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八七卷)  2001/1/1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387

  請看「世主妙嚴品」,主晝神偈頌第三首:

  【佛放光明照世間,見聞歡喜不唐捐,示其深廣寂滅處,此樂莊嚴心悟解。】

  這一首偈前面兩句報告過,現在我們看後面兩句。『示其深廣寂滅處』,這一句經文在現前我們讀了感慨非常之深,要知道現代社會何以動亂不安?何以災難頻繁?甚至於如西方古老預言、宗教經典裡面所講的世界末日,伊斯蘭《古蘭經》裡面也講到世界末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產生?我學佛這麼多年,因為平常不看報紙、不看電視,電影、戲劇、歌舞更是不接近的,所以知道的東西不多。有些同修告訴我,他們在網路上、在西方這些電影裡面,他說很多年前電影、電視裡頭,就演這些世界末日那個悲慘的狀況。這些事情可不可能發生?我們依照佛給我們講的這些原理,「一切法從心想生」,大家常常想這一樁事情,它沒有也想出來了。實在講,十法界都是虛妄的,都不是真實的。十法界從哪裡來?從心想生,所以念頭太重要了。八正道裡面講正思惟、正念,什麼叫正念?「寂滅」是正念。有幾個人懂得這個道理?佛法修學最高的境界「寂滅忍」,《仁王經》裡面講五忍菩薩,從信忍、順忍到無生法忍,最高到寂滅忍。由此可知,現在人心動盪,就像海裡的大風大浪一樣,驚人的那種波濤,叫人不敢想像!現在人心浮動到這個狀況,他怎麼會沒有劫難?

  有些人常常講,為什麼世界會變成這個樣子?為什麼中國人心會這麼反常?中國讀書人很感慨!為什麼我們古時候聖賢那麼好,留下這麼好的寶貴的教訓,為什麼不相信?為什麼不肯學習?把這個世界搞成這個樣子!來問我這個問題的人很多,不是少數,我給他們的回答是一句成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一句話意思很深,誰是老人?佛是老人,菩薩是老人,孔子、孟子是老人,我們不聽他的話,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造作無量無邊的業障,這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眼前的災難,這是眼前,這是花報,果報在三途;果報是地獄、餓鬼、畜生,不得了!

  今天我們住持佛法,諸位要記住,住持就是認真修學,依教奉行,弘揚佛法,這社會有幾個人能夠接受?《了凡四訓》很好,這兩片電視劇我看了二、三十遍,我勸同學每一個人至少看三百遍,一天看一遍看一年。現在它裡面講的有沒有人相信?絕對大多數人不能相信。這也就是佛家常說的佛度有緣人,相信的人有緣,不相信的沒有緣。沒有緣也好,所謂「一歷眼根,永為道種」,他看了,阿賴耶識裡頭落下種子。所以無論有緣、沒有緣看了都有好處,有緣的人能接受,知道斷惡修善,改過自新。《了凡四訓》所講的是小道,但是小道足以保身,足以求得世間的富貴,這小道;佛家講的是大道。可是諸位要知道,大道不捨小道,還是以小道為基礎。小道尚且不能修,那大道就沒分,我們總得要明白這個道理。

  人心的動盪,如何將惡的層面能夠回歸到善的層面,這就好。善惡,《了凡四訓》裡面講得很好,雖然沒有講到絕對的境界,但是是聖人所說的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這就很難得。念念為眾生、為社會,這是善。出於真誠是善,不求回報是善,稍稍夾雜著為自己,這就不善,我們學佛要從這個地方學起。大乘佛法,像《華嚴》裡面,那是講到絕對的標準,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寂滅就是一體,寂是寂靜,一念不生,這是寂靜;滅是滅一切惡,一切的惡念都滅了。這兩個字是華語,在梵語這兩個字叫「涅槃」,梵語叫涅槃,翻成華語就叫寂滅。這是事實真相,諸佛如來修道,修到最後證得圓滿的佛果就是寂滅處。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十法界的根源,聖賢大道功夫在此地。我們為了同學們修學容易明瞭起見,我們平常說「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個說法大家容易懂;而實際上,就是此地講的「深廣寂滅處」。經文如果不能透徹理解,我們就無從下手,從哪裡做起?

  學佛一定要知道生命是永恆的,身有生滅,性沒有生滅。什麼是性?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好,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鼻叫嗅性,在舌叫嘗性,六根的根性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真的。身體會生滅,肉身會生滅,會生滅的是假的,不生滅是真的。所以,我們這個身就是真妄和合。諸位要知道,西方人現在講靈魂、講心靈,我看過這個名詞,講心靈、靈魂,那都是屬於第二義,不是第一義。佛講六根根性是第一義,真心本性,不生不滅。我們學佛所求的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交光大師在《楞嚴經》上,他有一本著作叫《楞嚴正脈》,他說得好,世尊在《楞嚴經》裡面教給我們的方法「捨識用根」,直截了當。我們見不要用眼識見,要用見性見。捨識,眼識捨掉;用根,用根中之性,用見性;那你跟佛完全一樣;用聞性聞。性跟識差別在哪裡?識裡面有妄想分別執著,性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性是真的。如果用見性見外面的色相,外面色相是平等的,你沒有分別;外面色相是清淨的,因為你沒有執著。十法界都是清淨平等的,佛眼見的。佛眼,真眼見的,真心見的。我們凡夫不是用真心,用妄心,用妄心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你見的色相,相不清淨;你聞的音聲,音聲是噪音,不清淨。不是外頭有什麼清淨、不清淨,有差別,外頭沒有。從心想生,是你心裡頭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心想就是指這個東西,是妄想分別執著生的。外面境界沒有,而我們誤以為外頭境界也有,這是我們看錯了、想錯了。

  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佛教眾生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再多,修什麼?修寂滅處,要知道方向是一個、目標是一個。寂滅處,如果用另一個術語來講就是「戒定慧」,總不離這個原理原則。戒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如法,如什麼法?與性德自自然然的相應,不加絲毫勉強,這是戒的圓滿。定就是清淨、寂滅,慧是一切明瞭,一點都不迷惑。在我們初學的過程當中,戒是手段,目的是要達到清淨心,一切都是要求清淨心。所以《無量壽經》的經題好,漢譯的經題是「清淨平等覺經」,就把修學的總綱領標在題目上。我們修的什麼?修清淨,修平等,覺就是慧;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三學裡面是以定為中心,定為樞紐,慧不必學,定得到了,慧就開。換句話說,慧是定的起用。定是體,慧是用;慧是體,定是用;是可以互為體用的。可是我們修學的過程,一定是先得定,再開慧。慧開了之後,這個定永遠不會失掉;換句話說,你清淨平等心永遠不會失掉。為什麼?因為你了解事實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了解一切現象的性相、理事、因果,完全通達明瞭,所以你在一切事相當中,絕對不會生起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深廣寂滅處。

  在這一首偈子裡頭,到這一句,才把佛法教學真實的宗旨義趣給我們顯示出來,我們知道我們學的是什麼。功夫在哪裡用?在生活當中用,在工作裡用,在待人接物之處用,這叫會修行。我們說得更容易懂,真誠心,真誠心是基礎。今天社會一般大眾用的是虛偽心,真的對面是偽,誠的對面是虛假,跟自己的真心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這還得了嗎?這個地方錯了,給諸位說,就全盤都錯了。儒家教人,孔子、孟子一生教化眾生,教的是什麼?我讀儒家的書,我覺得他只教了三句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孔子、孟子一生教人不過就這三句。明明德,就是真誠,就是清淨,就是平等,就是正覺,就是慈悲,這十個字都在明德裡頭。明德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那叫親民。親民這兩個字用現在的話來說,為人民服務,為民眾服務,這叫親民。兩者都要做到盡善盡美,明明德是自成就,親民是他成就。明明德是自行,親民是化他,自他不二才能做到止於至善。聖人所說的,話講得不一樣,你仔細去觀察,說的是一樁事情。不但東方聖人,看看西方,我們在《聖經》裡看到摩西、看到耶穌、看到穆罕默德,他們所說的話也是這十個字,言語雖然不相同,意思旨趣完全是一樣的。這正是古德們所說的,英雄所見,大略相同。所謂真理,真理只有一個,沒有兩個。見到真理,必定都是相同的。

  宇宙、虛空、法界、眾生、國土確實是一體,同一個根源,唯識所變。什麼叫唯識?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隨著眾生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十法界依正莊嚴。不管怎麼變,還是一樁事情,體還是一個。所以宗門講得好,「識得一,萬事畢」。你把這個根源找到,看清楚了,什麼事情都沒有、都解決了,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哪些是庸人?沒有見到根源的人,他被困擾了,他自己亂了腳步。

  佛放光明,放的是什麼光明?就放的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無非就是放這個光。這兩句話我都把它講清楚,不講清楚大家聽不懂。什麼叫寂而常照?寂就是我剛才講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在你心裡頭,沒有起作用這個東西是靜的,但是它有不是沒有,這是寂。照是什麼?起作用,對眾生,真誠心對人,清淨心對人,平等心對人,智慧心對人,慈悲心對人,對人叫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雖然用這五種心對人,依舊沒有一絲毫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照而常寂。與一切人事物交往,絕不受人事物的干擾,這就常寂。怎麼叫干擾?眼見色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不會被色迷,這就不受干擾,這就常寂。換句話說,色相裡面,我們一般人講,順自己心意的就起貪愛,不順自己意思就起厭惡,這就著了相,這就是照而不寂,沒有寂。照而常寂是什麼?順自己意思的決定不起貪愛的念頭,不順自己意思的決定沒有瞋恚的念頭。換句話說,在境界裡決定是平等的,沒有高下的,這常寂。

  我們眼見色是照,見性在照;耳聞聲,聞性在照;鼻呼吸嗅氣,是鼻性在照;吃飯的時候,舌嘗味,舌性在照;照是起用。照而常寂,這是功夫。照的什麼?裡面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決定不起分別、不起執著、不起妄想,這叫常寂。寂跟照是一體,寂是體,照是用,照是體,寂是用。什麼稱作體?什麼稱作用?這裡頭也有區別,特別對於我們初學的人,我們每天都起作用,不論是你覺悟還是你迷惑,迷人張開眼睛他也會看,不過跟覺悟的人看法不一樣。覺悟的人看了,就是剛才講,他不起妄想分別執著;迷的人看了之後,他起妄想分別執著;迷跟覺就在這裡差別。

  我們在用功上,真正會用功,用的是什麼功?照的時候裡頭有寂,寂的裡頭有照,這叫真功夫。如果寂而不照,那就死了,那就入了斷滅。照而不寂,亂了。聖人跟我們的差別就在此地,活活潑潑,絲毫不紊亂,這叫真功夫。日常生活裡頭去練,吃飯,這個菜很好吃,多吃一點,你已經亂了,你照裡頭寂沒有了。或者要修行,一個老修行人,天天苦修,看到外面這些菜餚,理都不理,動也不動,那是什麼?寂沒有照。大家從這裡頭慢慢去體會,你就曉得修行用功就在生活裡頭、穿衣吃飯裡面,真用功。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是照,不變是寂。寂而常照就是不變隨緣,照而常寂就是隨緣不變,話隨便怎麼說,意思都是一個。你從許多這些名相統統合起來看,自己就曉得怎麼用功,你在這裡頭真得受用、真得自在,得歡喜心,常生歡喜心。這個歡喜心決定不是從外頭來的,自性本來是歡喜的。連孔老夫子都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那個悅就是法喜充滿。法喜是從內在發的,不是從外頭來的。外面的叫樂,所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外面來的。內心裡頭自發是悅、喜悅,在佛法裡叫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都是講這一樁事情。

  我們要將「深廣寂滅處」,活活潑潑的應用在生活上,這叫真學佛,這叫入華嚴境界;應用在工作上,應用在日常應酬上,跟一切人事物往來,我們統統用得上。對人對事對物,物裡面有動物、有植物、有礦物,樣樣都能活活潑潑的作用,沒有絲毫障礙,這才叫『佛放光明照世間』。

  『見聞歡喜』,這四個字是雙關語。第一個是諸佛菩薩見聞歡喜,諸佛菩薩看到,「你用功得法了,你不久也成佛了」,諸佛菩薩歡喜。凡夫眾生也歡喜,歡喜什麼?歡喜你是個好人,你以善心待他,你不欺騙他,他有苦難你會幫助他,他從這裡歡喜。諸佛菩薩、一切眾生都歡喜。『不唐捐』,這三個字意思很深。你一定有成就,你的功夫沒有白費,一定有成就,成就你的德行,成就你的智慧,成就你的相好,智慧就是光明,所以叫不唐捐。唐捐是古時候的術語,就是我們很辛勤的去做,到後來沒有收穫,功夫白費了,叫唐捐,這是古時候一般的術語。不唐捐就是你一定有成就。

  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相好,心地依舊是清淨不染,這叫真成就。如果有意圖、有目標想成就,能不能成就?能;但是不是究竟圓滿。比方成佛,一般人念念當中我想作佛,我的修行就是要作佛,果然沒錯他成佛了,成的是什麼佛?藏教佛。藏教佛沒見性,什麼原因?刻意要作佛,他這個念頭沒有忘掉。那個念頭是個妄念,要曉得真心離念,真心裡頭沒有妄念,有念都是妄念。所以他是有所為而為之,能達到,但是是相似位,不是真實位。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是相似佛位,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頭講的相似即佛,連分證都不到。分證,極其微細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那才到分證位。分證位在《華嚴經》稱法身大士,圓教以上的法身大士。

  這個修行方法,這個境界,這是長行裡面講的樂勝莊嚴主晝神,他所修的這個法門。他得的是「能放無邊可愛樂法光明」,他這個法門在現代社會很契眾生機。所以我們要想幫助現代的人,一定要懂得現在人他喜歡些什麼東西,我們不能違背他的愛好,就他愛好裡面幫助他改邪歸正,這就好教了。正如同孔老夫子說的「思無邪」,就對了。他們現在種種娛樂裡面,充滿邪知邪見、惡知惡見,如何我們就在那些娛樂當中,娛樂不捨,把他改邪歸正,去惡向善,教化的目標就達到,這就是「佛放光明照世間」。

  世間人今天貪而無厭,不擇手段的在貪財、貪名、貪利,我們教他貪,幫助他貪,滿足他貪,但是是正法的貪,你能夠得到財寶,你能夠得到富貴,決定不是用惡的手段。我聽說現在,現在這個社會全是騙人的、欺騙人的,這個造業,他決定貪不到的,他所得到的依舊是他命中所有的。昨天我聽李居士告訴我,有很多人喜歡吃海鮮,要吃活的,到店裡看,買活的;他沒錯,活的賣給你,拿到廚房去,廚師把活的放旁邊,還是把死的做出來給你吃;他端出來不是活的,端出來都是死的,他到裡面給你換了,你已經被他騙了。現在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在騙人,這種欺騙的手段能不能賺到錢?賺不到錢,欺騙的手段折福。我們要教他用正當的手段,你賺得會更多,你的心會更踏實。為什麼?你行善,你不造業。我們不妨礙他貪,不妨礙你發財,還幫助你發財,幫助你長智慧,幫助你健康長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有理論、有方法。所以在這上極力宣揚,這個世間人會接受、會歡迎的。

  我們自己受持正法,就是我們自己要先做到,我們有財富,我們有聰明智慧,我們也有健康長壽,他親眼看到的。我怎麼來的?我有一套理論方法得來的。你要想得到,我把這一套理論方法傳授給你、教給你,你也可以得到。這不是皆大歡喜嗎?絕對不是說,「發財不行,發財是造罪業」,人家馬上就拒絕,根本就理都不理你。所以不可以違背眾生的意願,怎樣把他導向正規,這是真實智慧,這是真實功德。滿一切眾生的心願,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作佛都可以滿願,何況其餘?所以理論方法一定要透徹,不透徹不行!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