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0一卷)  2002/11/2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901

  諸位同學,請看偈頌第二個段落。在這一品經總共有一百零一首偈頌,清涼大師把它分成十個段落,在第一大段裡面總共說了二十八首,說明無量無邊佛剎種種差別的因緣,這些前面我們讀過了。第二段只有兩首頌,顯示剎之微細,這就是前面長行總結裡面「各各普趣入」。現在我們看經文:

  【一一毛孔中,億剎不思議,種種相莊嚴,未曾有迫隘。】

  這是不思議的境界,今天科學家還沒有發現。『一一毛孔』,這是舉個例子來說,正報裡面最小的。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汗毛,汗毛孔,很小。經上也常常講「一一毛端」,汗毛的尖端;或者說「一一微塵」,微塵是物質裡面最小的,我們肉眼看不見。現在藉著科學儀器把微塵放大,放大到幾百倍、幾千倍,於是發現這一粒塵土裡面有許許多多不同的現象。現在所發現的,發現到原子、電子、粒子,以為這就是物質裡面最小的了。佛經上說的「極微之微」,可能我們今天這個科學儀器還沒有辦法觀察到。更不可思議的是這些極微小的物質裡面,它居然有不可思議的剎土、佛剎。有多少佛剎?這宇宙之間有多少佛剎,毛孔裡面就有多少,不增不減;毛端裡面亦復如是,微塵裡頭亦復如是,重重無盡的世界。

  這個世界裡面,佛告訴我們,這個大宇宙的世界不大,毛孔裡面的世界不小。這個說法愈說我們愈迷惑,真的是愈聽愈糊塗。所以佛說這是不思議的境界,無法想像,更沒有方法來議論,你不到這個境界,你不曉得事實真相。前面長行裡面我們讀過了,誰知道?普賢菩薩知道。由此可知,一般大乘菩薩沒有契入這個境界,普賢菩薩契入了。普賢菩薩何以能契入?妄想、分別、執著差不多斷盡了,這個普賢是當位普賢!當位普賢是等覺菩薩,對於宇宙之間的真相,我們常講宇宙人生真相,才徹底明瞭通達。為什麼?他見到了,他親自接觸到了,能入毛孔當中的一一佛剎。

  這毛孔當中佛剎講『億』,這個「億」不是數字。如果是數字,不多!即使中國人講萬萬為億,這一毛孔、一毛端裡頭只有一億佛剎,不算多。所以它不是一個數目字,它是表法的,表圓滿,表無量無邊、無盡無數。像《華嚴經》一般用「十」代表大圓滿,《彌陀經》上用「七」代表大圓滿。所以,這些不是數目字,是表法的,這個意思我們懂得。那你要問: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會有這些事情?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是自性,「真如本性,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在自性裡面,沒有大小,沒有生滅,沒有來去,沒有一異;異、不異所有這些相對的名詞術語統統沒有,所有一切相對的念頭都沒有。佛跟眾生這是相對的,在自性裡頭沒有,這個境界才叫一真法界。沒有辦法說,也沒有辦法去想像,為什麼?你一想像,你就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面了。你們諸位細細去思惟,是不是這樣的?

  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妄心,不是真心!大乘經教裡頭,佛常說「真心離念」。念是什麼?起心動念,真心決定沒有,真心確實是靈明湛寂。佛經常常用水來比喻它,水在平靜的時候,沒有波浪,沒有染著,清水,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的山河大地,這個水面上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鏡子照這個外境一樣。你要問它,它為什麼會照?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外面這個大世界,微塵、毛孔、毛端就是一面鏡子,在這個鏡子裡頭照外面太虛空,無量無邊剎土統統照在裡頭。外面境界不大,鏡子裡面照的也不小,全都照在裡面。我們凡夫對這境界感到很困惑,原因在哪裡?原因在我們已經習慣用妄想、分別、執著,一旦離妄想分別執著那個境界現前,我們感覺到很恍惚,甚至於我們聽到的時候沒有法子接受,但是它是事實真相。

  後面兩句說得好,『種種相莊嚴』,這是說明它照得很清楚。我們今天用一面鏡子、用個照相機來照相,很遠的地方就照不到了。為什麼?我們用的那個不稱性!實在上來說,一一法中哪有什麼稱性不稱性?我們想想,我們今天用一面鏡子,這個鏡子是不是微塵的一合相?是,沒錯!想想確實是微塵的一合相。每一粒微塵裡面都有『億剎不思議』,何況這一面大鏡子!但是這裡面無量無邊的佛剎,我們看不見,這是什麼原因?障礙在自己,不在微塵。障礙在自己,障礙在妄想、分別、執著。連大乘菩薩妄想沒有斷盡,妄想就是無明煩惱,沒有斷盡,他也不能入這個境界。他們的定力比我們深,智慧比我們高,他們聽佛講經說法比我們多,當然他們能相信,但是這個境界他還沒有辦法證得。佛在這個經上告訴我們,他要到普賢位,普賢位是菩薩最高的學位;像我們現在學校念書一樣,博士班,他要到博士班,他才能夠契入這個境界,他念碩士班還見不到這個境界。雖然對這個境界不陌生,對這個境界很親切,這個境界畢竟不是自己親證的。我們今天講科學,這是佛法裡頭講的科學,確實是尖端的科學,而且是究竟圓滿的科學技術。

  在這麼小的一個物體裡面,這樣龐大、無量無邊的虛空法界,在裡面絲毫沒有『迫隘』,「迫」是壓迫,「隘」是障礙,一絲毫都沒有。我們過去在大乘佛法裡面常常聽說有「芥子納須彌」,我們覺得這個境界不可思議,這是講到事事無礙。芥菜子跟芝麻差不多大,芥菜子;須彌山,須彌山比地球還大。這麼大的一個須彌山裝在芥菜子裡面,芥菜子沒有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問問你,須彌山怎麼裝到芥菜子裡面?初學佛的人對這個問題大惑不解!在此地看到的,那不是須彌山,須彌山太小了;也不是芥菜子,毛孔比芥菜子小多了,小得太多了!裡面裝的是什麼?裝的是虛空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一個也不漏。這裡面諸位想想有多少須彌山?所以,芥子納須彌,那算什麼!毛孔、微塵納虛空法界一切剎土眾生,真正不可思議!下面一首清涼大師跟我們說明的是「對因以辨」,這是說明原因。

  【眾生各各業,世界無量種,於中取著生,受苦樂不同。】

  這個地方講的『眾生』,沒有成佛都是「眾生」,所以佛法裡頭常講九界眾生。這個九界,六道之外,聲聞、緣覺、菩薩,菩薩從初發心到等覺都是菩薩。為什麼不說佛?佛不造業,所以不說他了。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他還造業。不過我們曉得他決定不造惡業,他也不會造善業,他造的純淨,淨業,善惡都沒有了。換句話說,一切相對的統統沒有了,永遠化解了,不再存在了,所以這是純淨。這是九法界眾生,各各造的業不一樣,所以現的相就不相同。《華嚴》上跟我們講得真的是很清楚、很明白,但是境界微細,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得到。佛不是說過嗎?宇宙,大宇宙、小宇宙(其實我們講大小是我們凡夫的分別執著,事實真相沒有大小),這些現象從哪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就是真如本性,性現,這個沒有問題;這種種現象不相同,識變的。講到識,那就是九法界眾生,九法界眾生沒有離開識。性現、識變,這個識是九法界眾生各各行業不相同。

  有同學問我:現代這個社會五欲六塵的誘惑,普遍而且強有力,所以修行人感到非常困難。怎樣能夠保全自己而不受誘惑?難,真難!多少初發心的菩薩,初發心都是善心,沒有幾年禁不起誘惑退轉了、墮落了,比比皆是,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能保全。你說多可怕!古時候修行成就容易,為什麼?外面誘惑的力量少,而且誘惑的力量沒有現在這麼樣強大,容易保全。現在難,非常非常難!我們就以我們凡夫見解來說,古代這些祖師大德們,如果他生在今天這個社會,可能一大半也都墮落了。他的運氣很好,他生在那個時代;我們運氣不好,生在這個五濁惡世,濁惡到極處,這麼一個環境。這個污染不必你去找,電視、廣播、雜誌、新聞天天送到你家裡來,你六根所接觸的無一不是染著,無一不是誘惑,你能禁得起嗎?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所以說你有什麼能力抗拒?你不能抗拒,你就不能成就。

  學佛,我們很清楚、很明白,佛法無比殊勝的利益在哪裡?在你阿賴耶裡面種一個金剛種子,如此而已。你要想在這一生當中,這個種子能夠發芽,能夠生長、開花、結果,不容易!那怎麼樣?你要禁得起考驗,你要不受染污,你的成就超過古來這些祖師大德;祖師大德沒有經過這麼嚴厲的考驗,你能夠禁得起。你成就了,歷代祖師大德見到你,沒有一個不佩服!他們在這個環境裡面不一定能成就,你在這個環境能成就,希有!殊勝!諸佛如來都讚歎。這個道理不難懂,我們能夠想像得到。

  要怎麼樣才能在這個時代修行,保全成就?這是我們當前非常希望知道的。印光大師教了我們一個方法,把「死」字貼在額頭。佛經上面有一個故事很有啟發性,這是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國王也是聽佛說法,聽到佛講不受五欲六塵的影響,不受外面境界的影響。他很疑惑,這不容易做到。佛教他做個試驗。監獄裡面有一個死囚,判了死刑的人,國王告訴他:我叫你頭上頂一個鍋,這個鍋裡面盛滿了油,你從監獄裡頭出來,有人帶著你。從這個很熱鬧的街市,國王還特別派了許多像現在講的歌舞團沿街表演,非常熱鬧,讓這個囚犯頂著這一鍋油從這個地方經過。如果這個油要是滴一滴下來,立刻就執行死刑,殺頭。如果到達國王這邊的時候,一滴油都沒有滴下來,就赦他的死罪。佛教他用這個方法來試驗。國王說:這個行,這個可以做得到。就找這個囚犯。這個囚犯果然從監獄裡頭頂著這一鍋油到達國王面前,一滴油都沒有滴下來。國王就很奇怪,他說:你經過這麼長的路,你在這個路上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他給國王說:我什麼都沒有看見,什麼都沒有聽見。他說:奇怪,我派了許許多多歌舞團沿途表演,你怎麼沒有看見?沒有聽見?他說:我念念心中就想著我死到臨頭,我這個油一滴下來的時候,頭就沒有了,我就想到這樁事情,其他的什麼都不知道。國王對於佛講的這個話相信了。

  所以印光大師教我們,在現在這個世間修行,要把「死」字貼在額頭,常常想到我要死了。這個囚犯何以不受外面五欲六塵的影響?念念當中想到死到臨頭,所以有眼沒有看到,有耳沒有聽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他的心意就集中在一點,小心謹慎這一鍋油不能有一滴滴下來。這樣的心態修行,在五濁惡世也能成就。所以印祖寫了一個「死」字,他是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還要搞這一套嗎?他不需要!他為什麼這麼做?教我們的,做給我們看的,我們要常常看到這個字。世間人很討厭這個字,不喜歡!我們修道人知道這個字能救命,救我們自己的法身慧命。我們今天要跟那個囚犯一樣,頭上頂著這一鍋熱油,只要有一滴滴下來,我們就要墮三途地獄。全心全意一心向道。我們生在這個世間,跟這個世間人和光同塵,絲毫不沾染。

  初學要知道避免這些熱鬧的場所,所以佛禁止。小乘戒裡頭、沙彌戒裡頭都禁止,這一切歌舞場所不能去觀聽,不能去參與。為什麼?怕你禁不起誘惑,怕你在這個境界裡面起心動念,這一起心一動念,你就墮落了。這是佛慈悲真實的教誨。這樣修行是不是(對於世間人來講)使世間人覺得怪怪的?沒錯,世間人是會感覺到奇怪,但是你要了生死出三界、要想求生淨土,那有大幫助!弘揚佛法,弘揚佛法不是初學人幹的事情。就是講經說法都不容易,講經說法你要接觸群眾;你離開群眾,你給誰講?現在行,現在講經說法讓你在攝影棚裡頭講,可以不接觸群眾,這個行。從前沒有這些科技設備,你一定要接觸群眾,你接觸群眾動不動心?如果動心,你就墮落了。

  所以古時候登壇講經要具備什麼樣的資格?從前李老師跟我講,最低限度你要得「法眼淨」。這是佛學的名詞,法眼淨是什麼?見道位。小乘的見道位是須陀洹,大乘的見道位是初住菩薩,初住菩薩見道,他有資格登壇講經。為什麼?不受誘惑了,「財色名食睡」不動心,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一絲毫不染著,他有這個能力,他才能出去弘法利生,代佛講經說法接引大眾。沒有這個能力,不可以,要保護自己。從前有老師管著你,現在這個社會我們曉得倫理沒有了,這個時代沒有父子、沒有師生。怎麼說沒有師生?學生不會聽老師的,老師管不了學生。管嚴了,現在學校我們知道,老師管得太嚴了,學生去告狀,家長也會來告你。老師敢不敢管學生?不敢,免得自己找麻煩。師道沒有了,孝道沒有了,天下大亂。人與人的關係,五倫都沒有了。從前人與人的關係,五倫的關係,有道有德。今天道德沒有了。現在人與人的關係是什麼?利害關係。有利,可以聚集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沒有利就離開了。你說多麼悲哀!

  我們學佛這麼多年,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常常想到報佛恩。用什麼方法報佛恩?要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把佛教做出來給社會大眾看,只有這個方法能報佛恩,除此之外沒有辦法報佛恩。自己把大乘的教誨完全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真正做到清淨無染,一心向道。那就是知道輪迴苦,知道地獄苦。知道眾生苦,發大悲心;知道地獄苦,自己不敢墮落,不敢造惡業;不但惡業不敢造,惡的念頭不敢生。

  你要問:如何能夠避免現代社會五欲六塵的誘惑?印光大師教給我們常常想「死」。我今天再教給你,惡念惡行必墮地獄。常常念《地藏菩薩本願經》,用意在哪裡?教你常常想到地獄苦。我決定不敢生邪念,不敢有惡行,邪念惡行必墮地獄,《地藏經》的殊勝功德在此地。這是大乘佛法裡面,學習的第一部經典。這一部經典是所有一切宗派、八萬四千法門的共同科目,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不能不從這裡開始。這個開始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讓你明瞭地獄苦。讀這個經之後,真正明白,真正覺悟,決定不敢造惡業,決定不敢起惡念,這一部課程你真的得到了。如果你學了這個經常常還有惡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會被染污,會被外面境界影響,自己把握不住,你的《地藏菩薩本願經》白念了!你學習這個課程有口無心,你對於這個經的教誨沒有絲毫體會得到,這個可惜!那怎麼辦?多念,天天念,長時薰修,加深你的印象。到什麼時候它起作用?時時刻刻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見色聞聲能提得起來。古德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一個邪念起來,馬上就想到《地藏經》上講的地獄苦,你這個惡念、邪思馬上就停止,你學習的這個課程起了作用,你真得到了。所以今天不知道死到臨頭,不知道死墮地獄,他敢起惡念,他敢造惡業!

  我們在這個經文裡面看到無量無邊重疊的法界,前面長行裡頭講得很詳細,這個世界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重疊,這是法性自自然然顯現出來的,「唯心所現」。這個境界不是佛給我們說出來,我們作夢都想不到。世界沒有邊際,業果沒有邊際,佛菩薩的教誨沒有別的,歸根結柢就是教給我們知道「種善因得善果」;反過來,造作惡業必定受惡報。善因善果、惡業惡報都是你自己自作自受的,不是別人給你的。你造惡業,你墮地獄,佛菩薩幫不上忙。為什麼?這是你自作自受,你自己業力變現的境界,不是別人變現這個境界讓你受苦的,沒有。佛菩薩大慈大悲,怎麼可能會讓你受苦。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

  末後這兩句結論當中,『於中取著生』,取著就是造業,「取」是取相,「著」是著相。『受苦樂不同』,只要有取有著,麻煩就來了。所以我常常勸同學,對一切人事物不可以有控制的念頭,不可以有佔有的念頭;你有這個念頭就是取著,你脫不了六道輪迴,脫不了地獄苦。

  諸位同學,請看偈頌第三段,有十首偈說明世界的體性;在體性之中也有其他的意思,我們讀經文就明瞭了。現在請看經文:

  【有剎眾寶成,常放無邊光,金剛妙蓮華,莊嚴淨無垢。】

  這一段經文裡頭總共有十首偈頌,也就是有四十句,為我們說明無量無邊的世界剎土它們的體性,體性當然是佛力跟眾生業力合成的。我們在前面學習過,知道世界如果沒有佛力在加持,世界很難存在。眾生的業力,實實在在講善少惡多。換句話說,世界末日、世界的毀滅是很平常的一樁事情,而且它發生的頻率也應該是非常之多。這是說如果得不到佛力加持,得不到諸佛菩薩在這個世間應化。我們曉得諸佛菩薩是真實圓滿福慧之人,他住在這個地方,造作惡業的眾生也沾光,這就是佛菩薩的大慈大悲。眾生是沒有辦法覺察得到,甚至於還要毀謗聖人,還要想種種方法來障礙聖賢的教化,這是愚痴,這是造業。雖然造極重罪業,佛菩薩還是來。為什麼?不來這個世間就不能夠相續了。換句話說,真的是世界末日、是要毀滅的。佛菩薩來,究竟做什麼樣的示現,這是高度的智慧,這是真實的善巧方便,我們凡夫沒有法子測度。

  所以,這十首偈是通說。任何一個世界,有的時候有,有的時候沒有;有的時候具足,有的時候不具足,千變萬化。這個變化不在佛那一邊,在眾生這一邊,在眾生的心,在眾生的行為。就以我們這個地球上來說,地球上有歷史記載的,記載很詳細的,只有三千年的樣子,而以中國歷史保存得最完整。這三千年當中,我們以一百年為一個世紀;換句話說,這有三十個世紀。每一個世紀情況都不一樣,變化不相同。有些世紀人心善良、淳樸,造作的善業多,惡業少,所感受的果報非常殊勝;也有不好的年頭,眾生心行不善,鬥爭、戰爭、天災人禍頻繁。所以體性也無常,常常產生變化。眾生心行善,佛菩薩教化容易,可以配合得很好。眾生心行不善,佛菩薩教化非常艱難;雖然艱難,他不捨棄,這就顯示出真正的大慈大悲。不是學佛的人,不能契入經教的人,真的,他很不容易體會。

  清涼大師分這部經為四分:信、解、行、證,證就是契入,重要!這種教學的理念可以遍一切法,無論佛法、世法的教學都應當講求這個理念:信、解、行、證。「證」就是落實,把經教裡頭所說的理論要落實,理論變成自己的思想理念;教誨要落實,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你才真正得受用,這個課程沒有白學。所學非所用的課程我們不需要學,為什麼?浪費時間,浪費精力,學了之後統統用不上,這白學了。佛法是真實的教誨,學了馬上就管用,所以我們非常歡喜。

  第一首偈裡頭,『有剎眾寶成』。有剎,這個剎在哪裡?也許就在我們這個地球。為什麼說「有」?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你要懂得這個道理;某個時代有,某個時代沒有。居住在地球上的眾生,心行不相同。如果在這個時代聖教昌明,普遍流通,大眾歡喜信受奉行,這時候確實就像偈子講的,你看到這個世間金銀七寶到處都是,這是講的物質。『常放無邊光』,這是講的精神。「無邊光」,光是智慧,這個世間人有智慧、很聰明,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善惡、利害,他懂得趨吉避凶。我們看中國,在這兩千年當中,教化中國廣大人民的是什麼?儒、釋、道三家。從漢朝大一統一直到今天,兩千多年,中國始終是統一的局面。改朝換代的動亂的時間都不長,很快就恢復正常的秩序,恢復正常的教學,儒、釋、道三家的教學,「常放無邊光」!

  『金剛妙蓮華,莊嚴淨無垢』。在中國太平盛世的時候,我們見到。在歷史上隋唐時代,這是現代人常常講的,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也是中國聖賢教誨最殊勝的時代。國家提倡,帝王大臣、文武百官帶頭來學習,所以造成歷史上的盛世。這樣的盛世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有,當然最重要的是帝王帶頭來學習。在清朝,我們看到康熙、雍正、乾隆,那個時代確實這四句偈能相應。金剛妙蓮華,「金剛」是表般若,「妙蓮華」是比喻一乘佛法,清淨無染,這是看到一代的聖教。再看第二首:

  【有剎光為體,依止光輪住,金色栴檀香,焰雲普照明。】

  這個宇宙之間,有這樣的世界正在推行這種教學,以這個為教體的。『光』是智慧,光明。如果從事相上來說,確確實實在我們娑婆世界,二禪天,大家都知道叫光音天,這是有相當深的禪定,人心清淨,妄想分別執著很少,人與人之間往來溝通不要用言語。現在人所講的是什麼?心靈的感應。心靈的感應,那就是『光為體』。『依止光輪住』,他們彼此之間交流活動,放光,不要用言語,多省事!「光」真的是無量無邊,我們眾生對於光知道的並不多。科學家用精密的儀器發現到光有很多種,光波不相同,現在大家熟知的x光、紫外光,也曉得光的頻率有許多種,所以光波不一樣,有長波、有短波。我們世間人,包括這些科學家們,對於宇宙之間「光」這一門學問,知道的還是很有限。究竟光音天如何用光來表達他們自己的情意,與其他天人溝通?光音天以上,諸位想想看,哪一個不會運用這種方法?無須用機械。機械雖然也能達到效果,它的副作用很大!科學家教導我們,現在的手機是很方便,手機這個電波傷害我們人的身體,使用的時間長了、次數多了,我們的腦會受傷害,我們的聽力會受到影響,它產生副作用。天人,他不需要這些機器,他運用自己性德的本能,一絲毫的副作用都沒有,他的作用是正面的,增長定力,增長智慧,不一樣!

  我們今天學習這一段經文,就我們現前的程度,我們今天這個境界,我們要依止智慧,要依止般若智慧。中國古大德懂得,在般若智慧裡面最為大眾熟知的,《般若心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夠不夠?夠了。這兩部可以說是《般若經》的綱要,《般若經》的菁華,《般若經》的大總持法門。特別是《心經》,念的人多,許多人把它定在朝暮課誦裡面。天天念,只有形式,沒有實質,所以他開不了智慧,他不得受用。怎麼樣才受用?要具足「信解行證」就得受用了。我們今天看到許許多多人做功課,每天讀誦、研習、講解,他不得受用。你要問什麼原因?他裡頭沒有信、沒有解、沒有行、沒有證。那有沒有好處?不能說沒有好處。好處是什麼?阿賴耶識裡頭落一個《般若心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種子,這是好處。除這一點好處之外,對於他這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沒有影響到,很可惜!他不能夠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裡頭,提起觀照的功夫。果然能提起觀照功夫,那他就是入了菩薩境界,轉凡成聖。我們常講的,他的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自然就生起來,就現行了,就起作用,這是大菩提心。大菩提心發不起來,就是學習裡頭沒有信解行證。

  『金色栴檀香』,「金色」是表法,表永恆不變,永恆不變是定,「栴檀香」是表戒。『燄雲普照明』,這一句是表「慧」。你看,很明顯的戒定慧三學。經文這個句子含義深廣無盡。「雲」這個字用得好,非有非無。「燄」是火焰,表根本智。「普照明」是表後得智,利他。「雲」這個意思裡頭也有清淨不染,自行化他都沒有染著,清淨無比。再看下面第三首:

  【有剎月輪成,香衣悉周布,於一蓮華內,菩薩皆充滿。】

  『月輪』表清涼,也是智慧,淨慧。『香衣悉周布』,這一句裡面,諸位看看它裡頭表什麼意思?常常接受大乘教的薰習,一看就明瞭,戒定!『於一蓮華內』,「蓮華」是清淨不染。『菩薩皆充滿』,什麼是菩薩?於世出世法當中清淨不染,這個人就是菩薩。這個是清涼世界!這樣的世界我們知道殊勝美好,它怎麼成就的?無一不是從「戒定慧」來的,這三學多重要。佛常常教導四眾弟子,三學增上,「增上」是增上緣,不能夠疏忽。常常想著戒定慧三學,戒定慧三學破貪瞋痴三毒,戒,破慳貪;定,破瞋恚;慧,破愚痴。與貪瞋痴相應,這是眾生。轉貪瞋痴為戒定慧,這是菩薩,他回頭了,他覺悟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戒定慧都相應,這是一切諸佛如來自行化他的大總持法門。世尊四十九年的教學,後人把它寫成經典,傳到中國。中國過去這些祖師大德把它分類,就分做這三大類:戒、定、慧,三藏!我們這一生生活、行持、思想、見解都能與這三藏相應,你不是菩薩,誰是菩薩!

  佛的經典,我們稱之為「法寶」。諸位想想,世間書籍不知道有多少,哪一本書籍人家稱之為寶?沒聽說過,只有佛經稱之為法寶。一般宗教裡面稱為《聖經》,還沒有稱作法寶。稱法寶,實在講只有佛門裡頭有這個稱呼,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法寶,佛說的,從佛口裡面出來的,佛是「佛寶」!佛的學生依照佛法修學,我常常講,放棄自己的成見,放棄自己妄想分別執著,一生當中隨順經教,這個人就變成「僧寶」。為什麼你是寶?因為你隨順法寶;你崇尚佛寶,隨順法寶,所以你也是寶。如果你不能夠崇尚佛寶,隨順法寶,你雖然出家,你不是寶!世間人,如果你真正是隨順法寶,依照法寶來生活、來學習,世間人都會尊敬你。他雖然不懂佛法,為什麼?他看到你是好人,他歡喜親近,喜歡親近好人、親近善人。九法界眾生有很多人知道,他尊重你,他讚歎你,他擁護你,功德利益無量無邊。我說這個話不是在誘惑人,實話實說,這是事實真相。

  這個偈頌裡面文字好,「於一蓮華內」,這個蓮華是什麼?是我們的真如本性,遍法界虛空界,心性是一,不二!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的剎土眾生是這個心性所現的、是性識所變。青蓮法師作《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科註,他在玄義裡面(五重玄義),每一段裡面都講的性識。我過去講解《地藏菩薩本願經》,參考他的科註,我對於他用性識來解釋五玄,我非常佩服!我看過許多古大德的註疏,或是用天台家的「五玄」,或者是用賢首家的「十門開啟」,但是很少人冠上性識,他的註解裡冠這兩個字,好!

  我們知道這「於一蓮華內」,我們的心量要拓開,不要有分別,不要有執著。「於一蓮華內」,換句話說,「共同一法身」,你們想想它相不相應?然後才知道虛空法界剎土眾生跟自己是什麼關係?共同一法身,於一蓮華內。你要起分別執著,你錯了,你與性德相違了。我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學佛,在學校念書。我記得念初中的時候,在南京,我在作文裡面就曾經寫過「愛國如家,愛人如己」,我的思想見解跟佛法就相應了。話是這麼說,要緊的是落實,真正做到「愛人如己」,自他不二。「愛國如家」,要愛每一個國都是自己家,平等的博愛。為什麼?於一蓮華內!哪一個世界、哪一個剎土不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性識是一個,能變是一,所變怎麼不是一?道理要懂,事實真相要認識清楚。「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一點都不希奇。

  你現在的心量小,不能容人,那不是你的本性,不是你的真心,那是什麼?是你的妄心。什麼妄心?是你的妄想、是你的分別、是你的執著;妄想分別執著在性識裡頭統統沒有。所以這種情形,我們明瞭是什麼回事情?一時迷惑,一時顛倒,產生這個錯誤的境界。我們曉得那個人會回頭、會覺悟,這需要時間,他不是永遠不回頭的。但是那要多長的時間?很難講,要看他的善根、福德、因緣。有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覺悟了;有人要到來世,來生後世覺悟了;甚至於有人還要到幾十世、幾百世、幾千世、幾萬世之後才會覺悟。佛菩薩慈悲,很有耐心在等待,眾生不知道。但是,不是永遠不知道,當他覺悟的時候就知道:原來我在迷惑的時候,無量劫當中佛菩薩天天照顧我。感恩之心自然就生了,知恩他就會報恩。現在人為什麼不懂得報恩?不知道。你對他的好處,他不曉得。你對待他不好,他知道;你對待他好,他不知道。所以往往在行為當中,他所表現的是忘恩負義。忘恩負義,世間人受不了,不會接受,佛菩薩會接受。你對佛菩薩忘恩負義,甚至於毀謗佛菩薩、陷害佛菩薩、排斥佛菩薩,佛菩薩還是照顧你,還是保佑你,決定沒有絲毫退心。諸位想想,這樣的人到哪裡找?不要找,很多!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各個都是這樣的。只是我們自己迷惑顛倒,不知不覺!我們讀了這個經文,真的是悲欣交集,感慨無盡。再看第四首:

  【有剎眾寶成。】

  這跟第一句完全相同。

  【色相無諸垢,譬如天帝網,光明恆照耀。】

  這四句好懂。前面第一句「有剎眾寶成,常放無邊光」,這個地方是『有剎眾寶成,色相無諸垢』,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這個世間,我們有沒有看到無量無邊的色相清淨無染,就在我們眼前!覺悟的人看到了。迷惑的人看到什麼?染污。為什麼?你見色聞聲起心動念。說句老實話,古人講的話有道理,很深的道理,「色不迷人,人自迷」。這句話不是普通人能說得出來。五欲六塵,我們今天常講,巨大嚴重的誘惑。迷惑從哪裡來的?是你自己迷了。真的講是你自己在迷惑自己,自己在誘惑自己,外頭人真的沒有誘惑。你要入這個境界,你就入了佛菩薩的境界。佛菩薩看到這個境界清淨無染,為什麼?他看到這個境界,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外面這個境界,五欲六塵,清淨平等。凡夫為什麼會變成染污?會受它影響?凡夫自己的煩惱習氣深重,看到這個境界,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煩惱習氣起現行。你不能怪外頭境界,你怪外面境界,你錯了,你怨天尤人,你又再那裡造罪業了。

  你說這些境界能誘惑人、能迷惑人,為什麼它不能迷惑佛菩薩?真正有道德、有修行人,他為什麼不受迷惑?為什麼偏偏你受誘惑?如果我們冷靜細心觀察就明瞭,一真法界跟五濁惡世是同時的,同處存在。一真法界在哪裡?就在現前。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的人,我們現前境界是一真法界。放不下的,念念還是起妄想分別執著,還是起貪瞋痴慢,那這個境界就誘惑你。所以,蕅益大師講得好,「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人事環境裡面,都是清淨的,都是平等的,沒有善惡,沒有是非,沒有好壞,「好醜起於心」,好醜是什麼?你六根接觸之後,你的反應。佛菩薩的反應是清淨的,外面境界是清淨的,境隨心轉。佛說出事實真相,境隨心轉,心轉境界,不是境界轉心,這是真話。我們如果真的懂得佛這個真實教誨,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要怎樣學佛菩薩?我們轉境界,不被境界轉。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不能轉境,那你就是生死凡夫。這個事情的主權操在自己手中,不在別人手裡頭。

  後面這兩句是比喻,『譬如天帝網,光明恆照耀』,覺悟的人、諸佛菩薩如是見解。今天時間到了,我們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