們沉淪在六道是在作夢,哪天清醒過來之後,六道就沒有了,你才曉得六道是夢境。在六道裡面出不來的人,那是什麼?這些人都在夢境裡,都不知道醒,醒不過來。那個夢繼續在做,一個套一個、一個套一個在做,那就很苦。就是這麼個現象。

  所以心動了,境界相現前,心不動,境界相就沒有了。你要想解決問題,應該怎麼辦?應該求不動。所以,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世間法教你求學,求學怎麼樣?你要是不懂方法,你會愈迷愈深,增長你的分別執著。佛不用這個方法,佛用禪定。他老人家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天天讓大家學,可是真正叫你做功夫,他教你修止觀,教下修止觀,宗門修禪定,淨跟密修清淨心,你去想想這個味道。這些方法名稱不一樣,其實裡面內涵完全相同。止就是放下,觀就是明瞭,放下就明瞭,明瞭才肯放下,這是總的原則。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用什麼方法?就這個方法。先不肯放下,勸你,勸你放下,告訴你為什麼要放下,你明白了你才肯放下。放下之後,境界現前,這是親證,然後再把你證得的境界也放下,你又提升一層。就像上樓梯一樣,放下第一層你就到第二層,放下第二層就到第三層,你要不肯放下,你永遠就止在這一層上,你就無法提升。所以彌勒菩薩(布袋和尚),他老人家一生教人就是教人放下,不管你問他什麼問題,放下。放下,沒事!事從哪裡來的?事從分別執著來的。你說這方法多乾脆,多麼巧妙!所以我們天天在這裡學,學什麼?學為什麼要放下,不就是學這個問題嗎?可是我們不肯放下,那對這個問題永遠都解決不了,還得繼續學。哪一天真正肯放下,你就畢業了。所以佛法終極目標教我們回歸自性,就是圓成自性,回歸到自性就對了。這個在禪宗裡面,禪宗裡有句話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圓成自性就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個「父母未生前」是講宇宙沒有起源的時候,那個本來面目。就是說你還沒有起心動念那個時候,那是你的真正的本來面目,起心動念你改變了。

  所以這個三自性,你也不能當作真的,你要當作真的,你在這裡起了分別執著,這又錯了,那就變成遍計自性,統統變成遍計自性。只要有分別執著,就變成遍計自性,所以佛把它否定掉,否定遍計自性,叫「相無性」,這是講「三無性」。「謂一切眾生於世間之相,處處計較執著,執為實有,佛為除此妄執,說一切法皆無自性,故名相無性。」確實六道眾生對於世間所有的現象,哪一個不執著?科學家、哲學家,乃至於有宗教家,都在那裡研究探討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說我們太陽系有幾百萬年的歷史,宇宙的起源從大爆炸發生,什麼原因爆炸的?什麼東西爆炸的?也都講不清楚。為什麼說大爆炸?因為在望遠鏡裡面看看,無量無邊的星球好像都離我們愈來愈遠,它都往四周擴散,這個擴散是個爆炸的現象。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發生?我們在佛法裡頭能不能找到這個理論?佛法有,貪無止境,那不就是爆炸的現象嗎?貪財的人,我今天賺了一百塊,不夠,明天要賺兩百,後天要賺一千,再後天我要賺一萬。這不就是擴展,不就是爆炸嗎?他不知道這個現象的原因在此地。

  真相是什麼?真相是念念不相知,形形不相識,這才是真相。有念就有,無念它就沒有。古時候,那個時候沒有這些科學技術,我相信古時候也是這個膨脹的現象,膨得很緩慢。現在怎麼樣?現在這膨脹非常快,從人心。古時候人也有貪瞋痴,因為他守禮,遵守聖賢教誨,他還有個範圍,有個分寸,過分了,有點不好意思。現在這個範圍、標準沒有了,所以現在從望遠鏡看,你從外面境界相你就看到性,為什麼?相是心現的。從相上你能夠看到心,從心你能夠想到相,它相應。這個道理很深。如果我們不是在佛法裡面長時期的薰修,就很不容易體會到這個事實真相。只有真正了解事實真相,我們才能解決問題。否則的話,這些問題始終不能解決。了解事實真相,我們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減輕災難、來化解災難是有效果的,我們能懂得。

  所以佛說了,說了要叫眾生不執著,要叫眾生不分別,那得用善巧方便。所以佛為除此妄執,給你說了遍計自性,然後又教你,遍計自性是一種虛妄不真實的錯誤的執著,佛才說一切法皆無自性。《般若經》上講得最透徹,講得最清楚,《心經》是般若的總綱領,只有二百六十個字。佛告訴我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就告訴我們,色是物質,空是圓成實性,空是自性,都是不可得。自性沒有形相,不但物質現象不存在,精神現象也沒有,但是它能生,物質和精神現象它能生。怎麼能生?迷就能生,覺不生,迷才生。所以大乘教裡佛告訴我們,「迷唯一念」,起一個念頭就迷了,宇宙、十法界依正莊嚴就現前,是一時頓現,沒有過程的,沒有先後的,一時頓現。「悟止一心」,悟是什麼?一心就悟了,二心就迷了。淨宗,佛教我們執持名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目的在哪裡,這個要知道。目的,《彌陀經》上說得好,一心不亂,你要真正念到一心不亂,你就成佛了;不是往生,成佛了。成佛是不是往生?成佛,不必說往生,極樂世界就在現前。為什麼?心現識變,一心就現極樂,二心、三心就現十法界、現六道輪迴。心現識變,這是真的。

  心實在講沒有自性、沒有自體,心所現的一切法哪裡會有自體?如果有自體,必定產生障礙。它沒有自體,所以它沒有障礙,事事無礙。這些現象要細心冷靜觀察,全在面前,一絲毫神祕沒有。我們今天誤會以為這些物質現象有,真有,所以對我們它就產生障礙。對那個心裡面沒有這個觀念的人,他就沒有障礙。有些人我們說他有神通,有特異功能的,佛法叫神通,現代社會叫特異功能。這道牆壁他可以自由通過,沒有障礙,為什麼?我們心目當中執著這個牆有,我過不去,他真的過不去。心裡沒有這個牆,這牆是空的,萬法皆空,牆也是空的,他沒有障礙的念頭,他通過沒有障礙。所以障礙從哪裡來的?障礙從分別執著來的;沒有分別執著,什麼障礙都沒有。再說的貼近一點,我們人的身體有障礙,老了不就有障礙嗎?老化了,這些器官用得太久了,用太久了,物質上用太久就生鏽,大概我們也生鏽了。你天天這樣想,真的生鏽了,病痛就來了。如果你沒有這個念頭,你身體永遠健康。所以人老的時候他就會想老,一年比一年老,一切法從心想生,人要把老忘掉,他永遠不老。人要把病忘掉,你的病就好了,就沒病了。常常念著病,他在那裡養病,養病,病不能好,為什麼?他養那個病,那病怎麼會好!要怎樣?把病忘掉,沒有病,病就好了,這個道理是真理。

  所以信佛不容易,信佛是什麼?信佛是信自己心現識變,那叫真正信佛。不是相信佛保佑我,佛加持我,那個人不信佛。這個諸位能懂嗎?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相不相信?相信我本來是佛,這個人叫真信佛。我現在又念佛,我想回歸到佛位,哪有不可能的事情?而一般信佛的人,聽說了,佛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自己還是苦惱凡夫。他相信自己是苦惱凡夫,那就沒有法子,佛對他也無可奈何。為什麼無可奈何?我不知佛,佛不知我,我們兩個互不相干。他幫不上我的忙,我也幫不上他的忙,這是事實真相,這叫正理。佛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我們明白了,明白就自己創造自己,真的「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就回頭了。你看經上講得多好,放下執著你就成正覺、成阿羅漢,放下分別你是菩薩,成正等正覺。放下妄想,就是起心動念,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你本來是佛,你現在成佛。與學習、與修行有沒有關係?六祖能大師說與那個不相干。

  何謂修行?行是行為,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意的行為,言語、飲食是口的行為,身體的動作、造作是身的行為。身語意這三種行為違反了自性,那就是起心動念是煩惱,言語造作是造業,感得來的果報是痛苦、是苦惱。修行就是你要把這個行為修正過來,標準,標準是自性,自性本善,自性本覺,自性圓滿成就。佛教我們回歸自性,佛教導我們認識萬法皆空,我們的身心都不可得,還有什麼病痛?還有什麼六道三途?沒有!你想著有它就有,你不想它就沒有,這叫一切法從心想生。它現在真有,為什麼真有?因為你天天想它。想阿彌陀佛,真有阿彌陀佛,為什麼?自性彌陀,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想極樂世界,真有極樂世界,一點都不假,唯心淨土。這是什麼?這叫真信佛。

  佛的本意要搞清楚,佛這個字的本意是智慧、是覺悟,信佛是什麼?相信智慧,相信正覺,相信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正覺。可是智慧不是知識,這要搞清楚,智慧不是從外學來的,智慧從哪裡來的?清淨心裡,自然現前。所以因戒得定,戒是什麼?規矩,聖賢人教導我們的規矩要遵守。守規矩,他就得定,定到一定的程度,慧就開了,那時你才有依靠。慧沒有開怎麼辦?我們只有依靠開智慧的人,誰開了智慧?釋迦牟尼佛開了智慧,菩薩開了智慧,祖師大德也有一些開了智慧,我們跟著他走就沒錯。但是跟著他走是有時間性的,是有階段性,不能跟他一輩子,跟他一輩子,你錯了!所以,戒要跟他,定跟他,慧開了之後,不必跟他了。

  我們在《華嚴經》末後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是做樣子給我們看的。你看智慧沒有開之前,跟老師,他的老師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教他的規矩他遵守。這些規矩是什麼?給諸位說,十善業道、沙彌律儀,比丘、菩薩戒法,這是規矩。這些規矩從哪裡來?是覺悟的人他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覺悟的。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他們相反。頭一個很明顯的,我們起心動念都是為自己,而他們起心動念是為眾生,從來沒有一個念頭是為自己的,念念為幫助一切眾生覺悟,這不一樣!那我們要學他。我們雖然還沒有開悟,我們學他,念念為眾生,不要為自己。這是基本的觀念,要改變。

  他們言語、造作都想給眾生做個好榜樣,眾生做錯了,他要做一個樣子糾正過來,跟他不一樣。譬如眾生都貢高我慢,佛菩薩都是那麼謙卑,他做出謙卑的樣子來,教你什麼?教你傲慢是錯誤的。眾生待人沒有禮貌,佛菩薩待人都恭恭敬敬,他從這裡做。所以這些是沒覺悟的時候跟他學,學他的樣子,他這個樣子是自性裡面性德自然流露,這叫持戒,這有階段性的。持戒,心就定。佛教我們念佛,為什麼?定心,把那些妄想雜念給念掉,心裡面只存佛號。叫我們想佛,想佛不打妄想,想其他的全是妄想,想佛就對了。教我們拜佛,拜佛是學恭敬,我們對佛天天拜他,學恭敬,然後在日常生活當中把這分恭敬心轉移對待一切眾生。不但有情眾生我們要以禮敬、恭敬心,無情眾生,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都要用真誠恭敬心來接待,這就如法。佛菩薩就是這樣。

  對冤親債主沒有惡念,這個人做了什麼樣對不起我的事情,陷害我、傷害我,對他沒有一點怨恨心,更沒有一點報復心,而且常常還關懷他、幫助他、成就他的心,這是性德。性德本來就是這樣的,這就沒有錯了。所以,先從這些外表上來學習,然後從外表慢慢變成真的養成這個念頭,這意識心裡頭養成了,從外表改變內心。這個時候你所得到的叫法喜,歡喜,常生歡喜心,《論語》裡面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學東西有樂趣。這個快樂是自性的,自性裡頭沒有煩惱,自性裡頭有清淨,自性裡頭有法喜。

  所以佛講了,我們聽明白了,要離名字相,遍計自性、依他自性、圓成自性、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都是名字相,都不可以分別,都不可以執著。意思明瞭,得受用,執著相就糟了、壞了,這一服藥就變質了。所以我們要曉得,常常記住彌勒菩薩的開示,一切法真的不生不滅。如果它真的沒有生滅,說不生不滅是沒意義的,它有生滅。有生滅說不生不滅,就是生滅你不可得,它速度太快,你決定掌握不了。你才看到生,生就滅了,你才看到滅,下面又生了。這個生滅現象是從迷發現的,生滅現象裡面現出的,我們講現在的宇宙,十法界依正莊嚴,那是自性本具的。裡面千變萬化,那就像萬花筒一樣,你了解之後一點都不稀奇,你不會動心,怎麼變你也不動心。你曉得萬花筒停止不動了,它就不變了,你愈動它變得愈快。

  第二個對治依他起性,說「生無性」,「謂一切諸法,皆託因緣和合而生,本無自性,故名生無性」。給你說一切萬法是四緣生法,然後四緣也不是真的,也沒有自性。你連四緣這個概念也捨棄了,你才見到一切法的真相。到最後到「勝義無性」,就跟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宇宙事實真相能不能說?不能說,「開口便錯,動念即乖」。能不能想?不能想。你不想不說,這個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大徹大悟。為什麼不能想?一想就迷了,迷唯一念,你怎麼能想?你怎麼能說?開口就錯。佛菩薩給我們示現,也給我們開口,那是什麼境界?那是最高境界,叫不二法門。念、無念不二,說、不說不二,這巧妙了。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