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六七卷)  2000/2/2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267

  請看「世主妙嚴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眾,鳩槃茶王長行,第九句:

  【無邊淨華眼鳩槃茶王,得開示不退轉大悲藏解脫門。】

  清涼在這一句有個簡單的提示,「多劫修悲,究竟滅苦,為不退轉。悲多方便,故復名藏。為安眾生,所以開示」。大師言語不多,把重點都給我們提示出來了。菩薩所修學的法門與他的名號一定相應,『無邊淨華眼』,這是法身大士的示現,我們也可以看作是諸佛如來的示現,應以鬼王身得度就現鬼王身而為說法。「多劫修悲」,諸位在此地一定要明瞭,並不是多劫是鬼王身,你這樣想法,你就完全錯了。多劫當中,如果沒有修行證果,在六道裡面捨身受身,像我們這個經上前面所講的,色界天王身、欲界天王身、天眾身、人身,乃至於三途身,都曾經受過,這才是多劫修悲。證果之後,「果」在佛法裡面講,必須要超越六道才叫果。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不算果報,這個一定要懂得的。佛家的小果是阿羅漢,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了,這叫小果;大果一定是證得一真法界;換句話說,超越十法界是大果,佛法所謂是大乘、小乘,也是這個意思。證得小果之後,他也要經歷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十法界裡面的佛,所以是多劫修悲。

  每一個人修學,從初發心到圓滿菩提,修學的重點不相同,這是在中國大乘宗派裡面,諸位都能夠覺察得到。像法華修止觀,重點在止觀,賢首重點在法界觀,都是偏重在禪定;法相唯識,乃至於南山的律宗,都有個修學的重點。菩薩在此地為我們示現,他修的是慈悲,偏重在悲;悲決定跟慈分不開家,偏重在悲。慈跟悲怎麼區別?兩個字都是現在講的愛心,而慈愛偏重在幫助他得樂,悲心是偏重幫助他拔苦。諸位想想這兩個字的意思,與樂當然他就沒有苦了,拔苦當然他就樂了,所以這兩個字關係非常密切,但是偏重不一樣。這是小有差別,我們一般講「大同小異」,所以慈悲常常連在一起。

  由此可知,菩薩的修行非常接近地藏菩薩行。我們要用觀音跟地藏來代表,這兩位都是修慈悲法門,觀音菩薩偏重在慈,地藏菩薩偏重在悲,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這一位菩薩也是修這個行門,所以這個行門是多劫修成的。我們現在一般人缺乏慈悲心,不但是世間人缺乏慈悲心,修道人也缺乏慈悲心。我們看佛門許許多多長老,口裡面說慈悲,慈悲不能落實,於是我們就想到什麼原因?他修的時間不夠長。多生多劫,永遠不捨棄。這個意思就是像諸位前幾時聽到許哲居士的話,李木源問她:妳到底信什麼宗教?許居士說:我信的宗教就是愛的宗教。愛一切人,愛一切眾生,這就是慈悲。

  這是我們現前見到的,她所修學的成果,她今年一百零一歲,我們看起來,她只是四、五十歲的人而已,甚至於今天四、五十歲的人,體力都不能跟她相比。這是實實在在的,耳不聾、眼不花,我很仔細觀察,她只掉一個牙齒,耳目聰明,行步如飛,四、五十歲的人真的比不上她。她修的是什麼?修慈悲。雖然沒有接觸佛教,沒有聽過經,但是她那個慈悲心,在我們想像當中不是一生修的,多生多劫修慈悲,所以沒有接觸佛法,心地還是一片慈悲。只知道幫助一些苦難的人,為老人、為病人、為苦難人服務,不知道有自己。一生沒有發過脾氣,一生沒有怪過別人,心裡頭從來沒有有個念頭說別人不是,沒有這個念頭。跟人家交往遇到有逆境現前,她回來反省自己不好,自己做人不好,做得不夠圓滿,從來不責怪別人過。這豈不是《壇經》上所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她統統做到了。

  真實的愛心對待一切眾生,這叫多劫修悲,究竟滅苦。我們從許哲居士身上看到了,真的是究竟滅苦,她得大自在。一百零一歲還想辦養老院,她那一天告訴我們,她要辦個養老院,跟社會上所有養老院不一樣。她要辦個什麼養老院?她要辦個像家庭一樣的養老院;老人住在這裡面,就像住在家裡面,有家庭的溫暖,這個了不起!人有善願,天必定幫助她圓滿。她一生當中,過去辦過十幾個養老院,都辦得非常成功,她還是不滿意,還想辦一個更好的養老院,這是悲心。她問我,她有沒有資格作佛弟子?我回答她:妳是標準的佛弟子,真佛弟子。我給她傳授三皈五戒,她統統做到了,淨業三福裡頭,「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她十善修圓滿了,確確實實沒有貪瞋痴,沒有是非人我。要以《金剛經》標準來說,她已經做到「無我相」,起心動念她想別人、想社會、想那些苦難的人,只要自己有時間、有空閒,她每天去幫助這些人。自己生活那麼樣的簡單,真正是個修行人的生活。

  我們到她住處去參觀,住的房間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一張床鋪,一個小桌子,簡簡單單的幾件換洗衣服。生活在新加坡容易,熱帶,不需要很多衣服。而且衣服,你們大家都聽說,從垃圾堆裡頭撿來的,有破損的補一補,她穿這個衣服,從來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她說得好,「我要穿一件新衣服,自己心裡不安,世界上還有許多沒有衣服穿的人、沒有飯吃的人,我穿上這個衣服,我覺得對不起那些人」,這是修悲心。她說,「我要跟他們一樣過苦日子」,她生活安樂。我們從她的生活行持當中觀察到,她究竟滅苦,她身心自在,一個妄念都沒有。

  「悲多方便」,這叫「藏」。藏,世法、佛法都用寶藏來解釋。心地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所以這個藏是什麼?佛家講的三德密藏:法身、般若、解脫。法身難,般若、解脫就比較上容易。我們從許居士這個人來看,法身、般若這兩條我們暫且不談,解脫她得到了。我們真看出來,這個境界最低限度是小乘聲聞、緣覺的境界,我們一般人不能夠相比。法身,那是要破一品無明才能夠證得,這個不容易,《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般若,也在四聖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裡面智慧開了;解脫,那是見思煩惱盡了,生死自在。我們在這個地方親眼見到,她能做到,我為什麼不能做到?那就要問問,她一生不生瞋恚心,我們能不能做到?我們遇到不好的環境、遇到不好的人緣,能不能不起瞋恚心?修行就在這兒修,用功就在這個地方用。

  人家要問你:什麼叫修行?修行最低的限度,如何能跟一切人事物和睦相處,這是初步功夫。順境、善緣不生貪愛,你的心是平靜的;逆境、惡緣沒有瞋恚。所以修行在哪裡修?就是在境緣當中修。《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清涼大師判的「歷事鍊心」,這叫修行。就在物質環境、人事環境,日常生活當中,把自己的貪瞋痴慢、是非人我統統給修掉,這叫修行。還有這些妄想分別執著,有這些念頭在,叫造業。造的什麼業?輪迴業。我們生活在世間,物質環境順境,遇到一些善人,你生起貪愛,貪愛是餓鬼道的業因,你將來到哪裡去?鬼道去;如果遇到的是逆境、惡緣,你心裡生瞋恚心,瞋恚是惡業,地獄道的業因,將來死了墮地獄;是非、邪正不能辨別是愚痴,愚痴是惡業,畜生道的業因。所以我們想想,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一切人事物的環境,我們動什麼念頭?念念都在三惡道,這還得了嗎?菩薩為我們示現,教導我們在一切境緣之中修什麼?修清淨心。清淨是不染著,順境、善緣不生貪愛,逆境、惡緣不起瞋恚,這叫修行。這個功夫修成了,決定不墮三惡道。功夫再向上提升,大家《般若經》雖然念得不多,《金剛經》都念過,要記住佛在般若會上給我們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祖師大德教導我們,隨緣而不攀緣,隨緣就得大自在,攀緣就起妄想分別執著,就苦了。

  經教字字句句都是真實智慧,最善的良導,引導我們破迷開悟,引導我們離苦得樂。苦樂不是世間人所講的苦樂,世間人的樂還是苦,我們能懂嗎?世間人在順境、善緣裡面樂,樂生貪愛,用心不善,這種樂你能享幾天?死了以後墮三途,哪裡叫樂?佛法對苦樂的講法:現前樂,將來還樂,後世還樂,永遠都樂,那叫做樂;現在樂,來生受苦,這不是樂;這是佛法裡頭講的標準。現在苦,受一點苦難,來生得樂,這是真樂。現在我們捨棄名聞利養、捨棄五欲六塵,一心念佛,看起來好像很苦,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曉得這是真樂。真妄我們要有能力辨別,邪正、善惡、是非只要你有能力辨別,你智慧就開了,你才曉得怎樣去修學。

  真實智慧,《無量壽經》上給我們講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就是二六時中,執持名號而不間斷,這是真實。有一念落在是非裡面,落在煩惱裡面,落在習氣裡面,就又回到六道輪迴,又回到三惡道去了。現在我們處的環境不善,這個要知道,我們走上街頭,你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沒有一樣不是誘惑,讓你動貪瞋痴慢。這就是我們居住的環境不善,這個緣不好,我們要知道如何去迴避,如何在環境裡面保持自己的清淨心。

  佛法修學最後的三大綱領:覺、正、淨,這三條只要得到一條,三條統統都得到。禪宗、性宗修覺悟,覺而不迷;教下,修正知正見;淨土宗修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我們就本宗,要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修清淨心,這個重要,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正法不是邪法,這是純善,這不是惡,我們要辨別清楚。在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堅守自己的本位,本位就是清淨心,決定不污染,我們才能夠究竟滅苦。物質生活差一點,這個無所謂,精神生活充沛。

  釋迦牟尼佛證得究竟圓滿的果位,我們常常在經教裡念到,「皈依佛,二足尊」。足是滿足、圓滿,二是什麼意思?智慧圓滿,福報圓滿。如來有究竟圓滿的福報,這福報在哪裡?《華嚴經》看的華藏世界,淨土經裡面我們讀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圓滿的福報。可是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物質生活可以說是貧困到極處,他什麼都沒有。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在我們世間人看起來,這是什麼福報?沒有福報!智慧我們肯定他有,為什麼?四十九年講經說法,說了這麼多大道理出來,這真有智慧,福報沒有。這是我們肉眼凡夫的看法,沒有看出他的福報,其實他是究竟圓滿的福報。為什麼要做這個示現?如果我們一下子悟不過來,你聽聽許哲居士的話,你就會恍然大悟了。許哲居士不是沒有能力過好的生活,不是沒有能力做幾件好衣服穿,她為什麼?她要過跟世間貧苦人一樣的生活,她快樂,心安理得。

  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作斯示現?過我們這個世間人最苦的生活,讓世間最苦的這些人心裡面得到安慰。看到釋迦牟尼佛,我們很苦,釋迦牟尼佛跟我們一樣!我很苦,釋迦牟尼佛比我更苦。度苦難眾生,這就是此地講的方便,「悲多方便」。世間人有苦樂的感受,佛菩薩沒有苦樂的感受;六道凡夫,佛講有五種受:苦、樂、憂、喜、捨;聖人沒有這個受,苦樂憂喜捨都沒有了。所以諸佛菩薩縱然示現在阿鼻地獄,他沒有苦受,示現在天堂他沒有樂受,他的心永遠清淨平等覺。我們從這個地方也體會到我們要修什麼?我們在境緣當中修清淨平等覺,你就真正懂得佛法,你也會成就佛法。如果還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這個實在講在所不免,為什麼?無始劫以來的惡習氣,你沒有能力斷掉。這一生雖然得人身、聞佛法,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不過是在這一生當中,又有一個短時間薰習而已,你不能成就。要成就,一定要降伏自己的煩惱習氣,你才會有成就。

  人有福報,福報過去生中修的。出家人往往在中年以後有福報,出家人都很清苦,過去生中沒修福,可是學佛出家之後修福,修福福報現前,如果一貪圖享受又完了,這種情形太多太多了。我自己過去生中沒修福,年輕時候非常困苦,今天在座有我一個老同參,靜定老法師,他從台灣來看我,我年輕時候受的苦難,他見到。這些年來修積一點福報,可以說是很不錯了,我可以享福;但是我知道,一享福,六道就出不了。所以一生隨緣,從前章嘉大師教導我,真正發心修行,弘法利生,這一生都是佛菩薩安排的。佛菩薩安排順境,我們就順受,安排逆境也順受,順逆當中都得自在,佛替我安排的,我得佛菩薩的善護。佛菩薩安排有弘法度生的緣,那我一定要去做,我不能說不做了,到個山林,中國人講風水好的地方,自己去一個人進修,去享福。我今天是有這個機會,這種機會很多很多,不敢。為什麼不敢?苦難的眾生太多了。中國古禮裡面,《禮記》「曲禮」裡頭就有,「安安而能遷」。我現在確實可以心安、身安,能夠去享淨福,但是看看世界眾生,災難頻繁,苦不堪言,我們怎麼能忍心去過安穩的日子?所以還是要不辭辛勞,幫助一切眾生。

  明天我到香港,到香港是希望幫助那一邊念佛同修,建一個小道場。我勸勉他們建居士林,香港沒有佛教居士林,希望他們建立一個「香港佛教居士林」,大家在一起好好的念佛求生淨土,這個緣看起來是可能成就的。我幫助別人,我不干涉他們,我也不會到居士林去作林長,也不會去作住持,只是他請我去講經我會去,他請我們去領導念佛,我可以派一些同學們去。名聞利養,我邊都不沾,我們自己才能得身心清淨。這是章嘉大師,我認識他老人家頭一天,他就教我放下,徹底放下。可是愈放下愈多,佛法講「捨得」,你捨,捨是因,得是果報;捨財得財富,捨法得智慧,捨無畏得健康長壽。這是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以財、法、無畏布施供養一切眾生。我做了幾十年,我在講台上講經,今年是四十一年。我記得我學佛七年才上台講經,所以從學佛到今天四十八年,遵守老師的教誨。四十八年當中深信不疑,感應不可思議,於是信心十足。上個月,我到美國去了一次,在舊金山住了兩天,洛杉磯住了四天,我六天收的供養收了八萬多。在舊金山收的全部供養舊金山道場,在洛杉磯收的全部供養洛杉磯道場,我一分錢沒帶回來。諸位要曉得,愈施愈多,跟那個地方的同修們結法緣。錢財不能要,一要麻煩就來了,貪瞋痴都來了;換句話說,後面跟的是三惡道。捨盡了,你就把三惡道捨掉了,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慈悲心從這裡入門,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智慧。慈悲心是偏重在福德上,諺語有所謂「福至心靈」,福報現前的時候,智慧開了,心靈。所以這叫「藏」,如來果地上稱二足尊:福德圓滿,智慧圓滿。圓滿的智慧、福德不是自己享受,是要給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去享受,這才是真實的智慧、福德。以福德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以智慧幫助他覺悟,提升他的境界。這裡面就是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所說的隨類化身,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絕不失時。這都是事實。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有沒有一定的身相?沒有。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相,也沒有一定的法可說,佛無有定法可說。佛說的是什麼法?為眾生解決障難之法。眾生要沒有障難,佛就沒有法可說;只要眾生有障有難,佛就有法可說,所說之法無非是幫助他消災免難而已,消災免難的理論方法。

  佛為什麼會有這個本事?這就是圓滿智慧。佛知道你的障難從哪裡來的,所以說法能夠對症下藥,藥到病除。換句話說,就看對方有沒有聽懂,能不能接受,肯不肯依教奉行;真正肯依教奉行的,沒有一個不得度。可是我們要明瞭,愈是在末法時期,這是中國諺語所謂的一代不如一代,這是事實。為什麼一代不如一代?累積的習氣愈累積愈多,煩惱愈重,習氣愈多,這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所以像法不如正法,末法不如像法。佛當年在世,說我們這個世間為五濁惡世,我在四十多年前剛剛接觸佛法,我聽到這一句話還不服,可是現在聽到這一句話,那沒有話講。現在這個濁惡,濁是什麼?污染,大家都曉得,地球生態環境被破壞了,嚴重的污染,這濁;現在人也逐漸逐漸意識到了,人類的精神污染、思想污染、見解污染愈來愈嚴重,起心動念都是貪瞋痴慢,身造殺盜淫,口: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叫惡。所以這個世間,佛講得一點都沒錯,五濁惡世,那個果報就太苦了。

  所以外教許多宗教講世界末日,世界末日的因是什麼?就是嚴重的濁惡,濁惡到極處,世界末日就現前了。諸位要曉得,世界末日是花報,果報是地獄。我們聽到齊素萍居士她父親附在她兒子所說的話,他墮了地獄,他墮那個地獄不是嚴重的地獄,因為他造的罪業還不是極重的罪業,所以他那個地獄是小地獄,已經是苦不堪言。現在人造的業那比他重太多了,我們讀讀《地藏經》就知道這個事情的可怕,千萬不要以為佛說這些事情是嚇唬人的,無非是勸善而已,你這個想法就全錯了。《金剛經》佛說得很好,「如來是真語者」,真就是不假;「實語者」,實就是不虛,不虛偽;「如語者」,如語是說的與事實完全相同,決定沒有過分,實話實說,不增不減,這叫如語;不誑語、不異語。佛是這樣教導我們,我們對佛的話要深信不疑。

  所以修行第一步:培養慈悲心。佛家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什麼叫方便?把慈悲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以真誠的愛心愛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這裡面諸位必須要記住,要有高度的智慧,幫助別人,愛護別人,如果這裡頭生了感情,完了,墮落了。所以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又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那是什麼原因?沒有智慧的慈悲就是禍害,這裡面產生了感情的糾紛,必定墮落。方便裡面沒有智慧,就變成我們現在所講的手段,造作種種罪業。流是往下去流了,人下面是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你就往下流了,這還得了嗎?

  所以幫助人,要有高度的理性,要有真實的智慧,決定明瞭通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處事待人接物,成就功德,不造罪業。什麼是功德?增長自己的戒定慧是功德;什麼是罪業?增長自己的貪瞋痴是罪業。所以處事待人接物當中,自己一定要很冷靜的觀察,我是增長戒定慧,還是增長貪瞋痴?如果增長戒定慧是正法,要是增長貪瞋痴是邪法,邪正就看出來了,你要認真仔細反省;你不反省,以為增長貪瞋痴,還認為做了好事,還認為自己天天在積功累德,錯了。這是關鍵的所在,我們必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為幫助苦難眾生,不要被捲入漩渦裡頭去;你不能幫助別人,自己要毀掉了,這就全錯了。所以在大乘法裡面為什麼一定要先修小乘?今天我們的修學確實產生嚴重問題,小乘法捨棄了,直接入大乘,所以產生了許許多多的過失。小乘法是鞏固自己,在戒定慧的基礎上站住腳,然後大乘接觸一切廣大眾生,才有真實智慧,才有善巧方便,不至於墮落。因為接觸群眾,產生許許多多副作用,名聞利養都擺在你面前,你會不會動心?五欲六塵天天圍繞著你,你用什麼心態去應付?稍一不謹慎,就墮落了。這是「方便出下流」。

  古時候是循序漸進的,先學小乘,再學大乘。密宗尤其如此,密宗是先學顯教,再學密教,根深。唐朝中葉以後,小乘在中國衰弱了,那是有原因的。古時候出家人都是知識分子;換句話說,都念過儒書,中國的諸子百家都涉獵過,所以以儒、道代替了小乘,這個行。現在我們修學,儒也不學了,道也不學了,小乘也不學了,直接入大乘,就變成沒有根,所以我們修持不得力。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裡面,處事待人接物用不上力,依舊是隨順煩惱、隨順習氣,這就是為什麼現代人修行成就比不上古人,原因在此地。

  我們看看出家人,你看《高僧傳》、《比丘尼傳》,在家人你看看《居士傳》,過去修行證果的人有多少,現在在這個時代,修行證果還沒聽說!神通、特異功能我們常常聽說,那不是修行,那與了生死、出三界不相干。現在這一類,在這個世間很流行、很多,我們清楚,佛在《楞嚴經》上說過,五十種陰魔出現在世間。在這個時代,「清淨明誨章」裡面說得那麼清楚,「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哪些是邪師,我們要清楚、要明瞭。神通、感應是很能夠吸引人的,佛不用,佛用正法。什麼是正法?教學、念佛、誦經、持咒,正法。佛不用神通,不用特異功能,為什麼?因為妖魔鬼怪都有特異功能、都有神通,如果佛菩薩也用,我們對於佛跟魔不能辨別,無法辨別了,會把魔當作佛,那我們的虧就吃大了,所以佛不用。佛有能力,而且這個能力比他還要超過。如果我們堅持遵守正法,這就對了,不會誤自己,也不會誤別人。偶爾這些神通感應,可以給我們做佐證,做一個增上緣,不是主修的。主修的,還是在經教,還是在念佛。

  我們本宗依《無量壽經》的教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歷代祖師大德都作斯示現。這是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明瞭,不能錯了方向,不能錯了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淨宗五經一論,無論依哪一部經都行。《無量壽經》現在流通的總共有九個不同的版本,其中五種是原譯本,三種:兩種會集本,一種節校本,都可以,都是勸你念佛,不必去問哪個本子好,哪個本子不好。《金剛經》上說得最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佛說的。所以說每一個本子都好,你喜歡哪個本子,你就可以依哪個本子。只要能夠念到功夫成就,往生極樂世界,你功德就圓滿了。不必去懷疑,不必去分別執著,那個對於念佛往生是有障礙的。你要問什麼障礙?你心不清淨就是障礙,你不能夠念到一心。《彌陀經》上講「一心不亂」,這是往生的條件。要想到一心不亂,必須把分別執著放下,別人爭論是他的事情,與我不相干。我們知道爭論,無論是勝是負,對於往生都產生了障礙。

  清涼大師末後這一句話說得好,「為安眾生,所以開示」。這個開示裡面,就包含現身說法。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以種種不同的色身接引根熟的眾生。這個根熟的眾生不定在哪一道,我們凡夫看不出來,佛菩薩看得出來。什麼叫根熟?聽到這個法門能信、能解、能行,這個人根熟了,他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這是佛菩薩度化眾生第一對象。第二對象,有善根沒成熟,佛菩薩為他示現,幫助他成熟,這就是為他講經說法,勸導他,誘導他,這一生不能成就,希望來生善根成熟,這是第二類的對象。第三類,過去生中沒修過,沒有善根的;換句話說,佛菩薩講經說法,他完全不能接受,甚至於還排斥,這沒善根。沒有善根,佛菩薩也不捨棄,才真正與「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相應。沒有善根是為他做善根,給他種善根,他見到佛像,聽到佛的名號,聽到說法的音聲,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種善根。他不相信,不相信他也聽進去了,阿賴耶識裡頭也落種子,這個種子多生多劫之後一定慢慢會成熟。

  由此可知,諸佛菩薩在世間示現,沒有一個眾生不度,真的是以清淨心、平等心、大慈悲心,開導一切眾生,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我常常提醒同學們,我們的緣分無比的殊勝。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毫無疑問業力來的,我們是業報受這個身;雖然是業力來投胎的,還不錯,過去生中我們的善根深厚,所以有這個緣分聞到佛法。聞到之後,能信、能解、能行,這就證明我們善根相當深厚。但是我們今天解得不透徹,行得不得力,雖然信,這裡面還有疑惑,這是說明我們這三種善根有,但是不夠厚。我們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就?答案也是肯定的。那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總在遇緣不同」,這一句話重要,這一句說得太好太好了。如果我們這一生遇到的緣殊勝,這就是有好的同參道友,有好的修學環境,就能夠彌補我們過去生中信願行的不足,都把它補足起來,這一生就成就了,不必再到來生。

  今天新加坡這個緣殊勝,我們的講堂天天講經說法,沒有一天間斷,我們的念佛堂二十四小時念佛不中斷,四事供養不缺,這一種殊勝的緣,自古至今都不容易遇到。我們今天遇到了,你才曉得這是多麼大的善根福德。在這裡頭一切不要操心,萬緣放下,一心向道,成就自己的道業。然後一定要知道報佛恩、報眾生恩,天天念的迴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兩句話要落實,那我們就有真實的成就了。這兩句話天天口頭上喊到,不能落實,我們這一生往生就有問題。我們接受佛恩,接受善知識恩,接受四眾供養之恩,我們不懂得怎麼報;只有享受,沒有回報,這問題就大了,就嚴重了。

  如何回報?真實修行就是回報。我念佛,念到將來能往生,這是回報;弘法利生是回報。所以回報不外乎兩樁事情:第一個真實修行,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淨土,毫無疑惑,這是報恩。這個身體還在世間,隨緣隨分,弘法利生,這是報佛恩、報眾生恩,四恩總報。只要能報恩,就能夠拔濟三途之苦。你們諸位看到,齊素萍居士修得不錯,自己能夠認真修行,又能夠護持正法,她的父母在地獄裡頭超生了。從地獄超生到人道,不錯了。這種感應給我們做了證明,功不唐捐,我們要認真努力來學習。這是天王給我們的啟示,他的修學方法提供我們做參考。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