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三八卷)  2001/12/20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538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說偈讚佛,金燄菩薩的讚頌:

  上面我們將第七段金燄菩薩的讚頌介紹過了,讚頌的內容是如來果地上的十種智力。清涼大師在末後跟我們做了一個總結,十力:智是體,力是說作用,「然智即力,更無別性」,這些話為我們說明一個事實,世出世間所有一切的能力、技巧,無一不是生於智慧。佛法所求的,沒有別的,是究竟圓滿的智慧。諸位想想這樁事情重不重要?智慧的反面是愚痴,覺悟的反面是迷惑。我們想愚痴、迷惑都不是一般人情願要的,人人都想有智慧,人人都想有覺悟。究竟圓滿的大智大覺,是佛法之所修,是佛法之所得,所以佛法不是宗教,任何宗教都應當修學佛家的智慧德能。為什麼?才能夠成就、辦妥世出世間一切的事務。日常生活的事事務,無論你在這個世間從事於哪個行業的這些事務,交際應酬的事務,應酬的範圍要是擴大,不僅是你周邊的親戚朋友、鄰里鄉黨,還包括著天地鬼神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你跟他們交往、跟他們往來,沒有智慧、沒有能力是不行的。

  所以我從出來弘法的那一天,那個時候在台北,我記得那個時候我是三十三歲,我請求「中國佛教會」,好像是設計委員會,請這裡面的大德認真的開個會議,替佛教做正名的工作。孔老夫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現在社會大眾提起佛教,誤以為它是個宗教,而且是個迷信的宗教,是泛神論的宗教,就是多神的宗教,多神的宗教要跟基督教相比,那差很遠,基督教只有一個神,唯一的真神;佛教是多神教,多神教是低級的宗教,這成什麼話?佛教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很不幸變成宗教,而且變成很低級的宗教,怎麼講也講不過去。我那個時候提出來,也寫了一篇文章,希望「佛教」裡頭加兩個字。中國人自古以來言語文字都講求簡要詳明,所以「佛教」這兩個字很簡單,在古時候不會產生誤會,為什麼?古時候沒有「宗教」這個名稱,大家都知道是教學,所以儒教、佛教、道教三教鼎立,幾千年來中國這麼大的幅員、這麼多的眾生都是接受三教教育。

  佛門本身也稱「宗教」,可是意思跟現在宗教的定義完全不一樣,佛教裡面自己稱「宗教」,是因為它有宗門、有教下,所以簡稱為宗教。宗就是禪宗,在中國佛教大小乘一共有十個宗派,除禪宗之外,其餘的九個宗派都叫做教下,是這麼個意思,跟現在一般講宗教完全不相同。為什麼稱為宗門教下?它教學的方法不一樣,差別很大。宗門的教學不用教科書,它不用經典;教下一定要依教科書,教科書就是經典,這個差別就大了,手段不一樣。教下這九個宗派有經典依據,所以它教學的對象是中下根性的人,像讀書有一年級、二年級,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按部就班,次第相授。而宗門是天才班,它不需要小學、中學、大學,他直接就是研究所,那是天才,那不是普通人。他有沒有三藏經典?有,什麼時候學?悟後起修。沒有大徹大悟之前不看經典,這個方法很特殊,悟後之後再來看經教,不但速度快,成就也驚人,為什麼?他懂得經的意思,真的是一聞千悟,那不是普通人。

  我初學佛的時候,對禪也挺有興趣,我讀佛經,第一部經是《六祖壇經》,丁福保居士的《箋註》,我頭一部看這個。那個時候沒有入佛門,沒有入佛門的時候,在朋友家裡過年度假,我到台中在朋友家裡面住了一個星期,他家書架上有幾本佛經,這個《壇經》丁福保居士註子,我看得很有興趣,我就利用那幾天從頭到尾把它看了一遍,很歡喜。所以以後認識方東美先生,方先生問我看了些什麼佛書?我就告訴他,他聽了之後搖頭,他說:中國惠能以前沒有出現過惠能,惠能以後也沒有出現過惠能,那是天才,那是不能學的。於是他建議我從法相入門,介紹我《百法明門論》,窺基大師註解,《唯識二十頌》、《三十頌》、《成唯識論》,他要我從這些地方入門,確實這是中下根性所走的路。我也找了這些典籍來看,說實在的話,看不懂,法相分析非常周詳,我嫌它太麻煩、太繁瑣了,哪有禪宗這些典籍這樣的痛快?我知道方老師講的話是有道理,禪宗是靠悟性,沒有高度的悟性,煩惱習氣不斷,你要是學這個,那就是古人所謂「野狐禪」,會走火入魔,走火入魔就變成邪知邪見,狂妄自大,佛家講的「起增上慢」,果報必定在三途。

  以後我親近章嘉大師,親近李炳南老居士,看法幾乎都一致,可是教給我入手的方法,三位大德不一樣。章嘉大師教我從戒律入門,李炳南老居士教我從《印光大師文鈔》入門,從小部經學講,我對這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一心一意跟李老師學講經,全心投入。自己並不覺得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對於法相名詞、教義教理也很自然的投入,這個方法長年薰修,自己境界的提升,煩惱習氣的改變,都是在不知不覺當中完成的。在這個修學過程當中,法喜充滿,學習的情緒高漲,現在一般人所說的「有成就感」,年年都有成就感,每一部經講圓滿的時候,歡喜,再選下一部。有時候一部經重複講很多遍,遍遍都有新的體會、有新的悟處,所以我講經的心得、經驗,常常提供給諸位同學。

  初學講經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要寫講稿。這一遍講完了,我重複再講第二遍,我前面的講稿能不能用?不能用。如果依著前面講稿去講,那你是毫無進步,你已經退墮了,你在敷衍塞責。應當怎樣?就當這部經沒有講過,從頭到尾再準備,重新寫講稿,這有悟處。然後你把你第二次講的跟第一次講稿對比一下,你就曉得了。同樣一部經,講的遍數愈多愈契入,宗門裡面講的「悟處」,遍遍都有悟處,積小悟就成大悟,積大悟就成大徹大悟。這個不但是我自己的經驗,李老師他也常常跟我說,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古今中外弘法的這些大德們都有這個體驗。講多了自然就講熟了,熟能生巧,那個巧是力,體還是智慧,講多了智慧開了。講經,我們一般都說勸人斷惡為善、破迷為悟、離苦得樂,要知道勸人同時就是勸自己。常常講,是天天勸,不知不覺改變了,他的心不一樣,念頭不一樣,念貪瞋痴這個念頭少了,念五欲六塵這個念頭也少了。你每天講經,你天天想經裡面所講的意思,想著經裡面的經文,這個念頭多了,這叫修行,把我們往昔不善的念頭、不善的想法看法,天天想經教裡面的意義,這個取而代之。

  念頭轉了,行為自然就跟著轉,言行就跟著轉。天天在講臺上轉念頭、轉思想,在生活當中轉行為,所以不知不覺就有了成就,可觀的成績。古德教人「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是有道理的。學東西,方先生跟李老師很重視,一定要適合自己的程度,不能學太深的。經卷展開自己感覺得有困難,你就不要學,為什麼?那個經典不適合你修學,就好像學校裡面的課程標準,那個課程是高年級學的,我現在在念小學,我念中學、大學的課本不適合,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程度,要知道自己現前學習的環境。如果是在家居士還有工作的,我每天能夠用多少時間來學習。我在沒有出家之前,每天學習的時間可以用四個小時就很不容易了。為了生活要工作,每天工作八小時,工作時間沒法子學習,只有利用早晚的時間,早晨早一點起來,可以用一個小時,晚上晚一點睡覺,晚上可以用三個小時,充分的利用星期假日,不容易!如果是出家人,一般寺廟裡面工作也很多,你真正想學,可能還會有障礙。為什麼?你的同參們看到你學他沒有學,他心裡難過,往往嫉妒障礙,不讓你學習;你能講,講得很好,他不許你講,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就很多。所以李老師跟我們這些學生們講過很多遍,你們學講經,他笑笑:「講得不好還無所謂,人家笑話笑話你,真要講好了,你就走投無路。」這話真的,一點沒錯!真講好了,哪個道場都怕你,跟你距離遠遠的!

  我早年講經,住在韓館長家裡面住了十七年,才有一個「華藏圖書館」,談何容易!圖書館成立的時候,只有五十坪地,台灣一坪,這個地方三十六呎,五十坪大概是一千多呎,不到兩千呎,一百坪是三千六百呎,一千八百呎是圖書館剛剛成立,就這麼大的一個場地,我們心裡頭都要有數。所以發心弘護正法,萬萬不能疏忽跟一切眾生結法緣。如果你有法緣,這裡障礙,那邊還有緣,我還有路可走;如果你沒有法緣,這裡一障礙你死路一條,很難成就。李老師非常重視與大眾廣結法緣,我們這些學生在他身邊,常常叮嚀囑咐。怎樣結緣?真正的關心別人、照顧別人,主動的為大眾服務。因為我們沒有財力,沒有辦法用財物跟大眾結緣,我們只有用勞力。結緣的場所,那最好的、最殊勝的,老師常常講經,有許許多多聽眾,我們就做義工。他的講堂有三個門,你在這三個門每一個門前,你都看到我們都有幾位同學,在那裡給人做招待一樣,結緣!從大門口一直到講堂,每一個門前都有我們同學在那裡當招待,做義工。大眾統統坐定,老師要升座講經了,大概升座講經之前三分鐘,我們才入座。我們學生的座位是在最前面的兩排,福慧雙修。

  現在在這邊講經,聽眾很多,人數超過台中蓮社、台中慈光圖書館。可是我們這邊同學沒有做義工的,此地專門有一批同修他們來做接待,他們來做護法,修福的機會也被人家佔去了,我們自己這些出家人在此地,只有修慧,沒機會修福。在此地享福,修慧享福,沒有機會修福,這個事情應當多想想。我聽說從中國來的一些同學,還有不少人有很好的烹飪技巧,可以修福,一下課到廚房裡面去幫助工作。我告訴諸位同學,我往年在外國講經,在加拿大、在美國,我常常下廚房,常常接觸來聽經的,幾乎每一堂都不缺的。我們聚餐的時候,我在廚房裡面燒菜燒飯,供養大眾。許許多多地方、城市,我都下過廚房,我教他們做炸醬。因為在國外生活很辛苦,時間分秒必爭,早餐非常簡單,多半都吃涼的;還有許多中國人中年以上的,對外國這些口味不太適合。我在溫哥華講經,住在柯太太家裡,柯先生從台灣到那邊,這外國的味道吃不習慣,柯太太自己本身也不太會做菜,每一餐生菜,外國人的沙拉味道不好吃。我一動腦筋,這個生菜塗上炸醬就非常好吃,試驗試驗,這一試驗成功了,她的先生非常歡喜。炸醬有好處,做一鍋可以吃好多天,稀飯可以吃,乾飯可以吃,麵可以吃、麵包也可以吃,非常方便。我們用這個布施結緣,廣結善緣,讓大家都生歡喜心,福慧雙修。

  千萬不要忘記,修慧不修福,果報是「羅漢托空缽」。證得阿羅漢果,出去托缽沒有人供養,天天挨餓,什麼原因?沒福。如果專門修福不修慧,也麻煩,佛經上兩個比喻,「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沒有智慧,墮落在畜生道,投胎得個大象身,那個大象是國王的坐騎,一出來滿身瓔珞,福報很大,畜生!佛教給我們福慧雙修,這很有道理,不能不懂得,要抓住修福的機會。十七巷這邊講經,無論哪個同學上臺講經,在他還沒有上臺講經之前,聽眾陸陸續續到達,我們都可以以義工的身分接待聽眾,跟聽眾打招呼,帶領聽眾入席,給他安排座位,修福結緣。得自己幹才行,自己要懂,很熱心的去做,你的法緣將來就勝。你常常照顧別人,你所在之處自自然然有許多人照顧你,因緣果報如是。

  清涼大師說,這十種智力,要是對自己來說,也就是說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這個智慧能幫助你得清淨心,能幫助你消除煩惱,我們常講的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統統幫得上忙;能幫助自己,當然你就能幫助別人。向佛菩薩學習,不再過煩惱的日子了,要覺悟。我們無量劫來墮落在生死輪迴裡面,佛在經上形容得好:「生死疲勞」,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疲勞,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你不想它,糊裡糊塗這一生就過去了,你要想它就感覺得很可怕、很恐怖。如果你不想再幹這個糊塗事,你就開始覺悟。你對這樁事情還感覺得無所謂,你還在迷惑,佛菩薩不會來幫助你,為什麼?沒有用,你還沒這個意思。如果你真的感覺得這個確實不像話,死死生生有什麼意思?在六道裡面說實在的話,累積罪業,不是累積福德。六道裡面的日子決定是三途的時間長,罪業多,三善道的時間短;我們的善念善行少,惡念惡行多,一定的道理。

  《百法明門論》講,我們六道凡夫心所法,善法只有十一個,惡法有二十六個,惡法是煩惱,根本煩惱六個,隨煩惱二十個。善法只有十一個,太少了,而且善法的力量薄弱,煩惱的力量強大,我們一看這個頭數,就會搖頭。要想在這一生出離,抓住這個機會,能不能辦到?能!印光大師教給我們的十六個字,如果我們真的掌握住了,依教奉行,這一生就能把這個事情辦好、辦圓滿,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他老人家告訴我們這十六個字,境界深廣無際,我們要懂:「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這八個字就是佛菩薩標準的形象,確實簡單明瞭,我們學佛,學佛的形象就學到了,八個字。還是以這個為基礎,然後教給我們「信願念佛,求生淨土」。

  所以諸位同修要記住前面這八個字,如果前面這八個字你沒有,念佛也不能往生。那八個字裡頭包括淨業三福、六和敬、四攝六度,印光大師八個字:「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我們所說的虛偽、染污、傲慢、愚痴、沒有慈悲,這是邪;閑邪,閑是防止。存誠,心裡面常存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說正反二十個字,印光大師就四個字:閑邪存誠,但是這四個字不好懂,我把它變成二十個字大家好懂。要落實,要真正做到。「敦倫盡分」這四個字就是淨業三福,就是六和敬。他老人家言語非常簡潔,真正說到了現前大眾學佛成敗的關鍵。說得再簡單一些、再明白一些,要學著與一切眾生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防非止惡,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白過,這一生就成就了。

  一定要做個好人,好人的標準,在佛法裡面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經》我們在這之前講過一遍,講得也相當詳細,可以給大家做修行的參考。特別要記住世尊在《十善業道經》前面一段非常重要的開示,他告訴龍王,龍王是我們的代表,十善業道會上的當機眾,佛說:「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這句話了不起。《地藏經》上佛所講的「知苦樂法」,誰知苦樂法?佛知,除佛之外誰知苦樂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這個「一切」是指十法界,佛說出來,這是什麼法?佛說「晝夜常念善法」,晝夜是不間斷,純善;「思惟善法」,你起心動念、你所想的是十善;「觀察善法」,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的言行必定與十善業相應,能令一切善法念念增長。後面還有一句,非常非常重要:「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你就能離一切世間苦。離一切世間苦果報在哪裡?華藏世界,你就是華藏世界初住以上的菩薩。你們想想看,這個開示重不重要?十善業道通五乘佛法,五乘佛法的根本法,從人乘、天乘一直到一佛乘。修行根本的根本,就是三福裡頭的第一福,第一福「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們想想有多麼重要。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看第八段,法界菩薩的讚頌,他是讚歎佛往修十波羅蜜圓滿,現在證得究竟的果位。

  【爾時法界普音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眾會海已,即說頌言。】

  這是說偈儀。請看第一首偈:

  【佛威神力遍十方,廣大示現無分別,大菩提行波羅蜜,昔所滿足皆令見。】

  這一段總有十一首頌,第一首是總說,後面十首是別說。清涼大師在這一段裡面註得很豐富,因為這是菩薩主要的修行綱領,在一般大乘經裡面講的是六波羅蜜,《華嚴經》上把它展開說為十波羅蜜,十波羅蜜是在後面加上方便、願、力、智。十跟六只是數字上不同,內容沒有兩樣,講六波羅蜜,方便、願、力、智都包括在般若波羅蜜裡面,講十波羅蜜就是把般若波羅蜜展開,這一條變成了五條。般若波羅蜜是根本智、實智,後面這四種就是方便智、權智,也叫後得智,兩種智慧圓滿,這才能圓成佛道。所以這個開合我們要懂得,實在講是展開不增,把它減縮也沒有減少。

  『佛威神力遍十方』。清涼大師註解「威神力略有三類」,第一個是「俱生力」,「謂風不動衣等」。我們沒有這個威力,我們穿這個衣服,風一吹衣服就飄起來;再大的風暴,佛的衣角都吹不起來,顯示佛的威神力,風不能動衣。我們在許多古時候雕塑繪畫裡面看到,佛菩薩穿的衣都很薄,好像很薄的絲織品,綾羅綢緞,當然它不是絲織品,為什麼?絲織品要傷害多少眾生的生命?不是絲織品,是天衣,天衣很輕,風吹不動,你想想看這個威力。第二個是「聖威力」,對於種種功德通達明瞭。什麼叫功?什麼叫德?「功德」兩個字實在講是因果,功是因,德是果。佛門裡面最明顯的例子說:「持戒有功,三昧是德」,三昧就是禪定,因戒得定,「修定有功,開慧是德」。由此可知,功是修行的功夫,這個功夫是不浪費的,功不唐捐,必定有果德。世出世間修因證果這些事情,佛通達明瞭,這叫「聖威力」。

  第三個是「法威力」,菩薩的讚頌,法界普音菩薩的讚頌是屬於第三種,法威力,這是講波羅蜜圓滿的法力。十波羅蜜,下面的讚頌、後面十首按這個順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如來果地上這十種波羅蜜都圓滿,所以稱為威力。清涼大師有一些小註,我想這個小註我就不必說了,諸位同學如果有機會,古人的這些註解,清涼大師的《疏鈔》、李長者的《合論》,學《華嚴》不能不細心的去參究。

  註疏裡面接著跟我們說「波羅蜜圓滿法力,令五根當中一切清淨」,就是我們常說的純淨純善。菩薩修學這十個綱領,真正做到圓滿,你的心純淨,你的行純善,這個時候感得的果報,大師在此地講得好:「四支百節,有無量力」,四支是手足,整個身體,你要是把十波羅蜜修到家,修圓滿了,你第一個所感受到的,你的身體就成金剛不壞身。它後面講到了,你的身體有無量力,「故名堅固不可壞法身、常身、無邊身」,金剛不壞身從哪裡修來的?從波羅蜜裡頭修來的。「般若波羅蜜」稱為金剛,大家念《金剛經》,金剛是比喻,法是什麼?法是般若波羅蜜。在《華嚴》裡面我們必須要理解,任何一法決定圓滿包括一切法,這十波羅蜜亦復如是。任何一個波羅蜜,決定包融其他九個波羅蜜,這一波羅蜜才叫圓滿。到底下「別說」,下面這首偈就講到了。

  「布施波羅蜜」,布施裡頭有持戒、有忍辱、有精進、有禪定、有般若、有方便、有願、有力、有智,這個布施波羅蜜才圓滿,少一條就不是純淨純善;它是淨是善,沒錯,不純,還缺少一條。我們要想相貌端嚴、身體健康,你總找到修學的方法了。諸佛菩薩、緣覺羅漢,跟諸位說,個個都是金剛不壞身,他們怎麼修的?令心純善,令行純淨。這兩個可以互融的,說令心純淨、令行純善都是一樣的,純善純淨,你就得金剛不壞身。

  他的境界遍虛空法界,所以第一句裡面講「佛威神力遍十方」,遍十方就是無邊身。『廣大示現』是變化身,對於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所有一切眾生,眾生心裡面有感,佛就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這叫無邊身,同時可以現百千萬億的身相,而且告訴我們百千萬億種不同的身相,不只三十二應。觀世音《普門品》裡面講的三十二應,我們知道了,略略舉幾個例子,哪能細說?細說說不完,舉幾個例子來說吧!《無量壽經》第二品裡面舉一個例子,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舉八相成道的例子,我們要懂。佛身都能夠隨意的現,其他一切菩薩眾生身,那還有什麼問題?當然可以現。所以示現無量無邊身,是廣大示現。

  『無分別』,就是十身裡面的「平等智身」。佛無論示現什麼身,不但性平等,再跟諸位說,身平等。我們要怎麼修法?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你一定要懂,總的原理原則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總綱領、總原則,我們一定要懂、一定要信,決定沒有懷疑。怎麼修?佛也教導我們修行的總綱領,「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必須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想、常常想與一切法平等,你在修平等智身。上,我跟諸佛如來平等,下,我跟阿鼻地獄眾生平等,說一個上、一個下,當中全部都包括了。功夫從哪裡用?我跟蚊蟲螞蟻平等,你在這上用功夫,這些小動物你常常會遇到,你在家庭裡面最常常看到的,廚房、洗手間,你看到螞蟻,你看到蚊蟲、看到蒼蠅,合掌「螞蟻菩薩、蚊子善知識、蒼蠅善知識」,這不是精神不正常,修平等智身。牠的身跟我們身不一樣,示現的身不一樣,牠的性跟我們的性是相同,那是動物,動物都有佛性。更進一步,跟花草樹木平等,跟砂礫微塵平等,這是依報,依報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怎麼不平等?有什麼貢高我慢的?

  佛的十種身怎麼來的?固然是自性本具,也是多劫修行成就的,於一切法無一不平等。平等法裡頭就是一真,沒有二,二就不平等,一就平等了。所以宗門大德講得好:「識得一,萬事畢」,什麼時候你真正認識一,虛空法界是一,剎土眾生還是一,什麼事都沒有了,天下永久太平了。我跟什麼人不能相處?跟什麼物不能相處?與十法界的眾生,十法界包括佛法界,決定是和睦相處,決定是互相敬愛,決定是互助合作、平等對待。覺悟的人有平等身,平等身從哪裡來的?平等心變現的。

  『大菩提行波羅蜜』,這一句就是佛在往昔行菩薩道的時候,所修行圓滿功德成就的果德。這個成就就是十波羅蜜行圓滿成就示現,所以底下講『昔所滿足皆令見』。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學佛的同修,一入佛門,佛家非常慷慨大方,決不會吝法,你一入佛門,佛就把最殊勝的、最究竟、最圓滿的方法傳授給你。那是什麼?「大菩提行」,你有沒有得到?你自己不知道。「大菩提行」就是三皈戒,大菩提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三皈、五戒、十善,所以一入佛門就傳授三皈戒。你看看這三條,第一條皈依佛,覺而不迷,覺是菩提;第二條正而不邪,正是菩提;第三條淨而不染,淨是菩提。覺、正、淨是大菩提,落實在哪裡?落實在你行門裡面十個綱領:布施,布施要與覺正淨相應,持戒,乃至於願、力、智,每一條都與覺正淨相應,每一條目都是覺正淨的落實,就傳給你了。麻煩的是你很健忘,一轉頭忘得乾乾淨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還是隨順舊的習慣,這就不能解決問題了。還是隨順煩惱,你不隨順菩提!

  波羅蜜,因為這裡是偈頌,這是七言頌,每一句七個字限制,「波羅蜜多」,把尾音省掉了。波羅蜜是梵語,什麼意思?用我們現在話來說是「究竟圓滿」,我這個說法大家很容易理解,波羅蜜是究竟圓滿。如果照印度梵文的意思來翻,翻作「彼岸到」,這是印度的文法跟我們中國不一樣,我們中國人說話是「到彼岸」,他們叫波羅蜜,是這個意思。「到彼岸」,實在講很像我們中國俗話裡面講「到家了」,就這個意思,功夫到家了,就是究竟圓滿的意思。

  無論世法、出世法,你做得很好、做得很圓滿、做得一點缺陷都沒有,就稱為波羅蜜。我燒個菜,菜燒得非常之好,這個人燒菜的功夫到家了。這個人寫字,字寫得非常好,寫字的功夫到家了。我們中國人講「到家」,古印度的人就叫波羅蜜。佛講經說法恆順眾生,就用眾生這些簡單的名詞術語,顯示佛教誨裡面甚深的密義。布施到家了,這個意思你應該很清楚,布施怎麼到家?布施裡頭具足其餘九個波羅蜜,布施裡面與覺正淨三寶相應,到家了。布施裡面與清淨平等覺相應,到家了。清淨、平等、覺是三寶,又是三學:清淨,淨而不染,僧寶;平等是正而不邪,法寶;覺是覺而不迷,是佛寶。「清淨、平等、覺」,夏老居士就安在《無量壽經》的經題上,你看看這個題目多殊勝!它又是三學:清淨是戒學,戒是清涼法;平等是定學,定中一個妄念都沒有,這真平等;覺是慧學,所以清淨平等覺又是戒定慧三學。統統都相應,統統都具足,布施波羅蜜圓滿了。漏掉一個、有一條不相應,你的布施就不圓滿,只稱為布施,不可以稱為波羅蜜。為什麼?不能稱為波羅蜜,這個意思講有福德,不能夠成就功德;波羅蜜是成就功德,普通布施是福德。

  布施是修福大家都知道,福修的大小就是看你相應不相應,你能夠與三寶、三學相應,與諸波羅蜜相應,這個功德大,你得「波羅蜜身」,佛果地上十種身,你得波羅蜜身。波羅蜜身是什麼?究竟圓滿之身。所以法身、報身、無邊身、變化身、平等身、圓滿身,你看看那身相,凡夫哪有?凡夫不會,所以身相很醜陋。我們確實是非常有幸,能夠生活在這個世間,五濁惡世,濁惡到了極處,我們還有緣聞到真經、聞到真法。不但是正法,正法裡面的真法,問題就是我們信不信。果然真信,有這個願希求,能解、能行,這個福報諸佛如來都讚歎,天龍善神都羨慕,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這個世間災難再嚴重,與我不相干。這個道理你們能不能體會得到?

  清涼大師在《鈔》裡有一段詳細的開示,「令五根下,辨其果相。彼法威力中,諸度各有四相。」因為菩薩這十一首的讚頌,是讚法威力,他說各有四相,這四相我們應該要懂得。第一個是「斷所對治」,這個意思要知道。「布施」,修布施波羅蜜的目的何在?布施是斷慳貪的,慳貪是一切煩惱的根本,所以把它擺在第一。布施什麼時候到圓滿,成為布施波羅蜜?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慳貪的念頭都沒有了,布施波羅蜜圓滿。如何能令慳貪這個煩惱斷得乾乾淨淨?前面說這個布施必須與三學三寶相應,必須具足諸波羅蜜,「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才能有這種功德。第二個是「資糧成就」,資糧是講你成無上道的條件。「資糧」兩個字不太好懂,我用這個話講,大家就明白了,我們修行成佛必須要具備的條件,這個條件就是十波羅蜜。佛這十個條件圓滿了,他才證到無上佛果。諸位要記住,在菩薩地位上,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勤修不退,成就如來圓滿果德的條件。

  第三「饒益自他」,益是利益,利益自己、利益眾生。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相信佛的教誨句句是真話。世間人,中國外國,可以說不分族類、不分宗教,哪一個人不貪財?哪一個人不是天天在擔心財寶得失?你要是問問他:「你最擔心的是什麼?」擔心貨幣貶值,擔心股票起落。實際上他用錯了心,這個與求財不相干。財從哪裡來的?財布施來的,布施波羅蜜裡頭財布施,布施是因,得財寶是果,財愈施愈多。你不肯布施,你的財就那麼多。財從哪裡來?財是你過去生中修布施,你修得多,你這一生命裡頭就多;你修得少,你這一生命中就得的少。我要想我這一生當中發大財,我命裡頭沒有財,想發大財行不行?行,只要你肯修財布施,你對於錢財毫不吝嗇,樂意幫助這個世間苦難眾生,他們有需要的,你盡心盡力的幫助他,你修這個因,果報就現前了,果報現前就是你的財源源源不斷而來。佛這個道理,大小乘經論講得太多太多了,奈何一般人不肯相信,對佛這個話不相信,還是拼命去想賺錢,想種種不善的念頭,「怎麼能賺錢?損人利己,這才能賺錢。」謀財害命,幹這個事情,這個社會上是太多太多了。

  我這幾天還聽同學們告訴我,他說有一些館子裡面的東西生意非常興隆,吃了常常想到這館子裡去吃,連小孩都不例外,吵著鬧著非得要到那家去吃東西。結果以後一查,什麼原因?他飲食裡頭摻雜著毒品,讓你吃了上癮,非到他家去不可,謀財害命!還有我聽說,娛樂場所、跳舞廳放的冷氣,冷氣裡面吹出來的風,裡面也加毒品在裡頭,讓你呼吸那個空氣都得毒癮,都上癮,你常常想到那裡跳舞。那個毒品吸進去之後,人精神興奮。用這種方法來賺錢,錯了!大錯特錯!他所賺得的全是他命裡有的,命裡沒有的一絲毫沒有增加,他不懂佛法。將本求利,這並不懂得佛法,真正懂得佛法怎麼樣?薄利多銷。

  一般人要賺厚利,菩薩賺薄利,換句話說,菩薩存心念念為社會大眾服務,總希望一切大眾得最好、最豐饒的利益,自己心裡面很快樂。經商也是布施波羅蜜,貨真價實,決定是取微薄的利益。絕對不是說我經商的目的在發財,不是!他經商的目的是為社會大眾服務,這個人是菩薩商主,他的財源必定是滾滾而來。為什麼?他在修因,因緣具足,怎麼會不發財?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佛法布施,你初學佛,一進來一絲毫隱瞞都沒有,把自己的底牌拿出來給你看,難得,不容易!決定沒有吝法。千經萬論,無量劫的修行,都不離三寶、三學、十波羅蜜,一進門就給你了。這是講「饒益自他」。

  第四是「辨果」,這講果報。果報,清涼大師這是略說,說六度的果報。布施,「得大財寶,朋黨眷屬」,我們學佛的人講法緣殊勝,真的不是假的。持戒果報得人天,端正的福相。忍辱,這都是舉一個例子,臨終的時候身心安穩,不驚不怖,你不求往生,就生於天道。精進得「愛樂殊勝士夫功業」,世出世法都是精進才能成就。禪定得神通、得清淨心。般若能離一切煩惱,能斷二障:煩惱障跟所知障。這是略舉,到後面每一首偈再細說。總而言之,如果不懂得認真修學如來果地上十種圓滿的波羅蜜,我們要成就純淨純善就難了。這些果報,成就如來果地上十身的果德,我們看到、聽到了,仰慕之心油然而生。有仰慕,發心認真學習,自然成就無比殊勝的功德。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這一段是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