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八七卷)  2008/10/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98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偈頌第七段「西南方智慧菩薩」,十首偈,我們從第七首看起:

  【若生如是想。此佛此最勝。顛倒非實義。不能見正覺。】

  這首偈告訴我們,法是平等,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法既然平等,佛也平等。如果你生了一個妄念,打了個妄想,「這個佛最殊勝,那些佛都比不上」,這個見解就錯了。『顛倒非實義』,你這個知見顛倒,不是真實義。『不能見正覺』,正覺就是明心見性,換句話說,你見不了性,你也成不了佛。偈頌的意思很深很廣,清涼大師在這裡有註解,有《疏》、有《鈔》。疏是註解,鈔是註解的註解。大師非常慈悲,怕的是我們看他的註解看不懂,將註解再加以註解,這叫鈔。《疏》裡面告訴我們,「後一」,前面我們講了三段,講了六首,這是第七首,後一就是這首偈,第七首。「執佛中」,這是執著佛,執著佛有優勝。偈頌裡面,上半是執著,下半是損失。你只要有執著,你就有損失,這個意思我們前面說過。

  我記得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講《楞嚴經》。那次來的時間很長,住了四個月,每天講經都沒有休息,四個月,一百多天如一日。同學當中有學天台宗的,他們執著釋迦牟尼佛第一,他們不念阿彌陀佛。每天他們的課誦念《法華經》,不是全念,選《法華經》裡面的一段,多半都是念觀世音菩薩這一品,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不念阿彌陀佛。我們勸他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他說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親,是我們的親教師,阿彌陀佛到底是隔了一層。我就告訴他說:是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念阿彌陀佛,我們要不肯念,還念釋迦牟尼佛,佛一定說這個人很執著,你看我教他,他都不相信,他都不聽。所以諸位想想這裡面的人情道理。

  為什麼我們世間人有這種分別執著?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執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佛佛相望」,就是佛跟佛來做比較,你執著這尊佛勝過那尊佛。我們念阿彌陀佛的人,認為「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其他的佛都比不上阿彌陀佛,確實有這個執著。第二個是「三身等相望」,三身是法身、報身、應身,念法身殊勝,念應身那就差很多了,都有這個差別。第三是「心佛相望」,佛從哪裡來的?佛是心現的,還是心現識變。到底是心殊勝還是佛殊勝?有這麼多情形,這些情形都是六道有情眾生常常有的。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學習?這個很重要。

  清涼大師在《鈔》裡面給我們舉的例子,譬如,還是念佛人多,淨宗裡面講佛佛相望都會講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別的佛做不到。這個原文現在打出來了,「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能攝眾生;餘則不能。禮於此佛,滅罪則多;禮於彼佛,滅罪則少」,這是真的、是假的?給諸位說,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佛在經教裡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想阿彌陀佛滅罪多,他真的滅罪多,你心想到其他的佛滅罪少,他真的就滅罪少,實際上是沒有分別的。佛那邊沒有分別,法那邊沒有分別,是你自己念頭在分別。可是你的念頭太重要,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清涼大師後頭說,「不知諸佛行願功德無不平等,隨根隨緣說有優劣,故為顛倒」。你看看世尊教化眾生,是隨著眾生的根性,隨著眾生的緣分,給你說有高有下,其實沒有高下,其實都是平等的,是因為你的根性,眾生根性有高下,隨順你的根性幫助你提升。如果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你還執著,就錯了,要放下執著。放下執著,我們還是要跟阿彌陀佛,不再執著。初學的時候,執著有高下是錯了,現在跟阿彌陀佛,不執著,那就對了,那就覺悟了。

  第二種講三身,三身相望,念化身,功德少,念法身,功德就大,就這個意思。其實法身、報身、應化身是一身,也是平等的。我們有分別執著,那確實利益就不相同,如果我們把分別執著放下,那就是平等的。由此可知,法是心現識變的,我們要想成就,中下等的成就,沒有離開起心動念,向上一著,離妄想分別執著,這才真正見性,這才真正成正覺。這個正覺,經文上這兩個字,它的真實義是無上正等正覺。因為偈頌一句三個字,受這個限制,所以只用「正覺」,這個正覺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成佛了。

  說到三身等,大師跟我們講,「等取四身、五身、十身、無量身故」,三身是法身、報身、應身,四身是加個化身。應身跟化身差別在哪裡?應身是要八相成道的。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間來也示現入胎,十個月出胎,他示現這些,跟我們一般人沒有兩樣,這叫應身。化身是突然見到的,也是突然消失的。像我在前面跟諸位做報告,我以前抗戰期間在貴州念書,周邦道是我們的校長,他的夫人曾經見過地藏菩薩,那是見到的化身。抗戰勝利他們住在南京,九華山一位法師到她家裡來化緣,要求不多,五斤香油。那時候我們周師母沒有學佛,沒給他,這個法師就走了。以後突然想起來,她們家裡是庭院深深,三重門,大門當中是很多樹木,是個院子,然後有二門、三門。她說我沒有開門,他怎麼來的?走了之後不見了,門還是關到,沒有開。這個事情想了好多年都想不通,以後到台中跟著李老師學佛,向李老師報告這樁事情,老師說那個和尚是地藏菩薩化身。她非常後悔,沒供養!那就是說,真的是來無形、去無蹤。這是化身,化身跟應身不同,講四身。講五種身,就是一般所說的五佛五身,「常住三世淨妙法身」,實在講這就是大光明藏,我們淨土四土裡頭講大光明藏,在表法就是密宗的大日如來。第二是「金剛堅固自性身」,第三是「福德莊嚴聖身」,第四是「受用智慧身」,這都是屬於報身,實報莊嚴土的,第五種「變化身」,這是凡聖同居土的,像釋迦牟尼佛的應身,這是常講的五種身。

  《華嚴》都是講十身,所以我們也就用《華嚴經》上常講的如來十身,第一是「菩提身」,第二是「願身」,我們前面學過了。今天我們看第三「化身」,「如來隨類化現,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普應群機,若月臨眾水,名化身」。實在說,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沒有身,沒有身叫法身。由此可知,法身是從體上說的,其餘九種身都是從作用上講的,有體有用。用實在講無有極限,無量無邊,所以經教上給我們講的,如來隨類化現。我們在《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看到,觀音菩薩三十二應,三十二是把它分為三十二類,每一類無量無邊。應以佛身而得度他就現佛身,你覺得哪一尊佛最殊勝,他就現那個身來接引你、來教導你;你喜歡菩薩,他就現菩薩身,你喜歡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就現文殊身,你喜歡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就現地藏身,這個意思你聽懂了沒有?菩薩沒有身,能現一切菩薩身,能現一切諸佛如來身,能現羅漢身、聲聞身、天身、人身、修羅身、羅剎身、畜生、餓鬼、地獄,他統統都能現。不但能現有情身,還能現無情身,他能現花草樹木,能現山河大地,能現種種不同的自然現象,全叫做化身。

  絕對不是佛菩薩有意思這麼做,那就錯了。佛菩薩現一切身,說一切法,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不但沒有起心動念,連分別執著都沒有。這個事情我們想不通,不起心不動念怎麼能現身?這個後頭講,「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可見得他現身說法真的沒有起心動念,誰起心動念?眾生起心動念,佛菩薩自自然然感應,現身說法。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是真不好懂,很難體會。所以我們很感激日本江本勝博士他做這個水實驗,把佛法裡面這一層深意用科學方法證明了。我們知道水是礦物,它不是生物,更不是動物,經過十幾萬次的實驗,確實證明水它有見的能力,它能看,它有聽的能力,它還懂得人的意思。我們眾生心,我們以善心對待它,它給我們示現的結晶非常之美,我們以惡念對待它,它的反應很醜陋,這不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嗎?

  這是什麼道理?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大師說出來,說得這麼簡單。釋迦牟尼佛慈悲,見性之後,說得非常詳細,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諸佛菩薩從哪裡來的?一切萬法從哪裡來的?自己心性變現的。心性是能變,萬法是所變,能所是一不是二。這不同於世間哲學,世間哲學講能、講所,能不是所,所不是能,佛法裡面講能所,能所是一不是二,不同的地方在此地,我們學佛不可以不知道。所以知道諸佛跟法身菩薩現身是隨心應量。普應群機是說他的大用無方,普是普遍,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群機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情眾生。為什麼不說無情?無情的,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植物、礦物、自然現象。情是講情識,感情。這些無情眾生,就是宇宙之間萬事萬物,它是隨著有情眾生念頭轉的,就這麼回事情。所以說有情就行了,不必再說無情。

  佛在經教裡常常告訴我們「境隨心轉」,誰的心?有情眾生的心。有情眾生心裡面最重要的,第一個有情眾生心是誰?是自己,那個力量最強,其他的力量都不如這個力量強。這個自己是誰?每個人都是。這個道理不可以不知道。我們在講席裡面常常給諸位報告,提醒大家,修淨土的同學都肯定西方有個極樂世界,這個西方不是地球的西方,那是哪裡的西方?娑婆世界的西方。娑婆世界是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裡面有十億個單位世界。一個單位世界,我們初學佛的時候以為是一個太陽系,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他說不是太陽系,比太陽系大,那是什麼?銀河系。我們想想他老人家講的話有道理,為什麼?太陽確實是繞著銀河系旋轉,真的是在銀河系的當中。這一個大千世界就是十億個銀河系,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是在這個大世界的西方,當中還要隔十萬億個佛國土。這太遙遠了,我們無法想像,這所說的都是天文數字。

  現在我們在《華嚴經》裡面學到這個地方總算是明白了,有少分的覺悟,知道什麼?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一切現象都是剎那生滅,是一種相似相續相,它不是真的。不但這些現象不是真的,有形的現象不是真的,連抽象概念裡面,時間、空間也不是真的。在自性裡面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那極樂世界在哪裡?沒有距離就在現前,就是當下。時間不是真的,時間是講先後,不是真的,沒有前後、沒有過去未來,也是在當下,當下不可得。所以《金剛經》上講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是從時間上講。要緊的是當下一念,當下一念覺,那恭喜你,你就成佛了,當下一念迷,那你就是凡夫,就在當下!

  什麼叫上上根人?這種人,或者是眼見,或者是耳聞,或者是身體接觸,剎那之間他就回頭了。什麼叫回頭?把妄想分別執著一起放下,放下就是!古人,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個例子,他在菩提樹下打坐,放下了,一時頓悟,明心見性。六祖惠能大師在忍和尚的方丈室聽忍和尚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說了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忍和尚一聽,行了,不必再說了,衣缽就傳給他。他說的這五句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濃縮就是這五句,這五句展開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不增不減,這叫上上根人。

  我們現在墮落成凡夫,淪落在六道輪迴,真的是無量劫來無有出期,為什麼?不肯放下。所以學佛,開悟的祕訣,證果的祕訣,我們只能說證果,果位不斷向上提升。你看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我們跟釋迦牟尼佛比、跟六祖比,比不上,人家一下就能放下。沒有這個能力,佛教給我們,慢慢放,一層一層的放,五十二層大樓,你放下一層你就升一層,不能不放,這個道理要懂。五十二層,我們有沒有達到第一層?說老實話,沒有,第一層沒有就是沒進門。學《華嚴》學到這個地方,尤其是我們把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學完了,你就應該入門。這五十二層第一層你就應該入門,這才能講得過去。

  入這一門要什麼條件?我們在講席裡常常勉勵同學必須要做到的,那個沒入門。我常常講,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都放下了,你在哪裡?你在門口,一步就跨進去了。這到門口,沒入進去,這要曉得,必須要努力,再進一步就入進去了。入進去那就不是這個條件,五種見惑沒有了。所以這四句是破見惑的前方便,就是預備功夫,沒有這個功夫你就破不了。見惑破了是什麼樣子?不再執著身是我,《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真的,他入這個境界了,不執著身是我。身,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看待身體就像我們現在看待衣服,衣服髒了,沒有關係,脫下來換一件;身體壞了,沒有關係,一點恐懼都沒有,換一個身體。身不是我,什麼是我?靈性是我,跟諸位說明白了,不是靈魂。如果說靈魂是我,這入不了佛門,他在門外,為什麼?他知見錯誤。靈性是我,要回歸自性。所以第一個身見破了,第二個邊見破了,邊見是什麼?對立,對立沒有了,永遠沒有對立了,為什麼?你已經曉得整個宇宙是一體,你跟誰對立?就像我們自己覺悟了,我們身上多少細胞,我們這個表皮上多少個毛孔,多少根汗毛,你要認識,所有細胞、所有這些毛孔都是自己,這就對了,所以沒有對立。我們的面孔上,眼睛跟耳朵不對立,鼻子跟嘴巴不對立,沒有對立就沒有矛盾、沒有猜疑,是一不是二。所有一切的衝突,它的根都是從對立產生的,所以有對立就不能見性,這是第二樁事情。

  第三樁,成見沒有了。什麼叫成見?我以為如是。我們中國人常講,某人成見很深。成見很深的人不能隨緣,他以為對的,以為別人是錯的。實際上有沒有對跟錯?在性上講沒有對與錯,什麼都沒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哪來的什麼對不對?這都是屬於妄想分別執著。有這些念頭就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就是它變現出來的。佛菩薩、修行人已經把真相找到了,契入境界了,我們問:佛菩薩跟這些人還有沒有對立?給諸位說,真的沒有。經上常講,意思講得深,相上有,理上無。佛菩薩示現這個形相,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應身是幫助眾生、教化眾生。眾生這麼執著,你就隨他的執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就恆順他,自己有沒有執著?自己真沒有執著,你看他多自在、多活潑。絕對不跟眾生唱反調,如果要跟眾生唱反調的話,那佛也執著,他就墮落了。總是順著眾生,順著眾生,慢慢的引導他、誘導他,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你不隨順,他不能接受你,你必須隨順他。所以大經上佛常講,「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眾生為什麼歡喜你?你隨順,他就歡喜,你不隨順,他就拒絕你。所以佛的四攝法,那就是隨順,隨順,你才能教導他,你才能感化他,普應群機。

  後面這一句是比喻,「若月臨眾水」,天上的月亮,晚上我們看到江邊、河下、湖畔,哪裡有水,你都看那個水裡有月亮。把月亮比作佛菩薩,把水比作眾生,水裡面的月亮比喻佛菩薩的化身。千江有水千江月,自自然然的,絕對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所以,唯有諸佛菩薩才得大自在。能大師所說的,本自清淨,是真的,不假,一絲毫染著都沒有,這是化身。其實如來十身我們哪個人沒有?個個都有,只是你自己不自覺。

  我們再看下面第四,「力持身,如來神力任持全身、碎身,永久不壞,作眾生福田,名力持身」。力就是我們現在科學裡面所講的能量,這個能量是什麼?現在科學講宇宙的能量,在佛法裡面講是自性的能量。宇宙從哪裡來的?宇宙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沒有宇宙,真的是能大師所說的「能生萬法」,宇宙是萬法之一。這個能量保持這個身,任持全身,全身是報身,碎身,碎身是應化身,真的永久不壞。任是自然的意思,沒有原因,找原因找不到,什麼時候有的你也找不到,無始無終。全身,講法身、報身都可以,碎身是什麼?應化身,無量無邊,都沒有生滅。這個沒有生滅我們從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可以完全的理解到,確實沒有生滅。佛如是,法身菩薩如是,我們現前所有眾生,諸位細心去觀察,哪一個不如是?我們跟佛菩薩有什麼不相同?只有迷悟不同,除了迷悟之外,找不到一樣不相同的。形相不相同、六道不相同、苦樂不相同,那是你的心性不相同,你的心地染淨、善惡不相同變現出來的。染淨、善惡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所現的相也不是真的。六道不是真的,三惡道不是真的,十法界不是真的,迷的時候真有苦樂,覺悟的時候覓苦樂了不可得,誰受苦?你的身在受苦。誰憂慮?你的心在憂慮。什麼心?妄心,什麼身?假身,不是真的。

  所以你真正要是明白、了解了,那就是《心經》上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你就離苦得樂了。你在六道,不受六道的苦,你在三途,不受三途的苦,為什麼?照見五蘊皆空,了不可得。相有性無、事有理無,佛說出了真相。麻煩從哪裡來的?麻煩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你偏偏放不下,那怎麼辦?要知道,放下就是,就是什麼?就是自性、就是如來、就是諸佛、就是法身。不放下呢?不放下也是,不能說放下是,不放下不是,不是,不放下也是,所以他不生不滅。這樣我們愈往深處去觀察就愈明瞭,不放下是芸芸眾生,他是法身,他是諸佛,迷了!所以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裡面一再給我們說明,只有迷悟不同,除迷悟不同之外找不到差異之處。

  我們把這個道理搞清楚,心就安了,理得,理明白了,心就安了。在中國禪宗裡面,很多同學都曉得,二祖慧可去見達摩祖師,只求一樁事情,心不安,求達摩祖師替他安心。達摩祖師用的方法巧妙,那叫智慧。答應他替他安心,叫他把心拿來,你心拿來,我替你安。這就是給他一個提示,讓他回光返照,心在哪裡?找不到。他想來想去不知道心在哪裡,他回答「覓心了不可得」,我去尋覓這個心,找不到。達摩祖師回他一句話,「與汝安心竟」,我替你安好了。他在這句話裡悟過來了,明白了,所明白的境界就是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這一段對話,就是他們所悟的境界。這個對話講得清清楚楚,佛也問得很妙,一切眾生都會起心動念,這個念頭好粗,太粗了,起心動念,佛問得好,幾念?幾形?幾識?凡夫動個念頭,這個念頭裡有幾個細念,有幾個形,形就是物質、色相,有幾個識。彌勒菩薩回答,彈指之間,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你說這個念是真的還是假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我們現在比喻,譬如這個彈指,現在我們計算時間都用秒做單位,一秒鐘大概彈四次,也就是三十二億百千念再乘四。有同學把它算出來,一千二百八十兆念,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念。就像我們看電影,電影銀幕上的畫面,一秒鐘多少個畫面?一千二百八十兆張的幻燈片,我們以為是真的,念念不可得!不但是一切色相不可得,連識也不可得。識是什麼?受想行識、見聞覺知,都不可得,這才真的把這些現象搞清楚、搞明白了。

  覺悟的人就不一樣,不覺悟的人造罪業。自性的神力,任持全身,覺悟的人明白了,為眾生做福田。不覺悟的人迷惑顛倒,還是如來神力任持全身、碎身,永久不壞,但是他天天造罪業,去製造六道輪迴,搞這個。你看這個覺迷差別多大,一覺悟之後,他作佛、作菩薩,廣度眾生;不覺悟的人,在這裡妄想分別執著,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變現出三途六道,他幹這個,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學佛沒有別的,求覺悟,覺悟得大自在。覺悟的人只有樂,沒有苦,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他沒有對立,他沒有憂慮,他沒有煩惱,所以是離苦得樂。然後我們才知道,這個世間什麼是好事?無比殊勝的好事是諸佛菩薩在做,幫助自己破迷開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是好事,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找好的事找不到了。世間法的好事都是相對的,佛法裡面講的好事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

  再看第五,「相好莊嚴身,如來報身,具足微塵數相好莊嚴實報之身,名相好莊嚴身」。這是講放下分別執著、起心動念,你得到的身。你還是有身相,你這個身是圓滿的身相,也就是說,在你身相裡找絲毫欠缺都找不到,真的是微塵相好。一根汗毛、一個毛細孔、一個細胞,你去觀察,它都完美,沒有欠缺。我們今天講欠缺是什麼?帶著有病毒,這就是欠缺。病毒是什麼?貪瞋痴慢、嫉妒、驕慢、一切不善的,他帶著這個東西,他就有欠缺。所以放下妄想、分別、起心動念之後,這個身是自性裡面變現的,跟自性的性德完全相應,佛在經上形容叫「具足微塵數相好身」,這個身在哪裡出現?實報莊嚴土,有形相的佛,《華嚴經》的華藏世界,往生經上講的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這個身相具足現前;再往上提升,形相就沒有了。他為什麼還有這個形相?在這個形相裡面,跟諸位說,這個人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為什麼還有形相?起心動念的餘習沒斷,習氣沒斷,起心動念確實沒有了,只是習氣沒斷。習氣雖然沒有斷,習氣每個人厚薄不一樣,有人習氣很濃、很重,有人習氣很輕、很微細。

  所以佛在《華嚴經》上說了四十一個等級,從習氣上分的。起心動念剛剛斷,習氣是一分也沒斷,這什麼人?初住菩薩,習氣再斷一品,就是二住菩薩,往上提升。總共佛講了四十一品,分成四十一個等級,十住,這是最初十個等級,十行比十住輕了,十迴向更輕了,到十地那就很輕了,還有,到等覺、妙覺。妙覺位完全沒有了,等覺位還有一品,極其微細,叫生相無明,有這一品習氣,一點點習氣,還有相。這一點習氣沒有了,相就沒有了,相沒有了,回歸到常寂光。六祖能大師開悟第一句話就是講常寂光淨土,「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有絲毫染污,那是常寂光淨土,「本不生滅」,這裡頭沒有生滅的現象,五句,這兩句都是講的常寂光。

  佛在《華嚴》裡面講得詳細,我們怎樣來學習這一句相好莊嚴身,這個重要!我們要不要化妝,要不要去美容?都用不著,那些是有副作用,那是不健康的。所以健康,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心好,沒有一樣不好,心善,沒有一樣不善。我們要想自己相好、身體好,你要有一顆清淨的善心。大乘教裡面佛常講「真誠心」,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所有一切眾生要以真誠心對待,連蚊蟲螞蟻都能溝通,都能夠感動,誠則靈。用清淨心,什麼叫清淨心?我們常講的,離分別執著,清淨心就現前。還不算是真清淨,真清淨要怎麼樣?要不起心、不動念,那就真清淨。不起心、不動念,那是初住以上的菩薩,這個很難,我們真是不容易做到。我們現在從哪裡做?從分別執著上下手,盡量的不要去搞分別執著。我們對分別執著愈是輕、愈淡薄,我們修學的功夫就往上提升,從這個地方見功夫。不是說一天念多少佛,念多少經,拜多少佛,不是在這裡,那是假象,那不是實質。實質是你放下了多少,你心裡頭真正得智慧,得自在!煩惱輕,智慧長,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所以佛法,當初章嘉大師告訴我的,「重實質不重形式」。為什麼?因為那些形式都是事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重視這個東西幹什麼?雖不重視,他真有表演,表演就是什麼?相好莊嚴身是表演,頭一個是相貌,再就看你的體質,它跟你的心決定相應。知道這個肉身不是自己,我們不要在肉身上修,在靈性上修,這個身自然就轉變了。為什麼?身是境界,境隨心轉,只要修心,不要去想這些境,它自然就轉變。

  實報是真實的果報,在一真法界。我們就聯想到,十法界裡面的果報不是真實的,決定不能執著,決定不能夠去擁有,沒有這回事情。所以經教裡面常常教我們放下,放下什麼?放下佔有。不但佔有這個念頭不能有,控制的念頭都不能有,為什麼?錯誤的。你能控制嗎?一秒鐘,你就想到一秒鐘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滅,你能控制得了嗎?控制不了、不能控制的還要有個控制的念頭,那不叫冤枉嗎?這個控制的念頭是能量,這是負的能量,就是說讓你心裡頭有壓力、你精神上有壓力,這是負面的能量。你把這個東西放棄掉之後,那你就正的能量,正面的。正面能量是什麼?正面能量是智慧、是德能。這個能量的轉變是在一念之間,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修什麼?你不懂,你怎麼修法?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才曉得怎麼修法。

  十身,愈往後面愈殊勝,後後勝於前前,有前面的基礎,後面這個殊勝的德相就現前。第六「威勢身,如來處於眾會道場,威德廣大,一切天魔外道無不歸伏」,下面就是比喻,「如月光明,掩映眾星,名威勢身」。這個威勢是自然的。眾會就是跟大眾在一起聚會,聚會的場所就叫道場,為什麼?如來跟大眾在一起,什麼意思?只有一樁事,《法華經》上所講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佛教化一切眾生,念念不忘的,這是我們凡夫講的,凡夫講念念不忘的第一樁大事,幫助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所以都叫道場,只要這個場合,就是道場。佛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勢,勢是做樣子給我們看,說到做到。叫我們六根接觸到,自自然然他就感悟了,他受了感動,他也覺悟了,真正是現在人所講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的言行舉止都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的好樣子。眾生看出來了,他就覺悟了,看不出來呢?看不出來不要緊,他天天都在表演,天天都在做好樣子,從來不停止的,總有一天你看破了,你覺悟了。

  像《金剛經》上的須菩提尊者,這個人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學生。從鹿野苑出來之後,佛遇到大迦葉三兄弟,他們師徒統統皈依,發願跟隨釋迦牟尼佛,一生都不離開,迦葉、須菩提都在其中。你看看經過,阿含十二年,佛天天在示現,沒有一天去休息,沒有,放假了,沒有,沒聽說佛放過假,哪一天休息了,沒有過,天天在做示現、做榜樣。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再入般若,般若二十二年,講到第十六會我估計應該有十年,三十年,講《金剛經》,須菩提開悟了。三十年天天看,看了三十年才豁然覺得釋迦牟尼佛天天表演,我這下子看明白、看清楚了,看三十年才看清楚。還有三十年還沒有看清楚,再看十年開悟的,看四十年開悟的,有!佛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那一天開悟的還有,你看看。這是佛的慈悲,天天做樣子給你看,等待你,總有一天你會開悟,這叫佛度有緣人,四十九年開悟的。無緣的?無緣的,也是天天表演給你看,來生後世再來。佛度眾生,生生世世從來沒有間斷過,這是好老師,到哪裡去找這麼一個好老師。所以他所在的地方就叫道場,絕對不是從形式上說的。

  威德廣大,威德從哪裡來的?全是自性流露。在中國我們的老祖宗告訴我們,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所以有人講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那是善惡的善,善惡的惡,賢人說的,賢人比聖人低了一級。聖人說法不是這樣,聖人說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那是什麼善?覓善惡了不可得,自性裡頭不但沒有善惡,連染淨都找不到。你看我們總是講二邊,善惡是二邊,染淨也是二邊,二邊就是相對的,就是對立的,什麼時候你真到對立沒有了,善惡就沒有了。

  為什麼世間人還會看到有善有惡?他內心深處跟一切人事物對立沒有化解,他才會有這個現象;對立的現象化解,這個事就沒有了。雖然有,很淡薄,習氣,對立確實沒有了,有對立的習氣,這是什麼?阿羅漢。最明顯的轉變,就是六道沒有了。可是阿羅漢實在說也很慈悲,尤其是華嚴會上這些菩薩。我們知道,初信位到六信位都沒有出離六道輪迴,他們在六道輪迴裡面,一面是自己修行,提升自己境界,同時也幫助一切眾生,自行化他,遵守世尊在經教裡面講的淨業三福。你看,「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他不是不幫助人,幫助人,前面三個是他自己提升,後面一個是幫助別人,同時並行。而且自行跟化他他已經合成一個,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這叫入不二法門!所以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性德流露,這就是講的威德廣大。

  一切天魔外道,天是天人,二十八層天;魔是有大福德,知見不正的,這就屬於魔。在天上的稱天魔,在人間就是人魔,在鬼道裡面就是鬼魔,是講一些知見不正的,也就是自私自利、貢高我慢、嫉妒障礙,他有這些行為,他修很大的福報,就變成魔道。外道是修道人,他也是路子走錯了,他以為心外有道,佛給我們講心外沒有道,道在心內,要從內心裡面去求,他是從心外求,這稱為外道。在這個地方,我們要記住,我們念佛人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依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求他,你想想,你是心外求還是心內求?如果是心外求,是外道。外道也行,也能夠生極樂世界,生哪裡?凡聖同居土。如果你哪一天覺悟了,阿彌陀佛是我自性所現,「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決定不是凡聖同居土,那在哪裡?最低限度你在方便有餘土,不一樣了。

  但是諸位要記住,這是講念佛法門的內外,如果不是念佛法門裡面的內外,你就決定不能成佛道,你就真的錯了。所以極樂世界,淨宗法門有這個方便,你就算是心外求法,也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這是跟十方諸佛剎土真的不相同,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你執著有阿彌陀佛,行,這個不必要你開悟,只要你真心執著,都能往生。可是你得放下其他的執著,我只執著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我什麼都不執著,我什麼都放下,這個行,這決定得生。什麼都執著的話,那就變成你的障礙,你就很難得生淨土。我們在這個世間修學的,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忍辱也好,精進也好,禪定也好,真正能夠放下執著,一心嚮往西方極樂世界,你所修學的一切都變成你的增上緣,肯定能夠提高你往生的品位。

  所以對於一切造作要放下,不要放在心上,成就自己真實的智慧,成就自己真實的威德。威德從哪裡現前?這些天魔外道見著你,他也服了,他也佩服,為什麼?你能做到的他做不到。天魔外道確確實實他有嫉妒心、他有傲慢心、他有輕慢眾生的心,而且常常還做出障道的因緣,他不能夠修隨喜功德,尤其是戒經裡面所講的自讚毀他,這都是天魔外道的行為。我們看真正的世出世間聖人,他所表現的,謙卑,不會有傲慢。縱然是世間的惡人,我們沒有看到聖賢對他們的毀謗,沒有,對他們惡意的批評,沒有,這些人偶爾做點好事,我們還聽到佛菩薩讚歎他,真的是大公無私。所以這些人他雖有大福報,他德行不如你,見到佛菩薩這樣的德行,折伏了他,特別是折伏他這種傲慢狂妄的習氣。比喻也比得好,好像夜晚月亮出來了,月亮的光把眾星的光都掩蔽,我們只看到月光。把月光比喻作威勢,星的光比喻作這些天魔外道。

  下面第七,「意生身,如來隨眾生意,處處受生,度諸有情,眾生有感,如來隨應,名意生身」。這個意生身意思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不是佛菩薩自己的意思,佛菩薩自己沒有意,六道眾生有意,十法界眾生有意。換句話說,有意跟無意這個界限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意就沒有了,意變了,變成什麼?變成平等性智,法相唯識裡面所講的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華嚴經》裡面的初住菩薩,轉識成智。換句話說,《華嚴經》上所講的十信位菩薩,這十位菩薩,從初信到十信,都有意,不過他們的意是純正的,沒有邪惡,為什麼?他們是遵循佛陀教誨,依教修行。佛陀所教的,完全是自性的流露,他自己雖沒有見性,但是遵從佛的教誨,也是順著自性,這個順著自性是佛菩薩指導的,不是他自己見到的、悟入的,差別在此地。這是凡夫修行證果必經的途徑。

  我們今天是八識做主,八識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裡面沒有煩惱,妄心裡頭有煩惱。尤其是意,意是第七識末那,末那,四大煩惱常相隨。這個四大煩惱從哪裡起來的?從迷失自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隨著就產生變化,阿賴耶是八識。這個變化就是第七末那、第六意識,第七末那是執著,意識是分別,幾乎是同時起來的,就在那個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的時間裡同時起來的。這個四大煩惱是我愛、我見、我痴、我慢,這叫四大煩惱,根本煩惱。我見是什麼?以為有個我,這個我見就是把靈性轉變成靈魂,我們中國人講靈魂,佛教講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靈魂。他要覺悟了那就是靈性,迷了就叫靈魂,中國人叫做靈魂。他在六道搞輪迴,他在十法界。

  所以,到四聖法界可以說他覺了,覺得不徹底,為什麼?分別沒放下,起心動念沒放下。到起心動念放下之後,他真的覺悟了,就見性了,那就轉末那為平等性智,清淨平等覺現前了,我們一般稱為法身菩薩,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如來跟法身菩薩自自然然的隨眾生意,這個眾生是十法界,十法界有情眾生,隨他的意,處處受生,度諸有情,時時處處。這個受生就是現相,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感應道交。這裡面,感應的裡面,善意跟惡意就有差別,善意所感的是佛菩薩,惡意所感的,有感,天魔外道。所以你心地不清淨,心地不善,你求佛菩薩,不是佛菩薩來感應,是天魔外道變現佛菩薩那個樣子,他來了,這種情形很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菩薩,你見到佛菩薩有光,見到天魔外道也有光,光不一樣,佛菩薩的光是柔和的,不刺眼睛,天魔外道那個光就像你看到太陽光,刺眼睛,這是最容易辨別的方法。你看他的光刺眼,這不是佛光,佛光柔和。這個意生身就是諸佛菩薩的應身跟化身。為什麼稱意生身?是眾生意、念所感的,稱之為意生身。現在時間到了,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