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二四卷) 2007/9/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2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用無方第九段,「主伴嚴麗三昧門」。
在這段經文當中,我們參考學習《疏鈔》裡面所說的「理事無礙十門」,幫助我們理解主伴嚴麗。十門,我們學了前面的五門,現在我們再從第六看起,第六「事能隱理,真理既隨緣而成事相,遂令事顯而理不顯」。下面它舉個比喻說「如水之成波,波顯水隱也。經所謂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是也」。祖師大德們的教學可以說跟世尊,用句中國諺語所謂的一鼻孔出氣,確實得到如來的真傳,跟佛說的沒有兩樣。看到好像是條目很多,其實都是講一樁事,從一樁事情每個角度去觀察,你才真正能明瞭真相。說的十門,十門講一樁事情,所以門門都通,這才所謂圓教圓知圓見、圓滿的說法。
前面第四條裡面說事能顯理,這條是事能隱理。事能顯理是覺悟了,你在事上看到理。六道凡夫在事上看不到理,其實理跟事是一不是二,為什麼看不到理?分別執著的習氣太深了。真理既然隨緣變成事相,事相就是能生萬法,我們今天講的虛空法界,現代科學家所說的時間、空間。時間無限的,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空間無限沒有邊際。古人講空間,講兩句話,講得非常好,「大而無外」,多大?沒有外面,你就曉得多大;小,「小而無內」。這兩句話說得好,這兩句話講的是空間,叫無窮大,數學裡頭名詞叫無窮大,沒有邊際的;在佛法裡叫法界,時空佛法稱為法界。法界裡面所有一切現象,宇宙的現象,現在我們知道宇宙裡面,無數的星球大大小小,我們地球也在星球裡面,也是一個星球。而且在許多星球當中,地球是個小星球,不是大星球,太陽比地球大得太多。科學家告訴我們,太陽跟地球比,大地球三十一萬倍,你就曉得太陽有多大;三十一萬分之一,所以是很小的小星球。
還有沒有更小的?有,更小的小行星,它的大小橫豎不超過十哩,這外國人算都算英里,不超過十哩,那真的像個小島一樣,它也在太空運行,它也是個小行星。小行星有時候會掉到地球上,掉到地球上是很可怕的事情,那會給地球帶來大災難。但是落在地球表面上,已經是它的幾分之幾,因為從大氣的磨擦,它差不多大部分都燒掉,還剩下那一點。那點就很可怕,那個威力總有幾千顆原子彈那麼大的威力,撞擊的威力。很小的行星到地球上已經粉碎,落下來叫殞石,有大有小,這都是宇宙的現象。像地球這樣一個星球,這個星球裡面真的森羅萬象,有動物、有植物、有礦物,種類之多也是難以計算,這都是能生萬物。萬物從哪來的?真理變出來的。這個地方講的真理,就是法性,就是真心,心現識變,所有一切的現象,是自性迷了才現;自性不迷,沒有這些事情。諸位一定要把它記清楚。
什麼叫迷?起心動念就迷,一個念頭起來馬上就迷了。這一迷的現象就叫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現出來,沒有先後,沒有次第,佛法裡叫一時頓現。就好像一張幻燈片一樣,宇宙的幻燈片,我們在放映機裡面,在銀幕上一放,全體現出來了。不會說先有這個相,然後再第二個相,沒有,一時頓現,雖現,很快就消失了,幾乎是生滅同時。科學家說宇宙是爆炸出現的,還說爆炸的時候有個原點,原點很小,不但我們肉眼看不到,大概現在最進步的顯微鏡也看不到。他有個比喻說,我們頭髮,頭髮很細,頭髮我們用刀把它切斷,頭髮是圓的,切斷之後頭髮這一點的直徑,直徑上可以排一百萬後面加三個億,一百萬億億億那個原點,那麼小。那你就曉得,這一根頭髮它整個面積有多少個,都沒法子計算,他說這是宇宙的原點。爆炸出來之後就變現出這個宇宙,這科學家的說法。
跟佛講的不一樣,佛法是自性,迷了之後立刻就現出這個境界。境界為什麼這麼樣的完美,這麼樣的美好?這就是自性裡面本來具有的德相。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有,本來有,是自性本來具足的。六祖惠能大師見性之後,他就說得很清楚,「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講這樁事情。這樁事情自性本來有,所以它現相就能現出來;如果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它現的相是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往生經裡面講的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盡善盡美,沒有一絲毫欠缺,你才曉得性德是這麼樣的圓滿。一念不覺,無明起來了,這一念不覺什麼?就是你起心動念了。那個念頭才一動,這念頭非常微細,我們自己決定不知道,太微細了。念頭就是現在科學所講的波動,要知道真心是不動的,真理是不動的,此地講的真理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不動的。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就是沒動過!
現在我們有沒有動?說老實話,沒動。如果它要動了,它就不是真心,真心從來沒動過,真心從來沒有染污過,真心從來沒有生滅過。妄念是生滅的,波動是生滅的,前念滅、後念生速度非常快,所以佛用了一個字叫妄想、妄念。妄就告訢你它不是真的,不是事實,那名詞用得多好,妄念你還要去研究它,那就完了,那就妄上又加妄。要怎麼樣對付妄念?不理就沒事了。愈理事愈多,愈理是妄上再加妄,又加妄,再加妄,那個妄沒止境的,變成我們現在這個狀況。所以佛說放下就沒事,不放下麻煩可大!特別是六道眾生,四聖法界他已經明白了,他真的逐漸在放下,他的妄念不會增長,只是在放下,只有六道裡面的眾生,他妄念放不下,一個接一個。為什麼?六道眾生確實這樣的,你所看到的是事,你看不到理。自性隨緣變成事相,我們佛法裡面的術語叫「十法界依正莊嚴」,科學家講的是宇宙,宇宙萬有,真理變現出來的。
遂令事顯而理不顯。你看到森羅萬象,你六根所接觸到的,你見到相不知道相之理,不知道。理是什麼?理就是性,理就是真理,事就是真理。相就是性,事就是理,我們通常講事相、理性,講一個也行,講兩個也行,事就是相,相就是事;理就是性,性就是理。理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我們六根都接觸不到,想也想不到。想怎麼?想是屬於精神的一部分,還是相。相裡面有精神、有物質,佛法通常講心,心法、色法,色法就是物質,心法就是精神。性、理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你怎麼想?所以六根達不到,眼看不見,耳聽不到,鼻嗅不到,手也摸不到,想都想不到,都不能想。所以佛法對於這樁事情有個名詞叫不可思議,不能想、不能說,說不出來,它在哪裡?它現在已經變成事、變成相,事相就是。你如果從事相上見到,事上見到理,相上見到性,那恭喜你,在佛法裡面你叫做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果然能從相上見到性,事上見到理,你就是法身菩薩,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
從前章嘉大師他老人家告訴我,佛法知難行易。凡聖都在一念之間,這大乘經上講得很多,一念覺,凡夫就成佛;一念迷,你永遠墮落做凡夫。一念覺了之後不會再迷。這個問題佛在《楞嚴經》上,答覆富樓那尊者。富樓那是阿羅漢,楞嚴會上聽到釋迦牟尼佛講這些問題,理事、性相、因果,講這些問題,他聽了之後疑惑,聽佛說是一念覺悟,凡夫就成佛;一念迷了,佛就變成凡夫。所以他就問,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成佛之後什麼時候又會一念不覺?佛給他講了很長的一段話,告訴他覺了之後不會再迷。佛用個比喻,好比金礦,金在礦裡面,它是雜了很多這些渣子在裡面,所以必須提煉。提煉出來之後,渣子全部淘汰掉,渣子等於是煩惱習氣統統淘汰掉,提出真金,真金永遠不會再變成金礦,不會再回到礦裡面去,用這比喻來跟他說。
他又問,自性什麼時候迷的?什麼原因迷的?這問題問得好,這問題在佛教裡面叫根本大問,這是大問題,不是小問題。佛用「演若達多迷頭認影」這個事例讓他去體會,迷是什麼?迷是妄,根本沒有。演若達多迷頭認影,這是個故事。我過去講《楞嚴經》講這段故事,我沒有講演若達多,我舉現前的例子,大家更容易懂得。我們做學生的時候,是抗戰跟日本人打仗,所以學校裡的學生有軍訓這門課,中學就有了,小學有童子軍,中學就有軍訓的課程。軍訓的時候有緊急集合,因為那個時候我們都住學校,抗戰期間流亡學生都住學校,所以在早晨一聽到緊急集合,還得穿著整齊,床鋪還要鋪好,限定幾分鐘要到操場。確實有很多同學,這常見的,穿著整齊了,帽子也戴在頭上去了,忽然想到我的帽子在哪裡?到處去找,問同學我帽子在哪裡?同學說你帽子不是戴在頭上嗎?就是這個事,是個錯覺,不是事實。所以佛講這是妄念,你知道妄念,妄念不礙事,根本就不礙事;你不知道,那個麻煩就很大。
所以一念不覺它是個妄念,它不是真的,這個道理連阿羅漢都沒有方法理解,向世尊提出這個問題。實在說這些大阿羅漢都是唱戲表演的,我們凡夫有這些問題不能解決,所以他代替我們問出來,世尊一條一條的來解答。這妄字很難懂,一般人以為都懂了,其實沒懂。如果你要是真懂得這個妄字,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你還會起心動念,你還會有問題嗎?還會有問題這妄字沒懂。《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所有相就是能生萬法,自性能生萬法,那個相是妄相,虛妄的,不是真的。真的,一真法界,極樂世界、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現象,那稱為一真,你想想那個相是真的還是妄的?記住《金剛經》上一句話「凡所有相」,這個凡所有相,包不包括華藏世界?包不包括極樂世界?如果不包括,那佛一定要說明,十法界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沒有說十法界之內,那一真法界不例外,它為什麼叫一真?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體會,從這個地方去悟。佛家講的真妄,它的定義很簡單,凡是生滅法就是虛妄的。什麼法是真的?不生不滅是真的。所以真正不生不滅,四土裡面常寂光淨土那是不生不滅,實報莊嚴土已經現相,那是心現,沒有識變,這要知道。我們從這裡漸漸就明白,常寂光土法爾如是,法性身、法性土,有名無實。
那現相是什麼?經上用了一句話去形容,「大光明藏」,一片光明,自性不是黑暗的,是光明的。因為這裡面本來具有智慧,智慧是光明的,不是黑暗的;它有德,德,我們現在能體會到,就是見聞覺知;它有相,相是什麼?色聲香味,它有,本有。顯不顯?不顯,就是在大光明藏裡面有,沒有它怎麼會現相!這個說法比科學說得好。科學家講的物質是能量集中變現出來的,無中生有。能量不是物質,能量在集中會變成物質,能量在稀薄的時候它就不會變成物質,這個能量科學家叫它做場。我們講自性,科學家沒有體會到,我們用他的話來講,那大概是超能量。因為這個能量是超能量變現出來的,超能量你見不到,這是順著科學家的說法我們來解釋。超能量就是自性,自性裡頭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但是不顯,顯要緣。實報莊嚴土是什麼緣出現的?也是感應,眾生有感,他就有應。
什麼眾生感?地上菩薩,這登地地上菩薩,他的無始無明習氣還沒斷盡,還需要接受佛陀的教誨。但是那種教誨就不是言語,也不是像我們現在感覺當中這現相身教,為什麼?一真法界的色,跟我們現在的色不一樣,叫妙色,我們的色太粗!或者我們文學裡頭講,虛無飄渺來形容它,那身相都是透明的,現那種身相,而且非常的美好,一絲毫的染著都沒有,所謂透明的。我們心地清淨妄念少,煩惱少,這在一般人身去比較,那身相也是透明的,可是我們凡夫看不到。凡夫就是此地的說事能隱理,因為我們太著相,你在相上就見不到性,你也看不到這個人修行的功夫。所以人修行的功夫不能瞞人的,瞞不過的,為什麼?都在你的形相上。我們凡夫完全不知道,身心清淨的人知道,他一看到你的形相,知道你的煩惱習氣還有多少。那就是愈輕,這個身體光就愈大,煩惱習氣愈重,光就沒有了,光就愈小,還是有光。佛家講光,前面講毛光照益,統統都有光。中國氣功裡面,它不叫光,它叫氣,氣功,有練成功夫的時候他能看得到,每個人身上氣的範圍大小不一樣,色彩也不一樣。
我遇到一些氣功師,在美國的時候他告訴我,這個氣顏色最好的是金色的、黃色的、白色的;最不好的灰色的,帶著暗色的,這個不好,大小這都能看到。所以從氣,他一看就曉得你身體健康的程度,你某個部位有疾病都能看得出來,很遠地方一看就知道。我們中國習慣講氣氛,所以,從你面孔、從你身體健康、從你言談舉止,你修行到什麼程度都知道。怎麼能瞞人?欺瞞是欺瞞愚痴的人,跟你同樣程度的人,不如你的人,真正高人沒有辦法欺騙他,一見,人家就明瞭。高人,說實在話,你不是真誠心向他請教,他對你笑笑很客氣,絕對不會說你,「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為什麼?在他的心目當中正常的。你心裡面貪心、瞋恚心、嫉妒心、懷疑的心很重,這是你的煩惱習氣,這業因,那你果報當然是三途,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善心、善行、慈悲,講愛心,可是你執著沒有放下,一看,人天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們雖然沒有這功夫,大乘經念多了,念多了就有個標準。大乘經教上標準,拿這個標準反省自己,這很重要,檢點自己,你就會不斷的放下煩惱習氣,幫助你靈性向上提升,你自然能放得下。為什麼放不下?對事實真相一無所知,迷得太深了,完全不知道,又不肯好好的去讀經。經是一面鏡子,你沒有這面鏡子,你照不出自己,所以經者鏡也。天天讀經,天天照鏡子,天天改過,天天自新,改過就是放下,自新就是看破,向上提升,自然的法喜充滿,你的生活很快樂、很幸福,不斷向上提升。決定不是改善我們現前物質生活,如果著重在這點,你提升不了。能不能改善一點?能。你修財布施得財富,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肯定能改善。就是世俗裡面講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要如理如法;不如理、不如法,把你命裡面有的那點福報都折掉了。
我們看到折損的人非常之多,真正修得的人,有,不多,修得什麼?命裡面沒有,得到,那是他這一生修得的。命裡已經有的,有,而得不到他應有的果報,譬如他命裡財富有一百個億,他現在只有五十個億,虧掉一半。如果造作很重的惡業,那一百個億可能變成十億,百分之九十折掉,可是他還有餘福,還是比別人強。沒有福報的人,天天在造罪業,這不得了,這到中年以後要受貧窮果報,他命裡面福報享盡,享完了,折完了,餘福沒有了,他就受罪了。我們中國諺語裡面所謂「祿盡人亡」,你命裡面的福報沒有了,你在這個世間活不了,那怎麼樣?早死,這也是果報,雖有壽命沒有福。所以學佛的人最可貴的,是在事上明理,在相上見性,那你這個修為的功夫就圓滿了。要怎麼見法?天天就練,練的時候這個也是真心,那個也是本性,行不行?好像有這麼點意思,其實不行。為什麼不行?你的分別執著沒放下。你想想是不是這樣的?我還是分別這是相,我在相上見到性,這個相是性變現的,依舊是妄想分別執著。
那要怎麼樣才能見性?你要遵守佛的教誨,於一切法裡頭不執著就見到,一切法裡頭不執著見到,沒有見到完全,才見到邊緣,那比六道眾生就高明太多了。所以叫你放下,不放下見不到。要到什麼時候才真正能見到?真正見到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真見到了,十法界就沒有了,超越十法界。所以四聖菩薩,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聖法界,他們在相似位,為什麼?他們執著放下了,分別放下了,起心動念沒放下,所以見到是相似位,不是真的,很接近佛的知見,佛知佛見。你看看大乘教裡頭還不是真的,什麼時候練到不起心、不動念,那個時候見到是真的。現前的萬事萬物跟一真法界無二無別,就是一真,此界即是淨土,淨土就是此處。這怎麼回事情?你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純粹是自性,你能體會到嗎?那個時候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個法性,那就叫一真,那叫真理。
真就不是假的,真決定不會有變化,理事是一不是二,十法界跟華藏是一不是二,只要你去掉妄想分別執著就見到了。那個時候你所見到的一切眾生,就跟佛說的本來是佛,雖然本來是佛他在迷。所以佛、法身菩薩在那個境界裡面,雖然沒有起心動念,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眾生在迷,十法界眾生都在迷,自自然然,就是法爾如是,沒有動心,起念頭就現相,就去給他做增上緣,這統統是自然的。如果你要說是因,那因就是眾生他本來是佛,這是因;他逐漸對這個迷,迷得太深,受得太苦,想回頭,這想回頭是緣。這個因緣,法身菩薩、諸佛如來他就會現身。就像江本博士水實驗一樣,水是礦物,我們把這個水比作法身菩薩,比作諸佛如來,我們這些眾生起個念頭,他就有應,就這麼回事情,法爾如是。他為什麼會應?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你說為什麼?一體!我這個地方有痛癢,這個手自然去摸它,你說為什麼?沒有理由。你要起個為什麼,你迷了。為什麼?你起心動念、你分別執著統統起來。凡夫很難回頭,問題就在此地,為什麼老是起心動念?老是分別執著?
阿羅漢起心動念不執著,菩薩起心動念不分別,法身菩薩起心動念都沒有,我們總得明白這個道理。真正不起心、不動念,事全是理,所有現象全是自性,真的覺悟了。所以我們的努力,經不能不讀,為什麼?因為我們煩惱習氣太重了。這個理雖然佛講得很透徹,我們理解了,事做不到,理雖頓悟,事須漸修。理明白、沒事了,可是事上你放不下,你得慢慢來,這是什麼?這上中下三根人。上根人在事上放的速度快,中根人放的速度稍微緩慢一點,下根人還是放不下,只有上上根人那不一樣,像惠能大師那種他一下就放下了,上上根人。所以修行要懂得,沒有別的,就是放下。
我們今天如果不聽經,你就打妄想,不打妄想?不打妄想就是無明。所以不是落在無明,就是落在妄想,出不了六道輪迴,依然還是被業力牽引,你自己做不了主。六道裡面輪迴,自己做不了主,誰做主?業力做主,善業牽引你到三善道受生,惡業牽引你到三惡道受報,這裡頭沒有主宰。佛菩薩沒主宰這個事情,閻羅王也沒有這個事情,上帝也不管這個事情,誰管?是你造作的善惡業的能量在控制你。佛菩薩、上帝跟閻羅王那都是緣,不是因,像我們這個社會有警察、有監獄、有法官,你要不犯法,他不能加罪給你,還是自己。餓鬼、地獄裡面那些閻王、鬼卒,就像我們這個人間法官,那些監獄裡面管理的人員一樣!你犯罪他才管你,你不犯罪與他不相干。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才知道這真正叫因果教育,才真正曉得,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處事待人接物,這是你修行的處所。你要懂得在這裡頭斷惡修善,在這裡面積功累德,成就自己、提升自己,至少決定不墮三惡道。
起心動念沒有自己的利害得失,起心動念想到苦難眾生,怎麼樣幫助別人離苦得樂,幫助別人破迷開悟,怎麼幫助?先要學。你自己沒有學好,你怎麼會幫助別人?要想幫助別人先幫助自己。學從哪裡學起?從做好人學起。佛經裡面一展開,你看看「善男子善女人」,你要從這裡學起。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給諸位說是佛菩薩,佛菩薩在這個世間示現,就是示現一個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你看他的生活,你看他工作,佛菩薩示現在世間,各行各業、男女老少統統示現。我們在《華嚴經》末後這品裡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是表演給我們看,五十三位菩薩,法身菩薩、諸佛如來他們來表演,表演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看他怎麼做法。你細細去觀察,基本功百分之百的圓滿。這個基本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倫理、道德、因果,他們確實這三個科目,每個科目都是滿分。生活當中待人接物千變萬化,活活潑潑,他不是死呆板的。所以你自己沒有基本功,你想學聖賢學不像。
我背經書行不行?我參考許多資料,我來演講行不行?怎麼學都學不像。所以學習就要想到釋迦牟尼佛的典範,他學了十二年,分別執著沒放下叫世間法。學到的東西能解決世間問題,不能解決生死問題,所修得的是世間福報,不是出世間的功德。他最後表演一招,怎麼轉變?把世間的福德轉變成功德,把世法轉變成佛法,怎麼轉?放下。菩提樹下這一坐徹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他所學的十二年就變成了佛法,大乘佛法,放下就變過來了,所有世間的福德全變成無量的功德。如果我們沒有放下分別執著,在佛門所修一切功德是假的,是福德,功德你修不到。何況縱然有功德,也是剎那之間就會失掉,怎麼失掉?一發脾氣功德就全完了。這個大小乘經裡講得很多,「火燒功德林」,功德談何容易!布施修功德,持戒修功德,忍辱保持功德,不能忍,一發脾氣全沒有了。你持戒的功德、布施的功德全燒光了,但是你要曉得有福德。你想幾個人能修功德?
你修多少功德,還有多少,你就想想你從什麼時候沒發脾氣?昨天發了脾氣,今天沒有發脾氣,你的功德頂多一天,今天再發個脾氣沒有了。修了一輩子臨終發個脾氣,全沒有了,不容易保持。所以佛祖教我們,連世間聖人都常常勸導我們,不能發脾氣。自性是清淨的,自性裡面沒有喜怒哀樂,自性裡頭沒有貪瞋痴慢。你要曉得,貪瞋痴慢、喜怒哀樂,就是七情五欲,統統是六道裡頭嚴重的染污,這些染污你還能抓著不放嗎?外面你所遇到的緣,你遇到的順境善緣,你的貪心就起來,這是什麼?這是你墮落的原因,你墮落了。逆境惡緣出現的時候,你瞋恚心起來。你每天面對著境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做什麼功夫?你在那裡修的是貪瞋痴,那這不叫修,叫造業。你天天所造的輪迴業,三途業,將來到哪裡去?當然到三途去,你造這個因必然有果報。如果你真的能忍辱,順境善緣不生貪戀,你用平等心,逆境惡緣不生瞋恚,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常常保持自己心平氣和,什麼樣的違逆,也不會引發你的脾氣,也不會有瞋恚心,你的道業就不斷向上提升。
如果真的把分別執著不能完全斷,降溫,自己的理智、理性能控制。念佛人控制的方法比修其他的法門要殊勝、要巧妙,念佛的人用什麼方法?阿彌陀佛。你很歡喜的時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代替了;很難過、很憤怒,阿彌陀佛,就用一句阿彌陀佛來代替。一句阿彌陀佛能滅貪瞋痴慢,一句阿彌陀佛能消無盡的煩惱。你想想看,動這個念頭、說這句話,心裡面想著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因不在六道,六道裡頭沒有,也不在十法界,他的果報在哪裡?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念佛人真的想往生極樂世界,無論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不要再跟人計較,你才能成功。怎麼可能不跟人計較?你要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計較的心就降溫了;再想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再想到《般若經》上常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計較的念頭就沒有了。這是世尊四十九年教導眾生最重要的開示。你再能想到身體都不可得,何況身外之物。
這一生好不容易得人身、聞佛法,遇到大乘,遇到正法,不容易,這個緣太難得了。你有沒有把這個事情當作我們這一生,唯一的第一樁大事來辦?其餘的,雞毛蒜皮小事。果然把這樁事情當作第一樁大事來辦,你這一生肯定成就了。佛在經上講得好,「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還要有其他東西,拉拉雜雜的來夾雜,你的功不純,你這一生能不能成就?不可靠。要決定成就,要精要純,精不能夠摻雜,所以佛在《十善業道經》上告訴我們「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夾雜」,這句話重要!修善還夾雜不善,你的善不能成功,不能成就。如果你能記住這一法,一生當中你就這樣去做,念佛求生淨土沒有一個不往生。淨土經論知不知道沒關係,多少往生的老阿公、老太婆不認識字,沒有學過《彌陀經》,也不會念,什麼都不懂,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他們走的時候能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瑞相希有。他用的什麼功?就是專修淨業。這個淨業就是《十善業道》裡講的,他也沒人教他,他也沒有念過《十善業道》,他怎麼樣?心善、思惟善、言行都善,一句彌陀念到底。
你看看過去倓虛老法師在香港常講的,鍋漏匠是他的同學,諦閑老和尚的徒弟,倓老是諦閑老和尚的學生,他們同學。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一天經都沒聽過,跟諦閑老和尚出家,老和尚不要他住廟。為什麼?他住廟會生煩惱,因為他很笨,年歲也很大,四十多歲,在廟裡頭五堂功課都不能做,人家瞧不起他,那他就很難過。所以老和尚剃度之後把他送到鄉下,找個破廟沒人住的,廢棄不要的廟讓他去住,一個人。就教他這句話「南無阿彌陀佛」,你就念這句,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後面說了一句話,「以後準有好處」。這個鍋漏匠也很好、很老實,他也不問有什麼好處,他沒有問,學了這個,行,好念,南無阿彌陀佛好念,他就真幹。他在破廟裡三年沒出門,就像閉關一樣,什麼念頭都沒有,就是一句佛號,真的是不容毫分不善夾雜。
他念了三年,站著往生,在破廟裡面站在裡頭。附近的信徒看到他往生不知道怎麼處理,到觀宗寺去報信,告訴諦閑法師。諦閑法師那個時候是觀宗寺的知客師,還不是住持,還不是很出名。那走路去,再走回來,這一個來回三天,他已經死了在那裡站了三天,等諦閑法師來替他辦後事。他的年齡跟諦閑法師差不多,替他辦後事。諦閑法師很讚歎,而且一生講經常常提起,這是念佛人最好的榜樣。所以諦老讚歎他,你的成就,多少叢林裡面的方丈、講經說法的大法師比不上你。怎麼成就的?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我們要問,他是不是念三年壽命就到?我可以肯定說他的壽命還有。為什麼走了?功夫成就,不想再住世。住世,功夫成就之後住世是要有法緣,沒有法緣不能利益眾生。他最後這招表演,這個表演就是他度眾生,他用這個方法做個樣子給你看看,讓你對於念佛法門生起決定的信心。你要照他這個方法做,那你也就成就,肯定成就,例子在此地。
所以修行無論修哪個法門,不但是佛法,連世法都不例外,最忌諱的是夾雜。所以一切不能成就的,全是夾雜,夾雜善業都不能成就,何況是惡業,這要知道。古時候祖師大德成就之後,雖然也管事,也弘法利生,天天講經說法,人家那什麼功夫?佛法裡面講的「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天天做,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也就是說他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事事無礙,理事無礙,理事無礙十門那就是他們的境界。他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不染著,我們今天講樣樣隨緣,沒有絲毫攀緣,雖然做做得很起勁,從來沒起心動念,釋迦牟尼佛應化在世間,做出的榜樣給我們看。所以理跟事確實是一,我們從性中看到相,從相中看到性,從事裡面明瞭理,從理裡面明白事,這就通。通了最後不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到事事無礙萬法都通。你問為什麼?萬法不離一個理,理變成事哪有不通的道理?我們今天困難在哪裡?事迷了,理迷得更深。
底下有個比喻「如水之成波,波顯水隱也」。好像看到中國有很著名的錢塘江潮,看潮水,這波浪,你看那個波,只看到波,水忘掉了,不知道波就是水。看那波濤洶湧在那裡欣賞,水沒有看到。「經所謂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是也」,法身是如來,法身怎麼樣?法身流轉五道,五道就是六道輪迴,那你就曉得,六道輪迴裡面的依正莊嚴就是法身。你只見到六道,沒有見到法身,所以你叫眾生。你不知道六道裡面,點點滴滴全是法身,法身現的,法身變的。法身怎麼會變?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它就會變。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法身現的是一真法界;有了妄想分別執著就會變成六道輪迴,這叫眾生,這是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我們要在六道裡頭去見法身,所以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不破見不到法身。
我們今天雖然聽說,講的一切法,事就是理,相就是性,我們今天隨便拈一個相是不是性?我們可以說,佛菩薩說這是法身、這是法性,我們聽佛菩薩說。對於自己?自己還不是。或者說我們自己現在確實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見不到法身,聽說這是法身。那個宗門裡面真的開悟,老師勘驗學生,就是考試,問他性在哪裡?隨拈一法,比劃一下,那老師也看他真的悟了,點點頭這關通過,他真悟了。我們今天坐在這裡,要碰到老師考驗,我們也來比劃比劃,假的,不是真的,老師一看就看出來,為什麼不是真的?你還有分別、有執著就是假的;確實沒有分別執著,隨拈一法皆是。所以我們今天是知解,學教的時候叫知解,知道理解,我們要做的行證,行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放下,不是說你事不幹了,還是要幹,幹得很起勁,放下什麼?放下執著,放下分別。現在在第一個階段,只希望你能夠放下執著分別,不談妄想,那是什麼?那是高層的。先把眼前的分別執著放下一些,這一放下,你智慧就開了,你的生活會有樂趣了,煩惱輕智慧長,你的工作會做得非常順利,你的人際關係會變得非常美好。所以你放下一分,一分的相就現出來;放下兩分,兩分的相就現出來了。
我們常常講的,最麻煩的是人際關係,為什麼處不好?你有沒有想到,你過分的執著,你分別心太重了。分別執著裡頭尤其什麼?自私的心很重,那你當然處不好。你能夠把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不貪圖享受,貪瞋痴慢放下,哪有處不好的道理!對不喜歡的這些人事,嫌棄的念頭放下,討厭他、不愛你了不可以,他本來是佛,他跟我沒有兩樣,他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只是他現在什麼?他現在的分別執著煩惱習氣很嚴重,不可以嫌棄他。你真正是覺悟了,要幫助他,幫助他回頭,也幫助他放下。怎麼幫助?我自己先做到就是幫助他。中國老祖宗教人絕不亞於佛菩薩,我們眼睛看到中國的聖人也是佛菩薩示現的。我在初學的時候向李老師請教,我們中國古時候伏羲、神農、黃帝、文武周公、孔子、孟子,是不是菩薩?老師告訴我,理上講得通,事上沒證據。從理上講真的是佛菩薩應化的,事上沒證據,沒證據不要緊,理上講得通就行,別人不承認,我承認。
祖宗教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無論什麼事情只要遇到障礙,障礙不在別人,不在外面,在自己。從自己這裡解決,外面全都解決了,你一見性,什麼問題都解決;你不見性,問題總是解決不了。今天的社會動亂,多少志士仁人想化解衝突,幫助這個社會恢復安定和平,沒辦法做到。什麼原因?他都在外面,他認為問題都在外頭,所以他解決不了。中國給我們做最好示範的,舜王,舜王解決問題不從外面,他從自己。他說外頭沒事情,外面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問題全是在自己身上,天天反省,天天改過,這樣做了三年,全家感化了,住在那個村莊上全村感化了;這樁事情被周圍的那些村鎮知道了,統統受感化,最後感化一國,感化天下。這是古人講的一人興邦;換句話說,我們今天所做的沒有什麼效果,做得不夠,做得不徹底。不夠、不徹底自己一定要承認,為什麼說不夠、不徹底?我們今天學的,心善、思想善、言行善,善裡頭有夾雜,我們不能不承認。舜王的功夫做到什麼?做到沒有夾雜,確實沒有絲毫不善夾雜,他成功。
我們讀了佛經,對於舜王這種業因、業緣的果報才真正體會到清楚。要是沒有佛法幫助我們,我們對這個事情還是搞不清楚,總是覺得他是聖人,我們比不上,他能做得到,我們做不到。不曉得因在哪裡,就是夾雜不善不純,所以你起不了作用。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努力,力求把夾雜的東西天天減少。他也不是頓悟,舜也是漸修,三年才做到不夾雜毫分不善,他做了三年,天天改過,天天反省,這就是佛家講的懺悔法。章嘉大師當年教給我,什麼叫懺悔?「後不再作」。孔子所說的「不貳過」,這對顏回的讚歎,過失只有一次,不會有重複的過失,這叫真正的懺悔,真正的改過自新。人人都是聖人,佛講人人都是佛,你本來是佛,你要把這一身的骯髒、一身的污穢,要把它洗刷得乾乾淨淨,恢復你本來面目。你本來面目是佛,你本來面目是大聖。
我們再看下面第七段,「真理即事。真如之理性即是事相。真如之外,非有事相」,沒有事相,「如水即是波,波之外別無水。般若心經所謂空即是色是也」。這是理事無礙觀的第七門,真理就是真性,就是本性,《華嚴》上講的法性。法性在哪裡?法性就是事,事就是相,理事、性相是一樁事情。真理在哪裡?真理在相上,所有的相分就是真理。所以它後頭舉《心經》上這句話,「空即是色」,空是性、是理,為什麼?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質,六根都接觸不到,所以叫它空。空不是無,如果你把空當成什麼都沒有,那就錯了,空它有,它不是沒有。為什麼說空?六根都緣不到,你眼看不到,耳聽不到,你心裡頭想不到。心裡想的是心法,眼耳鼻舌身能接觸到是色法,真理、法性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所以你就沒有辦法緣得到。但是怎麼知道它有?它能夠變現出色心,色跟心都是它變的。現代科學裡頭不叫色心,它叫精神,它叫物質。佛法裡面講的色就是物質,佛法裡講的心就是精神,所以你要曉得事實真相,真理就是事。
「真如之理性即是事相」,第二句把相包括了,事包括相,理就是性,事就是相。「真如之外,非有事相」,古大德用金跟器做比喻,這個地方它用水跟波做比喻,都比得好。譬如水就是波,水比喻作真理,波比喻作事相,你就曉得,性理跟事相是一不是二。離開事相,你去找性理找不到,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們有沒有能夠在事相上見到性理?沒有。見到之後你就是法身菩薩,為什麼見不到?你有個虛妄的東西障礙著你。這個虛妄不是別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它真的是虛妄,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它不是色法,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心法。它是什麼東西?用現在人的說法,它是個錯誤的抽象概念,是個錯覺,它不是事實。可是這個東西你要認為它有,它就產生障礙;你要知道它的無,把它放下,它的障礙就沒有了。
《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佛在一般大乘教裡面不用這個名詞,用煩惱,無明煩惱就是妄想,塵沙煩惱就是分別,見思煩惱就是執著。這兩種合起來看,你就體會得更深,所謂執著是什麼?執著是你錯誤的思想,跟錯誤的見解,是這個東西。叫見思煩惱,見是見解錯了,看錯了,完全看錯了;思是什麼?想錯了。六道凡夫,到色界天、到無色界天,還是錯誤的看法、錯誤的想法。你說為什麼錯誤的?這現相虛妄的,你不曉得相就是性,性就是相,你不知道,所以你把它看錯了。如果你真的曉得這個,事相就是真理,事相就是法性,法性就是如來,法性就是真佛。你看到一個惡人在幹惡事,你會責備他嗎?你會嫌棄他嗎?你會想到那是個惡人他幹了壞事,你會有這個念頭嗎?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事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的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為什麼你要去執著它?那是你執著心變現的,不是事相。
就像我比喻跟諸位說,這個妄想分別執著三個彩色片遮住你的眼睛,外面事相有沒有妨礙?沒有。有沒有妨礙我們自性?沒有。但是這個東西障礙著你,你就會看錯,所以是我看錯,不是他的錯,他沒有錯。他為什麼沒錯?那個相是虛妄的,剎那生滅了不可得,性是真的,永恆不變,就在相上看到永恆不變,看到是剎那變化了不可得,統統看到。事相不是真的,法性是真的,理是真的,理事都看出來,你心有沒有動心?沒動心。不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你才看到是真相,真相叫一真法界。無論怎麼變,真的是它變,你沒有變,在你的境界裡頭是一真法界,這就不可思議!你見到真相。《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你見到實相,你見到真相了,所以你的心是定的,確實見到性。你的性是怎麼樣?惠能大師講得清楚,清淨,一絲毫沒染著,不生不滅。知道什麼?「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個現象自然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樣的。
這不是因緣生,不是自然生,《楞嚴經》上講的「非因緣,非自然,非不因緣,非不自然」,佛講了四句,真正是「離四句絕百非」,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完全現出來了。那麼眾生,你看到是眾生有感,你現的應身,現的應身是跟眾生和光同塵,用種種方法幫助他、誘導他回頭是岸,幫助他反璞歸真。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現身四十九年,種種言教、種種示現,做出好樣子給他看。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有沒有起心動念?釋迦牟尼佛有沒有講經說法?佛告訴你沒有。《般若經》上說得好,誰要說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這謗佛,再說釋迦牟尼佛示現還是謗佛。釋迦牟尼佛有沒有示現?現而無現、無現而現,不能說他現,不能說他沒有現。說法也是如此,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不能說他沒有說,也不能說他有說,為什麼?事相上有,理性上沒有。所以一切法你就知道了,一切法,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去看?非有非無,這才能看出真相。非有非無從自己本身做,事有理無,相有性無,性即是相,相即是性,理就是事,事就是理,這就對了。《心經》上講「空即是色」,就是說這樁事情,我們體會得還是一句話,一定要放下。不放下,聽說,不是自己境界;放下是自己境界,跟諸佛如來境界無二無別。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