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四九卷)  2008/4/20  華嚴講堂  檔名:12-017-194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第三大段第二小段,最後一首偈看起,就是第十首:

  【法慧先已說。如來真實性。我從彼了知。菩提難思議。】

  清涼大師註解裡面說,這首偈就是「第六,一偈,推功有本者,非師心也,亦謙己推人,異乎凡情,令法鉤鎖,殊塗同致,下八準之」,下面八段都是這個意思。我們先將清涼大師註解的意思略略的做個說明。這是性德,是聖德,所以異乎凡情,跟我們凡人恰恰相反。凡人做一點好事,做一點功德,一定是據為己有;覺悟的人,聖賢人,他做的好事,他不是這樣想法,做任何好事,功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這才叫事實真相。自己再有能力、再有智慧,如果別人不能理解,不能認真的效力把這些事情做好,你的功德從哪裡來?我們同學都知道知恩報恩,你知不知道恩?如果恩不知道,你怎麼報法?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湯池小鎮這兩年所做的,誰的功?不是我的功,我沒有功;也不是楊老師的功,楊老師也沒有功。誰的功?每一位老師的功,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功,包括義工,湯池居民每一位都有功。他合作,他接受他合作,所以才有成就。老師同心協力來落實《弟子規》教學,如果湯池鎮民不接受,你哪來的功?湯池人民歡喜接受,如果沒有這一群老師來教導,哪來的功?所以一定要曉得,功德是大家的。大家的功德,一個人把它拿去了,這不是好事情。這叫什麼?一個人的福報一下就報光了。功推給大眾,這個功德才大,那個福報才大。大眾的福報那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個人的功德很有限,這個道理要懂。覺悟的人懂,聖賢人懂,所以從來不居功。

  世尊一生為我們表現的如是,諸菩薩亦如是,中國古聖先賢也如是。堯舜的時代,那真正是聖賢國君,那個時候還沒有稱帝,稱王,國王。國王看到人民犯罪,偶爾在路上看到士兵押解著罪犯,他就停車,下來問問這個犯人:你犯的是什麼罪?他說:犯了偷盜,偷人家的糧食。你為什麼要偷人家的糧食?因為天旱,老天爺不下雨,沒有收成,不得已去偷別人的糧食。國王聽到了,就告訴這個士兵,他沒有罪,你把他放掉,我有罪,你把我關起來。這個士兵很驚訝,問為什麼?我沒有德行,我不是一個好國君,所以老天不下雨,害得他沒有收成,這個犯偷盜罪不是他的罪,是我的罪,應當把我關起來,治我的罪。話說完之後,天就下雨了。你說這樁事情我們相不相信?我們學佛學到今天,我們相信,為什麼?境隨心轉。國王這一念善心,感動天地,就風調雨順。這是能夠把過失自己承當,好處都是別人的,別人做得好。這是我們要學習的。這叫積大功,累大德,積累功德。中國古人常講積陰德,陰德是什麼?自己做了好事不要叫人知道。自己做了好事,肯定不承認,是真的不承認,不是假的,不是裝出來的。事業是大眾做成功的,哪裡是個人的!一個工程師畫出圖樣,建一個偉大的建築,建成之後,是不是工程師建的?不是,每一塊磚頭、每一塊瓦片都是工人在做的,工程師不居功。功勞是什麼?所有工人的,凡是參與這個工程的工作人員,他們真的盡了一分力。這是明白人,這用心。凡夫是糊塗人,唯恐功勞別人拿去了,所以爭功。爭功,反而功虧折,功沒有了;推讓,那個功是圓滿的。

  所以推功有本。這是什麼?這是「一切慧菩薩」,我們上面學的十首偈頌,帶這首,十首偈頌,是他講的。他說他能夠講出來,是因為前面法慧菩薩先說,他從他那裡聽來的,從他那裡學來的,你看他多謙虛。『法慧先已說,如來真實性,我從彼了知』,你看看,我知道的是從他那裡學來的。推功有本,有根本,有源頭,不是我聰明,不是我有智慧,是我跟法慧菩薩學來的。非師心也,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但開風氣不為師」,不居功。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確實有些人迷失了自性,對於古聖先賢傳統的教誨疏忽了,以為現在這個時代是科學、科技的時代,是資訊的時代,古人那些東西在現在都用不上了,都可以廢棄,產生這麼一個觀念,一切都用科學來代替。代替這麼多年,成績怎麼樣?只知道社會的動亂,只知道人心不安,許多的衝突不能夠化解,找不到原因之所在。那我們有沒有想到,為什麼古時候那個社會能夠和睦、能和諧,那是什麼原因?

  特別是在中國,五千年來,外國史學家承認中國這個族群、這個國家確實是長治久安,而且是兩千年來維繫著大一統,令人羨慕。統一不是容易事情,統一不好治,為什麼?人太多,幅員太大,你要做到這個地區的安定和平不是容易事情。這麼多人,他為什麼不作亂?他為什麼不搞對立?為什麼不搞衝突?現在是小家庭,通常一個家庭大概三、四個人,夫妻帶一個孩子、兩個孩子。就這麼小家庭裡面有衝突,夫妻衝突、父子衝突,這是現在到處你都看得到的,為什麼?從前是大家庭,一個家庭小的有七、八十個人,大的二、三百人,他們為什麼一家和睦?為什麼沒有對立?為什麼沒有衝突?中國社會五千年的安定,你把這些事情想通了你就明白。中國人始終守著一個「和」,和為貴,就是盡量的要化解衝突,防止衝突。靠什麼?教育。那你就曉得,中國人有家就有教育,家教。我們從小農村裡頭,罵人最嚴重的一句話叫「沒家教」,這句話可嚴重。這句話不但罵,不是罵這一個人,罵他祖宗八代,這是一般人不太能忍受的。由此你就能知道,哪個家不重視家教?所以他家才能和,家和萬事興。家和,社會就和諧,國家就能長治久安,就這麼個道理。所以中國長治久安的基本原因是家和。家怎麼和?家人從嬰孩的時候就學習《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所以他懂得謙讓,起心動念為家人著想,他不想自己,功一定推給別人,過一定自己承當,這個家庭哪有不和的道理?這個國家哪有不治的道理?所以推功謙己,這是大德,這是性德,這是自性自然的流露。

  我們真的是古人所說的「生於憂患」,將來?古人下一句講「死於安樂」。這要靠大學問、大智慧才能做得到。死於安樂,我們學佛的人知道,他不是佛教徒,他對佛法一無所知,他也不知道有阿彌陀佛,也不知道有極樂世界;但是他晚年安、晚年樂,肯定不墮三惡道。他來生到哪裡去?來生是人天福報。那你要想到他的因,因是什麼?憂患,患是災難,災難不是一個人的,災難是社會,災難是很多眾生。他擔憂的不是擔憂自己,確實是擔憂社會動亂,擔憂那些苦難的眾生。他既然有這個心,你想想他有沒有行動?必然有行動,行動,全心全力幫助大家化解,消災免難,離苦得樂,這是果。災從哪裡來的?難從哪裡來的?苦從哪裡來的?樂從哪裡來的?諸佛菩薩、古聖先賢都告訴我們,樂是從心善行善來的,行為;苦是從不善,心不善,行為不善,要照佛法講身語意三業,心不善,言不善,行為不善,感召來的是惡,感召來的是苦。所以斷惡修善要教,教育就是這麼興起來的。

  我們今天學佛,學什麼佛、什麼是佛,總要曉得。佛法不是迷信,佛不在外面。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佛在哪裡?佛在你心裡,你的心就是佛。心迷了,你是凡夫,就叫你做凡夫;心要是覺悟了,就稱你為佛,覺悟就是明白了。迷是什麼?迷是糊塗了,糊塗是迷,明白是覺。你就曉得,這就很簡單的一句解釋開了,什麼叫做佛?你心裡明白了就是佛,對於一切事理,佛法講的性相、理事、因果都明白了,這人叫佛;對這六樁事情,性相、理事、因果不明白,糊塗了,這就叫凡夫。你說「我不信佛」,那你永遠不相信自己會明白。不相信自己會明白,他還是個佛,什麼佛?叫糊塗佛。總有明白的一天,為什麼?他有佛性,自性裡面有真實智慧,只是現在有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他,他好像是糊塗了,好像是不明白了。其實障礙不是真的,智慧是真的,德能是真的。什麼叫真的?真的是不生不滅,永恆不變。我們這個迷,有迷有悟,它的變化很大,所以它不是真的。佛法對於真妄,簡單的定義就是永恆不變是真的,它會有變化就不是真的。

  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在這個動亂不安、災難頻繁的這個時代,我們如何幫助自己、幫助別人?佛告訴我們,要想幫助別人先要成就自己,自己不成就,你沒有能力幫助別人。這些話我們能理解,我們能肯定。所以佛菩薩、祖師大德都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用真心,不要用妄心。什麼是真心,我們不懂。佛經上告訴我們「真心離念」,真心沒有念頭,沒有起心動念。那我們對這句話現在懂了,確實學了五十多年現在明白了,真心的確沒有念。《華嚴經》裡面告訴我們,「迷唯一念,覺止一心」。迷就是無始無明,妄想的根,就是你起念。所以真心離念,沒有念的時候是你的真心。念從哪裡起的?念從你真心起的,真心起的反而障礙了真心。祖師教導我們,教我們一個方便的方法。什麼是真心?尤其現在我們要懺除業障,怎樣才真正把業障懺除?那你要曉得,迷的時候才起業障,悟的時候業障就沒有。那要怎樣覺悟?佛就是覺悟,心上真有佛就是覺悟,我們從這裡下手,這是成佛之道,是成佛的根本道。為什麼?因為心即是佛。佛又告訴我們,十法界從心想生的。我們心裡想佛就是佛,想菩薩就是菩薩,想貪瞋痴就是三惡道;貪,餓鬼道,瞋恚,地獄道,愚痴,畜生道,想什麼就現什麼。凡夫有心能想,自性無心能現,感應道交絲毫不爽。

  乾隆時候有一位大德,灌頂法師,他的號叫慈雲,所以常常稱他為慈雲灌頂大師。這個人很了不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著作豐富。現在在日本《卍字續藏》收他的註解有二十多種。我知道他老人家註解應該有四、五十種。他有《觀無量壽佛經》註解,他的註解叫《直指》,簡稱是《觀經直指》,分量並不多。裡面有這麼一句話,說眾生造作的罪業極重極重,沒有辦法懺悔,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都沒有辦法懺他的罪;我們今天講的「慈悲三昧水懺」、「梁皇寶懺」,水陸的懺悔,水陸法會這個懺悔,都沒有辦法懺他的罪。最後還有一條能把他的罪懺除,那是什麼辦法?一心念阿彌陀佛,一心執持六字洪名,沒有消不了的罪業。我們當時聽了歡喜,接受,但是不知道是什麼道理。現在這個道理我們明白了。你看一心受持南無阿彌陀佛,你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什麼罪都沒有了。理上明白了,事上我們絲毫懷疑都沒有。我們自己一定要肯定,這一生沒有遇到佛之前造的罪業,遇到佛之後,對佛沒有真正的認識,也造了不少罪業,還有宿世前生不知道造了多少罪業。所以我們看到學佛的同學,自己也不例外,看別人就能曉得自己,冤親債主有多少?要排起隊伍起來,密密麻麻的看不到邊際。這些都是過去今生有意無意得罪的人。他要覺悟了,饒了你,算了,不跟你計較;你殺了我,我也不想報復了,你欠我的錢,不要了,覺悟的人。不覺悟的人?他的執著很嚴重,你殺我,我一定要殺你;你叫我受這麼苦,我一定要叫你受更苦,這個麻煩。但是你要曉得,覺悟的少,執著的多。那怎麼辦?灌頂大師的話正確,你心上真有阿彌陀佛,不必口上。口上有,心上沒有,沒用處,冤親債主照樣找你麻煩;心裡面有,口裡頭沒有,冤親債主也不敢找你麻煩,你是佛心。

  一定要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開頭學的時候肯定有夾雜,肯定有間斷,那是業障!可是還有救,為什麼?因為你不懷疑。如果你一懷疑,那個麻煩就大了,把你的功德全破壞。不懷疑,怕夾雜、間斷,你就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所以念珠有什麼用?念珠的用途,第一個就是提醒自己,看到念珠就想到要念佛,心上要有佛;第二個用途是計數的。手珠意思都是一樣的,常常提醒自己,佛像也是提醒自己,見到佛像如真佛在。要知道,在這個六道輪迴裡頭,只有佛能救我們,除佛之外,沒有人能救。佛從哪裡來?自心所現的,這才真能救自己。靠外面的佛,那錯了,外面是心外求法,那叫外道。中峰大師,禪宗的大德,你看看他為淨土宗的同修造了一部《三時繫念》,這禪宗大德。他在《三時繫念》上就講得很清楚,「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所以你一定要曉得,阿彌陀佛在哪裡?是自己心性變現的。你心性裡面想,阿彌陀佛就現前,現前是自性彌陀,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往生的時候,淨土現前,唯心淨土。這你一定要知道,時時刻刻記住,不可以忘記。

  彌陀淨土是唯心自性,眼前我們的環境也不例外。我們所看見的這些人,你喜歡的人也好,你討厭的人也好,你恨他的人也好,那你一想,唯心某人,自性某人。自性某人,是我自性變現的,你怎麼恨他,是恨你自己,沒有恨到別人。為什麼?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再也不會怨恨人。為什麼?自他不二,性相一如。佛在大經上講得透徹,「生佛不二」,生,我是眾生,那是阿彌陀佛、毘盧遮那佛,跟我這個眾生一體,是一不是二。我跟十法界的眾生也是一體,也不是二。淨土穢土全是心現,我的心清淨,現淨土,我的心染污,現穢土;我的心善,現善人,我的心不善,現惡人,全是自心所現。除自己心之外,沒有一法可得,這是諸法實相。所以明瞭之後,你自己的心自然謙卑,對一切眾生自然尊重,性德流露。性德,總的來說,純淨純善。要知道,煩惱是不淨不善,跟性德完全相反。迷了,性德變成煩惱;悟了,煩惱又變成心性。所以對煩惱你也不要討厭,也不要怨恨,一念就轉過來。

  修行,真修行,在日常生活當中,以敬佛的心敬人,真誠的恭敬。你能這樣做,你的性德雖然在迷,這個做法能把你的心性引出來,這是自利;感化別人,讓別人覺悟,讓別人回頭,是利他,自行化他。一定是先自行再化他,自己沒有做到是決定不能化他。不能化他,就跟他搞對立,就跟他搞矛盾、搞衝突,就搞生生世世的冤冤相報,就搞這個,這錯了,大錯特錯。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做人從哪裡做起?學佛從哪裡學起?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教給我們,第一個「禮敬」。做人從哪裡做起?你看《禮記.曲禮》第一句,「曲禮曰,毋不敬」,跟普賢菩薩那個第一願完全相同。所以禮要是不要了,不講求了,麻煩可就大了。你說我心裡很恭敬,表示不出來。古人說得好,誠於中一定形於外,為什麼?表裡是一致的。你心裡面歡喜,自然有笑容;心裡面有悲痛,臉上形容是哀戚,裡外是一不是二。所以你裡面真有恭敬心,外頭哪有沒有禮貌的道理!自然就有禮,不教也會。這些事情我都親見過,對一個人真正恭敬,就是走近他的身邊,腳步都很輕,恭敬的樣子就出來了;沒有恭敬心,粗心大意的,那行動就完全不一樣。所以從禮敬開始。

  《弟子規》前面都是教禮敬,是教我們怎麼樣對父母。然後把它發揚光大,以禮敬父母的心、行為來禮敬一切眾生,這才是學習《弟子規》真正的義趣。如果只對父母恭敬,不是父母就不恭敬,你沒有學到。《華嚴經》上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用父母來代表,讓我們能知道對一切眾生。我們真正明白自性是佛,一切眾生哪個沒有自性?連樹木花草、山河大地,乃至於虛空,都有自性。自性能現,萬物是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性相一如,自性在哪裡?自性在現相裡面。黃金在哪裡?黃金在金器裡面,金器就是黃金,黃金就是金器。明白這個道理,現相就是自性,自性就是現相,性相是一不是二。性是佛,相怎麼不是佛?所以在大乘教裡面,性叫法性,相叫法相,法性跟法相不二,然後你就見佛!

  說到迷悟,人有迷悟,性沒有迷悟。中峰國師在繫念佛事裡面講得很詳細,沒有迷悟的是真的,有迷悟的是假的。所以要曉得,我們的自性是不生不滅的,不來不去的,不迷不悟。悟都沒有,哪來的迷?所有這些對立的名相全都加不上。我們怎麼迷了?我們不說微細,微細的難知,我們講最粗的現象,大家好懂。凡是為自己的都是迷,凡是為別人的都是悟。那你真的想破迷開悟,你應當知道從這裡下手,起心動念為人。我常常勸勉同學們,我們學了佛,起心動念只有兩樁事情,第一個是護持正法,正法久住要靠我,不是靠別人。我們把這個責任推給別人,佛法會消滅。佛經裡面常講「直下承當」,直是直捷,當下我就把這個責任使命承當過來。這是佛對弟子們的勉勵,也是說實話。正法久住靠誰?靠我。現在佛法的衰,衰在講經的人太少,真正依教修行的人少,怎麼辦?我要承當,從我幹起。自己要有這個心,要有這樣的志,在佛法講的願。我不承當誰承當?勸人靠不住,自己都靠不住了,別人是更靠不住。所以一切從自己本身幹起,我們把它承當過來。如果說我的文化太淺,受的教育不多,年歲也大了,我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是輪迴心。看著佛法衰滅,束手無策,悲嘆沒有用處。總而言之,還是對於佛法不認識、不明瞭。真正明白的人,老病到極處,都可以發心承當,為什麼?境隨心轉。心轉境界是真的,不是境界轉心。你一發起這樣一個大心大願,我們一般人講,三寶加持,你今年一百歲,你可以活到一百五十歲,還可以幹五十年;你可以活到兩百歲,可以幹一百年。身體不好,每個細胞器官都恢復正常。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要你真能信!你沒有私心,不是為長命富貴,不是為自己,是要用這個身體為眾生服務的。如果有一念自私的心,你就被業力牽了,我們講的是業報身。如果你的願力很大很強,超過你的業力,你就是乘願再來身,你業力的身沒有了,現在取而代之是願力的身,願力的身不可思議。

  希望真正明白人,真正通達的人,要發大願。我學經教不多,我能講經弘法嗎?那你就想想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沒有上過佛學院,聽五祖和尚講經,我估計頂多不超過兩個小時,他一生受教育就那麼一點點,兩個小時。他以後講經說法,什麼都通,什麼障礙都沒有。那是什麼原因?願力,用願力代替業力,自自然然把業力化解了,最後全變成願力。這個願力是什麼?四弘誓願。四弘誓願裡面只有一個是願,就是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另外三條,另外三條是成就自己的。你用什麼度眾生?頭一個就是斷煩惱,斷煩惱就是持戒。持戒修定是斷煩惱,真的是萬緣放下。我們今天要給社會大眾做樣子,就認真的學《弟子規》,給大家做樣子。我不學,叫人學,人家不相信。蔡老師過去在澳洲淨宗學院細講《弟子規》,講四十個小時,我每堂課都聽,四十個小時我全聽下來了。我為什麼要去聽?我不去聽,誰願意去聽?帶頭!一堂課都不缺,讓大家對蔡老師有信心,道理在此地。我在澳洲那一段時間,同學們講經我常常去聽,跟我的時間不衝突我都會去聽。不僅如是,無論在哪個地方,我是一個學講經的人,我們懂得因果的道理,法師講經我不去聽,我講經的時候也沒有人聽,為什麼?因果報應,這道理就是這樣。所以我這一生,無論哪個法師在我們附近講經,如果我沒有講經的時候我一定去聽經。我聽別人的,歡喜聽別人的,別人才歡喜聽我的。我如果自以為是,不願意聽別人的,也就沒有人聽我的。所以凡事都有業因果報,都得要清楚、要明瞭。轉,轉業、消業,不是難事。五逆十惡,就像慈雲灌頂法師講的,這一《大藏經》都消不掉的業障,一句阿彌陀佛就消掉了。為什麼現在阿彌陀佛消不掉?你不相信!你不是真信佛!所以它就不起作用。真信佛,還得了!真信佛,立刻就轉了,快得很。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為幫助眾生破迷開悟。

  我們要做出破迷開悟的好樣子,一切一定是從自己開始。從自己做起,不能有為自己這個念頭,這很糟糕。你說為什麼?為自己這個念頭是增長我執。我執是什麼?執著,最堅固的執著,執著的根就是從我。把我放下了,你才能證須陀洹果,佛門你才能入門。你們讀《金剛經》就知道,須陀洹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了。如果他有這四相,世尊就不稱他作須陀洹。在《華嚴經》裡面呢?初信位的菩薩,這是小學一年級。你有沒有進到一年級?不要問別人,自己知道,還有我執,沒進來,沒有入華嚴之門,在外面。我執放下,起心動念都是為佛法,都是為眾生。佛法能覺悟眾生,佛法能普度眾生,所以要護持佛法。護持佛法從哪裡做起?從自己依教奉行做起,叫真護持。護佛的戒律,這是根。沒有戒律就沒有佛法,經典雖然在世間,變成了佛學。佛學救不了眾生,化解不了災難;學佛才行,學佛能救自己,能救眾生,能化解災難,要學佛!從哪裡學起?從戒律學起,這是不能不認真學習的。

  所以出家同學四個根要特別重視,一定要從《弟子規》做起。《弟子規》是做人的,全篇的內容就是四個字「孝親尊師」,全部《弟子規》所講的,哪一字、哪一句不是孝親、不是尊師?中國五千年的聖學就是孝道、師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儒所傳的,孝道;佛所傳的,師道。佛法為什麼在中國盛行?中國有孝道的基礎,所以非常適合於佛法的成長。世尊滅度之後,弟子們四面八方教化眾生,可是只有在中國這一支真的是茁壯、開花、結果。其他的很多都沒有了,有些傳一、二百年沒有了,三、四百年沒有了,六、七百年沒有了,唯獨在中國,這一支真的永久傳下來。什麼原因?中國有良好孝道的基礎,適合它發展的空間,道理在此地。如果我們現在孝道丟掉了,肯定佛法也會滅亡,也就沒有了。以後經典雖然在,全變成佛學,傳統的變成儒學、變成道學,學佛、學儒、學道的人沒有了,這是嚴重問題。如果我們發心直下承當,我們繼承五千年的道統,我們學佛、學儒、學道,你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人,真正名符其實,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你真幹!那這一生,你想想你活得多麼有意義、多麼有價值!來生的果報無比的殊勝,要不往生淨土,那就像黃念祖老居士說的,來世的福報不得了!福報之大,人間沒有這個位子,那只有到天上去做天王,不是人王,是做天王。天王最高的摩醯首羅天王、大梵天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遇到這個機緣,一世就能夠修這麼大的福報,這個緣不是容易遇到的。你在隋唐盛世,或者在清朝初期,康熙、雍正、乾隆也是盛世,儒釋道的高人太多,你生在那個時候修,修成功了也沒有什麼希奇,為什麼?太多了,不足以為奇,福報有限。可是在今天不一樣,今天怎麼樣?今天快要斷了,沒有人學了。好比燃燈一樣,那個時候燈很多,油很足,現在怎麼樣?現在看到只有一盞燈,油很少,快要滅掉,你把它加一點油,使它光明繼續不斷,這個功德多大!所以這個緣,也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緣分。

  我們今天真幹,做出個好樣子,我的業障很重,真正能把業障消除,做出樣子來給你看,大家相信了。要真幹!不真幹,你的業轉不過來。諸位如果看看我初出家那個樣子,你們就能夠看得出來,我剛剛出家那個樣子,那是一個沒有福報的短命相,很多人一看就知道,不好意思說。說了怎麼?說了怕我傷心。知道得最清楚的,我的兩個老師,他們以善巧方便幫助我,勸我發心斷惡修善,教我修布施,彌補過去生中沒有修的福報。你這一生沒福,福不是上天給你的,不是的,不是佛菩薩加持你,這個道理要懂,是你自己修的。過去吝財,這一生貧窮;過去不肯幫助貧苦的人,這一生短命。我轉過來了,接受老師的教誨,認真的學習,轉過來了,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出世艱難困苦,到現在可以說心想事成,這是這一生修的,這五十七年,不算太長,真的是一百八十度的轉過來,長時期跟我的人你們親眼看到。我造作的罪業比你們重,過去生中造的罪業我不知道,我年輕的時候,十幾歲,喜歡打獵。抗戰期間當中,我們家的伙食還很不錯,每天都出去打獵,好像是功課一樣。殺生太多,果報很嚴重,一直到七十多歲,我還有皮膚過敏的病,每年到季節交接的時候全身癢,長紅的疹子,樣子很恐怖。這個現象到去年就沒有了,年年都有的,去年沒有。我覺得身體比從前愈來愈好了,那是什麼?我知道,業障病!業障沒有消除,我們的功夫還不夠,不到。努力,再努力,功夫到了,業障就沒有了。

  現在我們對於這些理論方法知道得很清楚,現前的問題就是如何把它落實,百分之百的落實。所以我們對人、對事、對一切萬物謙敬。這些年來我們提出四個字,在國際會議上贈送一些朋友們,「誠敬謙和」,真誠、恭敬、謙讓、和睦,待人接物,這是悟;不知道謙虛,不知道禮敬,那就是迷。所以頭一個要學謙,對治貢高我慢的習氣。要知道貢高我慢習氣人人都有,與生俱來,這不是學的。從前李老師給我講,講經的時候也跟大眾常講,舉個比喻,討飯的乞丐,你仔細觀察,他貢高我慢。貧,真無立錐之地,賤,沒有地位,淪落到乞丐了還有什麼地位?貧賤到極處了,你看他在路邊,坐在地下,求人家布施個一文、二文,有錢人從他面前過了,他還哼一聲「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有幾個臭銅錢而已!」你看他那個樣子,言語傲慢,他還瞧不起人。

  學佛之後,我們知道,傲慢在末那識,「四大煩惱常相隨」,生生世世,真的是與生俱來,它不是學的。這個四大煩惱,第一個是我見,執著身是自己,這是大煩惱。這是什麼?這就是輪迴心,你只要有這個執著,你就永遠出不了六道輪迴。我愛、我痴、我慢。你想想看,四大煩惱常相隨,所以這個傲慢是與生俱來的煩惱。儒家不講出世,所以他只勸人傲不可長,你的傲慢有,不要再增長了。佛家講超越六道輪迴,一定慢要斷掉,如果斷不掉的話,六道出不去。所以佛法,煩惱是一定要斷,我們學佛要在這裡做功夫。戒律很難持,規矩很難守,這是什麼原因?我們的壞習氣養成習慣,想改改不掉,原因在這裡,必須認真努力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頭一個克服自己傲慢,自以為是,自以為了不起,這是修道人最大的障礙,頭一個要克服。連天主教,天主教的早晚課是《玫瑰經》,《玫瑰經》十五段,第一段就是講聖母瑪利亞的謙卑,他把它擺在第一個。這就曉得,世出世間聖人,無論是哪個宗教,從哪裡學起?從謙卑學起。現在宗教也出了問題,為什麼?大家不肯謙卑,所以宗教沒落,宗教衰微,造成的影響是社會動亂,是災難頻繁。

  所以迷悟的相我們一定要清楚。我們必須從相上下手(就是樣子),我們要學謙虛,要學敬人,尊敬別人,要學著推讓;好事讓給別人,過失自己承當。決定不能把過失推給別人,功勞自己承當,這是最不道德的,縱然你做成功了,折福,福裡面包括壽命,也虧折了你的壽命。總是要常常想著別人,自己有這個身體,在這個世間,現在明白了,覺悟了,為眾生服務。為眾生服務沒有別的,處處要給眾生做好樣子。好壞的標準是戒律,所以《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這是標準。依這個標準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不善的遠離,善的要認真去做,這就好,更重要的是懂得自愛。這真正叫行道。

  道是什麼?這個字很難講。前幾年我在日本開會,順便去訪問江本勝博士,參觀他的水實驗,他的實驗室好像我去過三次。他接待我,請我吃飯的時候告訴我,他說「宇宙的核心好像就是一個愛」。因為他水實驗當中,對這個實驗得最多,無論哪一國的言語文字,只要是「愛」的這個意思,水結晶的反應都是最美的。他發現這個祕密,告訴我。我說沒錯。你看西方的宗教,經典雖然那麼多,最重要的一句話,「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在佛教也不例外,佛教講「慈悲」,慈悲就是愛,佛教說的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方便是什麼?慈悲就是愛,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不同,他能落實到恰到好處,那叫方便。他在行為上落實什麼?它不是一個方式,千變萬化,對象不一樣,時節因緣不一樣,處所不一樣,事不一樣。所以它沒有一定的形式,無一不是慈悲,叫大慈大悲,叫大用無方。大的用途沒有固定的方法,活的,它不是死的,所以說活學活用。真的是核心!

  在中國傳統裡面,五倫第一個「父子有親」,那個親是親愛,這個愛真的是核心。在佛法講是性德的核心,也就是自性裡面第一德是愛。迷了自性的人就不知道自愛,悟了才知道。實在說這個東西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常常現前,但是現前的時間很短,一剎那他又迷了,真的像閃電一樣。我有一次在日本旅行的時候,好像有十幾個同學跟著我一起。其中有一個年輕的媽媽,推了一個搖籃,裡面是四個月大的兒子,這個嬰孩四個月大。我看了之後,我就讓這十幾位同學,你們大家仔細看,你看什麼?看「父子有親」。你看看這個小孩,他的動作,他的眼神,他對他母親的愛,表現出來了,那是沒人教他的,那是性德的流露。然後你再仔細看看,你看他母親對這個兒子的愛。這個你才能看到經書上講的「父子有親」,你親自看到了。這是性德的流露!如果不能保持,它就會變質,為什麼小孩長大的時候,小孩討厭父母,父母也討厭小孩。為什麼變質?這慢慢長大了,那個煩惱天天增長,無明天天增長,本性德一天一天淹沒,煩惱現前,道理在此地。所以中國的教育沒有別的,中國教育確實第一個教育的目標就是怎樣把「父子有親」永恆的保持,一生不變,這教育成功。所以是孝道,孝道的根是父子有親,保持永恆不變。第二個目的,教育的目的,是把這個愛發揚光大。你愛你的親人,父親愛子女,子女愛父親,把這個愛擴大到,你會愛兄弟、愛你的家族、愛你的鄰里鄉黨、愛社會、愛國家、愛人類,這是中國教育的目標。中國教育它是和諧的,它跟一切眾生沒有衝突,所以中國五千年長治久安、社會和諧有道理。

  這種教育在哪裡落實?在家庭落實。所以諸位一定要曉得,中國人講家是大家庭,五代同堂的大家庭,不是現在,現在家沒有了,小家庭不是家。大家庭你看看,你的兄弟姐妹、父親、祖父、曾祖父、高祖父都不分家的,大家。所以大家通常都是一、二百人口,倫理落實在這個家庭。人人都守規矩,人人都謙讓,人人都懂得尊敬別人、照顧別人、關懷別人,都知道互助合作,起心動念是為整個家族,他不為一個人。現在小家庭不行,小家庭起心動念都為自己,所以就變成自私自利,愛心失掉了。不知道自愛,怎麼會愛人?所以自愛是覺悟,違背性德是自私自利,是迷。所以你說現在人他不懂得關懷別人,可以原諒的。為什麼?他根本就不知道自愛,他怎麼可能會愛人。這個原因要說起來話就長了。第一個他沒有接受過倫理道德教育。為什麼沒有接受到倫理道德教育?家破了,沒有家。現在的社會,從中國古人的眼光來看,家破人亡。你看你一家人,四處分散,從前兄弟姐妹,這些親戚朋友,堂兄弟、族兄弟,都住在一起。一個父母生的,親兄弟;一個祖父生的,堂兄弟;一個曾祖父所生的,再從兄弟;高祖父所生的,族兄弟,一家人!我們這個徐姓,一家人。最早我們的老祖宗到廬江來落戶,距離現在六百年了,墳墓還在。前幾天我去看了,六百年的墳墓,祖墳還在。這個地區徐姓都是他傳下來的,這家譜裡有記載。家譜是家庭歷史,你知道你家的世世代代,人就會愛家,為家服務。他不是為小家庭,為我大家族服務,承傳家道、家規、家學、家業,世代承傳。所以他生命,一個人生活在世間,他有方向、他有目標,這裡頭有意義、有價值、有情趣。但是現在這個很不容易建立,這樣的家庭在今天的社會沒有法子再恢復了,所以我們要尋求補救的方法來安定社會。家破了,社會沒有不動亂的,社會要恢復和諧不是容易事情。我們的老祖宗,世世代代的承傳,小心謹慎,唯恐出亂子。現在這個亂子真的出來了。所以倫理的教育,倫理道德的教育,有這個家族容易落實,大家也容易明瞭,容易接受;家沒有了,太難!因為一個人生活,就像船航行在茫茫大海,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每天提心弔膽,過著惶恐的生活,他怎麼能安?心不安,什麼都不安,這問題嚴重。

  學佛,菩提心是悟,輪迴心是迷,什麼是輪迴?分別執著就是輪迴。這個範圍講得很大,佛為我們用最簡單的話告訴我們,執著我就是輪迴。用《金剛經》上四句話來講就很清楚,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有輪迴。學佛還是用輪迴心來學佛,佛法也就變成輪迴法,這個道理要懂。如果我們捨棄輪迴心,我們用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們用這個心,所有一切法都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佛法、世間法不在外面形相,在用心。用菩提心,一切法都是佛法,我們跟不同宗教往來,讀他們的經全是佛法。如果我們用分別執著的心,念《華嚴經》也不是佛法,這個要知道,也是世間法。所以一切法總在用心不同,差別在此地;除這個之外,沒有絲毫差別。今天時間到了,我們第二個小段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