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二一卷)  2002/5/2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721

  諸位同學,前面講到依菩薩身住有六首偈,後面兩首沒講,我們今天接著講第十三跟第十四:

  【或有在空懸覆住,或時而有或無有,或有國土極清淨,住於菩薩寶冠中。】

  我們先看這一首。住處不定總是隨緣,這個意思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瞭,完全是隨眾生心想而住。我們觀察範圍要深廣,不能夠只就我們人間的居處、住處,因為菩薩他的境界是盡虛空遍法界。有許許多多的眾生跟我們人間習染不相同,鳥喜歡住在樹上,小的動物獸類喜歡住在山林洞穴之中,魚、龍喜歡住在水裡面。菩薩要度這些眾生,一定要現同類身;不現同類身,怎麼能度得了牠們?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你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這些經文看起來就不會感覺到奇怪了。

  怎麼有『在空懸覆住』?我們一般常識裡面看到在空懸覆,我們立刻就想到蝙蝠,蝙蝠住確確實實牠的腳朝上頭朝下吊在那個地方。吊在空中這種情形,有這一類一定就有很多類,我們沒有見到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有許許多多是我們意想不到的。菩薩他們把所有時空的維次都突破了,他們看得清楚,他們看得明白,看到虛空法界這一切眾生的思想不相同,見解不相同,愛好不相同,樂趣不相同,因此他們的依住千差萬別。

  『或時而有或無有』。或有或無,《華嚴經》裡頭有這個境界,「隱顯自在」。有人看到佛菩薩在虛空當中,有人看到天神,有人看到鬼神,或有或無好像是飄忽不定,有緣的眾生見到了,無緣的眾生見不到。我們自己或者沒見到,但是曾經聽別人說過。有時候這種境界同時被許多人見到;有時候也有許多人在一起,只有少數人見到;或者是唯有一個人見到,我們常聽說。在古人筆記著述裡面也看到很多,世間將這些事情(實在講這也都是事實的現相)寫成了傳奇小說,傳奇小說雖然有渲染,它還是有根據的,加上文人的想像就變成小說。

  『或有國土極清淨』,一絲毫染污都沒有,像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

  『住於菩薩寶冠中』,這個地方我們要明瞭,毛端裡頭有世界,毛孔裡頭有世界,微塵裡面有世界,試問問哪個地方沒有世界?我們穿的衣服,衣服要分析到最後也是微塵。由此可知,這一件衣服是多少微塵組成的,每一個微塵裡面都有大世界,不是小世界,這是華嚴境界。佛如是,菩薩如是,眾生又何嘗不如是,哪有例外的道理!凡聖的差別就是在覺跟迷,千言萬語,佛菩薩大慈大悲,希望把我們從迷惑顛倒裡頭喚醒。觀世音菩薩寶冠當中有佛像,大勢至菩薩寶冠裡面有一個寶瓶,這是世尊在經典裡面給我們介紹得很清楚。菩薩寶冠裡面或有清淨國土,我們能相信。再看下面一首:

  【十方諸佛大神通,一切皆於此中見,諸佛音聲咸遍滿,斯由業力之所化。】

  這一首非常明顯是這一段的總結,「依菩薩身住」。但是偈頌裡面有毘盧遮那,有佛。這一句一開端『十方諸佛』,依佛身住。佛現菩薩身,這是依菩薩身住。『大神通』,大神變。『一切皆於此中見』,這個「此中」就是菩薩身、佛身。這一切境界非常非常的深廣,虛空法界依正莊嚴、剎土眾生都在這裡頭見到。『諸佛音聲咸遍滿』,音聲是說佛教化眾生說道講經的音聲遍滿虛空,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像我們現在這個地球上,大眾的音聲遍滿虛空,這樁事情你承認,你不懷疑。為什麼?地球上有多少廣播電台,有多少衛星電視台,這些節目主持人或者是被採訪的人,他們的音聲轉變成電磁波,周遍地球每一個角落。我們這裡有一個收音機或者有個電視機,頻道撥對了,影像音聲就現前了。接收的這些機器又把電磁波恢復到聲波光波,形像音聲就又重現了。這個我們懂,我們現在對這樁事情不疑惑了。

  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那些諸佛菩薩、聲聞、緣覺,這些神聖教化一切眾生現相說法,不就是跟我們現在衛星、無線電廣播差不多的意思?他們比科學更高明,不需要用機械,也能把他們的色相音聲周遍法界,不止這個地球,千處祈求千處應,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也能見相,也能聽到聲音。

  這是什麼原因?『斯由業力之所化』。這個業力佛門稱之為淨業,這不是染業,染業你就接收不到了,要淨業。心地愈清淨(這個清淨就是禪定,就是三昧),你突破時空維次愈多,這裡面的境界相你都見到了。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下下品往生,煩惱習氣一品也沒斷,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報得的五通能力不可思議。我只說五通,不說六通,為什麼?凡聖同居土煩惱習氣沒斷,只有五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報得的五通。

  我們知道天人有報得,鬼神也有報得,但是他那個能力有限。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想像當中等同天道;凡聖同居土等同天道,天人之所不及,那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這個五通的能力非常特殊。我們在經上讀到,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阿彌陀佛威神一加持,他的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就像七地菩薩一樣。這是佛力加的,也是自己的淨業;你自己要沒有淨業,你不能往生。

  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諸位同學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心淨則佛土淨。哪一個往生的人不是把身心世界,這些拉拉雜雜的東西統統放乾淨捨盡了,一絲毫不沾染。在這個世間幫助一切眾生也是點到為止,教你了,告訴你了,你做不做,你做到什麼程度,那是你的事情,與我不相干,我不會把這些事情放在心裡。這些拉雜事情放在心裡,心就不清淨了,就不能往生。往生的人他必須要具備的條件,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永遠保持心地的純淨純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這樣的功夫往生才有把握,念佛人不能不知道。

  當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起心動念了,立刻回到「阿彌陀佛」。這就是宗門大德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一句佛號提起來是「覺」!要覺得快,這樣就對了。念頭才起,趕快「阿彌陀佛」,把那個念頭打掉,不論這個念頭是善是惡統統打掉。

  斷惡修善要非常認真努力去做,為什麼?對自己增高品位,對別人是廣結法緣。緣成熟的,看到你的樣子,聽到你的說法,他就開悟了。善根深厚的人藉這個因緣也超越六道,也能往生。所以總是「業力之所化」。

  這個業力前面講過,眾生跟菩薩有共業,這個共業就是淨業。菩薩修淨業,眾生也修淨業。菩薩淨業純,眾生淨業裡面有夾雜;雖有夾雜,偶爾那一分淨業現行起作用,跟佛菩薩立刻就感應道交,道理在這裡。

  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末後是第九段,從第十五首看起:

  【或有國土周法界,清淨離垢從心起,如影如幻廣無邊,如因陀網各差別。】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說,往後有八首偈就是從十五到二十二,這八首偈都是讚頌「依普賢大願而住」。在這一段裡面又可以分三個小段,第一個小段是兩首偈十五、十六,說明「廣大國土周法界」,這是依住裡頭最為殊勝的。學習《華嚴》無比殊勝的功德在這裡可以能夠體會到一些,那就是心量廣大不同於一般大乘菩薩,一般大乘菩薩沒有這麼大的心量。這個地方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

  第一句是教導我們把心量拓開,『或有國土周法界』。這是什麼國土?法性土。起心動念,念念稱性,那就是這個境界現前了。

  『清淨離垢從心起』。這是因,自性原本就是周遍法界的,這是真正的因。凡夫迷失了自性,所以要靠修德,修德是緣,因緣具足,周遍法界的法性土就現前了。修德裡頭最重要的綱領原則就是清淨。「清淨離垢從心起」,垢是什麼?最細微的垢就是無明妄想,極其微細的無明妄想要斷。但是這種微細的妄想,我們不能夠覺察,找都找不到,你怎麼斷它?佛在大乘經裡面講得好,微細的無明什麼人才能見到?八地菩薩。八地菩薩那個定功夠深,在那麼甚深禪定裡面,才發現還有這樣微細的念頭在,七地以前都不知道。

  不知道怎麼個修法?這個事情難。菩薩教導我們,不知道也能夠修廣大心。《華嚴經》前面講當機,有一類眾生叫大心凡夫,說明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他的煩惱習氣沒斷,但是他跟一般的凡夫不一樣,心量大,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起心動念是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著想,他不想自己,他想的太大太大了,這樣的人是華嚴會上的當機者。由此可知,我們要發心學《華嚴》,有沒有分?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有分。只要你起心動念一切都是為無量無邊的一切眾生,這裡頭決定沒有自己,這個境界現前了。境界是什麼樣子?『如影如幻廣無邊』,你見到了,確確實實境界是夢幻泡影,深廣沒有邊際。

  『如因陀網各差別』,因陀網是帝釋天王他宮殿裡面的莊嚴具,羅網。我們這一次到日本參觀訪問,看到日本有許許多多佛的殿堂有羅網,大部分是用銅絲編織而成,就像我們一般講的紗網,它的作用是防止鳥雀到殿堂樑柱上去蓄窩,作用是這個;同時它也是裝飾品,保護那些藝術作品。雕樑畫棟都是高等的藝術品,你可以欣賞可以看,你不能摸,每個人去摸摸,它就壞了。所以它有這兩種用途。帝釋天的羅網當然是非常的莊嚴。佛再跟我們說,它的網線交叉的地方都繫有明珠、寶珠,我們人間還沒有這個力量繫以寶珠。寶珠光光互照,所以那個境界美不勝收,世尊常常用這個來作比喻。

  大宇宙當中無量無邊的世界,各個世界差別不同。為什麼原因?眾生業力不一樣。經論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要看一個世界,你看到世界的形相,你就曉得這個世界裡面所居住的眾生,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行為,你就知道了。眾生的思想要是純淨純善,所現居住的國土是清淨佛國!如果眾生的思想見解不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他所居住的環境肯定是五濁惡世。清淨程度不一樣,濁惡的程度也不一樣,代表居住在這個地區的眾生,他們造的業不相同。所有的現相,「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清涼大師在這裡講,這些如夢幻泡影的形相是「淨識所生」。再看後面這一首,第十六首:

  【或現種種莊嚴藏,依止虛空而建立,諸業境界不思議,佛力顯示皆令見。】

  清涼說這一首偈「難思業起,起不離空」,後面這句話我們要細心的去體會。相,所有一切現相都是幻相。為什麼?自性裡面沒有相。自性沒有相,但是它能現相。自性本來沒有相,它所現的相豈是真的,哪有這個道理?如果它所現的相是真實的,跟自性就不相應。因此所有一切的現相都不是真的,確確實實是夢幻泡影。所有一切的現相都是剎那生滅,凡夫被剎那生滅的相續相迷了,以為真實,錯在這裡。不知道這個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些事實、道理,《般若經》上講得最透徹。

  第一句講的『或現種種莊嚴藏』,這就是佛在經論裡面常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是種種。莊嚴也沒有一定的標準,莊嚴的意思是善美,我們常講真善美慧。真善美慧沒有一定的標準,我心目當中的真善美慧的標準跟你就不一樣,你跟他又不一樣,人間跟天上不一樣,天上跟畜生又不一樣,畜生跟餓鬼也不一樣,你才曉得這個差別太大太大了。我所喜愛的,我所愛好的,我的莊嚴,我覺得這非常美好;你所覺得莊嚴的、愛好的跟我不同。

  非常明顯的,譬如居住環境,有人喜歡廣大的庭院,佈置假山花草樹木。像諸位到中國去參觀蘇州園林,在中國是有名的。進入這個園林裡面,紅樓夢裡頭的大觀園,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有人喜歡這個。有人完全喜歡大自然,不喜歡這些人工的造作。怎麼會一樣?廳堂佈置,各人喜愛也不一樣。有人喜歡字畫,現在有人喜歡風景照片,有人喜歡乾乾淨淨的什麼都沒有,愛好不相同,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講「種種莊嚴藏」。

  『依止虛空而建立』,這個虛空跟前面講的「空中」的意思又不一樣。像我們這個攝影棚四面的牆壁空空的,我們今天把它掛滿了風景的畫片,那也是屬莊嚴具,依止虛空建立了。牆壁一片空白,你在這裡面佈置字畫,佈置圖片,從這個地方你去體會就很容易懂了。

  『諸業境界不思議』,這個業是每一個人看法想法做法不一樣。我們居住的環境,從最小的,你所住的房間,房間裡面的佈置,房間裡面的陳設,每個人不相同。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喜愛,他歡喜怎樣布置,各個不相同,各有各的風味。

  我倒非常欣賞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他們真的是很乾淨,一塵不染。住榻榻米的房子,沒有床鋪,晚上從壁廚裡面把臥具拿出來鋪在地上,白天時候捲起來,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日本人這種生活方式,是早年從中國學去的。房子裡面如果沒有這些家具,多麼寬敞,多麼舒服。家俱擺滿了,人在裡面住感覺到很彆扭。多看看,多觀摩,你能感受到,也能改變你自己,提升你自己的境界。末後一句,『佛力顯示皆令見』。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偈頌的第十七首:

  【一一國土微塵內,念念示現諸佛剎,數皆無量等眾生,普賢所作恆如是。】

  前面一首偈裡頭說明,一切眾生業力不可思議,業力是從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意業,言語是口業,身體的做作是身業。每一個眾生,尤其是講起心動念,千萬不要以為念頭好像無所謂,那就錯了。任何一個念頭起滅,對於境界裡頭的形相都有影響。有什麼樣的影響?有多大的影響?凡夫不得而知,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清清楚楚。法身菩薩能夠清楚,這個經文末後一句說「佛力顯示皆令見」。我們是業障太重,佛力顯示我們也見不到。什麼時候「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你得佛力加持,你見到了。

  還有一種人,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思煩惱沒斷,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也能夠見得到,所以淨宗法門的殊勝不可思議。在末法時期,我們有幸遇到這個法門,我們知道這個法門無比殊勝。這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大慈大悲,有這麼樣一個成佛的捷徑,我們有義務為阿彌陀佛、為一切諸佛如來廣為宣傳,為一切眾生介紹。你要是修積功德,再也沒有比這個功德殊勝了。

  這個法門你要能講清楚、講明白、講得透徹,《華嚴》不能不讀。《華嚴》讀哪一分?清涼大師把全經分為四分,「信解行證」,你只念頭一分就行了。頭一分就是全經,我們現在還沒講完,後面還有兩品:一個是「華藏世界品」,一個是「毘盧遮那品」。這兩品講完就是第一會圓滿了,往後那麼長的經文都是來解釋第一會的。第一會是全盤都展示出來了,這一會實實在在講就是極樂世界,你不到極樂世界去走一趟,你怎麼能了解這個世界的莊嚴?所以古人說,《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經》,很有道理!第十七首偈:

  『一一國土微塵內』。清涼大師說的十七、十八、十九、二十,這四首頌是說「微細國土,調生自在,然佛力現此,亦普賢願收」。這是把這四首偈的大意給我們說出來了,這個境界太微細了。「一一國土微塵內」,諸位要曉得,微塵包括我們身體每一個細胞,細胞再分析每一粒原子,原子再分析,每一個電子,每一個粒子,那叫微塵。

  一一微塵內,『念念示現諸佛剎』,這一句前面兩個念字意思很深。這個佛剎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念念就是心想。那我心沒想,沒想有沒有佛剎?實在說,你心裡頭有想沒想,你自己都不知道。沒想哪來這個境界?可見得是有念有想。你說我實在是無念無想,你說無念無想,這是粗念。微細的念頭,前面講了八地菩薩才發現。你什麼時候證到第八地了,你才發現自己還有極其微細的念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雖然不知道,它起作用,佛看得清楚,八地以上這些菩薩們看得清楚,八地以下到圓教初住以上,得如來神力加持,他也看得清楚。像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得彌陀願力加持,他也看得清楚,他的境界是華嚴境界,一點都不錯。

  為什麼?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讀到,「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我講《無量壽經》跟諸位做了報告,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的世界,各個人都修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大士之德是什麼?從綱領上來講,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如果是細說就是《大方廣佛華嚴》,《大方廣佛華嚴》全體是普賢大士之德。佛在大乘經上說,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我們要明瞭。普賢行,說老實話,我們沒有普賢心,沒有普賢願,怎麼能修普賢行?雖然不能,要學,有個幾分相似也就不錯了,總得要往前進步才行。

  我們這個小道場淨宗學院、淨宗學會,只要擺上個淨宗,就跟普賢行掛了勾了,常常想到普賢菩薩,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像不像普賢菩薩?有沒有沾一點普賢菩薩的氣氛?不能不想到。所以我們常常提醒同學要放下自己的煩惱習氣,要放棄自己的分別執著,隨順佛陀教誨。我們現在所依的經論,「五經一論」,五經一論要融會貫通,不能有妨礙,不能有衝突。融會貫通做到最究竟最圓滿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能夠做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圓融貫通真正做到究竟圓滿。

  我們今天對人對事對物,處處都有障礙,障礙從哪裡發生的,有沒有去想想?我們面對的是凡夫,是初學,自己也是凡夫,也是初學,哪能沒有障礙?障礙總得要明瞭,教初學,佛為什麼制定了許許多多戒律規條?教初學一定要遵守。初學的人看到這些覺得很不方便,這是佛的善巧方便,這是佛的教學,高度的藝術,用障礙來擺平你的障礙。佛用障礙來破除你的障礙,這是高度的藝術,高度的智慧。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你才會遵守,你才知道這個方法好。這個方法確確實實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幫助我斷煩惱習氣,成就我隨順性德,然後把我們的眼界擴大。眼界大到這個程度確實是很難,能夠見到微塵裡面的大世界,這個世界裡頭還有微塵,微塵裡頭又有世界。

  『數皆無量等眾生』,無量無邊。『普賢所作恆如是』,普賢所作,普賢做什麼?普賢所作的是令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滿證得究竟的佛果。普賢菩薩用什麼方法幫助一切眾生達到這個目的?這個要記住,「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普賢所作的。

  修淨土的同學,實在說真正明瞭這樁事情的人並不多,他要明瞭,肯真幹,多多少少會有一點普賢行的氣氛,這個氣氛哪怕再少,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受用就不可思議。有那麼百分之一,凡聖同居土往生就有指望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有這一分的氣氛,你就會得到普賢菩薩的加持。這裡頭特別要注意的,心要大、量要大、願要大。小心量,那就一點感應都沒有了。大心量裡頭只有一個心,大慈大悲,真正能愛護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的意思非常之廣,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真誠的愛心、清淨的愛心、平等的愛心叫大慈悲心。再看下面一首:

  【為欲成熟眾生故,是中修行經劫海,廣大神變靡不興,法界之中悉周遍。】

  前面我講普賢菩薩的大慈大悲,這個地方具體給我們說出了,我們要學。普賢菩薩應化在世間為這樁事情,我們雖然是業報到這個世間來的,我們不是乘願再來的,是業報來的。雖然是業報來的,遇到佛法,受佛法幾十年的薰陶,把業力轉變成願力了,薰陶有功,薰陶有成績,這一點很重要。你沒有能把業力轉變成願力,你薰陶得不夠。這一樁事情要靠自己,別人幫不上忙。

  我們今天在此地建這個道場,這是諸位很好的增上緣。昨天建築師、畫圖師跟我見面,當面跟我說明我們多用途的一個大廳跟十個教室,他說今年聖誕節前可以完工。這個建築完工之後,我們修學的環境大致上夠用了,有十個教室可以分科教學了。你喜歡修學哪個法門,你進哪個教室,專修專弘。學院的設備,盡心盡力來充實,這是增上緣,這個增上緣很不容易得到。你能不能成就,完全靠你自己了。外緣你不缺乏,在內緣,肯不肯用功,肯不肯勇猛精進。如果你能夠勇猛精進,在這一生當中沒有一個不成就的,要認真幹!

  學佛,佛是我們的依靠,我們是佛的學生,一切要隨順佛陀教誨,依教奉行,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要放下。現在這個社會,有人告訴我,妖魔鬼怪佔百分之八十五,我聽了之後,我點頭,我相信。也有不少靈媒跟我接觸,接觸之後,我聽了,我很鄭重的告訴他:眾神歸位。我知道了,以後不必再來打攪了。大家好好的聽經,念佛求生淨土,皈依三寶,做三寶的好學生、好弟子。把心定下來,不要再向外面攀緣,有時間多聽經。

  我們今天的薰修,因為自己煩惱習氣太重,妄想太多,心定不下來,念佛都不得力。你們一天念八個鐘點的佛,你心能定得下來嗎?定不下來。為什麼?境界沒有轉過來,煩惱習氣沒有放下。要明理,定慧等學。聽經是修慧,念佛是修定,定慧等學。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是學戒。會學的人在這個地方確確實實一分鐘、一秒鐘都不空過,三學增上,天天有進步,你怎麼會不成就!

  教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弟子規》,落實十善業,落實三皈五戒,落實《沙彌律儀》。日常生活當中是戒學,聽經是慧學,念佛是定學,我們天天幹這個。吃飯有吃飯的規矩,也是戒學。每天有一點時間為常住服務,都是屬於戒學。住在這個地方真的叫二六時中,現在人講二十四小時沒有間斷,我們在這裡做的是戒定慧三學增上。這就是普賢菩薩這裡的第一句話:

  『為欲成熟眾生故,是中修行經劫海』,劫是時間,劫海是無量劫,普賢菩薩從來沒有休息。你看看十大願王每一願最後一句「無有疲厭」,不疲勞不厭倦。如果我們的修學稍稍厭倦了,想想普賢菩薩,菩薩帶頭無有疲厭。所以我們有一個很大的願望是希望成熟眾生,這是大願的中心。成熟眾生就是幫助眾生作佛,才叫成熟。眾生沒有作佛,成熟沒有做得圓滿。要幫助眾生,要給眾生做榜樣,要給眾生做增上緣。四緣裡面,其他三緣是你本身具足的。親因緣,那是你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所緣緣,是你現在發心學佛;無間緣,你發了心修學不能中斷;增上緣,諸佛菩薩、龍天善神、老師護法,增上緣!

  增上緣再好,你前頭三緣要缺一個都不能成就。前面這三個緣缺哪一條?缺無間緣。你們修行斷斷續續,常常中斷,所以你不能成就。你說:我沒有中斷。你自己想想,從早到晚你的心有幾分,幾個小時、幾分鐘是在道上與經教相應,你有幾個鐘點、幾十分鐘與經教不相應,不相應就中斷了。諸位要仔細去思惟去反省,你就曉得這一天二十四小時裡頭,我起心動念跟佛教誨相應的不長;不相應的時間太長了,那就中斷了,無間緣上出了問題。

  果然二十四小時不中斷,你要成聖成賢,給諸位說,三年五年就成功了。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古來這些大德們,他們為什麼三、五年成功?沒有別的,無間緣抓得好,他晝夜不間斷,那叫勇猛精進。我們今天學了這麼多年,影子都沒有,一天有兩個小時跟經教相應不錯了,還有二十二個小時懈怠,你怎麼能成功?

  過去我在講席裡舉陳光別老居士的例子,這是新加坡居士林前一任的林長。他晚年生病,在病床上他才真正放下萬緣,打電話給李木源居士,他想聽經。把我們講經的錄相帶送到他家裡去,電視機擺在他床邊,他躺在床上,睜開眼睛就看到了,一天聽八個小時,大概聽四年,四年沒有中斷,每天聽八個小時。不聽經的時候就念佛,念累了就休息就睡覺;醒來之後,不是聽經,就是念佛;聽經每天一定是八個小時。三年成功!真的成功不是三年,是兩年。兩年的時候,他就跟李木源居士說他想往生。李木源居士勸他:不能走!現在居士林裡頭人事不穩定,只要你老人家在,事情他做,你掛林長的名義,大家都能夠安穩,要照顧這個道場。他點頭同意了。

  又住了兩年,居士林情況大致沒有問題了,李木源能夠完全掌握了,他就走了。預知時至,三個月之前就曉得。他家的人告訴我,三個月之前他寫八月初七,農曆八月初七,寫了十幾個八月初七。家裡人也不敢問他,也不知道什麼意思。八月初七那天走的,才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勇猛精進,真正成就是兩年,不要很長的時間,就是我剛才所說的,這是普賢行。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是戒學,念佛是定學,聽經是慧學。晝夜二十四小時不離三學,他怎麼不成就!陳老居士皈依,我替他做的,他那時候都不能起來了,躺在床上跟我念三皈依的願文誓詞,真有效!

  「是中修行經劫海」,時間之長,無量劫,分分秒秒都與三學相應。普賢菩薩的三學就在十願裡頭,「禮敬諸佛」。「禮敬諸佛」做到什麼程度?「一一國土微塵內」,做到這裡。一一國土,那個國土裡頭又一一微塵,多少微塵?知道每一粒微塵裡面都有大千世界,都有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恭敬心滲透在這個裡面。一般大乘菩薩都做不到,普賢菩薩明瞭,普賢菩薩知道。佛在哪裡?佛比我們人多,我們這一個人身、這個身軀,現在講公分。昨天韓國月雲老法師有個傳真給我看,他要送我袈裟,問我多高?我有一百七十公分,這麼樣一個身軀。這個身軀裡頭有多少佛國土?真的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

  我們有沒有恭敬心?怎麼樣對自己,怎麼樣對一切眾生。如果真的是普賢菩薩,一看到那個人,看到什麼?那是一座大須彌山,裡面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無量無邊的菩薩海會圍繞,普賢菩薩是這樣看的。別說看一個人了,看任何一個物相,我們看這棵樹,看這幾片葉子,這幾片葉子是多少微塵組成的?但是這種境界佛在講經的時候不說,為什麼?佛要這樣說有許許多多人不能接受,不相信,說釋迦牟尼佛頭腦有問題,怎麼胡說八道。佛這些話對誰說?法身菩薩說,《華嚴經》裡面的大眾都是法身菩薩,對法身菩薩說,法身菩薩見到了。對我們說,我們不相信。我們在外面講經,對一般大眾說,也不能這個說法。這個說法會起反效果,人家說你胡說八道。

  今天我們的講法,我們不這個說法,把這個水平降低,降到一般人常識能夠理解。一般人能夠理解的,我們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蚊蟲、螞蟻、蜎飛蠕動這些小動物都有佛性,植物、礦物都有法性,這個行,能接受。講一一微塵、一一毛端、芥子納須彌,最好少講。為什麼?我們自己還沒有搞清楚,還沒有搞透徹,怎麼能講得叫別人相信、別人能夠理解?不容易。我是因為講到這個經文了,不能不說說。如果沒有講到這些經文,我再不會提這個境界,這不是凡夫境界。我們修淨土,修普賢行的,在這裡學什麼?耐心、毅力!「是中修行經劫海」,有這個耐心、有毅力。

  『廣大神變靡不興』,這句話說的是什麼?如果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高度的藝術、高度的手法,或者世間人講手段也可以,都是幫助眾生的。教導眾生,方法手段要靈活,你有廣大神變,眾生才能生歡喜心,才不會退轉,才不會懈怠。

  佛法,你要想到佛是什麼意思?佛是覺,他不是迷。我講經講了幾十年了,一開始出來講經,我就提出了兩句話:佛法要現代化,要本土化。這是我一出來講經,我就提出這兩句話。佛法不是保守的,我從什麼地方看到的?從佛法傳到中國看到的。印度這些高僧大德到中國來弘法利生,他們穿中國的海青,住中國的宮殿式房屋,生活都中國化了本地化了,跟這個地區的人完全打成一片,了不起!所以佛教在中國這麼興旺。

  同樣的道理,我們跟基督教的這些牧師們談,基督教在中國傳教大概也有一百五十年了,為什麼不能興旺?他不懂得本土化,不懂得現代化,他建的教堂一定要建西方那個形式,中國人一看,洋人的,他就不願意進去。要是基督教也建宮殿式,像寺廟一樣的話,信徒不曉得有多少?本土化、現代化重要!「廣大神變靡不興」。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