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七二卷)  2008/6/4  華嚴講堂  檔名:12-017-197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第三大段偈讚分,第五小段「東北方精進慧菩薩。我們看偈頌,從第一首,我們念一遍:

  【若住於分別。則壞清淨眼。愚痴邪見增。永不見諸佛。若能了邪法。如實不顛倒。知妄本自真。見佛則清淨。有見則為垢。此則未為見。遠離於諸見。如是乃見佛。】

  這個三首是一段,這一段講「所執無相」。第一首偈是舉「分別過」,分別的過失,這個過失就是『清淨眼』沒有了。我們講阿羅漢的慧眼、菩薩的法眼沒有了,愚痴增長了,邪見增長了,永遠見不到諸法實相,『見佛』就是見到諸法實相。今天我們來看《鈔》裡面清涼大師的開示。「初三」,就是第一、二、三頌,這三首頌,「所執無相觀者,然此中明於三性上修三無性觀,言三性者,一徧計所執性,二依他起性,三圓成實性,三無性者,一相無自性性,二生無自性性,三勝義無自性性」,這個是三無性。三性、三無性,前面我們依《三藏法數》節錄下來,我們在一起學習過了。可是三無性最後一條,因為時間到了沒有能說出來,現在把這一段我們補上,就是「勝義無性」,在《疏鈔》裡面講「勝義無自性性」,是一個意思,一個是把這名詞全說出來,《三藏法數》是把它簡化,意思完全相同,「勝義無性」就是「勝義無自性性」。

  什麼叫勝義?勝義就是真實義,也是佛法裡面所講的第一義諦,這是勝義;第二義、第三義就不能叫勝義。第一義是什麼?第一義是自性,純淨純善的性德。第二義是什麼?第二義是阿賴耶,就是你起了一個念頭,所謂是迷唯一念。這一念起來就把勝義變成第二義,就變成阿賴耶識。我們知道,真如本性一念迷就叫阿賴耶,阿賴耶一念覺就是真如自性。你這樣細心去思惟阿賴耶跟真如自性的關係,是一不是二,就是一個是在悟,一個是在迷。悟了就是真如本性,它真有,它不是無。不是無,為什麼佛又說勝義無自性性?勝義真有自性,怎麼會說無自性性?這個話怎麼講?底下就有解釋,「謂前相無性、生無性」,相無性是對遍計所執性說的,生無性是對依他起性講的,前面說這兩種無性,佛為什麼說這個?「因破眾生妄執之情」,這是為這個。眾生有執著,所以佛說法沒有別的,是破執著。你執著空,佛說有,有破空的,破空執的。可是眾生煩惱習氣很重,他不執著空,他又執著有了,這麻煩大了,佛再說空,說空是破有執的。凡夫聽了之後又再迷惑,到底是空還是有?佛說法真實義,教我們空有二邊都不要執著,這就對了。所以,凡夫總要著一邊,不執著空,他就執著有,要不然就執著亦空亦有、非空非有,他總是有執著,眾生難度!

  這也就是說如來真實義不好懂,開經偈裡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如果真懂得佛的意思,一句話問題就解決了,就能夠破迷開悟,就能夠轉凡成聖。所以這叫凡夫,六道都是凡夫,都有執著。阿羅漢雖然知道人我空,他對法我還有分別,所以不能見性,阿羅漢沒見性,辟支佛也沒見性,權教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都沒見性。空有二邊都不執著,不執著也不能執著,如果說「我不執著」,他還是執著,執著個不執著。那是什麼境界?那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根本不能起心動念。這個時候你真的一心現前,一心這是真心,這個虛妄的,妄念,妄想分別執著完全放下,這是如來境界。到這個境界,在《華嚴經》裡面至少是初住菩薩,圓教初住菩薩,別教是初地菩薩,別教講登地,圓教是初住。往上去還有沒有?往上去,實在講沒有階級,就圓滿了。為什麼圓滿還說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清涼跟我們說得非常清楚,是這些菩薩們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斷盡,他帶著習氣多少不一樣,把他分成四十一個階級。帶得最多的,初住菩薩;二住就又少了一分,四十一分少了一分;三住是又少了一分,這個習氣漸漸化解。這個東西不能用任何方法去斷,為什麼?無論用什麼方法你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墮落,就退轉,退到十法界裡面。所以不可以起心動念,決定不能有分別執著。我們學到這個地方,對於佛經上所講的法界,它的形成、它的原理,我們知道一些信息了。

  如果連習氣都沒有,這個法界是真正的一真法界。在淨土裡面講它是「常寂光淨土」,大乘教裡也稱這個境界叫「大光明藏」,這裡面什麼都沒有,就是一片光明。起一念,這是經上講一念不覺,這一念不覺就迷了,這一迷,大光明藏就變成阿賴耶。諸位要知道,阿賴耶裡頭光明沒有了,還是一真法界,不是純真,叫相似的一真法界。這是四土裡頭什麼土?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華藏世界是這個境界,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這個境界。為什麼?它有相,它真有土、真有佛,就像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一樣,真的有有情眾生,真的有山河大地,它真有。雖然有,它沒有分別,它沒有執著,所以這個世界我們也能說得上純淨純善,這是諸佛的實報莊嚴土。所以我們知道這個東西是自己自性變現出來的,你能夠明瞭,這是真實智慧,你能夠證得,那是你真實的功夫。實報莊嚴土誰造的?是自性變現的,你看「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但是這雖然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它不起作用,它只現相,沒起作用。作用是什麼?作用就起分別,這一分別,實報莊嚴土不見了,實際上它變了,這一變,變成方便有餘土。

  諸位要知道,方便有餘土是四聖法界,十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個法界都是方便有餘土,有分別,沒有執著。如果再一起執著,起執著,方便有餘土不見了,就變成什麼?變成六道輪迴。我們現在是在六道裡,在六道裡搞輪迴,什麼原因?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無論你修學什麼法門,你不能夠把執著放下,統統捨掉,你就出不了六道。你要想出六道,你就要把對於,六道裡頭也可以說世出世間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總的名稱叫一切法,不再執著,永遠不執著,六道就沒有了。六道又變成方便有餘土,會變出什麼?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他們沒有執著,聲聞沒有執著,緣覺執著的習氣沒有了。聲聞沒有執著,有執著的習氣;緣覺習氣沒有了,但是他有分別。分別沒有了,還有分別習氣,那是菩薩。分別習氣沒有了,就叫做佛,他妄想沒斷,妄想就是起心動念,他還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如果起心動念也放下,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睜開眼睛就像什麼?像鏡子照外面東西一樣,用心如鏡。你看鏡子照外面清不清楚?清清楚楚,有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我們就曉得,諸佛如來,《華嚴經》上講的法身菩薩,他們就是用心如鏡。

  真正到不起心、不動念,雖然不起心、不動念他還有習氣,他不是真的起心動念,還有起心動念的習氣,這個習氣可不好斷,為什麼?它時間太久,無量劫來的薰習。所以佛把這個習氣分為四十一個階級,就是四十一等,輕重不同,分為四十一等。破一品,升一級,四十一品破盡,這才是無明習氣斷乾淨,那叫究竟佛果,《華嚴經》也稱為第四十二個階級,叫妙覺位。第四十一個等級,菩薩最後一個等級叫等覺菩薩,等覺菩薩再提升叫妙覺。我們把這些事相境界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曉得成佛真正功夫在哪裡?真正功夫在放下,不放不行!尤其在我們六道凡夫位,不放怎麼樣?不放就是迷惑,就是邪見。一切作為,作為是造業,無論是善、無論是惡都是造業,造善業感三善道的果報,人天福報,造惡業感三途的苦報,地獄、餓鬼、畜生。你生生世世就在這裡頭打滾,出不去,真的是苦不堪言。所以要想提升,你就要懂得,決定要放下。佛法要學,佛法是勝義,要學,不能執著、不能分別,也不能起心動念,那你就成佛了。

  真的明白了,行善不著行善的相,善的功德圓滿。這個事實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瞭。眾生的情執太深,佛是破眾生的情執,跟你說無性、說三無性。「假說無性,非性全無」,所以佛說話善巧方便,不是真的無,真的無它怎麼能現相?你看六祖給我們講自性,講出自性的樣子,自性「本自清淨」,它要沒有,那怎麼能說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要是說它根本完全是沒有的話,這都不可能,怎麼會有這些現象?所以有,有不能執著。給你講自性本自清淨,你不要執著本自清淨,你一執著就變成第二義,就不是第一義,不是勝義。可以言說,不能執著言說;可以思惟,不能執著思惟。凡夫這個習染非常之重,說有,他就執著有,真有;說空,他就執著真的是空,麻煩在此地。

  二乘人,就是聲聞、緣覺,他知道萬法皆空,確實像《般若經》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他就執著這個。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回什麼事,他不知道,他知道萬法皆空,根本沒有這些形相存在。可是這個事相是有,有,他知道不存在,為什麼?有就是空,這是阿羅漢的境界。也很難得,所以他沒有輪迴,六道輪迴沒有了。菩薩比他就高明,菩薩知道一切法皆空,他也知道一切法是假有。為什麼會有假有,菩薩能說得出,也就是聲聞知道空,不知道有。真空,菩薩知道真空妙有,有是妙有,有即非有,空亦不空。空不是什麼都沒有,菩薩知道,雖知道,沒有圓滿,到成佛這才真正圓滿。所以,佛的智慧是圓滿的,知道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空有不二,這是佛。在《華嚴經》裡面,初住菩薩就是這個境界,所以初住菩薩就是真佛。

  近代,居士裡面有位大德江味農居士,他老人家一生功夫都用在《金剛經》上,四十年,一部經用四十年的功夫,所以他成為《金剛經》的專家。他給《金剛經》寫了一部《講義》,現在學《金剛經》你就不能不讀他的《講義》。他這部《講義》是集古今研究、修學《金剛經》這些大德們的集大成,這《講義》講得好。《金剛經》裡所講的「諸佛」,江味農註解裡面就告訴我們,那個諸佛是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個階級叫「諸」。所以,《般若經》上講的諸佛,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那就成佛了。雖然成佛,他還帶著妄想習氣,多少不一樣,這才分成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才分這麼多位次。帶著習氣到四十一,到等覺;妙覺沒有,習氣完全斷了,所以稱為究竟即佛。我們對於佛要認識清楚,那個「諸佛」不是說很多的佛,不是這個意思,是講四十一個階級。這是真佛,可不是假佛。

  我們在《華嚴》學到這個地方,也逐漸明朗了,就是以初住菩薩他所證得的境界,跟究竟果位上所證得的,實際講沒有絲毫差別。沒有差別裡頭,總還有一點差別。古人有個比喻,說這些法身菩薩跟究竟佛的境界,如同什麼?「隔羅見月」。像晚上看月亮,究竟佛果沒有障礙,什麼障礙都沒有,看到月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看的月光是隔一層羅網。「羅」大概現在人也不太清楚,羅是絲織品,很細的紗,雖然隔著一層,還看得很清楚,像我們隔一層玻璃片一樣,但是你總是隔一層看,用這個來做比喻。所以見法界虛空界依正莊嚴,圓教初住菩薩跟究竟佛果所見的,實在講沒有兩樣。所以他有能力「隨眾生心」起感應道交的作用,隨心應量,「應所知量」,這是《楞嚴經》上講的。所以,我們見到一切諸佛,應身、化身是隨著我們的心量,換句話說,我們所見的都是自己心量所變現的。《三時繫念》中峰禪師講得好,你見到阿彌陀佛,是真的,不是假的,阿彌陀佛從哪裡來的?唯識所變。所以是自性彌陀,我們見的;你見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唯心淨土。所以佛在大乘教裡面常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能夠如是見、如是現,叫真見、正見,大乘教上佛常講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這個才是事實真相,叫諸法實相。

  了解這個道理,我們現在看到眼前這些災難,有沒有辦法化解?肯定有!在佛法,這個理論說得這麼清楚。災難的現象還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個道理,是什麼?是我們不善的心變現的。你看我們有自私自利的心,我們有貪瞋痴慢的心,這個東西心現出來是災難。這就是我們現在是有妄想分別執著,而且分別執著非常嚴重,所以災難是愈來愈多。假如我們能夠把執著淡化,執著天天減少,分別天天減少,災難就少了。災難少了,到災難化解,這個世間跟極樂世界就接近了。人民都有仁愛之心,仁愛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性德。常常能夠將自己比別人,我不願意受的,別人也不願意受,我喜歡的,別人也喜歡。能推己及人就真正能愛人,愛人如愛自己。知道對一切人謙卑,這個很重要,這是一個人覺悟,真正覺悟,第一個反應,性德流露第一個反應就是謙卑。你看經典裡面記載的,釋迦牟尼佛的謙卑,在中國你看孔子、孟子、老莊的謙卑,你能看到。謙卑是自性流露,自自然然尊重別人,敬愛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你說這個世界多美好。

  所以社會本來是祥和的,世界原本是和諧的,變成不祥、不和,是我們違背了性德,煩惱在作祟。煩惱是什麼?煩惱是自性的迷惑,自性迷了就變成煩惱。自性裡本具的般若智慧,迷了就變成煩惱;自性裡面本具的德能,迷了就造業;自性裡面的相好,迷了之後就變成三途、六道,就這麼回事情。所以佛才跟你說真話,怎樣度眾生?你度自己,自己得度了,眾生就得度。自己沒有得度,要想度眾生,佛說了一句話,「無有是處」。這句話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沒這個道理」,自己沒有度,你怎麼能度人?自度就是度人,為什麼?人是你自性裡變現出來的,能生萬法。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從我自性變現的,這是真理,這是事實。

  要多講,講一遍、兩遍、十遍、百遍、千遍、萬遍,不夠,為什麼不夠?沒有回頭,真要回頭,一句就夠;沒有回頭,萬句不多,句句呼喚你回頭。這是我們看到世尊一生示現的無盡的慈悲,他跟世間這些老師教學不一樣,世間老師教學沒有那麼大的耐心。你這個人太笨,教你一遍、兩遍、三遍,還不會,算了不教你,放棄了。這是世間古今中外我們見得很多。可是佛菩薩不是的,佛菩薩教化眾生真有耐煩心,永恆不變,生生世世追著你,一定幫助你開悟,「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慈悲到極處。所以這說明勝義是有,不是無。

  「是故佛說勝義無性者,謂真如勝義之性,遠離遍計妄執之性,故名勝義無性」,這幾句話說得好。所以佛說這話的用意,就是教你不要對佛的言說分別執著,不要對佛說的這些名詞術語分別執著。你聽不懂,你也不要去想,聽懂就悟了,不懂不要去想,為什麼?你愈想愈錯,想是落在分別執著裡頭,分別執著見不到真性;必須放下分別執著,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圓圓滿滿都在你面前。所以宗門大德開悟之後,很感嘆的說了兩句話,有心去想學、想求明心見性,到處去參訪,「踏破鐵鞋無覓處」,鐵鞋都踏破了,找不到;「得來全不費工夫」,一下開悟,原來就是,迷悟是一念之間。可是他那個「踏破鐵鞋」對於他的開悟還是有幫助,你們想到幫助什麼?他要不到處去參學他不死心,不死心他不肯放下;到處去參學遍了,這個心才死,才放下,這一放下就開悟。

  這個法子誰帶頭?你知不知道?釋迦牟尼佛帶頭。你看他十九歲出去參學,到三十歲,十二年。這十二年間,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這些高僧大德們,他統統都見到,都去拜訪過,都去請教過,那不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怎麼無覓處?問題不能解決,六道輪迴真的見到了,那不是假的。因為印度無論是宗教、學派都修禪定,佛經裡面講的四禪八定,就是那時候的印度社會普遍流行。釋迦牟尼佛不例外,也修四禪八定,所以上他到過非想非非想處天,下面他到過阿鼻地獄,哪樣不清楚?這不是幻想,這是定中親見的境界,現量境界,不是幻覺。可是要再問,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從哪裡來的?六道之外還有沒有境界?這個問題在當時印度,無論是宗教界、學術界,沒有人能解答,這就是無覓處。釋迦牟尼佛在這時候只好放棄,我不再去學了,沒地方學了,死了這條心,徹底放下,這一放下就成功了。放下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不起心、不動念,菩提樹下入定,不起心、不動念。這一放下,豁然大悟,叫明心見性,所有問題全解決了,這得來,「得來全不費工夫」,原先十二年去求學就是為這樁事情。所以佛才告訴我們,原來放下就是,你不放下,到哪裡求你都求不到。

  在中國惠能大師,第二次給我們做個榜樣。釋迦牟尼佛是認識字,到處去學習;惠能大師不認識字,一天也沒學過。但是他有本事,什麼本事?他能一下放下,他放下分別執著,一下放下。原來一放下,也開悟了。惠能大師開悟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是相同的,是平等的。能大師是一部經都沒學過,你拿著佛的經典,無論什麼經典,你去問他,他跟你講得頭頭是道,沒有絲毫障礙。他給你講經,你看他不認識字,他也沒有準備,你隨問他就隨答,你把經文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無盡藏比丘尼拿著《涅槃經》向他請教,無盡藏感到很驚訝,你沒有學過,不認識字,你為什麼能講《涅槃經》?他告訴無盡藏比丘尼,這個事情與文字沒有關係。不但一切佛經他通達,一切宗教經典他也通達,一切世間的學術他也通達,沒有一樣不知道,世出世間法他全通了。為什麼?世出世間一切法是自性流露出來的,你見了性,哪有不通達的道理!不見性就是不通,見性的人全通了。

  我們今天在學教,學教的目的在哪裡?這個要知道,目的是在見性。見性用學教的方法行嗎?行,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學教是裡頭的一門,門門都能見性。我們學,學了一輩子,生生世世都在學,都沒有見性,什麼原因?是你學了沒有放下,你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那個樣子,所以你不會。釋迦牟尼佛學了十二年,放下,就見性。我們今天學十二年、學二十年,不肯放下,那你就永遠見不到;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見到。而且還不必要完全放下,完全放下,真的我們只看到兩個人,古印度我們見到釋迦牟尼佛,在中國我們見到惠能大師。這是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成佛了,轉凡成聖。佛教給我們次第放,慢慢的放,這個很多。教你先放下執著,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然後再教你放下分別,證菩薩果;最後再教你放下妄想,放下起心動念,證究竟佛果。於是我們就明白,放下執著是正覺,放下分別是正等正覺,放下起心動念是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真的與文字沒有什麼大關係,你學也可以,不學也可以。與什麼有關係?與放下有關係。因為無量無邊的智慧,無量無邊的德能,無量無邊的相好,是你自性裡本來具足的,不是外頭來的。

  本來具足,現在不能現前,它不起作用,其實它不是不現前,不是不起作用,它的作用歪曲了。這個我們在學習當中都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我們現在得人身,六根能接觸六塵境界,能分別、能執著、能打妄想,這不都是起作用嗎?只是這個作用是跟性德相違背的。我們有很多煩惱,那煩惱是什麼?經上說得好,「煩惱即菩提」,菩提是覺性、是智慧,我們把菩提變成煩惱,就是自性裡本具如來智慧,把這個智慧變成煩惱;把德能變成造業,你看一天到晚打妄想,言語、造作,這是自性本具的德能;相好,顯現出來的是極樂世界、是華藏世界,也就是現在胡主席所說的「和諧世界,和諧社會」,這是相好。我們把相好扭曲,變成六道輪迴。不是不起作用,哪有不起作用的道理?為什麼會搞成這個樣子?那個過失總是妄想分別執著,就壞在這三樣東西。這三個東西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錯在哪裡?錯在以為它是真的,就錯在這裡,所以全盤就錯了。真的要放下,這個不可以不知道。

  所以佛說的這些話,這個密義,它真正的意思你要能體會到。不可以從文字上去解,不可以從言說上解,要體會他的意思。怎麼能體會?放下就能體會,執著不能體會,分別不能體會,這個是聖賢之學跟世間之學差別就在此地。世間的學術,他用分別、他用執著,也就是說他用心意識。聖賢的學說不用心意識,心意識是迷,心是阿賴耶,阿賴耶一般講的是記憶,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末那識,這是佛家講的三心,三心二意,三心就是講這三樣;二意,二意就是講分別、執著,因為末那叫意根,分別叫意識,二意。你用的是三心二意,你就把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統統變了。不是不起作用,變了,變成煩惱、變成造業,變成六道的果報,就這麼回事情。與外面實在講是毫不相關。所以要轉境界,從自己本身轉起,本身轉了,外面境界都轉了。縱然有大災難來,我轉了,我不受這個災難。這個災難來的時候,很多人傷亡,還有人還沒有挨到一點傷。你真正能通達明瞭,是自己轉掉,什麼樣大災難沒你的事情。而你以大慈悲心在這個地方勸導眾生,幫助眾生,這就是能把災難減輕,大災難減輕,小災難就化解。這有道理,不是迷信,我們在大乘教裡頭沒有白學。

  我們再看清涼大師在此地所說的,「三性之義,已見上文」,我們前面所學習的就是三性、三無性。「今疏科文」,《疏》也是清涼大師做的,今疏科文就是「舉分別過」。「名中一一含二」,這個名詞裡面一一都含兩個意思。我們接著看,「今言所執無相觀者,所執,即遍計所執,無相,即相無自性觀」,這是第一首偈。所執著的,能執著,所執著,能執著的是什麼?是末那識;所執著的是什麼?就是遍計所執。什麼叫遍計?遍是普遍,這個計不好懂,計的意思通常講計度所執,度是度量。計是什麼?計就是起心動念,而且裡面是嚴重執著,我以為怎樣怎樣、我覺得怎樣怎樣,這就是你在計,你在計算,你在計劃。度是度量,度量就是有標準,這是大小、長短,甚至於是非、善惡,你都在想這些,這就叫遍計。這個範圍太大了,普遍的,對人、對事、對物,現在講的是科學家對太空、對量子力學,全都是遍計所執。誰執著?末那,末那的執著,第六意識的分別,他們兩個當家作主。這兩個都是虛妄的,都不是真的。

  前七識全是虛妄的,阿賴耶可以說是真妄和合,一半真,一半妄,為什麼?因為阿賴耶它沒有分別執著,它只是動了一念無明,把自性的光明障礙住,自性光明沒有了,變成黑暗。黑暗跟光明是一不是二,覺了,黑暗變成光明;迷了,光明變成黑暗。所以,人有沒有證到正覺,這個不必問人,自己知道。自己果然放下起心動念,也就是我們一般講無明破了,無明破了,自性的光明現前,你永遠沒有黑暗。晚上,凡夫看到天是黑的,見性的人看到天是光明的,這就不一樣,這就知道你是不是真的見性。這樁事情跟神通不一樣。神通,初果須陀洹,在《華嚴經》初信位的菩薩就有天眼通。有天眼通的人,晚上出去走路他看得很清楚,他不需要照明,什麼原因?這個道理我們現在懂。你看現在夜間戰爭,現在士兵戴上什麼?紫外線眼鏡,他晚上就能夠在黑暗當中看得清清楚楚。那我們就曉得,他是加一個儀器,讓你能夠看到紫外光,肉眼看不見的。初信位的菩薩,小乘須陀洹果,他有能力看到各種不同的光,他能看到X光,那就能看透明。我們現在一定要用X光來照,在畫片上看到人內臟的透明,他不需要,他直接就能看透你,你什麼都擋不住。能看到紫外光,黑暗當中他沒有障礙,那屬於神通。神通也是自己本能,局部本能的顯發。到如來果地,這稱為三明,菩薩稱為六通,你本能現前了。所以這是另一樁事情,完全從修定當中可以證得,定功愈深你的能力愈強,六通的能力愈強。

  我們今天講自性,自性原本是光明的,這個光明遍照,沒有任何障礙。我們今天見不到光明,是自己本身發生障礙,而不是外面境界有問題,這個要知道,外面境界毫無問題。自性也沒有問題,法相也沒有問題,大乘經上講法性、法相都沒有問題。問題都出在一念不覺,這是問題的根源,由一念不覺就演變成分別、演變成執著。一念不覺就是阿賴耶,演變成末那的執著,第六識的分別,佛真的把原因找出來。我們真正知道這些原因,對佛所說的一絲毫沒有懷疑。所以諸位要記住,大乘教裡佛常說,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菩薩為什麼不能提升?就是懷疑。我們今天如果對極樂世界懷疑,你決定不能生淨土。對念佛這個法門懷疑,你沒有辦法化解災難。現在是亂世,災難非常多,傳遞災難信息的也非常之多,這裡頭還有一些鬼神傳遞,我們講靈媒傳遞。你心要不清淨,你很容易受他們影響,這就不好。特別是念佛人,他說他有更好的方法能救這個世間劫難,你看到了、聽到了,怎麼辦?是不是把我們所學的方法放下,用他的辦法?給諸位說,那就錯了。你用的這個方法比他殊勝,他不如你。不學佛的人可以用他的方法,已經學佛的人,如果還覺得他的方法有效,對自己佛法懷疑,就完了。這些事情要有高度智慧去觀察。但是他提來的訊息,不管是真是假,對我們學佛的人講都是好事。我們接觸到,我們聽到,我們會提高自己的警覺。處理,處理一定用正法,用經典的教誨,就不會錯。

  我們相信慈雲灌頂大師的教導,慈雲灌頂大師是清朝乾隆時候的人。這個法師也了不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著作等身,而且著得非常好。他的著作多半收在日本《卍字續藏》,《卍字續藏》大概收了有二十多種。我所見到的,他的著作在目錄上來看超過五十種,最重要的一半,《卍字續藏》裡頭收藏。他註《觀無量壽佛經》,這是淨宗的經典,裡面有這麼一句話,我記得很清楚。他說我們學佛的人,遇到最大的困難,最大的災難,所有經教裡面講的方法都失效,所有一切懺悔法門都懺不了的重罪,包括像《梁皇懺》、《大悲懺》、《水陸大懺》、《華嚴》、《法華》這個懺統統都失效,都沒有法子了,最後還有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是把執持名號捧到頂點,沒有比這個再高了。這一句佛號能化解一切經教、一切懺悔法門懺不了的罪業,這句佛號行。問題這句佛號還是懺除不了,那什麼原因?因為你不相信,你沒有信心,你的心不清淨,你的心不誠懇,不是這句佛號沒有效果。我們從《彌陀經》裡面來看,佛早就告訴我們,我們實在叫粗心大意,沒有體會到。經文在哪裡?《彌陀經》裡面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若一日,你念一天佛號就成功了。這是根性利的,什麼叫利?真信,真幹。大家在《地藏經》上看到,婆羅門女念佛,念多久?一天一夜。她念到什麼功夫?她念到得一心不亂,至少事一心不亂,為什麼?她在定中,她不是作夢,到地獄去了。無毒鬼王接待她,見到她合掌稱菩薩,問菩薩你到這裡來有什麼事情?她向無毒鬼王詢問,聽說大地獄,無毒鬼王都給她做出報告。她說她的母親聽說墮地獄了。他就問她母親是什麼名字?叫悅帝利女。他一聽,他說這個人聽說是她的女兒很孝順,為她做佛事,她已經在三天之前生忉利天,離開地獄了。就是說,婆羅門女一發心,念頭一動,她母親就生天了,至誠感通,沒有一點懷疑。這個經論,經論的目的就是這一句話,幫助你斷疑生信,你的信心為什麼生不起來?你對事實真相了解的不清楚,半信半疑。如果把事實真相真搞清楚、搞明白,你的疑就斷掉。疑斷掉,真性才能現前,那個效果就不可思議。佛法裡面給我們講的事實真相講得透徹,因為它六方面都講到,性、相、事、理、因、果,六方面都講得透徹。真正能體會到的,哪有不信的道理?哪有懷疑的道理?

  昨天晚上齊居士給我打個電話,告訴我兩樁事情。我們在此地為了護國息災,做一百個七的《三時繫念》法事,我們這也是配套,我們學經教的同學,每天講經教學八個小時,這是道場;我們的念佛堂,二十四小時日夜不間斷,輪班念佛。大殿每天一堂《三時繫念》,全堂的,我們做七百天,一百個七,七百天,他們聽到非常歡喜。東天目山開始做了,也是七百天,山東慶雲海島金山寺也做七百天,感應不可思議。第二樁事情,就是他們慶雲那邊的麥子豐收,是小麥。她說麥田裡面有蟲,有病害蟲,很多人就勸她一定要噴灑農藥。她想了很久,還是相信佛的話,寧願我今年的收成不要了,蟲真的要吃我就供養牠,決定不用農藥。她帶著一些法師、居士到麥田裡面去念佛,圍繞著麥田去念佛,跟這些小蟲們溝通,請牠們離開。她說他們念佛完了之後,真的,有一陣風一吹,小蟲全沒有了。他們今天收割,大概收成估計好像是一百萬噸,產量非常之多,今天她就開始收割了。當地的農民看到這個現象,感覺得不可思議,不需要用農藥,你看老天也幫忙,一陣風一吹,小蟲就沒有了。告訴我這麼兩樁事情,所謂是誠則靈,你得相信。一般人他不肯相信,麥田裡面,這麼大的一片麥田遭到蟲害,怎麼辦?你要是信心不堅定的話,你肯定用農藥,用農藥也能保住收成。但是她不用,她帶著一群人到麥田裡面去念佛,同樣能收到這個效果,你說這多好!

  所以佛在經教裡一再告訴我們,信心決定一切。你能不能往生不要問別人,問你自己有沒有信心,你有信心,你決定往生;你半信半疑,他來問我,我就告訴你,你這一生決定不能往生。為什麼?你不相信,你對他有疑惑。還有人問,他生病,我的病能不能好?我說你的病不能好,他說為什麼原因?你不相信能好。你要是堅定相信,「我身上沒有病,我病一定會好」,那你決定好。這是我,很多年了,我在美國的時候,大概是二十多年前,二十五年前,有一次我感冒看醫生。這個醫生也是中國人,在美國開業,給我診斷,拿一點藥。我跟他聊天,我說病人跟醫生要有緣,病人相信醫生能治我的病,醫生相信病人,我一定能把他治好,這個病就沒有問題。如果病人懷疑醫生,醫生懷疑病人,這個病只有加重,不會好的。那個醫生相信我的話,他說你講得很有道理。我說病人病怎麼好的?是他的自信心把他治好的。醫藥只是個幫助,所以叫增上緣,佛家講增上緣,那是少分,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信心。你信佛,佛法能把你治好;你信鬼神,鬼神能幫你治好。是不是佛治好的?是不是鬼神治好的?都不是,是你的信心把你治好的,這個道理要懂。真的搞清楚、搞明白,原理搞清楚了,回歸到佛法,佛法是無上真正之法。為什麼稱它無上真正之法?佛法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是不是從釋迦牟尼佛?不是,也不是從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從哪裡來?自性彌陀,釋迦也是自性釋迦。所以,佛法回歸到自性。自性,惠能大師講得很清楚,自性是什麼樣子?「何期自性」,沒想到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佛菩薩教化一切眾生,只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幫助一切眾生回歸自性,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要是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的可貴。所以這個法門稱為法寶,名稱的來由,名稱的含義,你可想而知。

  千言萬語,無數次的叮嚀,就是教我們不要執著、不要分別,不要起心動念,這不起心不動念難,對凡夫來講非常困難。如果我們把執著分別降低、減少,你所收穫的就非常之多。世間人盲目、無知,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為什麼?貪財、貪名、貪利。佛告訴我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看你求作佛、求作菩薩都能做得到,求發財、求升官是輕而易舉,雞毛蒜皮小事,哪有求不到的?真求得到。怎麼求?佛告訴我們,財從哪裡來的?財從財布施來的。你要想求大財富,你就拼命去布施,愈施愈多,這是真的,一點不假。你要求聰明智慧,你就修法布施;你求健康長壽,你修無畏布施。這是三樣東西,哪個人不求?哪個人不想得到?但是搞錯了,用種種手段去奪取財富。你想求財富,用的方法、手段恰恰相反,把你命裡面財富,不但沒有增加,把它虧折掉了,這個可惜。你看雲谷禪師教導了凡先生怎麼樣求財?怎麼樣求升官?怎麼樣求兒女?他依照方法,統統得到。所以佛法不是假的。

  我在年輕的時候,人家算我的命,不只一個人,至少有十幾個人。命裡沒有財庫,財庫空空,是什麼命?說的是真不好聽,乞丐的命,沒有財富,沒有地位。我相信,也短命,我統統都相信,全都沒有。接觸到佛法之後,老師教我,好在有點善根,對佛法相信,不懷疑,老師教導的,依教奉行。老師教我去布施,我說沒有錢,哪有錢?生活都成問題。老師問我,你一個月能不能有一塊錢?這行,一個月一塊錢可以:有沒有一毛錢?這個可以。你就從一毛、一塊開始布施,我就真幹。學佛了,也到寺廟走動,看到寺廟裡常常有放生,我們就贊助一毛、兩毛放生,那多少不拘。印經的,還有布施醫藥的,有人發起,我們做隨喜功德,愈做愈多。當年台灣印《大藏經》,就是日本的《大正藏》,預約的價錢,那個時候台灣的錢三千塊錢,我一個月的收入才五十塊錢,你說三千塊錢多麼艱難。很多朋友們幫助我,那都是借我的,不要利息,我很不容易請了一部《大藏經》。書店看到我這麼真誠,也給我打了折扣,我花三年的收入,那個三年當中真叫省吃儉用。一個月最少花多少錢?花八塊錢,最多不能超過二十塊錢,錢才能省下來付《大藏經》的費用。怎麼會想到六十年之後,我能夠贈送一萬套《大藏經》?這一次台灣商務印書館再版印《四庫全書》,我又跟他訂購了一百套,一套《四庫全書》等於十五套《大藏經》。這麼多年來,老師教導我愈施愈多,愈多愈施,自己什麼都不留,自己什麼都不要,你得要相信才行。身體愈來愈健康,煩惱愈來愈少,智慧好像年年都有增長,你們諸位聽經的人就了解。

  經教,學習經教,扎根要緊,根紮穩了,一生學一門,一門通了一切都通,《華嚴經》上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怎麼選擇?選擇自己歡喜的,就好修。你自己歡喜的,肯定是過去生中學過的,這一生又遇到了,很親切、很歡喜。如果很生疏的,學起來困難;很歡喜的,很容易學習,不要捨棄。一部經裡頭是修戒定慧,依照規矩去學習,這就是持戒;一門深入,沒有雜念,就是修定;心地清淨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開智慧,智慧開了之後就通達,一經通一切就通。不要去求,不要求多,不要求廣學多聞,那個念頭不好,那個念頭是障礙,那是雜念、是妄念。學經教也是修清淨心,我學一部經,把雜念、妄想統統都放下。所以專心學一部,他是修戒定慧,不能學雜,不能學亂,這是古大德修行證果的祕訣。初學的人一定要有信心,如果沒有信心,我學一樣,好像看到別人學很多,很羨慕,那你就錯了。你對於經教沒有信心,對方法沒有信心,對老師的指導沒有信心,那麼你用的時間長,下的功夫深,所得到的是經教的皮毛、常識,真正的東西你得不到。要知道經上講的話是句句真實,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尤其惠能大師給我們的示現,給我們做出的榜樣。真正通了,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不需要學,臨時人家拿來問,你一聽、一接觸就通。這個道理很深,但是它是真的,它不是虛妄的。

  所以在第一首裡面,我們執著的,所執著的就是遍計所執。遍計所執都不是真實的,全是假的,我們用現在的話說,無非是一個抽象概念而已。在《百法》裡面,這屬於不相應行法。所謂不相應,它跟心法不相應,跟心所法不相應,跟色法也不相應。因為心心所、色法是依他起的,就是因緣所生法,好像還比較有一點真實的樣子。遍計所執是抽象概念,完全不是事實,全是假的。但是,你看有多少眾生把這樁事情認作真實,決定不肯放。不相應行法裡面第一個是「得」,它把它擺在第一個,妙極了。你看我們世間人哪個不想得到?得就是遍計所執,你得個什麼?你得到什麼?你細細想,譬如得錢,錢你真的得到沒有?沒有!尤其是現在,現在說得多少錢,是銀行裡的阿拉伯數字,什麼都沒有,全是假的。能得之心不可得,所得之法也不可得,說實在話,連身體都不可得,身外之物哪一樣東西你可得?你得財、得名、得色,得什麼,全是遍計所執。你總得要把這個看開,把這個看開要放下,放下什麼?放下隨緣,隨緣是最自在的。

  佛教我們施財,財自然就來了。來了做什麼用處?幫助一切需要的眾生,這就對了。如果你用這個財來享受,那你就墮落,為什麼說是墮落?這些東西增長你的自私自利,增長你的我執。自私自利、我執是煩惱,就是說增長煩惱,這個經上講的,你看愚痴增長,邪見增長。愚痴、邪見是六道生死的根,你在這個根上又給它加肥料,又給它添土,那根更深,你怎麼能出生死?這個話要不是佛說出來,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想不到,我們以為那是好事。所以世間人看,表面上是好事,實際上不是好事。覺悟的人那就無所謂了,底下一首講,覺悟的人你得到,得到不為自己,會幫助許多苦難眾生,這是對的。所以決定不能享受,不享受,你才會健康,才會快樂。你要享受,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貪圖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福報完了,你所有一切病痛、災難統統都現前。這是我們只要冷靜細心去觀察,這些事情都在我們周邊。可是佛不說,我們沒有注意;佛一說,我們注意一看果然不錯,這是講業因果報。

  由此可知,因果教育也非常重要。對於諸法實相認識不深的人,用因果幫助他。諸法實相通達明瞭,那因果這個事情他自然清楚,他不會作惡。事實真相不了解,往往他認識不清楚,把惡當作善,把善當作惡,這種人太多了。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當作假的,善當作惡,惡當作善,叫顛倒,這叫愚痴。所以認知很不是容易的事情,這是佛法經教幫我們一個很大的忙,我們要不是透過長年的學習,哪裡會知道這些事情?知識分子用經教的方法來修戒定慧,用經教的方法幫助我們放下,幫助看破,是有一定的好處。所以世尊當年在世,用經教,用講經教學,為教化一切眾生主要的方法。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是對上中下根,上上根、下下根那是例外,那個都好教。上上根,所謂說一句、兩句就開悟,他就轉凡成聖;下下根,教他念阿彌陀佛,他肯定往生。這些都在遇緣不同,遇到佛的緣,哪有不成就的?無相,意思就是不要執著,給你講到遍計所執性,你不要執著有個遍計所執性,那就是相無性。所以說相無性就是破這個執著,你才真正明白了,真正覺悟。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