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九八卷)  2002/5/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698

  諸位同學,請看「世界成就品」,讚勝勸聽偈頌第三首:

  【佛境甚深難可思,普示眾生令得入,其心樂小著諸有,不能通達佛所悟。】

  向下有六首偈是說明「法器」。第一首是說的「非器」,也就是說不具修學大乘的條件。接著後面有四首,這是大乘的法器,也就是說它具備有良好的條件可以學習大乘。後面有一首這是講「結歸佛力」。由此可知,一切都要靠佛力威神的加持,沒有佛力加持,凡夫是很難有成就的,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要清楚。這一首偈意思很清楚,第一句說,『佛境甚深難可思』,諸佛如來所證的境界是深廣不可思議。我們從《華嚴》開頭讀到此地,縱然全經我們還沒有讀完,佛的境界我們也略略的能體會到一點。單單講無量無邊、無盡無數重疊的世界,就不可思議。重疊世界裡面,每一個世界都有諸佛如來、都有菩薩海會,都有九法界眾生。法界現前是什麼樣子的?毛端裡面的世界、微塵裡面的世界,跟現前世界不增不減。我們今天的世界究竟是毛孔裡面的世界還是微塵裡面的世界?我們凡夫不得而知。所以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無量無邊,菩薩海會無量無邊,就單單我們自己,哪一個世界都有我們。我們這個眾生,每一個眾生他也是無量無邊,我們凡夫完全不知道。聽到這麼一個訊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些事實真相,我們才曉得整個虛空法界是一個有機體,是一個生命體,活活潑潑!我們稍稍有這麼一點契入,對我們的修學真的不但是增長智慧,也增長了信心。希望我們在這部大經裡面逐漸的來探討,悟入宇宙人生真相,少分諸佛如來的境界,我們這一生過得就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價值。

  『普示眾生令得入』,這是佛的本願、佛的心願。「普」,是平等的開示,平等的示現。平等示現是隨眾生根欲,《楞嚴經》上講的隨心應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不思議的境界。目的這就說明佛示現在一切法界之中,我們現在用「一切」,只有一個目標: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悟入;換句話說,佛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圓成佛道。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證實、了解,佛菩薩慈悲是真實的,眾生即使叛逆到極處,佛菩薩對眾生的慈悲決定沒有絲毫的減少。這一點是自性性德的自然流露,我們要學習。我們學佛到底在佛那裡學了些什麼?最重要的我們學佛的真誠,學佛的清淨平等,學佛的大慈大悲,這是真實的受用。世間我常講,不但是我們地球人間,就是色界天、無色界天、摩醯首羅天王,我們學佛的人對他都是敬而遠之。敬,禮敬諸佛,我們恭敬,我們也讚歎。遠是什麼?不能跟他學。我們要跟佛一樣的心態,隨緣而不攀緣,攀緣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諸位必須要知道,攀緣就是造業,造的是善業,你的果報在三善道;造的是惡業,果報在三惡途,非常可怕。

  佛教給我們「隨緣消舊業」,天天在消業障,絕不增加一點業障,這是真正的佛弟子,佛的好弟子。生死、榮辱是世間法,那是輪迴裡面的東西,佛教給我們放下,要把這些東西放下。我們今天真正得到修學的祕訣,這個祕訣是「老實念」,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我們是凡夫,肯定沒有能力斷煩惱,我們用老實念這個方法把煩惱伏住。功夫好的,生死自在。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往生,什麼時候就可以往生。這個世間還有緣,那就多住幾年,利用這個假身,這是假的,幫助一些還沒有覺悟、還沒有得入的這些眾生。這是真正的好事,真實的功德。無論是自行,無論是幫助別人、幫助眾生,心地清淨,痕跡都不漏。諸位想想,連善行都不落痕跡,哪裡會有惡念?哪裡會有惡的行為?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什麼人是佛度化的第一個對象?經上常講的「根熟眾生」。什麼叫根熟?後面還會說到,對於佛陀的教誨他能夠領會,具足真信、真解、真行,他就能證入,這叫根熟的眾生。凡是不能接受的,雖然天天聽經、天天念佛,也能持戒,煩惱習氣放不下,心量很小,自私自利,這種人根沒有熟。這一首就是說這一類的人。

  『其心樂小著諸有』,第一個是他的心量小,也可以把它解釋為他喜歡小乘法,不喜歡大乘法。「諸有」,有是講的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這叫做三界。這三界裡面的樂事他很貪著,他放不下,這樣修行學佛,他所得到的是三界有漏的福報。這是講他修得很如法,得三界有漏的福報;如果他不如法,譬如他障礙大乘、破壞大乘,這個罪就大了。這個罪不是在佛那裡結的,也不是在弘護大德這一邊結的,是在眾生那一邊結的,你把眾生聽聞大乘的機緣障礙了,這個罪過就很重,要負因果責任。這個因果責任我們學佛的人要特別重視,世出世間一切法,常言說得好,「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在造作的時候他不怕,真的是叫膽大妄為,等果報現前的時候他害怕了,這個時候來不及了,後悔莫及。菩薩、覺悟的人、頭腦清醒的人,他對於因果很清楚、很明白,從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斷斷不敢造作不善,斷斷不敢違背經典的教訓。所以經不可不讀,不讀經我們自己做錯事情,自己不知道。自己一定要肯定自己是凡夫,自己一品煩惱都沒有斷,一定要相信《地藏菩薩本願經》上講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我們是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真的無不是罪。

  我們今天講修行靠什麼?佛陀不在世了,佛留給我們的四依法,第一個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所以經典是佛陀滅度之後,後世弟子修行唯一的依靠。我們要發心,我們要認真在這裡修學,一定要依教奉行。每天讀經,常常思念佛在經裡面所說的義理、義趣,教導我們修行的這些方法,顯示果地上的境界,我們常常想這些。不要想世間的雜事,尤其是凡夫最放不下的世間的恩怨。要知道世間恩怨不是一生的,生生世世的瓜葛,非常非常的複雜。初見面的時候很好,時間久了,慢慢就要衰退了。中國諺語講得好,「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香」,千日就是三年。特別是我們現前的社會,你們仔細去觀察,能夠相處三年如一日的了不起,我們就能肯定他的修養、他的修行有真功夫,否則的話不容易!彼此交好,愈久愈珍貴。這個事情在現代,這個社會裡面連夫妻都保不住。我們看看那個離婚的,結婚不到三年、不到五年分手了,離婚了。在見面的時候那時候多好,為什麼?這裡頭不是沒有道理在。

  古人說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剛剛接觸的時候,只見到對方的優點,沒有見到對方的過失,所以那種尊敬的心不衰。時間一久,對方的毛病逐漸不能夠掩飾,露出來了,那個尊敬的心逐漸衰退了。如果彼此互相都看對方的缺點,這個交情就不能維持,勢必要分手,這是我們現在在現前社會裡面最容易觀察到的。連信徒對佛菩薩都不例外,佛菩薩沒有什麼缺點,佛菩薩不在世,看什麼?看出家的這些師父、看同參道友,看多了心裡面盡裝的那些不善的,於是對師長、對同參道友都失去信心了。又何況還有一些人在當中挑撥是非,用種種方法來誤導你,你要沒有智慧,信以為真,這就破裂了。我在這一生修學當中五十年,這樣的事情我經歷很多,我不是只聽說,親身經歷。凡是遇到這些事情,我們是佛的學生,一定要聽佛的教誨,《十善業道經》上講的,「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夾雜」,我記得這一句。不但我們心裡面不能夾雜毫分不善,還不可以夾雜毫分不淨。所以我們自己要知道修什麼,修純淨純善的心,修純淨純善的行。

  別人毀謗,這個事情肯定有。怎麼知道有?經典上有記載,魔王波旬在末法時期以種種的手法來破壞佛法。我們今天真正想修行,就是他破壞的對象,就是他破壞的目標。除非你放棄,你加入他的團隊,你去當魔子魔孫,也發願追隨魔王來破壞佛教,他就歡喜了。這個樣子可能得一時的小利,就是現前你會得一點名聞利養,你可以在現代這個社會花花世界享受一點歡樂,這肯定是有的。你有沒有想到死了以後肯定是三途惡道?人天兩道絕對無分,你有沒有想到這個問題?遵守佛陀的教誨,修學大乘佛法要像印光大師那個樣子,這是近代為我們所示現的。生死置之於度外,隨時隨地什麼樣的死法無所謂,不驚不怖。因為我們對世界情況、周邊環境認識太清楚了,隨時隨地都能夠往生淨土。

  所以我說的話是真話,人家害我,把我害死了,我一點絲毫怨恨心都沒有,我感激他。為什麼?他早一天把我送到極樂世界。我感謝他,我怎麼會怨恨他?但是他所造的罪業,他自己還是要承擔,絕不因為我一點怨恨念頭都沒有,他就沒有罪,不是這樣的。他還是有罪過,不過罪過比害一般人罪過要輕。這是就個人來說,你把我送到極樂世界去了,對我來講罪過很輕,但是另外有個重罪,你沒有辦法逃過。那是什麼?那在眾生那一邊。我活在這個世間不是幹別的事情,在這裡弘法利生的,你把弘法利生這個緣毀掉,一切眾生沒有機會再聽聞到佛法,這個罪過你要背,這個罪過很重很重!佛經上常講:斷人身命罪過輕,斷人慧命罪過極重,你是障礙別人的法身慧命,所以罪是從這個地方結的。你害我,罪決不在我這邊結,在我這邊你沒有什麼過失,是在眾生那一邊。在我這邊我有很深的仇恨心,那個事情麻煩了,那個變成什麼?生生世世冤冤相報,那會很慘。古諺語有講,「寧可得罪於君子,不可得罪於小人。」為什麼?君子你得罪他,他不報復;小人你要得罪他,他有強烈的報復,那不能得罪!

  學佛的人、真正學佛的人,你得罪他無所謂,為什麼?肯定沒有報復,不但沒有報復,連懷恨的念頭都沒有。我從佛法裡這麼多年學到的,我不但沒有絲毫懷恨的念頭,我有感恩的念頭。你要問為什麼會有感恩這個念頭?我每遇到一次這樣的災難,我的境界都會向上提升一層,我感激他。因為沒有這災難,我不會認真反省。這平常疏忽了,雖然天天讀經,沒有認真檢討自己的思想、行為。經過這麼一樁事情,我就會很認真反省、檢點,改過自新,這他幫助我的,使我這個境界不斷向上提升,有利沒有害。所以一切事情發生在面前了,就看你用什麼心態去處理。你要是用佛陀教誨來處理,肯定是得大利益;如果用自己的凡情、用自己的煩惱習氣來處理,就很可能造成無法懺悔的大過失。

  這個地方講的心量小,喜歡小法,貪圖小利,這個世間的名聞利養、權勢地位都是小利。不但我們這個世間是小利,就是天上請你去做大梵天王,請你去做摩醯首羅天王,還是屬於小利。為什麼?不能了生死,不能超越輪迴。佛法裡面給我們講的利益,最小的利益是超越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果,這是小利;真實的大利,是決定得生彌陀淨土,真實大利。我們要想想,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頭一個條件:你是善人,經上講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要不能把自己變成上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把握了。佛沒有欺騙我們,佛說話說得很清楚、說得很明白,頭一個條件就是上善。上善怎麼修法?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對韋提希夫人的開示,那就是對我們所有一切修淨土同修的開示,「淨業三福」,淨業三福真正做到了,上善。

  我講經的時候講了很多很多遍,三福三條第一條做到,下品善;第二條做到,中品善;三條都做到,上品善。第一條裡面你想想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跟大家介紹的,第一條落實在《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如果我們不能夠做到,頭一條就沒有,換句話說,往生就成問題。千萬不要自己欺騙自己,不要欺騙眾生,舉頭三尺有神明。西方極樂世界諸位在《無量壽經》上念過,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下下品往生的人,他們的能力得阿彌陀佛本願加持,都跟七地以上的菩薩差不多,他們天眼洞視,天耳普聞,他心遍知。我們起心動念,極樂世界不要說是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凡是往生的人都知道。我們今天讀《華嚴》就可以證實,那是真的,那決定不是假的,我們能欺騙誰?所以什麼人能成就?不自欺的人能成就。自欺欺人的人形象裝得再好,也是假的,不會有成就的。我們對這個道理,不能不明瞭。

  第二善水平就更高,「受持三皈」。今天我們一般講三皈,是形式,不是真的,真的三皈那還得了?戒經上講,真正三皈就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晝夜保護你。這一切凶災你都遇不到,護法神保佑。可是你要記住,你受持三皈,一定具足前面這一條善。就好像我們上樓房一樣,第一條是第一層,第二條是第二層,你不經過第一層你怎能上得了第二層?坐電梯也要經過一層、二層、三層,才能到我們這個念佛堂。所以第一善是根本的根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佛弟子沒有不孝順的,不孝之人怎麼能學佛?背師叛道那怎麼能學佛?學佛之後,我們就是連小學那些老師,我們已經過了一個甲子,心裡常常念念不忘,每天我們做的功課這個功德還迴向給他。現在我吃飯,在此地、在香港,他們從我的老家帶了一個臭蘿蔔給我吃。每一餐那個小碟子放一點點,我為什麼那麼喜歡它?這裡頭有很深厚的感情在裡頭,這個東西你們不喜歡吃的。

  我在小時候住在鄉下,生活很清苦,每天就是吃這些東西。這一盤東西擺在我面前,我就想到我五、六歲的時候,我會想到家鄉父老,我會想到童年的玩伴,這一盤東西就能讓我感到深厚的感情。人不能忘本,人不能忘舊,德行從這個地方建立。連這些童年玩伴、故舊都這樣的念著,哪有不念父母之恩的道理?哪有不念手足之情的道理?師生同學跟父母兄弟沒有兩樣,第一條善我具足了,「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具足了。再進入到第二條,「受持三皈」。三皈第一個「皈依佛」覺而不迷,一切時一切處對一切人事物,頭腦清楚不迷惑,決定沒有自私自利,稍稍夾雜自私自利就迷惑了。「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我要自己修自己,別人沒有權力干涉;不但我沒有權干涉,諸佛如來也無權干涉,所以菩提道上是沒有伴侶的,只有一個人。你看看《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不就很清楚了嗎?善財童子有沒有同參伴侶?沒有,一個人!修行只問自己,不要問別人。這裡頭尤其重要的,過失只在自己,別人肯定沒有過失,我們才能夠像善財一樣一生圓滿成就;如果是別人有過失,這一生當中肯定你不能成就。

  《六祖壇經》可以做證明,你看看六祖大師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六祖常常對別人說:我只見自己過,不見別人過,這個人能明心見性。為什麼不見別人過?別人有過失,別人的過失是示現給我看的,是警覺我我有沒有犯這個過?好像是他在唱戲、在表演,他是菩薩,他是我的善知識,他提醒我讓我好好的想:我有沒有這個過失?有趕快改;沒有,要記住不要犯這個過失。所以菩提道上,凡夫只有自己一個,除自己之外,統統都是諸佛菩薩。佛眼看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是諸佛;菩薩看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是菩薩。我常講,善心看一切眾生都是善人,惡心看一切眾生都是惡人,所以境緣沒有好醜,就是沒有好壞。蕅益大師《靈峰宗論》裡頭有一篇開示,對曇生方丈講的,過去我印成小的卡片,印了十幾萬張。那是很多年前在台灣印的,現在還有一張在三樓飯廳玻璃板底下,我常常看。物質環境、人事環境決定沒有過失,我們要肯定。過失在哪裡?過失在我們心裡的反應。

  我講經,佛在經上有的時候說到,講小心量、講著相,有些人聽到之後,「這個法師都在講我,都在教訓我。」那一點都沒有錯。為什麼?他有這些毛病,我一說,他就承認了。我說的時候有很多人聽到若無其事,沒有反應,那是什麼原因?他沒有過失,他沒有這種過失。有這個過失的,他反應很強,他說法師在罵他,那他有過失。所以稍稍頭腦清醒的,這叫什麼?這叫不打自招。人家說話他偏偏往自己身上攬,那是真的他心裡頭有,縱然他行為沒有錯,他有這個惡念;如果惡念都沒有,心地清淨,心地有智慧、有慈悲的時候,他沒有反應。從前李老師教學,對我們學生他很清楚,他不是有神通,就是他在經上講的這些,看我們的反應。這很普通的事情,這不是很深的道理,但是沒有高人點醒我們不知道;老師這一點醒,他馬上就明白、就曉得了。所以我們自己無論在什麼地方,看到善的事情,我們要想善人、善事,向他學習,「他這個好事我有沒有做?」我應該要效法他。看他有錯誤,他是來教導我的,教我不要犯這個過失,我也要把它記在心上。「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是學習的態度。善財能一生成就,就靠這兩句話,一生圓滿成就,真正做到純善純淨。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偈頌第四首:

  【若有淨信堅固心,常得親近善知識,一切諸佛與其力,此乃能入如來智。】

  連著有四首偈,四、五、六、七是說法器,當然是指華嚴的法器。前面第三首我們特別要留意到,心量小的人、貪著不能放下的人,這個偈子末後有一句話說,「不能通達佛所悟」。他為什麼不能通達?心量小障礙了,「著諸有」堵塞了他的悟門,所以他不能夠解佛所說義。經典他看不懂,清涼大師、李長者的註解他也看不懂,甚至於我們怎麼講,講得再白,他聽了之後半信半疑。依舊在日常生活當中,敵不過自己的煩惱習氣,還是被煩惱習氣所轉,他怎麼能入佛的境界?怎麼能夠體會得到佛所講的義趣?道理在此地。現在我們再看第四首,這是法器,我們應當要具足這些條件。

  條件裡面第一句話說「信心」,真的顯示出「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世出世間法的成就都要靠一個信心,造善、造惡也是信心,世間有一些像歷史上大奸巨滑的人,造作極大的罪業,他要沒有信心他也做不成。信心能成就事業,要靠信心。當然要靠智慧、要靠福報,沒有福報,有信心也不能成就。為什麼?沒有一些人來幫助你。所以,福要修。我們見到有些很有智慧的人、有信心的人,為什麼他不能成就事業?沒有幫手。沒有幫手是沒有福報,福德因緣不夠。福報裡面尤其是得力助手,人緣。任何事業的成就,你底下有很能幹的幹才,這樣的助手多,你成就了;你要沒有這些優秀的幹部、賢德的人才,你的事業就不會長久,你的事業很難維持。局面小也許還能維持幾年,一擴大問題立刻就出來了。我們在全世界看到許多大的公司行號,前幾年做得很輝煌、很有成就,現在這兩年聽說它倒閉破產了,為什麼?這些豈不都是佛菩薩給我們示現的嗎?因為我們要看不到這種情形,不會想到這些問題;看到這個,我們就想到,我們在裡頭尋求它到底是什麼因?為什麼會有這種果報?搞清楚、搞明白了,智慧增長。

  我們要想做佛教的事業,做弘法利生的事業,我們就知道怎樣去修因。因裡面頭一個是人事,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去待人?諸位要知道,我們用至誠心、真心、清淨心去待人,人家對我們有誤會,對我們反感,沒有關係,我們曉得過去世的時候這裡頭有業障。我這樣子對待,我的業障消除,來生來世他就是我的得力助手。業障消除了,障礙沒有了,來生是重要得力的助手,他對你一定是忠心耿耿。就是我們曉得種什麼樣的因,它得什麼樣的果報。如果我們種的因不真,果招迂曲,來生的時候要是聚集在一塊,他是你的叛徒,他會背叛你。背叛也都是有因緣的,不是無緣無故的。世出世法總離不開因果報應,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對一切人事物要用真誠的善心,決定不能以虛偽的心處事待人接物。這一生縱然你欺騙人得一點小利,你來生的償還是沒有法子避免的。怎麼個說法還是佛的話是至真至善,能夠學佛這是世間第一等幸福之人。

  第四首偈,頭一句『若有淨信堅固心』,「淨信」是一絲毫疑惑都沒有。明明這個人存心不善,在背後造謠生事,我對他還「淨信」嗎?對,永遠淨信,這才叫學佛。不能說他在背後處處障礙我,處處在破壞我,「我對他怎麼不懷疑?懷疑是應該的」,甚至於我對他還報復,錯了!那是凡夫幹的事情,那不叫學佛。你不學佛,這個作法也許世間人說你是對的;學佛的人看,你是錯誤的,因為你這個樣子你跟眾生結冤仇。冤家宜解不宜結,你要曉得冤仇結了之後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個很痛苦,於自己沒有好處,於對方也沒有好處,何必幹這個傻事情?這一生當中他冤枉我、他陷害我,他處處障礙我,我以誠心誠意對他,這個結解開了。這一生吃一點虧、受一點辱,沒有關係,古人平常講「吃虧是福」。福在哪裡?福在來生。為什麼?來生他報已經報完了,沒有因,沒有瓜葛了,來生他就不會報復了。這一生他對你這樣,你再以怨恨心對他,好,來生這個結沒有解開,「吃虧是福」真正的意思在此地。所以對一切冤家債主絕對沒有絲毫不善的念頭,哪裡會有不善的行為?這些冤家債主如果他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知道,要誠心誠意幫助他。幫助他,他看你不順眼,不會接受,我們用別的方法,用別人去幫助他;暗中幫助他,不必讓他知道。

  這是解冤釋結的方法,冤家宜解不宜結,佛菩薩、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的哪裡會有錯誤?這一生當中縱然被人害死,都沒有怨恨心。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出榜樣,佛陀在因地還沒有成佛之前修菩薩道,修忍辱波羅蜜,作忍辱仙人。忍辱仙人是這個菩薩修忍辱波羅蜜的,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一絲毫怨恨都沒有。佛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佛不但沒有怨恨還感激,為什麼感激?受這樣大的災難、侮辱,心地還是純善,不夾雜一個惡念,證明我忍辱波羅蜜功夫到家了。如果沒有遇到這一樁事,怎麼知道忍辱波羅蜜成就?等於說是歌利王來考試他,看看你忍辱功夫及不及格?這一考試,果然及格,忍辱波羅蜜圓滿了。我們今天稍稍受一點點侮辱、毀謗都受不了,你學什麼佛?我的頭頂不尊貴,見到什麼人我都磕響頭。菩薩當中有常不輕菩薩,他是我的模範,是我的榜樣。沒有學佛之前無知,跟眾生結的有冤業;學佛之後明白了,凡是遇到這個境界現前,我都知道。這是什麼?我的果報現前,我要承受,歡歡喜喜承受,這就報盡了。這筆帳了了、勾了,心情舒暢,境界向上提升。永遠對一切人事物「淨信」,不但淨信,「堅固心」,這個心永恆不變。有人問:你為什麼能做到這個地步?我們在佛經上看到也想學,為什麼學不到?你為什麼能學到?沒有別的,天天讀經。就是底下一句:

  『常得親近善知識』。誰是真「善知識」?經典是真善知識,《大方廣佛華嚴》這是真正善知識。我們今天讀這一段文是普賢菩薩說的,我親近普賢菩薩,接受普賢菩薩的教誨。我跟什麼人做朋友?跟這些菩薩、這些諸上善人,我跟他們做朋友,我天天跟他們往來。這些人不會拒絕我,我向他們學習,鍥而不捨。我感激我的老師超過常人,這是你們很多同學們都知道的。我為什麼會對老師這樣的感恩?我這一生的受用是老師給的、老師教的。年輕的時候,誤會很深,以為佛教是迷信,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佛教不迷信。我跟他老人家學哲學,他告訴我:「佛經哲學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學。」特別給我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經過他介紹入佛門。選擇這個行業、出家這個行業,章嘉大師,那時候都很年輕,二十六歲,我親近他老人家三年,向他老人家請教:「將來走哪個行業?從事哪個行業好?」他也冷靜了十幾分鐘告訴我:「出家,弘法利生。」我這一條路子是他老人家給我決定的,我尊重老師,依教奉行。老師有智慧、有學問、有經驗,我二十六歲,那個時候老師大概六十三、四歲。

  章嘉大師圓寂之後,我親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十年,他了解我最透徹。離開台中之後我在台北弘法,有時候到台中看他,他很高興,跟我說:「你在台北一定很寂寞!」這個話是知心的話,在台北沒有老師、沒有同學,我們想談談佛法,找不到對象;「很寂寞」就是這個意思,沒有對象。我這個「淨信」清淨心,這三個老師都有密切的關係,教我的!我做了五十年,愈做心愈清淨,愈做心愈堅定,一絲毫懷疑都沒有,這是很多人不能跟我相比的。「常得親近善知識」,這一句話非常重要。現實找不到善知識,沒有我們心目當中敬仰的人,沒有關係,書本是善知識。展開《大藏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大善知識都在,我們一個小小的書房,擺上幾個書架,放一套《大藏經》,這善知識都在。放一套《四庫薈要》,中國古聖先賢都在。「尚友古人」,高尚的尚,朋友的友,跟古人做朋友,快樂無比!我尊敬他,他們真的愛護我這個後代。所以古人常講,「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要成就你的道德學問,沒有人能夠阻擋得了你。你在世間搞名聞利養,外緣可以障礙你;你要作聖、作賢,成就自己道德學問,沒有人能障礙得了你。誰障礙你?你自己障礙自己,那才是大障礙。

  《八大人覺經》佛給我們講四種魔,那四種魔就是真正的障礙。第一個是五陰魔,五陰魔是什麼?就是這個身心。身心不健康,你很想學,你的精神體力不夠,我們佛法裡面講業障太重。這個障礙有沒有辦法去除?有!真正懺悔,求佛加持。真心懺悔,改過自新,這個魔障能克服。第二個煩惱魔,煩惱魔比五陰魔還厲害,煩惱是什麼?自私自利、貪瞋痴慢。貪求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享受,這個很麻煩。這個都要有智慧,有高度的覺悟,要常常思惟利害得失,我們才能夠克服煩惱習氣。如果沒有很深的反省功夫,一般人是很難克服得了的。所以佛教給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正確的。頭一個常常想到苦,這個世間沒有樂,我在講席裡頭不知道講了多少遍,貪圖世間五欲六塵那一點小樂,你付出了多少代價?你要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曉得得不償失,你才會回頭,「我不幹這個事情!」

  我到哪個地方去找樂子?到經典、到書本。中國的典籍非常豐富,何況還有外國的東西。我讀書,跟諸位說我讀三種書,讀得最多最有興趣,第一個經典,我在經典裡面學到很多東西;第二個是歷史,第三個是因果報應這一類的書,中國、外國我都蒐集,我常常看。不是一天不斷,一個星期來算的話決不會中斷,一個星期因果報應這些書,每一個星期我看的時間大概總有五、六個小時,一個星期。我這些東西看不完,我哪有時間搞世間的玩意兒?這個東西裡頭有大樂,這個樂趣沒有副作用。我們講世間的娛樂、歌舞的娛樂,你付出很大代價,我這個都不需要付出,我只有收入沒有付出,快樂無比!我幾乎有三十年沒有看過電視,電影、歌舞更不必說了,沒有看過報紙、雜誌這一類的東西。到這邊來五樓每天有人送一份報紙,我來講經偶爾看一看頭條新聞、大標題。我不會看那些東西,那麼多的文字,我有時間我為什麼不看經?經開智慧,經長功德,我不願意把時間、精力浪費在這些地方。

  這一個學習法是李老師教我的,我今天有這點成就,我怎麼能不感謝老師?我更感激的是韓鍈館長,幫助我三十年。前面我跟諸位說過,一般社會裡頭真的是「人無千日好」,千日是三年,我跟她合作三十年,三十年如一日。當中也偶爾有些小摩擦,有些小不愉快的事情,對我來講都是教訓,都是在學習。所以我的這些煩惱習氣,都被她磨光,磨到一點稜角都沒有了。她走了,她的任務完成,我完全能夠獨立了;也就是說,外面任何境界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我不會受影響,不會在這些境界裡頭起心動念了。她走了,磨乾淨了。真正的善知識,真正的善護,這是我一生當中受恩德最大的。一個是李老師,我跟他十年,韓館長護持三十年。所以,親近善知識比什麼都重要。

  第三句得佛力加持,『一切諸佛與其力』,為什麼?因為你的心在道,你的行在道,你的身行都在道,佛菩薩哪有不照顧的道理?哪有不護念的道理?諸佛護念,菩薩、龍天善神哪有不照顧的道理?這就我們平常講的:佛菩薩保佑。佛菩薩不保佑這樣的人,保佑誰?他為什麼會保佑?因為你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跟諸佛菩薩、跟天龍護法相應。不是天天去求佛菩薩保佑,用不著求,求是求不到的。是用我們的行動、是用我們的起心動念自自然然感得的,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感應道交。這裡頭沒有什麼理由,法爾如是,就跟我前面跟大家講的,我們這個身體各個器官都能夠互助合作、密切配合,什麼理由?沒有理由,法爾如是!

  我們天天讀佛經,把佛經裡面所講的道理落實在自己的思想、見解上,我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想法看法都跟佛一樣,把自己從前那些錯誤的想法看法都放下,完全接受佛菩薩的教誨。你要說為什麼我這樣作法?佛菩薩的看法、想法、說法、作法是自性裡流出來的,我要是明心見性,我的想法、看法、說法自然跟經一樣,佛佛道同。但是我沒有見性,我沒有見性要用我自性裡面的性德,那怎麼辦?只有找明心見性的人,請他在前面帶路,我在後頭跟著,不就沒錯了嗎?經典、諸佛菩薩是明心見性的人,究竟圓滿的見性,他在前面走,我們在後面跟。怎麼跟法?依教奉行。經典有的時候想不通,不得其解,看註解也看不懂,這時候怎麼辦?老師教我的方法,我一直到今天還在用,拜佛!把經典放在佛案上,這一面展開放在佛案上,萬緣放下,也不要去想經文什麼意思,就拜佛。有的時候拜上一百拜,意思忽然現前了,有時候拜到三百拜、五百拜,這是感應。拜佛的時候是心地真誠、清淨,一個妄念沒有,懺除業障。禮敬諸佛、懺除業障,意思就現前了,很有效果,很靈!

  我這個方法用了幾十年,早年我講經的時候也跟聽眾講過,我用的這個方法。用這個方法不靈,毛病出在哪裡?章嘉大師講你有業障,業障裡頭最嚴重的是為名、為利,「我希望把這個經講得好,我的知名度可以提高,我的信徒可以多,供養可以多。」那就完了!這個念頭一生,感應就沒有了。你的心是虛偽的,是不清淨的、是不平等的,是妄心,你不是真心。所以,用心比什麼都重要。用什麼心?純是利益眾生的心,絕對不是為自己,只希望聽眾能夠聽到這個經,經文聽清楚、聽懂,生歡喜心,依教奉行,與我自己一絲毫不相干,你才能有感應。這裡頭不能摻一點點假,難就難在這個地方。有一絲毫虛假摻在裡面,感應就沒有了。我拜一百拜到三百拜的時候,很多這種情形,經義自然就出來了,意思真是古人所講「湧泉」一樣,想拿筆來寫都來不及。

  我有些同參道友如法炮製,也學我這個樣子,拜了一天還是不懂,什麼原因?原因有,不是沒有,不得佛力加持,他的心、行為跟佛不相應。總而言之記住一句話,每一部經最後一句,「信受奉行,作禮而去」,去真幹!你聽經聽得很歡喜,「皆大歡喜」,不能夠信受奉行,沒用處!那只是阿賴耶裡頭種點善根,結個法緣,現前真實利益你得不到。所以親近善知識、真正善知識,他決定不欺騙你,決定是認真的教導你、幫助你、成就你。決定沒有一點私心,沒有一點「我教你這個學生,這個學生將來要怎樣報答老師」,沒有這個念頭,無條件的付出,這是真的。凡是附帶條件的都是假的,都不能成就,永恆的成就是純真的。所以不讀經怎麼行?經初學的人讀了很難懂,因為經字字句句我常講「無量義」,講不完的。

  『此乃能入如來智』,像這樣的修學,淨信堅固心、親近善知識、得佛力加持,這個人「能入如來智」;「能入如來智」就是開經偈裡面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他能解如來真實義。所以今天我在此地介紹給諸位同學,善知識是經本,一定要依教奉行。如來圓寂之後,真正善知識是遺教。經論裡面你要懂得修學的方法,這是老師傳給我的,「一門深入」。我在李老師會下,大概總共聽了三十多部經,大大小小的聽了三十多部。三十多部我也都能講,可是我自己專攻只有五部,把整個精神、時間用在這個上面。第一部初學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二部《阿彌陀經》,第三部《普賢行願品》,第四部《金剛經》,第五部《楞嚴經》,這五部經我是真正全心全力來學習。其餘的聽老師講經,聽一遍我的記憶力好,我聽一遍就不會忘記;我聽一遍我的覆講可以講到百分之九十五,我有這個能力。所以,真正下功夫在這五部。

  《華嚴經》我請李老師講,講這部大經,那時候有八個人啟請,我帶頭。我聽李老師講一卷,第一卷,第一卷聽完之後,這個經我都通了,我就離開台中到台北,在台北開講《大方廣佛華嚴經》。我講的時間比李老師長,他一個星期講一次,我一個星期講三次。他一個星期一次講一個小時,他兩個小時有翻譯,台語翻譯,所以實際上是一個小時。我每一次是一個半小時,所以我一個星期講四個半小時,我的進度就比他快了。他那個時候講很多年了,我兩年就趕上,就超過了。這個地方說明你一經通一切經都通,觸類旁通,沒有難處。學,一定專攻一經,到什麼時候你這一部經才算是學好?有了悟處。古人的標準,「大開圓解」,你才可以學其他的經論。你要沒有大開圓解,那就守住這一部經不放;到大開圓解的時候,你接觸任何經典,一接觸就通達。

  實在講就是禪宗裡面講的大徹大悟,你的心跟從前一定不一樣。從前的心虛假的,不是真的,沒有什麼真心對待人的,心不清淨、心不平等,沒有智慧,自私自利。現在的心怎麼樣?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不一樣!心不一樣,相就不一樣,相隨心轉,相不一樣。相不一樣,體質就不一樣,不但這是你自己的功力,同時得一切諸佛加持。所以一經通一切經通,世出世法對你來講沒有障礙了。這是佛法修學跟世間其他方法修學不一樣的地方,一般人叫不可思議,真的不可思議。所以這一門學問千言萬語,做不得假,做假是大錯特錯了!經是真經,我們用假的來學,那怎麼能學得到?不但在佛菩薩面前、經典面前不能做假,要把你所學的應用到生活上,真得受用。應用在生活上,對一切人事物都是真的,沒有絲毫虛偽。一真一切真,心地在什麼時候、什麼狀況之下都是清淨的;一淨一切淨,對一切人事物平等的。不管你用什麼眼光來看我,我看你都是佛菩薩;你就是以敵意、惡意看我,我看你還是佛菩薩。為什麼?你成就我的佛法,我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這是真正的成就,真正在學習,真實的受用。所以說,這個人「能入如來智」。今天時間到,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