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一一八卷)  2010/2/25  華嚴講堂  檔名:12-017-211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今天我們繼續看後面一段「勝進」。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觀察眾生界。法界。世界。觀察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我們前面學到此地,今天我們繼續看下面:

  【觀察欲界。色界。無色界。何以故。欲令菩薩智慧明了。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後面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個三界。清涼大師《疏》裡面告訴我們,「後三界是繫縛處,云何觀耶,一觀其相,委細而知,二觀其性,甚深平等」,這是一。下面說「二徵意云,但總觀無常,何用廣知,釋意云,觀空不礙廣有知見,性相兼了,法智增明故」。清涼大師的文字不多,意思都跟我們講清楚了。我們是六道眾生,六道就是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現在是在欲界,欲界裡面有六層天、有阿修羅、有人,下面有畜生、餓鬼、地獄。換句話說,欲界已經粗略的包括了六道,這裡面的眾生都有七情五欲,所以稱之為欲界。講到欲,通常佛經上給我們講五大類,這五欲,財色名食睡,這都是外面的境界,由於外面境界,境界為緣。因是什麼?因是妄想、分別、執著。執著裡面的根本是我執,所以佛法的修學首先就是要破我執,我執是六道輪迴的根,這個根要不拔除,怎麼能夠脫離欲界?欲界的上面還有色界、還有無色界,色界是四禪,無色界是四空定,很不容易擺脫。脫離了三界六道,說三界跟說六道是一個意思,才算是在佛法裡面得一個初果,小的成就,不是大成就,得一個小成就。這個小成就,就是你再不會墮落在欲界輪迴,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算是超越。怎麼樣能夠離開欲界?大乘法裡面經教與祖師大德都告訴我們,看破放下。

  修行住的菩薩,在前面跟我們講了十無常觀,這是他們修的。目的,前面跟諸位報告過,是放下。十無常觀是看破,「一切法無常」,這是總觀一切法無常,後面幾句是別說。讓我們真正了解,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世間有覺悟的人,不少!我們也經常聽到,有人很感慨的說「人生如夢」,這句話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夢幻泡影」,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所以佛常說「萬法皆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範圍大!不但是六道,包括四聖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都不是真的。真明白,真正參透,自自然然在六道、十法界裡面,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諸位要記住,放下一定曉得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時候《還源觀》上講的四德自然就現前,隨緣妙用。我們要問,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還有沒有十法界?還有沒有六道?還有,它還存在。它為什麼存在?沒放下的人還很多。色界、無色界是這些眾生的共業所感,不過他沒覺悟,他把這個夢境當真的,所以在裡面受苦受難,在裡面生七情五欲,競爭、鬥爭、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嫉妒障礙,不善的因感不善的果報,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幹這種事情。

  覺悟的人看到他太可憐,那眾生有感,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有應,他應現在六道。六道在他們的境界,是怎麼一回事情,我們無法理解。十界六道在他們感受裡面,確確實實是一真法界,為什麼?他們雖然應現在六道,可是沒有起心動念。這在前面我們學習過,也做過多次的報告,諸佛如來無盡的慈悲,對我們這個沒覺悟的人、還沒回頭的人,時時刻刻提出忠告,引導我們回歸自性,可以說這種善巧方便從來沒有間斷過。我們為什麼不開悟?佛菩薩只好說習氣太重、染污太深,不肯回頭。給諸位說,不是不能回頭,是你不肯回頭。有人問:為什麼不肯回頭?我很想回頭。是的,我也知道你很想回頭,諸佛菩薩都知道,可是事實上,事實上你回不了頭來,這個原因是習氣。我們知道無始無明的習氣很難斷,在如來實報土斷無明習氣要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我們今天不但是無明習氣沒法子斷,無明的現行都斷不了,無明現行要是斷掉,十法界就沒有,當然沒有六道。我們斷不了,無始無明念念相續,什麼時候破一品無明,就是無明的現行破掉,十法界就不見,找也找不到,這真的不是假的。可是諸佛菩薩依然應現在其中,他們應現在其中不叫十法界,叫一真法界,為什麼?真妄不二,性相一如。入不二法門就是證大般涅槃,證大般涅槃就是入不二法門,在妄相上看到真相。

  所以四德裡面講隨緣妙用,威儀有則,隨緣妙用,用現代的話來說,那是無盡的慈悲,性德的流露。威儀有則是神通妙用,柔和質直是善巧方便,末後說代眾生苦,法爾如是,是諸佛如來對一切眾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展現。這四句話是世尊善巧方便為我們六道凡夫說出來,我們如果要是聽懂、聽明白,認知這個事實,這叫知恩,知恩的人才會報恩。用什麼來報恩?佛菩薩,真的,像祖師大德們所說的,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沒有一絲毫牽掛,我們怎麼報他的恩?只有一個方法真報恩,誠信不疑,對於諸佛菩薩的教誨沒有絲毫疑惑,依教奉行,修行證果,入不二門,就真報了恩。我們回歸自性,跟他所證得的是相等的境界、相同的境界,這叫報恩。所以佛,用我們凡夫的話來說,他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辛辛苦苦來幫助我們、來教導我們?我們的回答只有一句話,幫助你回頭,幫助你成佛。要知道佛不是別人,佛是自己。阿彌陀佛是誰?這些年來,《中峰三時繫念》大家很熟悉,很不容易。中峰禪師在《繫念法事》裡面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兩句話重要,特別指修淨土同學,這兩句話你真聽懂,你修淨土的信心就堅定,你不懷疑。阿彌陀佛是誰?是自己,你將來成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總名字,別名那是善巧方便說。佛沒有名號,菩薩也沒有名號,諸佛的名號是性德的名號,菩薩的名號是修德的名號,性修不二,而阿彌陀佛是性修的總號,是自己不是別人。唯心淨土是自己的真心變現出來的淨土,你只要是真心,這個世界就是淨土。

  淨土經論裡面佛所說的,給諸位說,只能說個萬分之一,億萬分之一,哪裡能說得盡!說不盡的。唯證方知,你證得你自然就知道,自然就明白,自性彌陀,自性是自己,是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本性就叫阿彌陀佛。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念誰?念自性佛,念自家佛,沒念外面。生的是自己真心變現的淨土,所謂「境隨心轉,相由性生」。你把我這話聽明白,我講相由性生,自性。你要是回歸自性,你的相是什麼相?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不是,你是大乘經教裡面所說的,《華嚴經》上所講的報身如來,「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相好光明,你只要用真心,你這相就顯。我們現在用的是什麼心?妄心,虛妄到所以然處,妄中裡頭最嚴重的染污,我們用的是這個心,糟不糟糕?妄想分別執著裡頭最低級的,這真可憐。最低級的是什麼心?輪迴裡頭的三途心,貪心、瞋恚心、愚痴心、傲慢心、懷疑心、是非心、人我心、損人利己的心。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的十惡八邪,一切不善的心念我們統統具足。所以佛慈悲,在《地藏經》上說「閻浮提眾生」,閻浮提就是我們這個地球,我們地球上這些人「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我們讀這些經文有沒有認真去想過?你說這兩句話多可怕,是不是真的?真的。為什麼?我們自己起心動念就是這個。

  念佛,念佛也是用輪迴心在念,自私自利的心在念,損人利己的心在念,所以我們跟佛的感應沒現前。其實感應有沒有?有,哪裡沒有!為什麼不能現前?現前了,現前的很微弱,我們沒發現。為什麼很微弱?因為我們不善的習氣衝擊了它,所以沒有那麼明顯的感應。我們的心清淨一分,感應就明顯一分,清淨兩分感應就明顯兩分,就這麼個道理。如果我們的心是真誠、清淨、平等、覺,這個感應就十分明顯。如果我們微細觀察,你能把自己粗心大意的毛病克服掉,恢復自己的心地平靜。真心是平靜的,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就說明真心是清淨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那就是平等的,像水一樣,在沒有風浪的時候,你看水是平的,平就是平等,起了風浪就不平等。風浪是什麼?風浪是外面的境。所以佛經上常講,我們都念過,叫「境界風動」,外面境界是什麼?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境界,它那裡一動,我們就生煩惱。煩惱是什麼?貪瞋痴慢疑、惡見。境界一動,煩惱就現前,喜怒哀樂愛惡欲,中國人講七情,七情五欲就動了,這一動就造業,業肯定招來報應,所謂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境界風在動,你能夠如如不動,行不行?行。怎麼行?你用真心就不動了,我們用妄心就動。

  什麼是妄心?妄想分別執著是妄心,你用這個心就動,這一動,七情五欲起來叫生煩惱,你不生智慧。用真心生智慧,真心是什麼?真心是清淨平等覺,你用這個心不動,外面七情五欲在動,你不動,你如如不動。如如不動,你看外面境界是智慧,你看出什麼?相上見性,事上明理,大智慧現前,大慈悲現前。在五欲六塵裡面、在六道輪迴裡面,你終於跳出來,你不當演員。我們現在在六道當演員,很苦;他跳出來做什麼?他當觀眾。佛菩薩是觀眾,知道你舞台表演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哭,清醒的人不跟著你哭,你笑,他也不跟著你笑,他如如不動,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白人就叫聖人、就叫佛菩薩。他笑你也笑,他哭你也哭,他牽著你的鼻子走,你被他所纏縛,你被他所轉,這是什麼?這是六道凡夫。這叫隨緣造業,我們常講隨緣隨著變,那是造業,永無止境的造業,永無止境的受報,幹這種事情,這就錯了。

  所以佛教我們看破三界,這一段經文跟我們講的,『觀察欲界、色界、無色界』,看破世界。前面給你講的看破眾生、看破萬法,地水火風是萬法,看破之後才真放下,就是如如不動。所以從現象上講,「觀其相,委細而知」。今天的科學,說老實話,科學的文化偏重在現象,這是物理學,偏重在這個。心理他也研究,但是他研究偏了,偏在哪裡?偏在心理的現象。心是什麼?心從哪裡來的?這個他沒有研究。只有在古聖先賢典籍裡頭有,有討論這個問題,現在科學不討論這個問題。佛教經典對這個問題尤其是講得透徹,這是什麼?萬法之根。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本體到外面找決定找不到,要從哪裡找?要回過頭來向內找。這個內,沒有人知道什麼叫內,為什麼不知道?你不能怪他,沒有人講這個,甚至於大家把這個事情統統疏忽了,不但不討論還限制它,說它什麼?說它是迷信,說它不合科學,這就沒法子。佛法叫內學,不向外,向內,內是什麼?真心。我們用的是妄心,希望用妄心回過頭去找真心,真妄不二,妄心是從真心起的,沒有真,哪來的妄!妄心搞明白了,原來妄心就是真心。妄是什麼?在佛法裡面叫阿賴耶,你把阿賴耶參透,原來阿賴耶就是真心。你要是迷了,阿賴耶起的作用,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六道、就是三途。迷了之後你眼花,迷惑顛倒,所謂是迷、惑、痴、情,迷了起這個東西;這些東西反面就是智慧,自性般若智慧。惑迷痴情這四個字都是迷,輕重不同,最輕的叫惑,迷惑了叫惑,重一點的叫迷,再重的叫痴,最重的就變成情。這個世間人把情看得很重,愛情,這是迷惑到最重的時候叫做情,那是六道生死的根。一樁事情四個名詞,四個名詞有輕重成分不相等,立的這四個名詞,所以佛菩薩教我們從相上委細而知。現在這個科學也算不錯,慢慢的從相上發現到性,這是個好現象。

  「觀其性,甚深平等」,性的道理太深,真的深,那不是假的,不但深還廣,廣大沒有邊際,比虛空還大。佛在楞嚴會上跟我們講了個比喻,把心性比作虛空,我們只知道虛空大,把虛空比喻作一塊雲彩,空中一塊雲彩。你說是虛空大還是雲彩大?虛空在心性裡面,就像一片雲彩在太空裡面,用這個方法叫我們去體會心性之大,心性的深。那個深,我們前面學過不少遍,你看《還源觀》裡面講一微塵,一微塵是今天物理學裡面所講的基本粒子夸克,我們肉眼看不見,它是物質,所有物質現象都是由它組成的。佛說這一微塵裡面有世界、有宇宙,跟我們現在感官裡面宇宙一樣大,也就是說,微塵沒有放大,宇宙沒有縮小,大小不二。這一微塵裡頭有宇宙,既然有宇宙,那個宇宙裡頭有沒有微塵?有。它那個微塵裡頭有沒有宇宙?有,微塵裡頭有宇宙。你看宇宙裡頭有微塵,微塵裡頭有宇宙,那個微塵、宇宙裡頭還有微塵,重重無盡,甚深沒有底。真的嗎?佛在經上講真的。誰進去過?普賢菩薩經常到微塵世界裡面去參學,微塵世界裡頭有十方諸佛、有華藏世界。既有華藏世界,有沒有娑婆世界?肯定有。娑婆世界、微塵世界那裡頭有沒有我?肯定有你,不可思議!這是佛法給我們說的,一一微塵皆如是,沒有例外的。甚深平等的法界,平等根本就沒有差別。佛告訴我們,這是真正的諸法實相,我們講宇宙生命的真相。

  早年方老師把《華嚴經》介紹給我,告訴我說這部經是佛經哲學概論,佛經哲學在這個世界裡頭、在哲學這個學科裡頭登峰造極到頂點,我歡喜接受。學了這麼多年,我根性不行,實在講,所以我常常講這不是謙虛的話,我是中下根性。為什麼?學了快六十年,到今年五十九年,五十九年才到這麼個境界。惠能大師二十四歲就大徹大悟,就達到釋迦牟尼佛的境界,我們搞了五十九年,現在才把這個事情解悟,從經典裡面看明白、看懂了,不懷疑了,佛給我講微塵裡頭有世界,我不懷疑,我承認有這個事情。可是我沒有辦法像普賢菩薩一樣能進去,能進去才叫證得,那是證悟。我們現在只在解悟上,還沒有能證悟,什麼原因?習氣太重。我們沒有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徹底放下,比起過去是放下很多,還不夠。真正徹底放下,這經上講得清楚,我們可以拿著經本對照,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真正把執著徹底放下,你就證阿羅漢果。我現在沒證得,不但阿羅漢沒證得,我連小乘須陀洹都沒證得,《華嚴經》上講的初信位的菩薩,我也沒證得。這是總也有二、三十年,常常勸勉同修們,也勸勉自己要放下,放下什麼?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我是不是真放下?跟從前比,放下一半可以說沒有問題,真放下一半,放下個百分之七、八十,也可以這樣說法。如果百分之七、八十,十之七、八放不下的話,你看經不會開悟,解悟都達不到。

  為什麼?如果早年放下,早年就開悟,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開悟。到最近這個二、三年才開悟,換句話說,這最近二、三年才放下,還不夠徹底。我講的這十六個字,我是講真話不能講妄語,走到初信的門口,還沒進去。走到門口就差一步,這一步怎麼樣?這一步要把身見放下、邊見放下、成見放下,那就恭喜,入門了。《華嚴經》上十信菩薩,我們總是證得初信位的菩薩,就入了門。如果身見、邊見、成見不能放下,你就待在門口,你就進不去。我現在待在門口,希望二、三年,我希望再有二、三年我就能入門,身心世界真放下!而後我們才可以說,菩提道上一帆風順。要一帆風順還得把分別放下、把起心動念放下,修行在哪裡?就在眼前。什麼地方是道場?無處不是道場,無時不是道場。真正修行就是六根對六境,眼見色、耳聞聲,怎麼個修法?不執著,這是頭一個,不執著做到,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個還沒做到。不執著做到了,沒圓滿,現在能夠做到十之七、八,還差一點,真做到就入佛門,初信位。像我們此地學的三住菩薩,他們做的功夫我們尊敬,我沒做到。他們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他到這種功夫,我們中國佛教裡面所謂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的境界相同,跟惠能大師開悟所證的境界相同。這個地方是菩薩慈悲示現給我們看的,提攜我們、幫助我們走向菩提大道,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為什麼放不下?說老實話,我們都把這個世界當真,佛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這麼透徹,還放不下,是習氣。真的,中國諺語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養成這個習慣。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學習,學什麼?學真放下。放下真難,淨宗有方便,你不是放不下嗎?你不是要執著嗎?行,用執著的方法來放下,這是淨土宗的辦法。叫你執著什麼?你看,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執持名號」,你不要執著別的,你就把「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執著就行,別的放下,就把這個執著。這就是說用這個一法,執著這一法把其他的一切法放下,這是方便法,這法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就是說我們在這個世界,執著分別、起心動念這真不容易放下,咱們到極樂世界去,到那邊天天親近阿彌陀佛,跟佛陀、跟這些諸大菩薩們天天在一起,他們為我們做示現就很容易放下。執持名號,起心動念,執著一起來、分別一起來,不要緊,你就執著阿彌陀佛,你就分別阿彌陀佛,你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你成功了。真正能夠這樣學習,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其他東西統統沒有了,真看淡、看破,再也不執著。日常生活隨緣,隨緣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任何東西,這也叫做隨緣妙用。雖然不是究竟徹底的妙用,相似的妙用,這個相似的妙用,保證你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你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你拿到保證書。這個法真的,很容易,不難,易行道!它不難、它穩當、它快速,它保證你在這一生當中成功。

  但是有個什麼問題?難信。你能信嗎?搖搖頭,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你的機會就錯過,你認為這個太容易。其實在中國古老傳統當中,愈是真實的愈容易,愈是複雜的、愈是凌亂的愈複雜。所以中國學術的根源,那部經叫《易經》,有道理!在佛法裡面,淨土法門就跟中國的《易經》一樣,一切法門的根源就是阿彌陀佛。這個話我們在學習《華嚴》,前面講過多少次,你要記住,你要相信。我們再說一遍,隋唐時代那是中國佛教黃金時代,唐太宗護持,當護法,文武百官對三寶沒有不尊敬的,皇上尊敬。那個時代的高僧太多了,佛教十個宗派都是那個時候興起的。當時確實有些祖師大德們,碰到一塊談到一個問題,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哪一部算第一,能夠代表全部的佛教,能夠代表佛教全部的宗派跟法門,這個問題提出來,大家討論,最後的結論公推《大方廣佛華嚴經》。於是大家稱《華嚴經》叫根本法輪,釋迦牟尼佛的根本法。《華嚴經》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華嚴》就比下去,《無量壽經》第一,為什麼?《華嚴經》到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無量壽經》上講的就是極樂世界,完全介紹極樂世界,歸到淨土,歸到《無量壽經》。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華嚴》第一,《華嚴》第一個歸淨土。這是隋唐時代祖師大德們他們做的事情,我們現在人想想,那都是佛菩薩做給誰看?做給我們現代人看的,為什麼?難信之法,這我們就相信。

  那好我們這樣再問,繼續問下去,《無量壽經》還是有個分量,這樣一部經裡頭,哪一段經文最重要?近代夏蓮居老居士這是民國年間的大德,知道的人不會太多,名氣並不很響亮,真大德。我們能夠知道,是老師講《無量壽經》的時候介紹的。他老人家這個會集本,我們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我們佛門接受了,不再反對,國家也接受。這個本子,他把全經分為四十八章,也叫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當然是第六品。第六品說什麼?第六品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釋迦牟尼佛轉述,裡面字字句句都是阿彌陀佛的話。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彌陀本願威神加持就是這四十八願。所以淨宗學會成立,我們編了一個課誦本,《淨宗朝暮課誦》,我們早課就念四十八願,就念這一段文提醒我們自己,希望我們自己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志同道合。四十八願還有四十八條,哪一願最重要?再慢慢追,這也是過去祖師大德幾乎是公認的,第十八願最重要。第十八願是什麼?一念十念必定往生,念阿彌陀佛。這就是什麼?名號第一,總歸結起來,歸結到最後「南無阿彌陀佛」,你看看妙不可言。我們淨宗的晚課,用三十二到三十七品這段經文,這段經文教什麼?教我們懺悔業障、教我們持戒修善,就是祖師大德教導我們的,持戒念佛、懺悔念佛,要真幹,這就是與阿彌陀佛同德同行。所以這個課誦本我們只依這四個原則編的本子,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我們提倡希望淨宗同學都用這個本子,《無量壽經》太長,怕你沒有時間把它念全部,你就早晨念四十八願,晚課你就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品。

  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真正體會到,真正肯定認知六字洪名不可思議!六字洪名展開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展開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展開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展開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再展開,那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盡的妙法。你看歸納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展開來的時候,一切諸佛所說法,都不離開這個總綱領。所以善導大師給我們做了證明,他老人家說「諸佛所以興出世」,這一切諸佛示現在人間,為什麼?「唯說彌陀本願海」。這把佛出世在世間宗旨、目標說出來,就是講《無量壽經》,就是勸導大家持名念佛求生淨土,多不可思議!祖師大德苦口婆心,用這個善巧方便給我們什麼信息?知道這個法門難信,幫助我們對這個法門生起堅定信心。前清乾隆時代慈雲灌頂法師,在那個時代也是了不起的一位大法師,著作等身,留下來的著作四十多種,日本《卍續藏》收了二十多種灌頂法師的著作。他在《觀無量壽佛經直指》,就是他的註解裡面說過一句話,我讀到的時候非常感動,我過去講《觀無量壽佛經》,參考他的註解。他說我們一個人遇到災難,災難包括病苦,我們得的重病,我們遇到災難,我們求佛菩薩。可是所有的經論、懺法,像諸位曉得的,《梁皇寶懺》、「水陸懺法」統統都失效,都不靈,可見得我們業障重,太重了,一切懺法都沒有辦法幫助你化解這個災難,最後還有一種,這一句六字洪名真有效,決定能夠幫助你化解災難。

  這句話不是真正過來人,不是佛菩薩再來,我想說不出來,怎麼能說出這種話來?這話是真的,一點不假。有證據嗎?現在真有證據,東北劉素雲居士八年前得了一個重病,絕症,紅斑性狼瘡,這是北方人都曉得,得了這個病,比癌症還麻煩,一般壽命頂多六個月,最多的是醫藥幫助你,你能夠活個一年就不得了,沒法子治。劉居士有善根,她在得病前一年皈依三寶學佛,這善根福德因緣具足,得這個病之後,她一心念阿彌陀佛,就念好了,你聽聽她的報告。醫院裡面主治的大夫非常驚訝,這不可能好的,妳怎麼治好?念阿彌陀佛好的。人家相信她,為什麼?她一生沒打過妄語,這一點很了不得,我們一般人做不到,一生沒有妄語。所以她說念阿彌陀佛好的,沒有人不相信。我是去年,大概是一個多月前我才看到這個光碟,光碟末後記錄了拍攝的時間,是二00三年五月四號,現在二0一0年,八年了。所以我就想,劉居士這個人現在還在不在?我打電話到香港,請香港同修替我打聽,給我的信息是在,還把她的電話打聽到。我非常歡喜,證明這一句阿彌陀佛聖號不可思議,她得了那麼嚴重的病,到現在八年還在。所以我就給她打個電話,她接到我的電話很激動,我說:你不必激動,怎麼樣?身體好不好?「身體好,一年比一年好。」她在做示現!證明祖師大德講的話不錯,一句阿彌陀佛確確實實是一切諸佛出現在世間度化眾生最重要的、主要的法門,就這一句佛號。

  灌頂法師加強我們的信心,我們遇到任何災難,什麼樣的經懺佛事都沒有辦法對治,都失了效,一句阿彌陀佛管用,在劉素雲居士身上體驗出來了。我們親眼看到的,這還能不相信嗎?佛家講的三轉法輪,釋迦牟尼佛示轉、勸轉,今天劉素雲居士給我們作證轉,她就一句佛號把那麼嚴重的病化解,完全恢復了健康,她也給我們印證了,經教裡面常講的兩句話,「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可是我今天跟大家講的,我不是講相由心生,我是講「相由性生」,講得更明白,講得更徹底,性是什麼?真心。這個相是什麼相?毘盧遮那佛的法相,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是從性德而生的。性德很玄,但是《還源觀》裡面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把它省略,四個字一句,四四十六個字,「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只要我們把這十六個字落實,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相貌,一定像佛菩薩那樣的。這十六個字是正念,經論上常常給我們講「直心正念真如」,我們對這一句不懂,直心正念真如怎麼個念法?直心,我們可以把它解釋成真心。正念真如怎麼講法?柔和質直,威儀有則,隨緣妙用,代眾生苦,這十六個字就是正念真如。不管別人怎麼對待我,我一定要用這十六個字對人,為什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是用這十六個字對待十法界依正莊嚴。

  我們以前不知道,知道了能不幹嗎?這樣幹,這叫真學佛,這不是假的。如果對這十六個字,你還有懷疑,你還不懂,你還是沒辦法做到,我們就告訴你中國古聖先賢給我們講的倫常道德,你真正能懂,真正能夠依教奉行,五倫,父子有親,你能夠孝順父母,愛護子女,這是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你能做到,你能夠落實。五常是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時時刻刻不離開,仁是愛人;義是講道理,我們常講你的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禮是有禮節、有禮貌;智慧,誠信。這是我們做人基本的五個條件,你能做到。四維是禮義廉恥,八德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你看就這麼多,統統能做到,這是什麼人?佛菩薩!這是佛心、是佛德,就是性德。再詳細的給你講落實,就落實在道家的《感應篇》,儒家的《弟子規》,佛家的《十善業》,這我常常講的,儒釋道的三個根,你能夠認真學習是真學佛。能夠照這樣子學習的話,你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擴大到社會和諧、國家安定、世界和平,那是人做到的。身心健康這是對自己,一切自然災害都不會再發生,那是什麼?境隨心轉,這裡頭有大道理在!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我們以這個題目做了專題報告。所以真的一點都不假,相由性生,境隨心轉,我們的心態好、善良,與性德相應,是最健康的,這一生過得幸福圓滿,來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你說何樂而不為之!今天我們能遇到這麼好的法門,這樣殊勝,這個緣分不容易遇到。開經偈上說「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也說過「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天」,稀有難逢我們逢到了。可是逢到,你要有慧眼能認識它,你能把它抓住,你能理解,你能夠依教奉行。我們過去無量劫來流浪在六道輪迴,苦不堪言,這一生當中有機會決定要超越。這一點我想很多同學都有這個願望,你能不能真的超越?就要看你能不能真放下?至少要像我所說的十六個字,這是少到不能再少,你要放下自私自利,真放下,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痴慢,雖然還沒入門,在門外,念佛決定得生淨土。常常存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十個字是什麼?這十個字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用中文把它解釋,佛在《無量壽經》上給我們介紹,他是給阿難尊者說的。問阿難尊者:你想不想見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的別名。所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是阿彌陀佛的德號,我們念念不忘,念念用這個標準做為我們修行指導的綱要。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夠跟它相應,都不違背這個綱領,我們是真正修淨土。淨宗裡面往生的祕訣是「心淨則佛土淨」,說明西方極樂世界是自己清淨心變現出來,清淨心是自己的真心。惠能大師開悟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所以清淨心是自己的真心,一絲毫染污都沒有。什麼東西染污?自私自利染污,名聞利養染污,五欲六塵染污,貪瞋痴慢染污,這個東西染污把它一掃而光,清淨心就現前,清淨心念佛這才生淨土。念佛念一輩子不能往生,這種人多。早年我在台中親近李老師學經教,在台中十年,老師常常提醒我們、告訴我們,蓮社的蓮友,他不說別人,自己這個團體裡面的同修,念佛的同修都是他老人家教的,真正往生,他老人家說:一萬個人當中大概只有三、五個。為什麼這麼少?雖念佛,心不清淨,心還是自私自利,還是是非人我,還是貪瞋痴慢,還有嫉妒障礙,這就不行,不是佛號不靈。

  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念佛的方法,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八個字。都攝六根就是回頭,我們眼看外面的色相會起心動念,我們禁不起誘惑;耳聽外面的音樂,心就隨它跑掉了。叫你都攝六根,把你的心從外面境界裡頭收回來,見色聞聲,不要有分別、不要有執著,這叫收回來。收回來心就清淨,叫淨念,這個淨念裡面不懷疑、不夾雜。六根沒有在境界上收回來,就夾雜;收回來之後不夾雜,真的是清淨心,不懷疑、不夾雜。相繼是不間斷,心裡真有佛,大勢至菩薩教的,這是他的經驗談。因為他成佛是修念佛法門成佛的,也就是說執持名號,就用這個方法,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他就用這個方法成就,他來教導我們。我們要感激他老人家,他為我們現身說法,他是依照這個法門做到才教給我們,我們對他相信。如果他自己沒有做到,他告訴我們這個法門,我們會懷疑;他真做到,而且做得那麼成功、那麼圓滿。那我們要問:大勢至菩薩有沒有成佛?給諸位說,他早就成佛,跟觀世音菩薩一樣。如來慈悲,不住佛的這個地位,退下來當菩薩,為什麼?跟我們這些人和光同塵。菩薩跟我們是同學,同學親近好講話,可以隨便一點;佛是我老師,老師有尊嚴,在老師面前不敢隨便講話,同學面前就無所謂。所以菩薩幫助老師,做老師的助教來帶領我們這些同學,這就是四德裡面代眾生苦,他退到菩薩位次上,以同學的身分,不以老師的身分出現。

  如果我們對於這些事實真相不了解、不能體會,就是我先前講的,不知道恩德,佛菩薩對我們有什麼恩德不知道,不知道恩德,那個孝順心、尊重的心、報恩的心,怎麼會生起來?所以生不起來。你都明白,都搞清楚,你對他那種敬愛、尊重、感恩、報答,這種生所謂油然而生,不要人勸,自己就生起來。這是作人、生天、成聖、成佛的根本,根本確確實實是老祖宗講的「孝」字。我們中國祖宗講的這個四科,這四科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四科都是從孝延伸出來,根源就是孝。延伸這些德目,每個德目都是孝,父子有親那個親是孝,夫婦有別的別是孝,君臣有義的義是孝,乃至於四維八德沒有一個字不是孝,都要知道。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是什麼?孝文化。中國這個族群是孝悌族群,這是中國的特色,這是從自性流露出來。不是中國人聽了這個歡不歡喜?歡喜。我們這幾十年在國際上到處走,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跟他談到孝悌忠信,沒有一個反對的,沒有一個不歡喜的,沒有一個不贊成的。從這個地方我們得到一個結論,證明了老祖宗所說的人性本善,他能接受,他是人,他有人性,人性本善,所以談到性德他自然就相信,都能接受。

  佛法,諸位要知道,它是以孝道為基礎,沒有孝悌決定不能入佛門。你看淨業三福,狹義的來說,是對淨土宗同學說的,是淨土宗最高的指導原則,廣義的來說,是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基本法,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下面「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看頭一條四句十六個字,孝擺在第一。佛教是什麼文化?佛教是孝敬的文化,孝親尊師,它是師道,師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孝道沒有了佛法就衰,這個道理要懂。佛教為什麼衰?孝沒有了;如果我們能把孝道復興起來,佛法就興旺了。釋迦牟尼佛是我們老師,他不是神,他不是仙,他是人,這個一定要懂。佛是什麼意思?佛是我們中國人講聖人。如果依照它的本意,佛叫覺者,覺者就是明白人,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他徹底明白了。我們不明白叫凡夫,明白的人叫佛,迷惑的人叫凡夫,覺迷不同而已,除這之外沒有一樣不相同。所以學佛一定要把佛認識清楚,搞清楚、搞明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