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三0卷)  2002/2/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630

  諸位同學,請看「如來現相品」,無盡光菩薩偈頌第八首:

  【所轉妙法輪,法性無差別,依於一實理,演說諸法相。】

  這首偈在前面跟諸位說過很多,後面這兩句還沒有講到。這是大乘佛法,古德為我們介紹佛法,世尊在經上也說過。經,這是講「佛經」,有五種人說;除佛之外,有佛弟子,有仙人,還有變化人說。由此可知,佛是相當開明,決定不是講只有佛說的才算是佛經,其他人說的就不算,佛沒有這種說法。但是除佛之外,其他人說,要得到佛的印證。佛用什麼印證?佛家所謂是「法印」。小乘有「三法印」:「無常、無我、涅槃」;他所說的與這個宗旨相應,佛承認跟佛說的沒有兩樣;佛說的稱為「經」,他說的當然也可以稱為經。

  大乘法只有「一法印」,就是一個原則。什麼原則?『依於一實理』,「實理」就是實相,事實真相。無論是什麼人說,只要他說的是事實真相,跟佛說的沒有兩樣,就叫「佛經」。你們想想看,釋迦牟尼佛是多麼開明的一個人,多麼值得人敬愛,值得人佩服,一絲毫高慢的習氣都沒有,只要你說的是事實真相。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乃至於大聖大賢,他們所講的是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統統得稱為「佛經」。他能說得出,當然他都是覺悟的人,決定不是迷惑的人。換句話說,那都是佛菩薩,我們是肉眼凡夫看不出來,諸佛如來清楚。

  古時候就有人說,孔老夫子算不算是佛菩薩?老子、孟子、莊子算不算是佛菩薩?佛門裡面那些祖師大德們聽到都點頭,看看他們留下來的這些教誨與大乘經上講的沒有差別。我們從前也曾經以同樣的問題向李老師請教,李老師說得很好:在理上講確實是菩薩。佛,我們不敢說,菩薩是肯定的。也許是佛菩薩應化到中國來的,以這種身分來應化,理上講得通,但是在事上沒有憑據。如果是個通達的人,理上通了,事上也就沒有問題了,不必懷疑不必爭執。所以大乘法「依於一實理」,「實」就是事實真相,事實的真理。

  『演說諸法相』,這是隨眾生不同的根性,說出許許多多的法門,說出許許多多的經論。無量無邊的經論、法門同依一個實理,同依一個法性,於是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說「一經通一切經通」?為什麼說一個法門通,所有一切法門你都證得?答案都在此地!一經通,什麼叫通?證到實理。一個法門通,通的標準是什麼?是證得法性。這就是說一門深入要深到什麼程度?一定要深到「證得法性,見到實相」,這時候你就通了。

  如果你修學這個法門,你沒有見性,修行沒見性,學教沒有明理,你不夠深度,這時候還是「一門深入」的好。有許多人不懂這個道理,改學別的法門,那就麻煩了;這個地方功快用到差不多了,他換一個,換一個等於說前功盡棄。像我們做井一樣,我們打一口深水井,已經打到相當程度,距離水源已經很接近,還是看不到水,「算了算了!另外這地方再去打」。打了幾十口井的時候,沒有水,其實水已經離你很近了。世間許許多多的人不懂這個道理,沒有耐心,所以修行證果要那麼長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都浪費在你常常更換法門,這是錯誤!不曉得一門深入,不相信佛的話。佛在《金剛經》上教誨「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你不相信這句話,你常常換法門,你的虧就吃大了。

  無論修學哪個法門,無論依照哪個經典修學都好,選擇經典最重要的與自己的根性相應。怎麼知道與自己根性相應?第一個是你對這個經典生歡喜心,第二個是你對這個經典容易理解;有條件、有緣分這就容易。如果你選擇這個法門感覺得有困難,與你生活條件不能很適應,這就是與自己的根性不相應。佛為末法時期眾生選擇,佛曉得現在的社會,人們生活逐漸趨向工業化,工業化的生活就產生競爭,所以人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自然都緊張起來,這都是病不是正常。在這個狀況之下,生活閒暇的時間、學習的時間愈來愈少。換句話說,對於佛法的修學也不例外。要求什麼?精簡,省時間,省精力,容易修學。所以佛才給我們選擇這個法門,淨宗「持名念佛」的法門;這個法門快速、簡單、容易、穩當,只要肯死心塌地修學,萬修萬人去。

  佛講末法時期淨土成就,印光大師給我們做一個重要的增上緣,「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些淨宗經典跟教學,也是「依於一實理」。你有沒有讀過書、你認不認識字都沒有關係,都能學得成功,只要老實。「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這是老實的標準;這八個字做不到,你不老實。老實人沒念過書,沒有學過,他這八個字做到;老實人孝順父母,老實人尊敬長輩,尊敬有德行、有學問的人,從內心裡頭尊敬佩服。老人、長輩、有學問有道德的人說話,老實人是真聽,真的順從,老實人得福!第九首:

  【佛以圓滿音,闡明真實理,隨其解差別,現無盡法門。】

  總共七首偈內容非常好,把諸佛如來應化在九法界的教學,你看這麼簡單,他說得這麼圓滿,面面都講到。如果有人問我們大乘法的內容,我們就可以用末後這四首偈,就是第六、第七、第八、第九,這十六句就是大乘法的內容;不僅釋迦牟尼佛如是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諸大菩薩為眾生說大乘都不能超過這個範圍,這是大乘法。末後這首是「圓音」,能說、能教。

  『佛以圓滿音』,「圓滿」的含義深,沒有一絲毫欠缺。大乘經上常常讚歎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我們要問,佛以一音而說法,什麼叫「一音」,你懂得嗎?學佛人對於這些名相的意義不能錯會,「一音」就是「一心」發出來的音。我們凡夫這個音不是一音,為什麼?凡夫音從「識心」裡頭發出來的,識心是生滅心。我們的音聲是從我們的妄想發出來的,妄念無量無邊,我們的音是無量無邊音,眾生當然就很難理解了。

  佛是一心,佛沒有妄念,這就是我們中國古人常講的「真誠心」,真誠到極處,他所說出來的音叫一音、叫圓滿音,唯一真誠。中國古人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佛門有個典故「生公說法,頑石點頭」,那是真誠到極處!不但是人,石頭聽了它都點頭,這叫「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換句話說,你是不是真誠心!人要是用真心、用至誠,你與一切眾生溝通,言語也好,沒有言語也好,自自然然他有感應,我們現在人講的默契、會心,心與心通了。這個道理是真的,我們要懂,要細心體會,要學習。我們學習得還不到,那是我們的真誠心不夠。

  時時刻刻我們的煩惱習氣會現行,現行的時候自己並不知道,可怕就可怕在這裡。煩惱習氣現行自己知道,開始覺悟了,知道就改正過來。煩惱習氣現行自己不知道,永遠不知道改過,原因在這裡。改正過來就是向佛道,改不過來是輪迴道!脫離不了六道輪迴,所以不改怎麼行!祖師大德無一不教我們從根本改。根本改,第一個就是把虛偽改成真實。務必要懂得,我對佛菩薩真實,我對善知識真實,我對其他的人那何必!你這是不是真改過來?沒有,你裡頭還有分別、還有執著,你不平等。真正改過來,《華嚴經》上說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對待佛菩薩用這個心,我對待所有一切眾生用同樣的心,這你真改過來了。你還有差等,我對這個恭敬,對那個我可以不在乎,你一絲毫恭敬心都沒有,你那種恭敬是假的、是虛偽的、是諂媚巴結,你沒有誠意;用在世法,你能蒙蔽一時,你不能蒙蔽始終,到哪天被揭穿,你的災難就來了。世法尚且如此,怎麼能用在佛法上?所以佛法是一味真誠,不論別人怎麼對我,我用真誠心待人,我學佛。

  修行人對於誤會我的人、毀謗我的人、陷害我的人都感恩。為什麼?我們以一味真誠心向他,他這種對我的惡心惡行消我業障,我對他特別感激!世間人起心動念無不是損人利己,這些人所做的是損己利人,我們怎麼能不感激?你看佛經上,「惡意向道德人」那個罪過特別重;道德之人因他的惡意相待,倍增決心。這個惡意向道德之人,問問他有沒有罪過?他有罪過。罪過是什麼?罪過是性罪,因為他的心不善。但是雖然有罪業,他也有一分福報。為什麼?他幫助道德人提升境界、提升道德,因此他也有福。他罪受完之後,他的福報現前;他要先受苦報,然後這個福報就是他將來學佛的善根福德因緣,你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謗佛、罵佛,像上次阿富汗的佛像被炸掉,惡意毀佛,給諸位說,他都種了善根。為什麼?阿賴耶識裡頭,佛的印象印得很深很深。他惡心做惡事,必定受果報;惡報受完之後,阿賴耶識裡佛的善根種子成熟,將來他還是佛弟子,他還會學佛,這裡頭真妙!但是他有相當長的時間受苦報,這是事實。世間諸法、世間一些事業實在不可思議,你要說哪個是?哪個非?哪個是禍?哪個是福?實在講很難講。老子說得好,「禍裡面有福,福裡面有禍」,這個話講得非常有道理。老子能說得出這個話,佛菩薩再來的!這是大徹大悟人見到的事實真相,絕對不是普通人能夠覺察得到的。中國有這樣的聖人,世界其他國家民族也有,這就跟《華嚴經》相應。

  「毘盧遮那佛」無時無處而不在,「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分,教化一切愚迷眾生。教化的方式再多,總不出「法性無差別,依於一實理」,這是總的原理原則。那個方法就是這兩句,「佛以圓滿音,闡明真實理」,不但有音聲,而且現相,因為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為我們選擇「圓通」,圓是圓滿,通是通達。哪一種方法能夠幫助現前眾生圓滿通達,圓滿通達就是我們常講的「大徹大悟」,文殊菩薩選擇的是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說明娑婆世界眾生,六根的作用是耳根作用最圓滿。

  為什麼觀世音菩薩跟娑婆世界眾生緣分這麼深?我們的根性相同就顯得特別有緣分,真正是「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不是沒有原因的。佛對於這個地方的眾生是用圓滿音,對另外一個世界可能用圓滿色,眾生根性不一樣!所以世尊在我們這個世間,為我們介紹《大方廣佛華嚴經》,是這個說法,如果在另外一個世界,對不同的眾生,這句話是活的;像我們在經上讀到香積國香積如來,如果在香積國講《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句話一定是佛以「圓滿味」,就不是圓滿音,因為香積國的眾生六根裡頭舌根最利,他舌一嘗就完全明瞭通達。所以香積國的法會很熱鬧,他的法會不是像我們講經聽眾的大會,他的法會是宴會、是請吃飯的,香積如來辦了很多好菜,一吃就開悟,妙不可言;說明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眾生六根聰利並不完全一樣。在我們娑婆世界是「佛以圓滿音,闡明真實理」;如果在香積國,「佛以圓滿味,闡明真實理」,很妙!佛法實在是不可思議!

  下面兩句就是說明法門無量無盡,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法門?『隨其解差別』,眾生善根、根性不相等。經裡面說法往往是用歸納法,把一切眾生的根性歸納為三等,上中下三等,其實大家都明瞭何止三等。我們以最明顯的形相來觀察,現在學校教育,幼稚園教育這是一等,小學又是一等,初中又是一等,高中又是一等,大學又是一等,研究所又是一等,你就曉得這裡頭差別多大。每一等裡頭還分很多等,幼稚園裡頭有大班、中班、小班,這又分三等;小學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又分了六等,你就曉得每一等裡頭都很複雜,不是單純的。所以佛分三等,行!上中下三等,上等裡頭有上中下三等,那就變成九等;九等裡頭每一等又有上中下三等,你這樣才了解佛說法的真實義。

  這上中下三等,實際上講的是無量的差別。同樣這部《華嚴經》,我們三個人讀,三個人的解就不一樣,三個人的體會就不相同;我們在此地講解,把自己修學的心得報告出來供養大家,你們每個人在螢光幕前面聽,你們聽的所領受、所理解的也是各個不相同。一部經,你就曉得《華嚴經》裡面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你從這些地方能領會到這個意思。這一部經展開是無量經,無量無邊的經要是通的話,一部就一個法性、一個真實,就是前面講的「法性無差別,依於一實理」。

  所以佛對一切不同眾生,我們講最明顯的例子,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親近他的人有多少,我們能夠想像得到;我們在現代發心弘護正法,無論你是擔任弘法,還是擔任護法,你每天接觸廣大群眾,人數很多,每年累積下來就更多。如果你能夠護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接觸的人不少;這些人的根性各個不相同,我們凡夫能力智慧薄弱,對於這一切眾生的根性,只能猜測一個大概,不能完全了解。佛菩薩心地清淨,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話就是說佛菩薩沒有時空維次的障礙,他能看到這個眾生過去世,能看到他過去世的過去世,也能看到這個人的未來世。這樣說來,人是不是有宿命?是不是有定業?對的,人確實有宿世、有定業。宿世定業從哪裡來的?是從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積下來的業力,這個業力主宰了你。

  未來還沒有來,為什麼佛能看得出你的未來?我們不說佛;我們講《了凡四訓》,孔先生為什麼能把了凡先生未來的命運算得那麼準確?這是什麼原因?這是他知道你過去世造作的業因,你將來的果報一定是這個趨勢,佛法了解這其中所以然的道理。命是你自己造的,不是別人造的;自己造,當然自己可以轉。學佛的人他開悟,他悟了轉自己的命運!我們要是命轉了,再遇到孔老先生算的時候,他算得準算不準?還是算得準。孔老先生算的,是算你某一個時候的命,你必然是這個結果。如果過一個時期你自己轉過來,再給你算一算,你的命運又是怎樣怎樣,跟前面所說的不一樣。如果他遇到雲谷禪師之後,他發心做那麼多善事,再遇到孔老先生,孔老先生會說:你某年中進士,某年生兒子,你某年在哪裡作官,跟從前講的不一樣,還是受命運主宰。你天天造作這些善業、惡業,命運就每天有加減乘除。你的基本數在那裡,每天都有加減乘除,你造善事,加乘;你造惡業,減除,活的不是死的。

  命運有沒有?有,但是不是定業。一般人為什麼被人家算得那麼準?他每天加減乘除的幅度很小,不大,離他的水平線雖然有升有降,幅度不大,所以相當準確。袁了凡,我常常講經說他叫標準凡夫,為什麼?他善惡都不做。善惡都不做,那就永遠保持那個水平,一點起伏都沒有,我叫他做標準凡夫。我們從這些地方如果真正體會得,你細心觀察這個世間現代人的福報,實在說都超過古人,但是他這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善,現在眾生的福報是減是除,天天減、天天除,還有這麼大的福報,你就想想他的福報是多大;減了一半,減掉三分之二,還是那麼大的福報。在這個大時代,社會動盪不安,我們看到有很多大福報的人,那個福報是無量劫累積的,不可思議!可惜他沒有遇到善知識,他不曉得事實真相,他要是曉得事實真相,那他的福報享受不盡。所以佛說法是隨眾生的解差別,說無量無邊法門。

  無盡光菩薩偈頌第十首:

  【一切剎土中,見佛坐道場,佛身如影現,生滅不可得。】

  這首偈清涼大師註解,「結用歸本,不可得故」,這十首偈總結,結到究竟圓滿處了。『一切剎土中,見佛坐道場』,這是菩薩的法眼能見,不是肉眼能見的,也不是天眼見到的;「天眼通非礙」,像我們現在借重儀器可以透視許許多多的物質,牆壁是障礙,天眼他不受這個障礙,牆壁外面他能看得很清楚,這個道理我們現在懂得。他見的能力超越我們普通人所見的這個波度,我們普通人是肉眼,能見的光波是非常有限,比我們能見波度長的,我們見不到;比我們能見波度短的,我們也見不到。而宇宙當中這個光波頻率很多,我們在許多頻率裡頭只能見到一個頻率,就好像我們看電視一樣,我們現在這個肉眼只能看一個頻道,換一個頻道就見不到了。天眼可以看到許多頻道,沒有障礙,天眼通非礙!他能夠看到許多物質的景觀,但是他看不到佛。他不知道哪個是佛、不知道哪個是菩薩,必須有慧眼,有法眼,那就能見到,就能「見佛坐道場」。什麼叫做慧眼?智慧開了,你能見的就叫慧眼。什麼人得慧眼?阿羅漢。為什麼說阿羅漢得慧眼?阿羅漢修戒定慧!同學們一定要明瞭「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阿羅漢得到的是「正覺」,所以他有慧眼,這時候「見佛坐道場」,他認識。

  釋迦牟尼佛當年菩提樹下示現成道,也就是說示現成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凡夫不知道,凡夫只看到釋迦牟尼佛在畢缽羅樹下打坐,除此之外一無所知。佛示現成道之後,如果沒有人請佛住世、請轉法輪,佛就走了,佛就入般涅槃。我們想想什麼人懂得向佛請法?佛要入滅度,再遇到一次佛出現在世間又要經無量劫!凡夫愚昧不知道。幸虧四禪天裡頭五不還天,我們一般稱淨居天,淨居天人看到,淨居天人是三果阿那含,他們看到悉達多太子成佛,趕緊下來變化成一個人身,向佛請求住世轉法輪,佛答應了。淨居天人代表我們大眾啟請。

  所以法要是沒有人啟請,不能在這個地方住世,佛法因緣生。要什麼樣人啟請?當然要懂得的人。不懂得的人,他怎麼會知道?要有認識,而且還要有好學。你認識,你不肯認真學習,佛法也不能住世間,所以認識佛法,請轉法輪;好學之人請佛住世。佛什麼時候離開這個世間?經上常講法緣盡了,教化眾生的緣沒有了。難道釋迦牟尼佛八十歲那個時候,教化眾生的緣就沒有了嗎?在我們看多的是,很多地方想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哪裡說沒有緣!沒有緣是什麼?沒有人真肯學習。喜歡聽是一樁事情,喜歡聽而不能做,不能依教奉行,那個緣就沒有了。

  佛雖然天天講經,聽眾很多,其中沒有一個真幹,所以佛就走了。佛這一走,又有不少人得度。為什麼?他警覺心提起來了。佛在世的時候沒認真幹,這一走,這要認真了,所以佛一入涅槃,那時候就有不少人真的成就了,還有些人跟著佛的弟子們學習也成就了。所以滅度是給人一個刺激,讓你真正體會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佛住世的時候,沒有好好的修,但是有這個根底,佛這一入滅,加功用行,他能超越。給眾生反省的機緣,所以入滅也是利益眾生一種手段。從這些地方我們細心去觀察,諸佛菩薩手段之巧妙,不可思議!

  我跟章嘉大師三年,章嘉大師入滅;他老人家入滅,給我當頭一棒。他在世的時候,我初學佛,雖然好學,精進努力談不上!對於佛,雖然方東美先生給我介紹,我有初步的認識,認識不夠深刻。親近章嘉大師三年,章嘉大師攝受的力量很大,但是這個攝受裡面還有一種感情。他跟我約每個星期見一次面,我也有一個星期沒去,可是這一次沒去,過兩天他就打電話來,問我怎麼沒有來,是不是生病?還是有什麼事情?這就是親情!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他六十出頭,老人了,對我們年輕人這樣的關懷愛護,不能不去,想不去不好意思。感激老人家這一分的關心,能不去嗎?除非真的是有重要的事情,或者是有病身體不好;否則的話,沒有理由不去。

  老師對學生的攝受有他的智慧,有他的善巧方便,可是學生一定要有這一份緣分,你要能懂得,能體會到,才生感恩之心,才會依教奉行。偶爾我也帶幾位朋友去見他老人家,他都很歡喜。但是在那個階段,我重視經教疏忽戒律。他老人家知道我的根性,常常在教導我的時候,解答我問題之後,輕描淡寫說一句「戒律重要」,我還是疏忽。因為那時候我確實妄想分別執著很重,受方先生的影響很深,把佛法當作哲學來研究,我是從這個方式入門的,著重在佛法經典的理論,疏忽修持。

  方先生跟章嘉大師畢竟是不同,章嘉大師是修行人,方先生是學者;章嘉大師是學佛,方先生是佛學,佛學跟學佛不一樣。三年他老人家走了,圓寂了,政府給他組織一個治喪委員會,在新北投建立一個火化爐,他的遺體在那個地方火化。甘珠活佛是他的學生,就在火化爐旁邊搭了一個帳篷,他有十幾個弟子住在帳篷看守這個火化爐,我也在這個帳篷裡面住了三天。這三天三夜我認真思惟,跟大師三年,他教我些什麼?認真反省。這一反省,心裡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出來了,「戒律重要」。這一句他在三年當中跟我重複三、四十遍,我們一個星期見一次面,三年是有一百多次見面,這句話最深刻,所以這才回去之後找戒律來看。

  他說:「佛法的修學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上受戒並不重要。他教導我:你看戒經,真正做到這一條,這一條你就受了,你能夠做到兩條,你就受了兩條戒,問題是你真正懂得,你真正落實!這個教誨給我印象就深刻了。我就開始看「戒經」,看《梵網戒經》、《瓔珞戒經》、蕅益大師編著的《五戒相經箋要》,我很得受用。弘一大師關於戒律的著作很多,我從香港請得一本弘一大師《律學三十三種》、《南山律在家備覽》,因為那時候沒有出家。

  以後親近李老師,李老師對我們的要求,基本的行持扎根,他老人家是依陳弘謀的《五種遺規》,特別重視童蒙教學的這部分。我們從這裡扎根,真正在修補習教育,彌補我們早年失學,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之不足。但是如果沒有章嘉大師反覆叮嚀,我們縱然遇到李老師,也不會珍惜,也不會真幹。所以章嘉大師對我的影響非常深,他要不示現入滅,說老實話,我不會醒悟,他這一入滅,我一下驚醒了,所以示現般涅槃也度了不少有緣眾生。他做這個樣子給我看,讓我驚醒過來,接著第二位善知識來成就我,「見佛坐道場」!我一生修行成就,方老師接引,章嘉大師扎根,李老師那個地方成就,哪裡是偶然!離開李老師之後,得到韓館長的護持,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一個有力的護持,必然退墮不可能有成就。所以像樹苗一樣,樹苗已經培養好了,以後幫助這個樹苗,照顧它、灌溉它,讓它長成大樹,這是韓館長三十年經驗!她的功德絕對不會在我三位老師之下。再好的樹苗,如果沒有人灌溉,沒有人照顧,也會夭折,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看清楚這些事實真相,哪個不是佛示現的!護持的人多,成就的人多,我們以韓館長為代表,她代表所有的護法。

  我們在這些地方,你細心的觀察反省,然後才能見到佛在哪裡坐道場?一切時一切處,諸佛如來、菩薩、羅漢從來就沒有離開我們的身邊,但是他示現的形相非常之多,不是一個種類;現有情相,現無情相。「無情」是山河大地,草木叢林,時時刻刻讓你六根接觸你有悟處。平常讀經,外面境界對照,於是發現經是活的不是死的。什麼是「真經」?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是真經,真正的「大方廣佛華嚴」!佛說的這個《華嚴》,說明書而已,真的「大方廣佛華嚴」不在這書裡頭,是在自己日常生活之中。這樣子你才能「悟入」,悟入你才能得受用,才知道『佛身如影現,生滅不可得』。

  我們要問,哪一法不是佛身?法法皆是。大乘經上講的「法法皆如」,「如」是自性;這個經上佛講得很明白,「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識就是毘盧遮那法身如來。所以我不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佛經上的術語;我常用的是「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我為什麼不講「十法界依正莊嚴」?怕大家聽到產生誤會,以為講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講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這個教區、這個三千大千世界;而不知道佛講十法界依正莊嚴,是這個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無數諸佛剎土裡面,每個剎土裡面都有十法界,你懂得這個意思,那就正確,你完全沒有錯誤了。如果看到十法界依正莊嚴,只以為是娑婆世界裡,那你這圈子小!所以我換句話說,「虛空法界剎土眾生」,這個意思講得很明顯;虛空法界沒有邊際,「剎土」就是諸佛的教化區域,這個經上講的「世界微塵數剎土」,不是恆河沙數。那個世界不是一個世界,是無量無邊世界微塵數,佛在《華嚴經》上講這個數量之大,用這種形容,讓我們去體會。

  一一剎土裡面,又有「世界微塵數眾生」。我們從這些經句裡面,才體會到宇宙是重重無盡的空間,這是眾生的意思。「重重無盡」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這叫眾生,眾生不是說人,人是眾緣和合而生的,你想想看,哪樣東西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就是連虛空,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法界還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眾生的意思太廣了。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我們對動物,叫牠做有情的眾生,有感情的;對於植物、礦物,我們叫它做無情的眾生,植物雖然也有一些有情,但是它的感情很微弱,並不顯著,所以你要講有情跟無情,很難分。動物跟植物的界限在哪裡?植物跟礦物的界限在哪裡?你嚴格的去分,沒有辦法分的,我們只能分什麼?他情感之強弱,只能從這個地方分。情執特別強的,我們稱他作有情眾生;情執薄弱的,我們就稱它作無情眾生,它的情執不顯著。

  你要說為什麼這樣難分別?因為他「性」是一個,道理在此地!有情眾生,我們叫他「佛性」,佛是覺,覺性;無情眾生我們叫它做「法性」。法性跟佛性一個性,法性的範圍大,包括佛性,佛性也包括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於是我們就懂得,植物裡頭有沒有靈覺?有;礦物裡頭有沒有?也有。所以一微塵裡面,有諸佛菩薩在那裡轉大法輪,我們在《華嚴經》裡看到,那個境界不可思議!一微塵、一毛孔裡面現虛空法界剎土眾生,不是芥子納須彌。芥子納須彌那有什麼希奇!微塵裡面納世界!納無量無邊世界,不是一個世界!這個才講到真正究竟處,才講到真正圓滿處,讓我們徹底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

  今天科學家的研究不外乎這三個問題:「宇宙現象」、「生命現象」,第三種,現在科學家還沒有辦法完全來著手,「不同維次空間的真相」。不同維次空間裡面,確實有生命的現象,科學研究探索的境界,一般人講「領域」,領域就是佛家講的境界。佛把這世間境界分成這三大類:有情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智正覺世間就是科學家所說的「不同維次空間生物的境界」,生物就是生命,生命的境界。合起來就是宇宙人生真相,佛經裡面術語講得很簡單,「諸法實相」,《般若經》上常講的!你要是把諸法實相搞清楚、搞明白,你就叫「佛陀」。

  由此可知,學佛學的是什麼?無非是把「諸法實相」搞清楚、搞明白而已。佛不但要我們搞清楚、搞明白,搞清楚、搞明白是「解悟」,你不得受用,要更進一步「證悟」;我們的心、我們的身要跟「諸法實相」融合成一體,我們像諸佛如來一樣證得「清淨法身」,我們也能夠示現無量無邊的「應化身」;這個應化身不僅包括有情的應化身,我們也可以變成樹木花草,也可以變成山河大地,這裡頭奇妙無窮。蘇東坡遊覽廬山,詩句裡頭有兩句話,佛門裡面常常傳誦,「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他是得一點消息寫出這兩句詩,其實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小溪流水的聲音在說法,山色是諸佛在展示法身,幾個人能見到、能聽到?清淨心的人,心地清淨、平等、真誠、正覺的人,他見到,他聽到了。山色,我們今天講的景觀,它在展示什麼?展示「大方廣佛華嚴」。不但是流水的聲音,所有一切的音聲,都在宣揚《大方廣佛華嚴經》,沒有人懂!你為什麼不懂?為什麼菩薩懂?為什麼一些大聲聞懂?沒有別的,人家心清淨,人家心平等,人家心覺,「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他懂;他二六時中從來沒有中斷接受諸佛如來教化薰陶。我們中國人不能夠了解這個真實境界,但好像有點彷彿,說出這麼一句話「天人合一」,我們人跟天跟大自然融成一體,能說出這個話也算不錯,雖然沒有見到真實,但是很貼近。

  所以修行到一定的程度,你會把這樁事情做為你修學的目標;我怎樣跟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合而為一,果然融合成一體,在佛法裡面稱為你證得「清淨法身」,你的精神跟這個肉體,與大自然合成一體。說老實話,本來就是一體,為什麼變成不是一體?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在作祟。說實在的,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它還是一體,從來沒有離開過一體,這是老實話、是真話,這才是真正的事實真相。可是我們凡夫是迷而不覺,一絲一毫都沒有覺察到我們跟毘盧遮那佛是一體、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是一體,跟虛空法界芸芸眾生是一體、跟山河大地樹木花草是一體,誰知道!什麼時候你覺悟了,什麼時候你契入了,你的愛心周遍法界!那叫大慈大悲。你自自然然愛世人,不但愛世人,愛所有一切的動物、所有一切的植物、所有一切的礦物、所有一切的現象。這時候在佛法術語裡面講,你證得「一真法界」,你證得「清淨法身」,你是法身菩薩。

  法身菩薩入華嚴境界,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你是不是真的證得?自己回過頭來觀察一下,見思煩惱沒有了,七情五欲沒有了,貪瞋痴慢沒有了,是非人我沒有了,你真的證得!這裡頭不是講「想」,是講的「觀察」。妄想分別執著了不可得,這個經上講的,這時候才真正見到「佛身如影現」,《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見到了。為什麼?能現的真性生滅不可得,那是見到性,「如影現」是見到相。相是影現,性是真性。真性,一切法的真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你見到的是圓滿的!從相上、幻相見到真性,從真性裡面見到緣起,這個緣起就是因果,見到因果的循環、因果的相續、因果的轉變,於是整個虛空法界的真相你明白了,大徹大悟!

  在這個境界裡面,你的心恢復到清淨。為什麼?你知道一切諸法是影像,確確實實「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心清淨了,不會再有一個妄念。妄念怎麼起來?以為幻相是真的,以為有所得,從這裡產生錯覺,這個錯覺叫做無明、叫做迷惑。這是教下到究竟處,破除執著分別妄想,跟宗門、跟其他的教學方法手段不一樣,方向目標一致。這一段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