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二一二卷)  2004/1/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212

  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令物思齊後面四首偈的第二首,順序是第八首偈。我們將經文念一念:

  【諸佛如虛空。究竟常清淨。憶念生歡喜。彼諸願具足。】

  這一首是教導我們、勸告我們「念佛生喜」。前面跟諸位介紹過,後面四首偈是佛因,成佛的真因。希望九法界一切有緣眾生,這我特別加個有緣,為什麼?你沒有看過《華嚴》,沒有讀過《華嚴》,沒有聽過《華嚴》,就是沒有緣分,佛菩薩在《華嚴經》裡面這些教誨你就接觸不到。所以總在有緣才行。佛勸這些眾生,有緣,我們要常常想到,想什麼?想跟佛一樣。思就是想,佛是諸佛如來,齊是跟他平等,向他看齊。向佛看齊,你就成了佛,向菩薩看齊,你就成了菩薩。有緣人最難能可貴的是直下承當,這個裡頭不能謙虛,「我不敢當,我怎麼敢跟佛一樣」,那你就永遠做凡夫,你成不了佛。能成佛的人,佛如是我亦如是,他能夠承當,這是諸佛如來希望見到的。

  成佛的真因,這四首偈說了四樁事情。第一樁事情是教我們放下,就是看破放下,這頭一樁!了解事實真相,真相是什麼?於有無所著。有是法界、是法相,經典裡面常常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不但對十法界依正莊嚴不著相,離分別執著,就是對華藏、對極樂、對一真法界亦如是,也不會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為什麼?因為你明白了,你看破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般若經》上這句話沒有說除華藏、極樂以外,沒有這個說法;除一真法界之外,沒有這個說法。沒有這個說法,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包括在其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出世間法相都一樣,你可以受用,你不能取著。你能受用它,你不能夠佔有,不能夠據為己有;那你就錯了,據為己有怎麼樣?你著了相了,這一著相你的四相具足。我相,誰取著?我取。誰佔有?我佔有。那個我就從這裡生起來了。四相具足,你是道道地地的凡夫。

  凡夫是九法界眾生。九法界,六道叫內凡,四聖法界叫外凡,還是凡夫。內凡我執非常嚴重,所以出不了六道;外凡把這身不再執著了,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了。他還執著什麼?能夠思惟想像的這個是我。西方哲學家說:我思故我在。這比一般人高一級了,一般人執著身是我,他曉得身不是我。這就是一般人執著什麼?像中國人講的靈魂才是我,肉身不是我。肉身是我靈魂所寄託之處,是屬於我所,我所有的,那不是我。九法界眾生在佛法裡面講,不講靈魂講神識,一般講阿賴耶識。執著阿賴耶識是我,這出不了十法界;什麼時候知道阿賴耶識也不是我,你才能脫離十法界。所以決定不能執著,決定不能分別。起心動念是惑,分別是業,執著是苦。這是佛法裡常說的迷惑、造業、受苦,講惑業苦!你們想想看是不是這樣的?

  於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本來是如如佛。一切眾生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所以《華嚴》在此地真的是教導我們,你自己要承認,你要肯定,你本來是不動智佛。不動智佛就是法性,就是自性,經上講的「當人」,當人是自己,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如本性。自己真如本性是什麼樣子?宗門大德,這大徹大悟的人說「說似一物即不中」。說不出來真如本性是什麼樣子,沒得比!這世間什麼東西,沒有東西能跟它相似的,說不上來。可是如來真是高明,高明極了,他用四個字說出這個樣子,你的真心、本性、法性,這個樣子是「不動智佛」,四個字,把它的樣子說出來了。它的體不動。

  我們會起心動念,這起心動念是什麼?動了,這一動就把自己的真心本性迷了,這一動就把自己真心本性變成了阿賴耶。「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你要問什麼時候起的無明?什麼理由起的無明?你要問什麼時候,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現在說這個話大家有個概念了,科學家講在某種條件之下,空間等於零,時間也等於零。什麼條件之下?一真這個條件之下。就是說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了,在這種狀況之下,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遠近,沒有距離;沒有時間就是沒有先後,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十世古今,不離當念」,當前這一念,所以在一念之下沒有空間、沒有時間。

  諸位要曉得我們念佛修的是什麼?直截了當就修這一念。《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我們就是修這個。為什麼修不成?修不成,你六根對六塵境界你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你怎麼修你也修不成,道理在這裡。這個意思就是說你怎麼放都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你沒有看破,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你把根塵識都當作是真的,實際上你被根塵識欺騙了,根塵識是夢幻泡影,虛妄不實。所以佛給你講真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大道簡單明瞭一點都不複雜。諸佛菩薩(這菩薩是法身菩薩)他們跟九法界六道凡夫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就是他們在一切萬物當中,他能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除此之外沒有兩樣,完全相同。他只要不分別、不執著,他就得正受,佛經上的名詞叫三昧。這個正受是正常的享受,正受裡面沒有生滅,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這叫真正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我們一般講你已經入了一真法界。現前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講這有什麼災難、這世界末日,統統沒有了。

  消災免難從哪裡消?從自己內心裡面消滅,真正消滅,徹底的消滅,究竟的消滅,消災免難。我們不能不懂這個道理,不能不在這裡用功夫。所以真正用功的人,這是古來不管是哪個宗派,祖師大德常常教導學人,從根本修,上根利智的人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起心動念。怎麼修法?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根本。不起心不動念,你們想想看還有分別執著嗎?分別執著是從起心動念來的,不起心不動念哪裡有分別、哪裡有執著!跟大家一樣享受,享受什麼?饑來喫飯,困來眠。這是跟大家一般享受,沒有兩樣!肚子餓了,你要曉得吃飯,我也要吃飯。睏了、疲倦了,你想睡我也想睡。除了饑來喫飯困來眠,還有沒有事?沒事了。你們想想過來人的那個味道,細心去觀察他的境界,他得大自在。看原子彈爆炸就像看放煙火一樣,自然現象!原子彈爆炸有什麼了不起,天文學家在天文望遠鏡裡面觀察到星球爆炸。原子彈爆炸跟星球爆炸,豈不是小巫見大巫!自然現象,自然景觀,這才叫真正超越。

  人生很短促,能把境界提升到這樣的一層,你有成就了,這一生真的沒有白來了。生生世世都迷惑顛倒,都沒有搞清楚,這一生可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於一切法不再執著、不再分別了,隨緣度日,隨緣是最自在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普賢十願天天念,他不會用,要學著會用。頭一個要學著「禮敬諸佛」,除我之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統統是諸佛,是真佛不是假佛。絕對不是說我把他當作佛,你把他當作佛,你還有分別執著,你沒有離開四相。換句話說,你的功夫不得力,你入不了華嚴境界,你跟諸佛菩薩還是不一樣。怎麼樣把分別執著斷掉,你跟佛菩薩就沒有兩樣。為什麼你要起分別執著?

  我們看看今天這一首,念佛生喜。『諸佛如虛空,究竟常清淨』。這兩句看破了,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說「上半所念」,就是第一句、第二句。「法身顯故,如空永常,解脫累亡,如空清淨」。累就是煩惱,亡是斷掉了。累,你要曉得煩惱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勞累身心,稱它作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分別,塵沙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我不常講妄想,我把它換成一句,妄想是什麼?是起心動念。我這樣講大家會聽得更清楚、更明白,起心動念就是妄想,無明煩惱。不起心不動念,無明斷了,不分別,塵沙斷了,不執著,見思斷了。累這個煩惱亡,煩惱斷掉你就證得解脫了,大自在、大自由,自由自在!是你煩惱的累贅沒有了。這個時候你得清淨,如空清淨,虛空,什麼都沒有,清淨!

  佛是什麼?佛是法身。法性無性,法身如幻,他這個地方講如空,法身如空所以永常。佛在經上給我們說,說得很多,佛說的是什麼?不生不滅,《中觀論》上講的,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中觀》裡面講八個不,八個不總起來,永常,這是諸法實相。法身在哪裡?《華嚴經》上告訴我們,法、報、應三身一體,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我們現在這個身,給你說實話,這個身的體是法身,法性所現。體是法身。相?相是業報身。為什麼說業報身?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斷,就叫做業報身。那在如來,在法身菩薩、在諸佛如來分上?他的身相,像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跟我們不是一樣的他也是父母所生,為我們所示現的,你得要曉得跟我們是一樣的身體。這個身之體是法身,相?相是報身。什麼是報身?你就想到不動智佛,不動是法身是體,是法性,是體;智,智是報身。我們是業,我們沒有智,我們是業報,他是報身,他是智慧報身。這講相。用,作用?作用,他覺我們迷,覺叫佛,迷叫凡夫。這裡頭的關鍵就在智,智是般若,能不能轉境界關鍵在智。我這些話大家要細細去聽,你就會聽懂。

  所以我們今天求什麼?求智慧。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到哪裡求?我們的智慧現在迷了,起惑、造業、受報,迷了!那智慧怎麼求法?只要不動,智慧就現前。我們要想什麼方法,他不動,不動是定,定能生慧,不動就生智,智作用就是佛,不動智佛。一切諸佛如來是不動智佛,一切法身菩薩也是不動智佛,六道所有眾生各個都是不動智佛。但是六道眾生迷了,他的不動智佛並沒有絲毫傷害,所謂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諸佛菩薩尊重你的不動智佛,所以對你禮敬、對你讚歎、對你供養,普賢菩薩十願前面三願;法身菩薩平等的修學,自然的流露,一切恭敬,儒家講「毋不敬」。

  會修行的人,那個修行核心,十大願王哪一願是核心?我們現前修行人,「懺悔業障」這一願是核心,這個總得要知道。你抓到這個中心你才能夠完成,才能真修。我對人對事對物沒有恭敬心,我趕快要懺悔。沒有恭敬心是什麼?我迷了,我的性德被障礙了。被什麼障礙了?被我自己的惑業苦障礙住了,外頭沒事。善財童子一生怎麼樣修行證果的?一生當中圓滿菩提沒有別的,他就是抓到了懺悔業障。我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我討厭他;與他不相干,我的業障現前。真正會修行的人是修自己,連儒家孟夫子都說反求諸己。他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用在修道,這句話一樣是非常正確的,一點錯誤都沒有。我道業不能成就,以最低的標準來說,我念佛功夫不能成片,我求往生沒有把握,原因在哪裡?原因不在外面,原因在自己,業障沒消除。

  什麼是業障?不敬,第一個業障。我沒有辦法做到一切恭敬,我的業障不能消除。什麼時候你的業障盡了,你自自然然對一切眾生有恭敬心,那叫「禮敬諸佛」。所以禮敬諸佛幫我們消業障,也幫助我們、提醒我們,我們有沒有業障。我現在不要說我們,我們這個範圍太廣了也太亂了,我自己。我自己有沒有業障?我要反省我對人有沒有不敬?對一切人、一切眾生,縱然是對無惡不作的地獄眾生,我對他敬不敬?因為恭敬就是沒有業障。無惡不作,你對他恭敬什麼?我敬他的法性,就是我敬他的不動智佛。他是不動智佛,他現在自己迷了,不能因迷我就不敬,那個錯誤。就好像一個人,那個人是好人,喝酒酒醉了,酒醉了發酒瘋,不能因為他酒醉,你就說他不是個好人,這個自己沒有德行。他過一會清醒過來之後,他就恢復正常了。他發酒瘋他自己並不知道,人家告訴他,他生慚愧心,他是佛,他是好人。所以肯定人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大聖大賢肯定一切人,人性本善。佛法講的範圍更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成佛」,《華嚴》、《圓覺》上說的。本來成佛就是不動智佛,你怎麼能不敬?敬別人的不動智佛就是敬自己的不動智佛,自他是一不是二,不動智佛是法性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不動智佛是法身佛。單講不動是法性,單講智佛是法身。我把這四個字講得很清楚,「不動」是法性,「智」是佛性,「佛」是法身,法身佛,這是一切眾生本來面目。問題只是在覺迷,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覺,覺而不迷,清清楚楚,所以具足萬德萬能。普賢菩薩將萬德萬能歸納為十大綱領,就是十大德能,這就是普賢十願;文殊菩薩把萬德萬能歸納為十波羅蜜。你如果真的覺悟了,業障消除了,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是普賢十願、文殊十波羅蜜,為什麼?你自己本性裡面的德能自自然然流出來,不是學的,不是有意思做的,一絲毫意思都沒有夾雜當中,自自然然的。你歡喜布施,你歡喜持戒,歡喜修忍辱、精進、般若、方便、願、力、智,你自自然然是禮敬、稱讚、供養,你自自然然天天在修懺悔業障。

  成了佛之後,還是在修懺悔業障。為什麼?做給沒成佛人看。自己沒有證到圓滿的佛果,等覺菩薩天天在修懺悔業障;學成佛之後,天天修懺悔業障,那是廣度眾生,那叫大慈大悲的流露,永遠沒有休止的。見到別人的好事,決定沒有嫉妒,修隨喜功德,隨喜是對治嫉妒障礙的。決定沒有嫉妒,決定沒有障礙,全心全力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請轉法輪,請佛住世」,你們諸位想想,他自然的就是這樣子。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成就眾生。我們今天講培養人才,你要成就人。學講經在哪裡學?上台去學,不上台你怎麼會學會。你要鼓勵他,你要幫助他,請轉法輪。他修行有成就,已經契入境界了,要請他住世。他的德行學問成就了,他能夠教化這一方眾生,教化不是短時期的,短時期哪能成就人?教化的成就能夠收到效果,沒有別的長時薰修。這個善知識要長住在這個地方,天天教導我們。我們這些做學生的人,根利的、煩惱輕的、善根深厚的也得要十年才真正扎根,真正有成就。這個成就是什麼?不受誘惑。那就是說順境善緣不生貪戀,逆境惡緣不起瞋恚,這叫成就。就是他真放下了,真正看破放下標準在此地。你是不是個善知識標準在這個地方。

  善緣,好的人事(人事環境),好的物質生活環境,你在這個地方生貪愛,你沒有功夫,你是凡夫。不好的生活環境,不好的人事環境,你生瞋恚,這都是真正的凡夫。所以看自己有沒有成就,你用這個標準勘驗自己,常常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你看看別人有沒有成就,你也用這個標準來觀察。你看他在順境界裡面,他是怎麼樣個態度,順境裡頭得意忘形是凡夫。所以無論是順境、是逆境,善緣惡緣,你的不動智佛現前,成就了,如如不動,叫八風吹不動。人學到不會被外面境界轉,你不被外境轉,你就能轉境界。《楞嚴經》上說的「若能轉物,則同如來」,你要學會轉境界,不要被境界轉。現在人擔心災難,你能轉境界,災難不就沒有了,這才是真正消災免難,妙訣!不可以躲避。古人講的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你要學佛菩薩這個本事,轉境界不為境界所轉。用什麼方法?念佛這個方法比什麼都妙。

  所以《華嚴》到最後總歸念佛法門,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四十華嚴》叫吉祥雲比丘,教他什麼法門?念佛法門。念什麼佛?念阿彌陀佛。吉祥雲比丘他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最後到第五十三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就是看這兩段經文才回心真正歸淨土,才知道淨土法門不可思議,無比殊勝。你看一個頭一個尾,你就曉得善財修什麼法門,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憶念生歡喜』,你從念佛法門裡面會開悟,會大徹大悟,放下身心世界。『彼諸願具足』,這個「諸願」是菩薩的大願、諸佛的弘願,統統具足,從念佛法門得到具足。他這個註解裡頭,「下半能念,憶持明記,故喜生願足」。註解的文字不多,註得好,講得非常非常的圓滿。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偈頌第九首:

  【一一地獄中。經於無量劫。為度眾生故。而能忍是苦。】

  清涼大師給我們提示是「亡苦濟物」。我們讀這首偈,看到清涼大師的開示,我們的感觸非常非常之深。這首偈實實在在講是講我們現實的社會。現實這個社會要是依天台大師所講的,百界千如。他老人家講十法界每一法界裡面都具足十法界。譬如人法界,人法界裡面有佛,有佛法界。誰是佛法界?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生在這個世間是不是佛法界?是,人中之佛,這是我們大家肯定的。諸佛如來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是佛法界,不是真正的人間,人中之佛。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就是暴露身分的,智者大師,釋迦牟尼佛應化來的,人法界裡面的佛法界,善導大師、永明延壽大師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再來的,人法界裡面的佛法界。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化身來的,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化身來的,人法界裡面的菩薩法界。聲聞、緣覺、諸天在祖師大德裡面就很多,人法界裡面緣覺法界、聲聞法界、諸天法界。有造作惡業的,惡習氣非常嚴重的,有愚痴的,愚痴的是畜生法界,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這是痴;貪而無厭的是餓鬼法界;嫉妒、瞋恚非常重的,報復心非常強的,地獄法界。這一看人中就有十法界。

  我們現前這個社會,在十法界裡頭對比大概地獄法界最多。現在的人不知道倫理道德,沒有善意、沒有善心,起心動念無不是損人利己,有意無意都是傷害別人,所造作的惡業,三途地獄。我們今天就生在這裡頭。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天台大師講的十法界,我是在哪一界?自己想一想,如果說你是佛,你是菩薩,那麼後頭兩句說『為度眾生故,而能忍是苦』。你能不能忍?忍什麼樣的苦?菩薩教化眾生,眾生侮辱菩薩,你能不能忍?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也是忍辱負重。諸位要是細心多看看經典,《大藏經》裡面大乘小乘,你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嫉妒他的人、毀謗他的人、陷害他的人、障礙他的人,此起彼落,很多。世尊能忍受,不跟他們計較,要跟他們計較,那就不能度眾生。這個世間眾生,在那個時候佛在地藏會裡面就說: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這話佛說的,「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現在事隔三千年,三千年今天的社會跟釋迦牟尼佛當時社會做比較,你們諸位心裡想想就明白了。

  現前這個社會眾生造這些惡業,嫉妒、毀謗、障礙,超過世尊那個時代百倍都不止。你能忍受得了嗎?你要是菩薩就能忍受,菩薩修忍辱波羅蜜,你不是菩薩你不能忍受。我們發心要向菩薩看齊,要學習菩薩,頭一條你就得修忍辱波羅蜜。《金剛經》上世尊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這個範圍大,一切法。一切世出世間法你要想成就,祕訣就是一個字,忍。尤其是對人,古人常講「做事難做人更難」。為什麼跟人家處不好?不能忍。你要是能忍,什麼事都沒有了,一切都化解了;不能忍,不能讓,許許多多的好事不能成就。

  好事的成就,要記住古人一句教訓的話,委曲求全。你要不受委曲,你就收不到圓滿的成就;你要想做到圓滿成就,你懂得委曲求全都在一個忍字。菩薩應化在世間,沒有別的就是受苦受難。為什麼受苦受難?為教化眾生。你不能忍,我能忍,你受不了,我受得了,我做給你看。這就是教學,身教不是言教,言教沒人聽、沒人相信。所以我常講,必須你自己做到,然後你才說到,人家會相信你。你自己會講做不到,人家不相信你,背後還批評你:說得很好聽,做不到!實際上,他自己本身也做不到,他忘掉了,他諷刺你做不到。這個就是造罪業。你說造什麼罪業?他真的沒做到。這個罪業是影響一些真正發心學習的人,聽到你對老師這個批評,他對老師喪失信心,他退轉了,你那個罪從這個地方結的,你叫多少人退心。換句話說,你有沒有辦法幫他們建立信心,帶他們走上正道?如果你沒有,甚至於你還不如你所糟蹋毀謗的這個人,那這個因果你可背大了。造這種業是人間地獄。

  『一一地獄中,經於無量劫』,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時間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只要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放下、沒有斷掉,就有時間,就有空間,就有無量劫。妄想分別執著斷掉了,念劫圓融,這個時間空間才消失掉,你的業障才真正消盡了。所以不讀大乘,不學大乘,真的是沒有智慧。古人講的「不學則不智,不教則不仁」,仁是仁慈,佛法講慈悲。你要不肯教別人、幫助別人,你沒有慈悲心,你自己不學,你沒智慧。修學的重點在懺悔,沒有別的,天天懺除業障。為什麼?這佛經所講得很清楚,你本來是不動智佛,你本來智慧圓滿,跟諸佛如來一樣,德能相好圓滿跟諸佛如來也一樣,一絲毫差別都沒有。今天會變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現在這個樣子。怎麼樣恢復?懺悔業障,你的智慧德能相好就恢復了。

  所以,我們自己每天反省自己道業有沒有進步。從什麼地方去檢驗自己的功夫?從處事待人接物。以前我看這個人很討厭,現在不討厭他了,進步了;以前不討厭,現在我看到他能接受,歡喜他了,進步了;現在不但不討厭,還歡喜,我現在更尊重他,那你更進步了。從這些地方看自己的智慧德行有沒有向上提升,在這裡檢點。為什麼我不能跟人相處?這是我的大病。那個不動智佛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都能和睦相處,上跟一切諸佛,下跟地獄眾生,平等平等,無二無別。諸佛如來不過是覺悟的眾生而已,三途地獄不過是迷了自性的諸佛而已。生佛平等!

  你能看出一切眾生各個都是不動智佛?什麼時候你能看到這一點,《華嚴經》作證明,你入了信解菩薩位。信解菩薩位就是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你不斷自然沒有了,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都沒有了。大乘比小乘高明,小乘一樣一樣斷,佛講比那個攔截四十里瀑流還要艱難。大乘比小乘方便太多了,你看不斷自己沒有了。這就是你肯定一切眾生皆是不動智佛。自己自信自己是不動智佛,一切眾生各個都是不動智佛,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學習落實了。你沒有這個境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是菩薩的,不是你自己的,你自己天天念也沒用處,沒有一句你能做到。關鍵都在不肯承認自心是不動智佛,所以你長劫輪迴,你脫離不了六道。

  如果煩惱習氣重,你脫離不了三惡道。要依照佛經裡面意思來說,你前生是從三惡道來,你帶著有三惡道的習氣,雖然這一生當中你得人身,可是你的習氣毛病統統發作,發作完了之後,還回到惡道。這個事情大家細細讀《地藏經》你就明白了。《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這個樣子,惡道、人間不曉得經過多少次的反覆,慢慢把惡道習氣漸漸淘汰掉,你才能向上提升。每一個向上提升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所以這種現象是很自然的現象,很正常的現象。在這個過程當中,最難得的、最幸運的是得人身遇佛法,無比的幸運。

  其實六道裡頭除無色界天之外,哪一道都有佛菩薩應化在其中。為什麼說人道可貴?這話怎麼講法?人道是苦多樂少容易覺悟,道理在此地。天上,雖然佛菩薩教化,天上是樂多苦少,天人沒有求出離的心,他生活過得很舒服,很自在!你說西方極樂世界好,他說我這裡現在不錯,我這裡不比極樂世界差。沒有意思求往生。三惡道太苦,苦到連一口氣都喘不過來,你叫他學佛,他搖搖頭:我沒有時間。人道是苦樂參半,苦多樂少,容易覺悟。菩薩示現成佛都選擇在人道,不在餘道,這個裡頭就有道理在。

  江逸子老師畫地獄變相圖,他告訴我:這個畫好畫。我說:為什麼?現在社會就是人間地獄,天天看,天天接觸,好畫。西方極樂世界圖難畫,為什麼?沒去過,沒有見到過。要讀經,要讀很多參考資料,要細心去體會。他畫西方極樂世界圖就是真正在修淨土,圖畫成功了,他淨土就成就了,不可思議。所以他這個圖畫出來,我們要把它大量的翻印流通。天天看西方極樂世界圖,這就是念佛。這是什麼念佛?《十六觀經》裡面講的觀像念佛。你看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圖像,把這個印象深深的印到你阿賴耶識裡頭去,你發願求生淨土就行了,觀像念佛。他在作畫的時候是觀想念佛。希望同學要明白這個道理,希望真正發心想學佛,想往生。

  諸位要知道真正求願往生,你不是凡夫,你是菩薩。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念念幫助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那是我們的榜樣。千手觀音一切時、一切處在提醒我們,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這個意思是什麼?這個意思是隨緣。沒有自己的成見,你喜歡什麼相,我就現什麼相,隨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普賢菩薩教,觀世音菩薩落實,做出來給我們看,不是叫眾生隨我。眾生隨我,觀世音菩薩就一個相,不必現三十二相。你看到這幅相,你懂不懂意思?

  菩薩恆順眾生,恆順,恆是永遠的隨順眾生,永遠都是隨緣而不攀緣。攀緣是什麼?攀緣是自己為主,這是佛法不許的,你要問佛法為什麼不許?自我為主是增長我執、增長我見。你不是要破我執、破我見嗎?你的我執、我見天天增長,你還能破得了嗎?我見、我相不能破,大乘教裡面初信位的菩薩你都得不到,你還搞什麼?所以你念佛功夫不得力,你念佛功夫不能成片,原因在這裡。你能夠放棄自己的成見,恆順一切眾生,你自己得大利益。放棄成見就是放下我執,放下我見,你看看你還得了嗎?這一放下你就轉凡成聖了。你雖然還在六道裡面,你已經是成聖人了,你要是大聖,那就學《華嚴經》裡面這諸菩薩,為一切眾生受苦受難。

  為一切眾生受苦受難,這裡頭你一定要懂得苦難從哪裡來?眾生給你的。從釋迦牟尼佛開始,往後佛的這些弟子、祖師大德們示現教化眾生,哪一個不受眾生的糟蹋,受眾生的毀謗、侮辱,甚至於陷害,你要能受得了。眾生加給你一切的苦難,你歡喜接受,不生瞋恚,不生報復,還是以大慈大悲對待這些眾生。這些眾生我們常講,無始劫來的冤親債主,他加給我苦難,我統統接受沒有一點怨恨心,這個怨結一筆勾消了。這是佛菩薩教導我們消業障的不二法門。如果你不能接受,不能接受那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念佛縱然念得成就了,想往生,臨終時候他來擾亂,他來障礙,他決定不讓你往生。為什麼?你要往生了,他沒有辦法報復,一定把你拖回在六道裡面,他要報仇;你害他的命,他要向你討命,你騙他的錢,他要叫你還債。欠錢的還錢,欠命的還命,你怎麼能走得掉!你懂這個道理嗎?你了解這事實真相嗎?

  所以,菩薩在這個世間弘法利生,受苦受難,不是白受的,對自己來講消業障。菩薩還有業障嗎?有!沒有業障就成佛了。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那就是他的業障,這個業障在一般來講那是最輕的、最薄的;最輕最薄它障礙你成佛,還是要把它消掉。消業障到哪裡去消最快速、最究竟?無過到三途六道。為什麼?三途六道造惡業的眾生多。換句話說,找你麻煩的人多,毀謗你的人多,侮辱你的人多,陷害你的人多,這消業障消得最快了。所以菩薩願意到最苦的地方去度化眾生,自他兩利。你的示現,你的教學,幫助眾生開悟,利他,自己消業。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的冤親債主,不期而遇,你會遇到他們,遇到他們時候,他們阿賴耶識裡頭惡業種子起現行,消自己的業障。所以菩薩不度眾生絕對不能成佛,你懂得什麼原因,你把這些都聽清楚、聽明白了,你就恍然大悟自己無量劫來的業障消不了,自己的功德不能累積;幫助別人斷惡修善,幫助別人轉迷為悟,這是你的功德,積功累德。你看一面積功累德,一面消自己業障,消自己業障同時就在那裡積功累德。

  你真正做到了不憎惡人,不念舊惡,你能夠原諒一切不善的眾生,這是大德。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從哪裡顯?從這個地方顯露出來。你自己曉得你自己在什麼境界上,不要去問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在這個境界裡面覺得還受不了,還有怨恨,還有不平,那就不行,那你的功夫就毫無進步。如果發脾氣、發怒,不但沒有進步,你退轉。儒家教人「克己復禮」,人不能不學著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人不可以不斷除自己的惡業。所以,上上根人他修懺悔法,他修斷煩惱,從起心動念處著手,必須讓自己的惡念不生,高明到極處。但是這一種修行法,老實說法身菩薩才能做到,我們凡夫做不到。凡夫能夠從不分別、不執著上面來下手,功夫就相當得力了。尤其我們是初學,初學的是應當從不執著,你能不執著就能恆順眾生,執著不能恆順。

  執著是什麼?是一定要別人隨順我,我不會隨順別人。別人隨順我,我自己很得意,但是虧已經吃大了,剛才說過了,增長我見,增長我執。我見我執增長,這是輪迴的根,出離不了輪迴,不能證果。小乘初果,大乘菩薩初信位,你永遠得不到。為什麼?你要得到這個果位,要破我執。你的我執非常堅固,而且天天增長,所以聖位你得不到。縱然你能做到破迷開悟,你不能轉凡成聖。破迷開悟是什麼?這道理我明白了,方法我也明白了,我做不到,所以你不能轉凡成聖。如果你學淨土法門,你在臨命終時,那一剎那的時間把自己分別執著控制住了、伏住了,這一句佛號或者有人給你助念提醒你,這時候伏住了,這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如果你能夠修於一切法中不執著了,放棄自己成見,能隨順別人,放棄自己的分別,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品位高得太多了!從凡聖同居土跳到方便有餘土,你想想看哪一個是佔便宜,哪個是吃虧?這不是明明白白的擺在面前!佔便宜的是自己不是別人。隨順自己煩惱習氣,你眼前以為很得志,增長貢高我慢,其實吃了大虧,出不了六道輪迴,即使僥倖往生也是凡聖同居土下三輩往生。

  所以這首偈,諸菩薩們修行是在九法界,但是這個偈的境界很明顯的給我們講這是六道。而且六道裡面選擇地獄,最苦的這一道,迷得最深的這一道,業障習氣最重的這一道,菩薩在這裡頭最難度的這一道,舉這個做例子。地獄道你能夠忍受,還有什麼不能忍受?你看看佛菩薩教導我們,確實菩薩能忍受地獄苦,跟地獄眾生和光同塵。令地獄眾生親近佛菩薩得到安慰,順從佛菩薩的教誨,從地獄裡能夠超生。我們這些年來接觸一些靈媒,從他們那裡得到一些訊息,確實有地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餓鬼、畜生裡面念佛往生的就更多了,反而人間還不如他們,這個現象非常奇怪。這裡頭不無道理,理太深了,我們凡夫見不到。大乘經教裡頭不是沒有,而且說得很多,我們看不懂,擺在面前都看不出來。《華嚴經》這些經文偈頌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你能夠體會多少?為什麼不能體會?簡單的說,粗心大意。這是許許多多因素裡頭第一個因素,你的心太粗了,你的念頭太雜了。所以雖然接觸到,看到、聽到了,體會不到裡面的精義,精華的義趣,你體會不到。

  菩薩在地獄裡頭修行,跟極苦的眾生在一起,迷惑顛倒最嚴重的地獄眾生不知道倫理,不認識道德。「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這句話怎麼說?起心動念與十惡業相應,他不與十善相應,他與十惡相應;身造殺盜淫,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意充滿了貪瞋痴。五逆十惡,這是地獄中人。菩薩在這個裡頭教化這樣的眾生,磨鍊自己,考驗自己,時間多長?經於無量劫。菩薩要在這裡頭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斷盡,在這個裡頭接受磨鍊,真正磨的是又光又圓,就像鍊鋼一樣,一絲毫雜質都沒有了,純鋼鍊出來了。願意在這裡頭鍛鍊,終極的目標是為了實現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要想度無量無邊眾生,你要把煩惱習氣淘汰盡,「煩惱無盡誓願斷」。所以六道裡頭斷煩惱,三善道斷貪痴煩惱,三惡道斷瞋恚煩惱,來這個地方就是斷煩惱的。這是大道理,這是無比精深的道理。

  學佛的人還沒有成佛,就是菩薩都不例外,天天在鍛鍊。所以你一定要有很高度的警覺,順境善緣不起貪痴,逆境惡緣不生瞋恚。我在這幹什麼?我天天做的功夫,斷貪瞋痴慢疑,於一切法不執著,不分別、不執著破自己的見惑。像我們現在是凡夫,一品惑都沒有斷,我們今天最重要是斷見思煩惱,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思想,要在生活當中真正省悟過來,真正回過頭來,這樣才能成就。好,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