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五二卷)  2006/5/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5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頌第六大段,第三小段,所遇人物,請看第十五首偈:

  【見苦行人。當願眾生。依於苦行。至究竟處。】

  佛法教人離苦得樂,這是人所共知的,如果佛法是教人離樂得苦,大概就沒有人學了。可是世尊當年在世,對於修苦行的人(這個行念去聲,念ㄏㄣˋ,那就是個動詞,就是修苦行的)特別讚歎。與佛所說的違不違背?跟諸位說,不違背。如果只從表面上去看,好像跟佛說法是相悖的,實際上是相成的。苦,離苦得樂,苦是什麼?三途苦,六道苦!六道,說人道,我們現在在人道,所見所聞這是現量的境界,這是事實。你講天上,天上樂,講地獄、餓鬼苦,他說我們沒見到過,很難體會。可是佛法跟你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他跟你講十法界,跟你講過去現在未來,說明宇宙的真相,這就變成高深的佛法,不是初學或者是淺識之人所能夠理解的。為什麼佛會讚歎苦行?每個人都知道,我們自己業障習氣很重,哪個不希望自己消業障、長智慧?這個大家提起來,沒有一個人不願意的。可是諸位要知道,甘心過艱苦的生活,業障消得最快、消得最徹底。這個不難懂,只怪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粗心大意,把這樁事情疏忽掉了。

  世尊,人間天上,界內界外,確實證得究竟圓滿的福報。我們在大乘經裡面讀到,佛的相好說不盡,一般大乘經上我們看到的,都是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無量是個籠統的稱呼,誰也沒法子說得清楚,可是經教裡頭確實有詳細的說明,「微塵相海身」。而《華嚴》裡面說得更明白,前面我們讀過,「十個蓮華藏微塵數相好」,我們通常在經上看到恆河沙數。這是講的人間,講的大世界,講的整個宇宙,我們常說遍法界虛空界,那個報身就是十蓮華藏世界微塵數的相好,我們無法體會。恆河沙數就沒有辦法體會,世界微塵數相好,就更沒法子體會,現在是十個華藏世界的微塵數的相好。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在這個世界)還要修苦行?從成道,三十歲菩提樹下示現成道,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僧團建立了,過什麼樣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這是苦行人!佛為什麼?

  過去我們初學佛,初出家的時候,疑惑也很多,老和尚跟我們說的,沒說清楚。只跟我們講,世尊出世那個時候,印度真的是所謂宗教之國,宗教門派很多,佛經上講的那都是著名的,有九十六種。每個宗教的修行人都修苦行,所以佛如果不示現苦行,一定被社會大眾諷刺、毀謗,說「你看他們這一派不修苦行,他們要享受」。所以佛必須要示現跟其他宗教一樣,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才能夠引起社會大眾的尊敬、信仰,來接受佛陀的教化。這種講法也不無道理,但是這個講法講得很淺,就當時社會情況來論說。而實際上佛的言行舉止,所謂是有密義,就是有很深的意思在裡面,真的是以身作則,化導眾生。

  這個密義是什麼?密義是告訴我們,三途苦、六道苦、十法界苦,這都不是真的。《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所有相包括十法界,包括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這個範圍多大。為什麼要講到其他諸佛剎土?一切諸佛剎土與我們有關係,有什麼關係?有時候我們會移民到那邊去。什麼時候移民?這個世界壞了,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這個大千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個中劫,可以居住的,這四中劫裡頭的一個中劫可以居住,其他三個劫都不能住。只有住劫能住,世界成,這個時候不能住,剛剛成的時候不能住;壞,不能住,這個世界壞了,我們許多宗教講的世界末日,世界壞了,這世界不能住;空,當然不能住。但是每個中劫裡頭有二十個小劫,時間很長。

  我們知道修禪定的人,修到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甚至於包括四空天,壽命都是論劫來講的,這個劫是大劫。這個世界壞了、空了,他們壽命還沒有完。你看非想非非想處天人壽命八萬大劫,你知道那個多長嗎?八萬大劫就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一個大劫裡頭有一次成住壞空,你說他那個壽命多長。那他到哪裡去?我們這個世界壞了,佛經上常講,他們遷移到別的世界、別的佛剎土去;我們這裡壞空,那個地方在成住,可以遷移到那邊去。三途裡面,餓鬼、畜生、地獄,他們的壽命也是論劫算的,他的果報到哪裡去受?這個世界壞了,他也到別的世界去。

  你就曉得,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與我們的關係多麼密切。這些剎土全是佛菩薩的教化區域,哪個地方眾生有感,佛菩薩就去示現,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我們在前面剛剛讀過,清涼大師跟我們開示的,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的十種恩德,這是提個綱,細說說不盡。所以人不能不知恩,知恩報恩,經上講得非常好,不知恩的人多遭橫禍,經文上講「橫死」。不知恩的,死了以後決定墮地獄,不是餓鬼、畜生,決定墮地獄,所以忘恩負義這個罪很重。

  苦行,尤其是甘心樂意過清苦的生活,那個功德無量。功德從哪裡來?為一切眾生做榜樣,這個功德就大。你看哪個眾生願意吃苦?沒有!人為什麼會造罪業?就是怕苦,他想離苦得樂,他不懂得道理,也不懂得方法。正如同這個社會有些青少年,我們在旁邊看,苦中作樂。什麼叫苦中作樂?找刺激,吸毒、打嗎啡。他為什麼?他以為這是樂,那個樂只是非常短暫,得那一點短暫之樂,你要付出多少痛苦的代價。這是非常明顯的,一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大家不知道的,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念念還不是希求離苦得樂嗎?想盡方法去獲得名聞利養,去獲得五欲六塵,不就是貪圖這個享受嗎?實在講,跟那個無知的年輕人吸毒沒有兩樣。

  你的心不善,行為不善,手段方法不善,盡幹些損人利己的事,眼前縱然得到一點小利,就算你在世間奪得王位,也是你命裡有的,你命裡頭沒有,你奪不到!命裡有的,何必要去奪?命裡有的,決定丟不掉,那是你過去修積的善根福德,你這一生必定得到的果報。你無知,不曉得事實真相,拼命用你的計謀、用不正常的手段獲得。獲得怎麼樣?還是命裡有的,命裡有的打了折扣,虧折了。中國人講的,講得多!你命裡頭有十世帝王的福報,你家裡一定出十個皇帝,代代承傳。你家裡面有一百個帝王的福報,那是祖宗自己積的福大,必定有一百個子孫承傳,你得相信。可是你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王位,用不正當的手段剝削人民,你那一百世的福報,可能只剩下十世,虧折掉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或者有,這也是真的,不是假的,你這個福報的現前不在這一世,而在來生後世,但是你在這一生當中,是用不正常的手段奪取,也都來了。本來是來生後世大福報,現在得來的,變成一個小福報,就是你把你的福報提前了,還是自己福報,提前享受掉了。因果律裡面講「祿盡人亡」,你有幾百年之福,你提前的時候,一生就享完了。享完了,你還造作很多罪業,你害的那些人,人家要報復,你奪取的這些財物,時間到了他要來討債,你說你的麻煩大不大!所以看事情可不是那麼簡單的。

  昨天,我們這裡有位同修,也是我們道場老義工,昨天來見我。有個冤親債主附在他身上,他很痛苦,冤親債主告訴他,前生這個冤親債主是被他殺的。他絕對不是造謠來欺騙我,你們很多人都見到,他也不是個造謠生事的人。這個冤家是來討命的,但是他這一生學佛很多年,心地很善良,這個鬼也很難得,看到他不忍心下手。現在問題是他在他身上,他出不來,這個事情我們在過去曾經遇到過幾次,我們了解。進去之後他出不來,非常想修行,來問我,希望我介紹一個地方讓他去修行,我介紹他到東天目山,他很歡喜。不是假的,冤有頭債有主!一個人這一生在這個世間做人,無論你是什麼身分,無論是什麼地位,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都要老實,決定不要傷害眾生;不要說不能傷害人,畜生不能傷害,不可以破壞自然環境。

  《華嚴經》前面我們讀過,山神、地神、河神、海神、樹神、草木神、苗稼神,我們念得太多了。山河大地,這些草木叢林有沒有主?有,鬼神在做主。我們要用這個樹木,佛在戒經上告訴出家人,出家人住在山野,要想砍幾棵樹,搭個小茅蓬,可以的。應該怎麼樣?三天前,你看中哪幾棵樹,你要去祭祀他,祭祀樹神,供養、誦經、持咒,跟樹神展開談判。我不得已,要在這個地方搭個茅蓬修行,需要這個材料,請他搬家。諸位要曉得,樹神不是那棵樹成了神,是鬼神依附這棵樹做為他的家,他住在那裡,請他搬家。這就如法,不得罪他,他一定會搬。

  我們懂這個道理,所以前幾年,三年前,我們在澳洲圖文巴買了個教堂,旁邊幾棟房子都買下來。有一棟房子很破舊,我們就拆了重蓋,門口有兩棵大樹,我們也在三天前去祭祀這個樹神。祭祀過後,我們同學,就有個同學晚上作夢,樹神來找他。告訴我們這些出家人,以後祭祀請他們搬家,要我們提早到七天之前,他說三天時間太短了;他還是搬了,但是很匆忙,要求我們七天。我們聽了這個訊息,想想很有道理,為什麼?澳洲人的習氣,所有一切動作都非常緩慢,不像我們這邊人做事講求效率,動作都很快。澳洲人確實像無尾熊一樣,他們不講求效率,真的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慢吞吞的,你跟他們往來要很有耐心。所以澳洲的鬼神、樹神也跟澳洲人一樣,說三天不行,要七天,我們就明白了。以後,當然我們現在在澳洲,建築的事情是常有的,以後需要這些材料,我們就懂得了,七天之前就祭祀他。這哪裡是假的?

  佛門不拜鬼神,這個拜不是像宗教裡面,把鬼神看作上帝,看作是主宰,佛門不是這樣的。佛門裡面拜鬼神,鬼神是眾生,鬼神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彼此在一起也要禮尚往來,他不是主宰,這個跟宗教的意義大不相同。所以我們做超薦的這些佛事,是勸導他,我們一起來共修。我們淨宗目標是求生淨土,我們共修,一起發願求生淨土。淨土有沒有?世尊在我們這個世界介紹給我們,尤其對中下根性人來講,有,肯定有,你執著有,你才能往生;你要是執著它沒有,你就不能往生。佛要是對上上根的人來講,跟我們講的又不一樣了。上上根,佛怎麼說?淨土有沒有?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淨土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有,怎麼有的?你自己心現識變,不離心識,這叫真性。

  什麼叫上上根人?分別執著放下了,叫上上根人,分別執著沒有放下,中下根人。所以,中下根人往生淨土是帶業往生。這個法門很特殊,蕅益大師,那是了不起的人,給我們做示現,給我們做榜樣,皈依淨土法門,取了一個別號叫西有道人。西是西方,有是有無的有,就是直接明白教給我們,西方真有,叫西有道人。你看他註解的《彌陀經》,《彌陀要解》,註解的份量不多,他的序文上寫得很清楚,九天寫成的。近代圓瑛法師有《講義》,寶靜法師有《親聞記》,都是《要解》的註解。我們過去也詳細講過,劉承符老居士從錄音帶裡面寫出一本講記。《要解》這本書,印光大師讚歎到極處,這《文鈔》裡頭有,印祖說「即使是古佛再來,為《阿彌陀經》作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是讚到極處,沒有辦法再讚揚了。

  早年,演培法師就這個問題來問我,我是修彌陀淨土的,他是修彌勒淨土的,他求生往生兜率內院。問我,印祖說這個話是不是太過分一點?這也是個講經的大法師。我就告訴他,我說印祖講的話一點也不過分,實在講,他講的話是恰到好處。我們現在知道,印光大師是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勢至菩薩對他這樣的讚歎,那這個人是什麼人?可是蕅益大師一生身分沒有暴露。我們看到大勢至菩薩既然這樣讚歎,在我們想像當中,他如果不是阿彌陀佛再來,肯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才能註得這麼好、這麼透徹。文字不多,字字句句真的是阿彌陀佛的意思、釋迦牟尼佛的意思,哪裡是普通人能說得出來的?

  蕅益大師,你看那麼樣的謙虛,也算是個苦行僧,為我們作示現,給我們末法眾生做個榜樣,持戒念佛。蕅益大師在當時,大家也稱他作律師,他對於戒律下很深的功夫,像民國初年弘一大師,弘一大師在戒律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這都是做給我們看的,持戒念佛,你才真正能往生。佛教人,中下根性的,偏重在事相上,上上根的人偏重在理性上,但是性相一如、理事不二,這是我們必須要懂得的。理雖然明瞭,事不可廢棄,如果執著在理而廢事,那就大錯特錯了,還不如一個理不明瞭,專門著重在事相上的,凡聖同居土他真的有分;要是執著在理,廢棄事修,凡聖同居土都沒有分!你對於理知道得並不透徹,透徹就見性了,那真的什麼問題都解決了;理是明白一些,不透,這不管用。理要到什麼時候才透?透了又是什麼樣子?這個不能不知道,為什麼?你常常回光返照,勘驗自己,我到底透了沒有。真正透了,一聞千悟,一悟一切悟。

  你哪一天真的開悟了,那就像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一樣,所有一切經典你全都通了。我們知道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有學過經教,你看看無盡藏比丘尼,受持《涅槃經》幾十年,天天讀誦,讀誦得很熟,沒開悟。她向惠能請教,那時候惠能大師還是在家相,沒有示現出家相,那個比丘尼是出家人。六祖惠能大師在黃梅,只是在碓房裡頭在舂米,我們現在的話,他是義工,不是出家人,可是祖師衣缽傳給他。無盡藏比丘尼並不知道,只是覺得這個人很懂佛法,講出來很有道理,佩服得五體投地,就把《涅槃經》搬出來向他請教。惠能大師就叫她,你念,念給我聽。她念,念完之後惠能大師給她講解,她開悟了。如果你有這個能力,就證明你真的開悟,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樣不通達。如果沒有到這個地步,老實念佛,求生淨土,要相信淨土真有,你這一生才不至於空過。

  往生的這些瑞相,我在這一生當中看到好幾個,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臨終沒有生病,預知時至。前天還有一個從北方來的老居士,告訴我,她的先生往生,七十八歲,預知時至,沒有生病,說走就走了。她親眼看到的,現在信心生起來了,告訴我她還有些放不下的。我跟她講,放下吧!這個世出世間全是假的,一個人能不能往生,關鍵就是他有沒有放下,果然真的放下,念佛決定得生。她說她先生往生的那天,還手牽著她,告訴她看到路上兩旁都是蓮花。跟她講,她看不到,她先生看到,大概就是一、二個小時之後他就走了。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情很多,不是假的。

  所以我們對於一切經論展開還有疑惑,還不能通達明瞭,沒有悟!一般講悟,小悟,不是大徹大悟。小悟、大悟都不管用,為什麼?不能了生死,不能脫離六道輪迴。大徹大悟的人能脫離六道輪迴,到哪裡去?到四聖法界,不是到極樂世界,這個要曉得。我們今天講天天有悟處,小悟,古德常說積小悟成大悟,我們現在做的是這個功夫;積大悟成徹悟,這就不是容易事情,一萬人當中大概一個都找不到。必須要做。能不能悟的關鍵,跟諸位說,苦行是很重要的因素,為什麼?人甘心情願過清苦的生活,欲望沒有了。煩惱裡面最嚴重的是愛欲,這個東西難斷;甘心情願過清苦的生活,愛欲的習氣就淡薄,這是好事情。

  所以,世尊當年在世為我們做的示現,你再看看世間聖賢,在中國,你看孔子,看孟子,你看孔子一個學生顏回,這是夫子常常讚歎的。顏回是個苦行僧,簞食瓢飲,過最清苦的生活。現在在這個世間,少數,不是多,真正修行人,在山上不下山,住茅蓬。自己在茅蓬旁邊種點青菜,日中一食,哪有什麼好吃的東西?可是他挺長壽、挺健康的。你看新加坡的許哲,今年一百零八歲,她是一百零一歲到我這兒來皈依的。一天吃一餐,她吃生菜,一點點飯,沒有油、沒有鹽、沒有糖,什麼佐料她都不吃,她的生菜是用開水燙一下。就過這個日子,她過了幾十年,身體非常健康,為我們做示現,聽說這兩天到上海去了,一百零八歲還到處跑。你看她一生照顧二十多個老人,其實那個老人都是七、八十歲的,她自己一百零八歲,照顧七、八十歲的老人,照顧二十多個。所以她自己告訴人,她是一百零八歲的年輕人。

  我們世間人又怕這個營養不夠,又怕那個營養不夠,結果怎麼樣?結果真的都不夠。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常常想它不夠,它怎麼會夠?像許哲,像世尊跟他這些弟子,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想什麼都夠了,什麼問題都沒有,這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見苦行人,自然菩薩引起的大願,希望永遠『依於苦行』,自行化他,到究竟處。在我們的究竟處就是往生淨土,這是我們的究竟處;到淨土之後,必定一生證無上菩提,再不會有第二生,一生成就。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接著看下面第十六首偈:

  【見操行人。當願眾生。堅持志行。不捨佛道。】

  這首偈也是在出門,在從前說托缽,路上可能遇到的人。這是個什麼樣的人?是堅持戒律、有操守的人,我們一般講嚴持戒律。出門看到了,引發大願,『當願眾生,堅持志行』,志是志向,行是行為,『不捨佛道』,志在作佛;換句話說,我們的心、我們的言、我們的身,身語意一定要像佛。佛的心是禪,佛的言是教,佛的身是戒律,所以禪、教、戒就是佛道,時時刻刻不能捨棄,這樣的人哪有不成就的?不但成就,而且肯定是一生成就,不會再到來生後世。凡是還會拖到來生後世的,都是這一生修行志行不堅,才把這一生的光陰虛度,甚至於空過了,這是非常可惜的一樁事情。

  我們想不想在這一生成就,這首偈是關鍵。前面教我們要依於苦行,世尊當年入滅之前,教誡弟子,因為阿難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佛住世的時候,我們大家是以佛為師,佛入般涅槃之後,我們以什麼人為師?佛說了兩句話,「以苦為師,以戒為師」,只要你能夠不捨苦行,堅持戒律,等於佛在世沒有兩樣。所以,佛一生給我們示現苦行。就是國王大臣、長者居士,皈依供養,佛還是托缽,還是三衣一缽。供養的園林、精舍,只是做為講經教學用而已,決定沒有以它為自己的財產,沒有,佛是真的出家了。出家人如果還有財產,那哪裡叫出家?剋實而論,你出了你的小家,因為你那個家,你的土地、房屋沒那麼大,出了個小家,入了個大家。住持一個寺院,那個寺院就變成你的家,土地面積、殿堂房舍比你家大得多了,你又入了個大家。小家障礙你了生死出三界,大家就更不必說。這一點我們要看破,就是要看清楚,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是怎麼做的,我們要向他學習。

  當時國王大臣、長者居士種種供養,佛是一分一毫都沒有取,只是借他這個地方,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辦班教學。你提供一個場所,很好,我們就在你這個場所辦,講完了,這個課程講完就走了,決定沒有留戀。所以我們今天把它稱為辦班教學,大家就好懂。有些地方佛只講一部經,我們今天說一個單元,有些場地佛講了好幾部經,像祇樹給孤獨園,大概是所有場所裡頭講經最多的,他在這個地方講了十幾部經。在靈鷲山,靈鷲山沒有房舍,大樹底下,學生們圍著釋迦牟尼佛在聽課,沒有桌椅,都是坐在草地上。這樣的辦班教學,在世尊一生那是時間最長的,有精舍、有房舍,那是別人提供,那很少。佛是絲毫留戀都沒有,隨緣,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這裡頭有個很深的道理,《楞嚴經》裡面所講的「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佛在任何地方,境界都是佛境界,在曠野裡面,大家席地而坐,佛在那個地方講經說法,冬天會不會凍著?夏天會不會熱著?印度,我們知道是熱帶,沒有冬天,所以三衣一缽就夠了。雨露風霜有沒有遇到過?這個我們相信。佛在那個地方教學,除了我們肉眼能看見的這些大眾、聽眾之外,還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但是須陀洹以上的都能看見。須陀洹是小乘初果,他的斷證功夫跟大乘《華嚴經》裡面講的初信位的菩薩相同,六通他得到兩個,天眼通、天耳通;換句話說,他能看到天龍鬼神,也圍繞著釋迦牟尼佛在聽經。有這麼多天龍鬼神,肯定風調雨順,現在講的是最好的氣候。佛無論到哪個地方,山河大地你看到都是非常吉祥、非常和順,沒有風雨,沒有障礙,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為什麼?來聽講經的這些人都是善人,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他們不造罪業。

  不僅僅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現在日本江本勝博士做的水實驗,讓我們從科學方法裡面明白了,外面境界真的是隨我們的意念在轉。我們有好的意念,善念,山河大地、一切萬物,無有一物不善;如果我們的念頭不善,那就沒有一樣東西是善的。佛從前說過,現在科學家做出證明,能不相信嗎?值得我們深深去思惟。

  這些修行人,真正有操守的人,我相信他修學的目標,就是要在這一生當中得到一個成就,成就就是佛道。什麼是佛道?我們在講席裡跟諸位同學報告過,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成佛;妄想縱然放不下,分別執著可放下了,菩薩;分別也沒有辦法放下,執著放下了,也難得,證阿羅漢。所以,佛、菩薩、羅漢是人做的,怎麼知道的?《華嚴經》上說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個話說得多麼清楚,只要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捨掉、放下,如來智慧德相就現前,你就成佛了。所以關鍵是你放得下放不下,關鍵在這裡。

  你真正發心修,你能不能堅持志行?關鍵在堅持,堅是堅決,持是保持,剎那之間也不會失去。志,用現在的話,是你的願望,行是三業行為。志在佛道,佛道是究竟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不從外得,外頭沒有,自性本具。自性從哪裡得來?自性從大定得來,這個大定的名字,在《楞嚴經》裡面叫「首楞嚴大定」,首楞嚴大定是自性本定,不是從外頭來的。你的自性本來定,現在也沒有動,現在動搖的是什麼?動搖的不是自性,是什麼?是無明、是妄想、是分別、是執著,這個東西動,它絕對不是靜態的。煩惱習氣動,為什麼?它是從無明變現出來的,無明就是動的。而明,明是不動的,明是照,照見,照見是不動的,就像水一樣。我們出去旅行,看到的湖光山色,江河看不到這個現象,湖、池塘,看到這個現象。

  我在前兩個星期,有這麼個機緣,到雲南麗江去住了兩天。在麗江看到的湖泊,清淨沒有染污。湖水平,沒有波浪,像一面鏡子一樣,玉龍雪山倒影照在裡面,像照在鏡子裡面,清清楚楚,照見。我們的心本來是清淨的,本來是平等的,本來是覺悟的,再跟諸位說,本來是慈悲的,從來沒有動搖過、沒有染污過,那是我們的真心,那就是佛道。我們今天為什麼搞得這個樣子?佛在經上常講,不守自性,什麼時候不守自性?就是現前,現前你有妄念,妄念就是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你有煩惱,你有習氣,這統統是不守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裡頭本來沒有這些東西。

  佛是辛辛苦苦教導我們,教什麼?教我們回頭,正是《楞嚴經》裡面講的,講得太好了,簡單明瞭,修行人怎麼成佛的?最重要的一個關鍵,以不生滅心為修因,這成功了。凡夫修行為什麼不能成就?他用生滅心作本修因,所以修無量劫都不能成就,這個話說得多清楚、多明白。這也就是說明,你修行,你沒有放棄妄想分別執著,那你就是無量劫、三大阿僧祇劫你都不能成就。如果你用不生滅心做為你的因,修行的因,你這一生就成無上菩提,你就成功了。這就是交光大師在《楞嚴正脈》裡面提出來的,《楞嚴經》修行最重要的是捨識用根。識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是識,根是什麼?根中之性,六根,眼根,眼根裡面的見性,耳根裡頭的聞性,鼻根裡頭的嗅性,舌根裡頭的嘗性,性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識有。所以我們今天一般凡夫修行人,用什麼見?用眼識見,用耳識聽,用鼻識嗅,用舌識嘗,這裡就有分別執著。如果反過來,我們用根中之性,用性全是照見,用性見,見性見,用聞性聽,用嗅性嗅,用舌性嘗,這個人就成佛了。

  你看看眾生跟佛的差別,《楞嚴》上說得多清楚、多明白。你能把心意識放下,心是妄想,意是執著,識是分別,把心意識放下,不用心意識,就是不用妄想分別執著;只要把這個放下,你六根所用的就是性,就是見性、聞性、嗅性、嘗性,就是性,不是識。外面境界變了,真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眼見外面的色是什麼?色性,不是色塵,眼識見色塵,見性見色性,見色性、聞聲性就叫做明心見性,宗門說得好,見性成佛。佛教人,實在講沒有絲毫隱瞞,我們中國古人講和盤托出,一絲毫沒有隱瞞,全部都給你了。你願不願接受?你有沒有體會到?你真正聽懂,體會到了,念頭一轉,凡夫就成佛,所以凡聖確實在一念之間。轉不過來,這就是說習氣太重、煩惱太深。

  可是這些教誨,我們聽了、讀了,就像閃電一樣,雖然很短暫,這是一念性光,性光乍現,像閃電一樣。難得,從來沒有閃過光,現在閃了一次,希望往後閃的次數多,慢慢密集,由閃光變成常光,你就成就了。怎樣才能幫助自己提升,把閃光提升到常光?堅持志行,這個太重要了。再跟你說得明白一點,堅持苦行,堅持持戒,你不從這兒下手,你那個堅持是有名無實。從什麼地方下手?我現在勸同學從《弟子規》下手,從《感應篇》下手,從《十善業》下手,儒釋道三家的基礎,你不從這兒下手,做不到!下手處要最容易的,不能太難,由易而難,由淺而深,循序漸進,這就成功了。

  所以總要曉得儒釋道的根,這三樣東西是儒釋道的根,自己一定要做好。你去教別人,有些人乍聽很歡喜,聽了一個月、二個月,他就退心了,一年、二年,他就不來了。古人所謂「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煙」,沒有了,變成老油條。這個現象在今天的社會是非常的普遍,常見的現象。怎麼辦?回光返照,老祖宗告訴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為什麼這些聽的人會聽跑掉?剛剛聽幾天,歡喜得不得了,受到感動流眼淚,慢慢就跑掉了。是我自己沒做到。

  為什麼古時候堯王、舜王,他們教的那些人,一生都不會跑掉?天天追隨,天天不捨,釋迦牟尼佛教學,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一生都不捨離,都沒有跑掉。什麼原因?自己做到了。所以今天教學,頭一個你自己要認知,眾生本性本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你首先要認知這一點。你可不能說「他們沒有善根,他們沒有福報,聽了幾天不再來了,沒善根!」錯了,你一輩子不會成功。你怎麼能怪人?你要想我自己修得不夠好,我自己講得不夠好,所以把人講跑了。

  一部經,同樣是一部經,譬如一部《彌陀經》,講一遍當然挺新鮮,二遍、三遍還可以,十遍、八遍不聽了,為什麼?我聽過了,我聽得很熟了,我不要再聽。為什麼佛菩薩來講的時候,眾生就不會跑掉?什麼原因?你要曉得,佛菩薩講經遍遍不一樣,有聽頭。你講的經是遍遍都一樣,聽了一遍還要聽第二遍嗎?為什麼他遍遍不一樣?他修行的功夫天天提升,他的煩惱天天輕,智慧天天長,所以他講的不一樣,那就是遍遍都有聽頭,都能吸引人,這成功了。所以你要回過頭來問自己,你不能怪別人,他沒有善根,他沒有福報,全都錯了;自己錯,不知道錯在哪裡,只曉得去怪別人。

  佛說得好,未能自度,怎麼能度人?你要教別人,先要把自己教好,所以做老師難!為什麼古時候老師那麼受人尊重?道理在此地。老師是修行人,修什麼?修正自己思想、言語、行為的過錯,天天在修正,天天在改過。所以他的東西就是一部經,萬古常新,可深可淺,可長講,可短講,沒有一樣不精彩,道理在此地。你自己不真正去修行,修行沒有別的,斷煩惱,長智慧不要求,煩惱斷了智慧自然開,道理就在此地。所以佛法真的是會者不難,難者不會。你覺得很難,是你不會,你要會的時候,不難。

  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習氣要改,工作裡面的習氣,待人接物的習氣,一定要改。與人相處一定要懂得恆順眾生,就像佛菩薩一樣,恆順六道眾生。六道裡面愈是往下,隨順就愈難,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隨順上面的容易,為什麼?他善多惡少;隨順下面的,惡多善少,不隨順怎麼行?你不隨順,他真的就掉頭而去,所以隨順是德行;隨順,我們世間人講遷就。不可以以自己的標準為標準,一定要以眾生的標準,以他的標準為標準,他就容易接受,接受做朋友,做好朋友。你自己行得正,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跟性德相應,時間久了,自然感化他,他覺悟了;覺悟他自然回頭,沒有不回頭的。他還沒有回頭,要曉得我做得不夠,我感得不深,他還沒有體會到,還沒有省悟過來,我還要繼續認真努力。天天改,時時改,為自己也為眾生。

  實在講菩薩發心,為自己的少,為眾生的多,這樣勇猛精進。我要不好好的改,眾生就多一天迷惑,多一天造業,多一天受苦,菩薩怎麼忍心?看到這麼多眾生墮在三途受苦報,怎麼樣去救他?只有自己做好樣子來感化他,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講,他不聽,一定要做出榜樣來。我們有時候也從靈媒那裡得到一點訊息,餓鬼、地獄道,聽說觀世音菩薩常常去。我們聽到了,歡喜,相信,不懷疑。去幹什麼?去做修行的好樣子,在鬼道現鬼道身,在地獄現地獄身,在畜生現畜生身,才能夠教化他們。所以一定要現同類身,同樣的言語,你才能幫他,才能幫他慢慢向上提升,這個事情不能著急。提升到《楞嚴經》、《華嚴經》的境界,已經不是人天了,比人天還要高。

  所以這種大經大論,清涼大師說得很好,《華嚴》十種當機,裡頭有一種,凡夫。什麼樣的凡夫?大心凡夫。什麼是大心?看到別人受苦,心裡很難過,就想要幫助他,雖然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那個心真的有餘,這種人是大心凡夫!他能聽,他能體會,能接受,接受就是依教奉行。志願永遠不改,無論是順境,我常講順境沒有貪戀,逆境沒有瞋恚,一生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沒有一處不好,沒有一樁事情不好,沒有一個人不好,這隨緣。為什麼?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所以他能做得到。為什麼我們在環境,尤其在人事環境,要挑挑揀揀?那都是分別,都是執著。這個習氣無量劫來久已養成,所以隨時隨處自自然然它就起現行,叫自己無法控制,這就是所謂的習氣煩惱。

  怎麼辦?沒有別的辦法,覺就改,覺就改,常常覺悟,時時覺悟,天天覺悟。古大德用功過格,你想想有沒有道理?蓮池大師就有功過格,現在在《全集》裡頭有,它的名字不叫功過格,叫「自知錄」,他每天用這幾條來反省,也有幾十條。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一天當中有善有惡,善惡都要記下來,對比,我今天是善多還是惡多,用這個方法來堅持志行。方法雖然笨拙,但是很有效,特別是對於初學的人,特別是對於現代人。

  所以世出世間法,要真正想學習有成就,可不能夠因循苟且,這不能成就,要認真,要堅持!方向、目標不能有絲毫偏差,自己正,別人自然就正;甚至於不必去想別人,看到別人有過,馬上自己檢點,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行得正,就會影響別人,我行得不正,也會影響別人,別人都不正。所以湯王有一句名言,「天下有罪,罪在朕躬」,中國諺語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百姓為什麼犯罪?為什麼不善?皇上自己有了問題;古聖先王,這個跟佛菩薩有什麼兩樣?豈不就是觀音菩薩所說的,應以國王身得度者,即現國王身而為說法,是不是?是!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宰官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各級政府的領導人,省長、市長、縣長、鎮長、區長、里長都是的。你要行得正,老百姓就正,你行得不正,老百姓就走邪了,這一定的道理。

  我們無論是什麼身分,無論在哪個崗位,統統是行的菩薩道,統統行的佛道。你在家裡面是位家長,你家長正,你一家人沒有不正的,家人有不正,我這個家長沒做好。公司行號的老闆是個領導人,他要正,所有員工都正,他自己不正,員工當然走邪了。什麼是正?儒釋道三教都是正,都有可取。儒家重在事相,講倫理,偏重在倫理,道教裡面偏重在道德,佛法講中道,中道第一義諦。我們如果明白這些道理,認真努力堅持自己的志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自古以來,十方世界所有菩薩諸佛的大願!願成之後,必定以自己的行持來幫助眾生,普度眾生,不捨佛道。現在時間到了,這首偈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