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一一四卷) 2010/2/21 華嚴講堂 檔名:12-017-211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前面我們學到「十種行觀一切法」,學到了第六「觀一切法無味」。今天我們從底下一句看起:
【觀一切法不如名。】
這個意思是說,「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無有實體,但有假名,是名觀一切法不如名」。簡單的說就是一切法有名無實,這些全是從相對上說的,告訴我們一切法無常,有名無實,名是假名。這個道理,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知道,老子留下來的一部著作《道德經》,第一章第一句就給我們說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跟這一句經文完全相應。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跟老子的年代相彷彿,可能比老子早一點。我們相信他們沒有往來,沒有互相訪問過,也沒有互通信息,為什麼對一切法的觀察是如此的雷同?這就是古人所說「英雄所見大略相同」,佛見道,老子也見道。在中國遠古我們有理由能夠信得過,古聖先賢裡頭有人見道。道理在哪裡?道理沒有別的,古人的心比現在的人心清淨。不要說上古,六十年前我剛剛到台灣,民國三十八年,整整六十年,那個時候台灣同胞很淳厚,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現在表現的確實古人所講的「心浮氣躁」,又何況更遠!所以佛教傳到中國是釋迦牟尼佛的像法時期,佛說過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所以在那個時代,無論是出家學佛,或者是在家學佛,得定的人很多,開悟的人也不少。縱然沒有徹悟,大悟的人肯定是很多,小悟則不計其數。如果沒有這種殊勝的成效,誰願意去學佛?我們學一樣東西,決定有目標,有所得才有意願去學習。
佛法得個什麼東西?叫得樂,離苦得樂。未得樂之前先要知道離苦,這十種無常就是苦,告訴你這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情,叫你離開它。離開就是放下,我們把這些東西放下,清淨心就恢復,清淨心裡頭有樂,樂從哪來?樂從覺悟來的。一切法有名無實,名也是假名,也不是真的。所以佛菩薩教給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要執著名字相,更重要的不要執著言說相。文字是言說的符號,是言說的記錄,言說相不能夠執著,我們就要覺悟文字相也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我們求什麼?這個總是要知道,我們學佛要求的,《般若經》上有一句話叫「諸法實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我們求的是這個。這個東西搞清楚、搞明白,就叫做明心見性,那是真的,只有這一法是真的。佛法裡面講真、講妄、講假,它的定義就是無常,無常就是有生滅法。世出世法裡頭,名詞術語都是人為的,人給它起的,它本來有沒有名?沒有名。這個道理就在眼前,很多人迷在言說名相之中,把真相忘掉,這就叫迷,這就叫惑。迷惑裡面他就生妄想,這個妄想包括分別執著,他就起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全是錯誤的。我們想錯、做錯、說錯,不是說錯了就沒事,錯了它有報,這就講到善惡果報。果報從哪裡來的?果報從念頭生的。善念有善的果報,惡念有惡的果報,你也執著果報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給我們說六道,我們就執著六道是真的,其實給你說真話,六道也是假的,六道的現象是假的,六道的名是假的,六道裡面苦也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沒有六道。六道像什麼?六道像作夢一樣。所以佛用夢做比喻,在大小乘經裡面說得最多,《金剛經》諸位都常常念,「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就是有生有滅,凡是有生有滅的法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不生不滅,那是真的。佛法難就難在這個地方,為什麼?我們在六道裡頭迷的時間太久,迷得太深,分別執著已經養成習慣,能不分別嗎?不能。你說真他執著真,你說假他執著是假,你說是中道他又執著中道。而佛說一切經教的目的,譬如說空,是叫你放下假,是叫你放下的,沒想到假放下又執著空,佛再給你說有,說有的目的是什麼?叫你放下空的執著。你聽了,好,空放下了又執著有,不得已再告訴你,二邊都要放下,那叫中道,二邊放下又執著是個中。佛菩薩搖頭,真難!我們學佛沒有辦法悟入,原因就在此地,總是要抓住一頭。這是什麼?這習氣,你說妄想分別習氣有多重!所以清淨心永遠見不到,好像不抓住一樣就落空了。
佛怎麼告訴我們?如果你一樣都不抓住你就見性。為什麼?性,真如本性,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它也不是名,它也不是相,你把萬緣都放下,現成的,你就見到,你就證得。你看給你講證得也是個名詞,也是個名相,真的證得了嗎?如果你執著我真的證得,你肯定沒證得,為什麼?你還是執著在名相上,得、失都是名相。你看看《百法明門論》,不相應行法裡頭,頭一個就是講得,你真的得到了嗎?連身體都得不到,不要說別的了,人學佛不能不覺悟。佛知道我們苦,六道眾生苦、十法界眾生苦,四聖法界比我們好很多,但是他還是沒有見性,佛眼睛看到他還是苦。我們的苦處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佛苦口婆心善巧方便,教我們什麼?暫時把不善的念頭放下、不善的行為放下。幫助我們什麼?幫助我們不墮惡道,不墮三惡道,還是沒有離開六道輪迴。但是,三善道的生活環境畢竟比三惡道要好很多!這是佛法裡面講世諦,就是世俗,你還沒有這個念頭,弘願還沒有發出來,還不想出離六道,迷著六道,著了六道的相,迷在這裡頭不想出去。告訴你六道之外還有好地方,怎麼樣?不相信,學佛多年了半信半疑。怎麼知道的?對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戀,就是說你對佛菩薩講的不相信。佛菩薩給你講有華藏世界、有極樂世界、有諸佛的淨土,你聽得也耳熟,你也能說,可是從來沒有真正發心「我要求生淨土」,沒發這個心,念念還是貪著這個世緣,這就你學佛學了很多年,為什麼出不去真正的原因。
什麼時候真正體會到全是假的,一場夢,中國古人也有比喻說「人生如戲」,像舞台一樣一場戲,這場戲演完就散場,散場連舞台也拆掉,也沒有了,痕跡都不著。幾個人能在這些話裡頭省悟過來?我們也常聽說佛度有緣人,什麼是有緣人?聽到這些聖賢的話,就能夠體會、能夠領悟,這叫有緣人。可是佛菩薩很慈悲,不能領悟,他也不捨棄,為什麼?因為他知道覺悟、回頭不是那麼容易。哪有聽一次經或者是聽一部經就開悟?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過,世尊當年講經,聽眾當中無論是出家、在家,確實有這部經還沒講完,講了一半,裡面就有人開悟的。就像惠能大師那樣的人,五祖跟他講《金剛經》大意,經還沒講完,他開悟了。所以我們相信經典裡面記載的,那些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能大師是因為《壇經》裡面記錄下來,我們讀到,像惠能大師這樣根性的人,所謂上上根人,朝朝代代都有。這些祖師大德他們有傳記,你在《高僧傳》、在《神僧傳》裡面可以看到,沒有《壇經》流通那麼廣。所以惠能大師他老人家的行誼,知道的人很多。這些根性的人,決定不是一世、二世的修學,我們常講多生多劫的薰修,在這一生當中結果。我們看到了,我們只看到這個結果,我們沒有看到他從前的修因。
但是我們從諸佛菩薩那種慈悲,無盡的善巧方便幫助一切眾生,我們能體會到。我們的修學,確實那個成就是多生多劫累積的成績,因此生生世世都有成就,這個成就就是阿賴耶裡面佛法薰修成的種子。在現前,過去你阿賴耶識裡頭有因,有佛法的因,有淨土的因,什麼時候成就?要看緣。因要沒有緣,這一生就不能成就,這一生學佛把你這個因的力量加強,但是它這一生當中不能結果,結果要等來世,就是來生後世。緣怎麼樣成熟?緣很複雜。我們常常說,你得到人身,因為六道裡頭只有人道容易覺悟,為什麼?苦多樂少。天道裡頭不容易成就,樂多苦少,佛說「富貴學道難」,天人富貴不容易覺悟,為什麼?他貪戀他的福報,他福報大,他有樂受。佛菩薩縱然在天上講經說法,天上這些大眾開悟證果的比人間少,少得太多。三惡道呢?三惡道生活太苦,都在那裡受報,受這些刑罰,受報,苦不堪言,哪有心情來聽佛講經說法?這就是所謂「貧窮學道難」。三餐飯都吃不飽,你能叫他來聽課嗎?他有這個心情嗎?所以學佛實在講小康之家,這個緣就很殊勝,雖然不是富有,三餐還能過得去。因為嘗到世間苦,所以對這個世間慢慢就看淡,對佛所說的容易領會、容易覺悟,道理在此地。
我們首先要想真有成就,六道裡頭得人身,得人身不容易,不容易我們今天得到,這是大喜事。得到人身,那再重要的緣,你在這一生當中要聞到佛法,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得人身,聞佛法,這個緣多不容易。聞佛法要成就,第一個條件你要遇到善友,這個善友就是我們現在人所說的好老師。什麼是好老師?這個老師有修有證,這叫善知識。這種人在我們今天的社會到哪裡去找?有學的人很多,有修的人不多,有證的人沒聽說,這是我們這個時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愈往後面去愈困難,這個困難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修行的環境愈來愈惡劣,障緣愈來愈多,助緣愈來愈少,這都是我們現在親眼所見的現象,你就曉得不容易。真正成就,就像古大德所說的,一定是善根福德因緣非常深厚的人,這樣的人肯定遇到善友,這是大乘教常講的,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不捨一人。善根深厚是什麼?善根我們講得很多,我講得很淺,大家好懂,善根就是你真的相信、你能理解,這是善根。福德是什麼?福德是你相信、理解你真幹,真幹的人就有福,真幹就修行。佛在經典上教我們怎麼做,咱們就依教奉行;教我們不能做的,我們決定不幹。把經典裡面的理論,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經典裡面教訓變成我們生活行為的標準。而且怎麼樣?而且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有效果、有悟處、有體會,不必說;沒有效果,不灰心、不懷疑,這才行,為什麼?功夫沒到。
為什麼你有成就不許說?這是古大德經驗之談,因為你得的不多,你要是說出來的話,會有人障礙,就這麼個原因。到你有定功,智慧現前,你可以弘護正法,障緣來的時候你有善巧方便,它障礙不了你,那行;如果障緣受不了,你就退心,這種事情太多太多了。我們就從《壇經》上看五祖,看看五祖忍和尚怎麼樣對待惠能,你就能看到。惠能大師真的開悟、真的見性,年輕,二十四歲,他是平民而且是苦力,這樣的人,人家知道,你欺負他,肯定把他毀掉。你看法傳給他之後,叫他怎麼樣?躲藏起來,不能讓人知道。他跑到獵人隊裡頭,替獵人隊做伙夫燒飯,侍候這些獵人,時間不短,十五年。這個障緣慢慢消失,大家把這個事情也淡忘,不再追究,也不曉得惠能大師跑到哪裡去,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他出來了。佛菩薩幫助他,佛菩薩在照顧他,你看遇到印宗,印宗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當時在南方是大法師,不是普通人,遇到惠能,給他剃度,因為惠能還沒出家,給他剃度,所以印宗是惠能大師的剃度師。可是他剃度之後,他反過來拜惠能大師做老師,跟他學法,這哪裡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這是什麼?這是來表法的,是來表演的。印宗法師豈是凡人!佛菩薩示現的,這就是《般若經》裡面所說的,大菩薩護念小菩薩。我們舉這個例子說,印宗可不是護念小菩薩,這是護念大菩薩,他不是大菩薩怎麼能護念大菩薩?至少身分都是相等的,這是我們能夠體會到的。
學佛最重要的,我們前面讀過,清淨心,虛通的心,心地虛懷若谷,通達明瞭沒有障礙,能接受。能接受,頭一個是有智慧,那就是清淨心,心地清淨他生智慧,善友的提示,他明瞭、他感恩,他知道依教奉行。善知識哪有欺騙人的道理?哪有障礙人的道理?欺騙人、障礙人,那是罪孽,真正學佛人怎麼能幹這種事情?念念成人之美,絕對不會成人之惡。我們見不到的不說,我們見到的可以提供給他做參考,能不能接受那是他的緣分、他的福分,這話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這句經文,它的目的還是讓我們放下,知道一切法沒有實體,不是真實的,這前面講得很多,都是因緣生法。凡是緣生,沒有自體,眾緣和合,緣聚就現相,緣散相就沒有。在這裡頭你能體會到一切法的實體不生不滅,只是緣聚緣散而已,哪有生滅!不要被假相欺騙,名更是假的,世間人講爭名奪利,名是假名有什麼爭頭?利不是真實的,緣聚緣散。你統統明白之後,你的清淨心現前,現在社會上所講的競爭,這個念頭沒有了。競爭的念頭沒有,競爭的業就沒有了,業沒有了,果就沒有,果是果報。我們常講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就化解,從根拔除,這是佛法的好處。解冤釋結,怎麼樣把這個冤結把它化解?你明白這個道理就化解。化解要知道不在對方,在自己,自己徹悟,一切都化解了。
過去有意無意得罪那些眾生,這冤親債主,他來不來找麻煩?他找不上麻煩。為什麼?因為你「我」沒有了,無我。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他怎麼找你?他為什麼會找到你?你有我,有我就有我的身相,他就會找到你,無我就找不到。禪宗裡有一個公案,這名字我一下想不起來,以前老和尚常常講給我們聽,有一個出家修禪的,功夫很好,他確實萬緣放下,「我」也不執著。可是他心裡還有一樣東西,缽,吃飯那個缽他非常喜歡,這個東西沒放下,就那麼一樣。壽命到了,閻王派小鬼來抓他,他入定,找不到他,他就打聽到哪裡去?「你找他,入定了,他最喜歡那個缽,你敲敲那個缽他就出現。」真的小鬼就敲缽,他果然出現,出現小鬼要抓他,他一想錯了,缽放下再入定,小鬼找不到他,敲缽不靈了,他不出來。這個故事不要問它是真是假,我們不執著這些,不去考證這些。它很有道理,你有一樣東西留戀,心裡牽掛它,那就是你的把柄,你的冤親債主抓到你這個把柄,你就出現了,你就得受苦。要放得徹底!有很多人兒孫放不下,「什麼都放下,我的孫子放不下」。喜歡那個孫子,你的冤親債主找你的時候,你有功夫,找不到你,他找你的孫子,你馬上就出現,你就得受報。錯了,孫子也不是真的。
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講經,在香港藍塘道壽冶老和尚的道場光明講堂。我跟老和尚不認識,老和尚長住美國,住在紐約,以後我到美國跟他老人家見了面。他一生讀誦《華嚴》,聽到我講《華嚴經》都非常歡喜,到紐約他就會請我吃飯。他講堂上有一副對聯,上聯說「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寫著「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一副對聯是叫你看破你家裡面這些親人,要不要照顧?要照顧。為什麼?學佛的人大慈大悲。要是學大乘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見到任何人有苦難都會伸出援手,哪有自己父母、夫婦、兒女、兄弟有困難,不幫助的道理?沒這個道理。要用智慧,要以善巧方便幫助他們,心裡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是叫隨緣妙用;你有分別、有執著,你就有冤親債主。我們學佛的人,尤其是現代,現代這些冤親債主怎麼會這麼多?以前很少聽說,我們在初學佛的時候有聽說,少,哪有像現在這麼多?這什麼原因?從前的社會,在中國有倫理道德的教育,有道跟佛的因果教育,正法住世,這個地區充滿了正氣,我們現在講磁場,磁場好,所以鬼神不會干擾。現在呢?現在倫理道德沒有了,也沒人相信因果,甚至漠視宗教。學宗教的人也不爭氣,也逐漸趨向於名利。所以,現在這個社會是什麼氣?不是正氣,邪氣,所以鬼神全出來了。正氣,他迴避你;邪氣,他馬上就來。怎麼能怪別人?都怪自己,自己迷惑顛倒,不明白這些道理,所以才惹這麼多麻煩。
要怎樣救自己?沒有別的,今天還有同學來問我,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我常常講,學佛要紮四個根,出家,在家要紮三個根,這是基礎;沒有這個東西,學佛是假的不是真的。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這是三個根。出家,出家還得加個《沙彌律儀》,四個根,你能住持正法、教化眾生。你的根不比別人深,你怎麼能教他?這是德行教育。孔夫子當年在世教人,第一個科目德行,這是德行。這個根紮穩,那你要相信古聖先賢教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要無數次的重複,為什麼?把你的煩惱習氣擺脫,把你自性本定找回來。自性本定就是清淨心、平等心,《無量壽經》經題裡面講的「清淨平等覺」,你只要把清淨、平等找回來,覺自然就出現了,覺是什麼?覺是開悟。心地清淨,戒就具足;心地平等,定就得到。你看,有戒、有定,底下就開智慧,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我們想很快能夠得到,那你就得要相信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教誨,你要相信他們,他們是老人,「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相信這些老人,他的話真靈。選一部經,不要選太大,不要選太深,要選適合自己程度的,為什麼?容易開悟。你要多想想,惠能大師聽《金剛經》,聽五祖忍和尚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大悟,就見性,就圓通了,圓滿通達一切法。一門,不能搞兩門、三門,搞太多了,搞雜、搞亂了那個不行。
這是從心性上做功夫的,不是扎根,扎根是事相上下功夫,這個要知道,扎根是完全在事相上;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是在心性上下功夫,那個雜不得,一雜就壞了。一門,不在乎多少,一部《心經》行不行?行,二百六十個字。經短,短怎麼?遍數多!經長的,一天念一部,像法達禪師受持《法華經》,一天一部。無盡藏比丘尼受持《大般涅槃經》,《大般涅槃經》有兩種本子,一種三十六卷,一種四十卷,我們相信這個經從頭到尾念一遍得二、三天,還念得很熟的;如果要是初學來念這個經,念一遍我估計應該差不多要一個星期,這分量大。像《華嚴經》八十卷,通常一般念一遍,一天念八個小時,要念十天到半個月,一部。所以我們不主張選這種經典,選適中的至少是一天讀一部。再短一點的,一天念個三部、五部就很好,這樣的經典《無量壽經》最恰當。念熟,一個小時就念一部,你一天念十部,十個小時,每天不間斷,我相信你念了一年、兩年就會有悟處,你心地念得愈念愈清淨,愈念愈歡喜,就法喜充滿。只管去念,不要想裡面道理,它自然出來;你去想那是妄想,那叫心緣相,錯了,不必去想。用這種方法把我們的妄想分別打掉,所以它還是修禪定,方式不一樣,用讀經的方法修禪定,就是修清淨心、修平等心。清淨心現前,哪還有心浮氣躁!不可能的事情。這些道理我們要懂,我們要明瞭它。受持《阿彌陀經》很好,《阿彌陀經》一天你要是能夠念十個小時,大概可以念一百遍,可以,都是攝心的方法。也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講的「都攝六根」,我們用讀誦的方法來都攝六根,我們六根不會往外頭境界上跑。境界是虛幻的,不是真的,色聲香味觸法。名實都不是真的,總要懂這個意思,我們才真正把它放下,才真正接受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教誨。我們再看底下這一句,第八:
【觀一切法無處所。】
「謂此菩薩觀五蘊法中,一一推求我相了不可得,故彼五蘊之法亦無處所,是名觀一切法無處所」。這幾句話,就是《般若心經》上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你們去想一想是不是?照見,說明不是情見。什麼是情?迷是情、執著是情、惑是情。你裡面,也就是六根起作用的時候,有執著、有分別,那就是情見,那就是迷惑。你以為一切法都有處所,頭一個,迷肯定不會離開我的,誰迷?我迷了,如果沒有我,哪來的迷?肯定是我迷了。我迷,頭一個是執著自己有個身,身是自己、我,身外之物是我所有的。有我、有我所有,肯定我要怎樣控制它,我要怎樣佔有它,這煩惱不就起來了嗎?起這個念頭就是造業,如果還有言說、行動,這個業就成就,後面招來果報。善業利益眾生,招來的是三善道的果報;要是自私自利,那是惡業,招來的是三惡道的果報,這個諸位一定要清楚。大乘經教裡,佛常常跟我們說「自他不二」,所以諸佛菩薩從來沒有想自己,為什麼?無我。他起心動念想別人,看到六道眾生迷惑、造業、受報,念念都是幫助如何讓他們早一天離苦得樂,這是菩薩起心動念。我們學佛別的沒有學到,至少要學到這點,我們才有一點佛菩薩的氣分,很少,這少分,但是很有受用,能幫助我們在佛法裡面精進。
祖師這樣勸我們,我們的老師,包括方東美先生,方老師晚年也皈依,他皈依廣欽老和尚,很難得!都是教導我們想別人,不要想自己,能想別人才是真正利益自己,自他不二;常常想自己,不想別人,那真正叫害了自己。所以這個地方要知道,自他是一不是二。我們在《還源觀》裡面,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了,雖然我們沒有證得,不是證悟,解悟。賢首國師難得,把這個事情講這麼清楚、講得這麼明白,讓我們這些凡夫能聽得懂、能體會得到,這不容易。賢首國師如果不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菩薩再來,他寫不出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是什麼?這篇文章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濃縮。你看這麼大的一部經,濃縮成薄薄的小冊子,這一篇文章文字不多,《華嚴經》上所說的全都在裡面。文章分六段,前面三段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諸法實相,後面三段是給我們講修行的祕訣。還是把德放在前面,世出世間人著重於道德的教育,後面三段第一段是講四德,把這個放前面,之後才講看破放下,五止是放下,六觀是看破。我們看到這文章太好,同學們來找我,要我講一遍。我一遍講了之後法味無窮,我又再講一遍,把自己體會到的一點東西說出來給同學們分享,所以第二遍講的時間跟第一遍比較是加了一倍。這個時候有學習這部論文的必要,為什麼?我們《華嚴經》已經學了四千多個小時,很多同學我相信有跟我一樣的想法,「我們怎樣契入華嚴境界?我們如何過《華嚴經》的生活?」《華嚴經》的生活,文殊、普賢的生活,在《華嚴經》裡面那就是五十三參。這一篇論文幫了我們大忙,理論、方法、綱領掌握住,落實在實際生活上那就是四德,這非常重要,離開四德你是凡夫,具足四德那你真正在學《華嚴》,古人說你是華嚴行者,修學《華嚴經》的人。
這裡面說得很好,教我們觀五蘊,五蘊是什麼?五蘊是我,色受想行識,這五樣東西。「色」是我們的肉身,色相是身體,物質的這一部分。色裡面佛在經上講四大,地水火風這是物質的現象,地是什麼?地是物體,你能看得見,你能摸得著。可是這個物質,我們要講到基本物質,這些物質無論是哪一種現象,都是這個物質組成的。我們這個人的身體是物質組成的,科學講分析,我們分析身體是細胞,眼耳鼻舌身是它組成的,身體裡面五臟六腑也是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怎麼來的?細胞是原子組成的。原子是怎麼來的?原子是電子、原子核組成的。再分析,電子、原子核是粒子組成,分到不能分了,科學家稱為基本粒子,它是物質,在高倍顯微鏡下面能看見,肉眼看不見,這東西組成物質。這種物質它有四個特性,第一個它是個物質,我們用地來代表;第二個它帶電,它帶陽電,在佛法用火來代表,火是陽電;它帶陰電,陰電用水做代表,所以火大、水大。還有一個現象,它是不穩定的,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動就用個風做代表。地水火風是物質的特性,四種特性,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是它組成。這些基本的物質,現在科學的名詞叫基本粒子,它怎麼會組成的?誰來把它組成的?它到底聽誰的,能夠變成遍法界虛空界?大,你看,到星球、到星系,小到一個微生物,全是它!
現代科學家也不容易,也非常的難得,最新的報導說宇宙之間只有三樣東西,一個是能量、一個是物質、一個是信息。能量可以說是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物質、信息都是從能量裡頭變現出來的。物質聽誰的話,能夠組成這麼樣複雜的世界?聽信息的。跟佛法裡面講的非常接近,佛法也講三樣東西,名稱跟它不一樣,但是是一樁事情。佛法講一念不覺,阿賴耶就現前,真心裡面沒有物質也沒有精神,沒有這個現象,不能說它沒有,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裡面本來具足,具足什麼?具足一切法,一樣都不缺。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自性裡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能、有圓滿的相好。這三樣東西要是配合現在科學家所講的,德能就是能量,物質就是相好,信息就是智慧。阿賴耶的三細相,阿賴耶的業相、見相(見分)、相分,見分是信息,業相是能量,相分是物質,這跟佛經上講的一樣。但是佛經上講得清楚,一點都不含糊,《還源觀》上講得多好!
現象從哪裡來的?惠能大師末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它能生、能現,這是什麼?這是能量,能生、能現,能現物質現象、能現精神現象,精神現象就是信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不動,它是靜止的,這個現象不出來,沒有這個現象,沒有現象你不能說它無,它現了現象,現了這個世界,十法界依正莊嚴,你不能說它有,為什麼?現的相是幻相。記住經上講的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例外的。我們學《華嚴經》、學《還源觀》,都跟諸位做詳細報告,六道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一真法界呢?一真法界還是假的。什麼是真的?常寂光是真的。為什麼?常寂光永恆不變,不生不滅。在哪裡?就在現前。我們六根能不能接觸到?六根天天接觸到,你迷了你不知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你一旦覺悟到,你就見到,見到在哪裡?沒有一法不是。為什麼?自性已經變成這些法相,性相是一不是二。古大德用個比喻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在哪裡?器就是金,金跟器分不開,金是能現的體,器是所現的用。常寂光在哪裡?我們真性在哪裡?遍在萬法。所以宗門開悟的人,老師來測驗他,看他是不是真的開悟?就問他「你見性,性在哪裡?什麼樣子?」答覆的不一定,有人豎拇指頭,老師點點頭。有人拈個小樹枝比畫一下,沒錯,是的,沒有一法不是!你真的見到。
我們再講一個很淺顯的比喻,大家更好懂,相是幻相,就是依正莊嚴,性是什麼東西?相,好比我們現在在看電視,我們在電視屏幕上,頻道打開現的相,這個相是什麼?這相是六道的相、十法界的相、一真法界的相,都是這個相,所現的。能現的是什麼?能現是本性。本性是什麼?本性是屏幕。我這樣比喻,大家更好懂,相離開屏幕了嗎?屏幕離開相了嗎?離不開。屏幕在哪裡?你隨便說個相那都是的。所以見性的人才曉得,哪一樣不是性!性是什麼?性是佛,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點都沒錯。我們對一個人不恭敬,就是不恭敬你的自性,就是不恭敬諸佛如來,說得最親切的不尊重你自己,自性是真正自己。所有一切的幻相,全是自性變現出來,就好像作夢一樣,夢從哪裡來?夢中所有境界都是你自己心變現的。你要是一旦覺悟,夢中所有境界都是自己,所有你夢到的一切人物是自己,樹木花草是自己,山河大地是自己,虛空法界是自己,沒有一樣不是自己。能現跟所現永遠不能離開,離開能現沒有所現,離開所現沒有能現,能所是一不是二。這個《還源觀》裡頭講得多清楚!你清楚明白之後,你再也不執著,再也不分別。如果真功夫到了家,我真的再也不分別、不執著,恭喜你,你就跟惠能大師一樣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你的大事因緣圓滿了。這裡頭哪有生滅,哪有得失,所有一切對立全沒有了,你得大自在,無量無邊煩惱習氣都盡了。
真放下就是證悟,沒放下情執是解悟,解悟也能心開意解,法喜充滿,但是真實受用沒得到。真實受用,我們前面學的「八自在我,涅槃八味」,那你真得到。所以我們要用智慧去觀,看一切法,五蘊先看自己本身,容易,範圍小,我們的受想行識、我們的色身,四大的色身,受想行識這是精神,不是真的,什麼現象?剎那生滅相。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念念成形就是念念有物質現象,物質現象裡頭就有精神現象,識就是精神現象。所以自性裡頭有見聞覺知,這個現象在阿賴耶裡面就叫受想行識,就五蘊裡的受想行識。「照見五蘊皆空」,了不可得,你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你要說它無,它有念念相似相續的幻相;你說它有,了不可得。就像電影的幻燈片,一張一張過去,張張獨立的,沒有兩張是相同。我們這個宇宙,佛法講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真是這樣,一點都不假。所以一切法沒有處所,處所找不到,假的,為什麼是假的?因為一切法是假的,一切法不存在。所以你在一一法裡頭,你找「我」找不到,菩薩真的從這個觀察裡面才知道無我。五蘊,色裡頭你找「我」找不到,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你找不到,受裡頭也找不到,想裡頭也找不到,行跟識裡頭統統找不到,這才真正知道為什麼佛說無我,讓你放下情執,情執一放下你就見性。
見性之後,確實有常樂我淨,這是佛說的大般涅槃,有真的。真的東西在哪裡?真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法身、般若、解脫,具足常樂我淨,具足見聞覺知。所以佛為十法界眾生講這些東西,目的只有一個,幫助眾生放下。佛講自己親自證得的境界,確實有常樂我淨;十法界裡面講常樂我淨,有名無實。大般涅槃裡面講常樂我淨,它真的,不是假的,那是什麼?性德起用。我們今天也是性德起用,只是在性德裡頭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變質、扭曲,不是不起作用,醍醐裡頭摻了毒藥,是起這個作用。如何能把醍醐裡面的毒藥提出去,那就叫大般涅槃。《華嚴經》裡面把大般涅槃講得很清楚,什麼是大般涅槃?常樂我淨就是,法身、般若、解脫就是。我們就很清楚、很明白,我們學佛所追求的是什麼?就是這樣的境界,真實不虛,知道五蘊不可得,處所在哪裡。這裡面涉及到現在科學所說的,時間跟空間,處所是空間,空間不是真的,你看佛在三千年前就講到,這科學,時間也不是真的。時間跟空間在大乘佛法裡有,把它排列在什麼地方?我們讀《百法明門論》,這是唯識法相宗入門的課本,它將一切法分為五大類,第一個是心法,第二個是心所法,第三個是不相應行法,第四個是色法,第五個是無為法,分為這五類。
時間跟空間是屬於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有二十四個,頭一個就是得失,這是抽象概念,沒有事實。譬如講你得到財富,你得到財,你得到功名,你有所得,假的,不是真的,是一個錯覺,是個抽象概念,不是真的。空間、時間都不是真的,是個抽象概念。所以《大般若經》,佛講了二十二年,從《大般若經》裡面,我們才真正看出如來了不起的智慧,善巧方便教化眾生。《大般若經》講什麼?實在講就是講一句話「諸法實相」,告訴你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什麼?「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從最貼切的來講,身體,這個身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的身體明明有,明明在此地,每天我還許許多多活動。這是你不知道事實真相,就像在作夢一樣,夢中有我,夢中也做很多事情,夢中也有苦有樂,一覺醒來之後才曉得:一場夢,不是真的。我們哪一天一下子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六道輪迴好像作夢醒過來,才知道在輪迴大夢當中,大夢,六道就沒有了。可是六道沒有了,四聖法界出現,四聖法界也不是真的,還是一場夢,我們六道是夢中之夢。在十法界裡面醒過來之後,才知道十法界是夢,一場夢。
那個夢醒是什麼世界?那個夢醒就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它是不是真的?它也不是真的,還是一場夢。實報土怎麼來的?實報土是你有妄想習氣變現出來。什麼時候妄想習氣沒有,實報土就沒有了。實報土沒有了,那個境界是什麼?叫常寂光,回歸自性,圓滿成佛,回歸自性。圓滿成佛,連圓滿成佛的念頭也沒有,連圓滿成佛的名詞也沒有。你要執著有這個名詞,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你永遠沒有辦法把你的境界向上提升。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導我們,你用什麼樣心態去學習?用什麼樣的心態去聽經、去讀誦?他講了三句話,講得好,非常重要。第一個不著言說相,你不要執著,不要去分別;第二個不著名字相,一切法不如名,名是假名;第三個不著心緣相,你不要去想它什麼意思,你一想就錯了。想是什麼?是你自己所想出來的,不是佛說的,你就想錯了。所以佛的東西,你只可以恭恭敬敬、誠誠懇懇去聽,心裡頭一無所有,它能幫助你開悟,它能點醒你。如果有妄想分別執著在裡頭,你在迷,怎麼點也點不醒,只能幫助你在阿賴耶裡面種個善根,這佛法善根。
阿賴耶也不是真的,阿賴耶是妄心;真的只有一個,真如本性,或者講真性。佛用了幾十個名詞,為什麼說這麼多?就是叫你不要執著名字相,名字相是假的。你要因佛陀言語的教誨,這個名相裡面所含的義趣,你去悟入就對了。古德常說,佛講經說法,意在言外,你要執著言說那就完了,你要從言說裡頭懂得言外之音。讀經,文字是語言的符號,你要從這些符號裡面去看出它符號之外有東西,那是真的。你可不能執著這些文字,文字裡頭沒有東西,這只是善巧方便而已。像我們走路,佛的經教就像是指路牌,我們從此地出發要到台北,那裡有指路牌,方向從那邊走往台北去。你把那個指路牌就認為是台北,錯了,你永遠不會到達。你看了怎麼樣?走路,你牌子不管它,你往前走就對了。佛法是指導我們明心見性的,你必須把它統統捨掉你才能明心見性;你要執著它、分別它,你永遠見不了性,你也明不了心,道理在此地。所以這是十無常真正的義趣。我們今天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