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八二卷)  2002/10/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882

  諸位同學,請看「華藏世界品」,第三大段「十海所管之海」。這裡面又有十段,這個十海每一個海就是一段,前面我們介紹過第一海,現在我們從「第二海」看起。請看經文:

  【諸佛子,彼無盡光明輪香水海外。】

  這個先說明「能管之海」,『無盡光明輪香水海』。下面說它「所管」之海,都有九句,和「能管」總共是十海,這是第二海。

  【次有香水海,名具足妙光。世界種,名遍無垢。】

  這個介紹愈來愈簡單,略微提示一下。每一個世界種都有它所持的世界,數量像前面所講的,微塵數佛剎。總名稱說明這個大世界一般的狀況。從名號上來看都相當好,『遍無垢』,香水海『具足妙光』。我們曉得經文裡面所說的都是阿賴耶含藏的種子,這些種子都是善的種子,前面跟諸位報告了,所以所現、所變的依正莊嚴都很殊勝。從名稱上我們自己要提醒自己,就知道怎樣去學習,這個才真正重要。「妙光」是性德,妙是說的德,光是說的慧,自性本具的智慧。光明沒有止境的,自性本具的德相微妙莊嚴,都是本來具足。現在原本具足的微妙光明到哪裡去了?佛在大乘經裡面說得很多,我們迷失了自性的原因是因為染上垢污。

  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無量無邊的垢污,佛把它分成三大類,叫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大類!都是垢污,障礙了我們的自性。無量劫來隨順煩惱、染污,這樣子把一真法界純淨的剎土,轉變為六道輪迴,轉變成三途地獄。這個事情要自己負責,與任何一個人都不相干,實實在在這是非常不幸!一念不覺起了無明,從無明自自然然就生起三細相:無明業相、轉相、境界相。這樣愈迷愈深,變現出十法界。決定不是別人造的給我們享受,不是的,真話是自作自受,自己折磨自己。無量劫前到今天,我們可以說受盡折磨,現在應該回頭,回頭是岸!受盡折磨是果報,迷邪染的果報。

  佛看到我們有意回頭,有這個意念,佛菩薩慈悲示現在我們現前,幫助我們,教導我們。你看我們一入佛門接受三皈的教誨,三皈叫翻邪三皈,反過來就是回頭,我們一向所依的是迷邪染,佛教給我們覺正淨。從迷回過頭來依覺,從邪回過頭來依正,從染污回過頭來依淨。「遍無垢」,這清淨的意思,回頭是岸!我們要能夠體會得佛教誨的深義,要能夠深度的理解,依教奉行,佛門的術語這叫「得度」;不再搞六道輪迴,不再搞迷邪染,就路回家。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一定要肯定家在西方極樂世界。真正能回到家,一切都圓滿成就了,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都能現前。這個世界種裡面有不少淨土。再看第二句:

  【次有香水海,名光耀蓋。世界種,名無邊普莊嚴。】

  光明照耀,這阿賴耶裡面善種子變現出的依正莊嚴,是『無邊普莊嚴』。由此,我們能夠肯定,清淨平等的莊嚴是從真實智慧生起來的,真實智慧是自性本具的。佛法的教學雖然有無量法門,那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方向、目標是一個,都是明心見性;見性才是真正覺悟,真正回到家了。「無邊普莊嚴」,法爾如是,不需要費一點力氣,也不需要加一點意思在裡頭,本來就是無邊普莊嚴世界種。第三句說:

  【次有香水海,名妙寶莊嚴。世界種,名香摩尼軌度形。】

  『形』是樣子,『軌』是軌道,『度』是法度,說明自性所現所變的依正莊嚴它有規則、有法度。這個規則、法度是自然的,不是人為的,不是想像的。所以它美好,一絲毫欠缺都找不到。「軌度形」上面加『香摩尼』,我們在這個地方一定要認清楚,五分法身香是自自然然的軌度。就像我們生到這個世界來,我們身體得自於父母。父母生我們這個身,這個身的構造這樣的完美,像一部機器一樣,父母沒有想你身體哪一個器官要怎麼樣去構造?父母沒想,這什麼?自然的,法爾如是。

  母親在懷孕,心地清淨,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嬰兒生下來決定是健康的。那我們曉得,現在的兒童不健康的很多,常常見到。這是什麼原因?父母在懷孕的時候沒有盡到責任,妄想、分別、執著很多。妄想分別執著破壞自然的法則,自然是最健康的,他把自然的法則破壞了。記住佛在經上講的話,那話很重要,「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不善就破壞自然法則,自然法則是至善,儒家講「止於至善」。怎樣保護至善?一念不生就是至善。古時候人懂得,佛菩薩對這個事情最清楚、最明白了。

  真心離念,一個妄念都沒有,真心!離念,記住,離妄念。離妄念就有正念,「八正道」裡頭的正念、正思惟。思惟是應,眾生有感,佛自然就有應,那個應稱為正思惟。其實佛菩薩有沒有思惟?沒有。這個正思惟是隨順俗諦而說的,在佛菩薩這一邊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所有一切言說都是隨順眾生而說的,這個道理不能不懂。第四句:

  【次有香水海,名出佛音聲。世界種,名善建立莊嚴。】

  出佛聲音,這個佛是廣義的,不是指某一尊佛。佛是表大覺,自性本具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大覺稱之為佛。出佛聲音就是出生大智大覺的音聲,能變所變的世界自自然然也充滿了智慧、德相莊嚴。這個莊嚴裡頭『善建立』,這三個字好!如果沒有那個「善」字,單講「建立」,九法界的眾生有建立,我們現在這個世間一切眾生,你說哪一個人出生在這個世間沒有建立的?人人都有。我們到底建立些什麼?建立就是造作,我們造作的是業障,不善。如果出生的是智慧覺悟的聲音,那你一切建立肯定是善的,你隨順智慧、隨順大覺。也就是說,你隨順覺正淨,那麼你所建立的,佛法!如果你隨順的是迷邪染,那你所建立的當然是三途六道。這是事實真相。因此妄想、分別、執著真的不能再隨順了,應當隨順覺正淨。

  可是我們有同學就來問:我現在沒覺,我現在也沒有正知正見,身心都不清淨,我應該怎麼辦?這個發問的人很誠實,句句講的是真心話,那從哪裡下手?到底怎麼個辦法?現在我們懂得了。但是社會上不懂的人很多,我們明白了、懂得了,我們要做給社會大眾看。現代人迷信科學,科學最重要的是講證據。你所說的,你把證據拿出來,我們才相信,我們才能接受;沒有證據不能接受、不相信。所以我們隨順佛菩薩的教誨就是隨順性德,性德的受用,那就是從前方先生所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現前所享受的是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覺正淨的享受,我們有沒有把它落實在自己身上?落實在自己生活上?如果我們不能落實,這就難了。我自己學佛還沒學到,怎麼能勸人?勸人,人家又怎麼能接受?自己要做到。所以自己做到,當然就度人了。為什麼?人家看你的形相。「你是不錯,你確實比我強很多!你是怎麼修的?」然後讓他細心去觀察,你再詳細為他解說,他明白了,他覺悟了。形相比什麼都重要!

  形相是什麼?是你修學的成績表現,你的成果展覽。你展覽的形相是什麼?是智慧、是道德、是仁義,世出世間一切美好的大成。在哪裡?在面孔上、在身體上、在日常生活上,哪有一點虛假?佛法裡面講的「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菩薩十願」,統統做到了;儒家所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統統做到了!「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哪個人不想做?哪個人不想成聖、成賢?哪個人不想作佛、作菩薩?為什麼做不到?煩惱習氣不肯放下,你做不到!你為什麼做不到?你沒有看破。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宇宙人生的真相你不了解。真相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自自然然你會放下,你會做到。

  這個事情,早年章嘉大師跟我說的,大乘佛法的學習「知難行易」。做,確確實實念頭一轉,凡夫就成佛了,就那麼容易!你的念頭為什麼轉不過來?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你堅固執著你的妄想,以為那是正確的。堅固妄想!所以讀誦大乘有一定的好處,一遍有一遍的利益。為什麼?它一遍薰修,讀經、聽經要重複!佛法裡面講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在哪裡表現?不斷的重複。什麼人一次、兩次就開悟?這從前李老師講的,沒聽說過!古大德說的,這個祕訣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個薰修就是重複。中國古德教學生,都教他「念書千遍,其義自見」。童蒙的教學,背書!這個書能背過了,能背過,每天還要背一百遍。這什麼意思?重複,這叫薰修,只有這個辦法把你的性德給薰出來。你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德能、相好,就用這個方法能把它薰出來。如果你認為這個太麻煩,何必這樣重複,講一遍、兩遍不就好了?一遍、兩遍開悟的,那是佛菩薩到世間示現的再來人。我們世間人講的天才兒童。十一、二歲他不需要念什麼小學、中學、大學,他就可以直接去念博士班,十一、二歲博士就拿到了。你們想想看,這全世界七十億人當中有幾個人能做到?不是普通人!普通人自以為是天才,不肯接受聖賢的薰習,那他永遠當凡夫。他怎麼能夠脫離六道輪迴?他怎麼可能會開悟?他怎麼能在這一生當中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他得不到!

  我們少數幾個同學非常幸運,遇到李老師,李老師教學的理念與方法是古老的傳統。我們從古老傳統裡面得到這一點利益,身心清淨,煩惱輕,智慧長;沒有自私自利,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沒有為自己。我們看破了,就是明白了,看破就是明白,念念為自己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怎麼形成的?堅固的執著變成六道。這個堅固執著裡頭,最堅固的「我執」,我們今天講的自私自利,害死了自己,害得你在三途六道永遠不能出離。覺悟要從這個地方開始,真正覺悟,不再為自己了,超越六道輪迴。所以佛在大經上講得很清楚,三種障礙,執著要是斷掉,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六道輪迴沒有了。如果能對世出世間法不再起分別,這境界高了,不但不執著,分別的心都沒有,你超越十法界,十法界沒有了。這個時候你住的是一真法界,你住的是純一清淨的淨土。你在這個淨土裡頭慢慢的斷無明,那個無明是什麼?妄想,妄想最難斷。四十一品無明斷盡,你就證得究竟佛果。你斷一品無明,你證一分佛果,真佛不是假佛。所以宗門說得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我們今天這一生來到世間,想到我們建立的是什麼?我們所建立的,也就是我們所造作的一定是純善無惡,純淨不染,這叫「善建立莊嚴」,我們要學。當然純淨純善與自己的煩惱習氣肯定起衝突,這個時候決定要放下煩惱習氣,要隨順性德,要隨順佛菩薩的教誨。決定不能隨順世俗,不能隨順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你才真正能做到「善建立莊嚴」。我們再看第五句:

  【次有香水海,名香幢須彌藏。世界種,名光明遍滿。】

  這個名字好,我們念一遍是一遍的啟發,真正覺悟過來、醒過來了,我應當如是。我這一生做人要正大光明,思想正大光明,見解正大光明,言論正大光明,一切造作正大光明,遍滿宇宙,這人多自在!再告訴你,這身體多健康!為什麼?跟大自然合成一體,最健康的。千萬不能夠小心眼,念念是計較個人的得失,計較個人的利害,把自己最後計較送到阿鼻地獄;這是世間最可憐的人,最愚痴的人,他不覺悟。佛在經典上常講「可憐憫者」,心量太小,鑽牛角尖。再看下面第六句:

  【次有香水海,名栴檀妙光明。世界種,名華燄輪。】

  我們看到『輪』,自自然然會立刻就想到法輪常轉。『華』表六度萬行,德。『燄』表智慧、光明。這個世界佛法非常的興旺,眾生善根福德因緣深厚,才能感得佛菩薩、大聖大賢的教誨。再看第七句:

  【次有香水海,名風力持。世界種,名寶燄雲幢。】

  『風力持』就是它是一個永遠不止的運動,動力在支持它。現在我們都曉得,世界是怎樣保持它在空中,我們講的秩序,它是靠運動。地球在這太空當中靠它的自轉、公轉維持它一定的方向軌道,與一切星球之間保持距離,這個星球上所有的眾生居住在地面安居樂業,風力!「風力」現在講的話叫動力,靠動力在支持。『世界種,名寶燄雲幢』,這個表法的意思我們都能夠理解。第八句:

  【次有香水海,名帝釋身莊嚴。】

  這是用比喻來說,帝釋天王他的身相好,福德深,在地居裡面福報最大,沒有比帝釋天更大了。如果再大的福報,他就不在地面,空居了;夜摩天以上住在空中,不住在地面。

  【世界種,名真珠藏。】

  這個世界充滿七寶。最後一句:

  【次有香水海,名平坦嚴淨。】

  我們看這個名稱知道,這阿賴耶識裡頭含藏的種子平等性。

  【世界種,名毘琉璃末種種莊嚴。】

  這個名號裡頭說明這個世間充滿珍寶,雖然說的是依報,從依報的莊嚴我們能夠想像到正報莊嚴,因為依報畢竟是隨正報轉的。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下面一句,這是總結:

  【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

  這是說明前面所舉的九個,這是例子,像前面所說的這個所管的佛剎,實際上是佛剎微塵數香水海,每一個香水海都有世界種,每一個世界種所持的佛剎都是有二十層。世界確實浩瀚無有邊際,佛法常說不可思議。向下經文也舉四段,是說所持的佛剎。

  【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

  這是舉一個例子。

  【名妙樹華。世界種,名出生諸方廣大剎。以一切佛摧伏魔音為體。】

  舉比喻總是舉最近的,這最近的『輪圍山香水海』是『妙樹華』,我們知道都是說的阿賴耶裡頭含藏的種子,這個種子,好種子。由這個種子起現行,變現出依正莊嚴的『世界種』,『出生諸方廣大剎』。「諸方」就是十方,這個剎種有二十層佛剎,每一層的佛剎無量無邊,「出生諸方廣大剎」。

  『以一切佛摧伏魔音為體』,這個「體」是教體,這是以一切佛的正法降伏魔外,世界這才能安住。如果這個世間沒有佛法,這個世界就毀滅了。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對於宇宙事實真相不能說知道很多,略知一、二,對我們來講很有受用了,我們有一點成就感。我們曉得世界為何能安住?佛給我們講,靠兩種力量:一個是眾生的業力,一個是佛力加持的。眾生的業力,善業,安住世界;惡業,毀壞世界。所以世界有成住壞空,什麼時候它要壞、會變空了?你仔細觀察,這個世界裡頭眾生造作惡業的多,造作善業的愈來愈少,佛想幫忙幫不上,這世界就壞了,一般宗教裡面講世界末日。末日從哪裡來的?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個造成末日的原因是什麼?不能不知道。眾生心善、言善、行善,佛好幫忙,來安立世界,使這個世界得到安穩。

  從這些地方我們自自然然就明瞭,智慧、道德的教育是多麼重要!在歷史上我們非常明顯的覺察到,凡是那個時代聖賢的教誨、道德的教育很興旺的時候,這個世間美好!不但社會秩序良好,安定和平,繁榮興旺,連依報都好,風調雨順,生產資源非常豐足。那什麼原因?善因所感的。善因是大家都能夠體諒別人,自私自利的成分少,利益社會大眾的成分多,這個世間美好!如果這個情況要是反過來的話,自私自利的比例非常重,利益別人的那個比例很輕、很少,這個世界逐漸逐漸就反常,人民生活愈來愈困苦,這樣才接近世界末日。

  所以聖賢教誨、道德的教育不能不重視,社會大眾今天不能接受,從我本身做起。你們都不能接受,我接受,你們不能奉行,我奉行。我把我學習的成果展覽給你們看。最好的成果展覽出來,你也未必能識貨,你看不懂,你不會覺悟!但是肯定有少數人看懂了,他覺悟了。這就是佛法裡頭常說的,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人有緣?看出來了,他看懂了,他覺悟了,這個人得度了,他就能回頭,他就能學習。一個人做能夠帶動一群人,一群人做能夠帶動更多的群體,這世界還是有救,還是滿樂觀的,端在我們自己發心。我們看它所持的世界,第一段裡頭: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燄炬幢,佛號世間功德海。】

  這個世界的名號,我們看起來它充滿智慧,『燄』是火焰,『炬』是火炬,都是代表智慧、光明。說明這個世界裡面的一切眾生,接受聖賢的教導,接受正法的薰陶,依正如是莊嚴。佛的德號『世間功德海』,我們知道佛的名號就是佛在這個地區,此時此地教學的宗旨,教導這個地區一切眾生修「世間功德」。世間的功德是什麼?佛法裡面講的五乘佛法,人、天乘是世間功德,中國儒家所講的是世間功德。於是我們懂得了印光大師教我們的四句偈,前面兩句是世間功德,「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世間功德。後面兩句是出世間功德,「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出世間功德;信願念佛是功,往生淨土是德。果然我們都能夠依教奉行,落實「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你修行有功。你的果德在哪裡?人天福報。七情五欲沒有斷,你的果報在欲界天。如果七情五欲果然能伏住,伏斷,不是真正的斷,伏住了,不起作用,果報在色界天、無色界天,那是德。

  所以凡是聖賢的教誨,宗旨沒有別的,都是幫助我們提升境界。我們從人道提升到欲界天,升級了;從欲界天提升到色界天,一層一層往上升,這是正確的,不能往下墜落。修善,善因這是上升的條件;造惡,往下墜落的因緣。人生在世為什麼要去作惡?為什麼不知道修善?應當積功累德,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世尊常常教導我們隨緣,不要計較。尤其真正懂得因果道理的人,只知道修自己的德行,其他的都不放在心上。果報是自然的,何必要去追求?再看第二段,第二段講第十層,二十層佛剎,在第二段講十層,超越了,意思前面講過。

  【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

  這個都不必說了。

  【有世界名出生寶,佛號師子力寶雲。】

  這個世界的名號也好,『出生寶』!在事相上講,這個世界眾生有福,珍寶眾多。佛經裡頭常常舉比喻來講,用七寶。這個世界,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礦產非常豐富。『佛號師子力寶雲』,「師子力」是形容佛的威德,佛的智慧、佛的德能、佛的相好像獅子一樣,教化眾生。這個世界寶藏資源豐富,從哪裡來的?這個道理知道的人不多。科學家說,這是(以地球來說)億萬年礦物的結晶,他們是這樣解釋的。佛法不是這個解釋,佛法的解釋是眾生業力變現的。如果這個地球上居民心地善良,履行道德,真的是以仁義待人接物,這個依報(就是居住的環境)就轉了,自自然然許許多多的寶藏出現了。佛在經上給我們這樣說的。如果這個世界的人不行道德,無有仁義,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損人利己,我們居住的環境起了變化,所有這些珍寶都變成泥沙,都變成石塊,寶藏沒有了。我們對佛的講法相信、肯定,為什麼?有事實可以證明。眾生沒有福了,七寶都變成泥沙石塊,這豈不是佛在經上常講,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人心,人心要善良。

  佛講的話是對的,你要想發財,發財哪有那麼容易?發財的因是財布施。現在人不懂,「我財布施,布施我怎麼能發得了財?我的財布施光了,我就沒有了!」他不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財布施得財富,布施得愈多,你得到的就愈多。你這一生所得到的財富,一般講,過去生中所修的因。「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有多大的聰明智慧,是你過去生中法布施的因。你這一生能夠活多少壽命,是你過去生中修無畏布施的因,這一生是果報。你在享受果報的時候,如果說不種這些因,我也不修財布施,我也不修法布施,我也不修無畏布施,你這一生完全就照你的命運度日子了,一點都不能夠改變。

  就像袁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給他算命,在沒有遇到雲谷禪師之前,他那個十幾年,每年狀況跟孔先生算的完全一樣。所以了凡先生什麼念頭都沒有了,為什麼?起念頭是妄想,沒用,真的「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他每天靜坐,連書都不想看,沒意思!遇到雲谷禪師之後,雲谷禪師把佛法裡頭講的道理說給他聽,你這一生的命運是你前生造的因注定的,你怎麼能改得了?但是命運能不能改?能改!你現在再造因。你過去有一點善因,現在把善因增加,那你果報就變了。這個道理了凡先生聽了,相信了,所以他就改過修善,修財布施、修法布施、修無畏布施,果然沒錯,他每年收入超過孔先生算的,收入增加了。他命裡頭只能做到秀才,舉人、進士沒有,這是講智慧。他能夠修法布施,樂意的把這些善法勸他的朋友,親朋好友,而且自己認真努力修行,改造命運,把這個成果給大家看,法布施。所以他考取舉人,又考取進士,這都是命裡沒有的,他命裡頭讀書取得的地位是貢生。壽命,命裡注定的壽命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多歲。諸位想想看,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統統得到了。

  佛教人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在。他一切所獲得的這些福德,是不是佛賜給他的?不是,他自己修的。佛對於一切眾生的恩惠是開示、是教導。你自己真正得到,那是你自己修得的。但是我們修成了,修得了,我們感謝佛的指導。佛要不教給我,我怎麼會懂得?我又不曉得這個道理,也不知道這個方法。我能夠明白道理、知道方法,這從佛那裡得來的,佛的恩德。我相信,我明瞭,我依教奉行,這是我自己得到的。

  今天大家學佛,對佛法,說實在的話,不相信、不理解,所以你不能奉行。如果你真正的理解、相信,哪有不肯做的道理?那個做得快樂,享受!你不依照佛法這些理論道理去生活,那生活很苦!誰不願意離苦得樂?聖賢教誨、佛菩薩經論裡有大樂!我介紹給你,你不相信,我要做出樣子來給你看。眾生一定要看到成績,他才覺得是有一點道理;拿不出成績出來,誰相信你!說得再好,看你這個樣子,他的信心就沒有了。所以自己必須要依教奉行,拿出成績來,才能夠影響別人。再看底下一段,這又超越了:

  【此上與娑婆世界齊等。】

  它說『此上』,「過三個佛剎微塵數世界」這句省掉了,前面第一海裡頭我們看到過,這個地方省掉了,句子愈來愈簡單。『與娑婆世界等』,那我們就知道第十三層。

  【有世界名衣服幢,佛號一切智海王。】

  『衣服幢』,衣是日常生活當中不能缺少的,人要穿衣服。穿衣服裡頭有兩個含義,一個是遮羞、忍辱,佛法披的這個衣,這個衣叫「忍辱衣」。懂得這個道理,所有一切衣服都有這個意思。第二個,衣服是禮。所以我們接待賓客,服裝一定要整齊,叫禮服,這是代表對人事物的尊敬。我們拜佛,一定要穿袍搭衣。表什麼?表對佛、聖之恭敬。佛菩薩、聖賢雖然他不在了,我們供他一個形像或者供他一個牌位,我們那個真誠恭敬心一絲毫沒有改變。「衣服幢」,我們就要想到這兩個意思。特別是遮羞,羞是什麼?羞恥!人要到不知恥,那就不得了!為什麼?什麼樣的壞事他都能做得出來。賢人君子,無論他處在什麼樣惡劣的境界,他不會做壞事,什麼原因?他知恥。所以八德裡頭最後一個是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個字非常重要。縱然前面的德行他都沒有,但是他還知恥,「知恥」我們一般世俗人講,這人還有良心,做了壞事他心不安。凡是知恥的人都有回頭的希望,能夠回頭是岸;人到不知恥,沒法子回頭。佛菩薩來,對他也無可奈何,為什麼?他不相信,他不會接受,決定不會回頭。所以我們穿這一件衣服,要知道衣服表法的義趣。

  恥,什麼是最大的恥辱?我還在六道當凡夫,這是最大的恥辱。為什麼別人已經成佛,別人已經成菩薩了,別人心地、行為已經做到純淨純善,我還夾雜著邪染?這是我的恥辱!絕對不是說我在這個世間,我的地位不如人,我的財富不如人,不是這些,這些無所謂的。顏回當年在世,他有什麼地位?他有什麼財富?孔老夫子讚歎他!道德不如人,智慧不如人,德行不如人,這是恥!現在社會已經不講求這些了,這叫亂世。亂世裡面自己不能夠履行道德仁義,怎麼能對得起佛菩薩?怎麼能對得起古聖先賢?怎麼能對得起列祖列宗?怎麼能對得起眼前這些苦難眾生,迷惑顛倒苦難眾生?這是奇恥大辱!你不去觀察,不去反省,完全不知道。細心觀察、認真反省,你才能夠覺察到,才知道自己自身真的是蒙受極大的恥辱。古人說得好「知恥近乎勇」,勇是什麼?勇猛精進。什麼人能勇猛精進?知恥的人發願要雪恥,改過自新。別人迷惑,我覺悟了,別人惡作,我修善!這就是大慈大悲,給世間眾生做一個好樣子。什麼樣的好樣子?覺悟的樣子,正知正見的樣子,清淨無染的樣子。

  『佛號一切智海王』,「一切智海」表現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久久,你周邊的這些人總有看出來的,明白過來的。我在前面舉過須菩提尊者的例子,這大家常念《金剛經》,須菩提跟釋迦牟尼佛二十多年才看出來,原來究竟圓滿的「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就在釋迦牟尼佛生活裡頭,穿衣吃飯,每天都在做的;入舍衛大城托缽,托缽回來洗足,把腳洗洗乾淨,靜坐、經行。佛所示現的究竟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的德相!你看看須菩提這樣的人,還二十多年才看出來,我們用心不能著急。釋迦牟尼佛示現二十多年,須菩提尊者看出來了,我們要示現多少年,才有幾個人看出來?只管示現,不要問人家看得出看不出。為什麼?要有一個希望有人看出來,你的示現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你裡頭有夾雜,不是真心,真心離念。我這樣做就對了,不管人看得出看不出,我這樣作法是我的本分,「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我作法對了,感受有緣人。這個有緣是什麼?是說那個看出來的人,他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不熟看不出來,熟了自然就看出來了。看出來之後,他一定效法,他學著做。再看末後這一段:

  【於此世界種最上方。】

  這就第二十層。

  【有世界名寶瓔珞師子光明,佛號善變化蓮華幢。】

  這個世界名稱好,『寶瓔珞』,這一句是講這個世界,用現在的話來講,資源豐富,珍寶眾多。『師子』是形容威德,『光明』是比喻智慧。換句話說,這個世界物資豐足,居住在這個世界的人民有智慧、有德能,我不說德行,說德能,因為他用「師子」在比喻的,獅子有威德,依正莊嚴。佛在此地教化眾生,他教學的宗旨就是名號,『善變化蓮華幢』,「善變化」是權智,佛經裡面常講的善巧方便。教化眾生沒有定法,應以什麼身幫助他,佛就現什麼身,佛沒有一定的身相;應當教給他什麼方法,就教給他什麼方法,沒一定的。

  你看看《論語》裡面,孔老夫子教學也是這麼一個原則。夫子教「孝」,學生每一個人根性不一樣,他跟每一個人講孝都不相同。夫子講「仁」,對每一個學生講的也不一樣,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學習。但是他有個不變的原則,對方他缺點在哪裡,你能把他的缺陷改正過來,他得利益了,這個教學成果收到了。譬如來問「孝」的,這個問孝的人對父母他會供養,他沒有恭敬心。你教導他的時候,一定是要勸他什麼是孝,對父母有極尊敬是孝,他就明白了。另外一個人來,一問同樣問題,你再觀察他,他對於父母供養很薄,還有一點恭敬心,那你勸導他的時候,對父母要盡心盡力的來奉養。為什麼說的不一樣?是那個人他對於父母的態度不相同,要如何來糾正他!

  佛教化眾生是要觀察眾生的心行,眾生的心行不相同。所以同樣一樁事情,所教導的裡頭變化很大,教布施、教持戒、教忍辱,給每一個人講的都不一樣。「蓮華幢」這是不變的,表清淨,心地清淨真誠,這是永遠不變的,我們應當要學習。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