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O七卷) 2002/5/1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707
諸位同學,請看「起具因緣」長行第五句:
【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同集善根故。】
這一句是講變化土的因,也是凡聖同居土的業因。『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同集善根』,這句話非常重要。菩薩集結一切善根,沒有問題,他們是已經覺悟的人,眾生裡面可以說多數不覺悟,也有少數覺悟的人。菩薩跟眾生覺悟都要依諸佛如來的教誨,菩薩比我們凡夫善根深厚,容易接受,接觸到佛菩薩的形相教導,善根就能夠啟發;眾生業障深重,雖蒙佛菩薩教誨,善根偶爾現前,乍現還滅,這是眾生成就的難,太難了!不能說他沒有善根,聽聞佛法,接觸到佛法,那一念善根現前了,可是境界現前的時候,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境界現前的時候,把佛法忘得乾乾淨淨,還是隨順自私自利,還是隨順貪瞋痴慢。這樁事情佛都幫不上忙,絕對不是說佛不慈悲,是幫不上忙。幫不上忙也得要幫,不能說幫不上忙就不幫,還是要幫。什麼時候回頭,那就像一般宗教裡面說的,你什麼時候就得救。你得回頭,你不回頭,你永遠不能得救。所以在大乘經教裡佛講真話,「佛不度眾生」,所謂是平等真法界,佛不度眾生。
宗門對這樁事知道得很清楚,六祖能大師說「迷時師度,悟時自度」,他對五祖講的。迷的時候靠老師開導,自己悟了之後,自悟、自修、自證。老師啟發的恩德,要不是老師最初指引,你怎麼曉得這條路?你怎麼會覺悟?「報本反始」,這是中國古聖先賢所講的大德,人不忘本。我學佛得力於章嘉大師跟李炳南老居士的教誨十三年,但是那個根是方東美先生,他要不指點我,佛法的殊勝我們這一生當中永遠都不認識,換句話說,這一生的機緣就錯過了。他這一指點,時間再短,我們走上一條明路,幫助我成就雖然不是他,他是根,他是源頭。中國古德常說,「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湧泉為報」。古時候學生考中狀元,這是在古時候最高的學位,他回家來祭祖拜老師,報祖宗老師之德。他拜老師拜哪一個老師?拜他啟蒙的那個老師。就像現在念書,你拿到博士學位,你在社會上有輝煌的成就,你拜老師拜哪個老師?拜小學一年級教你的那個老師,啟蒙的老師。源遠流長,你要找源頭,那個老師代表你所有的老師,他做代表。不是以大學博士班指導老師為代表,是以你啟蒙的老師做代表,你看看這個意思多深,這個感情多厚!現在人哪裡懂得?
我常常想念著小學的老師,啟蒙的老師都不在了,現在保持連絡的有一個初中的老師,今年九十多歲了。人不能忘本,人不能忘恩,這個人從前對我好,以後對我不好,我不要記他的不好,要常常想著他的好處,養自己的厚道,養自己的德行。專記別人的過失,把別人的好處一筆抹消,這個人是刻薄寡恩之人,這個人無論他擁有多麼大的權勢、多麼大的勢力,那是他前生修的,他這一生刻薄寡恩,來生必墮三途。我們樂意走這條路嗎?佛道、菩薩道、聖賢大道無一不是知恩報恩,要懂這個道理,要知道養自己的厚道、養自己的德行。人生在世,古人講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你要學的東西太多太多了。諸佛菩薩學不厭、教不倦,教化眾生永遠沒有疲倦,自己學習永遠沒有厭倦。他能夠成聖成賢就靠這一點,我們的錯誤就是把這一點疏忽了。所以我常常感惜著:一切眾生為什麼不好學?為什麼不學好?儒、佛都常常勸導我們親近善友,親近善知識。
儒家典籍歷代註疏也非常豐富,最重要的朱熹為我們拈出來,編了一套《四書》,最重要的,可以說《四書》是儒學的概論,就正如同《華嚴》是佛法的概論一樣。孔夫子在哪裡?孟夫子在哪裡?這一部《四書》就是孔子、就是孟子,他們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對於怎樣做人、做人的道理,都在這一部書裡頭,這一部書也是字字句句含無量義。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他們對於宇宙眾生的大覺,覺悟之後,他們所看到的宇宙眾生都在這部經裡頭。我們現前這個世界是凡聖同居土,怎麼來的?這一句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同集善根」,善根是什麼?諸位同學都知道,無貪、無瞋、無痴是三善根,所有一切善法都是從這個地方生的。貪瞋痴的境界廣大而無邊際,貪瞋痴的事相無量無邊,都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自己常常要做反省、檢點:我有沒有貪心?我有沒有佔有的念頭、據為己有的念頭?有沒有想控制的念頭?我常常講,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稍稍有這個念頭,有絲毫這個意念,這種意念往往自己完全不能夠覺察,什麼原因?煩惱蓋覆。
所以真正做功夫、真正做學問的人,心思細密,現在人講頭腦清醒,他不是用在別的地方,用在反省自己的過失、發現自己的過失,就能把過失改正過來,這叫修行。現在一般人不了解,認為什麼叫修行?念經就是修行,念佛就是修行,拜佛就是修行,這些全是形式。形式的作用在哪裡?是給修行人做增上緣。現在人不懂這個意思,忘掉了,把形式就做為是修行,與自己煩惱習氣、貪瞋痴慢毫不相關,這哪裡叫修行?所以連鬼神都瞧不起修行人,都笑話你:「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你的果報鬼神都知道。所以這樁事情,我們要不是真正覺悟、認真去幹,怎麼能夠出離三途六道?佛在這裡教誨我們要集結善根,起心動念利益眾生,隨時隨處知道讓賢,有人有智慧、有能力,做得比我更好,趕快讓給他,我這個位置讓給他,我當他的助手。
在中國古時候,世法裡面管仲與鮑叔牙,最好的例子。鮑叔牙知道管仲才華、智慧、能力高過自己,向國君推薦,把自己位置讓給他。在佛門也有這個例子,印宗與六祖惠能,普通人做不到。印宗法師講經,惠能到了廣州,他那個時候還是居士身,聽說法師講經,他去聽。聽經的時候,外面風吹著這個幡,有兩個人在談話,那個人說風動,另外一個人說幡動,兩個人爭起來,到底是風動還是幡動?爭論不休,惠能在當中說了一句話,「仁者,兩位,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句話說了,爭論的人都服了。印宗聽到,下座之後就接見惠能,詳細跟他談談,看到他的談吐句句都是佛法的精髓,他忽然想到禪宗第六代祖師從黃梅得法,隱居了十幾年,沒有聽到消息,他問:「莫非就是你?」惠能大師承認了,是的。然後就請他把衣缽拿出來給我們大家看看,那個衣缽是證據。能大師把衣缽展開來給大家看,大家向他頂禮,他是第六代祖。印宗歡喜,給他剃度,現出家相,所以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師。印宗給他剃度之後,倒過頭來拜他為老師。你們想想看,這是什麼人?你們哪一個人能做到?印宗做到了。
我讀到這一節經文,我知道印宗不是凡人,跟惠能一樣,兩個都是菩薩來示現的,來唱戲表演給我們看的,凡夫哪有這種雅量?印宗在當時是南方佛教的領袖,是佛門四眾弟子仰慕的中心,他退下來做惠能的學生,把惠能的地位捧上去了。四眾弟子看到自己的老師是這樣,對能大師倍加尊敬,他的法這樣順利的在南方傳開了,教化無數眾生。惠能教化的,實際上就是印宗教化的,印宗的功德決不在能大師之下。這些表演給我們看的「讓賢」,這個功德利益之大不可思議。功德利益從什麼地方去看?從他的影響,不在一時,他永遠給後世人做榜樣、做模範。後世稍稍覺悟的人都知道,迷於五欲六塵的人他不知道,縱然知道,因為自己的權力地位放不下,不肯捨棄,所以明明知道,還是要排擠別人。賢人君子他不爭,稍稍給他一點顏色看,馬上就退了。要知道古今中外小人爭名逐利,君子不爭,君子你爭他讓。
諸葛先生隱居在隆中,先主劉備三顧茅廬。為什麼不一次就接見?現在人求之不得,想盡方法去鑽營;有道德的人對於功名富貴視之如浮雲,沒有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只有一樁事情,菩薩心為眾生。有緣幫助苦難眾生這個事情要去做,但是要緣具足,這個事情才能做得成功;緣不具足,雖然發這個心,我們諺語常講「心有餘而力不足」,那是自己的才華、智慧、能力不足,有這個熱心。有才華、有智慧、有道德、有能力的人,心有餘而緣不足,外面的條件不具足,出來做未必能做得好。在這個時候怎麼辦?教學。孔老夫子確確實實是想為社會、為大眾盡心盡力來服務,沒有條件,沒有人用他,緣不足。緣不足退而教學,教導年輕人,希望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他們具足這個條件,就能把世世代代老師的教誨都能落實。宗門的承傳是很明顯的例子,達摩傳慧可,傳一個人;慧可承僧燦,僧燦承道信,道信傳弘忍,五代單傳,到六祖惠能條件具足,緣具足了。「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前面五代都是單傳,到第六代惠能大師傳了四十多個人,宗風大振,一直影響到現在,最近這一個世紀才衰微。我們這一次到日本訪問,日本還有不少禪宗道場,還有不少人依照古老的規矩每天坐禪。
所以要認識機緣,緣不成熟,不能勉強,勉強就產生障礙。緣不成熟,退而求其次,教學。現在機緣比過去要多,這是得力於科學技術。如果沒有這些科學技術,真的你一生能遇到一個傳人,那都很幸運,多少大德一生一個傳人都沒有遇到,這是講失傳了。現在條件比從前多,現在我們可以做錄相。我現前遇不到傳人,也許傳人在遠方,我們沒有緣分接觸,沒有緣分遇到,可是用網路、用這些科技的傳媒遇到了。他看到這些訊息、這些資料,他從這個地方覺悟了,從這個地方明白了,知道怎樣修學。他有善心,他有善願,鍥而不捨,依教奉行,他變成傳人。這種機緣從前沒有,半個世紀之前雖然是有,不普遍,我們的能力也有限,做不到。這半個世紀科學技術的進步,真的是突飛猛進、日新月異,那就方便了。實在外緣不具足,我們自己做一個小小的攝影棚,把自己畢生所學對著攝影機,把它統統錄下來,留給後人做參考,肯定後面有人從這些資料裡面引導入門。所以科學技術的發明,我們要利用這種科技做為續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工具。這個工具早年方東美先生極力讚歎,好工具,好好的利用!說這個話,四十多年前了。
今天世界上利用這些工具來教學非常普遍,澳大利亞的南昆大就利用這個方式來教學。我到學校裡面去參觀過,他們學校這個大規模的攝影棚好幾個,設備跟大的電視台的設備沒有兩樣。我參觀他的攝影棚,他的攝影棚高度是兩層樓高,面積大概有五、六千呎,規模很大,可以做舞台表演,機器設備都是很先進的。它的學生分布全世界六十二個國家地區,新加坡有,我在此地遇到南昆大的學生,我說:「你什麼時候到學校去?」他說:「我不要,我在家裡學。」我知道了,他在網路上學習。不必到學校去,你家裡自己有一台電腦在家裡上課,考試都在網路上。畢業的時候,學校把學位證書寄給你,這個學位證書是全世界承認的。我問他:「要不要繳學費?」「要」。一年學費多少?澳洲錢五、六千塊錢。遠程教學,現在許許多多大學都採取這個方法,不必到講堂來上課。所以將來實在講,如果辦一個大學,要不要校舍?不需要!只要在網路上播放就行,學生不必要到學校來。學校可以很小,它的教學範圍可以遍及全世界,這是現在有這種條件。於是我們就明白了,道場不要很大。
早年我在台灣,台灣佛教最早使用錄相、錄音是從我們「華藏圖書館」開始的,第一家!我們的道場很小,以後有一個「佛陀教育基金會」,也很小。負責圖書館的韓館長,負責基金會的簡豐文居士,他們都曾經多次給我商量,想把這個道場擴大,我不同意。我給他們說沒有必要,道場小,開支小,容易維護,我們在物質生活條件上沒有壓力,開支小。但是我們的事情希望能做到全世界,這個我們做到了。我們有多餘的錢,絕不用在發展道場上、提高生活水平上,我們不幹這個事情,我們一定用在弘法利生上。我們做的方式,因為條件有限,每天來聽我講經的,真的是小康之家,富貴人家不會到我這裡來。為什麼?門面太小,到這個地方來,好像不適合他的身分,他不會走進來,他要走那種富麗堂皇那種大的寺院道場。所以真正來修福的是一般小康平民之家,來修福,來種福。
我們印送經書、善書,紐約那邊同修贈送我們一套錄相的設備,我們的圖書館就改成視聽圖書館。有這套設備,我們就贈送錄相帶、錄音帶,幾十年來沒有中斷過。大家對我們有這麼一點信心,知道我們懂得因果,我們不違背因果。你送來的錢,如果指定用途,我一定遵照你的意思幫助你去做;沒有指定用途,我們把它攢積起來,夠一個相當的數量,我們會出版一些大部的經論,完全是免費贈送,完全沒有版權。輾轉流通,那個數量多少我們不知道。沒有版權,歡迎大家拷貝、翻印、流通。我們對流通出去的東西非常謹慎,決定不能違背佛陀的教誨,我們一定與儒、佛理念相應,這是眾生跟佛同集善根。我們走佛菩薩的路,我們不走凡夫的路,全心全力護持正法,續佛慧命,利益眾生,我們做這個。
現在科學技術比三十年前提升很多倍,尤其最新的寬頻道的網路,我聽同學們告訴我,使用寬頻道在電腦螢幕裡面所看到的畫面、聽到的聲音,效果跟衛星電視完全相同,這就方便了。我們決定在澳洲、在香港儘快換寬頻道,更新設備。我聽說此地李會長也在策劃要做,改善許許多多同修從網路上接收有的時候中斷,有的時候畫面不清楚、聲音不清楚,現在統統可以能夠獲得改善。同集善根的緣愈來愈殊勝,我們要能把握、要會用。現在時間到,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看「起具因緣」第六句跟第七句,它是說一樁事情:
【一切菩薩嚴淨國土願力故。】
這是第六句。第七句:
【一切菩薩成就不退行願故。】
這兩句是講他受用土的因。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前面這一句『一切菩薩嚴淨國土願力故』,說的是「初地已上。如十大願中,修淨土願。」就是這個意思。後面這一句是「八地已上,功用不退行之所成,八地中有淨土分」。這兩句我們可以合起來看,經上所說的都是地上菩薩的境界,不是普通菩薩,摩訶薩的境界。我們應當怎樣來修學?念佛求生淨土。不能夠契入法身菩薩的境界,法身菩薩所修學的這些科目,我們要懂,我們要學,學的程度不夠,沒有關係,慢慢來。他們是分證位,我們至少要有觀行位、相似位。如果我們是很認真努力來學習,依教奉行,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斷,雖沒有斷,確實能夠控制得住。煩惱習氣是有,但是它不起作用,這也有一點小小的定功,把煩惱伏住。
日常生活當中,所學的不能不落實;你要不落實,說老實話,你伏不住煩惱。怎麼落實?過去有一些同學來問我,不只一次,我遇到很多次,「法師,我有冤親債主、冤家對頭,我現在學佛了,我應該怎樣對待他?」我教他一個方法,冤結一定要解除。這個東西不能結,結了冤仇,生生世世要報來報去,很痛苦,很殘酷,於自己沒有好處,於對方也沒有好處,自他兩不利,何必幹這個?怎樣化解?要從內心裡面把這個怨恨消除,冤家對頭不管用什麼手段對我,我要把這個怨化解、消除,我心裡頭沒有。很重要!怎麼作法?我問他:你家裡有沒有佛堂?有!都是學佛的人,家裡都供有佛堂。我說:你在佛菩薩像的旁邊供一個牌位,供你那個冤家對頭的牌位,佛光注照冤家某某人「消災延壽長生祿位」,你供這個。你每天拜佛,你每天就拜他。他以惡念對你,你以真誠純善的念頭對他,就能化解,「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不能夠化解是我們自己的真誠不夠,果然有這個真誠,佛菩薩加持你。對於一切冤親債主,一片真誠的善意,縱然再遇到,他罵你,恭恭敬敬的聽,一句話不回;他打你,隨他打,絕不還手。為什麼?消業障。他毀謗我,我再毀謗他,這是對抗;對抗不能解決問題,忍讓能解決問題,要懂這個道理。
只記得別人的好處,決定不要記別人的過惡,這是菩薩道,普賢、文殊所學的。今天普賢、文殊是我們的老師,我們今天修淨土,淨土宗第一個祖師是誰?你想想,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第一部講的經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講這部經。這部經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就曉得在娑婆世界哪個人第一個提倡往生淨土?普賢菩薩。所以普賢菩薩是我們娑婆世界淨土宗初祖,我們不跟他學,跟誰學?《無量壽經》經文展開第一句,前面是講六種成就,第一句話「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咸是所有一切大眾,統統都是修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大士之德是什麼?十大願王。你修十大願王,你就是修淨土,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在近代弘一大師諸位都聽說過,弘一大師的早晚課就是誦《普賢行願品》,他不是念《無量壽經》、不是念《彌陀經》,念《普賢行願品》,求生極樂世界。他往生也是預知時至,這都是有成就的人。所以我常常勉勵同學,我自己是這個作法,尤其我已經在晚年,我還能活幾年?我自己感覺到大概是三年,跟釋迦牟尼佛一樣,釋迦牟尼佛是七十九歲圓寂的。時光有限,一定要在短短時間,我要把自己修成純善純淨,我的標準是心地沒有絲毫不淨、沒有絲毫不善。如果佛菩薩需要我、眾生需要我,我再多住幾年為大家講講這些大乘經,我一生的事業就終結、就圓滿,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沒有遺憾。
我在攝影棚每一座講經,你們有人看到,我禮拜,拜六拜。好像我以前也曾經講過,我第一拜拜本師釋迦牟尼佛,第二拜拜本師阿彌陀佛,第三拜拜本師毘盧遮那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第四拜華嚴會上眾菩薩,第五拜南無老師、護法菩薩,所有護持我的人都在這裡頭。韓館長護法菩薩,李木源護法菩薩,我在這一生當中,你曾經幫助我一天、幫助我一個小時,你都是我的護法菩薩。我這個人記人的恩德、記人的善行,其他的我不知道,一定要成就自己純淨純善。最後一拜拜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尊神。這兩年來,我也接觸到一些鬼神,都是善神,來求皈依的很多。居士林一樓、二樓從前你們知道,電視播放《地藏經》,鬼神要求的。鬼神最歡喜的是《地藏經》、《十善業道經》,他們依照這個經典修行。他們最尊重的是《無量壽經》,鬼神裡頭修行有基礎的,依《無量壽經》修行。他們要以《十善業道經》、《地藏經》做基礎,才能夠學《無量壽經》;如果沒有這個基礎,《無量壽經》的光很大,他們受不了。這個事情居士林的同學都知道,早年我們確實在五樓講堂講《無量壽經》,鬼神要求聽經,我們都叫他到五樓講堂;五樓講堂的光太大,他受不了,要求我們在一樓、二樓電視裡頭播放《地藏經》。所以那個時候《地藏經》晝夜二十四小時都不中斷,供養鬼神的。
我每天這四個小時講經,我在佛像前面拜六拜。這一個攝影棚裡面,沒有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尊神」的牌位,我香港道場有供,澳洲道場的攝影棚有供,這些設施都是成就我們自己的增上緣。我們每天做功課迴向,大家念的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現在我們念的是「一切菩薩嚴淨國土願力」,莊嚴佛淨土。我們拿什麼來莊嚴?自己總得清楚。上報四重恩,知恩報恩。別人以前對我好,以後產生誤會了,我永遠記得他以前,絕對不要把以後放在心上,成就自己的純善純淨,這是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現在人講的條件,我具足這個條件。別人不管他怎麼看法、怎麼想法、怎麼議論,與我不相干,他的事情!我自己要修到純淨純善。人家不喜歡我,趕快躲開,不要惹人討厭,都是佛在經上教給我們,「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他不喜歡你,趕快躲開,他就歡喜了,總讓他生歡喜心。他歡喜我來,我常接觸他;他不歡喜的時候,趕緊躲避他。由此可知,諸佛如來在十法界裡面現身、不現身,都是慈悲,都是利益眾生,決沒有為自己想的,自己確確實實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我這一生,因為走經教的道路,所以跟許許多多出家的一些前輩有一些不同的觀念,我堅持!老一輩的,我們一般講長輩,這些老和尚、老法師,實在講,他們很愛護我,對我很好,希望我放棄經教,去學經懺佛事,他說這樣才能維護道場;講經說法不能維護道場,非常不喜歡走這個路子。我只有忍讓,離開道場。我走這個路子沒有人支持,非常遺憾。對我幫助的,那時候有一個比丘尼天乙法師,她住在高雄左營,她常常資助我一點,幫助我買書。我想求得的經書,沒有錢,初出家沒有人供養你,生活非常艱苦,買書需要錢。那個時候香港志開法師幫助我太多太多了,我今天的成就他有分。我想要的參考書,他真是全心全力替我蒐集,找到之後馬上寄給我。什麼時候有錢,什麼時候寄給他,對我有大恩大德。這些老和尚我也非常感激他們,感激他們對我的那個感情,但是我沒有隨順他的教誨,沒有去搞經懺佛事。這是各人對佛法認知不一樣、不相同,他們把佛教看成宗教,我把佛教看成社會教育,這裡不相同。若干年之後,我們在海外到處弘法,有了一點成就,老和尚這老一輩的見到我也很歡喜,但是沒有實質上的支持。
我對於下面年輕這一輩,我會全心全力支持協助,只要你們自己肯努力,肯認真的學習,真正發心續佛慧命、弘法利生,我全心全力護持。我自己覺得我有使命感,我有這個義務,我不求名聞利養,不求你給我什麼名分,對我怎麼供養,我一概不需要。我的生活很簡單,一生過苦日子,苦日子是最健康的。你們有許許多多的這些供養、好東西送給我,我都接受了。我自己有沒有去用?給諸位說,沒有!我拿去做禮物送人。你說這些甚至於很多補品,我為什麼不用?我沒有這個習慣,而且身體受不了。就像你們送很多非常名貴的吉林人參、韓國人參,我如果一吃就不能講經,火氣上來了,就沒有聲音,所以禁不起補。還是粗茶淡飯,很普通的青菜。青菜、豆腐我吃了一生,這一點諸位一定要知道。
而且我吃得很少,我晚上這一餐很久都沒有吃了。自從訪問日本、訪問韓國,這是應酬,晚上跟大家在一起吃飯。回來之後,現在遇到你們,每天晚上也給我吃很多,我現在感覺得有一點不大對勁,受不了。我還是要恢復我的老的生活習慣,晚上這一餐一定要斷掉。你們不要看,那個時候我身體好像瘦一點,現在胖了,現在是被人家撐胖,胖了不是好事情。人清瘦一點,我精神好、體力好。中國古人常講,「人生難買老來瘦」,人老清瘦是好,身體負擔輕,行動都敏捷。飲食的營養適量就好,決定不能過分,自己知道自己的體質,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攝取飲食,這是最健康的。每一個人的體質不一樣,這個東西要懂得,所以每個人的滋養也不相同。不是說,某人吃那些東西對他身體很好,對我未必好;對我有好處的東西,對他未必好,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絕對不是說我們拿理想東西、好東西來供養老和尚,老和尚他身體就會好起來,不見得!
許許多多老和尚被熱心的信徒供養太多,折損了壽命,早一天走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看到好幾位。福報太大,福報享盡了。總希望向佛學習,自己真的有福報,留一點給後人去享。釋迦牟尼佛的福報一百年,他八十歲走了,還有二十年的餘福,經典上都說,供養後世的出家弟子。釋迦牟尼佛沒有享盡,我們要有這個思想,留給後人去享,留給一切苦難眾生去享,常常想念著世間有很多苦難的人。現在我們明瞭,苦難的根源是由於迷惑宇宙人生真相,所以佛陀的大慈大悲,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幫助他破迷開悟,這才是真正莊嚴佛淨土,這才是真正的上報四重恩。
四重恩諸位要記住:父母恩、佛恩、國主恩、眾生恩,一切眾生對我都有恩德,常存報恩心,這是諸佛菩薩。一切眾生跟我生生世世都有緣,所以佛在經上講的話,不是比喻,是真實話,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如果我們輕慢眾生,就是輕慢過去父母、輕慢未來諸佛。輕慢尚且不可以,怎麼可以毀謗、侮辱?在一切眾生面前怎麼可以驕慢?你以驕傲、傲慢的這種態度對一切眾生,你的佛道不能成就。你學得再好、記得再多,是記問之學,你講得天花亂墜,你有口才,你沒有德行,沒有實德。你的煩惱習氣嚴重,貪、瞋、痴、慢。儒家教人傲慢不可長,那是世間法。你沒有超越六道輪迴,傲慢都不可以增長;你要想超越六道輪迴,傲慢要斷,貪瞋痴慢要斷,這是思煩惱。見思煩惱要斷盡,你才能超越六道。
所以問問自己,想不想超越六道?有沒有超越六道這個偉大的志願?你要想超越六道,你要知道六道怎麼來的?六道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境界。見思煩惱斷了,六道的因沒有了,六道的果報就不會現前,這是根本的原理。念佛求生淨土也不例外,你要能把見思煩惱斷了,念佛求生淨土,你到極樂世界,不是生凡聖同居土,你是生方便有餘土,你往生的品位提高了,為什麼不幹?你說這些東西我斷不了,我很想斷,斷不了。很想斷是真的,你說斷不了,假的!那不是真的。別人能斷得了,我為什麼斷不了?這裡頭只有一句話,我不能百分之百隨順佛陀教誨,我還要隨順我自己的習氣煩惱,那你就斷不了。如果你把這個念頭轉一下,我從今以後再不隨順我自己煩惱習氣,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我都要隨順佛陀教誨,這問題不就解決了嗎?都在一念之間,那叫真正覺悟。還有習氣存在,你沒有覺悟。天天聽講經是好事,聽講經不夠,聽得不夠,解得不深,悟得不徹,你的問題不能解決。
每天念迴向偈生慚愧心,我念了,我拿什麼功德來莊嚴淨土?什麼是真實的功德?我今天有錢有勢力,我造個大佛像,我造一個大雄寶殿,這是功德嗎?不是!以為這些就是了不起的,那我看看現在這些世間人,在佛門裡頭出錢出力做這些事情,恐怕都比不上梁武帝。你看梁武帝一生,以他的權勢為佛教建立四百八十所寺院,你才蓋一個廟,人家蓋了四百八十座,都是很有規模的大寺廟,供養幫助人出家十幾萬人,歷史上有記載的。達摩祖師還跟他講:你一生幹的這些事情,並無功德。達摩祖師講真話,沒有功德!你所作所為是世間有漏的福報。什麼叫有漏?你煩惱沒有斷盡。達摩祖師給他講真話,梁武帝聽了不能接受,心裡很不高興,請達摩祖師走路,以後再不見他。講真話的人請他走路,講假話的人歡喜容納,梁武帝是這樣的人,所以他不能成就。煩惱習氣沒有斷,佛門裡面做這麼多事情,福德邊事。
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了生死、超越輪迴這樁事情,這樁事情「福不能救」,幫不上忙。你的福修得再大,這個世間沒有辦法享,天上去了,去享天福去了,出不了三界,諸位要懂這個道理。出三界、了生死,尤其是求生淨土,你一定要修普賢十願,要修淨業三福,「心淨則佛土淨」。所以我們用什麼來莊嚴佛淨土?用清淨心、用慈悲心,那真的莊嚴。我們現在常常勸勉同學們,「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個心是真正莊嚴佛淨土,這個心與菩提心相應,與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相應,與文殊菩薩十波羅蜜相應。要不要花錢?不需要!真實功德。功是功夫,什麼功夫?斷惡修善的功夫。把自己心裡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斷掉,這是功夫。過去我遇到自己的冤家對頭會起瞋恨,現在見到冤家對頭合掌歡喜,這是功夫、功德。
功是在哪裡?惡斷掉了。以前看到曾經毀謗我的人、曾經陷害我的人,我瞋恨報復那個念頭沒有了,這是功。現在看到用清淨心看他,用感恩的心看他,這是德。我舉這一個例子,諸位要好好的去想。佛眼看世間所有一切眾生都成佛了,善人眼看世間所有人都是善人,惡人眼看世間所有人都是惡人,「境緣無好醜」,外面的境界真的是平等的。為什麼會有不平等?不平等是自己的心不平。佛在經上講得太多太多了,我們如何把虛偽的心轉變成真誠的心,這叫功德。虛偽離開,那是功夫;真誠心現前,這是德、功德。把染污的心捨掉,是功;清淨心現前,是德。貢高我慢、輕視別人的這個念頭捨掉,這是功;平等心現前,是德。把迷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個念頭捨掉,這是功;正覺現前,這是德。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捨掉,那是功、功夫;大慈悲的心現前,這是德。什麼叫做功德,我們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天天修功,天天進德。
所以斷惡是功夫,進善是德。在哪裡修?起心動念之處、言語造作之時,修行在這裡修。你要會修,所在之處就是如來道場,「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莊嚴佛國土,不一定是很大的建築,不一定!曠野之中、蠻荒之地,你所在的地方都是佛淨土、都是佛道場,這是真的,佛在經論裡頭處處告訴我們。所以不讀經怎麼行?你怎麼會知道?讀經、聽經開智慧了,明白了,曉得怎麼修,知道什麼是功德、什麼是福德。這裡面夾雜著煩惱習氣,功德就變成福德。所以斷惡行善是一樣的,修善是一樣的,你裡頭還夾雜著煩惱習氣,是福德邊事;如果你是用清淨心修行,沒有夾雜煩惱習氣,那是屬於功德。功德、福德在這個地方分,總得要知道。
第七句講,『一切菩薩成就不退行願』,不能不效法普賢,這一切大菩薩都在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教導我們怎樣去學習。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