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二四卷)  2008/2/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92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我們從東方法慧菩薩偈頌第二首看起,偈頌第二首。

  【一切釋天王。請佛入宮殿。悉以十妙頌。稱讚諸如來。】

  這首偈是重敘前面「升須彌山頂品」的讚頌,我們看到前面也有十首偈。偈頌裡面我們要留意的就是『一切釋天王』,在在處處顯示出大方廣佛華嚴的境界。佛經上告訴我們,一個世界,我們常常講單位世界,就是小世界,有一個須彌山,這個須彌山頂就是忉利天宮。一尊佛教化的範圍,不是一個單位世界,而是以這個單位世界做基礎,集合一千個單位世界,稱為小千世界;然後再以小千世界做單位,合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為單位,合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才是一尊佛的教區,就是他教學的範圍,叫三千大千世界,有小千、中千、大千。實際上,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這是一般的說法。在大乘教裡面我們看到,佛的法緣不同,跟我們人間的法師不一樣。你看有的法師法緣很殊勝,他的聽眾很多,有些法師法緣就不勝,聽眾很少,成佛也不例外,這裡頭就說明有因果教育。你說這個佛經裡頭哪個地方講因果?這就是講因果。緣是佛在沒成佛之前,因地修行結的緣,你不結緣,法緣從哪來?所以要懂得沒有成佛之前,要跟一切眾生廣結法緣,那就對了。

  法緣怎麼結法?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李老師開了一個班教講經、教講演;教講演大概也教了二、三年,以後教講經,講經這個班只開了兩年,性質就像古時候私塾一樣,完全是私塾的教學法。班上二十幾個學生,兩個人是一組,就是學經教上台去講,兩個人上台,為什麼兩個人上台?那時候在台灣講經,一個是講普通話,一個是講閩南話,台語,翻譯,實際上兩個人講稿完全相同,一個人用普通話念,一個人用閩南話念。所以實際上一個半小時,只有四十五分鐘。我們那時候講經每堂就是一個半小時,實際上是四十五分鐘,可是講稿要寫七、八千字。老師教講經是一個人、一個人教,這兩個人一組,教兩個人,其他同學圍在旁邊旁聽。老師教現前講經的,他坐在老師對面,其他的坐旁邊,輪到哪一個,哪個就坐到老師對面,這麼個教學法,很有效果。可是進度是一個星期一次,也只能這樣的,為什麼?李老師這個班上沒有出家人,全是在家居士,在家人還有家裡的生活,還要工作上班,他哪有時間專心學!都是利用公餘的時間來學講經,所以一個星期上台講一次。

  講一次,實際上他要講三次,第一次是老師把這段經講給他聽,他聽要把它記下來,沒有這個能力記不完全。每個旁聽的同學都要記,能記多少就記多少,記完之後全部給他,他回去整理把它寫成講稿,很費勁。寫成講稿之後,兩天你把講稿寫完,過兩天之後,你在小班班上跟同學們講一遍,這就是試講。講一遍,同學批評,最後老師批評,你哪些地方講得不對,哪些地方講得不圓滿,幫助你改進。那你記下去,回去再修訂講稿。這第二次修訂的講稿才是上講台用的。在講台上講經,台中的蓮友都會來聽,這就要看法緣了,法緣勝的,來的人很多;法緣要是不勝的話,可能只有二、三十個人。所以老師教我們平常要注意結緣。結緣頭一個是禮貌,要謙虛,對人要恭敬。因為老師每個星期講一次經,他的法緣殊勝,聽眾差不多有四百多人,真的是座無虛席。我在台中住了十年,真的十年如一日,常常講堂都坐滿,非常的難得,長期講經。我們這一班學生,老師講經的時候,我們統統做義工,做接待,外面來聽眾的時候,我們在大門口就接待他,陪他進來,幫他找座位,這就是結緣。也能送一點小禮物,什麼小禮物?那個時候我們這些學生都很清寒,生活都很困苦,老師教我們買糖果、買花生。花生一個人一粒,一個人一粒花生那用不了好多錢,可以結很多緣。用這些方法,我們就懂得怎麼樣跟大眾結緣。

  我們正式學講經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真正學講經的人,你每到一個地方,道場、寺廟,進去一定是到大殿裡面去拜佛拜三拜,那跟一般人拜不一樣。拜是許願,第一拜跟這個道場結緣,我跟這個道場有緣,道場的住持、主人;第二拜跟這個道場的護法有緣,跟他們結緣;第三拜跟這個道場所有的信徒結緣,所以拜的意思不一樣,那你將來到這裡來講經,法緣就殊勝了。這要用心,否則的話,你這三拜就白拜了。這是老師教導我們。如果有力量,對道場的布施供養,那個緣就結得更殊勝!所以要懂得諸佛如來在因地上作菩薩,跟大眾結的緣不一樣。法緣很殊勝的,成佛之後,他教區不是一個大千世界,有兩個大千世界,甚至於有三、四個,有十幾個大千世界,那個不一樣。

  你懂得這個道理,你才曉得阿彌陀佛的法緣無比的殊勝,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勸他的大眾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你就知道,所有一切諸佛的剎土全是阿彌陀佛的教區,所以阿彌陀佛的教區遍法界虛空界。《華嚴經》也不例外,到最後,文殊普賢給我們介紹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毘盧遮那佛還是要讚歎阿彌陀佛。文殊普賢把華藏世界的這些菩薩,四十一位菩薩;四十一位不是四十一個人,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是講四十一位,把華藏世界所有的菩薩都帶到極樂世界去拜阿彌陀佛。我們世間人的確有很多人不高興,你把我的信徒都帶走,可是毘盧遮那佛很高興,為什麼?到了極樂世界,他們就成佛了,快!在華藏世界修行成佛慢,到極樂世界快,道理在此地。從這裡看到佛菩薩心量大,沒有一點點嫉妒心,哪個地方殊勝,都勸他到那裡去參學。諸佛剎土裡面,極樂世界是第一殊勝,所以一切諸佛都是勸他的弟子,菩薩弟子、聲聞弟子,這些大眾到極樂世界去參學,成就快。佛菩薩決定沒有私心,沒有說我是你的老師,你是我的徒眾,除我之外你不可以到別的地方去,不是的。所有諸佛都希望你到極樂世界去,這個道理要懂。我們學了之後,心量自然也就拓開。

  六道凡夫修行很難成就,這裡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放不下,我到這個寺廟裡面來,來久了跟這個寺廟有感情,跟這個寺廟人都熟了,到別的道場去好像不好意思,好像有背叛。只有真正有道心的,真正想成就人的,你在我這裡不能成就,你到另外一個道場去容易成就,他會勸你去,這是真善知識。決定沒有門戶之見,為什麼?在我的道場不能成就,在他的道場能成就,各人根性不相同,宿世的因緣不相同,每個道場的道風、學風不相同。像中國自古以來的道場,確實門庭施設不一樣,五台山專弘《華嚴》,浙江的天台山專弘《法華》,那就不一樣!我想學《華嚴經》,我在天台山,天台山的大師一定勸我,你到五台山去,那個地方大家一起都學,方便!你在我這裡,我沒有時間特別教你。所以寺院庵堂都是專科、大學。中國這十個宗派,裡面修學的經教不相同,但是方向目標決定相同,可是方法,依據的經典,修行的方式,個個不一樣,這才叫八萬四千法門。同一個宗派,每家的規矩也不相同,譬如淨土的經典,有些人喜歡蓮池大師《疏鈔》,有些人喜歡蕅益大師《要解》,這就得分兩個道場教,一個道場就會搞雜亂,就得分兩個道場。總而言之,在中國自古以來,儒釋道三家統統都遵守古聖先賢的一句話,「教之道,貴以專」。為什麼?專才能得定,才能成就三昧。三昧就是得定,心定了,定生慧,生智慧,智慧現前他就能貫通。這是修學真正的目標,是要幫助你開悟。我們懂這些道理,從經文上看,你看你的心量多大,決定沒有拉信徒的現象。這個信徒、自己的學生到別的地方去,老師生歡喜心,沒說他背師叛道,沒有。

  不過參學是有條件的,你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沒有這個能力,老師是決定不准你出去參學。你跟定一個老師,他領路,他要是領錯了路,他負責任,他背因果。到你自己有能力辨別真假、邪正、是非,老師一定鼓勵你去參學,不再把你留在身邊,為什麼?你已經認識路,你不會迷失方向,你不會走錯路,老師就放你出門。在過去講出師,現在講畢業,你就畢業了。畢業之後,你就可以到處參學。像《華嚴經》最後善財童子給我們做示範,他的老師是文殊師利菩薩,在老師會下修學,到有能力辨別,這個能力條件是什麼?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也就是說初住菩薩,你證到初住,老師就勸你出去參學,不要再跟老師了。這個條件高!如果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會起心動念,不行,你只能一個老師跟到底,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為什麼?你煩惱沒斷,你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你要出去離開老師,很容易迷失方向,很容易錯認目標,那就受害了。所以老師不容易。

  李老師在台中教學三十八年,始終不敢自稱為老師,別人都稱他老師,他自己不敢稱,都是做很好的榜樣給我們看。他自己始終看待這些學生是同學,自己是什麼身分?學長的身分來幫助大家。我年歲比你大,學的時間比你長,懂的比你多一點,幫助你,不敢以老師身分說,這是謙虛!這在現前這個社會非常重要。古人有所謂「人之大患,在好為人師」。這真的是有,不是沒有,這是人最大的毛病,喜歡做別人的老師。真正的聖人,真正的老師,他不是這樣,他總是以同學身分。這是什麼?教你謙虛,預防你傲慢。這個傲慢是與生俱來的煩惱,不要學的,他自己自然就有。

  我們迷失了自性,講席裡常說,一念不覺這就迷了,所以迷是一念;一念迷了之後就是阿賴耶識,一念就變成阿賴耶。從阿賴耶就生起轉相,這個轉相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心法,現在的名詞叫精神。自性裡頭,精神跟物質都沒有。這個精神就是見聞覺知,唯識裡面叫做第七末那識,第八識生起第七末那。末那就有四大煩惱常相隨,實際上末那識的性質就是四大煩惱,第一個就是「我見」,執著有我,他連身都沒有,執著有我,執著什麼?執著阿賴耶的一分認作我。有了我,後面就產生「我愛」,諸位曉得,我愛是什麼?貪;「我痴」,這個知道是愚痴;「我慢」,傲慢,這個傲慢叫俱生煩惱。什麼時候你有第七識?我見,我愛,我痴,我慢。你要曉得,慢是瞋的一分,就是貪瞋痴它就有了,一迷馬上就有。實際上,現在我們搞清楚了,在大乘教裡搞明白了,就是性德迷了之後它變質,悟了之後它又恢復正常。我痴從哪裡來的?我痴是自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變成痴。自性裡面的德相,德變成貪愛、變成瞋恚,這是德變的。有了這個東西,物質現象就發生,境界相。境界相現前,叫做相分,末那識是見分,相分就有了。再跟你細說,八個識五十一個心所,每個心心所都有四分,自證分、證自證分、見分、相分,說得很微細,統統是迷了以後才發生的,悟了以後什麼都沒有。所以確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可是迷的時候,這一展開無量無邊的法相,無量無邊的世界,遍法界虛空界,世界數不清楚,須彌山也數不清楚,忉利天王也數不清楚,不知道有多少!「一切釋天王」。

  這裡面就有高等科學,佛法裡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意思我們要是細心去思惟也不難懂。佛法是教學,好像我們現前全世界不分國家地區,都有小學,都有中學,都有大學。你念小學,小學畢業了,你走遍全世界,哪個學校都差不多,都平等的。忉利天頂就好像小學畢業,初住菩薩好像升入初中,初中一年級,畢業馬上升初中,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你必須到這個境界,你就看到這個境界。你是小學生,你看到小學境界,不知道中學境界是什麼樣子;到了中學當中學生,不知道大學是什麼樣子,就是這麼個意思。所以你看到的儀式也都相同,小學教學的方式,中學教學的方式,禮請老師進入忉利天王的講堂,宮殿就是講堂,善法講堂,都是以十首偈,十代表圓滿,讚佛德,讚歎佛的智慧德相都相同。

  這也是告訴我們,我們要建道場,這些規矩都要有,這是十方諸佛都一樣,都沒有例外的,這是自然的法則,應該是這樣的。你要問為什麼?這裡有很深的意義,我們請一個老師到這個地方來講學,禮請的時候,一定要莊嚴道場,為什麼?對老師的恭敬,對我們學習功課的恭敬,這是重道,重道你就尊師。真正的目的是引導大眾來學,一般人看到這裡布置得這麼講究、這樣的富麗堂皇,他就進來了。一進來,這個介紹人,老師還沒上台,或者老師剛剛進來,升座了,對老師的介紹。我們這品經就是對老師的介紹,讓聽眾在沒有聽老師講演之前,先對老師有個認識,這很重要。所以前一品經跟這品經都是對老師的介紹,你看講堂的布置、禮請的儀規。特別底下十位菩薩,每位菩薩有十首頌,一百首偈頌是介紹老師,這很有必要,我們都要懂這個規矩。如果說請老師來了,就請他上台,給他一鼓掌就請他開講,對他沒有介紹,這實在講,對他不尊重,對我們邀請他講授的課程不尊重,對聽眾不尊重,這就太草率了。所以這是介紹的必要。

  下面有三首,這三首是重敘這一品前面的兩段,前面兩段文不長,可是意思很豐富,我們用了不少的時間給同學們介紹出來了。這個地方我們念一念:

  【彼諸大會中。所有菩薩眾。皆從十方至。化座而安坐。彼會諸菩薩。皆同我等名。所從諸世界。名字亦如是。本國諸世尊。名號悉亦同。各於其佛所。淨修無上行。】

  這是前面所講的,在此地重複說一遍。前面我們講過十種同,這個同真的是遍法界虛空界所有十住都同。就像現在,好像我們在學校念書,你念中學,初中的三年,在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地區,言語文字可以不同,它教學的科目大致相同,這是世間法。在佛法裡面講完全相同,為什麼?因為佛法教你離妄想、分別、執著,你想想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還有什麼不同的。所有一切的差別都是從分別執著來的,分別執著沒有了就相同。再跟你說,同到什麼程度?同到相貌都相同,他同一個程度,這什麼道理?其實有道理。你看世間看相算命的,我們講命相家,他們常說相隨心轉,兩個人相貌相同,你就能夠斷定他們想法、看法大致是相同的,他們的愛好也可能相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記得我在年輕的時候在中學念書,抗戰期間在貴州,我同班的一個同學姓張,那時候我們同班人數不多,好像只有十五、六個人。所以抗戰期間同學真的比親兄弟還要親密,互助合作,都在逃難,都離開家庭,學校就是家,老師就是父母,同學都是兄弟姐妹。抗戰勝利之後,我回到南京,繼續在南京第一中學讀書,同學當中有一個同學,姓什麼、名字都忘掉了,跟我在貴州念書的張同學面貌一樣,個子也差不多高,走路的樣子也很像。我有一天就把他叫過來,就跟他說你有什麼嗜好,你有些什麼毛病。他很奇怪說:你怎麼都知道?我說我試試看。他說怎麼試?我就說我過去有個同學相貌跟你長得一樣,一講完全對。相隨心轉,相貌一樣,心一樣;心不一樣,相貌不一樣。

  所以佛在經上跟我們講,佛佛相貌完全相同,菩薩大同小異,那個小的不相同,甚至於我們凡夫看不出來,我們粗心大意看不出來。可是阿羅漢就很明顯,阿羅漢面貌不一樣很明顯,菩薩面貌不一樣就很難分別,佛是根本你就沒法子分別,為什麼?佛是煩惱習氣全斷盡,他怎麼會不同?菩薩,我們知道分別執著沒有了,只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相貌就很接近,差別很少!阿羅漢他還有分別,當然他的相貌差異就很大;凡夫更不必說了,找兩個相貌相同的人真不容易,我這一生就碰到這麼一次,第二次就沒有碰到。這說明佛經上講的相隨心轉,很有道理。那我們一個人的相貌會不會變?會變。我們自己,現在這個時代照相技術很進步、很方便,如果我們從童年的照片都能夠保存下來,你就看到年年不一樣,有些人變好了,有些人變得很難看,真有。變得很難看的,一定是他的脾氣非常不好;有人變好,那一定是很有修養,真會變。不但相貌會變,體質也會變。佛說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相貌、我們的身體是心想生。誰是你的主宰?你的念頭才是你真正的主宰,決定不是外面,外面任何力量主宰不了你,你的念頭主宰了你。如果你修十善業,你的面貌、體質一年比一年好;如果你造作十惡業,你的相貌跟體質就是一年不如一年,很明顯!

  說到這樁事,今天有同修給我一份資料,應該我們的公告欄裡頭會貼出去,題目是「如何救救我們的地球」,這是美國太空總署發出來的。怎麼救法?它提出四條,要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努力去做,第一個是吃素。地球的危機是什麼?就是地球變暖,溫度升高,速度太快了。過去科學家的預測,南北極的冰全部融化大概是要四十年,可是去年跟今年去觀察的時候,叫人感到非常驚訝,就是融化得太快,出乎人意料之外。那照去年這個數據來看,可能十年都不到就會融化了。這個事情跟我的想法差不多,我們聽到科學家這些報告,所以我去年到紐西蘭去做實地調查。紐西蘭是靠近南極,我們上到庫克山,這是靠南面距離南極最近的一座高山。這個山上是冰河,我們坐直升飛機上去,飛機停在山頂雪地上,我下去手在地上抓冰雪,手全是溼的,這讓我非常驚訝。二十年前,我在加拿大,北極那邊的冰河,我們去參觀遊覽的時候,地上抓的雪,手是很冷,雪撒到地上的時候,手上沒有水,這是正常的,怎麼現在一碰一手都是水?我那時候的想法,我說冰這個速度在融化,我的估計是七年。他們現在這個消息傳來,說恐怕到二0一二年,二0一二年只有五年,那比我想的還快。這個冰融化之後,全世界的海水會上升大概六公尺半的樣子。那我們想我們香港許多填海的這些地區,大概只高出海面一公尺,海水要漲到六公尺半怎麼辦?六公尺半應該是兩層樓,要被淹兩層樓,這問題非常嚴重。

  為什麼要叫我們吃素?有理由。現在科學家發現,過去總講二氧化碳的排量排得太多,都是責怪工業,汽車、飛機、工廠排的這些東西造成溫室效應。現在的研究發現,飼養動物,動物排出來的排泄物遠遠的超過這些工業排出的。所以勸全世界的這些國家領導人,希望大家帶頭來提倡素食,不要再吃肉了,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教我們使用可以再回收的資源,盡量節儉不能浪費。第三個教我們盡量去騎單車,不要用消耗能源的這些車輛。第四個叫我們少消費,也就是不必要的消費不要去花錢。它說如果這四種做到了,我們這個地球就有救。現在是非常危急,現在要不救的話,那就來不及了。你看看二0一二年,我們今年是二00八年,只有五年的時間。去年,我看到一個預言,預言一再警告,他說我們拯救地球危機的期限是到二00七年年底,是個界限;二00七年要不做的話,這個地球就沒得救了。這個科學報告放寬了一點,所以現在還來得及,現在是二00八年。二00九年、二0一0年恐怕就來不及了,確實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好在我們學佛的同學都還不錯,大概這四樁事情,他的勸告,我們比較容易做到。我們再看底下一段,有兩首頌,「勸觀佛力」,第六、第七。

  【佛子汝應觀。如來自在力。一切閻浮提。皆言佛在中。我等今見佛。住於須彌頂。十方悉亦然。如來自在力。】

  佛陀教學跟我們中國古人可以說是同一個原則,那就是身教第一。要做出榜樣給人看,讓人在這裡面真正的省悟過來,這個教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果是只期望別人,自己沒有做到,這個教學效果會很差,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佛、菩薩、阿羅漢,我們東方這些聖人,在我們歷史上所記載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都是做到之後才說,沒有做到的不敢說。凡是說出來,他統統都做到,都已經變成日常生活,所以才有人相信,才有人肯學。中國古老的承傳,世世代代可以說都沒有中斷,可是現在至少中斷了一個世紀,也就是一百年。一百年的時間不算長,但是也不算短,我們現在再把它恢復過來,是能夠恢復得過來,但是相當吃力。現在也似乎在這個臨界點,不恢復就不得了,一定要恢復,跟美國太空總署提出警告很類似。傳統倫理道德因果的教學如果能恢復,這世界有救。恢復難不難?問題在人,你要肯做不難,不肯做就真難。巴西的預言家告訴我們,他也是講到二0一二年,這個世界有嚴重的災難。他最後講到的是二0四三年,他說到二0四三年,全世界的人口只剩下十分之二,也就是說全世界的人口百分之八十,一百個人裡頭八十個人都不在了。全世界現在將近七十億人,到那個時候只有十幾億人,都在這個災難當中死亡。三十年很快!這個警告很嚴重。他在末後也提出來,能不能救完全在人。人如果真的能回頭,不再造惡業、不再自私自利,起心動念能多想著別人,能多想著社會、想著大眾,這個世界就有救;如果人還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還是損人利己,那這個世界就沒救了,跟太空總署這個勸告能相應。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能夠素食,素食是什麼?不殺生。佛在大小乘經裡面講得太多,我們這個世間眾生所有一切災難,根源是什麼?就是殺生。你殺他,他不甘心、不情願,他要報復的,所以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一個戰爭、一個大的劫難,死亡的人數幾十萬、幾百萬,甚至於幾千萬,為什麼?都有因緣果報在其中。我們讀《釋迦譜》,裡面記載有一段琉璃王滅釋迦族,佛在世,佛以他的神通道力,想救他們的家園都不行,為什麼?共業。琉璃王對釋迦牟尼佛確實也很尊敬,佛是試圖去攔阻他的軍隊,僧團在那個地方,他繞道繞別的地方去;再到那邊去攔,他又從這邊繞去了,最後還是把釋迦族滅掉。少數釋迦族的人逃難,逃到中國的西藏,後藏,在那邊就落戶,以後再沒有回去。所以釋迦族也都到中國來了。目犍連有神通,在當時戰亂當中,他救了大概五千人,他真大神通。五千人放在哪裡?放在他缽裡頭,他吃飯的缽。他把這個缽送到天上,認為這個安全,沒事情了。他對釋迦牟尼佛說,他救了大概將近五千人,佛問他在哪裡?說是在天上,在缽裡面。佛說:你有沒有去看看缽裡頭?沒有看。佛說:你去看看。好,他從天上把這個缽取回來之後,裡面的人都化成血水,沒有一個活的。所以目犍連很難過,問佛這什麼原因?佛說這是業報。從前這個地區是村莊,遇到旱災,人民沒東西吃,所以就打河裡面的魚,把水放乾了,那個魚全部都抓起來吃掉。這個魚是兩個族群,非常怨恨,我們沒有得罪這些人,為什麼下這種狠心來滅我們?有一個族裡頭,牠們也有族群,這個魚就發誓一定報仇。他說當時捕魚的這些人是釋迦族,捕魚這些人,琉璃王就是被捕的那些魚,現在碰到了,冤冤相報,沒法子,這是定業。這個示現,實在講都是教育,教導我們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真的是吃牠半斤要還牠八兩,這是因果教育。釋迦牟尼佛在這個時候頭痛了好幾天,都是做樣子給我們看。為什麼?那一次釋迦牟尼佛也在場,他是小孩八歲,看到人家捕魚他很歡喜,看那個大魚,他就拿個小棒子敲魚頭,所以這次在災難當中他頭痛,他敲魚頭。世尊示現給我們看的,這些事情是真實。

  美國二次世界大戰那個時候有個預言家叫凱西,他的資料很完整的保存下來,在美國他有個私人圖書館,研究他的人很多。他不少預言,裡面最重要的一個,他就講二一00年,這個世界完全換成一個新的面貌,他會再回來看;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可能又恢復到原始了。他又告訴人,任何一個人在這一生當中的遭遇,無論是順境是逆境,沒有一樁事情不是跟過去世有因果關係的,大事小事。這個話說得就跟中國古人所謂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一生的遭遇都是命中注定的。我們看《了凡四訓》,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給他算命,就算得那麼準確,二十多年一點都不差。所以他相信,沒話說了,也不打妄想,打妄想沒用處,跟雲谷禪師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幾乎是不起心不動念。那我們知道佛門裡面講,不起心不動念,那是大菩薩,法身菩薩,不是一個普通人能做到的。所以老禪師對他佩服得不得了,問他:你用的什麼功?凡人從來不可能的事情,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他就說明,他沒有功夫,只是命被人算定了,起心動念有什麼意思?沒用處,所以乾脆不起心不動念。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凡夫。了凡先生一問,什麼是凡聖?他才給他講清楚、講明白。他的不起心不動念落在無明裡頭,他不是禪定。凡夫不是妄念多,就是沒有妄念;雖沒有妄念,他什麼也不知道,叫無明。這兩種都是叫業障,障礙你明心見性,障礙你得禪定。雲谷禪師把事實真相給他講清楚,命運是自己注定的,不是別人,你前生的造作。所以人要知命,這是學問的功夫,孔老夫子五十而知天命,四十不迷惑了,五十知天命。知天命的人安分守己,這都是沒有遇到雲谷禪師,遇到雲谷禪師說命運可以改造。怎麼改法?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命運就改了。所以命運被人算定,過去生中所造的,定數;這一生當中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是變數。如果變數大,這個定數就改變了。了凡先生相信命運,所以他善也不做,惡也不做,善惡都不做,命運就非常準確,二十多年一點都不錯。所以我那個時候讀《了凡四訓》,我稱了凡先生叫標準凡夫,明瞭之後這一改,馬上就不一樣。

  所以我們為佛弟子,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要知道觀察,『如來自在力』。如來從相上說,釋迦如來、毘盧遮那如來,《華嚴經》上說的,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如來。世尊在經典裡面給我們介紹,我們要細心觀察,你細心去看,不要研究,不要分別,不要執著,佛家裡面講觀;如果有分別、有執著,是世間人講的研究。為什麼?你落在意識裡頭。觀是不用意識,第六意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觀就不用第七識、不用第六識。我細心的看,我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看久了,真相豁然明白,這是作觀。所以觀,他心是定的;研究,他心是動的,就是說他有分別執著。這是佛法跟世法用功方法上不相同的地方。

  你要學會了,在日常生活當中統統用觀,佛經上的名詞叫「觀照」,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都用觀照,那就跟佛一樣。佛用觀照,菩薩用觀照。這個方法真的會用,功夫得力了,用久了自然就得定,得定叫「照住」。照住就是三昧現前,三昧是禪定,禪定現前。定久了之後就開悟,開悟了叫「照見」。所以大乘教裡面這三層功夫,首先是觀照,照住,照見。你看大家念《心經》念得多,《心經》一開頭,「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照見是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五蘊皆空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觀世音菩薩見到了,照見了。照見就是證得了,我們沒有證得,我們聽佛這樣說的,我們要常常用這個方法,不要在這上面去分別執著。在這些六塵境界裡面分別執著,這是打妄想,這叫造業,這不是修行,如果說修行,那是修六道。如果造作不善的業,那你是在修三惡道,那也是道,你在修鬼道,貪心重的修鬼道,瞋恚重的是修地獄道,愚痴是修畜生道,都是道。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它反過來,我們念佛重要,比什麼都重要。

  對六塵境界看得淡,能常常用觀照,就是把佛在經上所講的,我跟它對比一下,《般若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那我們想想,常常可以想著《仁王經》上所講的,雖不是真實的,它貼近真實,容易觀想。《仁王經》上講,用我們現在的話說,這個現相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我們所看到的是相似相續相,這容易觀。彌勒菩薩所講的,那更細了,那個我們很不容易體會到,他說一彈指是三十二億百千念生滅。這個太微細了。實在的,我們不用佛法,我們用世間法,效果相同。我們就用電影放映機的底片,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念念不住,它不停,每個生滅的相都不相同,因為它太快了,速度太快,我們感覺當中是一種相似相續的現象,這個要是能觀成有好處,為什麼?全是假的。我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形相,就像電影銀幕裡面的攝相是性質相同,不可得。所以《般若經》上說得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你能看出這個現象,你對這個世間得失的念頭漸漸淡了,想擁有的念頭慢慢的也淡化,為什麼?擁有不到。不但是外面境界你擁有不到,連自己身體都不行,這身體不是自己,你能夠擁有到嗎?然後你就會學佛菩薩,這個身體暫時用用而已,隨時可以放下。畢竟這三種煩惱同時放下不是容易事,妄想、分別、執著。知道世出世法事實真相之後,我們有個新的看法,這就是哲學裡面講的宇宙觀、人生觀,我們有個新的看法,這是假的不是真的。常常想到這是假的不是真的,慢慢就會覺悟,真的回頭了。這是訓練我們看破,看破就是看清楚事實真相。看清楚了,放下了,分別執著放下,自在力就現前。

  經教裡面告訴我們,放下五種錯誤的看法,你就成須陀洹。須陀洹比我們自在,他恢復了兩種自在力,我們世間人講神通,哪兩種?第一個天眼通,第二個天耳通。他的眼睛比我們好,我們年歲大了眼睛不行,要戴眼鏡,他不需要,他有天眼,我們看不到的東西他能看見,我們聽不到的,他能聽見。換句話說,這兩個能力恢復了,我們跟遠方的朋友交流,不要用這些科學工具,不需要用手機。在這個地球上,無論朋友在哪裡,你要想跟他溝通,只要把妄念一放下,無論他在哪裡,你看得清清楚楚,他在說什麼你也聽得清清楚楚。再多放下一些錯誤的想法,前面是錯誤的看法,錯誤的想法是思惑,放下一些,你證二果,斯陀含,能力又恢復兩種,宿命通、他心通,這個能力大。宿命通,知道自己過去,我前生幹些什麼事,再前生幹些什麼都知道,就是你的記憶力恢復,你能夠記得前生、宿世的事情。另外一個能力是別人心裡想什麼你知道,他心通。到第三果有神足通,飛行自在。有神足通的人,到哪裡去不需要坐飛機,不需要交通工具,他念頭想的時候,人就到了,有能力分身,有能力變化。像《西遊記》上講孫悟空七十二變,三果聖人比孫悟空的本事大多了,孫悟空只有七十二,三果聖人七百二都不止,他有能力。所以沒有看破,不肯放下,總認為放下我吃了大虧。殊不知放下你得大好處,你自己沒辦法想像的;你不放下,你想爭一點,全是假的,而且是你決定爭不到。你所爭到的,用什麼樣手段得到的,全是命裡有的;命裡沒有的,你決定得不到。名聞利養、功名富貴全是命裡有的。

  所以明白人說了一句明白話,「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求不到。這個明瞭之後,你損人利己的念頭自然放下,十善業自然能做到,十惡業放下了。自己沒有錢,看到別人丟掉的錢,你也不會動它,為什麼?我命裡沒有,安分守己,就能夠做到,自己再苦、再窮,絕沒有佔別人絲毫便宜的念頭。這個人不傻,這個人聰明,這個人真有福,為什麼?不義之財你想得來,你沒有想到你付出多少代價?太多了。這屬於偷盜!特別是國家的財物,三寶的財物,這沒辦法償的。三寶是十方供養的,你拿去,你將來還債要還十方眾生的債,為什麼?他都有分,還不完!國家債也很難還,中國十三億人口,你要是盜取公家的財物,那這個財物的主人是十三億人民,你欠了這麼多債,你想你哪一輩子還得清?了解事實真相,他自然就不至於幹這種傻事。出家了,或者在道場做義工,對於道場物要愛惜,要惜福,那是莫大的福報,這修福。如果任意糟蹋,認為這是十方來的,好像來得很容易,不珍惜,那你就是折福,折得也很厲害。你過去修的那一點福報,在佛門裡面幾年就折完了,折完就沒福,那就很可憐。這些道理事實真相都要了解,都要明白。經典上常說,戒律裡面講得更多、講得更詳細。所以自在力,世間裡面、六道裡面,修善法來的;佛法裡面,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來的,自性裡面的大自在現前了。

  清涼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這兩首偈,「勸觀佛力,更發勝心,即前品不起而升」。你仔細看佛,你看佛這個多殊勝!看佛是什麼?看自己。為什麼?自己是佛,佛是自己。為什麼現在釋迦牟尼佛能做到,我做不到?釋迦牟尼佛妄想執著分別放下了,我今天做不到是被妄想分別執著累贅了,虧吃在這裡,除此之外,沒分別。所以你真看清楚、看明白,你發殊勝的心,要成佛,要超越,不可以再墮落。佛有能力在菩提樹下沒動,忉利天宮他也在那邊。這前面說得很多,清涼還有註解,在《鈔》裡面,我們可以把它念一念。這二首頌「勸觀」,「前品成於四句,亦從此生,謂前一偈半,即指上文,是不起一切處而升一處;後十方悉亦然,單取十方須彌頂亦然,即是不離一切處而升一切處,取上一閻浮提對此,則是不離一處而升一切處」。這裡頭重要的一句,「取上一閻浮對我等今見佛,住於須彌頂,即不離一處而升一處,如來自在力(這一句)通於四句」。

  如來在哪裡?這是真的,一點不假,為什麼?相是心現的,法性遍一切處、法性遍一切時,無處不在,這是眾生跟佛一點差別都沒有,哪個地方有緣,哪裡就現相。所以經裡面常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你要肯定,你要細心去觀察,一切相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會變現,變現的也都是幻相。所以我們常常想到電影的放映機,在銀幕上呈現的幻相,整個宇宙的現象就是這麼一個道理,你從這放映機就看出來了。不過它的速度快,放映機速度慢,快的速度是我們無法覺察到的。我們才起一個念頭,那不知道換了幾千億的,我們叫幻燈片,換了幾千億張的幻燈片,你怎麼能覺察到?真的是心現識變。如來果地上如此,我們現在還是如此,我們每天接觸的一切大眾從哪裡來的?心現識變的,一個道理。明白之後要學佛,學什麼?學佛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做不到,我們先在這上下功夫,不分別、不執著。你自然就能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會做到像菩薩一樣,跟一切眾生相處,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為什麼?你的心清淨,你的心平等,性德裡面的大慈悲心透露出來,也有一點自在現前。

  那我們居住的環境,人家報導有災難,你聽了之後怎麼樣?你聽了心很清淨,很平安。為什麼?這個環境唯心淨土,唯心穢土,淨穢沒有離開心。所以你在極樂世界不會生歡喜心,為什麼?那是煩惱,不會生煩惱;你在娑婆世界遇到這個地球上大災難,你沒有恐怖。迷的人受,受驚慌恐怖;悟的人不受,如如不動。那麼,這個身體呢?身體隨緣,這個地方眾生需要你服務,你的身體會留下來;如果隨這個災難消失,這個地方的世間緣盡了,不需要你在這裡服務,你到他方世界去了。這個地方世界有沒有離開?沒有離開;那個地方世界有沒有到那裡?也沒有。為什麼?沒有空間,沒有遠近,這才是事實真相。這些是現在所謂的高等科學,真的是尖端科學。就像我們看電視,我們不想看,頻道關起來,它就沒有了;想看那個頻道,再按個鈕,那個頻道現前,你說這個相有沒有來?有沒有去?沒有,你按到它有。相隱了、不見了,不是不在,你隨時按,它隨時在。只有隱現不同,隱現是緣,眾生有感它就有現,沒有感它就不現,就這個道理。佛菩薩是眾生心感,他才有應,我們這六道凡夫是業感,業裡面有兩種,有共業、有別業,別業是屬於自己的,共業是屬於大眾,這裡頭緣很複雜,它是事實真相。你看經上叫我們觀察,叫我們細心去觀。末後三首偈是「舉因結果」。今天時間到了,後面這三首我們明天再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