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0四五卷)  2003/5/1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045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第三段離垢世界,我們將經文念一遍: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西,次有世界,名為離垢。如來於彼,或名意成,或名知道,或名安住本,或名能解縛,或名通達義,或名樂分別,或名最勝見,或名調伏行,或名眾苦行,或名具足力。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離垢』,前面跟諸位說過。名號,也常常提醒我們,特別是在這時代,垢是煩惱的代名詞,這個時代煩惱重、煩惱多,我們必須要向佛菩薩學習,怎麼樣遠離煩惱。遠離煩惱不是在事上,如果事上離垢,諸佛菩薩就不會到六道、到九法界來度眾生,為什麼?九法界,尤其是六道,六道裡面尤其是三惡道,嚴重的染污,不清淨,離垢怎麼可能到這世間來?不會來。佛菩薩高明的地方,沒有染淨。心裡頭有清淨,那個清淨也是染污,必須染淨兩邊都捨離,才是真正的離垢。

  如果是相對的,說老實話,離垢出不了三界。為什麼?佛給我們說過,色界天三禪是淨土(娑婆世界的淨土),四禪是福地,沒出三界。因此,這地方不向佛菩薩學就不行,佛菩薩事上沒有離開,理上離開了;也就說心地上他一塵不染,所以他在淨土沒有樂受,在地獄沒有苦受。這是大乘經上常常說的,我們疏忽了。佛講凡夫有五種受:苦、樂、憂、喜、捨。這要聽清楚,凡夫有五種受;覺悟的人,覺悟的人阿羅漢以上,這五種受沒有了。五種受沒有了叫「正受」,大家聽過這名詞,受是享受,正是正常,正常的享受叫「三昧」。佛講六道凡夫的受不正常,怎麼不正常?苦、樂、憂、喜、捨這五大類。佛已經恢復正常,已經遠離不正常,不正常是垢。佛這些教誨,其中的義趣我們要明瞭,決定不能誤會。誤會怎麼樣?誤會你就錯了,你講修行,修行你修錯了。知見比什麼都重要,大乘教裡頭常說的,破戒可以救,佛能救你;破見,佛不能救。見是什麼?見解錯誤,佛沒法子,見解要正確,修行自然就得方便。真正修行,《華嚴》末後五十三參歷事練心,你不在事相上,你怎麼能夠把煩惱習氣斷盡?這講斷盡,小乘教裡說的,大乘教中不講斷,講轉變;你怎麼能轉煩惱成菩提?

  所以,菩薩不捨六道,不捨三途,他在這裡頭轉境界,自己轉了自受用;自己轉,給別人做榜樣,別人看出門道也學著會轉了,這就是度他,不用說話的。所以佛菩薩在世間天天做如是示現,也可能天天做同樣的示現,不斷在重複。為什麼?眾生煩惱習氣很重,絕對不是說很快就回頭,很容易就轉過來;其實不然,眾生真正轉變回頭是要相當長的時間,這就是講長時薰修,佛菩薩示相天天在示相就是薰修。

  釋迦牟尼佛在世,諸位讀《金剛經》,你在《金剛經》上就看到,須菩提尊者跟釋迦牟尼佛多少年?佛成道之後不久,他就加入僧團,佛開始講經教學,先說阿含,小乘法人天道講了十二年。大家已經有這樣的基礎,可以向上提升,這十二年就好比小學畢業,佛要開初中的課程,方等。方等講了八年,中學完成,可以再提升,提升這是講大學課程,這講般若;般若是佛主要的教學,講了二十二年。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四十九年,講般若佔二十二年。須菩提尊者,諸位想想看,你算這時間,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般若講二十二年,《金剛經》是在中間講的,般若法會的中期講的,我們算它十年,三十年。

  須菩提尊者跟在釋迦牟尼佛面前三十年,天天看他是這樣子,過一種很呆板的生活,機械化的生活,每天除了講經教學之外就出去托缽,天天做這示現。每天做,做了三十年,這一天被須菩提看出來了。這是《金剛經》的發起,須菩提才讚歎「善哉善哉,希有世尊」,看出門道出來了。什麼門道?全部的佛法,原來就在釋迦牟尼佛日常生活當中演變出來,你得會看。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就是他從早到晚所示現;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教誨,又何嘗不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說從早到晚時間還太長,你要真的會看,每一分鐘、每一秒鐘所示現的,圓圓滿滿的佛法。

  我們把它縮小來講,不要講得太多、太雜,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在哪裡?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圓滿的「大方廣佛華嚴」。須菩提要看三十年才看出來,這叫什麼?大徹大悟,這叫明心見性,這真正脫離了十法界。所以長時的薰修,長時的表演,這叫大慈大悲,哪裡是短短時間能覺悟的。所以學佛,佛法常講福慧雙修,不能不修福,為什麼?壽命是福報之一,你沒有這麼長的壽命,你沒有法子覺悟。薰修幾十年了,你還沒有開悟,壽命到了,這就叫死魔。這一生不能開悟,到來生,算你這一生修得還不錯,來生能得人身繼續修行,但是至少要中斷二十年。二十年的中斷,前面所修的大概也忘了差不多,勢必要從頭來起,這叫退轉。

  一次的生死是很大的一個落差,退轉。如果你這一生修得不錯,來生得大福報享福去了,這太危險了。人一享福就迷惑,前世修行他忘得乾乾淨淨;這一世,這是五欲六塵的受用太豐足了,對於修行這念頭起不來,這很可能,例子太多了。所以往往一退轉,幾世、幾十世、幾百世,這是菩提道上事實真相。到什麼時候才不退?經上講得很清楚,小乘證得須陀洹果,大乘圓教證得初信位的菩薩,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了,你證得位不退。那就說明你雖然沒有出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頭生生世世不會墮三惡道,人天兩道你會繼續修行。如果你沒有把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你修的一切善因很可能就享福去了,那就是長時間的退轉,大幅度的退轉,所以修行成佛要無量劫。

  善導大師給我們的教誨很寶貴,修行能不能成就,有多麼大的成就,他老人家講「總在遇緣不同」。這緣裡頭最重要的善友,我們講的是老師,《華嚴經》講的是善知識,這與我們的關係最密切了。你要遇到好老師,得到好老師的調教,你的方向目標是正確的,你明理,讀書明理,了解事實真相,你不會退轉;你不明瞭道理,不知道事實真相,哪有不退轉的?這就是沒有辦法離垢,就退轉了。所以我說這世界的人不錯,這世界的人已經離垢,至少他們的煩惱習氣很輕,不重,佛在這地方教化容易,這地方的人民善根深厚。

  如來在這地方第一個德號,『或名意成』。成是成就,意成就。實在講意成就了,沒有一樣不成就。身、語、意三業,意業是主宰,身口是為它工作的。這名號裡頭,意義非常之深。諸位都知道大乘法裡頭常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裡面跟我們講的「唯識所變」。意是識,意要是善,沒有一樣不善;意要是淨,沒有一樣不淨;意離垢,一切染污統統離了。

  我們的麻煩在哪裡?有的時候學得好像有那麼一點樣子,但是意上沒有。很勉強的外表形式上,持戒持得很嚴,儀規做得很如法,外表上像,莊嚴肅穆,裡面染污沒離開,還是自私自利,還是貪瞋痴慢。細細去思惟、去反省,佛給我們說的標準我們沒做到,差距太大了。所以外表雖然怎樣做,不能持久,這現象進進退退,冷暖無常。這在修學過程當中,必然的現象,這是一個關口,看你能不能度過。你要能夠安全度過,往後真的是一帆風順,度不過就退墮了,菩提道上沒有分,你走的還是三途六道。最重要的「意成」。

  我們在往生傳裡面看到很多的例子,心行不善,臨終遇到善知識給他開示,教導他,忽然覺悟過來,知道一生做錯了,真正懺悔往生。像佛陀在世的時候,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惡,臨終懺悔往生了。佛跟大家說他是上品中生。我讀到這段經文,我都非常訝異,因為我們心目當中想,臨終懺悔往生,大概總是下輩往生,下下品往生。佛說他是上品中生,簡直不敢想像。為什麼?上品中生,一般一生行善用功的人都未必都能得到,一個五逆十惡的人,臨終一念懺悔居然能往生,但這話是佛說的,佛不會打妄語。所以,從這地方我們真正體會到,世間諺語有一句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想到這一句,惡人真正回頭過來,他就是一等一的好人,真回頭了,從此以後再不造惡業,這力量太大太大了。

  這裡面還有一層很深的意思,什麼意思?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可以輕看了惡人。你不要以為這人五逆十惡樣樣都做,你瞧不起他,說不定他臨終遇緣,懺悔往生地位在我們上面,高得太多了,那個時候見面怎麼好意思?所以佛在經上教導我們,「不念舊惡,不憎惡人」。我們只看到他這一世,沒看他前世,他前世肯定是大修行人,為什麼這一世變成這樣子?善導的話「遇緣不同」。他這一生從小遇的是惡緣,他周邊的人,交際的朋友都是狐朋狗友,都不是善人,他被薰染了。那個善根底子厚,所以臨命終時他會懺悔,這就是說明他有很深厚的善根,這一生當中不幸而被迷了;聽到善友一開示,他立刻就覺悟、就回頭。

  我們沒有天眼,不能看到三世,換句話說,不認識人。這些佛菩薩示現,含義都非常之深。往往我們沒有看在眼裡,看輕的人,輕慢的人臨終走的時候非常殊勝。你看《影塵回憶錄》裡頭,倓虛法師記載的修無師往生,修無師在世的時候誰瞧得起他?他什麼都不會,也沒念過書,大家只看到這人老實忠厚,常常受人輕視,甚至於侮辱,粗重的活都叫他去做。他歡歡喜喜去做,從來不抱怨,走的時候預知時至,他也不生病,坐在那裡就往生。往生的時候還留了一句話,那是替他助念的人要求的。這些助念的人說,過去真正修學成就的人往生,總留幾首偈子或者留兩首詩給後人做紀念。他們要求修無法師,修無說我不認識字,老粗,他沒有出家之前做泥水匠。他說:我也不會作詩,也不會作偈子,但是我有一句老實話告訴大家,「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他留了這句話,我們想想這句話有道理,他是不會說,但是他都做到。講經說法的法師,會說,他沒做到。他沒做到,他沒有真智慧,成就當然不如他。在世法裡面他不如別人,在佛法裡頭別人不如他。

  我們的緣在這時代來說,算是很殊勝,殊勝在哪裡?天天沒有離開經教。不管你是什麼根性,天天都在薰修,這是無比殊勝的法緣,天天不間斷,總有一天醒悟過來。不要以為現在已經覺得不錯了,好像已經是覺悟了,其實沒有。現在可以說你稍稍有一點溫度,有一點暖氣,這覺悟好像火燒起來,你現在還沒有。覺悟過來的人不一樣,真正覺悟就像宗門裡頭常說的「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那是真正覺悟。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平等是覺悟,與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相處,心平等的,清淨平等真誠慈悲,你覺悟了。你這一點做不到,沒有覺悟。這是講什麼?講境界。境界要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你才能向上提升;經義要熟記、要明瞭,你才能落實,把它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覺悟的人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平等慈悲,周遍法界,普被蒼生,這真正覺悟了。大乘法裡頭常講「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真正覺悟不捨一人,所以「意成」這名號含義很深很深。

  第二個名號,『或名知道』。這兩個字意思跟前面「意成」一樣的博大精深。「道」廣義的,世出世間一切道理,佛法裡面常講的性相、理事、因果,沒有一樣你不通達明瞭,這叫「知道」。這意思在一般宗教裡面讚美上帝讚美神全知全能,知道就是全知全能。狹義來講,十法界依正因果,這是道。法相唯識宗所講的引、滿二業,我們明瞭嗎?你要是明瞭你就會修,你修學得很如法,你就有成就,一天有一天的成就,一年有一年的成就,必定是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會修了。我們今天又如何?說老實話我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這樣說法?不知道你才會造業,知道,不會造業了。知道是真正認識道,這道是道路,是方向,是門道。我們真的不知,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還是隨順煩惱習氣,一絲毫都不能夠轉動,隨順煩惱習氣,三惡道!

  想想看,這想想看是真修行,反省。佛法裡頭最重視的朝暮二課,你有沒有去做?早課是提醒,我這一天不能夠違背經教,就是不違背性德,不違背佛菩薩的教誨。晚課是反省、是檢點,我今天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違背佛菩薩教誨?晚課是做懺悔的功夫,沒有做到的,希望明天要做到,已經做到的,希望能保持,這樣做早晚功課怎麼會不進步!所以許許多多人朝暮二課流於形式,這功課為誰做的?好像都是為佛菩薩,與自己不相干,這是什麼?這不知道。你真正知道,你要曉得朝暮二課與佛菩薩不相干,與自己的關係大!

  我們現在得人身,希望在這世間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人到底什麼樣子?我們可以用天台大師的「百界千如」來講,你是想作佛還是想作菩薩?是想作緣覺,還是想作聲聞,還是想作天人,還是想作人?甚至於有人還喜歡作阿修羅,羅剎。不捨貪瞋痴,貪心重,貪而無厭,人中之鬼,鬼頭鬼腦;瞋恚心重是地獄,愚痴心重是畜生,你做哪一種人?作佛,佛是清淨平等慈悲,菩薩是六度,四攝六度是菩薩。這裡面有引業、有滿業,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你就知道怎樣做人,怎樣修福修慧。福慧得到了,你肯修哪有不得的道理!你們看《了凡四訓》你就明白了,真正肯修它一定現前。這道理現在你們同學都知道,日本江本勝博士從水的結晶裡面得到證明。你修善一定得善果,你造惡一定得惡報,這是科學從實驗室裡頭發現的,自然的道理,不是佛菩薩、神賜給你的,不是的,自自然然的道理。你知道這道理,你肯幹。

  所以你看江本勝先生他呼籲,希望全世界的人明白這道理,以愛心,以感恩的心對待世間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的前途非常美好。特別是什麼?別人以惡意對我,我以感恩的心對他,這是中國古人都說過,無始劫的怨結立刻能化解。人把內心裡面一切怨結仇恨統統消得乾乾淨淨,這不得了,內心裡頭的怨結消乾淨了,業障化除了,外面沒有障礙了。外面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一接觸到,沒有一樣不圓滿,沒有一樣不自在,自利利他,真的成就無量功德。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離垢世界如來名號第三句:

  【或名安住本。】

  這名號對我們修學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本」,本是什麼?在中國過去小朋友念的《三字經》,我們小時候也念過,第一句就把這個「本」說出來,「人之初,性本善」,本是善的。佛法裡面講本是清淨的,這是講的心,心是萬法之本,它是純淨純善。它本來無一物,能現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本,既然純淨純善,所有顯現的一切法,無有一法不是本淨本善。所以修行證果的人,如果不把這當作本修因,你決定不能證果。為什麼?大乘經上常講「因地不真,果招紆曲」,因真,果就真,真的是什麼?真的是純淨純善,本善。

  我們今天看這世間,這一切人事物裡頭真的不善,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哪裡叫善?沒錯,你所看的是現象,現象它的本是純淨純善,但是它現在為什麼會變成不淨不善?這是被染污了,你要明白這道理,就像一塊黃金掉到糞坑裡去了,雖然掉到糞坑,黃金它的本還是真金,它的價值沒有一絲毫的損失,只是外表上骯髒而已,那個骯髒把它洗乾淨,它本來面目就現前。所以不善是後天的,不是先天的。不善,《三字經》上講得很好,「性相近,習相遠」,習就是染污,習性,那不是本性。習性與本性說老實話不相干,我們要重視的是本性,不要把他的習性放在心上,我們的心就會純淨純善。佛常常講是我們迷了,是我自己迷了,迷在哪裡?不知道看本性,專門去看習性。六道凡夫最糟糕的就這樁事情。諸佛菩薩高明,就高明在此地,他看一切眾生的本性本善本淨,所以說一切眾生皆成佛道,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有一切眾生,佛眼睛當中都是佛,所以佛敬佛,佛尊重佛,這是本。

  我們能不能『安住本』?我們要安住本了,天下太平。你的心肯定,你的真誠遍虛空法界,你的清淨平等遍虛空法界,你的正覺慈悲遍虛空法界,普被一切眾生。你今天還做不到,做不到是什麼?你沒有安住本,你是安住末。安住末就是安住在煩惱習氣裡頭,安住在迷惑顛倒裡面,這叫凡夫。這一顛倒,心裡面常常放著煩惱習氣,就是染污,你所現的這境界相,這就是六道輪迴,這就是現前的天災人禍,許多宗教裡頭講的世界末日。大災大難從哪裡來?「從心想生」,諸位要好好記住佛這一句無上的開示,不是從別人心想生,從自己心想生。我自己心地純淨純善,別人怎麼樣想惡,與我都沒有關係,這叫什麼?共業、別業,別人造的惡業我會受到牽累,因為我也有這惡業,你才跟他共,真的共患難。如果你的心地清淨一絲毫不受染污,你跟他不共。這不共的話,那就是佛菩薩,佛菩薩示現在我們這世間,不共。

  我們這裡受苦受難,人家住清淨莊嚴的淨土,你要問這什麼原因?這是真的嗎?你細心去看看,日本江本勝博士他對水結晶的實驗,你應該有所啟示。這一杯水放在這裡,一個心胸很惡的人,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們兩個人看這水,水結晶不一樣。善心的人看這水,水呈現的是非常美麗的結晶,像花朵一樣;不善的人去看的時候,那個結晶是支離破碎。你要把這擴大到世界,不如此嗎?這世界以惡心看,這世界是亂世,災難重重;以善心看的時候,這世界是淨土。到底是淨土是穢土,是吉祥是凶災?不在外境,在自己一念,與別人不相干。我的念頭轉過來了,我住淨土,他的念頭沒有轉過來,他住穢土。我要有慈悲心,我幫助他,我把這道理事實真相講解給他聽,他念頭轉過來時候,他也住淨土。「境隨心轉」、「若能轉物,則同如來」,這些真是最寶貴的教訓。你想想看,是不是統統都是教我們安住本?人能安住本,這人就成佛,就成菩薩。

  我見到有最惡劣的人,最凶狠的人,以惡意惡行加於一個人,讓這人受極大的衝擊,受極大的苦難,但是現在這惡人有災難,曾經受過他侮辱陷害的這人,聽到這樁事情,第一個念頭是什麼?我要去救他。這種人在歷史上也不多,把過去世的怨恨,過去那個怨恨忘得一乾二淨,看到這人有苦有難的時候要幫助他,這是什麼力量?佛法不思議的力量,他覺悟了,他入佛境界,這才能轉得過來,沒有通過思考,直接的反應。要是一般人聽到這事情,豈不幸災樂禍;你過去整我,你看你現在報應來了。我們學佛的功夫境界就在這地方考驗。

  佛在《八大人覺經》上講的「不念舊惡,不憎惡人」,百分之百的做到。怎麼叫百分之百?他出自於自然,沒有通過思考,通過思考就不是百分之百。如果聽到這事情,想一想佛教我「不念舊惡,不憎惡人」,我還是去幫助他,這就打很大的折扣了。這念頭轉過來,境界轉過來了,福智增長,這人是智人,這人是福人,這人安住本。能夠「以德報怨」,只有菩薩才能做到,真正覺悟的人才能做到,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世間賢君子做不到,能做到「以直報怨」,這是儒家講的,這不錯了,以德報怨還得了。所以這是化解無始劫冤業最殊勝的方法,妙法。

  我們應當要知道學習,像諸佛如來,像法身菩薩一樣,這就是我們走佛道,走菩薩道,對自己有大利益。今天我們講這大利益,諸位能接受,善心變的是善境界,惡念變的是惡境界,你的心純淨純善,什麼樣的災難都消了,什麼樣的業障也都化解了,這是佛法修學真實功德。所以,我們要學安住本,首先要認識本,本性、本淨、本善,本來具足無量智慧,本來具足無量德能,本來具足無量相好,本淨本善就統統現前,現在就現前了。離開了本淨本善,用現代科學裡頭的話講,那就變種了,一次變,第二次變,第三次變,無數次的變,愈變愈糟糕,愈變愈壞,愈變愈不善,但是不怕,無論它有千萬次的變化,只要一念覺悟,馬上就回歸到本善,就在那一念覺悟。我們的心要安住本,我們的言語要安住本,我們的行為要安住本,特別是對惡人,對於自己的冤家對頭,要以善心、善意、善言、善行來對待,那你這佛法是真正學到了;你還做不到,你沒學到。再看底下一個名號:

  【或名能解縛。】

  「縛』是繩索捆綁,「解」是解開,解開纏縛,這縛也是代表煩惱習氣。堅固的妄想分別執著在佛經裡面叫結縛,怎麼樣結縛的?迷了才產生的。無始以來迷失了自性,起了無明,無明是結縛。從無明裡面又起了妄想,妄想裡頭又起了分別,再起了執著,這結縛是愈來愈嚴重。嚴重到什麼程度?這圈子愈來愈小,愈來愈緊,緊得讓你透不過氣來,古人所謂作繭自縛,迷惑到極處。迷沒有不造罪業,罪業帶來給你的苦報,惑業苦。怎麼樣才能解脫?覺悟就解脫。

  所以佛法的教學,最高的指導原則是破迷開悟,破迷就是此地講的『解縛』。用什麼東西來破?用覺,覺而不迷,煩惱習氣就化解。轉煩惱為菩提,真實般若智慧,它的德用就是把所有一切不善統統轉變成純善,所有一切不淨統統轉變成純淨,就在一個智,在一個覺。智覺有這麼大的功能,這是真正的寶,我們稱之為法寶,稱之為佛寶,稱之為三寶。佛法僧三寶,三而一,一而三,就是智覺。我們大家都知道,佛是智覺的意思,法還是智覺的意思,僧還是智覺,都沒離開,一而三,三而一。不智就愚迷,不覺就迷惑,愚迷結縛,智覺解開了。

  佛能解縛,第一個意思是自己解脫了,把最微細的無明都化解,就是圓成佛道。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化解掉,其他的統統都解開、都化解掉了,還有一品生相無明,這一品生相無明再把它化解掉,他就證得究竟圓滿的菩提。這是如來示現給我們看的,這樁事情別人幫不上忙,所謂是「解鈴還須繫鈴人」。為什麼?這纏縛是我們自己做的,不是別人纏縛我們,是我們自己纏縛自己,這道理一定要懂。

  我們今天受了冤屈,受別人陷害,別人能給我們委屈嗎?能給我們陷害嗎?不能。為什麼受得這麼苦?是你自己無知。別人給你的是個增上緣,這增上緣給你了,你把你自己內心裡面煩惱習氣引發出來,這習氣讓你自己受罪,外頭沒有關係。外面假如要有關係的話,我們今天苦,佛菩薩要來救我,他要不來救我,他慈悲何在?這說明了,完全都是自作自受。你受苦,苦是你自己做,你自己心裡頭變現的,不善的心;你得樂,是你自己的善心,與外頭一點交涉都沒有。你要怨天尤人,你不是罪上加罪嗎?這道理很深,真的不容易懂,但是它是真理。

  你明白這道理之後,吉凶禍福,不是外面加給我的,是我自己念頭上變現出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佛說得對,一點都不錯。外面東西充其量是一個誘導,這誘導問題是你接不接受?你要不接受,一點事都沒有。你要接受什麼?把自己煩惱習氣引發出來,然後變現出苦境界你自己去受。所以佛菩薩看到這些眾生受苦受難,在那裡嘆息「可憐憫者」,他真可憐,他以為災難是外頭來的。諸位想想,這樁事實真相,不但說世間人不知道,都以為苦難是從外頭來的,快樂也是從外頭來的,他不曉得是自己內心變現的,就是染淨善惡的念頭。你要真正搞清楚,真正搞明白,不必透徹的明瞭,能夠明瞭少分,你現前這些苦難就去掉一大半了,你怎麼會苦?你怎麼不快樂?我們今天能夠稍稍懂得這點道理,我們要感謝釋迦牟尼佛的經本,我們要不是看經,不是聽他的教誨,我們怎麼會懂這道理?這道理就是佛講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兩句話會講的人很多,哪一個佛教徒不懂?都聽說過,不學佛的世間人聽說過這話也很多,這話真正道理懂不懂?不懂。為什麼?真正道理要懂,你就離苦得樂,你就得佛法真實受用了。

  我們在這段經文裡面看如來的名號,我在前面講了這世界叫「離垢」,這世界的眾生善根深厚,他聽得懂,如來在那裡好教。在教學裡面講這些學生根性成熟了,機會到了。「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他到這程度,縱然沒有起心動念求佛菩薩,只要到這程度,佛菩薩自然來了。到這程度,這是冥感,佛顯應。你沒有這善根,沒有到這程度,佛不來,為什麼?來跟你講沒用處,你聽不懂,你得不到受用。必須你善根成熟,佛菩薩到這地方教化,起很大的作用,幫助你成就。

  在這地方最重要的一點我們要能體會到,自己解縛才能幫助別人解縛,自己安住本才能幫助別人安住本,這是一定的道理。自己做不到,決定不能幫助人,這是佛在經上常說的「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這幾句話佛說的,我們的印象很深刻,我們要想別人幫助,今天世界上苦難很多,求助的人很多,我們有沒有能力幫助別人?自己轉過來就能幫助人,自己轉不過來,沒有辦法,所謂是「泥菩薩過河,自身不保」,哪有能力幫助別人?這幫助別人不費錢的,是自覺,自覺自悟,這形象去幫助別人。佛在經上最重要的這些開示都能夠落實,縱然是不能圓滿,少分,給一般學佛的人帶來信心,「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心比什麼都重要,人失去了信心,一事無成,就是世法很小的事業都要有信心,他才能成就,沒有信心決定不能成就。第五個名號:

  【或名通達義。】

  義是義理,這一句名號意義很深很廣,我們今天學習的,著重在這義字。我們在基督教經典裡頭《新舊約全書》,在《古蘭經》裡面,常常看到神所讚歎的義人,能夠行義的人,上帝、神都常常讚歎;不義之人,我們就可想而知。他們那個經典上,上帝有懲罰,懲罰的對象是什麼?不義之人。什麼是義?與道相應的行為叫義。在中國儒家所講的五倫五常這是義,落實在生活當中,在人事、在物質環境裡面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或者說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義,淺顯的解釋,人應當的行為。父慈子孝這是義,為人父母對兒女不能不慈悲,做兒女對父母不能不盡孝,這是義。我們現在社會人講義務,應該要做的,沒有條件的,決定沒有講求報酬的,講求報酬是生意買賣,那不是義;無條件的,應該要去做的。兄弟互相友愛,朋友有信,信義。什麼人能『通達義』?究竟圓滿的通達是如來。如來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這是義務,這是他不能不做的。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來成佛,但是他因為一念不覺而有無明,變成了十法界。如來有義務幫助他們回歸自性,這是如來的義務,沒有條件,沒有代價,這是大義。我們不曉得。他跟我無親無故,我為什麼要幫助他?只有如來才曉得。

  世出世間沒有無親無故的,如來果地上明白了,法身大士也明白,明白什麼?佛經裡面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說有沒有關係,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哪有沒有關係的?沒有關係是你迷,是你無知,你要不迷,你要是明白了,你就曉得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密切關係。由此可知,你討厭一個人,是討厭自己;你瞋恨一個人,是瞋恨自己;你不喜歡一個人,是不喜歡自己。這種大道理,六道裡頭人不知道,四聖法界裡面知道,還不能完全做到,一真法界裡法身菩薩他懂得,他做到了,他跟佛一樣在做。由於無明沒斷盡,他還有一點障礙,他在做的時候有時候還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能像佛那麼樣的大圓滿、大自在,六道凡夫完全不知道。

  知恩報恩這是義,今天人不知道報恩,什麼原因?不知恩。能不能怪他?不可以,你要怪他你就錯了。為什麼?忘恩負義不是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知恩報恩,但是他今天所作所為真的是忘恩負義。你要知道,這是他迷了,迷失了自性,佛經上常常講「可憐憫者」。他可憐在哪裡?迷失自性。所以這時教育重要,諸佛菩薩為什麼要示現教學,就這道理。《三字經》上「苟不教,性乃遷」,乃遷是什麼?性就產生變化了。現在你看SARS病毒,我們常常講的變種了,為什麼變種?沒人教它。所以六道凡夫你要曉得,講六道凡夫就要用憐憫心,他不明瞭。現在我們稍稍有一點明瞭了,明瞭我們要像佛菩薩一樣對待他們,示範給他看,講解給他聽,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

  這幫助絕對不是短時間,要有耐心,這耐心就是修自己的忍辱波羅蜜,沒有這些境界,忍辱波羅蜜到哪裡修去?沒地方修。真正有耐心,像釋迦牟尼佛我在前面跟諸位說過,幫助須菩提覺悟,他得用三十年的時間。須菩提這時候看到釋迦牟尼佛托缽回來,才「希有世尊」,希有,為什麼?他看出門道出來,三十年天天看,都沒有看出來,這一天發現了。但是你要曉得沒有三十年天天看,他怎麼會覺悟?所以自己不覺悟,怎麼能覺悟別人,自己覺悟,才有長遠的耐心恆心,不屈不撓,勇往直前,幫助所有一切眾生,幫助冤親債主。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