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六卷)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186

  請掀開經本,時分天長行第九句:

  【光照天王。得超出一切業障。不隨魔所作解脫門。】

  天王所修學的法門,對我們來講非常契機,因為我們現前業障沒有辦法超越。這個地方首先要講解清楚,就是『業障』這兩個字。「業」是造作,我們世間一般人講「事業」,正在造作的時候稱之為「事」,這個事情結果稱之為「業」。造作,佛給我們歸納,造作得再多,總不外三類:第一類口的言語,我們講口業;第二類,身的舉止動作,這身業;第三是念頭,念頭的起滅,這是意業。每一個眾生,從早到晚,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日夜不斷的在造業;晚上睡覺會作夢,夢中還在造業。這個樣子,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所累積的這些業障無量無邊。佛在經上有個比喻,如果所造的業它要是有形相的話,哪怕形相再小,像我們現在所講的原子、電子、粒子,小到這個程度,無量劫累積下來的業障,盡虛空都容納不下。我們想想佛這句話,比喻得並不過分,因為什麼?我們這個造業從來沒有中斷過。如果造業中斷,你就超越一切業障,你就成佛、成菩薩了,不會再在六道。所以業障確確實實可怕,日夜不停的在造作。造作業就有障,障什麼?障我們的自性。佛法修學,禪宗所說的,目的就是在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諸位一定要記住,我們學佛目的何在?今天講「見性成佛」,這四個字的意思很難理解,我們換句話說,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話大家好懂。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見性。明瞭的人、見性的人就叫做佛,所以見性就成佛,就是個明白人。《無量壽經》經題上講「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見性,就是成佛。

  我們現在不見性,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一天到晚在胡思亂想,思想是意業,它不中斷。口業、身業有中斷的時候,意業沒有中斷的時候,意業的力量最強,身口造業還是受意的支配,意清淨,身口就不造業。由此可知,造業的根源就是意業,起心動念,它障礙我們見性。自性裡面本具無量智慧,我們在佛經上看到,非常明顯的體會到,釋迦牟尼佛智慧廣大,智慧無邊際。看看經上所說的,一生說法四十九年,每一句話都充滿真實智慧。佛告訴我們,這個智慧每一個眾生統統都有,不是他一個人有,所以佛法是平等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德是什麼?德是能力,佛的能力無量無邊;相是相貌,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世尊當年為我們示現的。實際上,大經上說「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在往生經上看到,依正莊嚴,不可思議,這是性德。性德,雖然我們大家統統都有,可是我們今天迷失了自性,智慧不能現前,德能也不能現前,相貌也不能現前。佛在經上說,這叫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什麼時候你回頭,你見性,你的智慧德能相狀統統都恢復。現在因為造業才有障。

  『一切』這兩個字是形容詞,說這個業無量無邊,再小的業都產生障礙。業障,佛在經論上具體而言,佛將它歸納為兩大類,二障;也有時候歸納為三大類,叫三障。二障是煩惱障、所知障,這兩大類。煩惱是事上你所造作的,所知是從思想、見解上造作的。說三障,是講惑、業、苦,這個三障。惑是迷惑,業是造作,苦是果報,三途六道是果報。果報從哪裡來的?果報是從業因、業緣,後頭就有業果。《地藏經》上以這三樁事情歸納為三品經文,說明苦報的根由。明瞭事實真相,人心定了,縱然受苦難,也不會怨天尤人。為什麼?自作自受。不了解事實真相,總是埋怨別人,總是以為老天不公平,佛菩薩不慈悲,沒有保佑我。有這種念頭,他又再造業,又再造極重的罪業,他怎麼會有好果報?所以真正清楚明白人,他不造業了,曉得自作自受,不怨天、不尤人,這是個轉機,他的命運就開始好轉。還是有怨天尤人這個念頭,沒有轉機,在六道裡頭愈陷愈深,愈過愈苦!佛在此地教我們如何超出業障,這個地方講『超出』,一些大乘經上講「消除」,消除跟超出是一個意思。通常我們講消業障,業障怎麼消得了?業障要消了,你才能超出,消不了你怎麼超出?佛的教導就是教我們消除業障,所以佛先跟我們說明什麼叫做業障,我們搞清楚了,什麼是業,什麼是障。消除的方法很多,佛法常講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消除業障的方法。我們隨便選一門,只要認真努力去學,就能夠消除業障。可是修學不管哪個法門,都要懂得如理如法的修學,理是佛跟我們說的,方法也是佛教導我們的,決定隨順佛陀教誨,我們的業障就能消除。

  可是現前我們學佛學了很久,學了幾十年,業障不但沒消除,天天還在增長,這是大多數學佛同修的現象。是不是佛說的理論方法有了問題?我們要仔細去檢討、去反省。不是佛所說的理論方法有問題,而是我們自己學習有錯誤,錯在哪裡?錯在依舊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沒有隨順佛的教誨。我們就現實環境而論,我們隨順佛的教誨一、二成而已,百分之一、二;換句話說,還有百分之九十八、九,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這怎麼能成功?說個老實話,我們能夠隨順佛一半,隨順自己煩惱習氣一半,都不能成功。要怎樣在這一生當中才真正能成功?要把自己煩惱習氣完全放下,百分之百的隨順佛陀的教誨,這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就。可見得我們這一生能不能成就,有多大的成就,不受別人控制,完全是自己做主。如果自己不能夠隨順佛陀教誨,那就沒法子。我們習氣裡頭最深的,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自私自利,貪著名聞利養,貪著五欲六塵的享受,不肯捨棄,不肯放下。這個樣子,你這一生消業障就談不上;不但你的業障沒消,天天在增長。你學佛,佛法也天天在增長,佛法增長百分之一、二,煩惱習氣增長百分之九十以上,你學佛這個力量抵不過你的煩惱習氣,所以你還是要搞輪迴,還是要墮三途,道理在此地。真正覺悟的人,心裡一絲不掛,生活一切隨緣;不但生活隨緣,在佛法,我們出家人唯一的事業是度化眾生,度化眾生也隨緣,你的心才乾淨。心裡要是有「講經說法度化眾生」,那是業障。連度化眾生都不放在心上,你的心才清淨。什麼樣的事情放在心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我們今天在此地,在新加坡,幫助這個社會推行多元文化,有沒有放在心上?沒有。事隨緣,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心裡只有佛陀對我們的教誨。我們依教奉行,這一生才有救,這一生才能超出一切業障。

  下面這一句,就是教給我們怎樣超越。學習的綱領是『不隨魔所作』,要隨順佛所作,我們就成功了。什麼是「魔所作」?《八大人覺經》大家念過,經上給我們講魔有四大類;《楞嚴經》上說五十種陰魔,那是把魔歸納成五十大類,每一類裡頭無量無邊,五十大類。五十大類,也不出《八大人覺經》上所講的四大類。這四大類,第一個是「五陰魔」,我們有沒有辦法超越?答案是有,相當不容易。五陰:色、受、想、行、識,就是講我們的身心,我們的身心就是個魔障。四大是色法,我們的身體、肉身,肉身會生病、會疲勞,這是障礙。飲食不適合,身體就有病;寒暑沒有留意添減衣服,就受風寒,就受病苦,所以這個身體要小心去照顧。除了身體之外還有心理,「受」是感受,苦樂憂喜捨的感受;「想」,起心動念;「行」是講你的念頭生滅不住,叫行,你的念頭不會停在那裡,前念滅了後念又生,這是無常的,這是心理的現象;「識」是講心理的體,你所造的業都儲存在識心裡面,識心像是一個倉庫一樣,這就是指阿賴耶識,唯識經論裡面稱作「業習種子」。這個種子沒有形相,無量無邊。種子遇緣起現行,它就起作用,果報就現前。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八識田中什麼樣的種子都有,我們有成佛的種子,有成菩薩的種子,我們也有地獄種子,也有餓鬼種子,也有畜生種子,十法界業習種子我們統統具足。在十法界裡面感得的果報,這是怎麼回事情?佛在經上說,你這個種子哪一個種子力量強,又遇到緣,它就起現行。這個種子起現行,其他的種子都隱藏在裡面。十法界,佛用比喻的方法講,一法界現行,九法界隱沒。這個果報報盡了,不一定又哪一個種子起現行,那叫來生的果報。

  這樁事情對我們的關係太大了,古大德警惕我們,說得好,「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娑婆世界六道輪迴業因非常複雜,第一個業因是什麼?男女的情愛,這是六道輪迴第一個因素。男女情愛要是不斷,你永遠脫不了輪迴。佛在經上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這五條根裡頭,最嚴重的是什麼?是色,我們要問,我們今天念佛要求生淨土,這個念頭還有,佛念得再好,去不成,這是地獄五條根,根牽著你,阿彌陀佛拉都拉不動。必須要想清楚,要看明白,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就是這個沒有斷掉,所以生生世世修行都沒有結果。這一生得人身、聞佛法,這個緣太殊勝,不容易。我們聽清楚、看清楚了,下定決心捨掉吧!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男女之間,虛情假意,不是真心,會變心的。今天好了,明天鬧了,你能好多久?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古德這些話是經驗之談。我們要曉得,六道裡頭人沒有真心,全是妄心。所以佛在經上很坦白的告訴我們,決定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為什麼?全是假的,全是錯誤的。佛告訴我們,什麼時候你才能相信自己意思?見思煩惱斷了,貪瞋痴慢沒有了,你證得阿羅漢果,這個時候你才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佛這個話是方便說,真正證得阿羅漢果之後,沒有意思了,還有意思就又回頭、又墮落了,哪還有什麼意思?你們諸位想想,有意思你就有我執,「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具足,你是六道凡夫,哪裡是阿羅漢?阿羅漢以上,決定沒有自己的意思,無我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還有什麼意思?這是事實真相,佛不跟我們說出來,我們自己怎麼會覺悟?怎麼會想到這些事情?都以為自己的想法看法是正確的,都以為自己很了不起,都高人一等,人都不如我,貢高我慢,不知道這些都是業障、這些都是魔所作。「魔」這個字,諸位現在看經文上,這下面是個鬼字。這個字是梁武帝造的,中國古時候沒有這個字,古時候下面是個石頭,磨是講折磨,梁武帝認為折磨痛苦,把那個石頭換個鬼,造成這麼一個字。我們要懂得它的本意,魔不是鬼,魔是折磨。

  五陰是魔,什麼時候你才能超越這個魔境?觀世音菩薩在《心經》裡面告訴我們,《心經》一開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他五陰魔沒有了。由此可知,破五陰魔要智慧,要高度的智慧。宗門裡面修行,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觀照」,實在講我們現在連這個功夫都沒有;你真正修觀照,你的功夫就得力了。我們現在功夫為什麼不得力?連觀照的能力都沒有。什麼叫觀照?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一接觸你就想到佛的教誨,這叫觀照。佛教我們做的,我們應當做;佛教我們不做的,我們決定不應當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落實佛陀的教誨,這就是觀照。觀照久了之後就變成習慣,變成習慣的時候,叫「照住」,照住就得定,功夫深了,照住了。照住,決定不隨順煩惱,完全隨順佛的教誨。觀照的時候自己煩惱習氣還常常現行,但是觀照有功,妄念雖然起來,他能夠控制得住,古德所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他念頭起來,第二個念頭就是隨順佛陀,把自己妄想分別執著控制住,這功夫得力了。到照住那就是得定,也就是說他有能力不被外境誘惑,內裡面如如不動,這是照住,所以得定。照住久了就開智慧,智慧一開,世出世間法一切通達明瞭,五蘊身就看破了,五蘊皆空。對這個身還有沒有執著?不執著了,一絲毫都不執著。我身,人身;我身,畜生身;我身,樹木花草身;我身,山河大地身,同一個身。不但你的心是包太虛、周沙界,身也跟虛空法界融合成一體,你說那個多自在!真正體現到佛在經上講「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那是事實真相,心境一如;那是「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都沒有了,苦厄是果報,沒有了。這一關最難透,但是不是做不到,只要你如理如法的修學,這個境界可以證得的。

  第二類是「煩惱魔」,這個煩惱是指見思煩惱,見是見解,思是思想。見解,現在人講你的看法,看法錯誤;你的想法,想法也錯了,這是業障。佛將一切眾生看法、想法也分為兩大類,不只兩大類,一般經上講各分五類。見解上的錯誤,佛講「身見」,一切眾生執著這個身體是我,這個見解錯誤。這個身到底是什麼?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愚人把衣服當作自己,你說糟糕不糟糕?我們今天六道眾生就把衣服當作自己,自己在哪裡忘掉了,不知道有個自己,把衣服當作自己。真正自己是什麼?真如本性,那個才是真正自己。真如本性迷了,迷了就變成阿賴耶,迷了就叫做阿賴耶。阿賴耶我們世間人講「靈魂」,他會去投胎。可見得身不是自己,這個身他可以丟掉,他又去找一個身,捨身受身就跟穿衣服、脫衣服一樣。捨身是脫衣服,受身是穿衣服,身決定不是自己。眾生迷惑這個身是自己,為這個身的享受造無量無邊罪業,這不叫冤枉嗎?光是在飲食上,吃眾生肉,滿足誰的欲望?舌頭,舌頭只有三寸,喉嚨下面就不知道味道了。為了這三寸舌,你們想想眾生在一生當中造多少罪業滿足這個舌根,你說愚痴不愚痴?我們今天看到外國,外國人福報比中國人大,有道理!外國人在飲食上不講求味道,他講求營養,我們中國人講求味道。外國人也吃肉,他吃得簡單,他們的主食是牛羊肉,我們中國人什麼都吃,一樣也不放過,造的業就重了。所以我們在澳洲,諸位曉得,在其他國家我們也能看見,這些鳥獸不怕人;可是在中國的鳥獸,還沒有接近,早就跑掉了。所以鳥獸牠也懂得,牠有靈性,曉得人不是善人,惡人要殺牠、要害牠、要吃牠。從這上面你就想到,造作罪業無量無邊。演變到現代,在社會上提倡競爭,起心動念都有競爭的念頭。這個爭,爭的目的還不是損人利己,天天想這個事情,天天幹這個事情,怎麼樣去掠奪別人,滿足自己的欲望,就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業。身見之害!所以它擺在第一個。

  下面是「邊見」,邊是相對的。我們今天起心動念,全是對立的,我跟人對立,理跟事對立,族群與族群對立,國家與國家對立,家庭與家庭對立;甚至在自己一家當中,丈夫跟太太對立,父親跟兒子對立,這成什麼話!現在演變成這種嚴重的問題。什麼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門,不二法就沒有對立。佛法是覺悟法,覺了就沒有對立,迷了才有對立,覺了沒有對立。佛菩薩合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為一個法身,我們在經上常常念到「清淨法身佛」,什麼叫清淨法身佛?幾時你真正能體會到,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你就證得清淨法身佛。換句話說,對立沒有了,邊見沒有了,破掉了。後面有「見取見」,「戒取見」,這兩種我們中國人叫它成見,某人成見很深。成見分兩大類,一個是因上的成見,一個是果上的成見。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所以把成見分成因果兩類來說,都是錯誤見解。後面還有一條,不屬於前面四類錯誤的見解都歸到後面這一條「邪見」,邪見是錯誤的見解。

  思想上的錯誤,佛也說了五大類。第一個是貪,慳貪。我們試問一問,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真的能得到嗎?佛給我們講真相,我們這個身命是有為法,有為就是生滅法。《金剛經》上講得很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句話是說我們的本質,說明它是虛妄的,是個幻相,不是真實的。這個幻相存在的時間多久?「如露亦如電」,所以你真正明瞭、真正懂得,這個幻相不存在,剎那生滅。了解事實真相,你的心多清淨,真的是一塵不染。為什麼?全是假的,一場空。所以佛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什麼東西是真實的?真性是真實的,心,真心,真心是真的。我們起心動念是妄心,妄心是假的,不是真的;離了妄,真就現前。所以佛法追求的,是求真心,是求明心見性,只有這樁事情是真的,除這樁事情之外,全是虛妄的。我們果然能夠捨棄一切虛妄,一心求取真實,我們這一生就成就了。佛的教學目的在此地,佛的願望也在此地,希望我們人人都成佛,人人都得大自在。所以慳貪是最嚴重的煩惱,佛教菩薩從這裡下手。佛教菩薩修學的六個綱領,頭一個「布施」,布施度慳貪,布施就是對治慳貪的,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認真學習。什麼都能捨,什麼都放下,我所有的,別人喜歡,我都能夠布施供養,一絲毫吝嗇都沒有。為什麼?捨我的慳貪,捨我的業障,成就我的智慧法身。我們今天智慧不能現前,法身不能證得,慳貪煩惱障礙住了,應當放下。可是捨,還愈捨愈多,這個事情麻煩,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愈捨愈多。你捨財得財,捨法得智慧,施無畏者得健康長壽,果報如此。佛教給我們「捨得」,這個意思很深。你布施,後來果報你得到了,得的那個也要捨,把那個得也捨掉,永遠在捨。不能說是得到之後就不想再捨,不可以。得的多,捨得更多,真得大自在!要歡喜捨,肯捨,毫無慳吝的去捨。

  我們看世間,現在也有不少想做好事的人,財力很困難,找不到錢。我們在想,什麼原因?他不肯布施,想做好事又不肯布施,所以他財源有枯竭的時候。好像那個水,它不是流水,它就那麼一小潭水,天天在那裡取水,那個水會乾。肯布施的人,那個水是流動的,像河流一樣,永遠不竭;這裡流出去,那邊又流過來,愈流愈多,世間人不懂這個道理。所以要肯捨,統統捨盡了,如果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是經上所講的上升作天王去了。你布施的果報現前,你作天王去了,為什麼?世間人沒有這麼大的福報,那只有到天上去享福,你修的福報太大了。所以我們要仔細觀察,真正有需要的人,他真正是做好事,尤其是對社會做善事,我們應當要布施,應當要供養,應當要施捨,一定要突破種族、突破宗教。我們在每個地區,也不一定是在哪裡,遇到這些緣,遇到布施的機會,我們要抓穩,這是我們修布施的時候、修供養的時候。上一次我到此地來,這邊尤里先生是多元文化局的局長,帶我到格里菲斯大學去參觀。去的時候他拿了一份圖,說我們現在要建一個多元文化活動中心。我說:好事情!他就告訴我,這個中心建立的費用大概要一百三十萬,我當時就給他十萬塊錢,機會來了。等於說這是一個社會好事情,我們投資進去,那我也有股東在裡頭,你們做的好事有我一份。不要以為那不是佛教,我們不要做;那個不是佛教的,我們也不要度。「眾生無邊誓願度」,下頭加括弧、加註解,不是佛教,其他宗教一律不度,佛經上是不是這麼寫的?一律平等去幫助,沒有分別。

  一切其他宗教都不度,我們還看到你常常放生,你們眼睛當中人都不如畜生,畜生你還要幫助牠,還要救牠、要度牠,人就放棄掉了,你們存的是什麼心?這是佛心嗎?所以總要多想想佛所講的道理,要把它想通,我們做事才真正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否則的話,你都會有過失。我們看看其他宗教,建養老院,建孤兒院,我們到那裡去參觀,我們總要布施供養;換句話說,看到這些善事、好事,我們要去投資。說投資,大家心裡很高興,說布施供養,好不高興,好難過。我換個名詞,我到那裡去投資,你就很開心了,所以你們在玩文字遊戲。真正智慧開了,明白了,天下每一個眾生做好事,我都要加一份;就像做生意,你愈做愈大,每一個大公司都有你的股份,你都是股東之一,這怎麼不自在?所以我換成這麼一個說法,大家聽了點頭,就容易懂。我要說布施供養,我們佛教徒捐獻這些錢,法師拿去糟蹋掉了,心裡很不高興。心裡為什麼不高興?慳貪心沒放下。慳貪心要是放下了,布施供養是平等的,布施供養是盡虛空遍法界的,這才真叫「捨一得萬報」,捨一得無量無邊的果報,為什麼?你是清淨平等心布施的,果報不可思議。你自己畫上圈圈去布施,你的果報決定超不出這個界限,為什麼不把這個圈圈打破?所以在錯誤思想裡頭,頭一個是貪心,第二個瞋恚,愚痴、傲慢、對於聖教的懷疑,貪瞋痴慢疑,疑不是別的,是對於佛菩薩教誨你半信半疑。這個對你的損失太大了,障礙你自己的善行,障礙你自己的成就,障礙你所修學的功德。所以我們要把魔認識清楚,這是講到煩惱魔。

  第三種,經上跟我們講「死魔」,死也是魔。死魔是講你壽命不長,你修學還沒有成就,壽命到了。死了之後再去投胎,縱然你修得不錯,你能夠得人身,你想想看你一投胎,前世所修行的忘得乾乾淨淨,縱然遇到緣很殊勝,要從頭來起,你說多辛苦!死魔能不能超越?能。這個意思就是說不能死,死不得。我過去講經常常跟大家說,死了就不得了!這個問題確實是很難解決,也是很現實的,但是並不是不能解決。我們看到許多念佛人自在往生,他真的沒有死,他活著往生的。他臨終的時候看到阿彌陀佛,西方三聖來接引,跟家裡人辭行,「我跟佛走了」,活著走的。走了之後,這個臭皮囊不要了,丟掉了,他換紫磨真金色身。諸位要曉得,念佛往生是不死的法門。你要認為死了,那你完全錯誤,他是活著走的。死了就很難得度,不容易。所以幫助人往生,臨終助念是第一殊勝的功德。助念的時候只守住一個大原則,決定要保持往生的人正念現前,這個很重要,就是要保持他念佛求生西方這個願望。因為人在臨終的時候,自己一生當中造作的業很多,還有過去生中一些冤親債主,往往在臨終的時候現前。這個我想許多人都有經驗,臨命終的人,他看到這個人,看到那個人在哪裡、在哪裡,我們看不到,他看到了。所看到的都是他認識的人,都是熟人,而且都是已經死了的人,他看到了,這是陰境現前。是不是真的他所見到的人?不是的,《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都是他的冤親債主變化他的親屬來引誘他,他一斷氣,被他們拉去了,他就報復,《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一遇到這個現象,立刻提醒他,「不要理他、不要管他,一心念佛」,就這麼一句開示。提醒他正念,不要讓他想到,看到這個,看到那個,看到什麼境界,這個不得了!

  所以在助念的時候,最要緊的就是注意這樁事情,決定不能讓這個往生的人有雜念、有幻想,無論他見到什麼境界,聽到什麼音聲,一概都不理。他如果說見到地藏菩薩,見到藥師佛,都要提醒他不理,一概不理,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接引,才能跟他去;不是阿彌陀佛,一概不理會,因為妖魔鬼怪會變其他佛菩薩來誘惑,這是關鍵,關鍵的時刻。許許多多念佛人念一輩子佛,到最後在關鍵的時刻又迷了,又出了差錯,那是真可惜!這些都是魔境,都是魔障,都是自己業力變現的虛幻境界。在這個時候,只有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西方三聖,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那是相應的,那是正念。我們要想在臨終保持正念,平時念佛就是訓練,平時是練兵,臨終是打仗,成敗就在臨終最後一念。所以助念是無量的功德,助念的時候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怎樣去幫助別人。你能夠常常幫助人,將來你自己臨終的時候有因果,就有人來幫助你。我們不肯幫助人,到那個時候也沒有人來幫助我們,很重要!這個也是無畏布施,臨終助念是屬於無畏布施,圓滿的布施。所以死魔能夠超越的。

  末後一個叫「天魔」。天魔是什麼?用現在的話來說,外境的誘惑,這就是屬於天魔。現在外境誘惑的力量很強,你到市中心去走走,商品店裡面展覽你們去走走,你看看那些東西,樣樣都在誘惑你。真的,名利在誘惑你,五欲六塵在誘惑你,這是屬於天魔。對付天魔,這得用禪定、用智慧,不受誘惑,不隨魔所作。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這麼多魔在你的身邊誘惑你,你必須要以「戒、定、慧」這三種方法來消除魔障,你才能超越一切業障。造業的因是我們自己本身的,但是要沒有緣,業也造不成。緣是什麼?緣就是魔所作。所以要認清楚,魔所作,不上當,不受他的誘惑,自己能做得了主宰,才能夠真正在這一生當中成就。當我們還禁不起誘惑的時候,佛祖告訴我們,跟他保持距離,少接近,少往來。所以為什麼從前在中國,世尊當年在世也極力提倡阿蘭若。阿蘭若是什麼?修行人所住的,在古時候都住茅蓬。茅蓬建在什麼地方?建在人跡不到的地方,很偏僻的地方,很安靜的地方。為什麼建在這些地方?少誘惑,盡可能避免誘惑。我們凡夫禁不起誘惑,話說得很好聽,可是境界現前就禁不起誘惑,就又墮落了。所以修行處所建立在很偏僻的地方好,愈清淨愈好。阿蘭若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喧鬧;「阿」翻作無,「蘭若」是個熱鬧地方,就是沒有喧鬧,沒有聲音吵雜。在古時候的標準,是牛叫的聲音聽不到。古時候農業社會,農民農村都養牛,牛叫的聲音他那邊聽不到。我們想想在現代,現在不行,現在牛叫的聲音很小,車的聲音、飛機的聲音聽不到,所以那個標準現在要提高。交通不能夠太方便,交通太方便,人來人去多了,你還修什麼行?你沒法子修行。所以一定要找偏僻,交通不便,找這樣的地方,對於我們修學就有幫助。所以真正修道人,生活愈簡單愈好,愈清淨愈好。

  我們想想當年,淨土宗慧遠大師他那個辦法好,很值得我們效法。我也很想學他,緣不足,這也就是沒有那麼大的福報。他的道場修行人是固定的,不是說來來去去,沒有來來去去的,一百二十三個人,是固定的。劃一個界線,就在這界線裡面學,外面不接觸,這一百二十三個人統統成就了,那有大福報!我們哪有那麼大的福報?找個清淨地方居住,四事供養有人護持,現在我們在新加坡居士林,有這個福報,但是它有副作用,來往的人太多了。四事供養是沒有問題,他真做到了,但是往來的人太多了,道場不清淨。所以道場一定要建築在深山裡頭,人跡不到。真正求生淨土的同修,人數不拘多少,像覺明妙行菩薩八個人真正在一起共修。所以我上一次在伯斯看到小乘,我很有感觸。他們做得如法,他們道場在深山,很少人去,在那邊修行;但是在市區他有個講堂,市區裡講經說法接引大眾。所以自行化他都兼顧到,這個很如法,值得學習,值得提倡,他分成兩部門。所以我們將來,如果圖文巴,我們藏經樓這裡搞好之後,那邊蓋一個念佛堂,真正修行到那裡去,這個地方做接引弘法道場。為什麼?我們要報施主恩,要報佛恩。自己修行跟弘法利生要分開來,修行決定不受干擾,我們才能成就。自己真正有定有慧,這個標準就是不受外面一切境界誘惑了,你才可以下山去幫助一切眾生;否則的話,就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不要說是你度眾生,沒幾天就被人家度跑掉了,這是我們一定要提高度的警覺。所以小乘那個做法我很欣賞,我看到也很歡喜,他們有需要幫助,我都很樂意的去幫助他們。他們很難得,在伯斯市區有個講堂,在雪梨他們有一個網路中心,都是他們搞的,有自行,有化他。看看我們的福報,我們有福報也應當這樣做法。好,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