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十九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17-0089
請掀開經本,我們從四十八面第五行讀起:
「復有無量遍淨天王。所謂清淨名稱天王。最勝見天王。寂靜德天王。須彌音天王。淨念眼天王。可愛樂最勝光照天王」,昨天講到這個地方,今天我們接著再看第五尊:
【世間自在主天王。】
『世間』,在佛法裡面說有三種。「有情世間」、「器世間」,這兩種世間就是我們現在學術界裡面所謂動物、植物、礦物,我們把世間分為這三大類,在佛法裡面分兩類,有情世間就是動物,有感情的;無情世間就是沒有感情的,植物跟礦物。植物裡面也有感情,也有沒感情,所以嚴格的分是很難分辨,只能夠從顯著的方面來區別。在佛法除了這兩種世間之外,還有一種叫「智正覺世間」,智慧、正覺,通常我們稱為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雖然稱智正覺世間,有些時候我們也會稱作九界有情,九法界有情把智正覺世間也包括在其中;這是種種說法不一樣。在這些世間能夠得『自在主』,相當不容易,不但不是普通人能做到,可以說六道裡面的天人也做不到,自在主相當不容易;換句話說,自己能做得了主宰。佛告訴我們,有沒有世間自在主這種人?答案是肯定,確實是有,不過那不是普通人。我們知道佛在世間得大自在,大菩薩,佛法裡面常稱之為法身大士,所謂法身大士一定是明心見性,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也說證一分法身,這個人得自在了;禪宗裡面所謂見性成佛,這個佛雖不是圓滿佛,也獲得自在。
天王在此地給我們示現,這是色界第三禪,第三禪是淨天,前面說過心清淨、身清淨、環境清淨,可以得自在,這是六道裡面的自在;實際上講並不是圓滿究竟的自在,比較起來,六道裡面比較其他道裡面,他是比較自在。由此可知,自在從哪裡來的?從清淨心來的。心愈清淨就愈自在,何以故?佛告訴我們心是一切法的主宰,心是能變,境界是所變,所以才說心淨則佛土淨,諸佛國土清淨莊嚴也是從清淨心裡面變現出來的。所以我們要想得自在,一定要修清淨心,不從清淨心上下手,你決定得不到自在。這個道理很深,我們要細細的去思惟,細心的去體會,這是從理上說。事上說也離不開清淨心,佛告訴我們以清淨心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你能得受用自在;受用是指我們日常生活,你日常生活所需不會缺乏。要怎麼修?以清淨心斷惡修善,以清淨心修布施,《金剛經》上告訴我們,菩薩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行布施,就是這個意思,那你就能得受用自在。這裡頭我們要留意,如果我們用的心不清淨,修財布施能不能得財富?能得;雖得財富,不自在。這個現象我們仔細觀察一下,不難明瞭,現在這個社會上擁有財富的人不少,擁有大財富,你問他自不自在?他不自在。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財富、那麼高的地位還不自在?因地上心不清淨,所以果地上也得財富、也得地位,甚至也得聰明智慧,他在生活當中就是不自在,有許許多多的魔障折磨他。可見得清淨心的關係非常重要。第八尊:
【光燄自在天王。】
我們從名字上觀察,『光燄』是智慧,這兩個字可以分開來配根本智、後得智,也可以合起來講,都能講得通。但是著重在『自在』兩個字,這是智慧自在,淺而言之,他的因行是以清淨心修法布施,智慧自在。智慧自在的相,就像如來果地上「無礙辯才」,這是智慧自在的相,具足四無礙辯才。名號裡頭著重在自在,與三禪表法的意思相應,三禪是淨天。第九尊:
【樂思惟法變化天王。】
『樂』是愛好、喜愛,『思惟法變化』,這裡面含義就很深。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對於修學功夫容易得力,為什麼?能幫助我們斷疑生信,能幫助我們增長願心。佛告訴我們,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是從心想生的。由此可知,心想是能生,萬法是所生。法相唯識家他們說能生是真的,所生是假的,所以他們主張「唯識」;識就是思惟,就是想像。他認為世間諸法是假的,虛幻不實,能生的識是真的,所以主張唯識。明白這個道理,他就會常常思惟善法,他不會思惟惡法,這是真正斷惡修善最好的方法,從心地上把境界轉變過來,所有一切的惡念都轉變成善念,惡念消除了。諸位要知道,所有一切的惡業都從惡念生的,先有惡念,然後身口才造作,你要是沒有惡念,身口不會造惡;身口的造作是意在那裡指揮、在那裡做主,所以意清淨了,語業、身業都清淨。古大德論修行,常說「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根本就是意業,根本就是念頭。所以真正會用功的人,絕不許自己有一個惡念生起來,這才叫真正的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三十七道品」裡面,四正勤做到究竟圓滿,也是這個意思。
在此地善惡的標準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個標準有世法的標準,有出世法的標準,可是如果你還有世法跟出世法,你的標準沒有達到究竟圓滿。圓滿的相是什麼?圓滿的相是世法跟出世法圓融,無二無別,那才是究竟圓滿。一般圓滿的境界是果後,成佛之後倒駕慈航,在十法界裡面,應以什麼身說法就示現什麼身,這是圓融、這是究竟。換句話說,沒有到成佛之前,雖然把境界不斷向上提升,都沒有達到究竟圓滿。所以才說「學無止境」,這話說得好,決定不可以得少為足,那對我們修行證果就產生很大障礙了,要努力精進。我們淨宗所用的方法絕妙,教我們思惟什麼?「樂思惟」,思惟阿彌陀佛,佛的相好光明,教導我們思惟《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上所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個方法好!我們在世間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夠把它想成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這就是「善思惟」。常作如是觀,我們境界逐漸就轉過來,臨終佛來接引的時候,我們看到現前的大地都變成極樂世界了。所以觀想是佛法裡面修學重要的方法,觀是觀念,想是思惟。
淨宗說到修行方法,《觀無量壽佛經》講得最詳細,十六觀,豈不是教你善思惟嗎?轉變自己的境界。念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也在十六觀裡面,十六觀最後這第十六觀是「執持名號」。諸位要想想,他用「觀」這個字,他沒有用「想」、沒有用「念」,我們念佛法門,為什麼他不說十六念,他要說十六觀?念跟觀到底有什麼不相同,我們也得要搞清楚;那就是念裡面沒離情識,觀裡面離情識,離心意識是觀。換句話說,觀是理智的,念是感情的,所以他用十六觀,而不說十六念,道理在此地。第十尊:
【變化幢天王。】
天王的德號跟前面一尊非常接近,前面是講能變,樂思惟變化,這一尊講的是所變,境界現前,變化境界現前,所有一切境界都是變化的。『幢』的意思是非常明顯,你眼睛看得很清楚,耳朵聽得很清楚,鼻嗅得清楚,舌也嘗得清楚,樣樣清楚,這是「幢」的意思。我們現前的境界,諸位一定要曉得是變化所作。誰變化的?自己變化的,決定沒有說是別人變化境界來給你受,沒這個道理。如果有這個可能的話,我們就佔便宜,不需要修行,諸佛菩薩變化境界來給我們享受,我們何必要修行?所有一切境界都是自己念頭變現出來的。諸位要記住,自己的念頭,與別人不相干,這是正理,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從這個地方也明瞭,佛菩薩的大慈大悲,無非是把這個真相為我們說清楚、說明白。諸佛如來對一切眾生的貢獻只到此地,所謂「開示」,佛只能做到這個,「悟入」一定是自己的事情,佛不能幫助我們悟入。悟是什麼?明白,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十法界依正莊嚴怎麼來的?清楚了。清楚之後怎麼入?你就善思惟,八正道裡面講「正思惟,正念」,你的思想見解、言語造作一切都得其正,那麼你這個變化,受用就自在了。我們今天不了解事實真相,所變現的,我們眼前受用的境界。可是我們很幸運,有幸遇到佛法,遇到佛法之後,我們能信能解,也能夠如理思惟,依照佛的教誨修正我們思想、見解、行為,我們眼前受用的變化也在逐漸轉變。如果自己心思細一點能夠觀察出來,自己曉得境界確實是變了,隨著自己的念頭在變,心善行善,境界逐漸就善。
諸位都曉得,也都承認,我們周邊肉眼看不到的,一般世間人講無形的,我們肉眼看不到,多!諸佛菩薩我們肉眼看不到,天地鬼神我們也看不到,妖魔鬼怪我們還是看不到。我們把看不到的這些眾生都稱之為無形的,這些眾生裡面有善也有惡,數量不知道有多少,無量無邊。有形、無形的眾生跟我們都有緣分,無量劫來我們跟他們都有關係。這裡面的關係,世尊給我們講,關係再複雜不外乎四大類:一個是有恩,過去生中相處很好,彼此有恩惠;另外一個是有怨,結這些怨恨,遇到了,報復的念頭自然就會生起;另外兩種,一個是討債,一個是還債。佛講我們跟一切眾生的關係不外乎這四種緣,如果沒有這四種緣,見面也不相識,叫陌生人,不予理會。只要跟你有往來,一定是有這四種緣分,緣分淺深不相同,隱顯不一樣。這個意思就講得深,顯是這個緣分現在很明顯的顯示出來。隱是什麼?我們雖有緣分,但是現在緣分沒成熟,還沒顯現出來,好像還藏在底下,沒顯現出來;沒有顯現出來,不是沒有緣,有緣!緣非常複雜。佛教給我們一個方法,怎麼樣處理這些事物,佛教我們化解,解怨釋結。怨要化解,再跟諸位說,恩也要化解,為什麼?恩愛一不謹慎會變成冤家,它會變,不要認為那是好事情,不見得是好事情,哪個冤家最初不都是恩愛,後來變成冤家的?變幻無常。
所以說,所有的情結都要用智慧把它化開,智慧出自於真誠心,真誠是無私,決定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諸位要知道,所有的惡業都是希望佔有,都是希望控制,這個不是智慧;真實智慧裡面與一切人往來,決定沒有控制別人,沒有佔有,那你就不跟人結怨了。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冤親債主無論是有形、無形,我們知道怎樣處理。自己一定要住在甚深高度智慧之中,《無量壽經》上教我們「住真實慧」,就是這個意思。用真實智慧來處理這些問題,以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對有形的眾生如是,對無形的眾生也如是,將自己修積的功德迴向給他們。迴向法門是迴向眾生、迴向法界,與一切眾生共享,叫大家都歡喜,這就好了。所以「變化幢」是從事上講的,我們明理就懂得如何處事。末後這一尊:
【星宿音妙莊嚴天王。】
『音』是音聲,特別是在娑婆世界,這個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所以佛是以音聲做佛事。『星宿』也表光明,表眾多,表無量無邊,在智慧裡面這是表權智。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顯示出智慧廣大,我們一般人所謂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星宿」兩個字所表;它代表後得智,代表權巧方便的智慧。下面用一個「音」,我們就能夠聯想到隨機說法。恆順眾生,隨機說法,應變的能力達到究竟圓滿,這叫「星宿音」。『妙莊嚴』,這個音聲能令一切眾生覺悟,能令一切眾生回頭,能令一切眾生斷惡修善,這就是莊嚴,所謂是妙莊嚴。末後這一句總結: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悉已安住廣大法門。於諸世間勤作利益。】
這一句是歎德,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也正是我們學習之處。『悉已』,這兩個字是泛指所有的遍淨天王,十方諸佛剎土遍淨天王無量無邊。在佛法裡說遍淨天是三禪,三禪是中千世界的天頂。佛告訴我們,一個佛國土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區,所謂三千大千世界,天頂只有一個四禪天,所以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一個四禪天,三禪天就有一千個;一千個中千世界才是一個大千世界,所以遍淨天就有一千個。一尊佛的教化區裡面,遍淨天王就有一千個,世界無量無邊,所以遍淨天王也就無量無邊。他們都已經『安住廣大法門』,此地「廣大法門」是指華藏世界,指的是「大方廣佛華嚴」,那真的是廣大法門,他們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所示現的。這是講天王。住在這個大法裡面,他起的是什麼作用?『於諸世間勤作利益』。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文字雖然不多,說得很有意思,他講「身心遍淨,未為廣大」,不算是廣大,什麼才算廣大?「物我無二」,我是自己,物是一切眾生,十法界裡一切眾生跟我是一不是二,然後發心「普益世間」,這才叫「廣大」。這個說法也好,也說得非常之好,跟大方廣佛華嚴的意思相應。所以這個決定不是凡夫,凡夫不可能的。他的業用「於諸世間勤作利益」,特別要緊的是「勤」這個字。由此可知,諸佛菩薩念念都是做利益眾生的工作,都是在做利益眾生的好事,無論他做的是什麼,就像本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五十三位善友所示現,順境利益眾生,逆境還是利益眾生,無論順逆、無論善惡都是利益眾生。在餓鬼道、在地獄道,諸佛如來示現在其中作大鬼王,作閻羅王,也是在利益眾生,在那裡以他那種善巧方便來感化眾生。
所以諸佛菩薩示現、諸佛菩薩教化眾生,方法沒有一定,實實在在是我們凡夫沒有法子思議,經上常講「不可思議」,但是他有一個原則,決定是對眾生有利益。利益的大小,要看眾生根性、眾生業障,根性利、業障薄就有大利益,利益是幫助他破迷開悟,超越六道十界,這是大利益;如果是根性劣、業障很重,諸佛如來也能夠幫助他離現前的苦難,讓他暫時得到安穩,必定做利益之事。「勤」是永遠沒有休息,永遠沒有停止過,對有情世間、對器世間,乃至對智正覺世間。這一段就講到此地。再看下面這一段,第四十九面第四行,廣果天:
【復有無量廣果天王。所謂愛樂法光明幢天王。清淨莊嚴海天王。最勝慧光明天王。自在智慧幢天王。樂寂靜天王。普智眼天王。樂旋慧天王。善種慧光明天王。無垢寂靜光天王。廣大清淨光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莫不皆以寂靜之法而為宮殿。安住其中。】
經文到這個地方這是一段,這是四禪,第四禪廣果天。四禪比較特殊,也比較複雜。佛給我們說,這個地區也是凡聖同居土,廣果天是屬於凡夫,凡夫也是有三天。凡夫天之外,還有個外道天叫無想天,修無想定修成功的人,生到這個地方,這些人往往把這個境界當作如來的大涅槃,以為自己修行不錯,證得涅槃境界,不知道這個地方叫做無想天,這也是凡夫。除這四天之外,另外有五天是聖人,佛給我們說,三果的聖者居住在這個地方修行,這些人不再到欲界來,所以叫「不還」,不還就是不會再到欲界來受生,他在這個地方修成功,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輪迴,這是小乘的三果;也有五類,我們稱為「五不還天」,佛經上也稱他們作「淨居天人」,淨居天就是四禪五不還天,這些人是聖人,不是凡夫。現在這個地方的表法,「廣果天王」,清涼註解裡面說廣果天就是第四禪,第四禪一共有九層天,這是第三。「於異生善果」當中這是最廣,所以四禪是福天,福報最大,三災不及,所以他有福;大三災:水火風三災,四禪都沒有,這是真正的福地。除了同生的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那些菩薩,那些菩薩的福報大,為什麼?他福報稱性,福報就大了;沒有見性的人,第四禪廣果天的福報最大,這是講沒有明心見性的,福報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們。
佛在許多經論裡面告訴我們,大小乘經論都有說,地上菩薩多半都應化在欲界、色界天,以天王的身分度化一切眾生,正是三十二應裡面所謂,應以天王身而得度者,即現天王身而為說法。世尊示現在我們世間的時候,示現成佛,我們這個世間人沒人知道。世尊的出現他只有一樁事情,講經說法,如果沒有人請他講經說法,他立刻就走,示現成道之後立刻就入般涅槃,沒人曉得。淨居天人看到,世尊示現成佛,趕緊下去請法,請世尊說法。不但要請世尊說法,還要化現應化在這個世間做世尊的學生,做他的門徒,常常跟隨在身邊,常常來提問題請教,世尊才能夠久住世間。所以我們要曉得,常隨眾當中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不是凡夫,都是聖人,其中地位最低的都是阿羅漢、辟支佛,位置高的是古佛再來,許多人都是古佛再來的,所謂是「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這些都是做給我們世間人看,我們世間人煩惱深重,遇到一個有能力的人,不但你不知道去擁護他、去協助他,你還要嫉妒他、還要障礙他,這是世間人,所以佛與大菩薩做個榜樣給我們看。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許許多多諸佛如來示現做他的學生,沒有嫉妒他、沒有障礙他,也沒有破壞他,念念行行都是成就他。也許我們在經上看到,世尊講提婆達多、六群比丘,專門搗蛋障礙的,給諸位說,那也是諸佛菩薩示現的。所以示現有善緣、有逆緣,逆緣還是成就他,沒有這些人頑皮搗蛋,我們怎麼曉得釋迦牟尼佛真實的德行?忍辱波羅蜜要從這個地方示現。所以順逆都是成就佛法,順逆都是協助釋迦牟尼佛廣度眾生,我們不能夠輕視。他們才能幫助我們請佛住世,幫助我們請轉法輪,眾生才真正得到佛法殊勝的利益。這一段也略舉十尊來表法,第一位:
【所謂愛樂法光明幢天王。】
名號的意思很明顯,『愛樂法』,什麼法?下面有『光明幢』,當然是佛法,唯有佛法才是真實智慧,光明幢表真實智慧。諸佛如來經常被這些天王禮請到天宮裡面說法,我們在很多經論上讀到。諸位明白這樁事情,對於世間所有的宗教徒,你對他們的觀感看法一定不一樣,我們對他們會非常尊重,對他們一定是禮敬關懷、愛護供養。為什麼?他們將來聞佛菩薩說法的機會很多,現在在世間雖然他不相信佛法,不接觸佛法,如果真正依他宗教教法修行,他會生天,他生天之後,他見到佛菩薩會禮拜。為什麼?他的天王見了佛菩薩禮拜,他還不乖乖的跟在後面禮拜嗎?這一定的道理。他不懂得佛法,天王懂得,天主懂得,忉利天主就經常禮請諸佛菩薩在忉利天宮講經說法。多少宗教他們最終極目的生天,多半都是生忉利天,能夠生到廣果天這高了,這才叫真正高級的宗教。古印度有,古印度的婆羅門、瑜伽、數論,差不多都是生到色界天,他們修禪定。所以欲界、色界天是經常佛菩薩到那裡講經說法,弘法的場所,比我們人間還盛。
天人福報大,物質精神生活都非常美好,雖然常常聽佛講經說法,也很歡喜讚歎,真正修行的人不多,為什麼?富貴學道難。我們道場也有很多富貴信眾,生活過得非常富裕,到道場來參加共修,來聽經聞法也都能生歡喜心,常常來,他的成就就很難說。為什麼很多這些富貴人修行不能成就?世間的榮華富貴念頭沒有捨掉,他覺得這個世間不錯,很好,很快樂、很自在,不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雖然說得那麼好,沒去過,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現實環境他在裡面已經享受習慣,他覺得這是真的,甚至於希望來生還能得富貴,還能保持,或者來生比今生還要富貴,他想這些去了。貪戀世間的富貴,不能捨棄世間的樂欲,所以了生死出三界的念頭不強,雖然多聞,雖然也薰修,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天上這些人很多。這些情形都是佛在經論上告訴我們的,佛說這些話是勉勵我們,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不要貪圖天人的享受,佛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說老實話,人有能生天的條件,就決定能生淨土,生天是修善,欲界天修十善業道,色界天修四種禪定還要修四無量心,我們以這個基礎、以這些條件,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得生。如果貪圖天上五欲的享受,西方極樂世界就不能去了。所以真正聰明人,真正覺悟的人,天上的富貴都不貪圖,何況世間?
所以對世間種種的享受要看淡、要看薄,這也是佛在經上為什麼教我們「以苦為師」,在日常生活受用當中要懂得節制,最好生活能過清苦一點。我們有富貴幫助別人,不求過分的享受,對自己道業會有很大的幫助,到臨終的時候容易放下。在這個世間,只要有一樁事情為你所牽掛,有一個物品為你所愛好,你真的對它生了歡喜心、生了執著,將來往生都變成障礙,樣樣都要放下。學佛的出家人,我們有見到,學教的人喜歡經典,收藏的善本、古本非常珍惜放不下,將來死了以後投生投到哪裡?投到書裡面去作蛀蟲。他愛它,他放不下,你說麻煩不麻煩?決定不可以!如果手上真正有這些珍貴的本子,怎麼辦?翻印,翻印流通大家都可以閱讀,原本送給國家博物院、送給大圖書館讓他們去保存,這是最聰明的做法。我們用什麼本子?用翻印的本子,這個本子好,我們寫字也好,做記號也好,無所謂!真正的原本我們不敢動,不可以把這個本子染污,要曉得這是多少年代代相傳,傳到我們手中我們把它糟蹋掉,那我們是有罪。所以在從前用古裝本只有讀誦,自己需要做為資料的話,只有另外再抄,再用手抄本。現在不必抄,現在可以印刷、可以影印,我們盡量用影印本。
還有一些人,這都是我見過的,喜歡佛像,收藏佛像。我去一看,他收藏的琳瑯滿目,這一尊佛像是哪一個年代的,哪一個朝代的,一尊一尊給我介紹;我看了一看,那個佛像是他的命,別人碰都碰不得的。死了之後到哪裡去?佛像裡面是空的,老鼠在裡頭蓄窩,都投生到這些道去了。老鼠、蟑螂、螞蟻都在裡頭蓄窩,你說可憐不可憐?愚痴!所以只要你自己覺得這個東西我歡喜,趕快送人,以免後患,要懂得這個道理,否則的話,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你自己都不曉得,變成自己的障礙。樣樣要放得下,要捨得乾乾淨淨,最好現前心地清淨,一絲不掛,你在用功的時候沒有一點障礙,什麼事都不要操心,都不要掛礙,你才行。一樁事情牽掛,往往把這一生耽誤掉,這一生得度的機緣破壞了,你說多可惜!這是給諸位說出,佛法都不可以貪愛,都不可以執著,何況世間法?要懂!
你現在如果是收藏有黃金、有珠寶,你很喜歡的,現在這裡建彌陀村,趕快布施掉,成就你自己無量劫來稀有的功德。彌陀村幹什麼用?成就諸佛如來,到這裡面念佛將來往生的都是諸佛如來,你幫助這些眾生在這一生當中去作佛,世出世間一切功德還有哪個功德比這個更大?沒有了。這樣的福田真是稀有無比第一福田,不是一個人說是一生當中、幾生當中會遇到的,沒那麼便宜的事情,正像彭際清居士所講的「希有難逢的一日」;無量劫來希有難逢這麼一個機會,我們能遇到,你說多幸運!遇到這個福田就得要種福,遇到不肯種,你說多可惜!你把全部的力量都種在這裡,你的福報是無量無邊,給諸位說,這個地方真正福種下去,種得很圓滿,你自己不念阿彌陀佛都會往生。我怎麼敢說這句話?我是聽大慈菩薩講的。大慈菩薩跟我們說,你能勸兩個人念佛(那個念佛就是真正往生),比你自己念佛更精進;你怎麼樣精進,你都不如曾經勸兩個人,這兩個人念佛真的往生,你幫助兩個人成佛。你能幫助十幾個人成佛,你的福報是無量無邊,為什麼?這些諸佛如來,諸佛如來知恩報恩,不像我們世間人忘恩負義。佛菩薩知恩報恩,他想到他怎麼成佛的?你幫助他的,這個恩人他怎麼會忘掉?這些諸佛如來,你要不成佛的話,生生世世都受他們照顧,你說你的福報多大!你要想往生,不念佛也能往生,為什麼?到臨終他們會來接引你,把阿彌陀佛拉都拉來了,這些諸佛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要在這上多想想,然後才真正會發心全心全力來莊嚴這個道場,成就這個道場,成就這些念佛人往生不退成佛,所以我跟大家講這是稀有的福田,真正的福田。我在這裡做,所有人對我一切供養統統到彌陀村,彌陀村給我的收據現在一大疊了。
一定要認真努力認識福田,這是很難的,許多人想種福不認識福田,種錯福田不但沒有得福,還要連累到很多麻煩。如果這個場它不是個道場,現在有很多鬥爭的場合,不是真正正法道場,這個裡面你去種,種的就不是福。住在道場裡面的人不行正法,將來都墮落,祖師大德常說「地獄門前僧道多」,如果這些出家修行人都墮了三途,你護持他,得什麼樣的福報,我們有沒有想到過?所以我一生,我今年講經已經四十年了,我從來沒有勸人去建道場,沒有勸人建過道場,也沒有勸人去供養出家法師,我都是勸人印經布施,勸人放生,勸人施捨醫藥;我們看到病人很可憐,特別是窮困的病人,幫助他醫藥。這麼多年來我是這樣勸導大家,沒有勸導人建道場,我勸人我要負因果責任,那就是我沒有能見到一個我自己看到滿意的道場,我沒有看到。我在台灣自己有兩個小道場,人家送錢送多了我都勸他拿回去,為什麼?我這個道場需要不了這麼多。我問他:你錢從哪來的?你賺錢是不是很辛苦?很辛苦布施供養,供養一點點意思就好了,不要拿這麼多。我們韓館長也很難得,你送錢送多的時候她給你退回去;你拿太多了,你家的人曉不曉得?有沒有人反對?所以我們跟別人不一樣,別人是多多益善,我們是要考量,他的財是不是淨財?不淨財不收。
今天我勸大家,在此地這是真正的福田,我們想彌陀村想了幾十年,想念佛堂想了三十七、八年,居然能實現。這個念佛堂實現,我要求大家每天二十四小時絕不能夠間斷,這個念佛堂現在是世間第一個念佛堂,二十四小時念佛不間斷。現在我們在四樓念佛是在試驗、是在練習,不是正式的,將來彌陀村念佛堂建好,那是正式念佛。正式念佛的時候,那就像從前諦閑老和尚所教的方法,我們進入念佛堂,選佛場,我決心要作佛,決定要往生;我念累了我就休息,休息好了趕緊回念佛堂念佛。所以旁邊建的這些寮房是提供給你休息的,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趕緊進念佛堂,絕不虛度光陰,要把握著時間,一分時間就是自己的一分命光,決不可以讓它空過。發心研教的人非常稀有難得,我們在旁邊建佛學院,研教的人也要抽空時間去念佛,給念佛堂大眾增長信心。
佛法興旺一定要靠講經說法的法師,我們今天佛法為什麼這麼衰?講的人太少了。隋唐時候佛法為什麼那麼興旺?講經的人多,到處都有法師講經說法,所以佛法興旺。唯有把佛法講清楚、講明白,大家才知道怎麼修行,才不至於誤會,才不至於走入歧途,所以講經說法的法師非常可貴。我們在此地的時間雖然不長,也能體會到一些消息,經教要真正能入進去,真正能體會,真正能講得好,也是放下、也是捨棄。換句話說,你心不清淨你就入不進去,經文展開你看不懂,看註解也看不懂,聽講也聽不懂;一定要修清淨心,一定要萬緣放下。講經的法師不能離開參考書籍,參考書籍我暫時的應用,絕不貪著,決定不執著,在這裡面不起貪心。講經法師會墮落,多半是墮落在名聞利養裡頭,因為一個法師出來講經,名聞利養就在眼前,很容易被這些東西迷住,一迷就完了,就墮落了,所以名聞利養不可以沾,邊都不能沾,盡可能的要淡化。在任何地方講經,姿態是愈低愈好,人家請我們講經,免不了現在要做一些文宣工作,報紙上或者哪個地方給你做宣傳,大家千萬要記住,決定不要有照片,照片放在文宣裡面簡直就跟電影廣告一樣,我看到很難過;寫上個名字已經就是很麻煩,是不得已,決定不可以搞照片。我們總要守住原則,要跟大眾打成一片,這樣就好。平易近人,句句話都非常懇切,念念利益廣大的群眾,決定不能有一個念頭為自己著想,那就錯了;一想到自己,煩惱就現行,障礙就起來,對於解行決定產生障礙。所以我們講到愛樂佛法,有些地方不能不注意,決定要有智慧,不能在這裡頭生感情,這是特別要記住的。第二尊:
【清淨莊嚴海天王。】
意思確實跟前面是連接下來的,我們在愛樂法光明之中,一定要保持『清淨莊嚴』。「清淨」是講心,「莊嚴」用現在話講是如理如法,也就是說守規矩、不逾越規矩,那就是莊嚴。規矩有變化的,有不變的;不變的是講原理原則,我們講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不變的;可是應用在實際的處事待人接物,那是有變化的,我們要懂得。在什麼時間,「時」有變化,我們的做法也有變化;對的「人」,人又有不一樣,根性也不相同,習氣不一樣,嗜好不一樣,我們如何來接引這些大眾,不能用一個方法,一個方法不能度一切眾生,度一切眾生的方法是千變萬化,所謂是無量法門,無量的方法門徑。接引過來之後,統統送到念佛堂,所以我們念佛堂是圓形的,圓形的門就無量無邊,圓的!進到裡面就一個了,進到裡面統統歸阿彌陀佛;在外面是千變萬化,到裡面就統一,就合一了。
我們接引大眾方法是可以善巧方便,大用無方,接引根性成熟送到念佛堂,這就歸一了,佛家常講「萬法歸一」。禪宗裡還有一句俏皮話,「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他問你:一歸何處?你就答覆他:一歸極樂世界。就沒事了,一有歸處,歸極樂世界,歸阿彌陀佛,這就對了。實在講《華嚴》就展現這個境界,《華嚴》講的真是無量法門,「離世間品」教給我們修行方法,就講了兩千多種方法,真可以說是大經。兩千多種方法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不就是歸到極樂世界嗎?所以萬法歸一,一歸阿彌陀佛,我們是從《華嚴經》上得來的啟示,不是隨便亂說,有根據的。清淨莊嚴,莊嚴就是善巧方便。『海』是形容深廣的意思。第三尊:
【最勝慧光明天王。】
『慧』是智慧。最勝的智慧不是說實智,實智就是根本智,不是講實智,是講權智;權智就是講善巧方便,巧方便就是慧。『最勝』,是無量的巧方便都能與至善相應,這就是諸佛如來的權智;如果你種種巧妙方便與真善不相應,那就不是真實智慧。我們看現在的世間人,你不能說他不巧,他的思想很巧,他的言詞也很巧妙,手藝也巧,他造出來的是什麼東西?奇奇怪怪的東西來誘惑人。現在不僅僅是科技,我們衣食住行哪一樣東西不是日新月異?多少巧匠在那裡製造,在那個地方發展,可是這些裡面有幾樁與善相應?有幾多與不善相應?什麼是不善?凡是能觸發引起你貪瞋痴慢,引起你邪知邪見,那都不善的,在佛法講是造業;這種巧是魔的巧,妖魔鬼怪的巧。佛菩薩之巧,決定是能啟發你正知正見,警覺你離妄歸真,斷邪向正,這就是善,就叫善巧,善巧方便才是「最勝慧光明」。
善不善是從什麼地方分辨的?是從心地最初那一念當中,源頭不相同,像水源一樣不相同。佛菩薩是一念利益眾生之心,是從性德至善裡面流出來,魔外是從情識裡頭流出來,所以它的根源不相同,一個是與性德相應,一個是跟情識相應;我們知道情識是迷,性德是覺。根源雖然不同,但是這個根源非常微細,你要細心去觀察,才能夠知道一切法裡面哪些是善?哪些是惡?你有能力辨別善惡,你才會斷惡修善,遠離一切惡法,親近一切善法。親近善人,修學善法,這是「最勝慧」;光明是利益眾生的意思,光明是向外面照,照是利生。唯有自己認真努力修學,然後才能隨時隨處普放光明遍照世間。普放光明就是以你的慈悲心,我們說白一點,你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關懷社會,你就光照社會了。關懷是光,關懷一切大眾,你就是照耀一切大眾,你愛護社會、愛護眾生,愛護是光,關懷是光;你能夠全心全力幫助社會、幫助大眾,幫助是光,這都是光明,都是遍照的意思。而不是說你真是身上放什麼青光,放什麼紅光,那就是妖魔鬼怪了,那不是正法。諸位要曉得,正法的光表現在大慈大悲,沒有條件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真正的佛光,自性的光明遍照世間,對於一切有情眾生、無情眾生都愛護。
說到對無情眾生,我在此地要多說一句話。我們四眾同修,世出世間聖人都教我們惜福,釋迦牟尼佛是最懂得惜福的人,絕不浪費。浪費是折福,你有多大的福報?從前印光法師跟大家在一起吃飯,你飯碗裡還留著有一粒飯米沒吃,他都會罵你:你有多大的福報浪費這一粒飯米?所以衣食住行都要節儉,要懂得愛惜,有多餘的我們一定要幫助別人。特別是常住物,常住物裡面很多人浪費,我也常常講,可是大家已經養成一個浪費的習慣了。燈不用的時候不知道關,不用的時候隨手就給它關住,你就是惜福;水龍頭關了,關不緊還滴水,都是粗心大意!電話,拿到電話的時候聊天,盡說些無聊的話,浪費常住。用電話一定要懂得一個道理,這是禮節,長話短說,絕不說廢話,你用的就正常;一句話可以講完,為什麼要講十句?所以我常常勉勵同修盡量少用電話,多用傳真。傳真一通電話它計算是三分鐘,三分鐘可以傳很多張紙,而且人家收到的時候他可以反覆的看,不會忘記。話說多了忘掉了,電話一放下,剛才講什麼不知道,你說這多浪費!辦事情有時候沒有憑據,我打電話,我沒有聽到,可以賴帳的;可是你傳真就不能賴了,傳真有東西在。盡量利用傳真,少利用電話,你就替常住節省不少,你替常住節省一分錢就是你供養一分錢、布施一分錢,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懂得愛惜常住,替自己惜福,惜福就是修福!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