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五0卷)  2002/6/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750

  諸位同學,請看「世界成就品」,第七段「佛出差別」,偈頌第一首: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這個偈頌也有十首,除了其中有五首是重頌前面的長行五對,末後有四首頌做為這一段經文的總結。這種情形過去不多見,它總結的經文很長。我們在這一品經裡面看到世間宇宙的種種,這一段經文裡面所講的,就是現在科學裡面所說的太空物理,但是《華嚴》所說的,比現在太空物理的範圍大得太多太多,可以說今天太空物理他們所探索的只是一個平面,而《華嚴》給我們講宇宙是立體的、宇宙是重疊的,是非常複雜的。不讀《華嚴》,可以說沒有人能夠想像得到宇宙真相到底是什麼。在這些地方,我們不能不佩服佛菩薩的智慧。

  說到這個地方,佛菩薩明白的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智慧、都有這樣的能力,而且都有這樣的相好;這個相好,我們換句話說,大家體會得更親切,富貴!換句話說,究竟圓滿的智慧、圓滿的能力、圓滿的富貴,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回頭想想,我們現在過的是什麼日子?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華嚴經‧出現品》裡面,佛說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圓滿的!「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一句話把我們遭受這些苦難的根源說出來了!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究竟圓滿的智慧、德能、相好,相好我們說成富貴、圓滿的富貴,就是被妄想分別執著給破壞了!破壞,意思不太恰當,障礙了。有沒有?有,自性裡頭確實有,不起作用,佛法裡面叫業障。什麼是業障?妄想是業障,分別是業障,執著是業障,把自性裡頭的德能障礙住,不起作用。

  所以佛在經典裡面稱六道眾生叫「可憐憫者」,真可憐!他要是沒有,過這個苦日子那不算可憐,他有!有,過這種苦日子,這叫可憐!換句話說,他不應該過這種日子,現在怎麼會過成這種日子?首先我們要知道這一切苦難的根源,這個苦難一般人真的不知道,說苦難是說什麼?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苦難。六道輪迴這些事,現在外國研究超過中國。最近我請德州一位教授,他告訴我,在美國有很多著名的學者對這個有很深入的研究,他有報告。我非常希望邀請他到香港來、到澳洲來訪問,給我們當面談談,我們在攝影棚裡面錄相,把它翻成普通話,介紹給我們中國的同學們,真的一點都不假。這些人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學者,早年他們也不相信、不能接受,結果在美國經過許許多多的個案,確確實實證明到。

  這裡面使用方法最多的是深度的催眠術,人在催眠的狀況之下,說出他前生、說出他再前生,德州這個教授告訴我,有一位接受催眠的,能夠生生世世說出來,說到八十多世之前,很不可思議!如果我們能夠懂得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才知道人跟人的關係不是這一生才結合的,多生多世之前就有關係。佛在經上講得好:「一切眾生皆是我過去父母、未來諸佛」,這是佛在經上給我們講,我們跟一切眾生到底是什麼關係,佛這個說法說得非常親密。諸佛,佛是老師,換句話說,一切眾生跟我們是親屬的關係、師友的關係,老師跟學生的關係,你說這個關係多密切!知道過去這些關係,現在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心態就不一樣了。

  尤其是《華嚴》的教學,果然契入華嚴境界,你確確實實會意識到,一切世間、一切眾生都是如來化現的,我們在這個地方講諸佛出現的差別,都是諸佛出現的。出現幹什麼?教我的,不是教別人的,幫助我覺悟、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來幫助我的!所以一切眾生,對我確確實實是大恩大德。沒有這些眾生,眾生是佛菩薩示現的;凡夫,凡夫就是我一個!你要是不入《華嚴》,你不了解這個境界。讀《華嚴》,我們能夠從這些地方觀察得出來,他在《華嚴》有沒有入個幾分?有沒有契入《華嚴》境界?他要是入了,跟他過去他的思想、他的行為肯定不一樣,肯定他會做到普賢十願,普賢十願一絲毫都不要勉強。他真的他會做到,自自然然的落實了。什麼原因?入境界了。

  入這個境界,好!在這一生當中,無論時間長短,肯定有不思議的成就。我從這些地方領會到方老師最初給我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五十年來,一年比一年體會得深刻,我感謝老師!不是老師指引、不是老師幫助,我怎麼能夠契入?契入這個境界,到底有什麼好處?這個好處,其實我們在講席裡面常常講「三個圓滿」: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我們雖然不能做到圓滿,有了少分!沒有大智慧,像佛那個智慧我們沒有,小智慧年年在增長、月月在增長,你怎麼會不快樂?智慧長,煩惱輕,煩惱逐漸逐漸好像都沒有了,煩惱變成智慧。能力現前了,以前做什麼都好像笨手笨腳,現在好像無論做什麼,聰明、敏捷了。相好裡面就是我們講的富貴,什麼叫富?富是財用不缺乏,真富!不是說你的財產很多,不是的,那是錯誤的。你的財產再多,你並不富,怎麼並不富?你用不上!你每天還不是日食三餐、一眠六尺,這是你一天能享受到的。多了?多了沒有用。你一餐吃兩碗飯就足夠,你就享受這麼多,你總不能說我一餐吃二十碗飯,會把你撐死!哪有這種道理?所以佛家講真富貴,真富就是你物質生活不缺乏,這是真富有。

  貴是尊貴,社會一切大眾尊重你。這個貴不一定是要很高的地位,高官厚爵,不是,我們講的不是這個貴。即使是今天做帝王的人、做總統的人,他對你都很尊重,這就是貴。貧賤之人對你也尊重,你受到社會廣大群眾的尊重,這叫真貴。所以在這個世間最足以代表的是釋迦牟尼佛,我們稱他作「二足尊」;二是智慧、福德,足是圓滿。智慧圓滿、福德圓滿。這兩種圓滿,二足是兩個都滿足。它並不多,他絕不缺乏。這是什麼道理?跟諸位說,這是因果裡頭的核心,因果的核心是一切眾生的真心本性,真心本性原本就具足,真的沒有絲毫欠缺。這是平等的,地獄眾生跟諸佛如來都不二。相上的差別那是什麼?諸佛如來沒障礙,所以他統統都現前,他很自在;這一切眾生有障礙,他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所以他自性裡頭雖然有,它不起用,他沒有辦法得到受用。

  所以,教育裡頭聖人教育,我們講聖賢教育、神聖的教育,再說得具體一點,就是包括所有一切宗教的教育,沒有不講因果的。因果是真理,這世間人講真理,什麼是真理?因果是真理。在佛法裡面常說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種善因,你一定得善果;你造惡業,你一定得惡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有些人看到:這個人天天做好事,真的是個善人,但是他受貧窮的苦報;有些人天天做惡事,無惡不作,他享受人間的富貴。許多人看到這個現象,對因果產生懷疑,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這什麼道理?他不知道因果通三世,他這一生所享受的是果報。享受什麼果報?前世造的因,前一世造的因,這一生受的果報;這一生所造的,來生受,佛家講三世因果。所以經典上講得好,「欲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你前世造的是什麼樣的因,佛說「今生受者是」,我們這一生所受的就是;「欲知來世果」,你要想曉得你來生來世什麼樣的果報,「今生作者是」,我這一生所作所為,來生的果報!這個話說得多清楚、多明白,「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佛門這些話我們要細心的參究,它是真理。

  明白之後,你自自然然跟諸佛菩薩一樣,處事待人接物用純善的心、純淨的心,為什麼?修來生。這一生縱然遭遇很多不如意的挫折,沒有關係,為什麼?我過去生中造不善的因,現在受這個果報。我受這個果報,不怨天、不尤人,為什麼?自己作自己受,那還有什麼話說?受這個果報,諸位要曉得就是消業障;你要不肯接受的話,那你這個業障永遠存在。我甘心情願的來接受,這個業障消除;惡的業障消除,善的業報它就現前,從今而後不但不能做惡業,連惡的念頭都不生,我學佛的心得就在此地。對於這一生有沒有幫助?有。諸位好好的去看《了凡四訓》,現在《了凡四訓》做成連續劇,容易看,不要去看書。但是看的遍數少,沒用!你們同學要相信我這個話,要看多少遍?至少要看一百遍。我早年教人是看三百遍,那個時候沒有這個連續劇,書本!這個書本分量不多,實際上只有四篇文章,一天念一遍,念一年,每天讀它,一年不要中斷,三百遍!

  這三百遍讀下來之後,因果的概念你心裡頭才真正有印象,你就懂得怎樣改造你的命運。這就是說,對我這一生就產生效果。我學佛第一部讀的書就是《了凡四訓》,朱鏡宙老居士送給我的。我那個時候二十六歲,朱老居士大概差不多是有六十五、六歲,他把這本書給我,我看了三十多遍,非常感動,我發願要學了凡改造命運。年輕的時候,我的母親還有親戚朋友給我算命,我的命不好,命裡面沒有福報,沒有財富也沒有地位,就是富貴這兩個字我沒有,我的命是貧賤,而且又短命。命運按照流年只有四十五歲,不是一個人算的,至少有十幾次不同的人算的,大概都是這個說法。我也承認,自己冷靜思惟、反省,我不應該有富貴,也不應該有長壽,自己的惡習氣太重了。了凡先生做學生時代那些惡習,我統統都有,他還有一點福報,我連他那一點小福報都沒有,沒有修!任性,狂妄無知。

  接受這些聖賢教誨之後,漸漸覺悟,回頭了。諺語裡面常講:前生沒有修,要知道修來生。這一生什麼都不談了,知道有來生,我要好好的修來生。親近善知識,這是我一生,世間人講轉運,轉運的一個起點,我喜歡親近善知識,這是跟一般人不一樣的地方。當然也有背景,背景是我生在戰亂的時代,沒有機會讀書;我有能力讀書,但是沒有機會讀書,沒有讀書的環境,家裡面清寒,繳不起學費。十四歲我就要去做工,要賺一點錢養活自己,十四歲!我過的是什麼日子?在佛法裡面講,過去世還有一點善根福德因緣,在最艱難困苦的時候遇到佛法,親近章嘉大師。走出家這個道路,章嘉大師替我決定的。他告訴我:走這個路好!這個路不造惡業,平坦、安穩。李老師勸我發心弘法利生,走講經教學的道路,我接受了!

  有一次,我記得台北善導寺舉行「仁王護國息災法會」,那個時候我也正在講《仁王經》大意,遇到甘珠活佛,也是老朋友。他大概大我十五、六歲,他也是章嘉大師的學生,我們很熟。他看到我,招呼我在一起坐。我坐下來之後,他就告訴我:「淨空法師,你現在完全變了。」我說:「怎麼變?」他說:「你這幾年講經弘法功德很大,你的壽命很長,你的福報很大。」我說:「真有這回事嗎?」「是啊!過去我們在背後都說你,」我說:「說什麼?」「說你人很聰明,可惜沒有福報,又短命!」我說:「這些不必背後說,當我面可以說,我知道,清楚!」他說:「你現在完全轉變過來了,壽命很長,福報很大。」《了凡四訓》裡頭轉過來,這是這一生,這一生當中把自己的命運轉過來,我沒有求福也沒有求壽命,我學佛,說實實在在的話,是一無所求,所有一切果報是自然的。一生當中沒有伸手問人家要過一分錢,我不會化緣,說不出口!餓死、凍死,我都不會求人家來幫助我,我是這麼一個性格的人,說不出口!我樂意幫助別人,我需要人幫助的時候我說不出來,這是性格,一直到現在亦復如是!

  好事太多了,需要人去做,要人力、要財力、要物力。但是我怎麼樣?一切隨緣,絕不攀緣。隨緣自在,心安理得;攀緣就不自在,攀緣你心理上有負擔,精神上有負擔,那叫自找苦吃。我們把自己修學的功德迴向給一切苦難眾生,這是我們的本分。眾生有福,自自然然感應佛菩薩來幫助。所以最重要的,不能離開經教。佛不在世,學佛人所依靠的是法寶;三寶裡頭佛不在,依什麼?依法寶。佛在世的時候,三寶裡頭佛寶第一;佛不在世的時候,三寶裡頭法寶第一。每天不能離開經教,天天要讀經,讀經是親近佛菩薩。展開經卷,接受佛菩薩的教誨,隨順佛菩薩的教誨,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決定不能隨順自己的意思,這是一定要懂得的。為什麼?自己是凡夫,自己的意思是邪知邪見,你怎麼會不做錯事情?你怎麼會不造業?

  我們有什麼方法來救自己?唯一的辦法是隨順佛菩薩的教誨。經教裡教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決定不違背。無論什麼境界現前,都以經典做標準,不會錯!老師早年苦口婆心的教我,我能接受,我願意依教奉行。得的好處不是老師的,是我的好處。而實際上也滿老師的願,做老師的人實在講他一生當中只有一個願望,什麼願望?找一個傳人,佛門裡面所謂傳法的法子。世俗人常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第一大事情是你要有繼承人,世間人的事業,你的事業要有繼承人,不能說你這一代就完了。你這一代做得再好,如果你沒有繼承人,你的成績等於零,你一定要有繼承人。

  學問之道亦復如是,世間的學者他要有繼承人,佛門裡頭更是要講求,一代一代代有傳人。我們能夠繼續老師的利生事業,做老師的傳人,這個老師心裡很安慰,他這一次到這個世間來沒有白來。至少有一個能傳法的,傳法的人最重要的條件是覺性,真的他能覺悟;要是沒有覺性,這個人就沒有法子,他不能夠做為傳人。要真正覺悟!覺悟是修行的根本,不覺,他修什麼行?覺悟,他才真修,真正能夠依教奉行。他能夠深解義趣,經典展開,經典字字句句無量義。不僅是《華嚴》如此,任何經典都具足無量義,你能看到幾個意思?為什麼我們看不到?業障!業障障住了。覺性,換句話說,就是煩惱分別執著輕;煩惱妄想分別執著重,很難覺悟,這是再好的老師、佛菩薩都幫不上忙。所以老師要找個傳人,難!可遇不可求;學生找一個好老師也不容易,老師跟學生也是多世的緣分,決定不是偶然的。

  今天我們利用網際網路、利用衛星電視,把這個緣拓開、拓寬了。在從前沒有這些工具,我們親近老師一定要到老師居住的地方,或者是他講經說法的場所,我們才能親近到,才能夠學到一點東西。如果距離太遠、沒有假期,你就沒有法子親近善友。現在這個工具方便,每一堂課都有錄相,這個錄相都會流通,即使不能夠同時收看這個節目,我們可以從光碟、從錄相帶裡面取得這些資料,什麼時候自己都可以學習,這個比從前的緣拓寬太多太多了。我們在這一生有沒有成就,關鍵就是我們對於神聖的教育有沒有認知,知道不知道這是人生真正的珍寶?世間人講的珍寶,為什麼大家這麼重視?因為你有珍寶,你可以能夠解決你物質生活的貧困。世間有一等人,對於物質生活並不很重視,重視精神生活,像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就是很好的代表人。精神生活才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精神生活就是教育。智慧的教育、道德的教育、聖賢的教育、神聖的教育,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珍寶。所以佛門裡稱經典叫法寶,有道理!你要是真正得到法寶,世出世間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包括物質生活。為什麼?你會修因,你修因當然就感得果報,這一定的道理!

  所以,經典是第一寶,《華嚴經》是經典第一裡面的第一,「百千萬劫難遭遇」,這個話是真話,不是假話。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遇到,要格外的珍惜,要認真努力來學習,契入華嚴境界,過佛菩薩的生活。世間一切種種現象,在佛眼睛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因後果一目了然。眾生迷惑,胡作妄為,招來種種不如意。所以我們每次讀到說偈儀這一句『承佛威力』,我的感觸很深!我們學佛,能夠看得懂經、能夠聽得懂經義,要承佛威力加持。我們有這個緣分,跟大家在一起學習經教,要靠佛力加持。沒有佛力加持,我們不能講。佛的境界,我是凡夫,我怎麼能講得出來?要靠佛力加持。我們學習、修行,修正我們自己錯誤思想、見解、言論、行為,哪一樣都得要佛力加持,佛給我們的恩德太大太大了!我們能信、能解、能依教奉行,還是佛力加持。

  『觀察十方』,我今天說另一個意思,十方皆是諸佛法身菩薩的示現,提升我修學的境界。我們的修學離不開生活環境、離不開社會大眾、離不開一切眾生,我們在觀察裡面,智慧開了,德行建立了,這裡面尤其是誠敬、感恩之心自自然然生起。這不是學來的,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知恩報恩。世間人不懂得,他不知道恩德。真正契入《華嚴》少分,我契入這是少分,不多,我在此地跟諸位同學說的是我的心得報告,我是契入少分。這少分裡面,我對於一切眾生是感恩戴德的心、感恩戴德之行,我就很少見到跟我一樣心行的。你學佛,研究經典的教理,你沒有契入,你這個心理形態你轉不過來;契入境界,你自自然然就轉過來了。不契入,你得不到受用,換句話說,所學非所用,你所學的,對你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不產生任何影響。契入就不一樣了,所學的東西全都用上,生活上用上了,工作上用上了,處事待人接物統統用上了,然後才知道我生活在《大方廣佛華嚴》之中,你說這個多快樂!我告訴諸位同學,我們契入少分。偈頌我們還沒有說到,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世界成就品」,第七段「佛出差別」,偈頌第一首:

  【諸佛種種方便門,出興一切諸剎海,皆隨眾生心所樂,此是如來善權力。】

  清涼大師說:這一段一共有十首偈,十首偈分成三個段落,第一首就是一個段落「總標」。總的來說,『諸佛種種方便門,出興一切諸剎海』,「諸佛」有兩個說法,一個說法是說的一切如來果地,這是一個說法。我們知道世界無量無邊,每一個世界都有一尊佛在那邊教化眾生,這是怎麼回事情?我們一定要曉得。佛教,首先我們要理解它,它是社會教育。世界當然有眾生,眾生迷而不覺,諸佛如來看到這個情形,你說要不要去教他?當然發心去教學。主動的,不需要人家來邀請,自自然然就去了。《無量壽經》上說得很清楚,「菩薩作眾生不請之友」,他不像阿羅漢、辟支佛,阿羅漢、辟支佛人也挺好、也挺慈悲,他不會主動,他一定要別人來禮請,他才會去教學,不可能主動的去。但是菩薩跟他們不一樣,菩薩主動的去,你不找我,我來找你,這是菩薩,主動的幫助一切眾生。成了佛之後沒有例外,成了佛之後真的是全心全力度眾生,度眾生就是幫助眾生。幫助什麼?你們想想,眾生最缺少的是什麼?最需要的是什麼?覺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一切眾生,迫切需要的是覺悟;誰能幫助一切眾生覺悟?除諸佛如來之外,你們想想還有誰能夠幫得上忙?所以成佛之後肯定是倒駕慈航,諸佛如來幹這個事情。

  另外一個意思,「諸佛」就是初住以上法身菩薩,《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也是諸佛,分證位。初住菩薩就有能力隨類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諸位要曉得,佛有沒有一定的形相?告訴你,沒有!法身菩薩也沒有。為什麼沒有?他無我相,他怎麼會有一定的形相?正因為無我見、無我相,他能現一切相。這就是「種種方便門」,他能以種種不同的身分、不同的形相、不同的名號、不同的教學方法出現在世間,「出興一切諸剎海」。《華嚴經》上講真話,大乘經教裡面跟我們講,釋迦牟尼佛示現在娑婆世界教化眾生,是娑婆教主,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他會不會去一切諸佛剎海裡面教化眾生?去,常去!從來沒有缺過。大乘經上很少說,《華嚴》、《法華》裡面就講得很清楚。

  你知道釋迦如是,你就會聯想到所有一切諸佛如來無一不如是!然後你才能夠恍然大悟,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比眾生的人數多,在虛空法界裡面迷惑的眾生是少數,覺悟的佛菩薩是多數。就好像我們這個人身體,這個人身體每一個器官部位都很健康,不過是某一部分麻木不仁,有了一點病痛;不是全身,大部分都病了,這個人壽命就差不多了。所以我們要曉得,宇宙是健康的,剎土是健康的,健康的剎土是淨土,我們前面讀過;穢土那是病態,病態是局部,病態也不是長時間的,是短時間的。好像人生病一樣,有的小病兩三天就恢復,稍微重一點,兩三個星期也就恢復了,你從這個地方去想、你去體會,整個宇宙就像我們一個人身一樣,它是健康的,五濁惡世是這個身體某一個部位麻木不仁,所以諸佛菩薩統統都來幫助它恢復。它會恢復的,我們看起來時間好像很長,佛菩薩看起來時間很短。所以讀《華嚴》之後,你對於這個宇宙、對於五濁惡世就樂觀,就不會悲觀。最悲觀而感覺到傷心的是小乘,大乘稍微好一點;你要是入華嚴境界,那一點悲觀都沒有,會跟佛菩薩一樣,盡心盡力來幫助五濁惡世苦難眾生、迷惑顛倒的眾生。

  廣義的「諸佛」包括法身菩薩,狹義的專門指究竟的果位,這個地方「諸佛」是兩種統統包括在其中。方法、門道太多太多,所以說「種種」,沒有法子計算。真的像佛經上常講的,「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都搞不清楚到底是有多少,總而言之一句話:太多了!「出興一切諸剎海」,不是一個佛國土。在這個地方真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我們,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在什麼地方應化,教化眾生?「一切諸剎海」。一切諸剎海是一個剎海,這經上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事實真相。說一說多,是佛菩薩隨順眾生說的,實際上?實際上一多都沒有,沒有一哪來的多?沒有多哪來的一?你才究竟諸法實相。你還有「一多」這個念頭,依舊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要覺悟!覺悟之後才在這裡超出來,超越!不再落在「一多」這個妄念裡頭。這也是我們學佛最困難的,不但是一乘法,就是大乘我們都感覺到非常困難。小乘容易,為什麼?小乘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大乘要離開,離開不容易。所以小乘法我們很容易接受,《大藏經》裡頭《四阿含》,容易接受,《方等》、《般若》就難了。這是講到諸佛菩薩應化在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常事!

  後面這兩句說,『皆隨眾生心所樂』,佛是什麼因緣示現的?這說出來了,前面兩句是講應,這一句是講感,眾生心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而出現的。善導大師說得好:「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有道理!在中國傳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應化到中國來的。我上一次到日本,跟日本這些高僧大德見面提到這樁事情,他們告訴我,日本也有這個傳說,他們也很同意。如果善導是阿彌陀佛應化來的,那麼這句話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顯示出淨宗法門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菩薩幫助眾生覺悟,用什麼方法?勸他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方法最殊勝、最省事、最圓滿。你教化眾生,教他破迷開悟,他未必大徹大悟,未必能夠徹悟,但是往生到極樂世界,他就是徹悟了,究竟圓滿的覺悟,所以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勸人念佛求生淨土的。只有在什麼時候不勸?他不能接受,你勸他,他不相信,他還沒有意思想到極樂世界,在這種情形之下,佛菩薩就不說淨土。佛菩薩的出現、佛菩薩的教學,總是隨順眾生心所樂,你心裡頭喜歡什麼,他就教你什麼,佛菩薩決定不勉強一個人。再說,你就是造極重罪業,佛菩薩也是看到你在那裡造罪業,勸不勸你?不勸你。為什麼不勸你?你不會接受!

  佛菩薩,剛才講了,智慧圓滿、德能圓滿,他有智慧,他知道你過去生生世世,知道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給你講,這個時候你不能接受,你有嚴重的業障,不跟你說。說什麼?說你喜歡聽的,說你喜歡接受的,這是佛菩薩的善巧方便。他幫助你、他帶你,你什麼時候能接受、什麼時候能相信,立刻就告訴你。他有耐性,他能等待,甚至於他能等無量劫。無量劫在我們聽起來,這個時間好長好長,沒錯!但是在佛菩薩那裡,無量劫才是一剎那,他有耐性,像這些地方我們要學習。眾生造作罪業,他要感受苦報,我們想盡方法趕快去救他、去幫助他,是不是好事?好像是好事,你要細細想想,也未必是好事。他要接受刑罰的處分,你幫助他暫時免掉了,他這個罪沒有消掉,罪業沒有消掉,將來還是要受。因果的事實,佛菩薩自己都沒有能力避免,怎麼能幫助別人?所以佛菩薩在旁邊看到他造業、看到他受報,看到他墮三途、墮地獄,他只在三途、地獄旁邊照顧。為什麼?三途、地獄我說的是消業障,業障消除了,自自然然有因緣觸動他的善根福德因緣,他會回頭,他能接受聖教。現在他業障很重,他排斥,他不能接受,所以佛菩薩在旁邊等待。時節因緣成熟,佛菩薩就現前,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法得度,就說什麼法。活的,活活潑潑!佛菩薩沒有一定的形相,沒有一定的說法,「無有定法可說」。

  所以說法門無量,不只八萬四千。八萬四千從哪裡來的?八萬四千從無量無邊法門歸類來的,把它歸納為八萬四千類,每一類裡頭都是無量無邊,這才是事實真相。我們要在這裡頭學習,從這裡面得智慧。要把它落實,特別是落實在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之間。我們從早到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這裡頭要學習觀照,要用智慧來觀察一切人事物,開自己的後得智。後得智是無所不知,這樣你才真正有能力幫助別人、幫助眾生。所有一切眾生都有靈性,所以我們要平等看待。人不分貧富貴賤,不分男女老少,用平等心。畜生不分豺狼虎豹,大的動物;不分蜎飛蠕動,小的動物,蚊蟲螞蟻,跟諸位說,都有靈性,用佛法的術語說,都有八識、都有五十一心所,沒有兩樣。再細微的觀察,植物、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你說哪一樣沒有靈性?

  《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依報小的,微塵;正報小的,毛端,這到底是什麼道理?如果你深入大乘,你應該懂得,這什麼道理?萬事萬法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華嚴經》上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靈性從哪裡來的?靈性是從心來的,是從識來的。所以,沒有一樣東西沒有靈性。既有靈性,它怎麼不平等?真正平等,那就是法身菩薩以上,那真平等。他真的是透徹的明瞭,我們的明瞭是聽說的,聽佛講的。聽講之後,我們自己要有能力去證明,證實佛講的話沒錯,我們的信心就堅定,你才能入得了境界。而諸佛菩薩個個是親證,我們從聽說然後努力去證實,也要親證。親證那你就入佛菩薩境界,《華嚴經》上講華嚴境界,你就入了!

  然後才真正了解虛空法界,一個靈性!靈性是一個,就是自性。佛經裡頭用的名詞很多,幾十種名詞說一樁事情,目的是教我們不要執著,不要分別、不要執著,明白就好,目的就達到。所以說真如、說本性、說真心、說不二、說一真法界、說法身,統統都講的一樁事情,這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萬有的大根大本在哪裡?我們六根接觸的全是!我們從來沒有一剎那的時間離開,這是大乘經常常講的「真妄和合」。「妄依真起」,迷了真才變成妄。所以整個佛法的教學講到最後,就是兩個字:覺、迷。佛法的教學是令一切迷惑的眾生回到本覺,除此之外真的是無一物!

  『此是如來善權力』,你看看第一句講「諸佛」,這個地方講「如來」,意思不一樣!講諸佛是從形相上說的,講如來就是自性上說的。所以說「諸佛種種方便門」,能夠隨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現身說法,這是自性本具的德能。「善權力」就是性德的別名,自性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法爾如是!自自然然的,沒有加一點意思,沒有加一點點分別,執著更不用談了。佛出現在這個世間,佛教化一切眾生完全是自然的,加一點意思就迷了。在這些地方,我們要深深體會永嘉大師跟惠能大師談話時候說的,「分別亦非意」,這是覺悟的人說出來的。六祖給他印證,「汝如是,我亦如是」,你分別亦非意,我分別亦非意,給他做證明。意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分別亦非意」,分別就是不分別。這話怎麼說法?分別是隨順眾生的分別,自己有沒有分別?自己確實沒有分別,這就是分別亦非意。佛菩薩應化有沒有執著?有執著,執著亦非意,隨順眾生的執著而執著,自己心裡頭確確實實沒有執著。自己心裡頭還有分別、有執著,那是凡夫,不是聖人,而且這個凡夫並不很高,六道凡夫!六道凡夫才有分別執著。四聖法界裡面執著是完全沒有了,還有稍微的分別沒有斷,微細的分別要是斷了,他就離開十法界。

  由此可知,這個境界圓教初住菩薩就證得了。然後我們就想到,惠能大師、永嘉禪師他們是什麼境界?最低限度圓教初住。為什麼?分別、妄想斷掉了,沒有了。應化在世間,「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眾生分別,我遷就你、隨順你的分別;你執著,我隨順你的執著,我自己確確實實沒有分別、也沒有執著,這是真功夫、真修行。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在這個地方體會得?這是大乘法裡面修學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則,你要能認識、你要能掌握,你要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靈活的去運用,慢慢就學會了。再看第二首:

  【諸佛法身不思議,無色無形無影像,能為眾生現眾相,隨其心樂悉令見。】

  從第二首到第六首,一共有五首偈,就是重頌前面的五對,這一首是頌第一對。第一對是現大身、小身,現身自在。現一切身的根源是什麼?法界我們所看到的,那是所現;能現的是什麼?佛在經上講,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們能夠觀察得到的、六根能夠接觸得到的,是心之所現、識之所變,能現的心跟能變的識我們就不知道了。為什麼?我們的六根緣不到,六根接觸不到。你能夠接觸到的是所現所變,能現能變的你就沒有辦法了。什麼時候你要是能夠見到能現能變的,就叫見道。什麼人見道?《華嚴》裡面講大乘菩薩,見道位是初地菩薩,跟如來果地上的見解相同。如果把這個標準再降低一點,見道位是圓教初住,大乘經上講的,「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諸佛法身不思議』,這是大乘的見道位。

  見道而後你才能修道,道沒有見到,你修什麼?所以修道首先要見道。什麼是道?在佛法裡面講,真如本性是道,所以你沒有見性,你修什麼?沒有見性在事上修,見了性之後在理上修,不一樣!境界完全不相同。我們今天樣樣都在事上,這個要知道。雖然在事上,到哪一天你在事上豁然悟出個道理出來,你就入了境界。真的,理跟事是一不是二,事是理之事,理是事之理,所以從事能悟入理,從相能悟入性;相是一切現象。這種境界我們一般人講開智慧了,人智慧開了,開竅了;佛家一般講:開悟了,開悟就是這個意思。從事上見到理,從相上見到性,這叫開悟。

  理、性,或者講真心,『無色無形無影像』,所以六根緣不到。雖然無色、無形、無形相,它真有!它不是空無,它真有,它確實存在。為什麼?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是它變現出來的。中國在古時候稱這個叫「太極」,《易經》裡面講:「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中國人把這個稱為太極,在佛法裡面把這個稱為「法身」,稱為「真如」,稱為「本性」,稱為「第一義諦」,都是講這個事實真相。《般若經》上又把它說之為「空」,《心經》裡面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叫它做空。「空」的意思不好懂,空不是無,它有。有,為什麼說空?因為它沒有色,你眼見不到,色是物質;耳也聽不到,鼻也聞不到,舌也嘗不到,身也觸不到,心也想不到,所以說它是空。它真的存在,我們六根沒有辦法接觸到。《般若》裡講的空,空不當作無講,空是有,它能夠現色,它能夠現形,它能夠現相,無所不能!

  『能為眾生現眾相』,相怎麼現的?『隨其心樂悉令見』,這是佛在經上常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眾生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斷掉了,法身所現的相是什麼相?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什麼樣子?我們沒見過,佛在經典裡面所說的,華藏世界現的是這種相;極樂世界,《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裡面所講的境界是一真法界。覺悟的人都是上善之人,為什麼稱為上善?覺悟的人他心裡頭沒有絲毫不善夾雜,所以「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一絲毫惡念、惡意都沒有,這原本就是這樣的。我們今天對一切人有意見、有意思,這是怎麼一回事情?這是迷惑顛倒,不了解事實真相產生的錯覺。

  這個道理我們明白了,事實真相也搞清楚了,然後我們住在這個世間,一切眾生用什麼樣的心、什麼樣的行為對我,我都會笑笑!可以說:「對,做得很對,應該的!」迷人應該是這麼做的!覺悟的人作法不一樣,覺悟的人是平等的、是清淨的、是真誠的、是慈悲的。迷惑的人當然虛偽,他要是用真誠心,他覺悟了,他不迷了,他超越六道了。所以他用虛偽,他用染污的心、用不平的心、用迷惑的心、用自私自利的心,正常!他是六道凡夫。我們今天說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佛心!真心!法身菩薩的心。我們明白了,我們要學;他未必明白,我們說說給他聽聽,讓他阿賴耶識裡頭落下一個種子。他能不能做到?做不到!做不到多聽幾句也是好事情,總而言之,讓他心裡有個印象,我們清楚、明瞭。各人因果各人負責,佛菩薩再慈悲,都幫不上忙。因,是自己種的;果,自己一定要承當,天經地義,這是真理。佛菩薩神明再慈悲,都沒有辦法代替,沒有辦法化解,決定是自作自受。好,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