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三三卷) 2007/9/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3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用無方第十段,「寂用無涯三昧門」第三段,這一大段裡面第三段,一共有三十四首半偈頌。這又分為四個小段,第一個小段是「明根境相對以辨自在」,這四段都是「顯於三世間自在」,這是第一段。在這一段裡面首先有十二首偈,講的是六根六塵。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境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對六境得自在。我們從體上來看,會深深的感到這正是我們現前需要的,因為我們現在六根對六境是在造業。為什麼菩薩得無障礙法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我們先把經文念一段,第一首偈:
【於眼根中入正定。於色塵中從定出。示現色性不思議。一切天人莫能知。】
這首講根,接著講塵:
【於色塵中入正定。於眼起定心不亂。說眼無生無有起。性空寂滅無所作。】
這是第一對。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這一段說得比較多。首先這十二首頌,前面是眼根色塵到意根法塵,這十二首偈頌。「十二頌六對」,這六對是非常的明顯,眼對色,耳對聲,乃至意對法,這六對。「一一對中,有十義五對無礙之相」,六對就是六根對六塵,每一對中都有十義,又有五對,說出菩薩的自在無礙。大師在此地特別提示我們,「欲辨無礙,先須明識定慧」。這個很重要,你要想辨別自在無礙,首先你要明瞭、你要認識定跟慧。一切諸佛修行證果,教化利生,離不開戒定慧三學。這每一對裡頭有「三昧起」,這個三昧起就是『從定出』,是出定,『入正定』,第一句是入定,第二句是出定。「三昧起」這是觀,「入正受」這是定,「定慧雖多,不出二種」,一種是事,一種是理。「制之一處,無事不辦」,這是講事定門,「能觀心性,契理不動」,這是理定門。「明達法相,事觀也,善了無生,理觀也」。我們先說這一段,這個明瞭,偈頌裡面意思就全都明白了。定跟慧,定是放下,慧是明瞭,通達明瞭;慧是本有的,定也是本有的。
惠能大師徹悟的時候,大徹大悟,他把他悟入的境界,也就是明心見性的樣子,明心見性什麼樣子?他把這個樣子說出來。這非常難得,不入這個境界說不出來,簡簡單單的五句話就講完了。這給我們後學人帶來很大的啟示,從這五句話裡我們建立修學真正的信心。世尊在經上只講了一句,「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本來是佛?惠能法師這五句就做了註解,說佛是說什麼?佛是自性,自性是佛。沒有人能把自性這個樣子說出來、形容出來。非常難得,惠能大師他告訴我們,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不是他,與他不相干,原本自己就是清淨的。有沒有被染污?沒有,如果會被染污,那就不叫自性,就不叫真如,真是永恆不變,所以叫真性,永恆不變。清淨心裡面什麼東西都沒有,所以《壇經》上惠能大師的偈子,「本來無一物」。你看神秀大師的偈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六祖講的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自性本自清淨,它怎麼會惹塵埃?怎麼會被染污?沒這回事情。所以染污叫妄,虛妄的,不是真的,假的。
我們迷失了自性,就被虛妄的、虛幻的這個東西欺騙了,所以佛法裡面說可憐憫者,你真可憐。如果它真的把你染污了,佛不可以說你可憐,這是講不過去的。根本沒有這回事情,看你這副苦惱的現象,根本就沒有,所以說可憐憫者。你本來是佛,你現在是佛,你永遠是佛。這樁事情我們學到現在逐漸明白個大概,原來妄想分別執著不是真的,那是錯誤的,虛幻不實的相似相續的抽象概念。只要你能把它放下,像惠能大師一樣放下,一切都是現成的;你不肯放下,它就起作用,這個虛妄東西起作用。佛在這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定慧是自己本有的。
能大師這五句話第一個告訴我們,你的自性本來是清淨的,第二句話告訴我們,你的自性本不生滅,不生不滅。印度許多宗教他們終極的目標都是希望能證得大涅槃,大涅槃就是不生不滅,自性本來是不生不滅的。第三句話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如來智慧德相,戒定慧是自己本來具足的。好人,你本來是好人,中國老祖宗說「人之初,性本善」,佛經一展開,「善男子,善女人」,你本來是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標準是什麼?佛講的十善業道,每個人十善業道都做到究竟圓滿,真的像經上所說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毫分不善都沒有,你的十善是圓滿的。
本不動搖就是自性本定,定生慧,這哪裡是外面?全是自性上本來具足的,外面的現象是自性變的,能生萬法。包括我們現在的身相,我們六根所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相,從哪裡來?自性變現出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總要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這些東西不清楚、不明白,確實叫盲修瞎練。自己以為修得不錯,分別執著不能放下,分別執著障礙了自性,這個東西要是不放下,你所修學的一切,佛法裡面都是叫世間法,不是佛法。我們想想,我們起心動念還有沒有對立?什麼叫對立?有沒有我、你、他。起心動念有沒有?有我、有你、有他就對立了。對立怎麼樣?對立就不清淨,跟自性就相反。當然你更不知道,起心動念是迷,不起心、不動念那叫悟。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好像沒有辦法做到不起心動念,佛做到了、菩薩做到了、阿羅漢做到了;阿羅漢不執著,菩薩不分別,佛真的不起心、不動念。所以他們都具足自性的戒定慧,這三個人有淺深差別不同,都是性德流露。
從三昧起,三昧是定,從梵文上翻譯,這是正受。正受是什麼?苦樂憂喜捨沒有了,身沒有苦樂,心沒有憂喜。我們要很冷靜去思惟觀察,這是佛菩薩,這是阿羅漢,他們用心如鏡,此地講的是不思議的境界。我們常常想著,我們早晨起來照鏡子,晚上睡覺之前洗臉也照鏡子,當照鏡子的時候就想到,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用心要像鏡子一樣,鏡子照外面境界明瞭,怎麼會不明瞭?它有沒有分別?沒有,有沒有執著?沒有,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它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這叫觀,這叫照,觀照。開頭就學這個,就學觀照;到功夫現前的時候就照住,觀照往上提升就照住,照住就是阿羅漢;再往上提升照見,照見是什麼?智慧生起來了,那是菩薩。《心經》一開頭講「觀自在菩薩」,觀自在就是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為什麼是深?因為它是第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修觀,觀照;第二個層次是深了,照住;菩薩再高一個層次,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照見是宇宙萬有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什麼境界?法身菩薩,再不會迷惑了。
這個地方所說的六根、六塵,這六對真實相,菩薩照得清楚,一絲毫也不迷惑。這是講一個觀、一個定。所以你不入定,你怎麼能起定?我們今天就是沒有入定,沒有入定,這個現象很清楚,它這裡講入正受,這很清楚,沒有入正受,那就是你現在的生活環境裡面,你有苦樂憂喜捨。你要知道,有苦樂憂喜捨就沒有定,沒有苦樂憂喜這才是定。這裡用的詞用得好,這不是普通的定,世間沒有。世間我們講到四禪八定,它算不算正受?它不算,大乘教裡面講它是什麼受?它是把苦樂憂喜伏住,暫時不起作用,所以佛叫它捨受。身捨苦樂,心捨憂喜,它叫捨受。捨受如果是永恆不變,那就叫正受。它會變,也就是它的定功有一定的時間,時間一到,它的定會失掉,就是那個苦樂憂喜又現前,所以叫捨受,它不是正受。伏不行,出不了六道輪迴,最高能到色界天、無色界天,總算是不錯了。這我們要清楚。
我們要怎麼學法?在日常生活當中真修、真幹!這個真字很難,你有這個真,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的放下了。你為什麼能真放下?你真看破了。首先看破色是空的,《心經》上講得不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現在的科學家也很了不起,他們也覺察到,物質現象不是真的,他知道物質不存在,物質只是一個幻相,剎那生滅,這個發現跟《般若經》上講的非常接近。真相確實如此,這個色你能執著嗎?你能得到嗎?得不到,你想得到,你以為得到,那是妄想,不是真的。
這樁事情你要不是真正通達明瞭,佛法一般講造業。造業也不是真的,可是你迷了,以為是真的。以為真的,它就起作用,它有果報,果報是三途。果報也不是真的,執著沒有放下,以為果報是真的。就像作夢一樣,做惡夢,不知道作夢是假的,以為是真的,你在夢中真受苦,真受災難。佛教導我們,真的是天天期望我們早一天醒過來,我們迷得太久、迷得太深,對於事實真相一無所知。佛天天這樣給我們講,我們是半信半疑。怎麼知道半信半疑?如果真的相信,你就入佛境界,你今天還不入境界,聽的時候相信,聽完之後就丟掉、就不相信了。這是我們現在學佛的真相。這樣的學佛很難成就,佛法殊勝功德利益得不到。
我們在講席裡面也常常說,展開大經,我們自己的分別執著沒放下,這個大經是世間法,不是佛法。佛法、世法的區別一定要清楚,不是說這個經釋迦牟尼佛說的,這就是出世間法,不是這個意思,那你完全錯了。如果我們真的把貪瞋痴放下,戒定慧現前,那是佛法。不但《華嚴經》是佛法,《弟子規》也是佛法,世出世間所有的文字是佛法,所有的言詞是佛法,所有的行為也是佛法,沒有一樣不是佛法。古德講得好,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法法皆如。對誰說的?分別執著放下的人,就法法皆是、法法皆如。沒有放下,哪一法是佛法?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法是佛法。這個話說得好!
我們要怎樣能入正受?正受就是此地講的三昧,入正受,心自在了,正受起作用就是起定,起作用是智慧,是觀照。定慧雖多,不出二種。佛法講得太多,就是這一段經文講了十二個,從眼根入定,從色塵出定;從色塵入定,從眼根出定,入定是放下分別執著,出定是智慧觀照不生煩惱。惠能大師給我們做示範,他對五祖說的那句話用意很深,「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這是什麼境界?這不是凡人,不是小乘,不是外道,這是大乘菩薩。明白人一看到這個境界就曉得,那是法身菩薩的境界,這個人超出六道、超出十法界,不是凡人。
定慧多,為什麼那麼多?自性能生萬法,一一法裡面都能入定,一一法裡面都能起用,所以就多!無量無邊。四弘誓願裡面講的「法門無量誓願學」,就這個意思。無量無邊法門歸納起來,不外一個事、一個理。所以佛法,諸佛菩薩把宇宙之間世出世間一切法歸納成六個字,總不外乎性相,用性相可以全部包括,或者事理,或者是因果,這六個字把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部包括盡了,性相、理事、因果。這個地方舉出事、理,事就是事相,理就是性理。
制之一處,無事不辦,這是講事定門。世尊在《遺教經》裡面講的,制心一處,《遺教經》上是「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此地制之一處是這個意思。由此可知,佛法裡面也辦道,我們一般講提升自己的靈性。具體來講,《華嚴經》裡面講修行,五十一個階級一層一層往上提。現在我們念這個經,賢首菩薩他是第十信,我們從初信到二信、三信、四信、五信、六信,現在到十信;再往上提升,初住到十住,十住往上提升,十行,十行上面十迴向,十迴向上面十地,十地上面等覺、妙覺,總共五十二個位次,這就是什麼?這是佛道。佛道要如何提升?要制心一處,你才能不斷向上提升。
制心一處,跟諸位說,就是《阿彌陀經》裡面講的一心不亂。諸位要曉得,一心是定,不亂是慧,就是此地講的觀。用什麼方法?用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現在念佛效果沒出現,念了多少年,難怪懷疑!不是佛說的不靈,不是佛經上講的不靈,是我們自己學習不如理、不如法,所以沒有效果,我們不懂這個道理,道理是什麼?道理是看破、放下。方法是什麼?方法就是制心一處,這一點我們沒做到。我們這心裡妄念太多,所以道業不能成就。念佛人我們常常看到,《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他才念三年佛,他就預知時至,他就成功了,那是怎麼回事?沒有別的,就是制之一處。那一種念佛人他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什麼也沒有,所以他成就了。三年制之一處,三年往生親近阿彌陀佛,這普通的,是真的不是假的。開悟、不開悟不要放在心上,古大德說得很好,「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如果我們要求開悟,那是個妄念,這個妄念會把我們念佛的功夫破壞,那我們心不在一處。這個方法不能不知道!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都攝六根就是制之一處。
我們心裡面妄念那麼多怎麼辦?這自己要有高度警覺,如果你真的知道,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我們什麼問題都能解決。還要分心,還要想東想西,那你錯了,佛沒錯,你自己錯了。世間事裡面也是如此,世間事講專心,專心就是制之一處。你專心幹一樁事情,你那樁事情一定做好;專心做學問,你學問上有成就;專心在事業,你事業會成功,不能分心。所以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話真的,一點不假。總而言之,世間事情你做得不好,不是別的原因,你的心太散亂,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這裡面還有理,這是講方法,理,如理如法,制之一處,如法。理是什麼?我們講世間,理,你為眾生不是為自己,你才能無事不辦。古聖先賢的教誨,無論世間、出世間,我們這一生能到這個世間來,來幹什麼的?為什麼要來?這裡頭有個理。我們看美國魏斯醫生的四本書,他說得很清楚,我也很歡喜,他說人到世間來只有一樁事情,學習。就如同學生在學校上學一樣,他就是學習,學習成績好他就升級,學習不好他留級,學習太差就降級。他的話講得很有道理。升級是什麼?你這一生做人做好了;人是什麼?五戒十善,你就是來幹這個的,這個東西學好了,來生生天。你的功課學得很好,及格了,生天;如果學不好怎麼樣?學不好再來,留級,你來生還是到人道,還是來學習,學不好還留級;做得太差了降級,降到畜生、降到餓鬼、降到地獄。這說得好!
儒家、佛家的聖人告訴我們為眾生服務,四弘誓願裡面,眾生無邊誓願度,度是什麼意思?度,用現在的話來說是服務。眾生無量無邊,我應當為他們服務。儒家的教學,昨天我跟諸位略說,先成就自己的道德學問,然後再成就別人,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自己修好了,為家庭服務、為國家服務、為世界一切眾生服務。這個大道理不能不懂!中國世間人講立志,立志做聖人、做賢人、做君子,佛法講的發願成佛、成菩薩、成阿羅漢,有志者事竟成,哪有不能成就的!這樣子你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你沒有白來。你這一生當中沒有這個願望,沒有發這個心,沒有立這個志,所以你這一生的功課做不好,恐怕怎麼樣?留級都不可能,那個麻煩就大!留級不可能就降級了。
這個話佛說得好,佛經上三個比喻,說人失掉人身再得人身不容易。這個意思就是說,人在這一生當中功課要是做得不好,不能依聖賢教誨認真去學習,來生多半是降級。一降下去再要恢復人身,再修到人道來,很不容易一樁事情。我們要是肯定佛陀的教誨是真的,不是假的,那我們就要用最高的警覺心來看這樁事情。得人身太不容易,得人身聞佛法這是多麼的幸運,應當把一切都放下、都捨棄,好好的學這門功課,我這一生能成佛、成菩薩、成阿羅漢,不是不能成就。這佛在經上講得這麼清楚,你本來是佛。本來是佛,現在又想成佛,不難;你本來不是,現在要想學,那就困難,那就不容易,那本來是的。這樣一層一層去體會、去觀察,終於有一點省悟,放下。悟了之後最重要是放下,這一不放下又糊塗了,放下才能永遠保持你的清醒。
世間人為什麼放不下?這包括我們自己也是如此,總覺得生活太困難了,我一切放下,明天生活怎麼辦?他有這個疑惑。疑是菩薩修行最大的障礙,這是佛經上說的。什麼人能夠不疑?真正把道理通達明瞭,不再懷疑了,真正能夠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把佛在經上講的這些話兌現,我把財物統統放下,沒有想到財物更豐富,這是什麼?這是因果。財布施是因,果報得財富,愈捨愈多;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那為什麼不放下?無畏布施裡面第一個,佛就教給我們素食,素食是無畏布施,你把殺害眾生放下,從此以後不再殺害眾生了。
現在世界上災難很多,最怕的是傳染病,中國人叫瘟疫。瘟疫多半是從飲食上傳染的,所以素食,傳染的機會就少了,又何況是不造這個業。禽流感是現在的名詞,中國古時候有沒有?有,古時候不叫禽流感,叫瘟疫。都有單方治大病,中國醫術裡有這些對治瘟疫的單方。如果眾生造的業障太重,那就沒法子。所以真正的病因還是業力。世界衛生組織給全世界提出的警告,我也是偶爾看看那些標題,他們說七0年代曾經發現新病毒大概三十一種,從前沒有的,七0年代是三十年前;最近五年西方醫學界發現新病毒,發現一千一百多種,還在增加。他說太可怕了,萬一這個東西爆發,全球性的災難,叫我們小心提防。
我們也有許多資訊看到的,同學們提供給我的,要想避免這個災難,念佛吃素。真有效嗎?如果你如理如法,肯定有效!什麼叫如理?念佛,你想想佛是什麼?這個要懂,否則的話你白念了,佛的心是什麼?佛的言是什麼?佛的行為是什麼?你至少要懂得這三樣,身口意。佛的心是三昧,是定,是正受,這是佛心。再換句話說,佛的心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佛心。這個心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現在變什麼?變成虛偽、變成染污、變成貢高我慢、變成愚痴、變成自私自利,我們現在跟我們的真心、我們的本性是一百八十度的相反。這是什麼?我們的心壞了,說老實話,真心在,這叫妄心。真心不做主,妄心做主,這麻煩大!
明瞭之後,我把妄心統統捨掉,我用真心,對人、對事、對物我完全用真心,這叫念佛。真是這樣的,你看看《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真心裡面的深心。菩提心,經論上都講三心,菩提心的體是真誠,菩提心的深心是自受用,清淨平等覺,他受用對別人慈悲,真誠清淨平等正覺對別人就是大慈大悲,這是你念佛,佛心有了,你有佛心。佛的言是什麼?言是經教,經教濃縮成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是佛言。佛的行是什麼?生活行為,十善業道是佛行。我們今天要加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是佛的行。這樣才叫真正念佛,無事不辦,天天提升自己的靈性,哪有不生極樂世界的道理!叫定慧等修。
所以我們要想想,如果我們的心不是佛心,我們的言不是佛的言語,我們的行為是十惡業,那還得了,那你走的路是地獄道。這擺在面前,災難你很難避免,為什麼?你內心不善,外面業感很容易傳染。如果你是菩提心,你行的是佛行,那個傳染疾病你感染不到。現在醫學裡面講,你有免疫的能力,你遇到了也不會感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選擇素食,生活規律,這是方法,外表的方法,對自己來說化解災難。如果每天時時刻刻能把你自己修學的功德;修學功德不是念經,一天念多少部經,念多少聲佛,那是形式、那是外表,重要是裡面,裡面就是你是佛心、你是佛言、你是佛行,再加上外面的儀規,以這個功德迴向就能產生效果。
這個道理跟夏威夷土著心靈療法的理論方法完全相同。他們那個效果,我看到他的報告,內有實質,外面就是制之一處,無事不辦,他用的是持名念佛的方法。我們持名用一句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無事不辦。蓮池大師求雨,就用一句阿彌陀佛,率領出家在家的大眾到稻田裡面去念佛、去繞佛,居然傾盆大雨就下來了。什麼道理?制之一處,無事不辦。事裡面有理,理裡面有事,理事不二,顯著的效果它就現前,這我們要懂。如果不懂,學佛學這麼多年就冤枉學了。
夏威夷土著測驗自己的功夫,他那個方法我覺得好,講得很清楚、很淺顯,你怎麼曉得自己功夫到了,會產生效果了?他說幫助別人先幫助自己,幫助自己什麼?消自己的業障。真正業障消除的人,他的心完全是愛心,他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萬物充滿愛心,業障消除了。業障沒消除,沒有愛心,他的愛心有侷限,這是業障沒消除。這是講心,一片愛心。在事上講,他對事對人對物肯定是謙卑、恭敬、有禮貌,他講了三個。我們印成單張,我把它重要的節錄下來,大家好看,這很有道理。你自己修行有沒有成就,你就看這三樣,你對一切人是不是謙卑?是不是恭敬?是不是有禮?從這個地方來看你業障有沒有消除,這是看外表。從內心,你是不是真的有愛心?佛法講是一片慈悲。你看他用的方法跟持名一樣,永遠沒有間斷的說我愛你,永遠沒有間斷的說謝謝。這兩句話,我在日本訪問江本勝的實驗室,他告訴我,他說幾十萬次的實驗,就是愛跟謝謝這個水結晶的圖案最美。他跟我講,這是不是宇宙的核心?我告訴他,不錯,一點都不錯。
佛門裡面常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什麼是佛法?佛法就是慈悲、就是方便。所以有人要問,這我們同學都應該知道,社會上很多人對佛法不懂得,問你什麼是佛法,你就用這兩句答覆,一點都沒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或者用佛門裡面一句偈子答覆,意思是一樣的,說法不一樣,這首偈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什麼是佛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方便,自淨其意是慈悲。為什麼?夏威夷土著這個古老的傳法,第一個是自愛,自愛你才能愛人,你自己不愛自己,你怎麼會愛別人?每個人都說我自愛,我不愛別人,那是假的,他根本不懂得什麼叫自。
身體不是自,起心動念這個相,這不是自,自是什麼?你自己的本性,那是你自己,你的自性是自己。你看你自性裡面,佛講的,有如來智慧德相,你愛你自性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那叫自愛,你怎麼可能會有貪瞋痴慢,怎麼會有自私自利?這都不是自己,叫不自愛,所以他才產生毛病。中國老祖宗說的「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你愛你的本善,這是自愛,我自性本善。在中國古時候教學裡面所說的,你能做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自愛,為什麼?這是性德,是你自性裡面本來有的德行。在佛家裡面講的戒定慧三學是你的性德,你要真正自愛,戒定慧三學完全顯示在你的生活當中,那是自愛。
戒學尤其要知道,《弟子規》是戒學,《感應篇》是戒學。為什麼?中國的祖師大德把這兩樣東西代替小乘,佛教導我們,「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你沒有遵照佛的教誨,依照這個按部就班來學習。中國從唐朝中葉以後就用儒跟道代替,所以佛跟儒、道關係非常密切,尊重儒、尊重道,自己謙卑。儒跟道也學佛,互相學習,相輔相成,這個事實、歷史總要清楚明白,不可以輕視。能把《弟子規》學好,《感應篇》、《十善業》學好,叫自愛。然後怎麼愛人?你一定依照古聖先賢、佛菩薩教誨,在家庭你為家庭服務,愛家;在社會為社會大眾服務,愛社會、愛國家、愛人類、愛一切眾生。自愛而後才能愛他。
現在為什麼大家做不到?不自愛,把自己忘記掉了,不知道什麼是自己,把虛妄的軀殼假東西當作是自己,真正是佛法裡面所講的可憐憫者。這個軀殼,《金剛經》上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的認假為真,什麼是真的忘得一乾二淨,佛法天天在提醒都醒不過來,還是執著身是自己,還是執著自私自利,還是搞名聞利養,在這造業。業造太多了,造得太重了,哪有不受果報的道理!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這話我們都耳熟了,自己也會說,可是怎麼樣?天天還是照幹。這就是我所說的,聖賢教誨聽了不相信。所以信佛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我在台中的時候,李老師告訴我,信的標準是做到,你沒有做到你不信,信,哪有做不到的道理!尤其是大乘佛法,章嘉大師一再給我說,佛法是知難行易,你認識它很難,你明白、了解它很難,那真的是深;可是你要是真照做的話很容易,一點都不難。所以佛家的教學兩種人最好教,上智與下愚,中國古人也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不移是他不變,就是什麼?他能制之一處。上智是絕頂聰明,一說他明白了,他會制之一處,他成就了。下下根人,愚人,他雖然愚痴,什麼都不懂,他也不想懂,你跟他講他也不了解,你教他怎麼做,行!他決定不變。你叫他老實念佛,最好的榜樣,諦閑法師那個徒弟鍋漏匠,三十年前倓虛老法師在此地常常講,每年都要講好多次,舉出這個例子來鼓勵大家念佛。他是下愚,他能制之一處,所以他念佛三年就成功了,預知時至,沒有生病,站著走的。諦閑法師一生學生很多,成就無比殊勝的就是鍋漏匠。諦老自己也常說,國內這些叢林方丈,講經的這些大師,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走得這麼自在、這麼瀟灑,走了以後站三天等他辦後事,真不容易!這就是現身說法告訴我們,行不難,知真難。像鍋漏匠那樣他什麼都不知道,諦閑法師只傳給他一句六字洪名,告訴他你就一直念下去,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你看這個方法這麼簡單,又很活潑、又很自在,無拘無束,他就依教奉行,什麼念頭都沒有,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幹。諦閑老和尚告訴他,只要你真幹,將來一定有好處。他也不想好處,也不問什麼好處,你教我這麼幹我就幹。這是末法時期最好的典型,最好的榜樣。
我在講席裡面也常常提醒同學,世尊跟六祖惠能大師這兩個人示現的樣子,我們要會看,要細心去體會,是我們的好榜樣;世尊為我們示現的是學習,學習十二年,惠能大師給我們示現的,沒學。這就是世間法、出世間法,學可以,不學也可以,那是做樣子給我們看,最重要的是放下。世尊所學的,學了十二年,如果不把分別執著放下,十二年所學的叫世間法;如果把分別執著放下,那叫佛法。換句話說,像現在我們在讀書,我們從小念幼兒園、念小學、念中學、念大學,學了十幾年,如果我們能把分別執著放下,這十幾年所學的全是佛法;如果放不下,放不下是世間法。同樣的道理,我們學佛,我們也學了十幾年,學了幾十年,如果沒有把分別執著放下,你這幾十年所學的是世間法,這要知道;如果把分別執著放下,那全是佛法。兩個人的示現給我們最好的啟示,我們終於明白、終於搞清楚了。搞清楚之後,學也得,不學也得,不學就老實念佛。
總而言之記住,佛心、佛語、佛行,你像個佛弟子、像個修行人,這一生沒有白來。如果你不是佛心,你就是輪迴心;不是佛語,就是輪迴語;不是佛行,你就幹輪迴行,造輪迴業。輪迴心,身口造輪迴業,那你自己好好去想想,你所想的、你所說的、你所做的,你自己細心思惟觀察,就知道你來生到哪裡去,不要問人。標準在哪裡?這三個都是標準,不高,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是最低的標準。你仔細看看這裡面講的善跟惡,從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拿來對照一下,這善我有多少、惡我有多少?這帳一算就知道你會到哪裡去,不必問人。你問人,人家也不會告訴你,真正修行人他對你讚歎,不會說你;不是真正修行人也不會批評,不想跟你做冤家。所以,自己的事情自己比什麼人都清楚。縱然過去今生造作的惡業很多,不要害怕,不要恐懼,不要懷疑,聖賢、佛菩薩所講的句句是真實話,只要回頭都有救,回頭是岸,這是真的。所以入佛門叫三皈依,皈就是回頭,依就是依靠。我從過去今生種種不善回過頭來,依佛菩薩、祖師大德教誨,這叫真正的皈依。皈依達到終極的目標,皈依自性三寶,你看與外頭境界不相干。所以皈依是有次第的,有淺深差別不同。我們初學的人根本就不曉得什麼是自性,所以依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教誨,這樣就沒錯了。
這個教誨最具體的,《弟子規》是中國老祖宗傳統的教誨,儒家做代表,《感應篇》是道家聖賢大德的教誨,《十善業道》是佛菩薩的教誨。依靠這個教誨修學成就的,無論世出世間法,幾千年了,這幾千年是歷史給我們作證,幾千年當中依這個方法修行成就的人有多少,這就是證明!我們今天依照這個方法修學,那怎麼會錯?現在人提出新的方法,老的東西不要了,新的方法沒有通過歷史的檢驗,它到底有真的好處、假的好處?好處多少?沒有人能講清楚,也沒有人能肯定。古聖先賢的東西簡單明瞭,講得很清楚,有歷史作證,我們冷靜去觀察,這可以相信,對你有好處。
實在懷疑,真有,我年輕的時候在台中,李老師勸我修淨土,看到我老是對他敷衍,他看得出來,最後勸我,跟我怎麼講?佛傳淨土三千年,這三千年當中多少真正有德行的人、有學問的人,比我們高得多,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他們那些人都修淨土,如果都上了當,我們上一次當也無所謂。李老師用這個話來勸我,真叫苦口婆心。可是我怎麼樣?我還是沒有接受。我到什麼時候接受淨土?講《華嚴經》。第一次講《華嚴經》講到一半的時候,這一次是第二次講;《八十華嚴》講了一半,《四十華嚴》差不多也講了一半,有天突然心血來潮,想想《華嚴經》上二大菩薩,文殊、普賢,他們修什麼法門?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到底學哪個法門?這些我們都沒講到的,往後一翻翻到後面,原來文殊普賢都發願求生淨土。這我非常驚訝,文殊普賢修淨土的,那善財是文殊得意門生,是文殊菩薩的傳人,那當然修淨土,總不能跟老師學不同的法門。我就查證,查五十三參,沒錯。再看他去參學,第一個德雲比丘修般舟三昧,專修淨土,求生極樂世界,第一個。第一個重要,為什麼?中國跟印度都有這個說法,先入為主,第一個一定是一生主修的法門。然後再翻到最後,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這才相信淨土法門,才接受,真不容易!
接受這個之後,我想想我過去學《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沒有發現大勢至是第一,沒發現。只是一般祖師大德這些註解,都是註解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是特別法門,文殊菩薩揀選圓通,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選擇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大勢至就略過了。我在《華嚴經》裡面看到文殊、普賢、善財童子統統都是修淨土,都是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相信了。再看「大勢至圓通章」不一樣了,我看明白了,原來大勢至跟觀世音菩薩是同等,都屬於特別法門。大勢至菩薩這個念佛法門,他是對遍法界虛空界,普及一切眾生的根機,「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只契合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機,我才發現這一點,仔細一看果然沒錯。觀世音菩薩沒有按次序排列,太明顯了,因為觀世音菩薩照理說他排列排在第二,他是耳根,眼耳,排第二。所以很明顯,他排在最後,像唱戲一樣壓軸戲,最好的一齣放在最後。大勢至菩薩他的排列也沒有按照次序,他這個次序是六根、六塵、六識、七大,二十五門。前面三六十八,加上七,二十五門,二十五圓通。七大是地水火風空見識,大勢至菩薩是見大,彌勒菩薩是識大,所以大勢至菩薩的順序排在彌勒菩薩的前面。結果他跟彌勒菩薩兩個對調,彌勒菩薩排二十三,大勢至菩薩排二十四,觀世音菩薩排二十五,他兩個是不按順序的。我就看出這一點,以前學《楞嚴經》,《楞嚴經》講好多遍都沒發現。
我是學《華嚴經》再信淨土的。什麼人把我引進來的?文殊、普賢、善財童子,他們三個人把我勸過來的,很不容易!所以我回過頭來比別人就認真。知難行易,我沒有搞清楚、搞明白,你叫我相信這個,很不容易,太難了!當年在台中李老師沒有把這個事情講清楚,講清楚我會相信、會接受。而是等我自己講《華嚴經》的時候才發現這個問題,那這樣更好,自己把路子摸到了。這總是要曉得,如理如法修行,感應就現前。感應不能現前是章嘉大師講的,你自己有業障,要把業障消除,感應就現前。這話是非常有道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