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一一卷)  2007/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1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第四段,大用無方第四段,有十八首頌,「明手出廣供三昧門」。我們先看清涼大師的開示,下面有十八首偈頌,第一首是「總標」,最後一首,第十八首是「通結」,當中從第二首到十七首是別顯,「中間別顯」。大師告訴我們,「欲顯勝妙,略舉一手,為供所依」。實在是講無比殊勝微妙的供養,供養當然離不開手,所以舉例就舉一手,舉手。「由於昔時,以手持供,供佛施人,稱周法界,故令真流供具,等諸佛之難思」。這段把十八首的意思都給我們說出來了。昔時就是像我們現在這個時候,還在做凡夫,剛剛開始聞到佛法,生歡喜心來學佛。學佛學什麼?我跟諸位同學說過很多,我這一問,你們能不能答得出來?

  我學佛頭一天見出家人是章嘉大師,我說我知道佛法殊勝,有沒有方法叫我很快的契入?他告訴我,我問他從哪裡下手?布施。學佛從哪裡下手?從布施。布施的意思?布施就是放下,布施就是捨。什麼都要捨,什麼都能放下,那你的福報就無量無邊。我跟章嘉大師三年,他常常告訴我。他是什麼境界我們不知道,連李老師都讚歎,他的境界我們不曉得,可是他的那種穩重,此地講的三昧、清涼、自在是讓你能夠覺察得出來,你能看出來。這個人慈悲、清涼、自在、穩重,一絲毫煩躁的習氣都沒有,走路也很慢,動作也很慢,說話也很慢,一絲毫急躁都看不出來,這是穩重。

  他告訴我們,我們年輕,當然他是看得很清楚,老和尚見的人太多了。見的人多就有經驗,一看就曉得這個人的根性,所以他就告訴我,我們那時候年輕很辛苦,告訴我們要修行,要真修。「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施財得財富,施法得聰明智慧,施無畏得健康長壽,施什麼得什麼。講這三種,這是大綱,這裡十八首偈講得比較詳細。但是說得再多,總的離不開不是財布施就是法布施、就是無畏布施,總可以分為這三大類。所以不管施什麼,真的是愈施愈多。但是果報現前的時候決定不能起貪心,一貪圖享受幾乎沒有不墮落的。果報現前的時候貪瞋痴都現前了,這很可怕,那要有很高的警覺心,果報現前要施掉,所以捨得。

  捨得是佛學的名詞,佛門的。你能捨得嗎?捨得第二個意思,你所得到的你能捨嗎?把所得到的統統捨掉,愈捨愈多,愈多愈捨,決定不能夠留戀,決定不能夠起貪心。世尊給我們做了樣子,菩薩給我們做了樣子,祖師大德最近的一個,你看印光大師、你看虛雲老和尚。虛雲老和尚一生修廟、建廟,舊的寺廟他看到他把它修復,修好、建好,他找一個人來做住持,就交給他,兩手空空,走了,能捨。他如果要是不捨的話,我看他一生連修的帶建的,總有二、三百個廟不成問題,那他可以當總主持,他沒有,這是給我們後人做好樣子。

  印光大師一生,這都名氣很大,真的有很高的聲望,在家信徒很多,都樂意供養老和尚。老和尚的收入可觀,他一分錢沒有用,全用在印經上,他沒有蓋廟。所以印祖跟虛老和尚不一樣,虛老和尚完全是蓋廟,蓋廟是修福,印經是修慧,法布施。自己以供養的錢在蘇州報國寺裡面設了一個弘化社,就是佛經流通處,印經書、印善書,流通全國,流通全世界。他那裡也有賣的,但是以不牟利為目的,賣的價錢是成本,這書印的本錢多少,就收回成本。還有半價,真正想要的他沒有錢,打對折。另外還有一種是贈送的,很需要真的沒有錢,他能布施。所以弘化社有個章程、有個辦法,如何來流通。這都是給我們後人做了好樣子。

  這兩種,我是學印光法師,虛雲老和尚我不敢學,為什麼?那要很大的福報,因為蓋廟、修廟都不是很少的錢可以做到,印經可以,印個小冊子要不了幾個錢,這個容易。這都離不開手。所以要曉得學佛從這裡學起,學到什麼?歡喜布施。不願意把錢存在那個地方,不願意,總是希望把它布施掉,布施掉它又來了,肯定的。來的時候比你施出去一定要多一些,好像還帶點利息來了,來了怎麼樣?趕快施掉。當然布施還是不容易,有時節因緣,有時候你想布施沒有緣分,所以佛法怎麼講的?隨緣而不攀緣,真正需要的。

  佛法布施的對象,第一個對象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是頭一個對象。佛常講眾生貧窮,可憐,那個貧窮不是財富,是什麼?智慧貧窮,沒有智慧,這就要法布施。所以他是以法布施為主,財布施是其次,來幫助法布施,來幫助無畏布施。所以都是以手供佛,拿著這個供養具供佛,或者是布施給需要的人。稱周法界,這是講功德,周是周遍,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福報?你是平等心、真誠心、清淨心。你想想看真誠心是不是周遍法界?清淨心是不是周遍法界?平等心是不是周遍法界?你用的是這個心,你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用真誠心去布施。就像《了凡四訓》裡面講的,兩文錢的功德周遍法界,老和尚要來給她迴向,要不然對不起她;大富大貴的人到寺廟來供養,供養的錢可多了,老和尚不必給她迴向,叫徒弟代表就行了,為什麼?她心不清淨、不平等,當然真誠就沒有了,那個功德很小。

  所以功德大小、多少,不在乎你的供品多少,與那個不相干,與心量成正比例。心量小的人,你就是布施個幾百萬、幾千萬,那個福德很有限;心量大的人,布施一塊、兩塊,他的功德周遍法界。這就是中國古人講的一句話,你就明白,叫「量大福大」。量大的人很貧窮,但是他修的福大,沒有人能跟他相比。這兩句話很多人都懂,都會講,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可不多,都以為自己量很大,其實差遠了。只要有分別、有執著,量就不大,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個量大。於是我們就明白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最重要的要把什麼東西布施掉?要把小心量布施掉,把虛偽布施掉,把染污布施掉,染污是什麼?貪瞋痴慢,自私自利,這是染污,要把這個東西布施掉。把高下布施掉,我總比別人高,人家總不如我,這個念頭布施掉。這個布施掉你就平等了,平等心現前,染污布施掉了,清淨心現前,虛偽布施掉了,真誠心現前,這才是佛教給我們布施真正的意思,這就真正得受用。

  所以下面講故令真流供具,等諸佛之難思。這個布施也拿去供養掉,那才是真正的供具,讓我們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智慧、德能、相好(就是福報),統統能現前。現前之後怎麼樣?布施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去受用。所以修行、修布施終極的目標是明心見性,對我們自己來講,返璞歸真,轉迷為悟,轉凡為聖,目的在此地。等是等於、平等,跟諸佛的智慧、德相、福報平等,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只要你回歸自性,你跟一切諸佛無論在哪方面都相同的,沒有兩樣。所以真正要捨的,捨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從總的綱領上來講。如果你不善用心,你所施報都離不開六道,為什麼?很小,等虛空法界就超越六道了,六道範圍很小,所以心量不能不拓開,不能不大。

  拓開心量,怎麼拓開法?不起心動念則已,起心動念都是為別人想,決定不是為自己想,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想。這個自然包括娑婆世界,自然包括整個地球,這裡面有九法界眾生。確實一般人起心動念能想到這個很少。我們原來也沒有,原來我們拜佛,講《華嚴經》我們禮佛三拜,就是拜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修淨土的,南無本師阿彌陀佛,南無本師毘盧遮那佛,這是《華嚴》。可是沒人幫助我們,三個老師都過世了,沒人幫助我們,很難得,鬼神幫助我們,真的幫了大忙。每天早晚課除了拜佛之外,還要拜這些鬼神。哪些鬼神?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尊神,你那個心量是不是拓開了?以前沒想到,我們只拜佛、拜菩薩,與這些都沒有交涉,現在他找來,我想想,很好,心量拓開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尊神也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你心量拓開了。

  此界他方,此界是娑婆世界,他方也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城隍、土地尊神。你既然這個心量放開包這麼多眾神,所有一切眾生,情與無情全包在其中,這都是好事情。他來幫助我,讓我念念不要忘記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幫助我把心量拓開,沒有忘掉。所以我們很感激他提醒我們,每天早晨這樣想想,晚上這樣想想,不知不覺這個心量就大!那是諸佛菩薩的境界。我們修學誦經念佛迴向給他們,他們對我們的回報,提醒我們常常想到遍法界虛空界。這就是我們幫助他,他也幫助我們,我們敬重他,他也敬重我們,一個道理。現在我們可以看經文,看偈頌,第一首偈:

  【若欲供養一切佛。入于三昧起神變。能以一手遍三千。普供一切諸如來。】

  這首偈是總標。這都是心量的問題,『若欲供養一切佛』,這個心量大,不是供養一尊佛、兩尊佛。現在農曆年快來了,很多寺院在農曆年拜萬佛、拜千佛。《大藏經》裡面有一部經叫《佛名經》,完全是佛的名號,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出的,他說了一萬二千多尊佛號。十方諸佛無量無邊,釋迦牟尼略略的舉幾個例子就講了一萬二千多。所以過年寺院裡面都作興拜萬佛,也有寺院裡面拜千佛。千佛是三千佛,這是講賢劫,我們娑婆世界在這個大劫,這個大劫叫賢劫。佛說這個大劫裡頭有一千尊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彌勒菩薩將來成佛是第五尊,這是我們現在的千佛。過去有千佛,未來也有千佛,這是講的三個劫。也有些人作興拜千佛,那時間就短一點,只拜三千佛。這是過年來了。

  此地告訴我們不止千佛、萬佛,供養一切佛。遍法界虛空界過去未來一切佛,那真的是無量無邊,這怎麼供養?『入于三昧起神變』,入是契入,三昧是禪定。什麼叫禪定?古大德給我們解釋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就是三昧。換句話說,不受外頭境界就是人事物的影響,它影響不了你,內裡面不動心,這是禪定。如果人在這個境界裡面,空間維次突破了。為什麼?空間維次從哪來的?這是近代科學講的,空間維次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自然變現的,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它跟著就起來,妄想分別執著要是斷了,放下了,空間維次就突破了。突破之後你一個念頭,起心動念確實都周遍法界,起的作用是神變,神通變化。

  下面再舉個例子給你說,『能以一手遍三千』。你這一隻手拿著供品,我們今天講的禮物,我們拿禮物去送人,這一手拿著這個禮物能周遍三千大千世界,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是講我們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現在用科學家的講法,我們用黃念祖老居士的說法,是多大的一個範圍?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千個銀河系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你們用銀河系單位世界來乘,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十億個銀河系這不算大,一尊佛的,這是佛在此地舉個例子,你就能周遍供養三千大千世界,『普供一切諸如來』。這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個意思,告訴你有這麼大的範圍。

  我們也可以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佛國土,一切佛國土那就是遍一切諸佛剎土,能以一手周遍一切諸佛剎土。「普供一切諸如來」,一個三千世界裡頭有一尊佛,所以下面講普供一切諸如來。這個境界我們念佛同學明不明瞭?想想《彌陀經》上所說的,《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每天都去供養十方佛,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就成就手出廣供三昧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縱然是下下品往生也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怎麼來的?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們,他就有了。佛力的加持是緣,他自己的本能,自己的智慧、德相這是德能。他的本能,本能如果妄想分別執著沒有統統斷掉它透不出來,可是在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裡面,得彌陀威神加持能夠現前,能起作用。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有這種能力,天天去供養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

  我們在這世間,不要說供佛了,供一個阿羅漢、供一個菩薩的福報都沒有。諸佛菩薩、阿羅漢在這個世間有沒有?從我們學了這麼多年來,我們能夠相信,肯定是有,但是見面不認識,你說他是羅漢、菩薩,他不承認。那怎麼辦?我們怎樣才能夠得福?有一個辦法,他不是佛,你把他看作佛,你那個供養就跟供佛的福報一樣,為什麼?心變現的。我肯定他是佛他就是佛,為什麼是佛?他本來是佛,我並沒有說錯。能夠認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就能天天供養一切佛;你肯定這一切眾生都是菩薩,那你天天就供養很多菩薩。境隨心轉,不是心隨境轉,這個道理要懂。真正懂了之後,沒有佛出世我們也能供佛,也能夠修行如同如來出世的時候同樣的福報,這一點不假。

  普供,普的意思是平等、是清淨,我們有染著的心,普沒有了,有希求的心,求不得。有希求的心,心量就小,沒有希求才能等虛空法界。有希求不行,指望他將來回報,不行,量都很小,太小了。一定是清淨心、平等心,一無所求,歡喜供養。一毛一渧是你供養的物,很輕,一根鵝毛很輕,一滴水,這很少,無量無邊功德,為什麼?表你的清淨心、真誠心、平等心。那個物是代表,最重要的,你的心遍法界虛空界,用這個心去供養諸如來,這是總說。

  要記住,下面無論哪一首偈、無論哪一樁事,都是「能以一手遍三千,普供一切諸如來」,就是你會不會。你要真正把這個意思體會得,你一定要記住,修一個大心量。多大的心量?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自己的心量。自己的心量本來是這個樣子,為什麼現在變成那麼小,一個人都不能容,你說可憐不可憐?看到這個人喜歡,看到那個人討厭,心量太小了。這是什麼?這違背了自性,叛逆了自性,因為你自性這個心量是包虛空法界的,只有說是我違背了、叛逆了,才變得這麼小。而實際上,告訴你真話,你的心量並沒有縮小,是你把它忘掉了。你起個小心眼,那個心量就那麼一點大,與事實毫不相關。所以妄想分別執著,你記住個妄,妄就不是真的,你把那個妄去掉,真的就現前。現在妄妨礙真,真的智慧、真的心量、真的福德全沒有了,就是這種障礙障住了,去掉,一切現成。這個道理要懂。

  佛家講三轉法輪,首先是跟你講清楚、說明白,根利的人一聽就統懂得了。第二種根鈍的人,他聽不懂,他看不明白,雖然是聽了、是看了,不得受用。為什麼不得受用?看不清楚,聽不懂,問題在此地。中等根性的人是這個樣子的,中等根性是要勸,勸他、提醒他,他明白了他能做到。下根的人不行,你勸他,他不相信,那要怎麼樣?要拿證據給他看,他真的看到了,他相信了。你跟他講有鬼他不相信,哪來的鬼!他哪天真的看到鬼,他相信了。

  我有很多學佛的朋友告訴我,他真看到之後才相信。我記得我以前在講經的時候跟大家講過,我在美國達拉斯佛教會,那時候的會長蔡文雄居士,我跟他十年沒聯絡了,不知道現在在哪裡。他就告訴我他學佛的因緣,原先不相信。他父親過世,他從美國回到台灣來奔喪,父親病危的時候他們在身邊,家人都念佛,他也跟著念佛。他念佛的時候忽然看見在窗口有一個佛像,金色的,是坐著的,盤腿坐著的一尊佛像在窗口,差不多有半個小時。這決不是眼睛看花了,眼睛看花沒有那麼長久,半個小時以後不見了。他也很納悶,看得很清楚,明明是清清楚楚佛現的這個像,這也是很瑞相,他把這個事情告訴我。以後是在香港還是在國內我就不太清楚,遇到一尊佛像,就跟他那次看的完全一樣,所以他就把這尊佛像請到美國去,他買了帶到美國去,現在還供在達拉斯佛教會。不太高,大概一尺多高,釋迦牟尼佛的像,這是感應。你看這尊佛像,在他父親病危的時候在窗口裡面現出來的,以後他真的見到了,信心從這裡生長。

  我初學佛的時候,常常照顧我的一位老居士朱鏡宙,他跟李老師同年,大我三十九歲,我初學佛的時候他好像是六十九歲的樣子。他告訴我他學佛的因緣,他年輕的時候是學科學的,不信佛。抗戰期間在重慶,那時候他作官,他是搞財稅的,是財稅專家,做四川、西康的稅務局長。有一天晚上跟朋友們打牌,打麻將打到二、三點鐘才散場。那時候官雖然大,沒有車,還是要走路。晚上回去,路很遠,大概要走將近一個小時路,才能走到家。他說在半路上遇到一個女人走在他前面,他原先也沒有在意,反正路上前面有個人走。他說走了差不多半個小時,他忽然想起來,夜這麼深,怎麼會一個女人出來一個人在外面走?這一想就寒毛直豎,他說不對勁,仔細再一看,這個人有上身沒有下身,他就嚇呆了。這一驚嚇,人就沒有了。他從這裡學佛。這是什麼?真看見了,而且也不是短時間,一路走,走了半個小時,這決不是眼看花。他告訴我學佛的因緣,他說我要不是親自看到,誰給我講都不相信。他的老岳丈是章太炎,章太炎的鬼故事很多,他是聽故事,沒有在意。自己親身遇到,他說是真的不是假的,以前老岳丈給他講的那些鬼故事他完全相信,這接受了。我們學佛的時候年輕,這個老先生常常講故事給我們聽,都是真的,絕對不是假的,親身經歷的,他這些奇怪的事情很多。

  所以我們對於佛經上所講的,你能信是有善根,你不信是你有業障。為什麼?佛沒有妄語。《金剛經》一般人都念過,你看佛在《金剛經》上說「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佛教五戒裡頭教人不妄語,哪有自己妄語的道理?哪有這種道理。所以你能夠相信是善根,你不能相信確實是業障。你不要以為自己聰明,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到你哪天見到的時候,你後悔就遲了,為什麼?好的機緣失掉了。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廣供的第二首:

  【十方所有勝妙華。塗香末香無價寶。如是皆從手中出。供養道樹諸最勝。】

  這是舉例子,下面都是舉例子,這是第一首,供花。供佛裡面香花、水果這是最普通的,最常用的,要懂得它表法的意思。第四句講的『道樹』,就是道場,道樹什麼意思?是佛講經說法的處所。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並沒有寺院,都是在樹下、在河邊,他坐在哪個樹下,我們都稱那個樹叫道樹。所以道樹不一定是什麼樹,沒有一定的,在這個樹下講道,我們今天講的講學、上課,是這個意思。這個『華』代表是因,你看植物先開花後結果,所以花代表因,花好就是你修的好因,那後面一定有好果,表這個意思。我們今天在佛前面供花也不是給佛看的,是提醒自己我要修善因、要修好因,我將來才會有好的果報。所以你懂這個意思,不是給佛菩薩看的。水也不是給他喝的,供水表什麼?水表清淨心,心要像水一樣清淨、像水一樣平等,它代表清淨、平等,要懂這個意思。

  香表戒定,你看佛讚裡面有戒定真香,所以持戒修定這是真香,這個要懂,它代表這個意思。所以你看到燒香,聞到這個香,『塗香』,就像我們現在講的香水這一類,你塗在身上的,都是屬於香。『末香』,像我們現在燒的檀香粉輾成末,那叫末香。這都是有香氣,香氣表戒定,戒定才是真香。還有一個講法,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香就是講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解脫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自在,得大自在,有戒、有定、有慧,他怎麼會不自在?當然自在,解脫知見就是對於大自在的認知,這叫五分法身香。所以你見到香、聞到香,你就想到要修戒、修定、修慧,它是這個意思。

  所以佛教裡頭點點滴滴都是教學,決定沒有迷信。它的教學可以說,我們今天講藝術,用藝術用得最多,為什麼?人歡喜。所以寺院的這些設施,建設設施,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教室跟博物館融合成一體。因為博物館陳列的是藝術品,佛的寺廟你到處看的是藝術。但是藝術都是表法的,藝術就是教學。譬如在中國,你進入寺院,寺院前面一定有山門,山門是四王殿,這是護法神,好像官署前面保護的,有站崗的、保護的衛隊,有這個意思在,所以四大金剛站在兩邊。

  當中是彌勒菩薩,它是教育,你一進寺院的大門,你首先看到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代表什麼?代表歡喜、代表慈悲,滿面笑容,給我們示現的,肚皮很大,量大,他就表這個意思;大肚能容,能包容,對任何人都是笑面,歡喜心來接待。這是什麼?這就是你入佛門,你說我要用什麼條件才能入佛門?這是入佛門的條件,你能夠包容一切,你能夠以歡喜心對一切人,你才有資格學佛,就這個意思。你要是沒有彌勒菩薩的肚量,沒有彌勒菩薩那個歡喜對人,你不夠資格進門,你進來沒有用,你學不到東西,這是入佛門的條件。所以他那尊像擺在那裡是教學,他不是神,不是你拜他,他就會保佑你,那叫迷信,哪有這種道理?所以你見到他的時候你就曉得他教我什麼。小心量不行,小心量就自私自利,大心量天下為公。

  兩旁邊護法神護誰?護自己,護我的法,不是護別人。佛在經上講的我們就很明白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本來是佛,這四大天王是護我的法。東方持國天王,你看他的名字,持是保持,國是國家,他現的是將軍身,盡忠報國。他教我們的意思,負責盡職,持國的意思是這個意思。你要能夠保持你自己、你要能夠保持你的家庭,你要負責任、你要盡你的本分你才能護持,不是他真的保佑你,他就教你負責盡職,你就能保持自己。譬如你在公司工作,你負責盡職,你的上司一定信任你;你把你自己這份工作做得很好,盡心盡力去做,跟別的同事互助合作,這個公司就興旺,老闆怎麼會不器重你?你護自己也護持了公司,是這麼個意思。

  第二位南方增長天王,增長是什麼?求進步,儒家講日新又新,佛家講精進,不但工作要做好,還要提升,要有進步,不斷的求進步,這叫增長。持國天王手上拿著琵琶,都是表法的意思,都是教育。琵琶是弦樂器,它代表什麼?代表中道,就是恰到好處。因為弦樂器你不能夠太緊,太緊就斷掉,也不能太鬆,太鬆就彈不響,一定要調到恰到好處,那個音才能夠發得出來。這就是告訴你做事情要做到中道,不能太超過,也不能不及,要做到恰到好處。你看這個意思多好!

  你要懂得表法,你到寺院裡看你的課就上完了,不要說一句話,把佛法最重要的這些道理、方法全都告訴你了。南方增長天王手上拿的是劍,劍代表什麼?代表智慧,慧劍,慧劍要怎麼樣?慧劍要斬亂麻,亂麻是煩惱,煩惱斬掉的時候智慧就現前,它取這個意思。日新又新,這是把修行的目標、方向告訴你了。怎麼運用?下面兩個天王,西方天王廣目、北方天王多聞,就教你要多看、要多聽。你看沒有多嘴,沒有教你多說話的,多看多聽你才能長智慧,你才能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做到恰到好處。

  廣目天王手上拿的是蛇或者是龍,龍跟蛇代表什麼?變化,這就是告訴你這個社會上人事變化太大,你統統要看清楚。另外一個手上拿個珠,這個珠代表什麼?這個珠代表定,不變的,變化裡頭有不變的原理原則,你要掌握住。北方天王多聞是多聽,多聽別人的,最好不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真正做領袖的人必須要具備的條件,集思廣益,問題出來了,你們大家想想怎麼解決,大家會提意見。主管的人最好不用自己的意見,採取別人的意見。在我們佛法講,你底下一些參謀,這些人他們有慧,而主持人他有智,智是決斷,慧是出主意。自己縱然有好的意見,往往他不說出,誘導你,讓你們大家想,讓你們大家說出來,這都是用人,這都是教人。鼓勵你的部下對你有信心,對你愛戴。

  如果樣樣別人都不行,我行,人家有好的主意、好的意見,不給你做,為什麼?你跋扈、你專制,你剛愎自用,你不接受別人意見,所以你一生找不到人才。如果你歡歡喜喜用人才,讓他表達,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提供,人才就多了。這是一個團體裡面負責人他要懂得的。只要你會用人,人都有長處、都有短處,你能夠用他的長處,避免他的短處,天下個個都是人才。如果專門看別人缺點,不看別人長處,天下沒有一個可用的人。所以有沒有可用的人,完全在自己,你看還是反求諸己,不在外面,問題不在外面,在自己,自己要平常細心觀察,你觀察都有長處,你要幫助他發展他的長處,好好用他的長處。這裡頭最重要的,要以真誠心相待。

  人他不忠於我,不是他的事情,我有沒有真誠善待他。我要用真誠心善待他,他一定也用真誠心回報,所謂是「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我怎樣對人,人家怎樣回報我,肯定的。我不能善待人,你要要求別人尊重你、善待你,這個做不到。那要遇到人家還善待你,那是大德,那不是普通人,真正有修行、有功夫的人。為什麼?他得清淨心,他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那個沒話說。可是現在一般都是凡夫,沒有那麼高的境界。所以我們要學,我們要懂。

  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傘,傘是什麼意思?就是現在所講的防止污染,傘蓋是防止污染的。所以在社會上面對廣大群眾變化多端,你要看清楚要防止污染。我們的污染就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要防止這個,一落在這裡面你就墮落了。你看看這一課不是很好嗎?這就是天王殿,四大金剛擺在那裡,當中彌勒菩薩,就上這麼一課。所以你要懂得的時候,你說佛教教學它多有意思,它多美,真的是真善美慧它做到了。現在人對這個完全不懂得,到那個地方大把大把的香去燒,燒得烏煙瘴氣,真是造成空氣污染。一無所知,把他當作神明看待。

  這些我們不能怪社會、不能怪大眾,怪誰?怪佛門裡頭沒有真正修行人,沒有人能把這個事情講清楚、講明白。現在中國寺廟多,而且都是很有歷史性的,三百年以上的廟太多了,甚至於七、八百年,一千多年的古道場有的是,現在觀光旅遊都去了。這些地方現在能不能修行?不能,這個要知道。時代跟從前不一樣,完全做為觀光旅遊,很好。我頭一次跟趙樸老見面我就建議,中國所有這些寺院全部開放做觀光旅遊,做為機會教育,大家到這裡觀光旅遊。所以要訓練這些出家人做導遊,把這些佛教表法的統統要講清楚、講明白,人家到這裡來觀光旅遊,他真的學到了,帶回去了。

  真正修行道場重建,重建不要建這種宮殿式的,建成學校式的,大家就不來看了,你就會清淨。所以修行的道場夏蓮居老居士講得好,統統用「學會」。淨土宗的道場,從前是蓮社,現在用淨宗學會,天台宗的道場,天台學會,華嚴宗的道場,華嚴學會,教學的場所用學院。這是夏蓮老提出的符合現代化的這些名詞術語。不要用寺院庵堂,寺院庵堂是古時候用的,現在人家一看就以為那是迷信。名字換一換,耳目一新,這是學會,那是學院。這是真正有智慧教導我們。所以要懂得表法的意思。

  你看大殿,外面看兩層,裡面一層,這種建築是什麼意思?表法的,代表什麼?不二法門,外面看到是二,裡面是一。在佛法正確裡面它代表佛是依二諦說法,他一生教學有原則的,二諦就是真諦、俗諦。俗諦就是隨順世間人的常識跟你講,你很好懂,第二種那是上上根人,那個佛不隨順世俗,隨順他自己親證的境界,這是真諦。所以一切經裡面所講的依二諦,有時候依我們世間人的思惟見解,有的時候不依。但是雖然是二諦,二諦是一不是二,所以兩層裡面是一層,它表這個意思,外面看有真諦、俗諦,裡面真俗不二。或者我們現在講空有,兩層是代表空有,裡面空有是一不是二,表這個意思。一種方式代表很多的講法。

  你進到大殿裡面看到佛菩薩像,總是一尊佛兩個菩薩,代表什麼意思?佛代表自性,性體、理體,菩薩代表從體起用。從體起用那個用就太多了,把它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解,一類是行,所以解門跟行門,解行不二,那佛代表的,當中佛代表不二法門。像我們供養西方三聖,觀世音菩薩代表行,大勢至菩薩代表解;《華嚴經》所供養的,文殊菩薩代表解,普賢菩薩代表行。這部經清涼大師分成四大分,信解行證,行跟證連起來的,信跟解連起來的。如果我們用清涼大師這四科,那就是講我們這個淨宗,觀音菩薩代表行證,大勢至菩薩代表信解。

  淨宗法門你一看它有個特別的,它把觀音菩薩擺在右面,大勢至菩薩擺在左面,這就是說淨宗重視行證,信解要不要?要,次要,這就是特別法門。《華嚴經》重視解門,要先解然後才行,信解而後才能行證。淨土法門特別,你不解也可以念阿彌陀佛,也能行,一面行一面再求解。不像其他的法門,一定是先解後行,淨宗法門可以先行後解,或者一面行一面解,它取這個意思。很多佛、很多菩薩,代表無量法門,法門不止一個,無量無邊法門到最後都歸到不二,所謂是殊途同歸。無量法門,菩薩代表的,統統歸到自性是佛代表的,所以佛只有一尊,菩薩可以有很多。同時也用佛代表性德,菩薩代表修德。菩薩名號很多,那就是修學的法門很多,佛的名號也很多,代表果德的名號跟修德的名號是相應的,也很多,但是果德到最後是歸一體,明心見性。念佛法門也不例外,所以我們懂這個意思。

  懂這個意思,在這個地方,第一句是『勝妙華』,是供花,這是以花供佛。現在過年期間送禮很多都送花,如果學佛的人懂得,看到花這麼美,我要修好因,看到這個就是提醒你。可是一般人他只欣賞這個花,他不懂意思,殊勝的功德他得不到,他要看到花知道修好因,將來我會得好果報,那這個就不能夠相比了。香也是送禮的禮物。塗香是塗在身上的,末香是香粉,香粉一類是末香。我們或者是香水或者是香粉塗在身上,要想到我們這個身是戒定真香,提醒你不要忘記持戒修定,一切時一切處持戒是守規矩,要懂這個。

  弟子規是戒律,太上感應篇是戒律。到人家家裡,俗話常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到人家家裡,人家有人家的規矩,要遵守,為什麼?這是對他的尊重、對他的禮貌,他歡喜。國有國法,現在交通便捷,觀光旅遊很方便,無論到哪個國家、哪個地區,人家的風俗習慣跟我們不一樣,我們預先都要了解,到那個地方之後要守他們的規矩,人家就歡迎了。如果你要不懂,處處還得以我們的做標準,到人家那裡去就覺得格格不入,人家不會歡迎你,到哪個地方守哪個地方的規矩。我跟很多宗教往來,到哪個教守哪個教的規矩,所以他們都很歡喜。如果還要堅持用佛教的標準,那就走不通,那就發生衝突。所以一定要懂得尊重別人。香更深的意思,法身香,如何從我們的色身、肉身見自己的法身,這就是境界向上提升了一層。

  『如是皆從手中出』。這個總的題目是手出廣供,這與總的標題相應,都是從手出,離不開手。「供養道樹諸最勝」,前面說過,這是道場,所以道場裡面是什麼?道場裡面是因果,香、花都代表因果,種善因得善果,不善的因當然有不善的果報,業因果報。那麼供養最殊勝的,你懂得表法,這是以戒定慧供養,是以五分法身供養,這是最殊勝,這是真供養,不在乎供具多少,最真實,是用你的真身去供養。下面第三首偈:

  【無價寶衣雜妙香。】

  這是衣。在此地我們要明瞭,釋迦牟尼佛在世那個時候所說的衣跟我們中國的衣不一樣,我們中國的衣有領子、有袖,佛陀在世那個衣就是這件衣,這是佛陀在世的衣,一塊布,沒有領子、沒有袖子。你們現在看看小乘出家人你就知道了,大概他那個衣比中國衣大一倍,他裹在身上。下面穿的不是褲子是裙子,下面是裙子,所以上面叫衣,下面叫裙,跟中國不一樣。印度是屬於熱帶,天氣炎熱,所以他只要像這樣三件就夠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地下鋪一件像墊被一樣,兩件蓋在身上就行了,白天起來,三件身上一披手上一搭就走了。他什麼都沒有,三衣一缽,缽是托缽盛飯的,你看生活多簡單。

  無價的寶衣,這個衣是不是寶衣?你要懂得,這個衣真的是珍寶,真的是無價。出家人的衣只有三件,這三件就是五條衣,七條衣,九條到二十五條這叫大衣。大衣就是大禮服,我們現在用的是二十五條,七條的就是我們講通常的常禮服。五條是工作服,工作的時候用的;平常見客,待人見客是七條衣;大衣是正式聚會、講經說法。這是釋迦牟尼佛一生當中每天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講經教學,所以講經教學一定是披大衣,就是二十五條衣。這個衣你要懂得之後它就是寶。你看這個衣的樣子,這一格一格的。這每一條,這是三長一短。像這樣諸位你就看出來了,這個是短的,一半,下面這是長的,三長一短。隔壁這一條,你看,它就順序顛倒,這邊長的,那個短的在下面那一頭。它為什麼要這樣做法?這個代表無盡,就是遍法界虛空界,因為這整個是這麼長,它接過去就無量無邊,我們把它裁成這麼一塊,你從這裡知道這是表法。這每一格代表什麼?每一格代表法界,法界無量無邊。

  我們從前剛出家的時候,老和尚也沒講清楚,我們只知道搭這個衣,這衣叫福田衣,看這個樣子好像一塊一塊田一樣,大家在這裡種福,搞不清楚。我是在前些年,一九九九年,一九九九年中國建國五十周年,邀請我參觀它的慶祝,我到北京去了。正好北京博物館在展覽青州出土的那些佛像,南北朝時代,大概一千七百年出土的。那時候是葉小文局長、還有文物局的張局長,他們兩位陪同我去參觀。我看到出土有三尊毘盧遮那佛,我細細去看,這個袈裟裡頭每一格裡面它都有像,這個像是什麼?從上面到下面是十法界。這一格裡面是佛,那一格是菩薩,那一格是緣覺,那是聲聞,到下面是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我一看就明白了,這是什麼?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你看一件衣服,無量無邊的法界是一體,所以它這是表法的。

  你懂得這個意思,怎麼表都可以。像我們這個道場,我們道場有很多人,每一格是一個人,我們這麼多人是一體。那都是一樣大,一樣大代表平等。都是很乾淨,代表清淨。所以從小到大,它都是表法的。讓你搭在身上的時候,你要知道團體當中是以清淨心、平等心接觸大眾,這就叫無價寶。不是這個衣名貴,它表法的義趣不可思議。現在搭衣的人很多,這是什麼意思不知道。衣一定是染色衣,這是如法的。所以以前我們也不懂,剛出家的時候,二十五條衣叫祖衣,都是紅色的鑲著金邊。我第一件這麼好的一件衣,是一九七七年頭一次到香港,在香港講經,香港一位居士送給我的。我還記得,那時候那件衣港幣要六百塊,很貴,那時候六百塊比現在這個錢值錢多了,六百塊一件替我做的。我從來沒有穿過,現在放在澳洲。

  真正的,佛告訴我們用染色,佛不叫我們用正色。正色只有一色,紅、黃、藍、白、黑,一色,染色是紅、黃、藍、白、黑染在一起,就是一即是一切。你那個紅色就是一,不是一切,這個代表一切,比那個殊勝多了,所以它有表法的意思在。紅、黃、藍、白、黑是五色,好像伸出來你是五個指頭上,這種顏色是手掌心,全部都有了,一個也沒有偏,所以它代表大圓滿。你明白這個意思你才曉得『無價寶衣』。『雜妙香』,這裡頭就有妙香,這個妙香是什麼?戒定慧、五分法身,你看到這個你就會想到,念念心在道上,不在五欲六塵。下面:

  【寶幢旛蓋皆嚴好。】

  這都是道場裡面的信號,在從前沒有通信,釋迦牟尼佛在什麼地方,旗子插出來,很遠看到,知道佛在那邊,它就這個意思。『幢』是圓形的,圓筒子的,圓形的,有點像現在飛機場風筒一樣。飛機場風筒它不一樣大,佛的這個幢是一樣大,上下一樣大。這也是掛在樹上或者是立一個旗桿掛在上面,它代表今天這個地方講經說法,聽經的人一看到,所以法幢高豎,那是講經的地方。『旛』就是集會的地方,旛幟就是旗子一樣,這個諸位都曉得的,是扁的,也很長,就像一面旗子,那是什麼?這個地方我們有很多人在這邊集會。如果有幢的時候,這個地方現在在講經,在上課,它都是表法的。所以佛不召集,不是說我邀你來聽經,不是,隨你自由。講經一定是公開,我這裡講經,你們大家喜歡聽的你就來,來者不拒,去者不留,給人是一點壓力都沒有。『蓋』是寶蓋,這是莊嚴具,就是傘,因為有太陽,還有灰塵,大樹底下會有樹葉落下來,所以佛坐的地方用一個大的傘,那就是蓋。它都有意思在裡頭,都有作用,很實用。現在都市、鄉村建築也都不一樣,都是高樓大廈,現在掛旛幢沒人看得見,所以不需要了。現在有報紙,可以登廣告,這個地方有講經,就是從前旛幢的意思。現在有廣播,可以告訴大家我們現在在做什麼。所以現在旛幢只有一種紀念性質,沒有實用,在從前它是很實用的。讀到這些地方,我們就會想到世尊當年山林樹下聚集大眾講經教學那種狀況。

  【真金為華寶為帳。】

  這就是帳幔。帳幔我們想像到在那個時候做為道場範圍的一個界線,用布把它圍起來,這是帳。圍起一個範圍,依舊是露天的,但是它內外就有別,好像牆一樣,也是用布把它圍起來,這是帳。『真金為花寶為帳』,這個金跟寶取什麼?取貴重、取不變。五金都很容易氧化變質,唯有黃金它不會,一般人貴重它就在這一點。所以金是取不變的意思、永恆的意思,這個金跟寶都有這個意思在裡面。現在確實有人真的用金做成花、用玉做成花,就像《彌陀經》上講的七寶,寶花,這也要懂得表法的意思。現在這些東西都是藝術品,供人欣賞,表法的意思忘得乾乾淨淨了,這個要曉得。

  【莫不皆從掌中雨。】

  但是這些東西還是從手中出來,『掌中雨』。這個字「雨」念去聲,念ㄩˋ,雨當動詞講,從上面落下來,像天女散花,從上面落下來這個意思。可是統統都離不開手,散花也是用手散的,它再落下來。這都是說的供養道場。所以表法的意思明白了,全是教學,全是在上課,不要說一句話。藝術的教學,高等藝術,哪裡有迷信?這麼好的東西,你說現在人糟蹋它、誤會它,真正可惜。可惜不是佛法,是這些人,不認識的人這個機緣可惜掉了,沒有好好的把握住,認真的學習。時間到了,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