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八六卷)  2006/12/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86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第四段「明無方大用分」,十門三昧業用,請看第九門,「主伴嚴麗三昧門」。在社會或者是群體總離不開主伴這個關係,主伴在中國倫理上來說就是君臣,父子有親,君臣有義,主是君,伴是臣。這個意思非常之廣泛,用在家庭裡面,家長是主,家裡面所有的成員是伴;用在講堂裡面,講堂裡面是老師跟學生,老師是主,學生是伴。以此類推,所有社會群眾裡面一定有主伴,主伴範圍就非常的廣泛。除了人與人之間之外,你仔細觀察,動物裡面有,植物裡頭也有,再擴大去看,天地鬼神。十法界裡面,無論是動物、植物、礦物,都有主伴這一倫的存在。我們看山,山有主峰,在很多山丘地帶裡面,你可以看到一個最高的高峰,這是主峰,其他比較低的都是伴。由此可知,主伴也能涵蓋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現象都包括在其中。境界雖然這樣的廣大,深廣無盡,可是此地依舊是以人為主。

  嚴是莊嚴,麗是華麗,麗也是成雙成對。在佛法裡面講,主跟伴是平等的,主不是唯一的主,這跟一般宗教不一樣。宗教裡面講的神、上帝,那是唯一的主;佛法不是的,佛法這個主好像是輪流作主。我們在佛經裡面讀到「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就像舞台表演一樣,他在台上表演主角,那麼當然還有配角。配角是哪些人?配角可能裡頭有他的老師,有他的長輩,有他的師兄弟,舞台表演。但是他唱主角,在舞台上他是主,其他人統統是伴。所以佛經上常講,一尊佛出世,就是這一尊佛(像釋迦牟尼佛)應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他作主。伴是什麼?菩薩是伴,阿羅漢是伴,辟支佛是伴,人數可多了,總有幾萬人。這些人許多都是古佛再來的,大菩薩再來的,還包括護法。當年佛陀在世,在家的這些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很多都是跟佛一起來的,來唱配角的,這台戲才唱得圓滿。所以他用嚴麗,莊嚴華麗,演得漂亮。下一台戲,另外一個人作主,釋迦牟尼佛就作伴,所以這個要懂得。

  在中國古代叢林,叢林制度是叫做中國佛教,在印度沒有,叢林是中國發明的。叢林是什麼?就是把佛教的教學正規學校化。世尊當年在世,教學是私塾,跟孔老夫子一樣沒有正式的學校,固然天天教學上課,沒有正式學校。到中國來的時候,百丈、馬祖正式建立叢林,那就是正式學校,它有制度。所以叢林裡面有主席,我們一般也稱為方丈,也稱為住持,他是主,他等於校長,下面所有的執事就是伴。你看他下面有首座,首座管教務;有維那,維那管訓導,這個諸位要懂,不是說他只是敲大磬的,不是,維那管訓導;有監院,現在稱當家師,他管總務。你看看現在一個大學有校長,校長下面有教務長、有訓導長、有總務長。只是稱呼上不同,佛門稱為首座,稱為維那、監院,職掌完全相同。

  而且佛門裡面執事的產生是選舉的,民主制度,大家是平等的,他是來為大家服務的。服務總不能老叫他服務,那也不公平,所以服務是有期限的,任期是一年,這個制度非常好。臘月三十總辭,方丈及所有的執事,晚課做完之後總辭,總辭之後馬上就選舉,選舉下一屆的;第二天初一,新選上的他上任,任期都是一年。我們想想這個制度好!服務的時間並不長,他要很認真、很負責,為什麼?做得總不能比上一屆差;不能比上一屆好,也不可以比上一屆差。不像現在,現在任期很長,而且還連選連任,流弊就產生了。所以佛家的制度好,他為什麼想得這麼周到?智慧,沒有別的,沒有私心,沒有欲望。方丈地位不是尊貴,是為大眾服務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所以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今天你上了,你照顧大家,明年選舉的時候他上了,他來照顧大家,人人都有分。所以選舉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候選人。

  非常可惜現在這個制度沒有了,現在變成子孫廟。寺廟是哪個人建的,理所當然這就是他的,這個方丈他可以做一輩子,做到他死,他再傳下來任命交給哪一個。變成古時候帝王世襲,流弊就產生,產生什麼?產生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佛法是要防止這些東西的,怎麼可以能叫它增長?

  所以講民主,至少在中國,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將近兩千年,民主是從佛教裡頭建立的,講共產也是佛教建立的。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全都是無產階級,所有人都把財產放棄了。跟著釋迦牟尼佛,你看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每天沿門托缽,過這樣的生活,真正無產階級。佛教傳到中國,中國的社會跟印度社會不一樣,中國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孝親尊師。哪有學生生活很舒服,讓老師到外面去要飯?那這個學生不被人罵死了!所以學生一定供養老師,給老師建立房舍,以後就是變成寺院,寺院庵堂。讓老師可以安居辦道,也不必到外面去托缽了,弟子們都樂意來供養。但是產業不歸於任何一個人,所以道場叫十方道場,只要是出家人,真正持戒、學佛的都可以掛單。掛單就是都可以住在這個地方跟大家一起修行,沒有推辭的,除非你犯過,你被遷單。

  每個人根性不相同,志趣不相同,程度不一樣,在修學上自然就有困難,於是乎這麼多的寺院庵堂就形成宗派。我這個道場修什麼法門,學哪些經典,固定了,你對這個法門、這些經典有興趣,歡迎你來。所以,五台山是華嚴道場,天下愛好《華嚴》的都到那邊去,那邊是專修《華嚴》的;浙江的天台,專修《法華》的。同樣是一個宗派的,也有興趣不相同的,同一部經典古德有很多註解、註疏,有人喜歡這個本子,有人喜歡那個本子,於是宗下面再分派。由此可知,中國過去的寺院庵堂變成什麼?專科大學,統統有成就;教學相長,定慧等學,真的是道場,沒有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經懺佛事。

  從前全部是學校,政府監督,但是政府對你的修學,就是你的行政、你的教學沒有干涉。甚至於你犯戒做錯事情了,政府都容許你依照你們的清規處分。除非他還俗了,還俗就要受國家的法律制裁,不還俗的時候要受寺院清規處分。那個時候出家人在社會上地位很高,上面受到帝王的尊重,下面受到人民的愛戴,他的確是以師道的身分住世。自己修養自己的品德,充實自己的學問,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給社會大眾做最好的楷模。

  所以這個地方的主,主跟伴,我們都明白了。主不是獨一的主,我們可以說是任一,任何人被推選,他都要擔任這些職務為大眾服務。而且每個人實在講也都非常歡喜為大眾服務,為什麼?人人為我,我也應該為人人,這才能講得過去。所以被推選出來的沒有推辭的,很認真、很努力的去做。一年一次改選非常的理想。

  古時候寺院住的人多,看看我們將來,縱然是小道場,如果也能夠依照這個制度,像學校一樣,綱領執事一定分開,教學。行政、訓導還是要,總務現在一般人稱為行政,實在講總務還是有好處,規模不大的時候。不過現在教學,方式跟從前不一樣,下面可以分組。建立一個很好的制度,把它推動,使佛教漸漸的再復興起來,同時也可以影響到其他宗教,這麼好的制度別人也會來模仿。制度可以推行,原因就是大公無私,地位是平等的,這是真誠清淨平等。這個在佛門裡面落實了,它不是口號,它是真正做到了。

  那麼作主,就是你被選上了,你要擔任這一年期間的教化。對內教化四眾弟子,因為一般道場有四眾的多,出家的男眾、女眾,在家的男眾、女眾。也有少數寺廟,單純的,只有出家的男眾、在家的男眾;也有寺廟完全是女眾的,出家、在家的女眾,分開的。每種制度都有它的好處,有它的優點。而且一個出家眾,或者是在寺廟裡面修行的在家眾,幾乎都是全能,樣樣都會做。你請他做住持方丈沒有問題,他會做;你請他當個飯頭,飯頭是什麼?飯頭是寺廟裡的名稱,廚房裡面的大廚,翻作大廚,他也能做。到菜園裡面種菜的叫菜頭,他也能做,樣樣都能,什麼都學。自己不會,有人會的,他就是老師,他就來教大家。所以諺語裡面講「出家人三把刀」,這三把刀是什麼?第一個是剃頭刀,你要自己會剃頭,要學會剃頭;第二個菜刀,就是廚房的工作也能做;第三個剪刀,你要能做衣服,出家人衣服都很簡單,但是自己要會做,就三把刀。中國出家人,印度沒有,印度古時候沒有,中國出家人有三把刀。你從這些地方,你就了解寺院的生活。

  古時候寺院的經濟是穩定的,經濟來源從哪裡來?它有山有田,這些山、這些田地都是施主布施給寺廟。寺廟有了山、有了田就可以給農民去耕種,向農民收租。譬如一年收的稻子,農民自己耕種的他可以得七分,以十分之三供給寺院,所以寺院每年有固定的收入。生活雖然清苦一點,不需要化緣,生活非常穩定。寺廟的生活都比較清苦,這是佛的教誨。為什麼生活要清苦一點?生活清苦你才沒有貪心,你才有出離的心,出離心就是我們不想來生再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苦!

  希望來生能升等,往上面升,上面是欲界天,諸位都知道,欲界有六層天。每個等級都有它的標準,這個標準多半是倫理道德,道德的水平愈高你升的等級就愈高。如果有定功,定是放下,放下情執,情執的根還在,但是他定的功夫確實能把情執控制住。貪瞋痴慢、五欲六塵他能控制住,不起作用,根沒斷,他就生到色界天去了,色界有十八層。再能把色相也捨掉,像中國老子所說的「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他說我有很大的憂患,憂患是什麼?我有這個身體在。有這個身體,你總得要照顧它。如果沒有這個身體多省事,沒有這個身體,也不需要飲食,也不需要房屋,這多痛快,多自在!行。真的,達到這個境界生無色界天。

  無色界天什麼東西存在?世間一般人講靈魂存在,他沒有軀殼,沒有身體,那真叫得自在。這個自在是三界裡面的自在,六道輪迴裡面最自在的,沒有比他們自在,他不要身體。可是沒有出去,沒有出六道輪迴。那就是出六道輪迴要把煩惱習氣的根拔掉,貪瞋痴慢伏不行,連根拔除,沒有了,就出了六道。諸位你要知道,伏已經不容易了,要把根去掉可不是簡單事情,真的要用一番修行的功夫。行是行為,修是修正,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自私自利是錯誤的行為,名聞利養是錯誤的行為,錯誤的思想,貪瞋痴慢。真正把它修正過來,那就是要斷根,這是真修行。所以,小乘把所有一切錯誤的看法,就是見解,錯誤的看法真正放下,修正過來了。

  錯誤的看法頭一個,眾生都以為身是我,這個錯誤,身不是我。這個觀念糾正過來,徹底糾正過來,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把身看作現在的衣服一樣,衣服是我所有的。我們脫衣服很簡單,送人也一點都不心痛,捨身受身就像穿衣脫衣一樣,這個錯誤觀念就修正過來了。第二個錯誤觀念,我們今天講的對立,佛法的名詞叫「邊見」,兩邊對立。這些年來,我們常常勸勉同學們,要從內心深處把我們對一切人的對立放下,對一切事的對立放下,對一切物的對立放下,沒有對立,邊見就斷掉了。對立尚且沒有,當然沒有矛盾,沒有誤會,更沒有衝突,化解衝突要從這裡開始,衝突真的沒有了。還有錯誤的觀念、錯誤的看法,因果,對因上產生錯誤的看法叫「戒取見」,果報上錯誤的看法叫「見取見」。這四大類,不屬於四大類的一切錯誤、不正確的看法,統統歸納在一起叫「邪見」。

  你的見解正確了,小乘法裡面證須陀洹果,大乘,我們《華嚴經》就是初信位的菩薩。雖然那個很低,也沒有出六道,但是他是聖人,為什麼?煩惱他能斷了一點,雖然不多,他斷了一點。色界天、無色界天雖然定功很深,他沒斷,他伏住的,沒斷,所以他比不上這些修行人。你看色界天、無色界天,壽命終了之後還會墮三惡道,這是什麼?沒斷!煩惱習氣他控制壓在那裡,哪一天控制不了,它又起現行、起作用,還要墮三途。可是須陀洹跟初信位的菩薩沒出六道,決定不墮三惡道,是斷煩惱的功德,伏不行。

  再把錯誤的想法統統斷掉,叫思惑,思想,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沒有,錯誤的思想沒有,當然就沒有錯誤的行為,言語也是行為,到那個時候你的言行跟聖人就差不多了,很像了。所以這是執著放下了,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六道就超越了,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我們這一生在這個世間,最重要的是把這個搞清楚、搞明白。

  我們要離開六道輪迴,不但要離開六道輪迴,還要離開十法界,這個不容易。可是佛教裡頭有個特別法門,《華嚴經》最後用這個法門,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用的是什麼法門?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的法門。我對淨土生起真正的信心是從《華嚴經》悟入的,沒有讀《華嚴》之前,多少人勸我,連李老師勸我,我都沒有接受。我那時候只是不再反對淨土,對淨土很尊重,自己不想學。到我講《華嚴》講了一半,有一天突然想到,文殊、普賢學什麼法門?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結果把經後面翻翻,統統修的是淨土法門,我非常驚訝。文殊、普賢是我們心目當中最羨慕的、最尊重的菩薩,全都修的淨土法門,淨土法門一定不簡單。所以才認真的看淨土經論,讀《印光法師文鈔》,這才真正回頭。不依這個法門,這一生要靠我們斷煩惱、證菩提,實在不容易。

  就是我剛才講的最簡單的,身見、邊見,你能不能斷?身見要是破了,清淨心就現前;邊見破掉了,平等心就現前。所以你不能瞧不起須陀洹,不能瞧不起初信位的菩薩,他們真正做到了清淨平等。他們心裡面沒有對立,他們不再執著身是自己,所以能作主、能作伴,主伴不二,主伴圓融,這就叫嚴麗。《華嚴》的落實,在佛門是修學的道場,在家的同學可以落實在家庭裡,落實在家庭,你的家庭就是華嚴道場。家庭裡面修六和敬,修十波羅蜜,修四攝法,修十大願王,它怎麼不是華嚴道場?

  修得好,修得真有功夫,心量大,你表現在外面大方。中國古人常說的量大福大,心地清淨,你的皮膚顏色有光彩,不用化妝,化妝是假的,自然就有光彩。所以修行有沒有功夫,修到什麼一個程度,沒法子騙人。騙人只是騙愚人,真正是有修有學、有道行的人,你騙不了他,他一看就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有光,自己看不見,我聽說有一種人,特異功能的人,就是修氣功的人,他能看見,他叫氣,他不叫光。顏色不一樣,光大小也不一樣,佛法裡面稱為光。

  我們從理上來講可以相信,理上是波動的現象,起心動念是波動。你念念都是善念,念念都與正法相應,念念是慈悲利益眾生,光好,金色的光明,黃色的光明,白色的光明。如果念念與道德相違背,念念是貪瞋痴慢,那個光是灰色的、是暗色的,那個光不好。所以有這種功夫的人,他一看你,首先第一個很容易了解你這個人心行善還是惡,他立刻就能辨別。如果是得定的人,他看得清楚,功夫愈深看得愈清楚。

  這些事實真相,現代科學家也有新的發現,跟佛法裡面所說的非常接近,但是他們必須要靠儀器去探測才能發現,他的肉眼看不到。真正有功夫的人不必用眼睛看,用他的感官他就能感觸到。如果是強烈的境界裡面,我們一般人都能感受到,外國人叫磁場,中國人叫氣氛。我這一生當中最明顯的感觸就是章嘉大師,章嘉大師住的環境,我們走到裡面去,感到什麼?溫暖、安詳,現在人講安全感。妄想、憂慮自然降伏,像《金剛經》上所說的,降伏了。你會很歡喜那個地方,縱然跟大師見面一句話不講,捨不得離開那個地方,我有這個感覺。

  第二種,也很明顯、很強烈的,在從前,書店的磁場好,圖書館的磁場好。到裡面去瀏覽,縱然不去翻書,也感覺得身心很舒暢。可是現在的書店不行,那就是什麼?現在書本裡面的內容與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相反了。我現在很少逛書店,年輕時候常常逛書店,現在偶然到書店去買幾本書,那個磁場非常不好。這就是說明我們起心動念,環境它有回應,像江本博士水實驗的。書是文字,善的這些言語文字,它感受回應是最美的結晶圖案;不善的,它所反應的是很難看的。你從這一點細心去體會、去觀察,今天社會風氣為什麼不好,你就恍然大悟。

  主伴都莊嚴、都美麗,主伴思想、見解、言行與法性相應,與聖哲相應,這個磁場怎麼會不好?叫嚴麗。你看到這兩個字,莊嚴、華麗,性德的流露。我們讀聖賢書,學聖學賢,自己所在之處影響環境,我們也能夠體會到。有些同修到我們這裡來參觀的時候,感覺到我們這兒氣氛很好,他也到別的道場去過,不一樣。如果我們這個小道場裡頭,這裡頭的主伴,主伴就是我們四眾同學統統在一起。都能夠依照經教去修行,身心與性德都相應,那磁場就更好了,會讓人進來的時候流連忘返不想離開,我們不妨大家努力來試試看。這一句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十門三昧業用」最後的一句,「寂用無涯三昧門」。寂是清淨寂滅,用是作用,這句話一般人很不容易體會,換句話說,很難理解。現在人,我們也可以說是世間人,他的作用從哪來的?根據思考、研究。你看看學術上最高的層次,叫研究院。研究用什麼?用第六意識,用第七識;第六意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用這個。

  聰明的人發明許多科技的儀器,用這些儀器幫助你的觀聽,望遠鏡、顯微鏡幫助你看,用無線電幫助你聽,用這些。科學技術起的作用,改變了這個時代,改變得太多,改變得太大,大到把自然生態都傷害了,大到地球被傷害了,所以很多人說地球病了。地球為什麼病了?那你就曉得科技是地球大自然病根之所在。這個作用好不好?當然很多人舉雙手贊成,好;可是在佛法裡面說,搖頭,不好。我們需要這些作用,佛法裡面講不要用這些東西,用你的清淨心,清淨寂滅所起的作用不是科技能夠相提並論的,這個很多人不知道。

  在中日戰爭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年紀小,做學生的時代。抗戰勝利之後,我到台灣,在台灣認識一位將軍,王天民,他在抗戰期間是個中將,這個階級就很高了,告訴我一樁事情。他的年齡差不多是我父親這一輩,我那時候剛剛學佛不久,大概三十多歲,他有六十多歲的樣子,六十歲左右。他給我講一樁真的事情,一點都不假。那個時候他帶兵駐防在江西,當地有個老道,有一點道行,很受一般人的尊敬。王先生也是很有善根的人,以後到台灣學佛了,而且他自己主持一個道場,請我去講過經。

  他說那個老道很有一點,我們現在講特異功能,在佛法講神通。有一天他派人送個信給他,他說三天之後這個地區會漲水,會被水淹沒掉,叫他把他那些軍隊搬到比較高的地區。他看了這個之後,他說老道住的那個地方跟我們的地方差不多,派人去打聽一下,看他搬了沒有。結果到那個地方去一看,回來說老道搬走了。他說這就很有可能,他真的把軍隊就搬到比較高一點的地勢去住。三天之後果然發生水災,那個地方是贛江,好像是堤防崩壞掉,水流到裡邊來了。

  這個老道很奇怪,三天之前一絲毫跡象都沒有,也不像要下雨,怎麼會有水災?可是看到老道自己搬了家,所以他就有一點警覺性,不冒險,我們也搬。三天之後果然發生這個事情。他說還有一次這個老道告訴他,在中國的東面,有相當遠的距離,那個地方發生很激烈的戰爭,他看到了。跟他講的那個方位、位置他們去查,高級軍官去查,沒這個事情。三個月之後,就是老道講的那個距離、那個方向,珍珠港事變。確實被他預言到了,三個月之前他說他看到的。所以對這個老道就非常尊重,預測得一點都不錯。這是寂用。老道沒有用望遠鏡,怎麼知道的?心地清淨,清淨心的作用。他的心比一般人清淨,所以很多事情他能夠預知。愈清淨你知道的就愈多。有些可以防範,有些不能,為什麼?像這些災害,不純粹是自然,眾生業力的招感。老道通知幾個人,讓他們搬開,那也叫佛度有緣人。

  善心人士,相信佛道,大概相信佛道的人,心地都比較善良,不敢做壞事。做壞事有報應,報應快的就在眼前,慢的在來世。所以前清周安士居士說得好,這個話在《安士全書》裡面,他說「人人信因果,大治之道也」,這政治好,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人不信因果,大亂之道也」,人人不相信因果報應,起心動念損人利己,這個社會就會動亂。周安士距離我們現在三百多年,這兩句話不深,理很深,事說得清楚、說得明白。我們看到今天這個社會,想到他兩句話。

  在香港,有不少人認識陳朗老居士,好像是去年過世了,李嘉誠先生的顧問。他是四川人,跟我見過很多次面,曾經給我說過一句話。他說從前有這些神道廟,在四川鄉下,神道廟很多,民風好,盜賊很少。抗戰勝利之後,神道廟都被毀掉,人民不再相信因果,社會風氣變壞了,犯罪率大幅度提升,與這個真有關係。我同意他的看法。好像是在去年的春天,這一年了,我到北京去看老朋友,也去訪問天主教的傅鐵山大主教,我送他一張地獄變相圖,他看了非常歡喜。我說這是中國從前的城隍廟,城隍廟最重要的就是閻王殿,這張圖畫出來了。我說一個城隍廟至少可以抵得一萬名警察,他把桌子一拍:不止,十萬名!十萬個警察沒有辦法把治安維持好,一個城隍廟能做到。

  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古聖先王用什麼方法來教導人民、教導百姓,使這個社會在幾千年當中長治久安?中國人沒有侵略別人的念頭,所以中國人都非常保守,心地厚道,靠什麼?靠教育。小孩一出生就開始教,怎麼教法?他的父母、大人在這個嬰孩的面前,言行舉止都要端莊,讓嬰兒他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沒有負面的。嬰兒張開眼睛,豎起耳朵,他已經在那裡學習了,他就在那裡模仿,在那裡學習。所以他所接觸到的一切全是倫理道德。中國諺語講「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這個教育的根紮下去了,根紮得深,一生都不會變。所以中國每個家族在從前有祠堂,你家裡頭有家譜,家譜裡面有很多有家規、有家範、有家訓、有家教。你從這些地方來看,看古時候這些祖先們怎樣教導他的後代,我們從這個地方就可以看到。

  現在我還想做個工作,就是把中國各個家庭裡面、家譜裡面這一類的東西,家教,把它節錄出來,將來編成一本書,這本書就是「中國古代的祖先如何教導他的後裔」。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真正的根。從他的家訓、家教、家規裡面,你就能看到祖先是怎樣期望後代的子孫。絕對大多數,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都是教你希聖希賢,不要忘記聖賢,要向聖賢人學習,不要違背倫理、道德、因果。可以說是一般的內容都離不開這些,所以家庭教育是倫理教育。

  學校教育以前是私塾,從漢武帝之後,孔孟學說就變成國家的標準,教學的典範,道德教育。「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儒家提倡仁義的教育,「仁者愛人,義者循理」,就是義,起心動念一定要合理,不能夠違背道理。道理就是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運行的秩序,人不能夠違背。第三個,城隍廟,城隍廟教因果,善有善果,惡有惡報。這三個教育(儒釋道三家)維繫中國五千年的和平,和睦的社會,靠這個。這個東西沒有了,現在都沒有了,你叫社會不亂那怎麼可能?

  倫理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親情,父子有親。有倫理的教育,人才愛家,愛他的家族,愛他的傳統;家族再擴大,就愛他的鄰里鄉黨。所以中國人無論在海外走得再遠,到晚年的時候都想到落葉歸根,為什麼?他懷念他的老家,懷念他的童年,懷念他的鄉親父老。他要有力量,一定要替家鄉做出貢獻,這是人之常情,這就是教育的效果。有道德,接受過孔孟的教學,不會做違反道德的這些事。在中國道德的標準,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不敢違背。再一個就是因果,看看城隍廟的閻王殿,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決定不可以起損人利己的念頭,為什麼?果報自己受。

  所以說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傳統,安定、和諧,靠教育。任何一個朝代帝王他取得政權之後,頭一樁大事就是教育,「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如果把教育疏忽了,他肯定失敗,社會肯定是動亂不安。所以為什麼在中國,你看中國歷史,任何一個朝代,政權一安定之後,不超過五年,國家制禮作樂,使人民的生活都上軌道,都有規矩。唯獨民國很糟糕,滿清亡了之後,到現在九十多年了,沒有制禮作樂,所以人民的生活沒有規矩可以遵循。譬如婚禮、喪禮,現在用什麼?用外國的。你不能怪他,中國沒有了,照外國人學。在清朝時候有,婚喪喜慶,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統統都有規矩,都有禮節,不能錯亂。現在全沒有了,社會就亂了。聖人制定這些規矩,他的制定不是他想出來的。現在人都用妄想,我來研究,我想一套什麼方法。古人不是的,古人是清淨心裡面自然流出來的,寂用。

  小的清淨心足夠你一生過幸福美滿的生活,即使在動亂的時代,你還是比別人過得幸福、過得美滿。心地愈清淨起的作用就愈大,你看佛經上告訴我們,我們剛才舉的幾個例子,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能夠預知未來都是清心寡欲才能做到。古老的預言我也看過,而且曾經向李老師請教過,這些預言從哪裡來?根據什麼能夠推測到未來?李老師告訴我,中國的預言離不開《易經》,外國的預言大多數從數學推算的。另外一類的,中國從禪定,外國從巫術,也能夠得到一些信息,但是並不是百分之百的可靠。

  老師告訴我們,數學的推算,小數點後頭差一點點就不準確,這叫「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可以做參考,不一定很準確。當然最準確的是什麼?現量境界,這是佛法裡頭講的定功。甚深禪定可以看到未來、看到過去,那個是真的可靠,不過這個很少。真正有禪定的人也不願意洩露天機,縱然是給你說一些,也說得很模糊,讓你自己去觀察、去體會、去判斷。所以,定功是最靠得住的,定功是寂用。

  數學還是用分別執著、用妄想,巫術也離不開妄想分別執著,不過他的妄想分別執著一定是比別人輕。要是嚴重的他決定沒有這個能力,他輕一點,他就能照見。雖照見,模糊,並不清楚。好像水一樣,我們這心水是大風大浪,所以觀照的能力沒有了。他的心比我們清淨,小風小浪。小風小浪,你看看我們站在九龍看香港,那個海是小風小浪,那邊一些高樓、太平山在水裡面看得還有,但是不清楚。如果沒有風浪,水平像鏡子一樣,那就照得清楚。從這個地方你就能夠體會到什麼叫寂用。

  寂有等級的,在《華嚴經》上講,《華嚴經》菩薩有五十二個等級,前面五十一稱菩薩,最後那一級稱作佛,究竟圓滿佛。五十二個等級從哪裡分?從寂的程度上去分。最極清淨,這是如來,比如來差一等的是等覺菩薩,再差一等的是十地法雲地的菩薩。我們可以說初信位的菩薩等於念書一年級,總共五十二個年級,這是一年級。一年級比我們凡夫就高明多了,你看他的作用,《華嚴經》的初信位跟小乘的須陀洹初果,他們在斷煩惱,這不是伏煩惱,是斷煩惱,相等,都是把八十八品見惑斷盡。見解正確了,自然他的智慧能力也上升,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看他智慧比我們高,能力比我們強,這都是作用。相好,都不是我們跟他能相比的。六根的能力,天眼、天耳,他就有了,他能看我們一般人看不見的。我們一般人隔一張紙就看不見,他能夠隔一道牆,外面人走過,他看得清楚,不需要用儀器。他用他的眼睛能夠看透你的五臟六腑,你身體健康還是哪裡有病,他馬上就指出來,這不是假的。天耳,我們一般人聽不到的音聲,他能聽到。這是初果須陀洹,初信位的菩薩,這個能力恢復了。

  諸位要曉得,所謂特異功能都是一切眾生本來有的能力,本能。本能為什麼失掉?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分別執著是動的,我們的真性、我們的真心是寂的,寂而不動是真心,真心的作用可不得了。遍法界虛空界,過去未來,可以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講全知全能。現在人講的時候,人家聽了都搖頭,人家認為全知全能是神。神未必是全知全能,而你自己真的是全知全能。佛說得很清楚,你可以試驗,你把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放下,你的能力恢復少分。少分就不得了,你的天眼可以看一個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有多大?像黃念祖老居士講的,一千個銀河系。不要用什麼望遠鏡,一千個銀河系裡面所有的星球,它的狀況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經上講的「如觀掌中菴摩羅果」。

  菴摩羅果是什麼?從前道源老和尚第一次到印度去朝聖,他是講經的法師,因為經上常講醍醐灌頂、菴摩羅果,到底是什麼?到印度去問當地人,菴摩羅果是什麼?當地人就拿來給他,結果一看,台灣有,台灣人叫芭樂,就是佛經上講的菴摩羅果。跟佛經上講的意思相近,生熟不容易辨別,就是講看手中的一個果實,那麼樣的清楚,望遠鏡做不到。醍醐是什麼?醍醐是上味,奶製品裡面最高的、最好的。拿來之後,現在人叫沙拉,就是佛經上講的醍醐。回到台灣時告訴我們,我現在知道是什麼東西了,講給我們聽。

  所以真心的作用大,不要靠任何儀器,真心裡面無量的智慧。真心就是清淨寂滅,真心是清淨心,滅是滅什麼?滅所有的妄念,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滅盡。清淨、寂靜圓滿了,真心。所以真心本來就具足智慧德能相好,本來具足的,不是外頭有的。後面我們還要說到,前面說了,後面還要多次反覆的說,這是佛經的一種特色。不像儒家的東西,儒家東西說過一遍,絕不講第二次。佛陀慈悲,他反覆的給我們說,就是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這個太難得了。說明清淨心才是無方大用。

  你要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作用就失掉了,你放下一分就恢復一分,放下兩分就恢復兩分。所以,你的智慧德能相好是你本有的,不是修來的,這個要知道。迷的時候要修,修太有限了,怎麼修都是有限,而且是微不足道。你恢復本能,那是無限的,為什麼不恢復本能?恢復本能就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執著,證阿羅漢果,我們這部經上講的七信位的菩薩,六種能力都恢復,天眼、天耳、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盡通,但是恢復了少分。少分就不得了,你就有這麼大的能力,眼可以看一千個銀河系。宿命通,知道自己過去世五百年,知道過去,也知道未來五百年;換句話說,你這個能力是能夠很清楚的知道,這不是預言,一絲毫都不會差錯,知道一千年。

  他心,別人、動物、鬼神起心動念都知道,所以教化容易,契機,知道自己也知道別人。神足,飛行、變化,我們現在講飛行,實際上不是飛行,現代科學發現了,為什麼?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哪裡要飛行?動個念頭就到了,速度比光還快。有很多星球距離我們這裡,用光來計算要好幾年,光才能達到。可是你這個地方動一個念頭,人就到了,沒有距離。過去五百年、未來五百年當中沒有時間,過去五百年在現前,未來五百年也在現前,這個太奇妙了!很難得,科學家給我們做了證明,我們在下一堂可以講到。所以寂的用處才是無限的,清淨心起作用,無限。

  後面大師給我們解釋三昧門,什麼叫三昧?這十條都是三昧門。「以無不定心故,皆云三昧,作用不同,略辨十種。」十種展開是無量無邊的作用,叫大用無方。這一行文就是解釋什麼叫三昧。心是定的,沒有動,這叫三昧。什麼叫定?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這叫定。妄想是什麼?起心動念。換句話說,在一切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哪裡還有分別執著?所以它有三個等級,不起心、不動念,真的三昧,是《華嚴經》上所講的,法身菩薩所證的。

  還有起心動念,但是確實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是這兩個階層的。如果他只有不執著,還有分別,這是阿羅漢、辟支佛;阿羅漢、辟支佛有分別,沒有執著。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有,六道凡夫,六道有高下不同,那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有輕重不一樣。執著最嚴重的,是餓鬼、地獄、畜生;比他們輕一點的,是人道;比人輕一點的,是天道,欲界天;比欲界天輕一點的,是色界天;比色界天輕一點的,無色界天。如果統統斷掉,他就出六道輪迴,他就證阿羅漢果,執著沒有了,這個重要,我們要記住。

  真正用功夫就用這個功夫,什麼功夫?放下。我們在現前階段放下執著,不要再執著,執著太苦了。為什麼那麼執著?因為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你要了解事實真相,自然就不執著。事實真相是什麼?《般若經》上講得好,世出世間一切法,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你執著,錯了,不應該執著。所以看破之後容易放下。看破,我們沒這個能力,我們讀佛經,你要肯定佛經上講的字字句句都是真話,你就相信了。我應該怎樣做人,我應該怎樣生活,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跟道就相應了。

  下面「又初門依體起用」,初門是「圓明海印三昧門」,跟我們講的從體起用。這些大作用從哪裡起來的?從圓明海印三昧,那是什麼?自性本定,是從這裡起的作用。「末後明用不異體」,末後是寂用無涯,無量無邊的大用沒有離體,體是寂,寂是體。「中間並顯妙用自在」,從華嚴妙行三昧到主伴嚴麗三昧門,當中這個八句展開,是世出世間無量無邊的德用。但是你要曉得,這種大用,諸佛菩薩這個大用到極處,隨類現身,隨機說法,就是示現,是大用,不離體,是從體自然顯現出來。再多的作用,再妙的作用都不離體,妙用自在。「又十三昧,皆具此三」,這十種三昧就是依體起用、用不異體、妙用自在,這三項,那就是說一切作用都不離這個三句。

  今天疏文我們就學到此地。下面的《鈔》是非常精彩的,清涼大師把它節錄在此地,這是他的師父,清涼的師父賢首國師。明天我們再學習這一段,這一段非常有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