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七一卷)  2009/11/24  台灣高雄  檔名:12-017-207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住品第十五》,「第四本分」,後面李長者的《合論》。

  我們看《合論》最後這一段「諸佛加持有七」,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七種加持,前面五種我們學過了,今天我們從第六看起,「六、得十方同號佛皆與十種智力加持,以說法同諸如來,辯無礙故」。十種智力,「十種智,即三世諸佛一切種智也,如來為令一切菩薩,應當修學而自得開解」,這是《華嚴經》上說的。另外一種是智明,智慧明瞭。我們先來看看這十種智,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佛法裡面講智慧一般講三種,一切智、道種智和一切種智。阿羅漢破見思煩惱,證一切智,「一切智」是知諸法的總相,經論上常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一切智。菩薩進一步破《華嚴經》上講的分別,大乘教裡面所講的無始的煩惱,這是「道種智」,道是道理,種是種種,菩薩所證的。「一切種智」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菩薩破塵沙惑,佛果地上破無明惑。破無明惑才是一切種智,破塵沙惑是道種智,破見思惑是一切智,這是佛法裡面講的三種智慧。如來在華嚴會上幫助一切菩薩,這一切菩薩都是法身菩薩,應當修學,實在講是給我們做個好樣子,我們在這個地方能體會到佛菩薩無盡的慈悲。

  這十種裡面第一種叫三世智,「謂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法,皆悉通達,圓明顯了,是名三世智」。智慧有淺深大小不同,能知道過去未來,天人就有這個能力,但是不大。小乘也有這個能力,比天人高多了,你看我們在經上常常聽到世尊為我們介紹,阿羅漢他的能力能夠知道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夠想到,阿羅漢以下的也有這個能力。初果須陀洹就有天眼通、天耳通,二果斯陀含就有他心通、宿命通,也就是能知道過去未來,我們相信他比不上阿羅漢,到三果阿那含,有了神足通,他的智慧、能力超過斯陀含就很多,四果阿羅漢,小乘證得究竟的果位,超越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面的事情他當然知道得很清楚。這個地方講圓明顯了,這就不是阿羅漢了,阿羅漢沒有圓滿,你看只知道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五百世以上的他就不知道。到什麼時候才圓明顯了?如來果地。我們在《華嚴經》裡面學到這個地方,漸漸也能體會到,圓明顯了最低的層次十住菩薩,初住以上圓明顯了。雖然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還有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但是習氣障礙不大,所以這個東西不能說他有,也不能說他無。前面我們學了很多,他確確實實把起心動念斷掉了,能在一切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分別執著的習氣都斷了,法身菩薩,所以他的三世智不是十法界裡面權小菩薩所能夠相比的。在這裡還要講,當然是勉勵我們。我們在學習過程當中,要知道我們學些什麼、修的是什麼、學的是什麼,這比什麼都重要,方向、目標不能錯。

  第二種,佛法智。「佛,梵語具云佛陀」,實際上後面還有個耶,佛陀耶,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尾音都省掉,佛陀耶我們通常就稱個佛,翻成中國的意思,「華言覺」,覺而不迷,這是佛的意思,我們要知道佛不迷信。「謂覺法自性,善出世間,現諸威儀,說法度生,是名佛法智」。這一條實實在在就是《妄盡還源觀》裡面的四德。想想我們過去所學的,四德第一個是「隨緣妙用」,這個地方沒有隨緣妙用?有,覺法自性、善出世間就是隨緣妙用。他明心見性,覺法自性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善出世間,他又到世間來了,在世間出現了,為什麼出現?是與世間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就出現,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該教給他什麼方法就教給他什麼方法,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叫善出,這叫妙用,隨緣妙用。現諸威儀,這是四德裡的第二句「威儀有則」,一定是給一切眾生做最好的榜樣。眾生品類不齊,十法界不一樣,行業也不相同,行業是從因上講的,品類是從果上講的,佛與法身菩薩都能夠應現,能叫一切眾生都得利益。佛給眾生什麼利益?說法度生,從果上講,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從因上講,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十法界眾生有苦,苦從哪裡來的?苦從不覺、從迷惑來的。樂從什麼地方來的?樂從覺悟來的。所以我們看儒家孔顏之樂,是從哪裡來?學習來的,學就是覺,習就是日常生活,將自己所覺悟到的變成自己的生活,指導自己的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這個樂。所以他的心態永遠保持著柔和質直,大慈悲心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代眾生苦。雖然這樣做,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我們稟承祖師的教誨,把這意思說出來,說出來的目的在哪裡?目的在感佛菩薩的深恩,知恩報恩,如果不說出來,我們對佛菩薩感恩的心生不起來。真正明瞭,感恩的心自然就生起來,知恩報恩,這叫佛法智。

  第三種,法界無礙智。「謂知一切眾生本具法界之體,事理融通,性分交徹,互不相礙,是名法界無礙智」。真的知道,一切眾生本來具足法界的理體是什麼?自性,在我們有情眾生稱自性,情與無情統統包括在裡面就稱它作法性,自性跟法性是一個性。性分交徹,這個性是從自性理體上說的,這個分,分就是分別,是講的事相,事相無量無邊,體是一個。古來祖師大德用比喻跟我們說,我們就很容易體會,他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喻做性體,把器比喻做分限。你看看我們去參觀一個首飾工廠,你看裡面黃金製作的首飾,我曾經參觀過一次,將近兩萬多種,沒有一個是相同的,全是黃金做的,琳瑯滿目,美不勝收。所以從事上看,它有兩萬多種,沒有一樣相同的,從體上講,一個金字就全包括了,黃金,統統是黃金做的。祖師大德用這個比喻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森羅萬象、依正莊嚴,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是分限、這是事相,分限是事相,體是心性,統統是心性變的,離開心性沒有一法可得,這是真的。為什麼?心性是能現,法界虛空界裡面所有的現象是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性分交徹,互不相礙,這叫法界無礙智,沒有妨礙,性相、理事是一樁事情。

  第四種,法界無邊智。「謂知眾生色心諸法即是法界,充遍一切世間,無有邊際」。這是《還源觀》裡面的第三段三種周遍,無論是從性上講,是從相上講,是從理上講,是從事上講,無不是一一都具足三種周遍。第一個是「周遍法界」,第二個是「出生無盡」,第三個是「含容空有」,就是這個意思,法界無邊智。

  第五,充滿一切世界智。「謂如來從定而起廣大妙用,遍滿世間,無不照了」。這種殊勝的功能,經上這裡的文字說如來從定而起廣大妙用,如來的定有沒有出入?我們知道沒有出入。不但如來的定沒有出入,初住以上法身菩薩他們所得的定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說出來了,「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一句就是講的自性本定,沒有出入。沒有出入,為什麼這個地方講出入?這個出入是講感應,眾生有感他就現,現就好像出定了。這個感要是消失,佛菩薩所現的境界就沒有了,沒有了就好像又入,說的是這個意思。不是真的像十法界裡面的這些菩薩們,聲聞、緣覺、菩薩他們確實有入定有出定,法身菩薩起作用跟這個完全不相同,這是我們要知道的。真的遍滿世間,無不照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哪有不明瞭的道理。

  下面第六,普照一切世間智,「謂如來有大智慧光明,普能照了無量世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世界確實無量無邊無數無盡,沒有言語能形容到底有多少,它真的是無量。從哪裡來的?自性所現,「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自性本來就具足無量的智慧德能,所以變現出來的境界,無量無邊的色相,我們現在知道,一時頓現,太快了。雖然一時頓現,它有秩序,一絲毫都不亂,這是性德,《華嚴經》上稱為奧祕。我們今天雖然迷了自性,迷了自性如果能隨順性德,性德是盡善盡美,我們常講純淨純善。純淨純善的源頭在哪裡?找源頭,源頭在孝親、在尊師,這是源頭。世尊,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教化一切眾生,都是從孝道、從師道發揚光大的。性德具體說明就是《十善業》,佛講的《十善業》,道家講的《感應篇》,儒家講的《弟子規》,這是具體把它說出來了,無論哪一樣,都是普能照了無量世界。《十善》照了無量世界,《弟子規》也是照了無量世界,《感應篇》還是照了無量世界,我們不能不知道。你要從這裡扎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你出入往來一絲毫障礙都沒有了,這是如來普照一切世界智。

  第七條,住持一切世界智,「謂如來有大神力住持世界,知諸眾生機器大小而攝化之」。機是根機,器是講器量,根機有大小,器量也有大小,我們中國古人常講「量大福大」。所以佛菩薩的量就大了,大乘教裡面常常用兩句話來形容,「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形容佛菩薩器量大。其實這兩句話是所有一切眾生的本性,我們原本的心量就是這麼大,真的是包太虛,容法界虛空界。現在為什麼變成這麼小?迷了,迷了自性,變成小器了。小到什麼程度?兩個人都不能容納,都還天天吵架,甚至於小到連自己都不能容納,沒有人跟你吵自己也生氣。這從前李老師常講的,這是迷到所以然了,怎麼會迷成這個樣子?我們學佛要緊的是破迷開悟,要把迷惑放下,迷放下之後自然就覺悟了,為什麼?覺悟是你自性裡頭本來有的,自性裡頭沒有迷惑、沒有染污,迷邪染都不是自性裡頭本有的,從哪裡來的?從我執來的。我們六道眾生都把這個身相認為是自己,這個錯了,身不是自己。有沒有真我?有真我,佛法講真我。「我」是什麼意思?我是主宰的意思,我是自在的意思,佛經上講八種我,主要是這兩個意思,我能做得了主。用這兩個意思來看看,這身是不是我?這個身體我能做得了主嗎?我要真能做主,年年十八多好,為什麼會老?做不了主,一年比一年老化,就是你做不了主,可見得沒有我。你不能得自在,要是自在,我天天快樂多好,為什麼每天這麼樣的憂愁?這麼煩惱?你從這裡看,我們對於自己的身心做不了主,那就是什麼?身心是假的,不是真的。如來與法身大士他們有真我,真我有四種淨德,叫常樂我淨。常是什麼?永恆不變。樂是我們講苦跟樂統統都沒有,那叫真樂。苦樂是相對的,都是煩惱,苦樂二邊都沒有,叫真樂。第三個講我,真能做得了主,真正能得自在,得大自在。後頭一個淨,清淨,決定沒有染污,惠能大師見性第一句話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你看常樂我淨,這四種德什麼時候你能恢復?明心見性就恢復,也就是《華嚴經》上常講的,你能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這四種德就現前,你就證得,你才能夠住持一切世界,這個智慧你才能夠有。

  第八,知一切眾生智,「謂如來知所化一切眾生善惡因緣,皆悉明了」。這種智慧,小乘的聖者就有這個能力,你看斯陀含有他心通,我們講六種神通,到法身菩薩就叫六種智明,為什麼?他的能力圓滿了,無所不知。小乘聖人這個智慧剛剛現前,他的能力有限量,知道眾生起心動念。可是我們知道,眾生有極其微細的念頭自己也不知道,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知不知道?不見得知道。可是如來跟法身菩薩沒問題,他們知道,為什麼?他們無明煩惱斷了,見到性。一切眾生、一切的事相沒離開自性,見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能夠知道一切眾生善惡因緣,這就好教了,不知道這個,不容易教化。連大夫治病與這都有關係,我們在過去古時候沒有聽說過什麼心理醫生,心理醫生是很時髦的,最近才有的,以前沒聽說過。換句話說,古時候社會裡頭,人精神狀況不會出毛病,現在問題多了,現在除了身有病,心理也有病,心病還很嚴重,在一般醫療沒有辦法醫好他。這是從外國興起的,這些醫生用催眠的方法,讓他在深度催眠當中回到過去,說出他前世的生活狀況,再回到過去,回到二世、三世、四世。我還看到一個報告,他回到八十多世,八十多世差不多是四千年。問他住在哪裡,他住在洞穴裡面,還沒有房屋。發現他的病根是從什麼時候種下來的,什麼原因種下來的,都讓他自己說出來,給他錄音,等他從催眠醒過來之後放給他聽,他一聽一明瞭,那個病就好了,不到一、二個月的時間,他就可以正常工作。這就是能夠明瞭眾生善惡因緣好教,他真的相信,真的能接受。

  所以實在講最重要還是信心關係,佛門裡面把信心看得最重,「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這信多重要!學佛不信佛,他怎麼會有成就?你會問我,學佛怎麼會不信?不信他怎麼會來學?我以前對這個問題沒有真正留意過,而是在我出家受戒,受戒回到台中,總要去拜老師,感激老師栽培之恩,被李老師提醒了。我回到台中去看老師,老師在慈光圖書館,他在裡面,我在外面,他看到我,我要進來了,我還沒進大門,他手指著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講的聲音好大,說了好多聲,我都呆了,怎麼不信佛?不信佛怎麼會出家?怎麼會去受戒?我還真的是疑惑了。他叫我坐下來,跟我講了半個小時,他說不容易,有多少出家人到老死都不信佛。什麼叫信佛?佛教給你的三皈、五戒、十善,做到沒有?做到才叫信佛,你沒做到是不信,學會講經說法是講給別人聽的,自己沒做到。我這才恍然大悟,才想到信解行證,才知道這四個字是一樁事情,一而四,四而一。如果有信,沒有解、沒有行、沒有證,那是假的信,那不是真的,哪有這個道理?所以到證,這個信才圓滿,能解不能行還是不行,至少要能行。能行,行得不圓滿,那算是信了,但是你信不圓滿。到證果了,這個信才是真信。所以用李老師說的這個標準看,真信佛是誰?法慧菩薩。《華嚴經》初住以上那叫信佛,你沒有證得這個果位,有一點信,淺深不一樣,不是真信,真信要到法慧菩薩,真不容易。

  法慧菩薩修行修了多久才證得?底下經文會跟我們介紹,這釋迦牟尼佛講的,他修行十千劫,這個時間長。我們修行還不到十千劫,他修行十千劫。可是佛菩薩又告訴我們,聽佛菩薩講話要有善根、要有智慧,不能懷疑,佛菩薩講的話都是真的,沒有一句話是假話,他講十千劫是真的,如果他講一念也是真的。為什麼?一念展開就是無量劫,無量劫一濃縮就是一念,《華嚴經》上講的「念劫圓融」。為什麼講那麼長的時間,講千劫呢?這是說你煩惱習氣業障太重,如果你一下放下,我現在統統放下了,你這一千劫一念就圓融,就變成一念,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特別在《華嚴經》裡頭,活活潑潑,它講幾千劫幾萬劫都沒有關係,你不要被它嚇到,這麼長的時間,那我怎麼能修得成功?告訴你一個成佛的祕訣,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要多少時間?《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你看一天就行了,一天就圓滿一千劫,問題你肯不肯真幹?真幹時間馬上縮短,不幹,不幹時間立刻拉長,念劫圓融是講這麼一樁事情。時間不是真的,空間也不是真的,都是假的,從分別執著生的;放下分別執著,時間、空間都不可得。我們學經教,法相唯識宗的入門的一本書叫《百法明門論》,這部小論文字不長,說的什麼?就說一切法、說無我。菩薩有智慧,把一切法歸納為六百六十法,彌勒菩薩。天親菩薩看六百六十法對於初學的人來講還是相當困難,把六百六十法歸納為一百法,教初學,這就方便了。

  這一百法裡面,前面九十四種是有為法,有生有滅的,後面六種是無為法,因為你看不到它生滅,像虛空,虛空是列在無為法裡頭。但是我們講的空間跟時間是有為法,在二十四個不相應裡面,裡面講的方分就是我們講的空間,時分就是我們講的時間。不相應行法,用現在的話來說,是抽象概念,不是事實。你看看,佛法在三千年前已經知道空間跟時間是抽象概念,不是真的,所以我們對時空要有正確的看法。沒有長短,長短在你自己分別執著,它從這裡變現出來的,離開分別執著,時間、空間就沒有了。今天科學家所想的,怎樣能夠突破空間維次?佛知道,放下就突破了,為什麼?空間維次怎麼出現的?就是分別執著造成的,所以我們把分別執著放下,時空維次就突破了。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也就是說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空間就沒有距離。佛給我們說,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個地球有十萬億佛國土,有這麼遠,這講空間,如果空間突破,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面前,距離沒有了。所以在大乘一乘教裡面,佛常常說「就在當下」,這是給你講真話。當下是如來跟法身菩薩所親證的,這是真的,是他們的境界,確實是在當下。我們今天見不到就是因為有分別、有執著、有煩惱、有習氣,見不到事實真相,我們所見的是妄相不是真相。所以因果要知道,要深信不疑,我們修行就不會走很多叉路,古人講你不會走入歧途,你走的是一條光明大道,直接通達,那得要深信因果。為什麼?你才真正會依教奉行,你不會做錯事情,你不會受誘惑,你不會受欺騙,你這一生當中決定成菩提道。知眾生是知人,知眾生的根性。

  下面第九,知一切法智,「謂如來既知所化眾生,亦復了知能化諸法,是名知一切法智」。你能夠了解眾生的根性,用什麼方法去教他,用什麼方法幫助他很快就能回頭,那你對一切法不知道怎麼行?所以在四弘誓願裡面,那是很重要的學習綱領,第一句是叫你發心,那就是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諸佛菩薩、世間聖賢所以會令人尊敬,沒有別的,只有一樁事情,他能夠捨己為人,他能夠愛人如己,所以他能夠做出犧牲奉獻,這才能感動一切眾生。佛菩薩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他怎麼會不愛眾生?他當然能夠捨己為一切眾生。你問他,為什麼他要這樣做?因為他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他怎麼知道?他證得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證得,自己的性德,自性裡頭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的相好統統現前。他不是隨心所欲,因為他自己已經不起心、不動念,哪來的隨心所欲?高明,他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想什麼,都能滿他的願。不過這裡頭有一樣,與性德相應的,他滿足你,與性德不相應的,他不滿足你,為什麼?他不起感應。所以與煩惱相應的,跟佛不發生感應道交的作用,與自性性德相應的,會起感應道交作用。譬如善,你心裡有十善、你身體有十善、你行為有十善,跟佛菩薩有感應。如果我心裡有十惡,殺盜淫妄,身也是幹殺盜淫妄,跟佛菩薩不相應,跟他不起感應道交。造十惡的人跟佛菩薩不起感應道交,另外一個人起感應道交,他很喜歡,他會加持你,幫助你做更惡的,那誰?魔。所以你反其道而行之,跟魔就相應。所以學佛好,千萬不要把魔當作佛,去學魔去了。表面上是學佛,實際上他是魔,這個事情有,不是假的,真有,我們要小心謹慎。佛跟魔的辨別有沒有標準?有。標準在哪裡?在佛的經典。我們常常讀誦佛的經典,依照佛的經典所說的理論、方法來修行,我們就跟佛相應,佛加持我們。如果我們雖然讀的佛經,沒有依教奉行,還是搞貪瞋痴慢,還是搞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那你就跟魔相應,魔來加持你。魔的加持跟佛的加持不一樣,魔的加持也要你有福報,你沒有福報他也加不上你,你有福報的時候,他讓你做大惡,他將來把你送到阿鼻地獄,他也來度你。不像佛,佛把我們度到佛菩薩境界去,魔是把你度到三惡道去,這個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辨別,關係太大了。知一切法智。

  末後一條,知無邊諸佛智。「謂如來知無邊諸佛出現世間說法教化一切眾生之事,悉能明了」。這一條我們看了很喜歡,我們沒有懷疑,為什麼?無量無邊諸佛都是明心見性了,今天這尊佛也開悟了,也明心見性了,就像一滴水滴到大海裡面,跟大海融成一體,再也分別不出來哪裡是這一滴水。成佛之後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就回歸到性海,回歸到性海,不但是一切眾生你全明白了、全知道了,一切諸佛也明白了,為什麼?是一不是二。知一切諸佛就是得一切諸佛的加持,你才能普度眾生。那我們要問,我們現前生活過得很苦,佛有圓滿的智慧、神通、道力,為什麼不來幫助我?我早年在馬來西亞講經的時候遇到一位小乘法師,修得也不錯,他來看我,提了一個問題,他說:釋迦牟尼佛說話不算話。我說:怎麼會說話不算話,哪有這種道理?他說:眾生沒有度完他就不成佛,我還沒有得度,他怎麼就成佛了?問這麼一個問題來問我。佛到這個世間來,所謂佛度有緣人,什麼是有緣人?經論上講根熟的眾生,這一生當中他可以成佛,這叫根熟,他不是成菩薩,他是成佛。這樣的人有沒有?有,世世代代都有。現前有沒有?有,你沒看見,你仔細去觀察有。什麼叫根熟?根熟的人是什麼樣子?聽話,聽話就根熟了。

  佛傳授給你三皈,你皈了沒有?皈了那你就成熟,你沒皈。佛叫你皈依佛,佛是什麼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前面講過了,皈依佛就是你要回歸到覺悟,你不是迷惑顛倒嗎?我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自性覺,這叫皈依佛,不是皈依哪一個佛,是皈依自性覺。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正知正見是性德,是叫你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我們正知正見沒生起來,佛的經典是正知正見,你能夠天天讀誦大乘,依教奉行,真的皈依法了。佛教給我們持戒,我們真的落實,絕不犯戒。佛教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我真念佛,真的發心求生淨土,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不就成佛了嗎?根熟眾生世世代代都有,現前還有。你沒有得度,是你不聽話,不能怪佛,怪你自己,你還出了家,你還在這裡埋怨佛,成什麼話?那有罪,怎麼可以埋怨佛?說佛沒有度他,佛天天在度你,你就是不聽話。這個道理我們懂得了,就知道回頭。皈依僧,僧是什麼意思?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你能從染污回過頭來依清淨心。你看看這個三寶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不就這五個字嗎?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念《無量壽經》的人天天念,可是你有沒有真做到?真的在幹?我相信、我理解、我真做,那你就是真佛弟子,你不是假的,你這一生肯定有成就。可是成就在現前有嚴重的障礙,這個障礙是什麼?煩惱習氣。我們常講,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個是障礙,必須把這些障礙放下,決定不放在心上,為什麼?我們清淨心裡頭沒有這些東西,這東西是假的,放下你就自在,放下你就有智慧。放下你跟佛一樣,像《華嚴經》上講的,你時時刻刻得佛的本願威神智力的加持,你說法同諸如來,你這麼說的,佛也是這麼說的,佛佛道同。這是此地講的十種智力加持。

  我們再看後面第七,七種加持最後的一條,「得十方同號諸佛手摩其頂加持,明至佛知見之頂,許可不謬故」。這一段的意思好,說明了諸佛如來加持法慧菩薩,請他講十住品,講這一品經。我們在前面看到,有口加,讚歎他,有意加,我們學的這一大段經文,學了好幾天,這都屬於意加,最後這一段是身加,手摩頂,摩頂是身加。十方同號都是法慧佛,法慧如來,手摩其頂,摸法慧的頂,摩頂是增加他的威力,實際上也就是親切的表示,你確確實實已經證得佛知佛見。頂代表最高的,沒有比這更高了,就是我們佛教裡面常講的「無上正等正覺」。頂,沒有再上的,這是什麼?你已經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諸佛才給你摩頂,證實你所證得的沒錯誤,正確的。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就要真正能體會到,初住菩薩法慧他有能力在遍法界虛空界,因為到這個境界時空統統破掉,空間維次沒有了,這才真正叫一真法界。他的生活空間大了,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現什麼樣的身,講什麼樣的法,他自己沒有意思,他自己不起心、不動念了。所以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記住,叫隨心應量,隨誰的心?眾生心。眾生想佛,他就現佛身,眾生想菩薩,他就現菩薩身,眾生想天人,他就現天人身。有嗎?有。你看信基督教的,我們中國民間也有一些宗教,希望死了以後生天,菩薩現天身。什麼樣的身都能現,你想什麼,他就現什麼,隨順你的根性、隨順你的器量來給你說法。真的是法慧菩薩所說的,「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佛知佛見,「下契眾生可度之機」,他教化眾生沒有障礙了。

  可是在今天,教化眾生我們看到有一定的難度,我們生在佛法衰到極處這個時代,難在哪裡?難在過去一段時間沒有人宣揚佛法,讓社會大眾對佛法產生嚴重的誤會,包括我在內。我年輕的時候不相信,我要不是遇到方東美先生,這一生當中決定不可能碰宗教,因為有個錯誤的觀念,宗教都是迷信的,我們學什麼?學科學,實際上講迷信科學、迷信哲學。幸虧遇到這個好老師,他是個明白人,他不迷惑,他自己也學佛了,他沒有老師,無師自通,他跟我講佛經哲學。我當時向老師請教,我說:老師,你的佛法從哪裡學來的?他告訴我,抗戰期間他在中央大學教書,他一生教哲學,年輕的時候就是很有名的教授。他說有一段時期生病,在峨嵋山養病,山上交通不方便,可以說沒有資訊,連電話都沒有,報紙、雜誌也沒有,養病一段時間很長,廟裡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佛經,所以就拿幾本佛經來看,消遣消遣。愈看愈有道理,愈看與他過去所學的這些哲學它通,這就看上癮了,從此以後可以說他沒有一天離開佛經,真用功。我們跟老師比,比不上他,許多大乘經典一段一段他都能背得下來,這我們很慚愧,比不上他。他的漢學基礎好,所以對於經典裡面的文字沒有障礙。從小學文言文,文言文是一把鑰匙,《大藏經》的鑰匙,也是中國《四庫全書》的鑰匙,你拿到這把鑰匙,這個東西你才能享受,你拿不到鑰匙,《四庫全書》擺在那裡,你不得其門而入。

  李老師教我們怎樣把這把鑰匙拿到,他教我們讀《古文觀止》,告訴我們,你能夠熟背五十篇古文,能夠背誦、能懂得它的意思,你就有能力閱讀文言文,如果你能夠背誦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看到民國初年,大概在民國十幾年,小學學生作文,文言文寫的,現在大學文學院畢業的博士都寫不出來,國文程度一落千丈,這不是形容詞,是真的。那個時候的學生怎麼教的?背古文。小孩記性好,六、七歲上學,一百篇古文大概兩年他就完成,老師給他講解,所以十一、二歲的小學生,寫的文章就寫得很好。現在沒人學了,說古文太深,是一點也不深,人家從小花兩年,基礎就打穩了。而且文言文是我們中國老祖宗最了不起的發明,是最高智慧的表現,為什麼?老祖宗知道,語文要是完全相同,語言它會改變,時間久了之後,寫出的東西沒有人看得懂了。西方的文字就是如此,拉丁文是西方的古文,專家,極少數的專家研究這個東西,大多數的人看不懂。我們老祖宗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所以他把語跟文分開,文用文言,永遠不變,語言怎麼樣變法,文言不變。所以幾千年來,我們看到古人留下的書籍,你要懂文言文就同對面談話一樣,這個發明是真了不起,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

  你說我們老祖宗對於後世的子孫多麼愛護,把他的智慧、把他的經驗,用這個方法傳遞下去。我們這一代的子孫不肖,對不起老祖宗,這麼好的東西,我們疏忽了。不是不能學,不是學不會,實在講,學得不難,古文我們用一個星期背一篇,我相信四十歲之前的人都沒有問題。你一個星期念一篇,一年五十二個星期,幹一年下來你就有能力閱讀,你幹兩年你就能寫文言文。文言文值得提倡,提倡文言文才對得起老祖宗,才叫孝道,不學文言文叫大不孝。老祖宗費了這麼多心血發明這些工具,讓古今這個時間突破,文言文突破了,不受時空限制,真正是高度智慧,你明白、了解,感激老祖宗。在台灣過去幾十年,國語日報編了一份雜誌,叫《古今文選》,那個時候好像是一個星期還是十天出一次,很多年了,現在雖然它不出了,但是已經非常完整。現在這份資料已經用精裝十四冊,有好幾千篇文章在那裡面,像李老師講的,選一百篇。我們不會選,不會選有個辦法,找一本《古文觀止》,先把《古文觀止》裡面有的把它圈出來,大概就有一百多篇,這是個標準。我們在台中老師就教我們《古文觀止》,一個星期講一篇。所以這好方法,一定要傳下去,祖宗留的這些寶貝,稀世之寶,全世界找不到的。所以有這把鑰匙,佛的經典通了,祖宗留下來的典籍也通了,你都有能力去閱讀。這是講到佛知佛見,這是學問達到究竟圓滿,學問達到,德行達到了,如果德行不圓滿,學問不可能圓滿。

  我們再看下面,這是大段落,第五段,「定能生在如來家,為真佛子。住佛智慧力者,為以無作定體,顯本智慧,同諸如來解脫智慧故」。這一小段的意思很深,這一段統統講的定,沒有定不行。這是什麼定?是自性本定,它是修成的,如果不修,自性本定它現不出來。怎麼個修法?放下就是。阿羅漢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了,把執著放下了,他的自性本定透出來一點點,不多,但這一點點很管用。為什麼?透出這一點點就生智慧,這個智慧就能把六道照破,我們講看破,超越六道輪迴。但是怎麼樣?超越不了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必須要自性本定。所以他在四聖法界裡頭繼續努力,修什麼?修定。修什麼定?放下,沒有別的。所以我早年很年輕的時候,剛剛接觸佛法,認識了章嘉大師,我向他請教,佛法有沒有一個方法,簡單容易的方法,讓我們能夠契入佛境界。他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你就能夠契入。看破是明瞭,了解事實真相叫看破。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我接受方老師的指導,接受章嘉大師的指導,到今年五十八年了,五十八年鍥而不捨,沒有離開經典,天天讀經、天天在學習,逐漸逐漸的明白了。明白就是看破,看破你才肯放下,不貪戀、不執著了,沒有看破不肯放下。所以我們想到世尊當年夜睹明星大徹大悟,他那叫一時頓斷,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那個厲害。讀《六祖壇經》,看到惠能大師,也令人仰慕,他也是一時頓斷,沒有次第的,妄想分別執著一下就放下。這兩個是很好的榜樣,所以放下就是。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庸人是迷惑顛倒的,覺悟真的是一剎那。我們為什麼覺悟不了?是放下了,放得不徹底、不乾淨,沒有人家那麼樣的俐落,原因就在此地。中下根性的人他需要,需要什麼?他需要長壽,他才有時間學。如果短命,時間不夠,功夫還沒有成就就死了,這一轉生至少要耽誤二、三十年,這二、三十年是很大幅度的退轉,來生能不能得人身?能不能又遇到佛法?又遇到好老師?這很不容易。所以佛在經上才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事實,不是假設,因此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一定要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實在其他的法門沒有辦法成就,根性不夠!這個東西不能勉強,那就決定選擇淨土成就。《華嚴經》到末後,文殊、普賢、善財童子都是發願求生極樂世界,《華嚴經》才圓滿,這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我們實在其他法門裡面統統不能成就,這是放不下,就選擇這一門,我們就成功了,這一門是我們主修的一門,「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對經教是附帶的,為什麼?經教你能夠契入得更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會提升、會提高,決定有好處。經教幫助我們看破,諸佛如來天天在勉勵我們、天天在勸導我們,我們天天跟他們親近,就能夠離開現在這個社會上的嚴重污染。所以要把我們的時間用來讀經、用來聽經,傳媒要遠離。我至少有四十五年以上沒有看報紙、沒有看電視,所以現在電視怎麼開的我都不知道,我跟它們斷緣了。雜誌、廣播一概都不聽,有時間讀佛書、讀聖賢書,這裡頭快樂,其樂無窮。契入之後,味道嘗到之後,才真正知道古人所講的,「世味(世間的味道、滋味)哪有法味濃」。法味嘗到之後,才曉得這句話是老實話,這句話是真話,嘗到法味你就不再貪戀這個世間五欲六塵,不能比,你嘗到法味,身心清淨。煩惱雖然沒有斷,煩惱輕,一年比一年輕,一月比一月輕,智慧長,不長煩惱長智慧。對於世出世間性相、理事、因果愈來愈明瞭,這個多快樂!自己人生這一生的方向、目標沒有錯誤,前途是光明的,不是黑暗的。

  生如來家,十住菩薩是住如來家,如來家是什麼?大菩提心。我們的心安住在哪裡?安住在真誠,安住在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就是住如來家,念念不離開。生活它做主、工作也是它做主,處事待人接物統統是它做主,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絕不違背這個教訓,那你就真的住如來家,你是真正的佛弟子,住佛智慧力者。以無作定體,無作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所以這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自性本定,我們要回歸自性本定,定能生慧,我們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就現前了。顯本智慧,同諸如來解脫智慧故,你這個智慧現前跟十方諸佛完全一樣,那我要問你,佛所講的一切經你能不懂嗎?你跟佛是同一個智慧流露出來的,所以佛的經典對你沒障礙。佛經典沒障礙,世間所有一切法也沒障礙,這是通達世出世間法的祕訣。怎麼通?這就通了,你去念、去學,那是永遠不會通的,這一下就通了,太難得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