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十五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17-0075

  請掀開經本,經文講到四十二面:

  這是一個段落,也像過去一樣,我們將這段經文做一個總結。從三十三面八部四王眾,從阿修羅王開始,一直到欲界、色界諸天眾的月天子、日天子,這段經文一共有十個團體,代表十迴向利生法門因果,圓融真俗,利生自在。菩薩的行門,重要的都在這一段,前面以雜神眾來表十住、十行,十住是住佛所住,十行是行佛所行。雖然說是利他,實際上是自利,利他才是真正的自利。自己德行能力成就之後,就要做利他的工作,十迴向是利他,利生法門,迴自向他。將自己所成就的智慧德能,用現代的話來說,與一切眾生共享,這就是迴向的意思。佛菩薩成就自己智慧德能之後,他不自己享受,他要與眾生共享,所以才圓融真俗。

  這個地方諸位要記住,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惠能大師第一次跟印老法師見面的時候,因為聽眾當中在爭論風動、幡動,能大師在當中插了一句: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印和尚聽了之後非常驚訝,以後知道他是黃梅的傳人,五祖的傳人,那就是禪宗第六代祖師。於是他就向他打聽,五祖平常對於禪定、解脫是怎樣開示?能大師回答他,禪定、解脫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這話諸位能聽懂嗎?為什麼說二法就不是佛法?你先要懂得,什麼叫佛法?佛法是覺悟之法,真正覺悟的人入不二法門,你還在二裡頭,你沒入門,你沒有覺。你沒有覺悟,那就叫不是佛法;覺悟了,就叫佛法。你還落在二裡頭,沒覺悟。這地方有真俗,我們套六祖能大師的話,真俗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圓融真俗就是佛法。如果沒有圓融,你還有真俗,那你就是二法。這個意思很深很深,懂不懂?實在講似是而非,沒有真懂,真的懂了就沒事。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人我,人、我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你還有煩惱、還有菩提,煩惱跟菩提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諸位細細去揣摩。所以淨宗裡面講的一心不亂,一心就是佛法,二心就不是佛法。我們念佛念到一心現前,就是圓融真俗,然後處事待人接物,幫助別人開悟,幫助別人證入,就自在,利生就自在。如果沒有契入這個境界,你怎麼會得自在?這個不僅是功夫,是境界,這是菩薩有智慧、有能力幫助一切眾生。

  這裡面一共有十類,也就是說有十個團體,他們的身分是鬼王、天王。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一直到乾闥婆王,是佛經裡面常講的八部鬼神,他們代表初迴向到第八迴向;後面這兩位欲界天,月天子、日天子代表第九、第十迴向。告訴我們迴向法門應當怎樣修學法,這段經文跟諸位報告過,我們在這裡做一個總結論,也把這段經文溫習一遍。阿修羅王,阿修羅這一類加上一個王,阿修羅裡面的首領,這一類眾生的首領。佛是以他們來表法,阿修羅很會變化,佛在經上說他能現大身,能夠變一個很大的身體,腳踩在海底,上半身還露在海面上。我們曉得海多深,站在海底,上半身還露在海上,可見身的相很大,那是他的變化身。佛就用這個比喻,菩薩自己修成功之後,一定要幫助眾生。眾生在六道輪迴,你要幫助眾生,你一定也要到六道,雖然不輪迴,經上常講,應以什麼身得度就要現什麼身,隨類現身。六道這是生死苦海,六道輪迴。佛將大海比喻作生死苦海,阿修羅在大海裡面,他上半身還在海上,沒有被海水淹沒,就取這個意思。菩薩在六道裡面現身說法,不會被六道眾生所迷惑、所連累,不會;意思就是菩薩常覺不迷,取這個意思。

  他為什麼能夠常覺不迷?他入一真法界,前面講他有能力圓融真俗,知道真俗是一不是二,知道染淨也是一不是二,我們現在都把它看作二法,所以在菩提大道我們不得其門而入。我們今天所提倡,斷惡修善,善惡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不是佛法就不是真正覺悟,真正覺悟是不二法。我們要問,真正覺悟之後的這些佛菩薩、法身大士,他們要到世間來度眾生,說不說染淨?說不說真妄?說。不但勸別人斷惡修善,自己也做出斷惡修善的樣子給人看,但是他不是凡夫,凡夫分別執著有二,染淨二法,善惡二法,菩薩雖然示現、雖然表演,他知道真俗是一法,善惡也是一法,煩惱跟菩提是一法,生死跟涅槃也是一法,不二法門,他懂得,這才叫覺悟。

  從這個地方我們也能夠體會到,覺悟人是什麼樣子?迷惑人是什麼樣子?迷惑人住在二法裡頭。二法,用現代話來講,相對的世間。愛因斯坦講的相對論,世間法,你生活在相對的世間,你是住在二法裡頭,迷沒有覺。覺悟的人超越相對,超越相對沒法子說,如果我們講超越相對是絕對,絕對跟相對是二法,你看看,還是沒有超越過!真正超越之後,不得已說一句,「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議。佛經裡面常講,「開口便錯,動念皆乖」,不但你沒法子說出來,你動念頭去想也想不到,一動念就錯,都落在二裡面,落二、三。怎樣才入一真?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一切時、一切處都在這境界裡面,你是真正叫覺悟。然後你隨類化身,隨機說法,你就得大自在。你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眾生不知道,眾生迷在裡面,都落在二、三裡頭,用科學家講,都住在相對的世間。這個意思很深很深,我們要細心去體會,要好好的來學習,與社會大眾相接觸的時候,心真正清淨,真正不染。

  我們在結論裡面講,「知真同俗」,這入不二法門;「處俗不染」,在五濁惡世裡面也不染著,也是清淨自在。「為眾示現,回頭是岸」,做出種種的表演,種種的示現,只有一個目的,提醒眾生、勸勉眾生,向他學習,回頭是岸。所以阿修羅王代表「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如果你救護眾生著了救眾生相,就壞了,你所做的是世間有漏的福報;這個福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是世間有漏的福報,你搞錯了。這是大經上常講「即相離相」,叫你離眾生相,不是完全離開社會、離開大眾,那你就錯了,那你怎麼能救護眾生?心裡沒有分別執著這叫離,事上要認真努力去做。現在我們對大陸做救災的工作,在本地我們要建道場這個工作,都是很大的工程,大家都是全心全力在做。你是不是菩薩,就看你著不著相。不著相你是菩薩,著相你是凡夫,你修的是福,不著相是菩薩,修的是功德,功德跟福德差別就在此地。從跡象來看,沒有差別,福德跟功德是一樣;從心地裡面去看,差別就完全不一樣。

  第二是迦樓羅王,他在此地代表菩薩「善能救攝一切眾生」。這裡著重在善字,他有善巧方便,能夠救攝一切眾生,救拔、攝取。迦樓羅,翻成中國意思叫金翅鳥,我們中國人俗稱大鵬金翅鳥。這鳥以龍為食,牠吃是抓這些龍,抓這個來吃。佛在此地用牠來表法,金翅鳥抓什麼樣的龍?龍很活潑,生命力很強,牠不抓,牠抓差不多快要死的這些龍來吃,大概那一類的龍不容易逃脫,牠很容易抓到。佛用這個來比喻,菩薩也像金翅鳥一樣抓眾生,抓哪一類?抓根熟的眾生。根熟的眾生容易得度,如果根機沒有熟,菩薩來度他也度不了。所以菩薩攝受一切眾生的對象,第一個是根熟的人。根熟之人,佛在經上講他這個身體叫最後身,在六道輪迴裡面現在這身體是最後身,這身捨掉之後不再輪迴,永遠擺脫輪迴,所以這一生當中在輪迴是最後一個階段。這是菩薩主動幫助第一優先的選擇。「安置涅槃岸」,安置涅槃岸,最殊勝、最方便的,勸這些眾生念佛求生淨土。

  我們想想我們是不是根熟的眾生?自己只要冷靜思惟就知道。根熟的眾生,對這個世間決定沒有留戀,決定沒有貪戀,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真放下,日常生活當中隨緣度日,這是根熟第一個現象。第二個現象,心裡面完全沒有妄想,沒有人我、沒有是非,心地清淨平等,這是根熟眾生的樣子。佛來幫助他,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一聽就歡喜,就能接受,就能夠二六時中老實念,他這一生決定成佛,那就是安置涅槃岸,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涅槃岸,往生極樂世界各個都是一生圓滿成佛。所以淨土法門,古大德說「當生成就的法門」,還有哪個法門比這個殊勝?只要你現前一發心,你就是極樂國中人,現在雖然沒去,將來決定要去。換句話說,你現前就是極樂世界的菩薩,你不是凡人;如果你還有凡世的這些念頭在,那就不是的。「若心有邪歸」,歸就是皈依、就是依靠;你心裡還有邪思邪念,還不能完全放下,菩薩不取你;換句話說,菩薩不攝受你。為什麼?攝受你叫白費力氣,拉不動,不是菩薩不慈悲,是你不肯接受,不肯聽從。所以用金翅鳥這一類的眾生,代表「不壞迴向」;不壞就是善根成熟,一生決定成就。

  緊那羅王跟後面第八位乾闥婆王,這兩類都是帝釋天的樂神,都是善於唱歌跳舞表演的。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演藝人員,就是天上的演藝人員,善於表演,娛樂大眾。緊那羅王在此地表菩薩示現眾生的形狀,示現一個人的形狀,但是他不是人。他的樣子確實是個人的樣子,頭上多了一隻角,頭頂上長了一隻角,佛在經裡面也稱他們叫人非人。看他是個人,多一個角不是人,稱他叫人非人。他是樂神,「常以法樂娛眾生」,故以天帝樂神表之。用他來代表第三迴向,「等一切諸佛迴向」,等是等同、平等。一切諸佛如來都將他修學的功德,這個功德不是因地的,果地上的功德,迴向一切眾生;諸佛如來將果地上的功德,迴向一切眾生共享。菩薩是因地,菩薩學佛,菩薩效法佛陀,也能將一切功德迴向給眾生。就像演藝人員一樣,以全副的精神來表演,娛樂觀眾,讓觀眾歡喜,佛法裡面講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所以這個意思很深。

  小乘佛法裡面,因為是初學,對於歌舞演藝不但禁止,不許這樣做,連觀聽都禁止。唱歌跳舞演戲的地方不准你看、不准你聽,小乘戒律。為什麼?程度不夠。你接觸世間娛樂的場所,你會增長煩惱,把你修行的功夫失掉,所以小乘法裡決定禁止。你要唱歌演戲,或者是去觀看,犯戒。大乘法裡面就開放,為什麼?大乘法裡你有定慧,你不會為境界所動。阿修羅王在第一個迴向就說清楚,「處俗不染」,那你可以觀聽,你也可以去表演,逢場作戲,知道那不是真的,那行!可是現在在我們的社會,我們到底是大乘還是小乘?自己心裡要有數。像泰國、斯里蘭卡是小乘國家,他們瞧不起我們大乘人,他看到大乘人完全都破戒,他甚至不承認大乘的傳戒。你說他有沒有道理?不能說他沒有道理,也不能說他完全有道理。所以小乘的修學適合在一個封閉的社會,專制的制度之下非常適合,真的是一舉一動循規蹈矩。而大乘佛法適合於現代開放的社會,現代講民主、自由、開放,適合於大乘。世尊在《法華經》上說,末法時期,告訴他弟子們,弘法利生一定要以大乘法,釋迦牟尼佛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為什麼在這時代用大乘不用小乘?現在這時代大家的思想都是開放、都是自由、都是民主,用小乘的思想做法現在人很難接受,所以小乘要想在世界上推廣非常艱難。每個人都不願意受這些約束,遠遠不如大乘來得方便,大乘的理深廣,要緊得透徹,如果不透徹,那你得利益反而不如小乘。因此大乘法裡面,對經論的研究討論、深解義趣就非常重要,了解世尊當年在世為我們示現的甚深義趣,我們應當如何學習,現在人所講的活學活用,而不是死學。如果是呆板的去學習,不但你不能靈活運用,很可能用錯,也許你用得不錯,但是時機不對,對象不對,一切眾生得不到利益。所以大乘法裡面講求的是掌握原理原則,方法靈活運用。小乘法著重在方法上,墨守成規,他對於理論上知道的不多,理論原則他不容易掌握,他只能說是墨守成規,在成就上當然比不上大乘。這不是說大乘人就可以不持戒,那你就錯了。大乘人持戒守規矩、守法,養成一個守法的精神。

  大乘戒跟小乘戒,在結罪差別上,我們就深深體會到。小乘戒結罪是論事不論心,譬如殺生,你把動物真的殺掉,你犯了殺戒,小乘是論這個;你要是沒有把牠殺死,不犯戒,你沒破戒。大乘戒裡面結罪是論心不論事,你起個念頭殺眾生,你破戒了,你就犯殺戒。眾生有沒有殺?沒有殺,你動念頭就破戒。如果你沒有動念,你把這眾生殺了,破不破戒?不破戒,不犯戒,沒起心、沒動念,誤殺,不是起心動念殺的。大小乘結罪不一樣,一個從事上結罪,一個從心上起心動念上結罪,所以大乘戒很難持。我們如何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服務眾生,能跟諸佛如來一樣,而表演得活活潑潑,無拘無束,得大自在,這樣來利益一切眾生,所以用演藝人員來表法。

  第四位,摩睺羅伽王。摩睺羅伽,翻成中國是大蟒蛇,在佛經裡面也叫大腹行,蛇沒有腳,牠行動用牠的腹部,腹部伸縮的運動。用牠來代表菩薩「遍行一切而無行」,蛇沒有足、沒有腳,取這個意思。這話的意思就是教化一切眾生,而不著教化眾生相,不是他不做,他真做。以廣大方便,助眾生永斷痴網。蛇這類眾生都愚痴,特別愚痴,用牠來表眾生的愚痴。實在說,諸佛菩薩教導眾生,在佛法裡面叫度眾生,用度眾生這個名詞大家聽了意思很模糊,什麼叫度?很難講、很難理解,實在講是教化眾生,大家聽了就好懂。佛菩薩教化眾生真正的目的,是幫助我們開悟,開悟就破愚痴。愚痴非常複雜,痴念一個接一個就像網一樣,羅網是比喻愚痴複雜,頭數太多。所以用行而無行示現這個方式,這個方式就妙了。《金剛經》上,佛說得多好,「度無量無邊眾生」,這是行,遍行,「而實無眾生得度者」。為什麼度那麼多眾生,實無眾生得度?不著度眾生相。

  佛菩薩在十方世界教化眾生從來沒有停止過,教化的方式太多太多,不一定用言語,言語的教學在無量教學形式當中只是一種而已。所以大經裡面常講三輪教化,三輪是身語意,身語意都是教化眾生的方式。身是表態、動作,讓對方觀看當中、接觸當中,豁然開悟。意是意念,特別是禪宗,以心傳心,以心傳心不要身、不要語。宗門的根性,惠能大師說得好,上上根人,唯有上上根人才能夠以心傳心。換句話說,上、中、下的根都不行,要上上根人。這是佛將一切教學形式歸納這三大類,身語意這三大類。

  以種種善巧方便,都是幫助眾生,這地方沒有說利益自己。迴向行裡面利他就是自利,十住、十行裡面自利就是利他。如果自利跟利他分開來是二法,那你是迷不是覺。這個地方初住菩薩就是法身大士,他們覺而不迷,當然都是入不二法門,都是證一真法界。這是對我們方便說,自他是一不是二,自利就是利他,利他是真正的自利。我們要體會這個意思,在日常生活當中認真努力的修學。這個意思雖然不夠透徹、不夠明瞭,能學習就好;因為行能幫助解,解又能幫助行。只要我們聽了懂得幾分,立刻就去做,這個人善根成熟了。聽了之後不能行,還要等哪一天我徹底都搞明白我再行,這個人善根沒成熟;換句話說,這一生當中很難成就。

  不過這個話也不能夠武斷,善導說得好,「總在遇緣不同」,這個話很有意思。中下根性的人,這一生當中修學有沒有成就,的確緣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如果緣殊勝,緣殊勝裡面第一個,你遇到好老師,這是緣殊勝;第二,你遇到好的同學,同參道友;第三,你遇到很好的修學場所,你只要這三個條件具足,我們的根性差一點沒有關係,可以培養。本來這個根性大概還要過很長時間才能成熟,如果遇到這麼好的因緣可以提前。為什麼可以提前?善知識的薰習,把你的善根福德提前成熟,這很重要。但是這種緣可遇不可求,我們很想去求這個緣,到哪裡求?偶爾遇到,遇到要懂得珍惜,要知道難遭遇。

  我自己的根性是中下根性,我不是上上根,不但不是上上根,連上根都談不上,中下根。世俗人家講,也許我這個命好,運氣好,遇到好老師。所以在學佛修學過程當中,我沒有走冤枉路。方東美先生介紹佛法給我,使我對佛法有正確的認識,它不是迷信,它是智慧的教學,這是我們在學佛的起點上、觀念上就不一樣。我走入佛門不是信宗教,是羨慕釋迦牟尼佛的大智慧,這樣入門的。這一入門之後,遇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的確是我的善知識,他雖然是密宗的大德,他沒有教我學密,他教我學顯教;不是教我學密教,教我學顯教。密教裡面的常識,他也跟我說了很多,我對顯密有了常識性的認識,知道密教是佛家上上乘的修學,不是普通人修的。像念書一樣,密教是研究所,顯教是大學、中學、小學,你沒有小學、中學、大學的基礎,你怎麼能上研究所?除非你是天才,天才也不是偶然,這一生沒學過,前生學過。你的小學、中學、大學基礎前生奠定,這一生遇到密法,你可以修學,否則的話不可能。自己一定要認清自己的根性,要從哪個門去入?佛法的門太多,八萬四千法門,你從哪個門入?非常非常重要。

  而章嘉大師跟我的確非常有緣分,頭一天見面他就把菩薩修學原理原則傳給我,稀有難逢。他傳給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我那個時候,對這六個字理解得雖然不深,可是懂,淺顯的意思懂。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他教我布施。我對他非常尊敬,他教我做六年,我真聽話,真的修布施修了六年。六年把身外之物都布施得乾乾淨淨,只剩下兩套換洗衣服,一床鋪蓋,其他的都沒有,布施光了。在這種情形之下感應現前,有許多事情自己可以預知,很不可思議。實在講這種能力各個人都有,你為什麼能力失掉?你心不清淨。你心為什麼不清淨?你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你要是統統把它布施掉就沒事,你心就清淨。心清淨,世出世間許許多多的事物,你比別人看得清楚,你比別人看得深入;沒有別的,清淨心而已。布施就是真的放下,放下落實,放下之後你就看破。看破是什麼?對於一切境界真的明白清楚,不迷惑,那就是看破,所以看破就是明瞭的意思。

  在此地用摩睺羅伽代表第四「至一切處迴向」,至是到達,一切處這個範圍深廣無盡,表自性。迴向,一般大乘經裡面歸納為三大類:迴向實際,至一切處是迴向實際,迴向菩提,迴向眾生,這是一般大乘經裡面說得簡單,歸納為三類。《華嚴》裡面講十類,一切都用十來表無盡,十是三展開;這十類歸納,還是不外乎三大類。這個意思諸位自己細細觀察,可以能夠體會到。

  第五尊夜叉王,夜叉王是北方天王來代表。夜叉這是很可怕的惡鬼,害人的。北方天王管轄他們,北方是毘沙門,我們一般翻作多聞天王。手上拿一個傘蓋,拿了一把傘。四天王在此地他們的身分是鬼王,毘沙門是夜叉王。經裡面表現的意思,夜叉意思是輕捷,飛行快速,噉人。夜叉是梵語,意思是輕捷,非常敏捷,說明他的身體很輕,動作敏捷,飛行的速度非常快,他吃人,害人。菩薩示現為王,夜叉王是什麼人?法身大士、諸佛如來,看到這一類眾生天天造作惡業,造作惡業將來一定受惡報,果報在地獄,非常之苦。菩薩示現做他們的王,管轄他們、制止他們造惡業。毘沙門王示現為佛的學生,示現為佛門的護法,領導人學佛,底下當然跟著也學佛。這是菩薩示現在這一道,度這一類的眾生。如果不現同類身,沒有方法跟他溝通,沒有辦法教導他們。菩薩大慈大悲,「令愛見羅剎不害法身慧命」,這是菩薩示現做他們的王,目的之所在。愛見是邪見,羅剎是夜叉羅剎,邪知邪見,邪知邪見一定是傷害法身慧命,這要佛菩薩去教導他們,以大慈大悲教化這一類的眾生。

  用他來表「無盡功德藏迴向」。功德這兩個字在講席裡面講得很多,藏是比喻寶藏的意思。無量無邊的功德,藏在哪裡?藏在我們自性之中。這地方要注意到,不是藏在阿賴耶裡頭,是藏在自性之中。阿賴耶裡面不藏功德,如果阿賴耶裡頭有含藏功德,那佛法當中常講,「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那不是把阿賴耶裡面含藏的都燒掉?哪有這道理!阿賴耶裡面含藏的是福德,不藏功德,功德是在自性裡面,這要懂得。沒有明心見性,修一切功德很容易失掉,功德成就不容易。佛慈悲教導我們,如何保持功德而不失掉?忍辱,忍辱能持功德而不會失掉。如果你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能修忍辱波羅蜜,你的功德就不容易成就。《金剛經》上,佛教菩薩雖然講六度,布施、忍辱講得最多,因為布施能修功德,忍辱能保持功德。你雖然能修,不能保持,有什麼用處?隨修隨就丟掉,如何保持非常重要。法身大士沒有問題,真的是天天積功累德,他不會失掉。我們凡夫就很難,所以凡夫一定要懂得忍辱的意義,一定要認真努力學習,再不如意的事情也不能動一念瞋恚心。一念瞋恚心起來,你的功德就完全失掉,火燒功德林。佛法當中又說,「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無量無邊的障門都開了,所以這非常重要。佛在經論裡特別強調忍辱,讚歎修學忍辱之人。《金剛經》上引用歌利王割截身體,顯示忍辱波羅蜜的圓滿,我們講圓修圓證。這樁故事出在《大涅槃經》,《大涅槃經》裡面說得詳細,《金剛經》只是略微提到而已。無盡功德藏一定要修忍辱波羅蜜,忍辱是智慧。

  第六位龍王。龍王是以西方天王廣目天王來代表。龍也是一類鬼神,他是廣目天王所管轄,所以我們看到四大天王的造形,廣目天王手上常常拿的是一條龍,龍是他管轄。龍表善變,隨順多變之人事物,代表什麼?代表社會,代表一切六道眾生。六道眾生變化太大,起心動念,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自己不能控制自己,變化多大!念頭常常在轉,沒有一定,這就像龍善變,取這個意思。世間人變化大,事變化也大,物變化也大。成就自他,歷鍊真實功德,消除眾生熱惱。天王教導我們,廣目天王教我們觀察,觀察入微。對於一切人事物的變化,你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掌握多變裡面的不變,你掌握到原則。千變萬化,它裡頭有一個不變的原則,世間人所謂真理,你掌握到這個,然後你就能控制變化的事物。成就自他,歷鍊,歷是經歷,在一切人事物裡面鍊功夫。真實功德是什麼?戒定慧三學。戒是守法,守法就是隨順眾生,隨順他的多變,隨順是屬於戒學。雖然隨順,自己心地如如不動,那就是定學。又對於一切人事物了了分明、清清楚楚,不迷惑,那是慧學。這就是原則。

  菩薩,像迴向位的菩薩,他在六道裡面能夠隨類化身,恆順眾生,隨機說法。幫助一切大眾,從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和光同塵,能跟大家過一樣的生活,從事一樣的工作。我們凡夫沒有看出他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我們看不出來。但是你要細細去觀察,你會看出來,從哪個地方看出來?他沒有自私自利的心,這是很明顯的。凡夫有自私自利,起心動念為自己,他沒有;縱然他也有,你再看看,仔細觀察,他是假的,他不是真的,他在那裡演戲,在表演,從這個地方看出來。所以他是歷事鍊心,在人事物裡修什麼?修他的戒定慧,那是高級的戒定慧,不是我們初學人學的戒定慧,高級的。他的慧就是深明諸法實相,通達諸法實相,這是他的慧。他的定,《金剛經》上講「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他的戒,一切隨順。真正是《華嚴》裡面所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入的是無障礙的法界。所以廣目天王,這是龍王,大龍王,他代表「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意思很深。

  第七個團體是鳩槃茶王,這是南方增長天王所管轄的鬼神。「自學權實無礙」,自己修學,修學是歷事鍊心,不是關著門在家裡修學,是與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相處當中修學。學什麼?成就兩種智慧,一個是對他的,權智,善巧方便,和大家處得很融洽。跟善人相處很融洽,跟惡人相處也很融洽,這是智慧。善人,幫助他增進善根,惡人,幫助他斷惡修善,都處得好。順境裡面增長善根,逆境裡頭也增長善根,他這個修行才真正會修,這是善學。權實無礙就是理事無礙。「法界智光,以利眾生」,智是權實二智,法界就是自性,自性般若現前,以真實智慧利益眾生。就像經文裡面舉的上首,高峰慧、勇健臂之表法,我們在經文裡面都介紹過。

  他們代表「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等是平等,跟誰平等?上與諸佛平等,下與眾生平等,生佛是一不是二,眾生跟佛不二。由此可知,隨順一切眾生就是隨順諸佛如來,這是我們學佛觀念很難轉過來的地方。哪一天我們念頭真轉過來,隨順一切眾生就是隨順一切諸佛如來,我們菩提道上的障礙就沒有,你修行證果就非常快速。你在念佛堂用功念佛,得功夫成片,得一心不亂,不難!功夫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你看一切人事物都是諸佛如來的化現,都是諸佛如來的示現,你的障礙就沒有,你的性德就現前。性德是什麼?禮敬現前。從心性裡面流出一切恭敬,你的恭敬心現前,稱讚現前、供養現前、懺悔現前,十大願前面四條是最重要的修學法門。性德的流露,那才叫真正懺悔。

  我們今天修懺除業障,怎麼修業障都懺不了,你要曉得原因在哪裡?原因就在有我有他,你的業障懺不了。有是非人我,還有貪瞋痴慢,你是輪迴心,輪迴心修懺悔,怎麼能把罪懺掉?所以你懺悔沒用處,懺不掉。用什麼樣的心懺悔才能把罪懺除?用真心,真心就是自性。你用這個心懺悔快得不得了,無始劫來的罪業,你那個心才一現前,罪業就消除。佛在經上有比喻,譬如「千年暗室」,黑暗就好比是罪業,罪業經過千年的累積,那是多麼深重!佛說,點一盞燈,黑暗就照破了。那一盞燈是什麼?真心,真心裡面的智慧光現前,罪業就消除,境界就轉了。我們能夠將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看作是諸佛如來的示現,你就轉過來,這方法妙得很。我跟你講看作諸佛如來的示現還隔一層,實在講真正是諸佛如來的示現,一點都不假。我跟你這個說法你不相信,我說你把他看作、把他當作,你相信;完全暴露出來你不相信,隔一層你還勉強、還點頭。真的!不是假的。

  這些道理、事實真相,在講席裡常常提醒同修,轉境界,為什麼不肯轉?敬人、敬事、敬物,在生活當中修,這叫歷事鍊心。修誠敬、修稱讚、修供養;供養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服務,說服務大家好懂。說供養,有的時候把意思搞錯,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為一切眾生服務,就是廣修供養。服務要與性德相應,那就叫法供養,與性德不相應,這是事上的供養。事供養得福報,法供養明心見性,這個不一樣。念頭轉過來就是真懺悔,懺除業障,念頭轉不過來是事懺;念頭轉過來是理懺,真正能消業障,真正能滅罪。罪業消除,人的相貌就變,清淨莊嚴。這是「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

  第八位乾闥婆王,東方持國天王管轄,持國天王也是乾闥婆王。他是樂神,帝釋天王樂隊裡面的隊長,中文也翻作香陰、尋香,帝釋天要召他們來表演、來演奏,燃香,他們聞到香就統統來集會。世尊在此地用他們來表中道,樹光、淨目、妙音、普放寶光,皆持國之義。所以我們在持國天王造形當中看到,他拿的是琵琶,我們下面四天王,持國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琵琶表中道,弦樂器,弦鬆了就不響,緊了它就斷,一定要調得適中,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表中道的意思。儒家講中庸,佛法講中道,用我們現在世間人所講,就是恰到好處,也不過分,也不不及;處事待人接物都能做到恰到好處,這叫中道。樹光,樹是樹立,光是光明,這表智慧。他們所建樹的是智慧,中道就是智慧。淨目,淨是清淨,清淨眼觀看一切法。妙音,他們是樂神,是音樂的演奏者,所以與妙音就有關係。普放寶光,寶是自性,用音樂、用表演的方法,將性德自然流露,讓眾生在娛樂當中得利益,娛樂當中開智慧,看到他們表演,聽到他們唱歌,覺悟了。這都是持國的意義,持國名號裡面所含的意思。他們代表「真如迴向」,真如也是實際,迴向真如就是迴向實際。

  第九位月天子,表菩薩得清涼慈,照生死夜。月亮夜晚出現,月光清涼,表慈愛。月照夜暗,夜暗就表生死,佛經裡面常常形容生死長夜。用月表佛光,表佛的教學,佛的教化。經文裡面十個德號,表法十位上首,十個德號都顯清涼的意思。末後總結「淨心遇緣,慈流智發」,顯眾生心寶。這地方要注意,善導常講,一切眾生修學的成就「在遇緣不同」。遇緣的條件在哪裡?淨心。這必須是自己本身具備,本身的心清淨,清淨心就是恭敬心,尊師重道,也正是印光大師所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如果我們對老師沒有信心、沒有恭敬心,老師教我們東西我們不會去做,這一點諸位要曉得。我們沒有把老師的教誨在生活裡面實現,對老師信心不夠、恭敬心不夠。如果對老師有信心、有恭敬心,老師教導一定會做到,尊師重道在這個地方看。佛法裡面,經論到末後最後一句是「依教奉行」,這四個字做不到,你沒有相信佛,你不信佛、你不敬佛。不是說你看到佛像都趴在地上磕頭頂禮,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恭敬。真的恭敬,不必趴在地上磕頭頂禮,問訊都可以不必要。真正做到!佛教我們怎麼做,真的做到,那叫真信、真行,你才得真的受用。所以這樣的心叫清淨心,遇到緣才管用。

  我遇到方東美先生,方東美先生學生多,太多了;那些學生跟我不一樣,我聽話,我照做。章嘉大師的信徒更多,老師所講的不能照做,有什麼用?李老師的學生比章嘉大師的學生還多,我親近他的時候,那個時候台中蓮社的蓮友,名冊裡就有二十多萬人;是李老師在台中教學十年,十年蓮友的名冊已經有二十萬人,居士林這邊的林友才一萬五千人。人數雖然有這麼多,聽話的人不多。所以李老師常常很感慨的說,一萬個念佛人,是指蓮友,台中蓮社蓮友,一萬個人當中真正能往生,也不過是三個、五個而已。那三個、五個是聽話的,能成就,大多數不聽話。上課時候坐在那裡很乖、很規矩,像個學生,老師講的也點頭,出去忘掉了,原形畢露,那有什麼用處?所以難!遇緣,淨心,清淨心,這是真心。他用淨這意思好,比用誠敬兩個字的意思還要好,淨心是沒有污染,它有純的意思,有不染的意思。沒有污染,老師好教,你學得太多、聽得太多,老師不教你。為什麼?心不清淨。也就是你妄想多,你的分別多、你的知見多,老師沒有時間跟你抬槓子,沒有時間跟你開辯論會,只有隨他去算了,沒有辦法認真去教。所以淨心遇緣,淨心這兩個字非常重要。他表「無縛無著解脫迴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