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一五卷)  2002/5/18  澳洲淨宗學  檔名:12-017-0715

  諸位同學,請看「世界成就品」,起具因緣偈頌第八首跟第九首,我們將這個文念一遍:

  【等虛空界現神通,悉詣道場諸佛所,蓮華座上示眾相,一一身包一切剎。一念普現於三世,一切剎海皆成立,佛以方便悉入中,此是毘盧所嚴淨。】

  這個兩首偈,清涼給我們講了十種無礙,前面跟諸位說了三種:理事無礙,成壞無礙,廣狹無礙。第四是「相入無礙」。我們把這十種無礙介紹過後,然後再細細看這八句頌文,意思就很清楚很明白了。

  世出世間法確確實實是無障礙法。無障礙為什麼變成有障礙?原因說得很多很多。從這些地方我們想到古人有一句話,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兩句話聽起來好像是容易懂,實際上真正懂得的人實在不多,深入《華嚴》才知道這兩句話的味道。如果不能夠明瞭「一切無礙」,這個十種,「十」是代表一切,古人這兩句話的意思始終參不透。你要是參透了,我相信你肯定是圓圓滿滿的放下;你之所以放不下是你沒有參透,你不曉得天下本無事。

  我們人的一生有沒有事?跟諸位說也是本無事。事從哪裡來的?事是你自己找來的,無中生有,無事生非。本來沒有事,你自己要生事,你自己要找事,你能怪誰?既然生事了,把事情找來了,佛很慈悲、難得,佛還是教導我們如何把這些事情化解、消除,恢復到無礙無事,佛法教學的目的在此地,無礙無事才是真善美慧的世界。這樁事情需要真實的智慧,世智辯聰不能解決,要真實的智慧。真實智慧從哪裡來?從純淨純善當中生起的。我們一般講清淨心,清淨心就是純淨純善的心,一絲毫染污沒有,一絲毫的惡念都沒有,這個心生智慧,智慧才能真正了解事實真相,無礙的真相。

  「相入無礙」,相是互相,互相契入,沒有障礙。佛說這個意思舉一個例子,小入大沒有障礙,這個我們一般人能理解的。大入小也沒有障礙,我們很難懂,但是它是事實真相。小入大容易懂,我們這個杯子大,這個杯子小,小的裝在大的裡面,誰都會裝;大裝小,我們就裝不進去了,就好像有障礙了。大乘經上佛常常舉個比喻,「芥子納須彌」,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大概跟芝麻粒差不多大,須彌山很大,須彌山入芥菜子沒有障礙,芥菜子沒有放大,須彌山也沒有縮小,確實容納進去了。

  現在這個比喻我們也能夠體會到了。我聽說現在做情報工作的那些工具有很小的照相機,叫針孔照相機,大概他那個照相機的鏡頭就像針孔那麼大,藏在房間裡,你沒有辦法發現,你看不到。它的能力能把你整個房間的狀況統統照進去,這是大入小,沒有障礙。我們平常用的照相機鏡頭不大,你看看整個山河大地都入了它的鏡頭,鏡頭沒有放大,外面的山河大地沒有縮小。在今天我們不難懂。

  古時候古德講這一段文,常常用鏡子作比喻。這一面鏡子不太大,鏡子放在裡面,外面的境界統統照在裡頭,用這個作比喻。現在我們用小照相機作比喻,大家更清楚更容易明瞭。大小沒有障礙,大的境界可以入小的裡頭,小的境界可以放成大的。下面經文,引經文來說:

  「以一剎種入一切,一切入一亦無餘」,剎種很多人不懂。「剎種」,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是大世界,是很大的星系,現在天文學裡面還沒有發現。在《華嚴經》裡面講,華藏世界是一個剎種,這一個剎種是一個大世界。大到什麼程度?實在講我們沒有辦法想像。佛在經上常常說,我們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都是很大的星系,這兩個星系距離多遠?佛說了,當中有十萬億個這麼大的星系,十萬億個這麼大的星系,我們在這個星系的東面,極樂世界在這個星系的西面。

  在華藏世界裡面給我們說,我們的世界跟極樂世界是在一個平面,這一個世界種,這樣大的平面世界有二十層,我們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同樣都在第十三層。我們沒法子想像!我們這個世界下面還有十二層,上面還有七層,世界太大了,這叫一個世界種。這一個世界種能入一切世界種。這個世界種有多少在太虛空當中?無量無邊!一能入一切,一切也能入一,「一切入一亦無餘」,大小不二。

  所以給你說真話,無論是大宇宙,無論是小宇宙,小宇宙是我們的人身,我們的身心是小宇宙,大小宇宙完全相同。為什麼?都是自性變現的,自性裡面沒有大小,自性裡頭沒有來去,自性裡頭沒有生滅,自性裡頭沒有差別。我們這個經前面偈頌裡面講「一一身包一切剎」,也是這個意思。

  一一身是正報,正報小的是身,一一剎是依報是大的。大的依報入小的正報,沒有障礙。清涼說《華嚴經》上像這樣的句子太多太多了,都是說明一多無礙,大小無礙。他所引的前偈,前面這個偈頌的前半,這個偈子我們念過,「一一剎中入一切,一切入一亦無餘,體相如本無差別,無等無量悉周遍」,這是講「相入無礙」。

  依照《華嚴經》修行的人,他要修法界觀。通常在大乘法裡面講修行,你修的是什麼法門?用什麼方法來修?用觀想。淨土宗修觀有十六種,《十六觀經》。這十六種方法實在講是十六大類,每一類裡面也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方法,這十六大類,隨便哪一類都能成就。這裡頭一定要記住「一」,「一」就能成,二、三就不能成就。為什麼?你分心了,分心你不能得定,「一」就得定,定則開慧,慧你才能照見。《心經》上講的,「照見五蘊皆空」。我們換句話說,照見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沒有觀照的功夫怎麼行?在在處處顯示出修行人心念要專一。法門無量無邊,你要專注一個法門,你才能得定,你才能開慧。你要學得太多太雜,你這一輩子一門都不能夠契入,那你就錯了,你什麼都得不到。

  第五種「相即無礙」,前面是說「相入無礙」,這個地方講相即無礙。經文說「無量世界即一界故」,這話是真的。無量世界是一個世界,無量眾生是一個眾生,無量的神聖是一個神聖。這個道理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縱然不能夠全斷,應該可以斷個七、八成,七成、八成是可以斷的了。對於世出世間許許多多的爭論,那種爭論,佛法稱之為戲論,不是真實的,是有害的,不是有利的,統統可以化解了。

  譬如講宗教與宗教之間,現在在這個世間是最敏感的問題。這幾年來我們極力來做宗教之間的團結,宗教之間的溝通,無論怎麼個做法都是形式。建立良好的友誼關係,這個關係再好,深層的問題不能解決,矛盾始終存在,不能化解。最深層的問題是什麼?神的問題。我供奉的神跟你那個神不一樣,我的神一定比你的神大,你的神不如我的神。彼此都這樣的分別執著,這是深層矛盾隔閡的第一因素;雖然和睦,裡頭還有不和的東西在。

  如果入「華嚴境界」、入「相即無礙」,這個問題沒有了,你的神跟我的神是一個神,問題不就沒有了嗎?《華嚴》真能解決問題。我們本著《華嚴》的教義,跟所有一切宗教往來,講出世間他們不懂,我們就講世間,世間就包括出世間,世間跟出世間是一不是二。世間只有一個真神,這是任何宗教聽了都會點頭,世間是一個真神,這個真神是我們宗教的真神。你的認知沒有錯,這唯一的真神也是你的宗教真神,也是他的宗教真神。這是什麼?

  你就拿基督教來說,新舊約裡頭,宇宙從哪裡來的?上帝造的,上帝是唯一的真神。上帝造宇宙、造萬物,上帝造了這個地球,地球上有這麼多族群,又有這麼多宗教,全是上帝造的。所以上帝在你們基督教稱上帝,在天主教稱天主,在伊斯蘭教稱真主,在佛教裡面稱佛陀,這全都是上帝。這一看這不都是一家人嗎?平等的,是一不是二,「相即無礙」。

  真神無量無邊的化身,他要去教哪一個族群,他會變成什麼樣的身分,就是那個族群裡面的聖人,那個族群裡面的神聖,統統是一樣的。你了解這個道理,我們就不會再分了,你供奉的神跟我供奉的神原來是一個神,我們還能打架嗎?還能夠說我的神高,你的神不如我嗎?不可以這樣說法,唯一真神!這是把最深層,最原始的矛盾化解了,這是事實真相。

  我這一次訪問日本,中村康隆老和尚跟我們講:世間所有宗教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基督教的耶穌,伊斯蘭教的穆罕默德,中國道教裡面的老子,儒教裡面的孔子,佛教裡面的釋迦牟尼佛,全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中村康隆他老人家講的,這一位今年九十七歲的老和尚,這個就是此地「相即無礙。」

  豈不聞《華嚴經》上佛講的真話,盡虛空界,遍法界,一切剎土一切無量無邊的眾生是自己的清淨法身。如果不相即,這個話就講不通。我跟你有障礙,你跟他也有障礙,怎麼能到無障礙?無障礙是真的,有障礙是假的;無障礙是真正覺悟了,有障礙是迷惑顛倒。學《華嚴》不入這個境界,始終都有障礙。我們知道,有障礙就有苦惱;真正要想離一切苦,得自在樂,必須把障礙除掉。

  除障礙不是從外頭境界裡頭除,外面境界是除不掉的。為什麼?境界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要找到它的根,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根本是心性。換句話說,我們要把自性、要把本識裡頭的障礙消除,外面的境界自自然然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我們要找所有一切障礙發生的真正的原因在哪裡?你找不到你的障礙,這個障礙在佛法裡面,佛教初學稱之為業障。業障是障礙裡頭極為明顯、粗重,你要有能力把它找到。佛找到了,菩薩找到了,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根源再複雜,歸納起來不外乎這三類。

  佛門裡面的老同學,接觸佛法、學習佛法多年了,為什麼這個障礙還不能消除?不能消除的原因我們現在知道了,妄想分別執著不能放下,真正的原因在此地,你放不下;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解決了。麻煩在此地。我們想不想解決?是不是真想?要是真想,沒有別的,你一定要發心契入華嚴境界,才是真正解決問題。你要不入華嚴境界,你的問題解決不了,無論你怎樣學習,總是拖泥帶水,不乾不淨。

  《華嚴經》的解決方法,是從心理,是從意識,所以它稱之為「內學」,它不是從外面外表來解決,它從內在解決;內在解決了,它影響外表。為什麼?外表是境界,境隨心轉,心地要生智慧,要放光明。心地不生智慧,就生煩惱,煩惱不會放光,煩惱是烏煙障氣。因此,這十種無礙,我們要搞得很清楚,要會應用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你能夠入少分,你就會很快樂。

  《華嚴》我們這些年來真不容易,雖然不能夠講得十分清楚,至少我能講出五、六分。如果諸位真正細心來學習,誠心誠意的來學習,我相信你一定能得受用。得受用的多少,那完全是你能夠契入淺深程度。你入得深,你得的受用大,你入得淺,你得的受用少,這個是世出世間第一法門。我們現在很清楚很明瞭,佛教是社會教育,是人生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大德大能的教育,跟我們世間教育完全不相同,世出世間一切教育的大根大本。世間所有一切法,像一棵大樹一樣是枝枝葉葉。這是根本。

  如果用樹,一棵大樹來形容,你從大樹裡頭仔細觀察,這十種無礙都具足,「相即」、「相入」,整棵大樹是一體;就像經上講的毘盧遮那,全體是一個清淨法身。我們每一個人就像一棵大樹裡頭一片樹葉一樣,這一片樹葉跟整個大樹是一體的;沒有人知道。佛與諸佛,佛與一切眾生,為什麼這樣的慈悲愛護、照顧幫助?因為他知道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是一體,所以從這裡面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是沒有條件,慈悲就是愛心,愛一切眾生是沒有條件的。同體大悲,一切眾生有苦難,這一切眾生跟我同一個體,他有苦難,我怎能不幫助他?我怎能不理會他?不可以,同體!確確實實相即相入。

  我們的身,正報,包一切正報,也包一切依報,還包一切智正覺世間,智正覺世間就是天地鬼神。宗教裡面講世間只有一個唯一的真神,在佛法裡講,那個唯一的真神名字叫自性、叫本性。自性遍一切處,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往後經文還要細說,說得真的很清楚、很明白,不能不學。我們要希望這一生生活達到究竟圓滿,釋迦牟尼佛這部經典是肯定能夠幫助我們達到這個目標,滿足我們的願望。如果我們自己不肯認真學習,那就沒有辦法了,不能怪佛菩薩不保佑,佛菩薩真的保佑你,你自己不肯接受。這個意思下面還要細說,下面在第十七卷;《華嚴經》第十七卷裡面,我們還沒有講到。

  第六句講「微細無礙」,「經云,清淨珠王布若雲,炳然顯現諸佛影」,這是顯示微細無礙的境界。清涼大師這兩句話是《華嚴經》的經文小註、《鈔》裡頭給我們說出來,不必我們去查經。查經是很麻煩的事情,祖師大德很慈悲,把這個出處給我們說出來。這一首偈就是「第八香水河的偈子」,全文是「清淨珠王布若雲,一切香河悉彌覆,其珠等佛眉間相,炳然顯現諸佛影」,這是全經的偈子。清涼在此地只引了第一句跟第四句,顯示微細,這是用比喻來說。清淨珠,佛法裡面講清水珠,水不乾淨、混濁,這個珠放在水裡面,水裡面這些微塵、塵土混濁的東西就會沉澱到底下,使這個水清淨。

  在中國過去,那個時候沒有自來水,大都市裡頭才有自來水,自來水過濾,一般城市裡面都沒有。中國在抗戰期間,一般城市都沒有自來水。水從哪裡取?一個是取河水,一個是井水,水要人挑。我們做學生的時代,挑水。你不挑水,誰給你挑?我們學生每一天勞作這一堂課活動,常常到河邊挑水。學校距離河邊還有這麼一段路,不算是很遠,我們學生排隊把水傳遞,一個人傳一個人,傳到廚房裡面去,把水放到大水缸裡,學生排一條長龍,拿著水桶一個接一個傳過去。

  但是那個河水混濁,在那時候用什麼方法使泥沙沉澱?用明礬。我們沒有清水珠,清水珠是寶物,我們用明礬把水沉澱,水就好用了。清水珠跟明礬的作用是一樣的,當然比明礬要好得太多太多了。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還接著講第六「微細無礙」:

  經文本意是講的淨水珠。這個珠多,不是少;珠王,這個珠大,不是小;覆蓋在一切香水河上,我們能想像到這個香水河的莊嚴壯觀。後面兩句是形容它的作用,這個珠「等佛眉間相」。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之中有一個白毫相,佛兩道眉毛當中有根白毫,白毫中間是空的、是透明的,盤旋在一起就像一顆珠子一樣,在眉間,這是三十二相之一。經上講這清淨珠王的大小,差不多就像佛的白毫相這麼大。

  這個珠清淨光明,外面的境界相都照在裡頭,這個我們懂。我們今天看到玻璃球、水晶球都能把外面的境界相照在裡頭,所以他說「炳然顯現諸佛影」。這個地方特別要留意的,「諸」,不是一尊佛的影相,而是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那個相都在這一顆珠光顯現之中,才顯現出它的微細。經上雖然舉這麼一個例子,我們重要的是要能體會得到真正的事實,一切諸佛如來的相,在這個珠當中顯現出來。

  那我們要問,一切剎土的相?一切眾生的相?前面在「理事無礙」裡頭說過,一毛端、一毛孔、一微塵比白毫相小得很多很多,這裡面都能夠容無量無邊的世界,無量無邊的諸佛,無量無邊的眾生,清淨珠王當然顯現,這哪裡有疑惑!

  總而言之,在這一段經文裡面,我們真正領會到宇宙,全宇宙,在佛法裡面講盡法界虛空界,我們現在人講全宇宙,是一個整體,是一個決定不能分割的整體。

  我們現在人常講,要照顧到、要考量到整體的利益。可惜世間人講整體範圍不大,最小的講到我個人,我個人名聞利養方方面面的利益,個人整體利益。再大一點,我的家庭,我家庭裡面有不少成員,每一個人的利益要兼顧到。更大一點,你經營一個公司行號,你是老闆,你有夥計,你有員工。有些大企業的主持人,公司員工可能上萬,甚至於幾十萬人的大公司;整體的利益,他是公司全體,包括他所有員工。再擴大,這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甚至於今天有志士仁人起心動念考慮到全世界,整個地球的利益,不容易了。

  但是比不上諸佛如來,比不上法身菩薩,為什麼?他們講的整體利益是整個宇宙,不是一個星球,不是一個星系。全宇宙整體的利益,起心動念這樣思想的這個人,我們就稱他作佛陀,稱他作法身菩薩,心量跟我們真的不一樣,我們要學習。

  學佛,不是學別的,就是學這個,要把心量拓開。心地要純淨純善,心地裡頭決定沒有一個惡人,要認知、要肯定大乘經上所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個「一切眾生」,我們應該理解,包括植物、包括礦物、包括一切自然現象。因為佛講無情的這些眾生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所以可以說無情眾生也有佛性,它是一不是二。

  既有佛性,皆當作佛。這個世間哪裡有惡人?所謂惡人不過是一時迷惑而已,他的迷惑是假的,不是真的;是短暫的,不是正常的。好比一個人喝酒,酒喝多了發酒瘋,我們都會原諒他酒喝醉了亂說話。由此可知,今天我們看世間人,做惡之人不過是一時迷惑,他會清醒過來的。清醒過來之後,他不就正常了!

  人有迷惑的時候,想想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沒有學佛的時候,學佛功夫不得力的時候,還不是跟他一樣的糊塗?我迷惑顛倒,希望別人能夠諒解我、原諒我;別人迷惑顛倒,我怎麼能夠不諒解他、不原諒他?將心比心。永遠記住「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是清淨的,本性是純善的。所有一切不淨不善,那叫習性,它不是他的本性,習性是可以改變的,本性是永恆不變的,總得明白這個道理。

  這個道理真正搞清楚搞透徹了,我們跟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相處,上到諸佛如來,下至阿鼻地獄眾生,我們都能夠把關係處得非常好。我們世間一般人講,你很會做人。會做人的人,我們就尊稱他是佛,他是菩薩。不會做人的人,這是六道眾生,三途惡道眾生,不會做人。

  怎麼樣才能會?我們是凡夫,我們迷失了本性,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了,現在如何回頭?沒有別的,學!已經覺悟的人要教,沒有覺悟的人要學,覺悟的人幫助沒有覺悟的人,這叫教學。教學不拘形式,一切時一切處,所謂生活是教育,工作是教育,應酬處事待人接物,哪一樣不是教學?要會!你要把這些理事參透了,這一生當中,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不是小成就,作佛、作菩薩,這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成就。

  第七句講「隱顯無礙」,這個意思說得更明顯了,「謂染淨異類,隱顯等殊,見不同故」。「染」是講六道,「淨」是講四聖法界,這是一般大乘法裡講的。在《華嚴》裡面講,九法界都是染,唯有一真法界是淨土。異類,跟我們不同類。人跟人是一類,天跟天是一類,天跟人不同類;畜生跟畜生是同類,畜生跟人不同類。由此可知,異類是指九法界。九法界裡頭,四聖是淨,六凡是染。

  「隱顯等殊」,等是等等,殊是不一樣。大小乘經裡頭都說,講到十法界,一法界顯,九法界隱,隱就是不見了,這一個法界現前了。現在說這個意思好懂,現在一般家庭都有電視機,而且電視頻道不止一個,至少也有六、七個頻道,少的;多的,有一百多個頻道。我們按一個鍵鈕,這個頻道影像現前了。我們知道這個畫面是許許多多的頻道,我現在選擇我喜歡的頻道,這個相現前了,還有許許多多的頻道我沒有去按它,隱!我再想按另外一個頻道,這個頻道出現前,現前這個頻道又隱了,又不見了。我們今天在電視上選擇頻道很自在,沒有障礙。在法界之中,也是有許許多多不同的頻道,科學家稱為不同維次的空間。

  以一般歸納的方式來講,佛將無量無邊的世界歸納為十法界,一個法界顯,顯示出來了,另外九法界就不見了,看不到了,隱了。隱不是沒有,它存在,只是我們見不到而已,所以「見不同故」。我們這一生到人道來,這個六根很適合人道這個環境,這麼一個境界,適用。換了一個境界,我們的六根就不起作用了。譬如說鬼法界,我們人跟鬼實際完全生活在一起,人見不到鬼,鬼也見不到人,彼此不相妨礙。人見的是人法界,鬼見的是鬼法界,「見不同故」。他們生活的空間不一樣,他們的業力不相同。法界的形成,或者說不同維次空間的形成,就是這麼個道理,我們要懂要明瞭。

  清涼大師註解裡頭說得很好,「隱顯中,略不引經」,這一段沒有引經文,「以義多故」,境界太深太廣了。經文偈頌裡頭說,「隨心造業不思議,一切剎土斯成立」,這就是「同處異見」。人鬼雜居,同在這個時候,同在這個處所,人看的是人法界,鬼看的是鬼法界。或者說兩個人在這個房間裡頭,睡覺的時候做夢,各人做各人的夢,不相妨礙,各做各的夢。夢中有境界,不但彼此各個不相同,就是自己天天晚上做夢也不一樣。這些都可以顯示「隱顯無礙」的事實真相。

  這裡頭特別要注意到的,經文裡頭有這麼一句話說,「隨心造業不思議」,所感得的報土,「一切剎土斯成立」,這一切剎土是無量無邊的世界。無量無邊的世界是怎麼來的?大乘教裡面很含糊的說一句,沒有說錯,阿賴耶識變現的。我們眼前所有這些境界是不是阿賴耶識變現的?是的,一點都不錯。但是誰認識?誰搞清楚了,誰搞明白了?釋迦牟尼佛搞清楚搞明白了,法身菩薩們也搞明白了。地前的菩薩雖然沒有像大菩薩那麼樣清楚、那麼樣明瞭,他也了解少分,這個少分在六道裡面受用無窮;多分就更不必說了。由此可知,這個境界是不能不契入的;學佛不能契入境界,錯了,錯得太大了。

  大師在《鈔》裡頭,引用偈子說明「形狀」,眾生造業不思議,果報亦不思議,剎土形狀是屬於果報。偈子裡頭說「一切塵中所現剎,皆是本願神通力,隨其心樂種種殊,於虛空中悉能作」。大師自己有註解,既然一塵隨著自己心想,這個樂是愛好,隨著自己心想,「種種皆作」,這就是「隱顯自在」。清涼說得好,在解釋裡面給我們舉了兩種,我們學習要知道觸類旁通,所謂的是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這是我們做學生必須要具備的條件。

  這兩種的第一種「染淨隱顯」,我們娑婆世界「染」,現在是嚴重的染著,五濁惡世;五是五大類,我們要記住。五大類的根是「見濁」,見是見解,我們對於宇宙人生一切人事物產生錯誤的見解。我們不認識人,哪個人是好人,哪個人是壞人?哪個人是善人,哪個人是惡人?我們能有能力分辨嗎?根本就沒有能力。為什麼沒有能力?我們的能力被虛妄的幻識取而代之。

  這個幻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想是妄想,分別也是虛妄分別,執著還是虛妄執著,我們錯在這裡,不知道回頭。佛在經上苦口婆心勸導我們,我們聽了沒有在意,以為這不是說我的,是說他的,與我不相干。你說糟不糟糕?善財童子何以一生證得無上菩提?他跟我們的觀念恰恰相反,他所聽到的佛經上所說的一切是為我說,不是為他說的,也不是為你說的。佛經上常講「直下承當」,就是講的這回事情,這叫做「直下承當」。

  所以什麼時候你覺察到,釋迦牟尼佛在一切經上統統講的是我,統統是為我所講的,恭喜你,你是釋迦牟尼佛真正的學生。如果你要是以為佛所講的是講別人,不是講我的,你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你是偶爾到這個地方來旁聽一下,聽了之後也是耳邊風,充其量在你阿賴耶識裡面種個佛法種子;除此之外,你什麼利益都得不到。

  所以學佛得要會學,我們常講善學,善就是會。你不會學,你什麼都學不到;你要會學,那學的東西太豐富了。顯隱自在,同樣的,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當中,無一不是。「染淨隱顯」這是一類。

  第二類舉的是「異類隱顯」,清涼大師也舉了例子,「如須彌山形」,須彌山形狀的世界,這一類顯的時候,「江河等形」統統都隱了。「長剎顯時,短剎則隱」,其餘可以類推了。這裡頭我們要懂得,許許多多的世界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我們的耳朵聽不到的,我們的心思達不到的。這個世界在哪裡?世界就在面前。這個道理,你要是參不透,我從另一方面講個比喻。

  現在全世界有多少衛星廣播電台,你知道嗎?他們所傳播的畫面、影像、聲音遍滿了虛空,一切時一切處無不遍滿。你知不知道?我相信你點頭,我知道。這些色相、音聲我肉眼看不見,耳朵也聽不見,它存在,它不是不存在。怎麼樣證明它存在?我這裡放個電視機,架個天線,頻道一播它就出現了。我這個房間放十個電視機,哪個拐拐角角上它都有,不是說它只在這個拐角有,那個拐角沒有,統統都有,牆壁也障礙不住。異類的顯隱自在,沒有障礙,我們從這個可以證明,彩色變化多端都是事實真相。

  所以法,哪裡有定法?我們一個人的形狀、顏色,在不同的角度,樣子就不一樣;不同的光照之下,色相不一樣。這一種情形,現在玩電腦的人太清楚了。電腦把你的相片放進去了,他一按鈕,你的形相就改變了。你會變大,會變小;會變胖,會變瘦;會變奇奇怪怪的面孔,會變化各種不同的顏色;變成紅色的臉,變成綠色的臉。從電腦遊戲裡面,我們就明瞭了,才真正懂得佛經裡面講的形相是不一定的,沒有一定的。所以佛沒有一定的身相,沒有一定的色相,沒有一定的名號。

  他的色相名號是如何建立的?隨緣,這個話說得好,這才是真話。隨緣現相,應現什麼身,他就現什麼身,為什麼?隨緣!自己沒有絲毫意思在裡頭,這個人就是佛,就是法身菩薩。我們作不了佛,作不了菩薩,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都有自己的意思在,這很糟糕。有自己的意思在,跟諸位說,這叫思,這叫我執,世間人講這叫有心。有個什麼心?妄心。佛菩薩沒有妄心,無心,無妄心;無妄心,他有真心。我們有妄心,真心隱了,隱顯自在!真心隱了,妄心顯了,就這麼回事情。由此可知,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我們現在又發現了一個,佛菩薩於一切法沒有絲毫意思在;有絲毫意思夾雜在裡面,就變成凡夫。實在講說穿了,一回事情。

  世尊在《十善業道經》上不是給我們說,「不容毫分不善夾雜」,有一點點意思在裡頭,那是不善,那是夾雜。我們要怎樣學?學什麼?在生活上,穿衣吃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夾雜一點意思在,你就是佛。六祖惠能大師跟永嘉的談話,就說的這個意思。你看六祖問永嘉:「你還有分別嗎?」永嘉的答覆:「分別亦非意。」這個意思是什麼?有沒有分別?我有分別,我也有執著;但是我的分別、我的執著,沒有一絲毫自己意思夾雜在裡頭。六祖點頭給他證明,對了!六祖說:你如是,我也如是。這是什麼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諸佛如來的境界。入這個境界,這個人就是法身菩薩,這個人就是諸佛如來。我們要在這裡用功,在這裡學習。

  分別是以眾生之分別而分別;不是我,我沒有意思。這個東西遞出來,人家問你:這是什麼?這是毛巾。你看我說毛巾,這是分別;我執著,這是毛巾,我執著。其實我沒有分別,也沒有執著。你們叫它做毛巾,我隨順你們的分別而分別,隨順你們的執著而執著,我自己確確實實沒有一絲毫的分別執著。這是菩薩示現在世間,跟我們凡人不一樣。

  凡人是真的分別,真的執著,那你造業,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言語造作是無量功德,不一樣!佛跟眾生最明顯的差別,眾生有得失,有自私自利;佛菩薩沒有,佛菩薩沒有得失。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有並不是很喜歡,決定沒有貪心;沒有,決定不會有煩惱。他的心永遠是平等的,永遠是清淨的,這是受用,享受跟凡夫不一樣。真正學佛人要在這個地方用功夫,要在這個地方學習。

  知道整個宇宙是一體的,一切眾生,《華嚴經》上講的,這是自己,不是別人。我用比喻說這一樁事情,虛空法界就好比我們的身體全身,一切眾生是我們身上的汗毛,是我們身體的細胞,不是別的。我身上的汗毛,我身上的細胞,我怎麼會不愛惜它?我怎麼會不照顧它?哪有這個道理!這個細胞、這塊地方不正常了,局部麻木,不正常了。不正常是它造惡業,我要幫它恢復,不能說把它割掉不要了,這不可以的,這割不掉的。你要認為動一點外科手術,這問題就解決了;錯了,解決不了,永遠解決不了;要幫它恢復正常才是真正解決問題。這個道理很深,但是並不是我們沒辦法理解。總而言之,要很細心微密觀察,我們才漸漸能夠體會,能夠契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