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四九卷)  2007/5/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4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在「俯同世間三昧門」末後這四首偈講到「說四諦」,所以我們對於四諦法必須有個淺顯的認識。四諦法,天台大師講雖然是世尊對小乘初學應機所說的法門,可是它的義理確實能貫通大小乘一切佛法。所以,大師從《涅槃經.聖行品》所說的,將它發揮為天台教義的藏通別圓四教。我們看到天台大師的四教四諦,四教四諦簡單的講,「生滅四諦」就是講「苦、集、道」,(應該有四個,苦、集、滅、道,那個滅是果,出世間的果),我們單單講苦集,世間因果,出世間所修學的一切法門就是道,這三種,「三諦,依因緣而有實之生滅」,就是在我們凡夫眼目當中,它是因緣生法,好像真的有生滅,「滅諦」也可以把它看作實有的滅法,「實之滅法」,「如此立於實生實滅上之四諦」,就叫做生滅四諦,是小乘教,小乘教也叫三藏教,就是小乘裡面所講的經律論所說的,這叫生滅。

  第二種叫「無生四諦」。「苦集道之三諦,如幻即空」,就像《般若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法如夢幻泡影,了不可得。「滅諦本來自空,不生不滅,了此苦集道之因果當體即空,而不見生滅」,所以叫它作無生四諦。這是通教所說的,通,前面通於小乘,後面通於大乘。我們把這個四教比喻,小乘是小學,大乘是大學,通教就像中學,前面通小學,後面通大學,這稱之為通教。

  第三種「無量四諦」,「於苦諦涉於界之內外,而有無量之相」。這個界就是三界,三界之內是六道,三界之外是四聖法界,所以界內、界外這就講的十法界,十法界從相上來講無量無邊。苦有沒有?有。三界之外的苦,別的苦沒有,像我們藏教裡面所講的三苦、八苦,他這個沒有。他有什麼苦?他有變易之苦,修行,修行也很苦,你要不修你不能提升。好像在學校念書,變易生死怎麼樣?你這一年念得很好,功課都及格,明年升級。升級,譬如你念一年級升到二年級,一年級死了,二年級生了,實際上不是一段一段生死,這是變易。你的境界提升,境界提升要有修行的功夫,所以修行也苦,不斷的修也很苦。我們講放下,放下也很痛苦,為什麼那麼難放下?縱然到高位次,放下還是不容易。你看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這個生相無明我們在《華嚴》裡面講得很詳細,無始無明的習氣,很想放下,沒有辦法,習氣用不得力。

  如果說很想放下,這個很想放下就是煩惱,不但放不下,反而把習氣加重。所以他是怎麼放下?任運,自然的。自然的要很長的時間,自然沒有了,決定不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增長無明。無始無明的習氣要經過多麼長久才完全沒有?佛在經上給我們講,三大阿僧祇劫。諸位要曉得,三大阿僧祇劫絕對不是一個普通人修行成佛的時間,不是的。三大阿僧祇劫對誰說的?對法身菩薩說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已經證得法身,他的無明已經斷了,就是我們講起心動念已經放下,沒有了,可是還有習氣。

  習氣可不好斷,起心動念雖然難斷,實在講還是好斷。釋迦牟尼佛示現給我們看。中國在這兩千多年來,宗門明心見性的大德不少,至少有幾百人,教下大開圓解的不在宗門之下,淨土裡面得理一心不亂的,都是這個境界的人。我們要問,他習氣在不在?有,習氣還是在,從什麼地方看得見?從他應化在九法界,這要很細心,要心很清淨的人,能見到。譬如你看他發脾氣,遇到不高興的事情發脾氣,這個人確實一絲毫瞋恚心都沒有,為什麼還有這個樣子?習氣。確實沒有瞋恚心,甚至於確實沒有對立的念頭,沒有分別、執著的念頭。他有這個毛病,他自己知不知道?他自己也知道。

  到什麼時候這個習氣完全沒有?這要時間,這不是用什麼方法能斷的。實在講就是在十法界裡面應化,隨心應量,度化眾生,度化眾生是提升自己,也是幫助別人。提升自己是什麼?淘汰習氣,要這麼長的時間淘汰。這麼長的時間,他的工作,因為他自覺已經圓滿,已經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是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只要你放下執著,正覺就證得,真的覺悟,六道沒有了,覺後空空無大千,六道沒有了,超越六道。再能放下分別,你在四聖法界裡面大幅度提升,你在四聖法界裡面是上面的兩層,菩薩跟佛。到最後能把起心動念斷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那時候用心用真心,像什麼?像鏡子。你看我們一面鏡子放在那裡,它照外面東西照得清不清楚?清楚,鏡子有沒有執著?沒有;有沒有分別?沒有;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

  所以放下起心動念,阿賴耶就叫做大圓鏡智,它照什麼?照遍法界虛空界,照就跟鏡子一樣,決定沒有起心動念,當然分別、執著是更沒有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照見。要是沒有人問他,這個境界裡頭叫般若無知,真實智慧,無知,他沒有起心動念,他裡頭沒有分別執著,所以般若無知。這叫什麼?根本智。你要去向他請教,問他,他立刻就回答你,那叫後得智,叫無所不知。就是說它要起作用,無所不知,它不起作用,那是根本智。不起作用的時候,那個知沒有辦法顯現出來,所以叫它無知;不是他真的無知,不起作用,不是真無知,你問他的時候,清清楚楚。眾生有感他有應,應,無所不知,眾生沒有感,他沒有應,沒有應的時候叫無知。聽要聽清楚,不能有誤會,無知不是說他真的無知,是智不起作用,用心如鏡。

  用心如鏡是什麼人?《華嚴經》上講的法身菩薩,禪宗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這樣的人,在《華嚴經》上,圓教初住以上。雖然他不起心不動念,用心如鏡,他起心動念的習氣沒斷。習氣沒斷,跟諸位說,不礙事,不礙自己,自己沒有妨礙,就是像能大師所說的,不會妨礙你的清淨,自性「本自清淨」,不會妨礙你的清淨。「本不生滅」,不生滅就是四諦裡頭的滅諦,沒有生滅,沒有生滅就是大般涅槃,不妨礙。「本來具足」,不妨礙,不妨礙你的智慧、德能、相好,都不妨礙。「本不動搖」,動搖是什麼?念頭的生滅沒有,不妨礙,沒有了。這是什麼?叫自性本定現前,《楞嚴經》上說的首楞嚴大定,是性定,不是修的,本來是定的,從來沒有動搖過。後面「能生萬法」,只要放下起心動念,你就圓圓滿滿回歸自性,禪宗裡面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說這個,你回歸本位了。回歸本位就是你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諸位要知道。

  在諸佛如來眼睛裡面看六道眾生,六道畜生道裡面低級的動物,蜎飛蠕動,看餓鬼道的眾生,看地獄道的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會變的這個樣子?迷了。迷有淺深不同,業有輕重不同,所以十法界果報不一樣,依正莊嚴不相同。雖不相同,全是假相,都不是真實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六道眾生迷得深,把假的當作真的,所以佛現身在六道,教人、教天,天特別是欲界天,開始講最淺的法門,他聽得懂。如果你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聽不懂。「明明這是真的,身體是真的,你怎麼可以說是虛妄?」不能接受。那怎麼辦?佛只好隨順眾生的常識,你說是真的,我也給你說是真的,這才能投緣,才能親近佛陀。

  小乘教,釋迦牟尼佛講多久?講了十二年。世尊教學一共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阿含」。《華嚴》不算,《華嚴》是定中講的,對法身菩薩講的,不是對普通人講的。對法身菩薩說出他所證得的境界,完全說出來,我們叫和盤托出,絲毫保留都沒有,這是華嚴境界,世間人聽不懂,世間人不能接受。所以出定之後,這在定中說的,出定之後看看這些凡夫,迷得很深,造業很重,講什麼?講阿含。小教,藏教,講小教,這大家很樂意聽,聽得懂。就像現在我們講小教,講大的沒用,決定做不到,告訴你放下就是,實在你就是放不下。講什麼最有用處?講《弟子規》有用處、講《十善業道》、講《感應篇》,非常有用處,而且你又喜歡聽,你聽得感動得流眼淚,契機。大乘法是好聽,不管用,不能落實。

  通教裡面就講空,我們現在講這屬於哲學、屬於玄學。藏教講有,通教講空,到別教,別教空跟有兩邊融起來,亦空亦有,非空非有,這是佛教的大乘。所以大乘,別,別什麼?別於前面的藏、通,跟他們不一樣。講苦諦這兩種生死,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分段在六道裡頭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這麼說大家容易懂,相很粗顯,我們人從生到死這是一個階段,一世。可是大乘教裡面的本意不是這個意思,本意也不好懂,大乘,本來就是這樣。分段是什麼意思?從前人我們不能不佩服,為什麼?沒有科學,居然佛說的他能懂,這談何容易!現在我們藉著科學的成就來解釋佛法,容易懂,可以用科學來證明。科學家發現的物質,現象離不開物質,近代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不是真的,物質這個現象是能量聚集產生的現象,能量多的時候會產生物質現象。可是物質現象存在的時間很短,剎那之間就沒有了,這叫一段;第二個剎那接著,是另外能量又變現一個物質現象,這個現象跟前面現象很以前是說接近,相似。所以我們今天看的物質現象實際上是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的。這是科學家給我們說的,所以科學家只承認宇宙之間只有「場」,不承認有物質。

  四種四諦裡面,科學家的看法是無生四諦、是無量四諦,我們凡夫看是生滅四諦,不一樣。可是我們沒有聽到科學家報告,在這個之前,我是從電影原理裡面得到一點消息。年輕的時候我喜歡照相、喜歡玩小電影,八厘米的,我有兩架小的機器,我自己拍,自己來剪接,玩這個東西,所以我對這個也很熟。小電影放映機實際上所拍的是幻燈片,放映機鏡頭打開,幻燈片就照在銀幕上,把鏡頭關了,馬上再換一張,再第二張,它速度快。我玩的是兩種速度,現在很久了我不知道,現在電影應當有進步。慢速度的是一秒鐘十八張,就是鏡頭開關十八次,快速度的二十四次,二十四次在銀幕裡面的畫面你就不知道它是幻燈片。我從這個地方曉得,電影畫面裡面好像是真的一樣,其實假的,一張一張的幻燈片,讓你眼睛還來不及辨別的時候它就換了,我們看銀幕上就好像是真的一樣。一秒鐘二十四次開關,我們就被騙了,就不曉得是假的。

  我們現前境界裡面,就算是世尊在《仁王經》上所說的,《仁王經》我講過多少次,這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仁王經》上給我們講的速度,他說一彈指,一彈指分為六十個等分叫一剎那,就是一彈指有六十個剎那,一剎那有九百個生滅。我們彈得快,大概我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好兩個十萬八千;換句話說,一秒鐘生滅有多少次?二十一萬六千次。你看看我們的電影一秒鐘二十四次,就以為是真的,現在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你怎麼會知道它是假的?我說佛這是方便說,為什麼?科學家證實實際上比這個速度更快。

  以電磁的速度,以光的速度,就比釋迦牟尼佛講的這個超過很多。光跟電的速度差不多,一秒鐘三十萬公里,一公里就是三十萬分之一秒,它走一公里,一公里是一千公尺,一公尺?一公尺還這麼長,一公分?一公釐?算到最後,真叫億萬秒分之一,這叫一段一段。生死就是生滅,所以《仁王經》上豈不是佛的方便說嗎?佛不要說太多,說太多會把人嚇到,說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不容易。所以在從前人他能接受、他能理解,不簡單,我們現在有些科學常識幫助我們理解很多,比起古時候容易太多了。這是講真正的分段,一段一段。

  變易是什麼?變易是相似,相似相續這是變易。這是講的兩種生死,這是無量四諦裡面講的「苦諦涉於界之內外,有無量之相」。「乃至就道諦而有無盡之差別,此乃大菩薩之所修學,故謂之無量四諦,是別教之四諦。」道是修行的方法,一般大乘教裡面講八萬四千法門,是不是只有八萬四千?不止,八萬四千是表法的。四弘誓願裡面給我們講了實話,「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真話,「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跟法門頭數是相等的,佛是用一個方法來對治一個煩惱習氣。為什麼會有無量法門?因為你有無量煩惱,你煩惱沒有了,法門就沒有了,菩薩所修的。你要想法門成就,先斷煩惱,再學法門,這就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看破、放下」,看破是法門,放下是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放下幫助你看破,看破又幫助你放下,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幫助放下。給諸位說,上中下三根用這個方法都行,成就有快慢不同。根利的成就得快,好像爬樓梯一樣,他速度很快,體力差一點他爬得慢,不管是快或者是慢,到了頂層都是一樣,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是說爬得慢的人到頂樓跟爬得快的人上去不一樣,或者先到的跟後到的看的不一樣,不是;先到、後到都一樣,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從這個比喻諸位容易了解。這是別教四諦,稱為無量四諦。

  最後一個,「無作四諦」,這個不好懂,它怎麼說?「煩惱即菩提,故無斷集修道之造作,生死即涅槃,故不須滅苦證滅之造作。」真不好懂,這在大乘法裡面是高等哲學,比無生還難懂。這是什麼境界?無生四諦是執著放下了,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阿羅漢的境界。所以阿羅漢住哪裡?住偏真涅槃,無生四諦。菩薩住什麼地方?菩薩所住的叫無住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叫無住,境界比小乘高多了。為什麼他不住?煩惱就是菩提,它是一不是二,迷的時候,智慧就是煩惱,悟的時候,煩惱就是智慧。所以這個問題是在迷悟不同,你要是把煩惱斷掉,那智慧也就斷掉了。所以,大乘不叫斷煩惱,小乘叫斷煩惱,大乘叫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槃;悟了,生死就是涅槃,迷了,涅槃就是生死。生死、涅槃不二,煩惱、菩提不二,你斷個什麼?你什麼都不需要斷,煩惱不需要斷,生死也不需要斷。

  涅槃在哪裡?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這是真正如來果地上的大般涅槃,這叫無作。無作,釋迦牟尼佛是不是到這個等級?到了,究竟圓滿到了,他為什麼還到這個世間來示現現身,還要示現八相成道,還要示現度化眾生,還要示現遭這麼多苦難,這怎麼講法?這叫無作而作,作而無作。這個話是真的,作是眾生感應,無作是自性的原本,他哪裡有作?那麼釋迦牟尼佛到這個世間來,怎麼來的?這個世間眾生他們所感的,自性變現的釋迦,自性釋迦,這個土,娑婆世界,唯心娑婆。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無作,自性彌陀,彌陀在哪裡?彌陀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有的彌陀,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我們自己心性裡面的淨土,不在外。

  然後再告訴你,你懂得、明白這個道理了,娑婆世界是你唯心娑婆,六道是唯心六道,三途是唯心三途,你在餓鬼道、地獄道見的這些閻羅王、牛頭馬面這些鬼卒,唯心閻王、唯心鬼王,這個道理確實很深;換句話說,遍法界虛空界是你心性變現出來的,就是六祖惠能大師開悟末後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真的是假的?不能說真,不能說假,應該怎麼說法?佛教有個說法,「法爾如是」。法爾什麼?自然,就是這樣子,它比自然還要自然。也就是說我們沒有辦法體會法爾,我們懂得自然,為什麼?法爾是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那個境界叫法爾。法就是萬法,爾就是這樣,你不能起心動念,你不能分別執著,你才圓圓滿滿的見到諸法實相。把這一切法,能現法的是性,所現的這是現相,叫性相;既然有性相,當然它就有事有理;既然有事有理,它一定就有因有果。性相、事理、因果這六個字,把宇宙之間一切萬象也都包括盡了。

  徹底覺悟的人告訴我們法爾如是,你可不能用分別心,你要一分別、一執著,錯了,你完全不懂。為什麼?這一分別,妄想分別執著全起來了,這個東西全起來就是六道凡夫,你一下墮落下去,又回到六道去了。怎麼樣才能看到法爾如是的真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大圓鏡智照得圓圓滿滿,一法不漏。這一法是什麼法?給諸位說,這一法,一粒微塵,剎那生滅。那一粒微塵裡頭有世界,那個世界跟現前的法界虛空界一樣的大小,一樣的圓滿。微塵裡面有法界,法界裡面有佛菩薩,法界裡面有十法界依正莊嚴。微塵世界裡面有沒有微塵?有,亦復如是,然後你就想重重無盡,這叫「大方廣佛華嚴」,重重無盡。

  這個事是不好懂,當年賢首國師在皇宮裡面跟皇帝講菩薩境界,皇上聽不懂,賢首國師就請皇上建一個八角亭。那很容易,一個命令下去,二、三天亭子建好了。再跟皇帝講,八角亭八面,每一面放一個大鏡子,那時候的鏡子是銅鏡,跟現在的鏡子不一樣,銅磨得很光,能夠照明,銅鏡。建好之後,請皇上到這個亭子當中站一站。好,皇上就到亭子當中一站,看到四面八方都是他,重重無盡,他一下明白了,就是這個境界。你能夠數得清嗎?數不清,微塵裡頭又有微塵,那個微塵世界裡又有微塵。就像鏡子,兩面鏡子對照,八面鏡子照起來,如果再加上上面、下面,十方,無論從哪一方面看起來,沒有止境的,沒有邊際,這是真相。

  什麼時候你能夠契入,我們這個經上說普賢菩薩能入微塵世界裡。世界沒有縮小,微塵沒有放大,所以「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這還有什麼問題?我們現在在今天科學技術裡面所看到的,現在科技上講的晶片(軟件),這個晶片大概只有指甲這麼大,裡面可以容納一部《大藏經》,我們感到非常驚訝。一部《大藏經》在從前是要用三間屋做成書架才能容納得下,要三間屋。現在把它縮小了,從前《大藏經》木刻版本,字差不多是一寸那麼大,一般是一面五行,一行十六個字,報紙裡面的頭號字。所以從前沒有眼鏡,老花眼也看得很清楚,字大,不礙事。現在把字縮小,縮得那麼一點點大,可是一套《大藏經》,現在精裝這麼厚,有一百多冊。我們最近印的,印得我很滿意,《乾隆大藏經》,一套一百二十冊,用聖經紙印的,也要一個書櫥才能裝下,一百二十冊。居然現在科學技術像一個指甲一片晶片它就全部容納。我們看看《華嚴經》就不奇怪了,《華嚴經》那個微塵比指甲小得多,小得太多了,裡面容納的是什麼?容納是整個宇宙。所以科學跟這個比還差得很遠,差太遠了。佛經裡面真的有尖端的哲學、尖端的科學。

  四諦,諸位要知道,這是佛用這個法來舉例子,四諦法是佛最初說的,在鹿野苑為五比丘所講的,最初說的。用這一法代表一切法,《華嚴》上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四諦這個名相我們就介紹到此地,現在我們可以看經文,第十四首:

  【或邊咒語說四諦。或善密語說四諦。或人直語說四諦。或天密語說四諦。】

  我們先看這首偈,這第一句不好懂,『或邊咒語』,什麼叫「邊咒語」?清涼大師有註解,看了註解我們就曉得。邊是什麼?邊地,也就是我們現在講國家的邊疆,這就是很落後的地區,邊地,真有。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南印度」,這個地方在南印度,「中邊國名」。他說這個意思要是把它翻出來,意思叫消融,「此云消融」。他說那個地方的人,「稟性純質,凡所出言,皆成神咒」,就是這個地方的人老實,換句話說,他們說話能跟天地鬼神起感應道交的作用。這什麼道理?我們中國古人說得好,有透這個訊息給我們,叫什麼?誠則靈。這個地區人都純樸、老實,真誠到極處,所以他們的言語就像神咒一樣,很靈,有感應。

  他舉個例子,鄰國要侵害他,他要不要跟人打仗?不需要,他只要念咒就行了,只要說話就行了,「但以言破之,彼自喪滅,故曰消融咒句也」。我們可以說,在宗教裡面可以這樣講法,如果在一般常識說,心地真誠的人,鄰國來打仗,不需要跟他對打,和談可以解決。真誠心能感動人,人都有良心,記住一個原則,「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不能感應的。為什麼這兩個國家會打起仗來?彼此都懷疑對方,彼此都沒有誠意,才會爆發戰爭;如果有一邊具備誠意,真誠的,這個戰爭都不會起來。所以化解衝突、化解戰爭最重要的就是真誠,確實誠則靈,真誠到極處,確實跟天地鬼神起感應。

  人不能沒有誠意,這是真心流露,跟煩惱不相應,也就是跟妄想分別執著不相應。這樣說起來,邊地裡面這些人民是不是都成了佛菩薩?不是,換句話說,他們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放下。雖沒有放下,他對人真正能夠做到上上品的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這種言語就起感應。如果說身離殺盜淫,意減少貪瞋痴,他怎麼會不靈?這個我們要學。從哪裡學?財色名食睡要放下,真正能夠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爭、我讓,你進、我退,表面上看你佔了便宜,實際上我佔了便宜。我退出娑婆穢土,後面是清淨的淨土,你佔領這個穢土,你永遠離不開三途六道,這個虧可吃大了。你在迷,我在覺,不一樣,你認為這個東西是有,我知道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這一切法捨得掉捨不掉?捨不掉,怎麼布施給人也捨不掉。為什麼?惠能大師說得好,你的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生的,你的自性愈來愈明顯;換句話說,你自性所現的萬法愈來愈殊勝。現的是什麼法?現的是極樂世界,現的是華藏世界,現的是諸佛菩薩的報土,沒有爭的念頭,沒有有的念頭,就會現前。你有爭、有想佔有,這是我們在講席當中多少年來勸勉同學,你真的要學佛,首先你要把對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佔有的念頭要放下。不但佔有不可以有,控制的念頭也要放下,決定沒有佔有、決定沒有控制,你得大自在。你有佔有,你就有累贅,你有控制,你就有煩惱,為什麼不隨緣?隨緣就自在。諸佛菩薩隨緣,祖師大德隨緣,隨緣如果不自在,真的有缺乏,那佛菩薩所證得的是假的了。這裡面性相、理事、因果,實在說我們凡夫沒有參透,沒有真放下。參透是看破,看破就是明瞭,沒有真的明瞭,所以你永遠都沒有真的放下,真放下、真明瞭就入佛菩薩境界。

  真的能把這個身放下,這個放下,不是說身不要了,不是這個意思,不再執著,不再起心動念為這個身;起心動念為這個身,這個身不自然,不自然它就有毛病。然後你再細心觀察,為什麼一個人他在工作的時候好像很正常,退休的時候就很不正常?煩惱起現行。退休什麼?老了,在社會上沒用了。這個精神的壓力多大,這個壓力把身體搞垮掉,認為身體不行了,老了。老人怎麼樣?老人就病了,天天在家裡想到這邊痛那邊痛,病痛。這一老,跟醫院、跟醫生打上交道,身體就愈來愈差,老化太快了。兩年沒見面,一下見了,你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好像一下老了十年,這是我們自己經驗。我這些同學、朋友、同事,退休下來,兩年沒有見面,一見面時很驚訝,怎麼會老成這樣?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我的同學、朋友看到我,他說你身體怎麼保養的?說實在話,我從學佛以後,從來沒有想到什麼叫老,沒想過,沒有這個概念,年齡雖然這麼大,沒有老的概念。如果我要覺得八十老翁,我要常常念這個,念上不到半個月,保險就老了十幾年。這真的,不是假的。這說明佛經講的沒錯,念頭,錯誤的念頭。

  我們要想到,從前李老師告訴我,他是用中醫的理論,《內經.靈樞經》裡面所說的,人的壽命,就是正常的壽命應該是兩百歲,我現在還不到一半。為什麼活不到兩百歲?我們現在能體會到一些,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你錯誤的意念,這個東西在作祟。你想想,退休下來,那邊有年齡限制,退休下來,退下來有好多事情可以做,比你有工作的時候做得還快樂,做得還自在。也許我這個行業永遠沒有退休的,永遠做得快樂,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因素。

  所以誠一定要學,為什麼?誠是自己的真性,誠是自己的性德。別人騙我,不要緊,他的事情,我不騙人,這個要懂得,我絕不騙人。如果對我傷害?傷害你不開口就好了,別人來問你問題,明知道我要是回答他的話,對自己很不利,那你的回答就「阿彌陀佛」,這就好!不管問什麼問題,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解決一切問題。真的對他有好處,他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我們對他最殊勝、最圓滿的善意。念念聲聲把阿彌陀佛介紹給他,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得接受,總是聽進去了。所以言語就是神咒,我們總結,真誠的言語就是神咒,能夠跟十善業相應。真誠的言語,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這個言語就是神咒,就能跟天地鬼神起感應道交,就叫消融咒,消融是消化、融化之咒,消融。

  底下說,「或云,唯童男童女,方得言成咒句,餘不得也」,這也有道理。為什麼童男童女?孩童時候天真爛漫,他還沒有被社會染污,所以他的言語真誠,不就是這麼個道理嗎?我們細心觀察嬰兒,在什麼時候?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大概在不到一歲,你去看他在搖籃睡在那個地方,看他有笑。是不是他想到什麼歡喜?不見得。在那時候他可以跟很多天人、仙人他能見得到,我們一般人見不到,那些人逗他開心,他歡喜。到他漸漸長大,我們講慢慢懂事了,懂事天真失掉了,這個境界逐漸就沒有了。能保持的就是現在所謂特異功能,可是年齡愈大保持的愈少,大概三十歲之後,這個能力就消失掉。

  我早年在美國,看到從中國到美國去的這些特異功能的人,都是十幾二十歲。我曾經問他,他天生的有這個能力,問他能不能保持?不見得,他說念頭一多就沒有了,妄念一多就沒有了,沒有妄念的時候這個能力就現前。童男童女沒有妄念,他能見到我們一般人見不到的。說實在話,我們一般大人如果也能沒有妄念,保持赤子之心,你這個能力就現前,這個能力是本能。凡是能見到的,你要曉得,染污比較少,心地比較清淨。我們見到這些人能對他生起恭敬心,道理在此地,不是羨慕他的能力,是他在這個世間染污比較少,不接受染污,才能保持這個能力。如果在這個花花世界接觸外面境界,引起自己的七情五欲,這個能力立刻就喪失掉。心裡面常常有嚴重的自私自利,有嚴重的得失,患得患失,這個能力是決定不能現前。所以要曉得,本能,不奇怪。

  我們在澳洲,澳洲大地中央沙漠地帶的土著幾乎都有這個能力,為什麼?他們沒有接觸過現代文明,看到現在這些文明人他們感覺到很驚訝,我們現在通電話用手機,他看到手機很奇怪,很訝異,你們怎麼會用這個東西?他們彼此之間互相交流不需要用手機,遠隔幾十里之外,一、二百里之外,他們用心靈感應。他要找他的朋友,找個地方坐下來,就好像入定一樣,他就通了,不但音聲能夠聽得到,他在那裡幹什麼都能看到。你要問什麼原因?沒有被染污,就這麼個簡單的道理。所以嬰兒可不能輕視,他靈敏的感應度超過大人,他能夠跟天人、能夠跟鬼神感應。

  第一句就是「或邊咒語說四諦」,這就是在那個地方、那個地區、那種根性,佛用這個方法說。這個裡面四首十二句說的是什麼?應機說法,也就是說見什麼人說什麼法,我們講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就這個道理。佛是見哪一類的眾生就說哪一類的話,所以沒有定法可說,這樣才能普度眾生,單單一種法怎麼能普度眾生?

  『或天密語說四諦』,天密語有註解,註解裡頭還引用一段小故事。「又天密語等者」,《大毘婆沙論》第七十九卷有這麼一段經文,「世尊有時為四天王以聖語說四諦,二王領解,二不能解」,兩個聽懂,另外有兩個不懂,沒聽懂。「世尊憐愍故,以南印度邊國俗語說四諦」,就是前面所講的邊咒語,這是南印度的邊咒語,給他說四諦,有一個天王懂了,還有一個不懂。佛很慈悲,「復以一種篾戾車語說四聖諦」,篾戾車語是梵語音譯,它的意思就是粗惡語。就是社會上很低級的人,我們中國人一般講從事苦力的,是靠勞力吃飯的,非常辛苦,他們沒有受過教育,言語很粗魯,用這種很粗魯的言語來說四諦,這個天王聽懂了,四天王都懂了。佛給我們做這些示現,我們要懂得學習,佛教化眾生的方式活活潑潑,隨機應變,沒有一定的方式。

  現在學校教學,老師有教學法,佛沒有教學法,佛是活的,所以一切眾生見到佛都生歡喜心。佛攝受的力量非常之強,到下一段經文裡面我們就看到。毛孔放光,全身放光,放光的意思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影響力,中國人講氣氛,外國人講磁場,佛門裡面講叫放光,這很有攝受力,這都是我們親身的感觸。我這一生當中看到攝受力最強的是章嘉大師,縱然是不說一句話,你也很願意跟他多坐一會兒。為什麼?在他那個範圍裡面,你會感覺得很舒適、很祥和,有安全感,他那個磁場、在他那個氣氛裡面非常之好,心地愈清淨,感受的力量愈強。我早年在邁阿密,就是講《認識佛教》,那次講演有不少當地的美國人來聽。他們聽不懂,我們有翻譯,翻譯也沒有辦法完全翻出來,所以實際上講他們來聽也一知半解。有一天有一個同學就問,你們不能聽懂為什麼天天來?他告訴別人,他說這個地方的磁場非常好,很喜歡到這兒來,聽不懂也願意在這兒坐兩個鐘點。這就是氣氛好、磁場好,佛法裡面講的放光。

  第二句說『善密語說四諦』,善密語就像現在所講的咒語,是鬼神的言語,鬼神能不能懂得我們的意思?能懂。所以佛講經講完之後,都會用密咒說幾句,我們不懂這個意思,佛看到講堂裡面還有許多我們凡夫肉眼看不到的眾生,佛看到,佛五眼圓明。往往這些眾生比現場人數多,多很多,他們能聽得懂佛所說的,可是佛最後用他們的語言說幾句,對他們是一種安慰,這種語言就是密咒。所以密咒不是人間的語言,也不是印度語言,印度人也不懂,六道眾生的語言,用這個。

  『或人直語說四諦』,這是講人間的言語,這個好懂。「或天密語說四諦」,這剛才講過,對四天王講。在這個地方諸位同學要曉得,佛說我們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四天王多,太多了。一個單位世界就有一個四天王天,一個小千世界就有一千個單位世界,換句話說,小千世界裡面就有一千個四天王,佛是對哪個四天王講?不一定。整個娑婆世界來說,十億個單位世界就有十億個四王天,有十億個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是忉利天。有大王、有小王,大王是忉利天主,小王就是其他三十二天的天主,像中國古代的天子、諸侯一樣,小王是諸侯。所以你要知道,說四天王、說忉利天,太多了,你是在哪個忉利天?在哪個四王天?這個要知道。一般我們大多數的概念,跟我們關係最密切的這個四王天、這個忉利天,跟我們最接近的,往來很密切的,多半說這個。底下一首偈說:

  【分別文字說四諦。】

  這是用文字來說,這不是語言,文字是語言的符號。世尊滅度之後,弟子們將世尊當年在世所講的分別把它記錄下來,整理出來流傳後世,這是經典。經典是文字,用這個來說四諦,可以能保持永久。古人把經典刻在石頭上,我參觀過北京房山的石經,我去看,聽他們的報告。這一套石經非常完整,就是一套《大藏經》,蒐集的經論比我們現在藏經還要完整,真難得。刻多少年?這是世世代代總共用八百年的時間,刻成這套《大藏經》,藏在深山石洞裡面,到現在被人發現了。這個古時候叫銘山事業,怕社會動亂,經典喪失,真的叫用心良苦,刻在石頭上。

  我是一九九九年應國家宗教局的邀請,參加建國五十周年紀念,葉局長跟趙樸老給我安排去參觀石經。我看了之後,這個工程不亞於萬里長城,文化工程。他們把這個石經也印出來,但是印的字很小,那只是一種紀念,沒有辦法讀誦。所以當時我就發心,剛好在那時候有人送我一筆錢,足夠印這套《大藏經》印一千套。字放大,它的字很大,石頭上刻得很大,要縮小,如果能夠縮小成四分之一就很好看。四分之一差不多有大拇指這麼大,現在我們講頭號字,至少要印這麼大,它才有美的感觸,現在縮得太小了。當然縮小的時候成本低,印大字冊數多,成本高。成本高值得。當時宗教局也同意,到最後還是有很多障礙,沒有辦法印成功。

  印不成功,以後我們把這筆錢就印《乾隆大藏經》。在《龍藏》之前我曾經兩次印日本的《大正藏》,《大正藏》印過兩次,《龍藏》也印過幾次。概略統計我們印送《大藏經》已經超過六千多套,我一直都是想將來能夠圓滿完成一萬套,所以還想印三、四千套,就一萬套。可是房山石經我始終是念念不忘,這個石頭,洞打開之後它就起風化作用,那就會受損失。好在他們拓了六套,就是六個完整的,就是每個石頭拓片拓六張,這個保存在。當然最理想的是原來大小,那個字就很大,可以當作字帖臨摹書法用。真是古時候寫字寫得好的,刻工刻得好的,真是費盡了苦心,目的是求正法久住,我們看到是「分別文字說四諦」。

  【決定義理說四諦。】

  這一定要有自己修證的功夫,沒有修證的功夫,那個義理是佛說的,是祖師大德說的,不是你自己的。自己一定要有修有證,那你說出來的四諦、說出來的法是決定義,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在中國這樣的祖師大德很多,都是有修有證。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你看他所說的,這也是他的學生把它記錄、整理流傳後世,叫《壇經》。《壇經》上所說的義理跟大乘教無二無別,真是『決定義理』。

  【善破於他說四諦。】

  這句有註解,『善破於他』有註解,「非外所動」也有簡單註解,我們把註解念一念,「善破於他者,以因明比量等,真能破故。非外所動者,真能立故,不為他破」,這兩句很重要,也要略略的跟諸位介紹。因為因明比量是科學的方法,是純粹的哲學,就跟現在哲學裡面講的邏輯、辯證法是相類似的,用這種方法。所以邏輯這三段論法,你人不能不相信,可是今天我們時間到了,明天還有兩個小時,我們把這一大段「俯同世間三昧門」就可以講圓滿,今天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