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八三卷)  2008/9/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98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我們從第六段看起,「東南方善慧菩薩」偈頌第八首:

  【若人了知佛。及佛所說法。則能照世間。如佛盧舍那。】

  這是偈頌第三段最後的一首,第三段是講「觀成」,也就是說我們用心觀察,這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用真心觀察,依報莊嚴都沒有自性,都是緣起性空。末後一首是「雙結知佛法益」,這末後一首偈,這就是第六首裡面跟我們講的法空,第七首跟我們講的我空,雙結我法二空。清涼大師給我們提示的是「文顯可知」,就是這首偈很明白,我們一看就知道了。而實際上我們還是很難理解,如果從前面一直學下來的,當然沒問題;如果前面我們沒學習過,從當中學起的,那就有一定的難度。『若人』,這是假設,如果有一個人,他明瞭,他知道佛,對於佛真的明白,以及佛所說的一切法,也能夠明瞭。我們要問,不過後面還會說到,佛是什麼?什麼叫做佛?學習大乘的人不能不知道。「佛」這個字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直接來說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覺悟。當時翻譯佛經的這些大德,為什麼不把它翻成智或者翻成覺?這是因為中國文字裡面的智跟覺,還不能包括佛陀的含義,所以只有用音譯,然後再加以解釋。我們才曉得它是智,但是不像我們中國人所領會的智的意思,為什麼?它說三種智,這三種智,第一個是一切智,第二個是道種智,第三個是一切種智。我們中國這個智沒有這麼多意思,佛這裡頭它有這麼多意思在裡頭。

  什麼叫一切智?「一切智」是知一切法的總相,那個智慧叫一切智。總相是什麼?佛法裡面常說「萬法皆空」,像我們前面所念的法空、我空,知一切法皆空,《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大般若經》總結的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都是知法總相。什麼人真正明瞭、承認呢?在佛法裡面講是阿羅漢,阿羅漢就知道一切法的總相,所以他的心清淨,他能放下了。知道一切法都不可得,包括自己的身體,包括自己的我們中國人講的靈魂,都不可得,所謂物質跟精神都不可得,這個我們在《華嚴》裡面學了不少。第二種,知一切法的差別相,叫「道種智」,這個道是道理,種是一切法種種不同。宇宙之間萬事萬法是什麼道理出現的?這就難,這比前面難得太多了。每一種法,性、相、理、事、因、果,任何一法都有這六方面,這六方面都能通達。譬如說我,我這個人,我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我?我為什麼在這個時代出現?我出現這個時代是為什麼?問題可多!白天我們睜開眼睛看到太陽,晚上我們睜開眼睛看到月亮、看到星星,它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那這個世間法可太多了,說不盡。種種一切法的業因果報你全都明白了,這叫道種智。道種智,菩薩知道了,知道道種智當然知道一切智,知道一切智未必知道道種智。所以菩薩智慧比阿羅漢高,阿羅漢只曉得一切法皆空,不知道這一切法的由,幻相怎麼來的他不知道。第三種叫「一切種智」,一切就是一切智,種智就是道種智。一切種智,一切智跟道種智是不二的,一切智知空,道種智知有,一切種智知空有不二,這個智慧才圓滿,這個智慧是佛陀所證得的,具足一切種智這是佛。所以你看這個智裡頭有這麼多的意思,空有確實是一不是二。

  在《華嚴》裡面佛講得這麼清楚、講得這麼明白。我們沒有開悟、沒有證果,長年聽佛講經說法,接受大乘的薰習,漸漸也明白了,這種明白不是我們親證,這是聽說,世尊為我們開示的。可是開示之後,我們自己有事情,有什麼事情?有行證。行就是落實,要把佛法的理論落實在生活當中,這些道理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從真正實質生活裡面去證實。證實什麼?證實空有不二,這入佛境界。如果證實萬法皆空,那是阿羅漢的境界。阿羅漢是小乘的圓滿,空有不二那是大乘教的圓滿。要證實,證實之後你就得受用。怎麼證實法?你知道一切法皆空、一切法不可得,你才肯放下。放下什麼?從哪裡放起?這個很重要。佛在這個經上告訴我們,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執著你就證阿羅漢果,萬法皆空你才真正得受用,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親證這個境界。放下分別執著你就成菩薩,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成佛,你才真正入華嚴境界。如果不能契入佛菩薩的境界,我們依然還是個凡夫,也就是說具足妄想分別執著依舊搞六道輪迴。這樣學佛,現在人稱之為佛學,你沒有得受用,聽佛講的沒錯,你自己也懂,為什麼你還搞六道輪迴?你放不下。

  我們從最基本的地方來說,這是真正想在這一生成就不能不知道的,自私自利有沒有放下?不放下不行。為什麼?不放下自私自利,你肯定就有名聞利養、你有五欲六塵,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你有貪瞋痴慢,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叫輪迴心,輪迴心所造作的叫輪迴業。你造輪迴業,六道輪迴就出現,這個境界就出現,你造的是善業,果報在三善道;你造作的不善業,果報在三惡道。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自己造的,與別人不相干,與佛菩薩也不相干,確實是自作自受。能把這些事情講清楚、講明白,這就是『佛所說法』,佛給我們講的這叫世間法,這要知道,沒有出離世間。世間跟出世間也是不二,這法就妙極了,法是一,哪有出世間、不出世間?沒有這個。現在我們總算是聽清楚、聽明白,聽的遍數太多了,古人所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聽上一千遍也明白了,但是還不得受用。不過我們知道修學的方向、目標,只要自己真幹,確實有把握,不懷疑。沒有憂慮、沒有懷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叫出世間法,所以世出世間沒有界限,沒有兩樣。我們在一切人事物裡面沒有執著,就是阿羅漢應化在世間,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相上看是一樣,理上看完全不一樣,一個是真的以為有六道輪迴,在裡頭受苦受難;一個知道一切法皆空、了不可得,他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那怎麼會一樣!凡夫有苦樂憂喜捨五種受,身有苦樂,心有憂喜;阿羅漢沒有了,真的是離苦得樂,沒有這苦,苦樂憂喜捨沒有了,這就不同。我們同在這個世間,我們有苦樂憂喜捨,阿羅漢沒有。

  如果在如來的果位上,那更不可思議,如來的果位是怎麼?我們現前環境,他是如來,他是佛,或者說他是法身菩薩,我們共同住在一起。我們受六道輪迴的果報,他們受不受?他們不受,他們在這個世界,在他的,用我們人間話來講,在他心目之中這個世界是實報莊嚴土,完全不一樣!這對我們來講,大乘教有個名詞叫「不思議解脫境界」,不思議解脫境界就在眼前。如果我們能夠體會到,能夠承認,為什麼?有理論的依據,有理一定有事,這個事在理上是講得通的。我們就會相信,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佛事》裡面所說的,「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你懂得這個意思,你就一定能夠推想到,我心即是毘盧遮那,毘盧遮那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即是我心。不就這個意思嗎?佛如是,菩薩亦如是,一切有情眾生無一不如是,觸類旁通!如果你遇到一個冤親債主,這個人常常跟你過不去,這是某甲,佛經上常用的是某甲,是你的冤家,是你的仇人,你能懂得這句佛法,某甲即是我心,我心即是某甲,問題不就化解了嗎?恩怨平等。這個某乙是我的恩人,某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某乙,怨親平等,什麼問題都化解了。人事環境上沒有問題了,物質環境一樣,你看物質環境,中峰禪師說「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懂得這個你不就明白了嗎?此方即是天堂,天堂即是此方;此方即是地獄,地獄即是此方。

  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大乘教裡頭有句話說得很清楚、說得很明白,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離開心想,無有一法可得,這是諸佛所說法,妙極!你真的能通達的時候,你在一切境緣當中,你的心永遠是清淨的,永遠清淨是真心現前了。妄心幻化,妄不礙真,真也不妨礙妄,真妄不二。像我們看現在電視的屏幕,真心是什麼?真心就是屏幕,妄心是什麼?妄心就是屏幕上所現的一切影像,你看這些影像有沒有妨礙屏幕?屏幕有沒有障礙形相?沒有,屏幕絲毫不染著,畫面再多,從來沒染著。從現相上來講,屏幕從來沒有拒絕過,你這個形相我不要你,你顯不出來了,沒有,它不妨礙!這就是真心跟妄心,真妄是一不是二。最重要是你要明白、你要知道彼此沒有妨礙,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本來是佛。你不放下呢?不放下,你本來也是佛。為什麼會有這個樣子?現在我們很清楚,放下是明白佛,覺悟了的佛;沒有放下,理上是佛,性上是佛,事上說,事上你正在迷惑顛倒,你是個糊塗佛,不就是這個意思嗎?怎麼不是佛!所以覺悟的人對沒有覺悟的人平等的恭敬,為什麼?他知道「我是佛,你也是佛」,我們兩個是一樣的,絕對沒有輕慢心。所以佛菩薩知道我們,我們不知道佛菩薩,我們迷惑顛倒,起心動念像《地藏經》上講的,「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佛有沒有法可說?佛無法可說。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最後告訴大家,他沒有說過一句法,誰要說他說法叫謗佛。明明說了四十九年,後人整理成一部《大藏經》,怎麼說一字沒有說?真的,真的沒說。為什麼知道是真的?因為他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裡來的分別執著,他說什麼!一點都不錯。我覺得我已經說得很明白,但是聽的人聽不懂。我們十一樓走廊,我剛才看到掛的有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我們可以從這個例子裡面體會到這個真相。你看看那些結晶,水結晶的圖案很美,這是在實驗當中,我們人的意念,善念、惡念對著這個水,它就起了反應。我們用照相機把它照出來,就看到這些圖案的效果,善念圖案非常美,不善的念頭圖案就很醜陋。知道什麼?水這是礦物,它真的有見聞覺知,它能看、能聽、能懂得人的意思。我們要問,它有沒有分別、有沒有執著?我想想大家都會搖頭,水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它有沒有起心動念?不可能,它不可能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的善它就反應美,不善它就反應醜,這怎麼回事情?佛菩薩就是這樣的,所以他的現身、他的說法,完全是我們一切眾生或者是言語、或者是心裡面的念頭對著他,他自自然然的反應;如果我們這些眾生沒有訊息給他,他完全沒有反應。我們很多的資訊給了他,對著他了,他反應出來的這些現象確實沒有通過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說什麼!所以叫無說。

  你才真正懂得佛所說法,他說的法叫妙法,妙在哪裡?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一個字裡頭全包盡了。這個又難懂了。經上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哪個一?任一,不是指定某一種一,任何一物。在《大藏經》裡,每一個字它就包含全部《大藏經》,我們相不相信?我相信,我一點都不懷疑。這個字有形相,這個形相用現在話講它是物質,我們這本經書是物質,這一個字它也是物質。再小的物質,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物質,現在講基本粒子,我們試問問,白紙黑字是不是基本粒子組成的?把它分析開,每個基本粒子裡面佛給我們講有圓滿的宇宙。現在科學家也發現,他們的名詞叫全息理論,他們用照片來做比喻,全息照片。就是這張照片它完整的一個畫面,你把照片撕碎,撕得再小,你在雷射光照注之下,你能夠看到完整的照片,每個碎片裡頭都是完整的照片,這是科學家發現的。佛在幾千年前就告訴我們,每一個毛端、每一粒微塵,裡面都有整個宇宙圓滿的信息、圓滿的現相,這不就一即是一切嗎?我們說一個字就是全部《大藏經》不為過。所以真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些訊息,三千年前佛都給我們透出來了。所以他所透露出來全部是自性,自性裡面的性德、性能、性相。也就是世尊在後面,我們現在還沒念到,還很遠,在「出現品」裡面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一個人,一個人就是我圓滿的宇宙,一切諸佛如來的智慧(無量智慧)我們統統具足,神通統統具足,沒欠缺,德能、相好樣樣具足。不能證得是因為我們有了障礙,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大類的煩惱把它蓋覆住,它透不出來,智慧透不出來,德能透不出來,相好透不出來,這麼回事情。

  我們再問,再給諸位說,是不是真的沒透出來?不是的,透出來了,哪有沒透出來!為什麼佛說沒有透出來?佛說原本的樣子沒透出來,我說透出來是變了形的樣子透出來。這個話佛經上都有,我們不能隨便造謠生事,你看看佛在經上不是說嗎?「煩惱即菩提」,菩提是智慧。我們曉得,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的時候是智慧,有妄想分別執著的時候就叫煩惱,煩惱跟菩提是一不是二。也就是說,覺悟了,煩惱就變成智慧;迷了,智慧就變成煩惱,這麼回事情。悟了的時候,德能就變成神通;迷了的時候,神通就變成造業。覺悟了的時候,相好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迷了的時候,就是我們現在的六道輪迴,現在的娑婆世界,多災多難,就這麼回事。現,它不是不現,把原本的樣子扭曲,變了形。所以我們的念頭轉惡為善,這個世間災難就沒有了,是太平盛世,中國人所羨慕的、所嚮往的太平盛世。和諧社會,禮義之邦,那是什麼?人的善心善行變現出來的社會!如果人心不善、言行不善,那就變成亂世,人生活得很苦,所有一切都不正常。現在人家常講地球病了,地球怎麼會生病?人心不善,地球就病了。地球是依報、環境,境隨心轉,地球它這個形相是隨著人心在變的,人心清淨它是淨土,人心不淨它是穢土,人心善良它就盛世,人心不善它就是地獄,人心善它是天堂。

  所以天堂、地獄從哪來的?是我們善惡念頭變現出來,凡夫的土是染淨變現出來,這是佛給我們所說的。我們明白、清楚,從哪裡做起?從自己做起,與別人毫不相干。我懂得了,我能把分別執著放下,起心動念那是不可能的,我們自己想想做不到,做不到就隨順。重要的,我們把分別執著要認真放下,放下之後我們這個地方也算是淨土。不是真淨土,相似,相似就不錯!相似是什麼?方便有餘土,就不是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沒有了。把六道輪迴轉變成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轉變成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是相似的淨土。真正的淨土要把妄想放下,也就是起心動念,在一切境界裡不起心、不動念,那真的淨土也現前了,十法界沒有了,一真法界現前,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

  所以底下說『則能照世間,如佛盧舍那』,「盧舍那」是報身佛,盧舍那所居住的境界叫實報莊嚴土,所以你才「能照世間」。照是什麼?照見,就是《心經》上說的,你照見什麼?「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了不可得,法空證得了,我空證得了。我們問,有沒有我?有沒有法?有,我也有,法也有;怎麼說空?空是不執著,知道我跟法的真相。我法從哪裡來的?我法從起心動念來的,起心,法現前,能生萬法,法現前,宇宙現前;動念,我現前,我法現前了。我法現前,實在講沒有我跟法這個名詞,也沒有我法這個概念,我法的實相在!前面講的「不壞於真法」,那是真法,真法、真我。真法是圓滿的,你看,有常寂光、有實報土、有方便土、有同居土,圓滿的,真法。「不壞於真法,此人了知佛」,這人成佛了,他在裡面覺悟了。所以覺有三種覺,你看沒有法子用覺來翻佛,我們中國覺沒有那麼多的意思,佛這個覺有三個意思,自覺、覺他、覺滿。阿羅漢自覺了;菩薩自覺能幫助別人,幫助別人覺悟,覺他;佛圓滿,自覺覺他圓滿了,這叫佛。

  所以我講隨緣不變講了四句,隨緣,不變就是妙用。你看《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宇宙的緣起,生命的緣起,這個生命不是講別人,我,我從哪來的,講得多清楚、多明白。緣起的性質有三,第一個是「周遍法界」,是不是周遍?真周遍。一微塵裡面都有整個宇宙的訊息,它怎麼不周遍!依報周遍,正報也周遍,這什麼?這它的本性,它本來就是這樣的,它周遍法界。我們凡夫不曉得,我們起心動念周遍法界,這裡面什麼?這裡面給諸位說,沒有空間、沒有時間。它不像我們凡夫境界裡面所謂的速度,它有時空,這個現相全變形了。現在大家知道速度最快的是電磁波、是光,一秒鐘三十萬公里,從太陽到地球還要八分多鐘。晚上我們看到銀河系裡面很多星星,有很多星星距離我們用光年,就是用光行走一年做一個單位叫光年,幾十萬光年、幾百萬光年,甚至於幾億萬光年,那個星上放出的光到達我們地球,我們看到了,幾億個光年,這速度好慢。

  我們這個心一動,念頭才動,遍法界虛空界立刻就知道,為什麼?因為它沒有空間、它沒有時間。時間、空間是從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起心動念的時候都沒有時空,沒有時間、空間觀念,有分別才有時空。你曉得這個道理,我們能起一個不善的念頭嗎?起個不善念頭多難為情,遍法界虛空界裡面那些法身菩薩全知道。權教菩薩、阿羅漢、辟支佛也能知道,知道得不很清楚,因為他功夫不到家。他怎麼會知道?阿羅漢我執沒有了,就是我空做到了,法空沒做到。我空沒有了,很難得,所以他收到的資訊比我們一般人多得多。因為他法沒有空,所以我想像當中,他們收的訊息很模糊,不很清楚。到法身菩薩,法空他得到了,所以他收的資訊就相當的完整,很清晰,一點都不模糊。所以,中國古大德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那是告訴你,你別以為你起心動念沒人知道,那完全是錯誤的,神明知道,神明知道的也很有限,知道的不多。法身菩薩是完全知道,你自己起心動念自己都不知道,他知道;微細的念頭,真的自己不知道。

  我們學佛,為什麼要學佛,這下清楚了,目標、方向正確了,我們就是要成佛,什麼叫成佛?回歸自性,就是圓成佛道。怎麼樣回歸?世尊告訴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回歸。這一回歸就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就是色心俱不可得。五蘊裡面的色是物質現象,受想行識是精神現象,物質跟精神都不可得,色心二空,真法不空。所以諸佛如來,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的這些人,大乘教裡面都稱他作佛陀、都稱他作如來,他們回歸自性,所以能照世間。自己圓滿成就,可是在法界虛空界裡面,迷失自性的眾生還是很多,自自然然的跟這些眾生起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自自然然的幫助一切眾生回頭,幫助一切眾生回歸自性。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決定沒有起心動念、也沒有分別執著;如果他要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就掉下來,他又變成六道凡夫。於是我們就明白了,怎麼修行法?在日常生活當中學不起心、不動念,學菩薩幫助一切眾生。佛教給我們學謙卑、學尊重、學關懷、學敬愛,學無量無邊法門都沒有起心動念,那要妙用。學習這些東西叫隨緣,一起心動念、一有分別執著就不妙,雖然隨緣,隨緣不妙,隨緣隨著變。

  我講這四種隨緣,明心見性的人,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的人,他們不變,不變隨緣,就像水實驗的水一樣,它不變,它隨緣,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不變隨緣。我們現在學佛的人是什麼?學佛的人是菩薩,菩薩怎麼學?在隨緣裡面學不變。也就是講在隨緣裡面,學放下分別執著、放下起心動念,學這個,這妙了,所以妙法,隨緣妙用,妙用就是指這個。二乘,小乘人他不變不隨緣,也就是他放下執著,妄想分別沒放下,他超越六道了,不隨緣,不再到六道裡頭來度眾生。為什麼?他有分別,六道太苦了,眾生又不聽話,好吧,等吧,等他什麼時候聽話再去度他,不聽話不去,不變不隨緣。凡夫呢?凡夫隨緣隨變,隨著外面境界變,順境起貪心,逆境起瞋恚心,看到別人比我好的起嫉妒心,看到不如我的起輕慢心,瞧不起他,你看隨緣隨著變,這是凡夫,凡夫隨緣沒有妙用,不妙!所以性德,你看隨緣妙用。

  「威儀有則」,這都是自然流露的,不是起心動念,他所表演的自自然然,真的像水實驗水的反應一樣,沒有一絲毫是意思在裡頭,這是我們很難懂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間,你看他所表現的,那個表現就是做出好的樣子給我們看,讓我們看的時候知道怎樣學習,這是身教。我們沒有開悟的人要學他,學他那個樣子慢慢就開悟,決定幫助我們悟入,幫助我們放下,這對我們這個世間是無比的恩德。父母對兒女的恩德是一時,這些諸佛大菩薩應化在世間,對一切眾生的恩德是永恆的、是無盡的,他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我們眾生有自私自利,他表現的大公無私;我們凡夫有貪心,他示現的大慈大悲,沒有貪心,一切都施捨。眾生造作種種的惡業,他身心清淨,縱然有一切造作,他心地上一塵不染,都是做出最好的榜樣來給我們看。我們有沒有看出來?深的我們看不出來,我們從最淺的,最淺的是十善業道。諸佛菩薩為我們的示現,十善業道是條條圓滿,十善業道圓滿,就是弟子規圓滿,就是感應篇圓滿了。

  我們今天學十善業道學不出來,做不到,怎麼辦?學《弟子規》。《弟子規》圓滿、《感應篇》圓滿,《十善業道》就不難,你有能力修學,你會做得很成功。好像這個三層樓房,《十善業道》是第三層,《感應篇》是第二層,《弟子規》是第一層,你要上第三層你怎麼走法?肯定先第一層、第二層,再到第三層,循序漸進你才能做到。《弟子規》做到了,我們常常講善男子善女人可以稱得上,世間人,十法界裡頭,人法界裡面的善男子善女人。十善業道做圓滿,這個善男子善女人就提升,級別不一樣,他是什麼?四聖法界裡面的善男子善女人,不是人道,四聖法界的。為什麼?他能夠接受大乘,根利的他能夠一生成佛,也就是一生他能夠修成法身菩薩,怎麼會一樣?所以這個地方「如佛盧舍那」,這個地方沒有說如佛釋迦文,它沒說,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是應身佛,盧舍那是報身佛,不一樣。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我們再看最後的一段第四段,第四段有兩首偈,第九、第十:

  【正覺善開示。一法清淨道。精進慧大士。演說無量法。若有若無有。彼想皆除滅。如是能見佛。安住於實際。】

  這個地方講的正覺,不是阿羅漢,這個地方『正覺』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毘盧遮那佛,我們說本師釋迦牟尼佛也可以。『善開示』,這句裡面關鍵的字眼就在「善」,善是什麼?善巧方便。『一法清淨道』,我們看清涼註解,註解裡面講「四有二偈,推見有依者,謂佛說一道清淨,故能遣有」。遣,我們用最簡單的字來解釋,大家好懂,就是放下,所以能把「有」放下。一道清淨,你知道一道清淨,你就把有放下了,有是什麼?執著分別;執著分別,有,放下了。「進慧演無量門」,進慧就精進慧菩薩,我們現在這個偈子是他說的,這第六段,是第六住,第六住是精進慧菩薩,為我們演說無量法門,「復能遣無」,把我們對這無的念頭也放下。有跟無都是我們分別執著的對象,六道凡夫執著有,一切法真有;阿羅漢、辟支佛他們知道一切法無、一切法空,他不執著,但是什麼?他執著空、執著無。阿羅漢跟辟支佛知道一切法無,所以阿羅漢成不了佛,阿羅漢智慧沒開,問題就在此地,有、無統統要放下。「想滅理現,方知如來,乃住無有無之際」,這就安住在實際。

  這裡面「一法清淨道」,這句非常重要,這一法是什麼?在大乘教裡面,世尊在《法華經》裡面,開宗明義就告訴我們,「諸佛如來出現於世,唯說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說真的呢?真的就是一法,一法就是佛法;二法呢?二法就是大乘、小乘,就二法;三乘呢?就是聲聞、緣覺、菩薩,叫三乘法。二乘、三乘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這是佛陀教化眾生的善巧方便,因為你迷得太深,給你說一乘法不能接受,給你說三乘法。三乘法是三個層次幫助你提升,二乘法是兩個層次幫助你提升,最後都是提升到一乘法。一乘法,在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哪些經是屬於一乘法?我們隋唐時代祖師大德們,確實在這個問題上下了功夫,也有個結論,告訴我們一乘法只有三部經,第一個是《華嚴》,第二個是《法華》,第三個是《梵網經》。《梵網經》可惜沒有到中國來,到印度取經的人,只帶《梵網經》裡面的一品傳到中國來,就是《梵網菩薩戒經》,就這一品,兩卷。聽說《梵網》也是一部大經,有六十多卷,沒傳到中國來。什麼叫一乘?直接教你學成佛之道,這叫一乘。所以諸佛如來幫助眾生那個心是圓滿的,幫助你,希望你在這一生當中就能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不要等待來生來世、多生多劫,這是佛對我們的期望。

  但是我們實在根性太劣,太愚痴,又不聽話,對佛菩薩常常懷疑,所以一乘法沒法子接受,佛不得已,教你什麼?教你做人的道理。教你倫理、道德、因果,這個大家很歡喜,為什麼?眼前的事情。所以五乘佛法,先教你人天,教你這一生是人,來生還做人,比這一生還殊勝、還提升,決定不墮三惡道。也就是我們常常講的,幫助一切眾生轉惡為善,這就不墮三惡道,這是人天法,斷惡修善。就連這一點,從前很有效果,在社會上普遍推行,現在不行,為什麼?現在人不相信佛法,佛是宗教、是迷信。我們要真的學了斷惡修善,在這個社會上要吃大虧,所以懷疑,不相信、不接觸。眾生真難度,真難教!而實際上呢?實際上不然,我們發現眾生很好教,就怕你不肯教。我們在湯池做的實驗,發現眾生的確好教,我們在那邊推動《弟子規》,目標訂的是二年到三年,才能看到學習的成果。沒有想到不到五個月,教學成果現前了,而且是非常殊勝。讓我們真正肯定了,《三字經》上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把人的良心喚醒了,把人的本善(本性本善)覺醒了。不經過實驗不知道,我們原先也懷疑,這一實驗的時候成功了。所以有很多想法我們自己想錯,不是事實;真正了解事實真相,諸佛菩薩、那些覺悟的人。這是我們要肯定、要承認,我們自己不行,有許多錯誤的見解,障礙了許許多多的善行。

  學,我們重新肯定,我們老祖宗教學的原理原則,寫在什麼地方?就是《三字經》上前面八句話,千萬年來老祖宗傳下來的真言、真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從性上講,大家都一樣,眾生跟佛一樣,今佛跟古佛一樣,此界佛菩薩跟他方佛菩薩一樣,沒有兩樣,性相近;習是什麼?習是染污,我們叫習性,不是真性,習慣成自然。中國人常講「近朱則赤,近墨則黑」,也就是說,你跟善人在一起,就是善人;跟惡人在一起,他就學了變成惡人,那叫習性。所以習性跟本性會愈來愈遠,距離愈遠。你本性是善的,本性是佛,大乘教裡跟我們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你的本性是佛性,是佛,你現在變成這個樣子,變成餓鬼、變成畜生、變成地獄,遠了,跟你本性相差太遠了。因為這麼一個道理,所以才需要教育,教育從哪裡來的?從這裡來,「茍不教,性乃遷」,教育才興起來。人一定要教,你不教的話,肯定習性跟本性會愈來愈遠,今天遠到什麼?遠到已經沒有辦法回頭了。沒有辦法回頭,這是個錯誤觀念,不是真的,你沒有教,所以他沒辦法回頭;如果你教,他立刻就回頭。「教之道,貴以專」,這是真理。所以教學不能雜、不能亂,教學要專,專心學一樣東西學一年,比不專心學十年的效果都強,都要超過,所以要專心學,不可以雜。古聖先賢的教誨說盡了,你看看多麼簡單,八句二十四個字,千萬年的教誨,教育的理念、方法,二十四個字。這二十四個字的意思,幾個人真懂、真明白、真肯幹,他就轉凡成聖。很難講!「正覺善開示,一法清淨道」,我們現在對這個明白了,一法清淨道,放下就是!我感謝章嘉大師,我跟他老人家見面,他跟我說第一句話就是看破放下,他說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

  從這一法裡面,『精進慧』菩薩,你看稱『大士』,大士是什麼人?大士是證得法身的菩薩,初住菩薩就稱大士,他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稱大士,對菩薩的尊稱。看到這個地方我要提醒同學,不稱大師,老師的師,不能稱大師。我們現在對這些都不懂,對法師稱大師,這不可以。大師是對誰稱的,是對佛陀稱的,只有佛陀稱大師,法身菩薩稱大士,這個要懂。對個法師稱大師,那太過分,如果他自己接受這顯得傲慢,我們稱呼他的人顯得巴結諂媚,失禮!禮是講節度的,恰到好處,不能過分,稱大士這是恰到好處,稱大師就過分了,這個要知道。我們在外面常常遇到人稱大師,馬上就要告訴他不可以這個稱呼,這是機會教育,不要不好意思,給他講清楚、講明白。佛法裡面稱呼這些它有級別的,有等級的,不能搞錯。通常稱法師,祖師都不例外!印光大師是淨土宗第十三代的祖師,這是我們最近的一代。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他的《文鈔》已經流通,我們看到《文鈔》,書本封面上的題字是《印光法師文鈔》,不是稱大師,大師是佛,《印光法師文鈔》。他老人家往生之後,後人肯定他、承認他是淨土宗一代祖師。所以淨土宗的祖師是民選的,不是承傳的,不是上一代傳給下一代,不是的。佛教十個宗派祖師都是上一代傳給下一代,唯有淨土宗沒有,淨土宗的祖師是大家選舉的,民主制度,所以到現在只有十三個。這就是他老人家一生,他的修持、他對淨土宗的貢獻,後人肯定這是一代的淨宗大師。大師是佛,所以大師教化眾生一定是叫他成佛,這就是淨土宗的祖師可以稱大師。為什麼?他真的教你成佛,他教你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成佛了,從這裡講能講得通。佛是叫眾生一生成佛,你看淨土宗的這些大德他都是教你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成佛了,所以他講的是一法清淨道。所以念佛是一法清淨道,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這一生決定成佛。所以淨宗的祖師稱大師,其他宗派的祖師沒有稱大師的。天台、華嚴稱宗師,他是一個宗派的宗師,皇上拜他做老師,他稱為國師,不稱大師,縱然是佛再來,他示現的也不稱大師。這些都是教導我們學謙虛、學恭敬,把自己根本煩惱,我見、我愛、我慢、我痴徹底的斷掉。他們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要記住,要認真學習。

  從一法『演說無量法』,無量法濃縮起來就是一法。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得到,《大方廣佛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明心見性,把他見性之後,將見性所有一切境界全都說出來,這是《華嚴經》。我們講明心見性,心性是什麼樣子?這一部《華嚴經》所講的就是心性。你要是明心見性之後,你所看到的跟《華嚴經》肯定是一樣的,可以拿這個對照。這樣的一部大經把它濃縮起來,能不能用一句話把它說完?用一句話說完,「一法清淨道」就說完了,這部《華嚴經》就說完了。在中國,這一千三百年前,惠能大師出現在中國,一個不認識字的樵夫,砍柴的、賣柴的,他也明心見性了,他也說了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他說得很簡單,二十個字,「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五句是什麼?五句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無二無別。你喜歡,不怕麻煩,喜歡多聽的,釋迦牟尼佛給你講;喜歡簡單的,一、二分鐘就講清楚了,惠能大師,無二無別。濃縮起來一字、一句話,展開來「演說無量法」,說不盡!

  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看到,大龍菩薩收藏的釋迦牟尼佛講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分量多少?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你怎麼算法?印度人計算這本書的分量,我們中國人算法是算字數,老子《道德經》五千言,《金剛經》的分量差不多也是五千言,算字數。印度人不是的,印度人算句,四句叫一偈,不管長短,四句叫一首偈,它用這個做單位。所以它一個單位是四句,不論長短,多少個偈?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誰說的?釋迦牟尼佛說的。「演說無量法」,你沒辦法計算,恆河沙算什麼?恆河沙沒離開地球。把大千世界磨成微塵,現在我們就不要用磨成微塵,把大千世界分析成基本粒子,一個大千世界多少個基本粒子,再乘上十倍,這是《華嚴經》數字,一粒微塵有一首偈。所以龍樹菩薩傳到這個世間,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華嚴經》是什麼?目錄提要。像我們看《四庫全書》一樣,那麼多的冊數那沒辦法念,真的。

  我在十幾年前,說這個話大概總十五年,將近二十年,台灣商務印書館,發心影印文淵閣的《四庫全書》,我們聽到非常歡喜。有個同學他要供養一套給我,我說很好,我接受,跟商務印書館去買這套書,最後的一套。它的總經理告訴我,他們總共只印三百套,最後的五套被日本人訂去,付了訂金,五套當中四套寄到日本,最後這一套日本人沒有錢,付不出錢。我們想請他讓給我,他也同意,可是他要我們給他那個時候台幣十二萬,等於說是付讓渡費才給我們,我們只好付給他,要不然他不肯讓給我們,所以我們買這套書的時候就多付十二萬。總經理告訴我們,他說這套書假設是個真念書的人,每天讀八個小時,每天讀,從一出生就開始,他就會念,念到一百歲,這個書還沒念完,每天念八個小時還念不完,你就知道這分量多大。這套書是中國最大的一套叢書,乾隆皇帝他下旨編纂的,真難得,這是國寶。我們那個時候念念,在台灣的時候念念就怕《四庫全書》毀掉,所以台灣還有這麼一套,讀書人都想把它印出來,終於印出來了。

  還有一套也是精彩的《薈要》,《薈要》是全書的三分之一,《四庫全書》的精華。為什麼會有這套書?乾隆編《四庫全書》時候他六十三歲,他怕時間太長,他沒那麼長的壽命,看不到書出版。那時候總編輯就是紀曉嵐,交代他裡面好的東西、精彩東西先編一部給他看,所以就有《薈要》出來,專門給乾隆皇帝看。這個書就更珍貴,只有一套,它一共兩套,一套在皇宮,就是乾隆皇帝的書房,另外一套放在圓明園,八國聯軍把圓明園毀掉,燒掉了,所以只剩皇宮那一套,這太珍貴了。世界書局影印《薈要》,印兩百套,為什麼?怕分量太大沒有人買,印兩百套。那個時候一套算美金是兩萬美金,台灣錢是五十萬。那時候台灣錢還不錯,跟美金兌換,大概二十多塊錢換一塊美金。我是十方供養陸陸續續的買了四十九套,你看它只印兩百套,我買了四十九套。買來幹什麼?送給祖國每個省、自治區、特別市選個圖書館,就是大學圖書館送給他們去珍藏,做為參考資料,所以統統送。那時候復旦大學幫了我的忙,我的書都寄給復旦,由復旦代表我去送。我們自己大概還有三、四套,原來我在香港這裡有一套,現在都運到國內去收藏。

  不過現在又有喜訊來了,台灣商務印書館,現在的印刷技術比從前進步太多,你就是買一套,它可以單獨給你印一套,有這種技術。所以我現在訂了一百套,《四庫》訂一百套,現在又商量問我,《薈要》還要不要?我想到《薈要》我還要,也要一百套。這樣一來我們這些國寶就不會失傳,全世界著名的大學圖書館我們都贈送給它,讓它去收藏,中國傳統文化普遍全球,這個很有意義,好事情。所以我們一生不蓋廟、不蓋道場,十方供養希望把中國傳統文化、大乘佛法,你看《大藏經》,我們的目標是要贈送一萬套,大概二、三年之內就可以完成,可以圓滿。我們做佛的弟子,把祖宗寶貴的教訓、佛陀給我們的開示,能夠傳遍全世界,這是我們的義務、是我們的使命,應該要做!

  底下這是最重要的幾句話,『若有若無有,彼想皆除滅』,這個念頭都不可以有。我今天「有」我空掉了,「無有」我也空掉了,你還有念頭,你空掉了沒?你沒空掉,你還是阿羅漢的境界、權教菩薩的境界,你出不了十法界。這個念頭都沒有了,十法界就沒有了,這才到一真法界。所以佛住在什麼地方?佛住在無有之際、無無之際,有無都沒有,有無的念頭都沒有。這個實際,經上講『如是能見佛,安住於實際』,這個註解裡說,「又智論云」,大師引用《大智度論》的話來說,「法性為實,證實為際。凡夫有實,未能證也」,所以你就沒有辦法證得。你認為這也是真的,那也是實有,你就沒有辦法證得,所以有跟無都沒有。如果你認為有是空的,無是真的有,頂多你就做阿羅漢,阿羅漢墮無為坑,無為就是空,他執著空是有,空是真的,有是假的。那個無也是假的,有無都沒有,這在自性清淨心裡頭什麼都沒有,說有、說無都是過失,說性、說相也是過失。

  所以到實際就是自性,沒有言語可以說的。不但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想都想不得,你一想就錯,裡頭沒有思想。昨天我跟同學講的,思是分別,思你看心上,中國的文字,思是心上有個田,田是個格子那是分別;想是什麼?想是有相,著了相。相也沒有,思也沒有,那個田也沒有,相也沒有,剩下是真心,真心就是實際。真心有沒有?你說有個真心又錯了,實際還是沒有證得。實際是什麼?連實際的念頭都沒有是真實際。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就是一塵不染,絕對沒有一個念頭,這叫實際。「安住於實際」,這就是明心見性,這真正明心見性,初住以上都是這個境界。如果有我「安住於實際」,實在講他頂多住在十法界的四聖法界,他沒有在一真法界,為什麼?這是妄念。起心動念他沒有斷,有起心動念就脫離不了十法界;起心動念沒有了,這才能超越十法界,「安住於實際」,實際是一真法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