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八九卷)  2003/12/1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89

  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上一次講到李長者《合論》裡面註解「釋品名目」,這一段介紹過了,現在接著再介紹下面一段「釋品來意」:

  「二、釋品來意者,為此第二會中普光明殿說十信心,明成凡夫自心所契佛果,信其前之如來名號品,舉佛身眼耳鼻舌等,及名號遍周」,我們先看這一小段。長者給我們介紹這品經的來意,他說這是「二會普光明殿」,普光明殿的意思前面已經介紹過了。這一品經說「十信心」,也是成就凡夫自心所契之佛果,這句話很重要,實實在在給我們說明,佛法真正殊勝不思議之處是信自,不是信他。他佛,世尊為我們介紹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無量無邊諸佛,這些諸佛從哪裡來的?都是我們凡夫自心所契之佛果,不是外面來的。淨宗同學比較熟悉的,是古來祖師大德們開示當中常常講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很多人都懂得這句話,但是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沒懂,怎麼知道你沒懂?你學淨宗學了不少年,依然是有自、有他,有因、有果,這就是你沒契入境界。

  如果你要知道自佛、他佛是一不是二,你的受用就不可思議!智慧開了,妄想分別執著不需要斷自然沒有了,怎麼會沒有了呢?中國人所謂大而化之,在佛法裡面講,「會歸自性」,特別是《華嚴經》上所說的,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透露這個訊息,整個宇宙是自己,就是你自己不肯承當。古大德,特別是宗門,都是勸勉我們,大丈夫應當直下承當!承當什麼?承當這個事實。這個事實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境界相,相從哪裡來的?心現的,就是此地講的「凡夫自心」。為什麼會有十法界依正莊嚴?為什麼會有我們現前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幻化無窮?這是識變的。識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阿賴耶,學佛的人都懂得,分別是意識,執著是末那,識變!如果轉識成智,你就見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裡?一真跟十法界不二。雖然不二,凡夫見不到。為什麼凡夫見不到?因為凡夫有妄想分別執著,差別在此地。

  所以,佛法常說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必契入(契入就是門徑,方法門徑無量無邊),契入什麼?契入一真。儘管法門無量無邊,它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所以,「般若經」上佛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個理、事我們都要明瞭。明瞭,你才能修福、修慧,不至於造業。造什麼業?總的來說還是妄想分別執著,佛家常講的惑業苦。我們從最根本法來說,惑就是分別,起心動念就迷了,就是惑;分別就是造業,執著就是受苦。你想想看,妄想、分別、執著豈不是最原始的惑業苦?然後你愈迷愈深,造業愈造愈重,你的苦也就是愈來愈嚴重,你不知道回頭,所以佛法常講「回頭是岸」。

  前天我在昆士蘭大學跟兩位教授也在談這個問題,他們學佛,講到第一念跟第二念。《楞嚴經》上佛講,第一念是佛知佛見,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第二念就墮在無明裡面。什麼叫無明?就是你起心動念。什麼時候第一念?念念都是第一念。幾時墮在第二念?念念皆是第二念。這個意思你能懂嗎?你要問,什麼時候第一念?楞嚴會上世尊的確是高明到極處,他為我們指出法性(就是真如自性),從哪裡指?他舉個例子,見性,就是眼。張開眼睛,你看到外面境界,還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時候是第一念。念頭,微微念頭才一動就變成第二念,就把心性轉變成八識五十一心所,速度太快了。你要問幾時?我們眼睛眨一眨,閉起來,張開,張開的時候就是第一念。你說你一天用見性見多少次?數不清!但是幾乎隨著第一念,它就變成第二念,第二念跟第一念當中好像沒有差距!沒錯,這是真的,速度太快了。我們常講千萬分之一秒、億萬分之一秒,你就起心動念了。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我們講他們的定功不可思議,什麼定?那個定就叫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永遠保持第一念,絕對不會墮在第二念,本事在這裡。

  大乘教裡面,特別是淨宗,常講圓證三不退,三不退就是第一念不會退到第二念,不會。我們這個第二念跟第一念幾乎是同時起來的,這個事情麻煩。學佛重要的地方就學這個,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練,練功。練什麼?練不起心。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乃至於意對知,就是你六根對六境,保持不起心、不動念。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真難。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原理原則就是這個,就這麼回事情。在所有法門裡面,的確淨宗是最方便、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最快速,它把念頭轉成「阿彌陀佛」。不起心、不動念,難!念頭換一個,這個容易。

  所以淨宗的學人,怎麼樣叫會念佛?念頭才一動,「阿彌陀佛」!那個念,不管是善念、是惡念,是正念、是邪念,都不管,只要念頭一起,第二念「阿彌陀佛」,歸到「阿彌陀佛」這一句上去。接著多念幾聲佛,把那個起心動念伏住,這叫功夫。給諸位說,這是修禪定,念佛怎麼不是禪定!世尊在《大集經》上講,念佛就是「甚深深妙禪」。我們看了這個經文,愈想愈正確,確確實實是無上甚深的深妙禪。你懂得這個道理,能夠真正去幹,這在佛法裡面叫理念,念到一心不亂叫理一心不亂。我們知道「理一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

  但是這個境界造詣高,一定要念到心境一如。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都是自己修行的增上緣。我們在講席裡頭常常跟諸位報告,順境、善緣你能放得下,沒有貪戀。別人要,你也沒有起心動念,雙手就供養別人。逆境、惡緣現前了,一點瞋恚心都沒有,一絲毫報復的念頭都沒有,心平氣和,趕快避開,敬而遠之。禮敬絕對沒有減少一分,讚歎也沒有減少一分,普賢菩薩十願,禮敬是沒有條件的;讚歎裡面,只讚揚別人的善,決定不說別人的過。這個人對待我,過去有一天他對我很好,我就讚歎他這一天的善,永遠的讚歎。以後他有一百天對我不好,這個不好決定不能放在心上。心上都沒有,口裡頭怎麼會有?這是修什麼法?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法,這是修上善法,一定要修到自己的心純淨純善。

  你不要去顧世間人怎麼說法,他是凡夫,世間人怎麼看法、怎麼想法與我毫不相關,我是直接要把自己往生淨土的品位不斷向上提升,這正確。自己純淨純善,你才能教人修善;自己不善,你怎麼能教別人修善?哪有這個道理!佛在經上常講,「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這樣的經句我們常常看到。所以要想幫助人,先要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純淨純善。我平常還說得很多,但是這都不必放在心上。淨生慧,善生福,只要你純淨純善,用世間話來說,你福慧增長。福慧增長,如果你有絲毫貪戀你就墮落。墮落是不是福慧沒有了?不是,福慧有。福慧有,怎麼會墮落?你是從聖墮到凡,算是你墮落的不算太大。說老實話,我們用往生來做例子,你已經從實報莊嚴土墮落到方便有餘土,虧吃得很大。

  所以說是智慧福報現前,你看十信菩薩,這後頭有一句,講到佛果,所契的佛果,這裡舉十尊佛。十尊佛第一尊,不動智佛。不動智佛是什麼?是自己本性裡面的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無論世法、佛法,不起心、不動念。只要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當然沒有了,怎麼可能有?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你自己的不動智佛,自性本具的。一切眾生平等平等,上到諸佛如來,下至阿鼻地獄,哪一個自性不是如如不動?起心動念,那是一念無明,妄動!所以,佛在「般若經」上常講「般若無知」,這句話就是不動智佛,這句話是一切眾生平等平等,個個都有。

  眾生之所以成為眾生,就是你動了一個念頭,壞了。這一念才生,這一念非常非常微細,把心性裡面的四智菩提立刻就轉成八識;大圓鏡智變成阿賴耶識,平等性智變成末那識,妙觀察智變成第六意識,成所作智變成前五識。成所作了不起,無所不能,全知全能。就在這一念,起個念頭,馬上就轉掉,這個念頭一起,從一真法界就變成十法界。你要問從什麼時候起?「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世尊在楞嚴會上講的,所以叫妄,它不是真!它哪有什麼時間?時間跟空間都是假的,識變的。在一真法界裡面,沒有遠近的距離,沒有前後的時間,沒有時間、沒有空間,這是一真。有遠近、有先後,哪裡是一真,不是一真,這個道理很深很深!

  所以,諸佛如來是自心的果德,性德本來就是這樣的。一切菩薩是自心的修德,他迷了,迷了之後,怎麼還原?慢慢的還原。我們迷得太深太深,無量劫來就迷了,現在要還原。還原,說個老實話,就是修定,所以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法門不是修定。定有淺深,淺的定已經接近還原的方向,這個修行就是正行,菩薩行。

  十信位,我們學了之後確實要生慚愧心。為什麼?我們學習到今天,初信位都沒有拿到,這不應該慚愧嗎?所謂初信位他的斷德,也就是我們常講的他放下的功夫,跟小乘須陀洹相同。小乘須陀洹放下什麼?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教中常常用歸納法,將八十八品見惑歸納為五大類,第一個是身見,第二個是邊見,第三個是見取見,第四個是戒取見,第五個是邪見。這五種見就是八十八品見惑歸納成的綱領,五個綱領,這五個沒有了。所以,他們已經初步契入正知正見,這是正知正見。雖然沒有離開六道,因為他思惑沒有斷,沒有能離開六道,可是決定不墮三途,他知見正。他在六道裡面只有天上、人間兩道,其他四道絕對不會墮落,包括修羅、餓鬼、畜生、地獄,這個他絕對不會墮,大乘初信位的菩薩。但是初信位菩薩的智慧絕對不是須陀洹能相比的,不但須陀洹比不上,可以說他在智慧這一層上,連阿羅漢都不如他,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向上的功夫,宗門常講「向上一著」,上面還有上,上上還有上,一直到如來地。從初信位到如來地,五十二個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五十個,上面有等覺、妙覺,這就是宗門常說的「向上一著」。如果你現在證得初住位,向上一著,就是二住,再向上,三住。你要向上,你不能往下墮落!圓教初住就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但是不圓。圓是圓滿,圓證三不退,這個不可思議。圓證三不退,在大乘教裡頭一般講,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梵語,古大德常常為我們介紹,七地以上,大乘七地以上稱阿惟越致。七地以上是不是圓滿?接近圓滿。如來果地叫究竟圓滿,所以七地、八地可以稱為圓滿,但沒究竟,如來果地上才究竟。你們想想,不都是修的禪定嗎?

  念佛的功夫,古人常說,「念到風吹不透,雨打不濕」,這是比喻。比喻什麼?比喻念佛人一絲毫夾雜都沒有,風雨都是比喻夾雜。這就是《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裡頭教給我們的念佛原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修道要懂得這個道理,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修什麼?說的最簡單,大家容易懂,就是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經教要不要學?要學!中國古人有所謂「不學則不智,不教則不仁」,你要不學,你智慧不開;你要學了之後不肯教別人,你沒有慈悲心,而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沒有仁慈。所以,學最重要的是開智慧,但是你要曉得,智慧是從定當中來的。我們用學教來修禪定,學教確實是修禪定,這個話我講了多少年。將我們平常精神、體力、時間都用在經教上,思惟、觀察,這樣我們的妄想分別就少了。不起心動念誰做得到?這是圓教初住菩薩,宗門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種人能做到。現在這種人沒有了。

  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在現在這個時代,一直到往後,佛陀的法運還有九千年,他說得很肯定,除念佛法門能成就之外,禪與密都不行。這說什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不能不起心動念。真正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的人行,你沒有這個功夫不能成就。可是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你還要曉得,那個境界是「寂寂惺惺,惺惺寂寂」。雖然不動,如如不動,外面明瞭,沒有一樣不明瞭。如果外面什麼都不明瞭,你雖然不動,那是墮在無明裡頭,那是修的無想定。無想定修成,生無想天,不能開悟,不能了生死,出不了三界。定功要是失掉,阿賴耶裡面那些煩惱習氣種子統統起現行,這個我們不能不曉得。

  悟道師這幾天在澳洲,談到學習,他也學了不少年。自己也很難得,承認自己沒有成就,煩惱、習氣、妄想依然如故。這些年來在全世界各個地方講經弘法,他來跟我商量,自己未度怎麼能度人?我說沒錯。看看祖師大德,人家怎麼成就的?人家確實是自己已經度了,再弘法利生去度人。但是你要曉得,佛法在這個世間要興旺,它是兩種人配合,缺一個都不行。這兩種人是什麼?一個弘法,一個護法,弘護是一體。沒有有力的護持,你怎麼能成就?弘護的關係是唇齒相依,嘴唇跟牙齒,你說這個關係多密切!所以,護法的功德不得了。我就勸他,如果你願意當護法,護法決定正法就久住世間,我們這個世間缺乏的是什麼?沒有護法的,難在這裡。護法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都是佛菩薩再來的,絕對沒有一點私心,成就弘法的法師、大德。

  這些學經教的,學弘法的人,中國古德常說「身安則道隆」,「法輪未轉食輪先」,這諸位都常常聽到的。他需要安定的環境,環境不安定,那就是大的緣不好,沒有好的增上緣,你很難成就。所以,今天整個世界的社會安定和平,我們非常非常重視,世出世間法都是在安定和平的環境裡面才能成就。動亂,就可悲了。所以學道的人、求學的人,第一個條件是身心安定,這是先決條件。你沒有這個條件的話,你怎麼能成功?早年我們在台灣,如果沒有韓館長全家人的護持,信心堅定,決不受外面境界的動搖,三十年如一日,我們才有今天這種成就。如果護持的人不如法,讓你身心都不安穩,常常覺得這個地方居住有問題,你常常有這個念頭,你怎麼能得定?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所以要不動智佛來護法才行。

  護法的人真的是佛菩薩再來,他知道現前是什麼環境,應該怎樣幫助修行人,無論是出家在家,要從什麼地方教。我們今天這個學院在此地,實在講,佛菩薩建立的。我們沒有意思在這邊建道場,也沒有意思、也確確實實沒有這種行為,向人家募捐一塊錢,沒有!道場自然成就的。今天在這裡住眾,四眾同修都有,你要對得起佛菩薩,要對得起這些護法們,知恩報恩。我們今天在這個地方確實身心安穩,這樣好的一個環境,在全世界很難找到第二家了。最重要的,學院,一月正式開始上課。前兩年,我們全部的精神、時間落實在戒律。戒律不是叫你會講,不是叫你會背,而是叫你條條能做到。所以這裡有講解,同學有研究討論,研究討論的重心就是我們怎麼做到。物質環境、人事環境變化無常,各種狀況之下,如何靈活的去落實,它不是呆板的,一定要懂得開遮持犯。

  戒律是活活潑潑的,持戒的目的在哪裡?目的在得定。幫助你身心清淨,定能生慧,這是一定的道理。沒有定,哪來的慧!沒有戒,你怎麼能得定!所以我們前面兩年的功課完全著重在德行,現在教育最缺乏的就是這一環;換句話說,我們想學的是做人的教育。在世間法裡面講,怎樣做個好人,在佛法裡面講,怎樣做個真正的佛弟子。所以《沙彌律儀》我們要落實,十戒二十四門威儀,《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十善業道經》,儒家的東西《了凡四訓》,道家的東西《感應篇彙編》。課程不多,要詳細講解,要認真來研究討論,我們要把它做到,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行為。這樣進一步才能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我們從這裡下功夫,時間是兩年。兩年之後,我們再回到經教。這個地方是淨宗學院,顧名思義,我們研究經教是以「五經一論」為主,這是主修的。行有餘力,可以其他宗派學一、二門;如果沒有這個精神,沒有這個能力,淨宗一門深入,你就決定有成就。現在時間到了。

  諸接著看李長者的開示,前面說「十信心」,佛在此地說十信心成就凡夫自心所契之佛果,相信如前面「名號品」裡面所舉的佛身眼耳鼻舌,以及名號一一周遍法界虛空界,這就是大乘法裡面常講的清淨法身。前面一品「四聖諦品」裡面「明如來口業說法行行周遍,總明佛果遍也」。「名號品」說佛的身業,「四聖諦」說佛的語業,「光明覺品」說佛的意業,如來果地上的身語意三業,無一不是周遍法界虛空界;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他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

  現在人講超越時間,超越空間,在佛法講根本就沒有時空的存在,要講超越,那你還承認有時空這麼一回事,實際上真的是沒有。我們在《百法明門論》裡面,你就能夠體會得到。時分就是時間,方分就是空間,時分、方分排列在不相應行法裡面;不相應行法,用現在的話來說是抽象的概念,它不是事實。譬如前面講的心法、心所法、色法,是屬於依他起性。至於不相應行法,那完全是空的,遍計所執性,是你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產生的,它不是事實。五位百法意思很深、很廣,是最簡單、最淺顯的宇宙人生觀。雖然簡單淺顯,正確,決定沒有錯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這都是講的法身。誰的法身?自己的法身,不是別人的。毘盧遮那是自性如來,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我們學佛要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知道諸佛是「唯心所現」,同時也曉得剎土,西方極樂世界是唯心淨土,遍法界虛空界又何嘗不是唯心所現,與彌陀極樂,無二無別,我們的信心從這裡建立。肯定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所以整個宇宙是一體,一切眾生是一身,說一家人已經太遠了,就是自己。自己怎麼能不愛自己?自己怎麼可以糟蹋自己?學佛學什麼?就是明瞭這個事實真相。所以,你真正契入之後,你過的生活是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凡夫無法想像。

  基督教《聖經》裡面,處處也是表法,《啟示錄》裡頭所說的,那是講什麼?講得救的人,心裡面清淨、平等、慈悲,但是看到世間人迷惑顛倒,造惡不斷,不知道悔改,他要受到懲罰。他們講懲罰,在佛法裡面講是報應。報應跟懲罰意思不一樣,懲罰是別人來懲罰你,神來懲罰你;報應是你自己造惡而感得這個果報。佛法裡面講地獄果報,地獄從哪裡來?唯心地獄,自性餓鬼。地獄那些餓鬼是自性變現的,地獄境界是唯心所現的,不是從外來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都不是真的。永嘉大師講,「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話是真話,一點都不錯。你自己做,你自己受,夢裡頭夢到地獄,在地獄裡頭受罪。夢裡頭地獄有閻王,有很多小鬼,那是自性變的,地獄所有那些苦難的境界是唯心所現。沒有辦法,這決定跑不掉的,自己變,自己受,絕對不會有別人懲罰你,這是佛家講的真理。

  覺悟人眼睛裡面(這是諸佛菩薩)看到眾生自作自受,「可憐憫者」。也非常的感歎,等待他回頭,這就是諸佛菩薩真實的慈悲。這個慈悲是性德,一切眾生自性裡面統統有,只是現在造業的眾生迷失了自性,把慈悲變成瞋恚,變成嫉妒、瞋恚,變了,迷了就變了。覺悟了,覺悟就又恢復了,這個道理我們在講席裡面講得很多,《華嚴經》裡頭常常說。所以修行,悟道師希望能有機會去閉關,我告訴他閉關不是你修行的方法。為什麼?閉關跟住茅蓬、住山的人,那不是普通人,那是什麼人?宗門是大徹大悟之後,淨宗是得理一心不亂,至少他得事一心不亂,他才能閉關,才有這個條件。在那邊養道,你已經得道,閉關是養道,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沒有這種成就,你要去參學。從前李老師跟我講,趙州八十猶行腳,他不知道住茅蓬,不知道去閉關嗎?為什麼要去行腳?還要尋師訪道,沒開悟!悟後起修。你哪有這種條件?

  所以,我勸他學印光法師,印祖,這是近代給我們出家人做了最好的榜樣。他在普陀山藏經樓住了三十年,三十年不離開藏經樓,他成就了,他心是定的,跟外面不接觸,也沒人認識他。藏經樓裡面收藏的典籍非常豐富,不但有佛法的,道家的、儒家的,這是肯定具足的。儒釋道三家東西是主要的,可能還收集一些其他的,我相信那個數量不多。老法師在那裡三十年,這個功力還得了嗎?七十歲被人發現,他八十歲往生的,弘法的時間只有十年,厚積薄發,他影響多大!在中國佛教,可以說近百年來第一人,這是我們的模範,是我們的典型,我知道,我明瞭。

  這麼多年來,跟著我的同學、同參都曉得,我每到一個地方,總是希望定在這裡,不要再動。我不想走動,但是每一次變動都是非常不得已,沒有辦法,佛家講緣盡了,非走不可。韓館長往生之後就遇不到第二個韓館長了,真心護持,愛護我們這個小團體,全心全力照顧,這個恩德多大!我們永遠不忘。明年三月五號,韓館長往生七週年紀念,我們在學院做。人要知恩報恩,人絕對不要說別人過失,說別人過失就是自己最大的過失;記別人過失,別人過失記在心裡,你永遠不會成就。為什麼?你的心壞了,你還會有成就?記別人的好處,記別人對我的恩德。韓信能成功,不忘漂母一飯之恩,在歷史上給我們做典型,做模範。現在這個世間,忘恩負義,普遍皆是。我們想自行化他,你就學知恩報恩。

  別人一直對我好,我記他的恩德,不希奇!別人先對我好,後對我不好,還是永遠記住他的恩德,這才是自己真實的性德流露。證明什麼?證明你煩惱輕,煩惱不敢說斷盡,煩惱輕,你的性德往外頭流露。煩惱、習氣要年年輕,德行、智慧要年年長,這樣就好。自己要有堅定信心,要有毅力,不怕苦難。現在在這個時代,找一個真正護法,那是可遇不可求,是宿世因緣,這個緣分不是這一生結的,多生多世。但是你要真誠去求學,自然感動佛菩薩護持你,要相信,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所以,我們學院訂的修學期間是九年,我們的界,結界是圖文巴這個小城,在這裡修學的,九年不下山。明年元旦,很快就到了,就正式開課,看看誰能夠把心定下來,在這個地方好好的學九年。

  常住跟學習同學的關係是一體,無論在學習、在生活,我們都會盡心盡力,妥善的照顧你,讓學習的同學們,在這個地方決定沒有生活環境上的憂慮。希望大家在此地把身心都安定下來,成就自己的道業,你自己能成就,就是教化眾生。現在整個世界人心是浮動的,我們求安定、求和平,從哪裡做起?從自己本身做起。先自己要把心定下來,要有一個定的形象。中國自古以來祖師大德,一生住一個山頭,住一個道場,一生不出山門,不離道場,所以他成就了。當然在今天需要環境,需要真正的護持,護法的人要具足戒定慧三學。護法是幫助別人的,自己沒有成就,怎麼能幫助別人?所以從前護法能夠做得那麼如法,護法都是再來人。再來人怎麼說法?這說得很淺顯的,都是過來人!

  像我這個年齡,應該要做護法了,講經說法說了幾十年,過來了。現在講經說法的,要讓年輕人你們去做,我在旁邊擔任護持。我在這一生當中,希望人家怎麼對我,我今天就懂得我要怎樣對待你們。但是現在《華嚴經》還沒有辦法,不能不講,同學當中找不到一個代替我講的。如果有人能代替我講的,我給他頂禮三拜,我全心全力護持他,我成就他,後繼有人,這是佛門的大幸。不能說這個東西只有我會,我走了之後就斷了,我對不起佛教,對不起眾生,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祖師大德。所以一定要後繼有人,全心全力為培養佛法接班人著想。這個接班,不是權力接班,這個接班是弘法利生的接班,修行、教學的接班。我除這樁事情之外,沒事了。眼看著過年了,過年我七十八歲了,人生能活到這個年齡的人不多!我的事情一定要告一個段落,退到護法這個位子上來,全心全力做護持的工作。所以希望大家要認真努力學習。

  學習很難,難在哪裡?我清楚,我是個過來人,我怎麼會不清楚!當年我參加李老師的經學班,我才三十二歲,我們同學二十多個人,接受李老師的教誨。成敗的關鍵,我說過好多,最重要的要好學,你真正好學,不難;不好學,難了。好學的人沒有自己,念念為眾生著想,不要為自己著想,這一點非常非常之難。人只要能夠有犧牲奉獻的精神,沒有不成就的。摻雜一絲毫名聞利養,摻雜一絲毫自私自利,摻雜一絲毫貪瞋痴慢,你就注定被淘汰。不是老師淘汰你,是自自然然被淘汰,同學們不能不知道。無論你是在家、出家,是男眾、女眾,成功的條件沒有兩樣。心量要大,要能包容,對於一切人事物要平等看待。我是把我自己修學的這一點心得,給諸位報告,提供諸位做做參考。

  我這一生,表裡一如,我親近三個老師,三個老師對我都非常器重,我不是上根利智。為什麼?我老實,我真誠,就這麼一點點好處,老師器重。我的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從老師那裡學的,我自己根就是真誠,內外是一,沒有二,一生不欺騙人。我能夠擔當,擔當什麼?擔當別人的痛苦,所以還有這一點慈悲心,我學習不為自己,為正法,為眾生。我如果為自己,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我早就往生了,而且有把握,這決不是假話。看到世間動亂,眾生太苦,我還有一點影響力,可以幫助大家,我應當盡心盡力。多住幾年,到底住幾年?緣分,我絕不加一點意思在裡頭。章嘉大師教我,求佛菩薩,這一生當中不要求人,求人你就有苦惱,求佛菩薩,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教誨,五十二年前他教我的,我用了五十二年,證明佛說的沒錯,大師說的沒錯,真的,五十二年當中有求必應。不能用私心求,不能求名聞利養,求名聞利養就不靈了。求消業障,求增智慧,求有緣幫助苦難眾生,我求的是這個。

  這幾天我們講經停了幾天,參加學校的活動,昆士蘭大學送我一個榮譽教授的聘書。我沒想到這個聘書居然是刻在銅牌上,跟我們從前在新加坡培訓班畢業典禮的畢業證書一樣,是銅牌的,非常慎重,這是我沒想到的。像接受學校贈送的學位、教授,都不是我要求的,事先我都不知道。為什麼去接受?有什麼用處?對於出家人學佛,沒用處。但是在現在從事於國際上和平工作,化解衝突,促進和平的工作,這個東西起一點作用。世間人重視這些假名,佛法講善巧方便,事事無礙,你送來,我覺得這個東西有用處,我就接受,沒有用處,我就不接受。這個用處是幫助在國際上從事這些活動。如果我要是想辦法、動腦筋去求得的,那我錯了。我沒有這個念頭,自動送來,這可以。希望對國際和平上,我們多做一點貢獻。這是出家人一定要曉得的,出家人要在乎搞個博士頭銜什麼的,大錯特錯,你搞這個幹什麼?

  機會,實在講,大概在二十多年前,我還不到五十歲的時候,四十七、八歲的時候,韓館長的表哥清度法師,在日本。他跟我講了好幾次:淨空法師,我在日本給你搞一個博士學位好不好?給我講過好幾次。他確實有能力,因為關係夠,我拒絕了,沒有用處!自己起心動念去搞一個,我對老師也對不起,李老師最忌諱幹這事情。社會大眾看到,你雖然拿到幾個博士學位,社會大眾瞧不起你,你有什麼意思?中國古人講,實至名歸,實至名也不要。名是假名,你要它幹什麼?今天講為弘法利生,便利起見,行,還可以,不為自己。為幫助這個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行,有助於這個,可以;不是這個,不能要,不能接受!修清淨心重要,修戒定慧重要,要學佛,這個重要。

  古人講,不讀《華嚴》不知道佛家的富貴,讀《華嚴》才真正知道。現在一般哲學裡面所講的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華嚴》裡面才確實落實了,能夠契入這個境界,你這一生沒白過。所以我常講,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情,是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個話不算是宗教,超越了宗教。宗教、學術,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要提升自己的靈性;換句話說,這個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要放下,你放不下,這個東西累贅!「四諦品」裡面講了好幾次,這是「重擔」,你挑負這個重擔,你走都走不動,怎麼能提升?放下!一切都放下,過簡單的生活,隨順自然,你也就自然提升了。

  在「四諦品」裡面,我們真正認識了無有一法不是佛法,而且無有一法不通一切法。「四諦品」裡頭雖然講苦集滅道,苦諦的名號通集諦,也通滅諦,也通道諦;道諦裡面的名詞,也通苦諦,也通集諦,也通滅諦,通!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從如來這個三業裡頭,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諸法實相,這是宗門裡面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很不幸,我們迷失了。現在佛把這樁事實向我們透出,我們聽了之後,應當發心求證,我要把它證實,我要回歸自性,回頭是岸。

  再看底下這一段,「今此品放如來信位教行之光」。在這品經裡面,我們看到放光,實際上放光是前面就放了,沒說,這個地方才說。放如來信位教行之光,我們要著重「教行」這兩個字,如來怎樣教,我們要怎樣行,這才能「覺悟一切」。覺悟一切當然是佛的事情,「一切」是十法界的眾生,如果我們把範圍縮小來講,十法界有情眾生。信位!到初住,就出了十法界,那是一真法界,十信位在十法界。我相信許多同學們都清楚,七信位的菩薩他斷煩惱等於阿羅漢,就是見思煩惱斷盡;見思煩惱斷盡,就超越六道輪迴。他在哪裡?他在四聖法界;七信、八信、九信、十信這四個位次是在四聖法界,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但是十信菩薩是大乘,所以他不是阿羅漢,他不是辟支佛,他是菩薩,在十法界的菩薩法界。

  十信心滿,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超越十法界,就入初住位,一真法界,華藏,極樂世界就是實報莊嚴土,這才叫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明白的人。要在一生成就,這一生決定不能空過,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這個生命是假的,不是真的。生命尚且都不顧了,身外之物你還有放不下的嗎?沒有這個認知,沒有這種志願,沒有這個毅力,你就不能成就。要放!我學佛,實在講,最得力的就是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沒有別的,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你只要這樣做,看破增長智慧,放下增長福德,福慧雙修。愈有智慧愈要看破,愈有福報愈要放下,你才不迷,你才不會退轉。只要你在福慧裡頭還起心動念,現在人所謂「值得驕傲」,就完了,一驕傲,馬上就落下來,一落千丈。那個念頭不可以有,兢兢業業,古人所講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菩薩道上,永遠是這樣的心態,一直到如來地。

  證到究竟果位,依舊不離初學,老老實實修戒定慧。自己功德圓滿了,何必還要這麼幹?這叫大慈大悲,倒駕慈航,做給初學人看。釋迦牟尼佛何必要示現八相成道?我們在《梵網經》上看到,示現八相成道,單單在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三千年前這一次示現,《梵網經》上說這是第八千次,成佛之後!那是唱戲,唱了八千次。為什麼?給眾生做榜樣,這叫大慈大悲,這叫倒駕慈航。所以佛門裡面講,教學是永恆沒有間斷的。一般人講,這樣做不是太苦了,太累了?沒錯,太苦、太累了是凡夫。為什麼凡夫會苦、會累?凡夫有身,他執著這個是身,所以他有我相,他有我見,他就累,他就很辛苦。初住以上的法身菩薩,四相沒有了,四見也沒有了。有很多同學問我,破四相、破四見,應該怎麼樣講法?我用《華嚴經》的教義來說,十信菩薩破四相,初住以上,四見沒有了,這個大家就很好懂。

  你還有四見,你怎麼能破無明?你怎麼能證法身?四見,真的是不起心、不動念;四相,可以說是不分別、不執著,確確實實他對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分別、不執著,但是起心動念還是有。四見起心動念沒有了,真的回歸到法性,從此以後,念念向娑婆若海,真實功德,一點都不假。所以諸位在這個學院,這個九年當中,我也很樂意在這個地方看看你們,陪你們一起學習。《華嚴經》,我想應當在這九年當中圓滿,希望圓滿之後,再講第二遍是你們同學的事情了。我這一生只能講一遍,不能講第二遍。希望大家認真努力,做覺悟一切的大功德!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