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一卷)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201

  請掀開經本,三十三天偈頌第二首:

  【佛身廣大遍十方。妙色無比利群生。光明照耀靡不及。此道普稱能觀見。】

  這首偈,清涼在註解裡面說「古德明通有六義」,明是說明,通是講一般;古大德一般講解有六個意思。第一個「廣,謂總法界為身故」。這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確確實實是如是,我們一切眾生又何嘗不如是?我們在《華嚴》裡面得到一個事實真相,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身,一個心,一個性。諸佛菩薩證果證的是什麼?就是這樁事情,他圓滿的證得;也就是說他究竟圓滿的證明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凡夫迷,迷的是什麼?就是迷了這個事實真相;諸佛菩薩悟,悟此事實真相。事實真相裡面沒有迷悟,迷悟在人。所以說迷悟不二,這句話是就事實真相來講,迷悟不二。佛在這個經上教導我們,我們得到這個資訊,得到這個消息,往後我們自己如何證實,這叫悟入。悟一分就入一分,是圓教初住菩薩;悟兩分就入兩分,是二住菩薩;一直到四十一品無明斷盡,就究竟圓滿的證得,證得就是這麼一樁事情而已,這是真正事實真相。要常常記住,總法界為身,真的是一身。所以佛對於法界一切眾生大慈大悲,沒有私心,沒有條件,什麼原因?一身,一體。我們平常講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個話還是隔了一層。如果對於世尊在經典上講的這句話不懷疑,能生起信心,這個人就具足大善根,修行就不一樣了。他怎麼修法?他跟這些法身大士修學的原則就非常接近,在日常生活當中,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去證實,去求證。不但是在一切有情眾生分上求證,動物、植物、礦物、虛空法界裡頭,無一不是用心去求證。證得法界全體是自己,這時你真正成佛了,這個不是相似佛位,至少是分證佛位,你也是法身大士了。於一切法都不執著,都能放下,這個放下是從心裡上放下,心裡放下,事上當然就放下。事有沒有,決定沒有障礙,事事無礙,自己才真正能像諸佛菩薩一樣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沒有絲毫分別執著,沒有好惡;還有喜歡的,還有討厭的,這不行,這是凡夫。

  第二,「遍」,廣大遍十方,「全遍一塵,至十方故」。大師再舉出一個例子給我們說,一塵是一微塵,一微塵遍十方。微塵講的是依報,經上不少地方講正報,正報講毛孔、講毛端,我們身上的汗毛毛端,無一不遍十方。所以我常常也透一點消息,我們這個身,這個身多大?跟虛空法界一樣大。可是我們現在這個身不大,很小,為什麼變小?你心量小。佛說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想小,「微塵這麼小,毛端這麼小」,就小了。佛菩薩沒有大小的概念,換句話說,沒有大小,就是沒有十方。不但沒有大小,還沒有去來,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所以法界叫一真,那才是事實真相。我們為什麼有過去、有未來?念頭變現出來的,從分別執著裡頭生的;但是你要知道,分別執著是妄念,不是事實真相。妄生不了真,妄念生出來的現象還是虛妄的,哪有真實可言?去掉妄想執著,大小就沒有了,微塵跟虛空法界平等,一樣大。這個時候你才懂得,經上所講「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你才知道原來是這麼回事情。你不了解事實真相,這個問題是永遠的一個疑問,永遠解不開,永遠找不出答案。芥菜仔那麼點大,像芝麻粒一樣,怎麼能把須彌山裝進去?

  這個地方講一塵,比芥菜仔還小,全遍十方!換句話說,一一法都遍十方。這句話真的是很難懂,古德有個比喻,用燈做比喻。燈再小,它放光,這個光遍滿一室,我們在這個房間點一盞燈,這燈多大?遍滿一室,這燈很小一點點。尤其是中國,你們沒有看到古老時候點的油燈,一根燈草那個光比蠟燭光還要微弱,你只看到燈光如豆,那個形容是很有道理,真的像豆一樣,它的光明遍照一室。不但遍照一室,遍照法界,你們能相信嗎?真的遍照法界。我們現在坐飛機飛到高空,現在一般民航機大概飛行都是在一萬公尺以上,一萬公尺是十公里,夜晚下面有一個小燈光,我們都看得很清楚。那個燈光,我想是普通路燈,就是幾十燭光的燈泡,我們在上面看得很清楚。你能看得清楚,它的光達到了;它光要是達不到,你怎麼會看得清楚?我們從這個地方去思惟,遍滿虛空。這個光,我們肉眼看得見的。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任何物體都放光。我們佛經裡面講放光,他們講是什麼?他們講動,振動。光你為什麼看得見?光有光波,振動有振波。為什麼物體會振動?因為基本上它就是個動相。法相宗的典籍裡面告訴我們,《華嚴經》也是法相宗的典籍,法相基本的經典有六部,《華嚴》是其中的一部,六經十一論。佛給我們說,物質現象怎麼來的?一念不覺而起無明,一念不覺就是無明,從無明生三細相,三細相裡頭有見相,見相就是轉相,境界相,境界就是物質。所有一切物質從哪來的?相分是從見分變現出來的。自證分是體,見分是緣,這就現出相分,相分是物質。所以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現在科學家發現了,發現到,說得好,「根本沒有物質存在,物質只是波動的現象」,這個說法跟佛經講的不謀而合。佛經上說一切萬物是波動的現象,再小的一個物體,它那個波動都會達到虛空法界,全遍十方。

  古人的文字,「全遍一塵,至十方故」,我們今天把它換個話來說,一塵全遍十方,這你就好懂了。一塵如是,塵塵如是,法法如是,所以『佛身廣大遍十方』,我們哪個不是?佛菩薩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覺朗然。我們迷惑顛倒,完全不知道事實真相,而事實真相就在我們面前。古人所謂當面錯過,是我們迷了,迷成現在這個樣子,佛在經典上常常感嘆「可憐憫者」,我們就是可憐憫者這一類,對於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一無所知。這個意思平常也不常講,講了人不懂,愈講愈迷糊,講它幹什麼?這是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有這段經文,這不得不說。什麼時候才能講這個問題?也跟學校教學一樣,得讓學生達到這個程度,你給他說,說了他雖然不懂、不清楚,但是他還有個模糊概念,他還能接受,還不至於反對,這個時候才能說。所以對初學要是講《華嚴》,含糊籠統帶過就行了。

  第三個意思是「妙」,妙是「色即無色,無色之色故」,這個妙!佛法常講妙有,何謂妙有?妙有非有,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是妙有,這個意思我們在前面詳細的說過。能見所見、能聞所聞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你真正通達明瞭了,怎麼會去造業?真正通達明瞭的人,沒有造,也沒有業。諸佛菩薩在十法界隨類現身,隨機說法,他是現而無現、無現而現,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他沒有造,他也沒有業,這叫做大自在,這叫做大圓滿。你問:為什麼他是無作而作、作而無作?他從來沒有起過念頭,他做什麼?於一切境界當中,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從來沒有分別執著過,你說他造什麼?我們凡夫不斷的在造業,為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佛與法身大士跟我們真正差別就在此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能現色,能現色身,能為眾生說法,這個奇怪,這是什麼道理?感應,眾生有感,佛菩薩來應。這個理我們也很難懂,所以佛在經上用比喻讓我們去體會,佛用擊鐘、用擊鼓這個比喻。我們去敲鐘,我們敲,感!這個鐘立刻聲音發出來,應!我們有心在造業,鐘造不造業?鐘如果說「你來敲我了,趕快大聲叫一下」,那它就造業了,它沒有心!諸位細細去揣摩這樁事情,你會開悟。自自然然的應。眾生有感,佛就有應;像我們敲鐘,敲得重它就響得大,就響得久一點,我們敲得輕,它音量小一點,時間短一點;我們跟諸佛菩薩感應,就這麼一樁事情。

  我們有心,他沒有心,有心則造業,沒有心不造業。沒有心,所以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沒有心會說,奇怪!說得這麼好!諸位要知道,沒有心是稱性。所以佛所說的東西完全是自性的反應,自然的反應,法爾如是,這是真理。凡是通過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是虛妄的,不是真理,是假的理,那個理論不能成立。偶爾被一些迷惑顛倒的人接受了,可是過不了多久又被人推翻,為什麼?它不是真的,真的是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所以佛無說,佛從來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眾生問他的問題就像擊鐘一樣,佛立刻就有反應,這是叩到自性裡頭去了。明心見性的人,你向他叩問,他回答的是自性的反應,這叫妙。沒有身,能現身,能現一切身,能現無量身;不但能現,能同時現,還能同處現,這才叫妙!同時同處現,這些事都在我們眼前。我們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許多人到普陀山梵音洞裡面拜觀音菩薩,有些人有緣,觀音菩薩現身見到了,幾個人同時拜,同時見到,同時現!大家再問一問,你見到什麼樣子,他見到的,不一樣。同處現,同時同處,各個眾生所見的不一樣,但是在同時同處見的,這個妙!這些事情都在我們眼前,我們眼前見人見事見物,每個人見到的感官都不一樣,有人見到心裡很歡喜,有人見到很討厭,有人見到若無其事,你們想想這什麼緣故?確實同時同處,顯現出無量無邊的妙色身。為什麼能現?因為無色現色,色即無色。

  色聲香味觸法,無一不如是。色即無色,無色之色,聲即無聲,無聲之聲,法即無法,無法之法,你這樣去念念,你就都明白了。眼前的事實真相,你多念念就把它念通了,你明白了。明白之後,心清淨了,為什麼?不再打妄想,只有不明白你才會打妄想,明白的人哪裡會有妄想?沒有妄想,清淨心現前了,清淨心就是真如本性、就是真心,平等心現前了,我們講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真心圓滿具足,這才真正現前。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就是這樁事情;教下講大開圓解,也是這樁事情;我們念佛人講一心不亂,還是這樁事情。跟諸位說,在這個境界裡頭,不但是一切病痛災難沒有了,白衣神咒裡說「一切災殃化為塵」,沒有了,連生死輪迴都了不可得。不但生死輪迴了不可得,諸佛菩薩、一切眾生也了不可得。為什麼?永離分別執著了,這才叫真妙。

  第四個意思是無比,『妙色無比』。無比,清涼說「勝」,殊勝,所有一切諸法都不能比,沒有能比的。這才是真正利益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因此得度,一切眾生因此明心見性,證得究竟圓滿,這是真的無比的殊勝。世間人不知道,不但六道眾生不知道,四聖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也是聽說而已,含含糊糊,他也搞不清楚。為什麼搞不清楚?不是他的境界,他沒有見到。他為什麼沒有見到?他無明沒破,塵沙煩惱沒盡;也就是說分別那個意念,執著雖然念頭沒有了,分別的念頭還有;粗的沒有了,微細的還有,這是障礙。極其微細的分別都沒有了,那就是無明也破了,法身大士。什麼法身大士?證得「身廣大遍十方」,心確實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真的一點都不假。自己的身心跟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融合了,就像燈一樣光光互照,原本就是這個樣子,只是我們現在不清楚。我們現在學佛的人,「佛光遍照,我們不行」,你看看你怎麼辦?你怎麼能夠入佛的境界?承認佛光遍照,我們自己不行。哪一天要豁然覺悟了,佛如是,我也如是,我們沒有兩樣,你就入佛境界。入佛境界是真相大白了,這是真實的殊勝,無比的殊勝。

  第五個「益」,利益,『利群生』,「利物無涯故」。這個利益是無量無邊的,一切諸佛如來給我們說它的利益,說無量劫也說不盡,真實的利益。我們學佛修行,無非是要得到這麼個境界。佛在經上字字句句講的是我們自己本分的事情,我們實在講迷得太深,迷得太可憐了;雖然學佛,依舊是迷惑顛倒。所以我常講,讀經、聞法比什麼都重要,無比殊勝,利益無涯。只有善根福德深厚的人,他聽懂了,他明白了,他會把這樁事情當作自己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來辦,其餘的是小事,微不足道。世間的名聞利養,財富、地位、權力都是小事,跟這個不能比,這是大事!世間搞那些事,決定超越不了輪迴的小圈子。輪迴的圈不大,佛在經上比喻說我們的心性像大海,輪迴是什麼?大海裡的水泡。輪迴心造輪迴業,決定出離不了那水泡的範圍,他的生活空間就那麼一點大。這個殊勝功德利益,幫助你打破這個水泡,你所得到的是完全的大海,那怎麼能比?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才知道經不能不讀,經不能不講,真正學佛的人不能夠為人演說,他就決定不能成就。尤其是我們現在發心要續佛慧命,要光大遺教,發願把佛教育介紹給廣大的群眾,推薦給一切眾生,你要不發心為人演說怎麼行?想發心為人演說,一定自己先要做到受持讀誦,我們是不是真的接受?受持,不是把這個經每天念一段,念一、兩個鐘點,那不是受持,那是讀誦。受持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現在講落實,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我們工作裡面,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叫受持。尤其「持」,永遠不失掉,你這是真正得受用,你真正過佛菩薩的生活。我們今天沒法子形容,勉強說你過的是高度智慧的生活,究竟圓滿覺悟的生活,跟六道凡夫不一樣,跟四聖法界也不一樣。能不能在我們這一生當中契入這個境界?答案是肯定的,決定能,問題就是你認不認真去學習?你要是認真去學習,決定做得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華嚴》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位善友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那就是告訴我們,我們一生當中可以圓滿成佛。你果然會了,現前就脫離苦海。苦海是什麼?迷惑顛倒、造業是苦海。明白之後,現前就不迷惑了。所以學佛,一入佛門先受三皈,就是把佛菩薩修學的總綱領告訴你。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決定不能違背這個綱領;不但不能違背,要以你的修學方法完成這綱領。這三個綱領: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你就過大自在的生活,你就得大圓滿的人生。所以這個利益,人間、天上沒法子比。

  最後這一條是光,這是講作用。第六個意思是作用,「光破暗故」。『光明照耀靡不及』,這是自性般若的流露。自性般若在哪裡?《楞嚴經》上講「六根門頭放光動地」。我們現在六根門頭是什麼?六根門頭起作用是六識,六識在起作用。相宗教人「轉識成智」,這個意思就是說,什麼叫修行?怎樣用功?轉八識成四智,這才是真正修行人,真正會用功,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所以祖師大德常常說,學佛要做一個大轉變,就是說這個事情。從哪裡轉起,這一定要知道,相宗說得很好,六、七因上轉,五、八是果上轉。果,我們要是沒有證果,怎麼能轉得了?我們要在因上,因只有兩個,第六、第七,第六是分別,第七是執著。我們明白這個意思,就曉得怎麼轉法。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分別,就轉第六識。不分別不是看不到,一樣看得很清楚,你把眼睛張開,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眼睛起不起作用?照樣起作用,那個觀察叫妙觀察。可見得你的觀察裡面一有分別就不妙,你就把事實真相看錯,看走了眼。如何轉第七識?第七識是執著,我只要一切都不執著,就把第七識轉過來了。第七識轉過來是平等性智,就是自性的平等,第六轉過來是自性的妙觀。諸佛菩薩用觀,大家天天念《心經》,《心經》講的是觀世音菩薩,「觀自在」,你用妙觀,你自在!沒有一樣不自在。妙觀是什麼?離一切分別。平等是什麼?離一切執著就平等,有執著決定不平等。不平等,會感得許多的災難。

  佛在經上講的,我們要細細去思惟,佛給我們講的總綱領、總原則、總的大道理,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現象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又給我們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一切法,十法界裡的一切法,不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大家都沒有想,沒有心也沒有想,為什麼?完全把心想轉變成智慧,完全回歸到自性裡面去了;自性裡頭沒有妄想,本具的智慧德能自然現前,所以諸佛的淨土叫法性土。十法界裡面的依報境界不是法性,識變的,叫法相土,不是法性。法相會隨著你的情識變化,法性不變的,所以法性土叫一真。法相土就起了變化,雖然變化,這個變化不是真的,變化是假的。所以諸佛菩薩跟我們在一起,我們受災難,他不受。為什麼我們統統在一起,他不受?他住一真法界,我們住十法界,十法界跟一真法界是融合在一起的,這就是所謂聖凡不隔毫端。聖凡有沒有隔?沒有隔。法性土跟法相土有沒有隔?沒有隔,就像光光互照一樣,融合在一起。只是凡夫沒有能力辨別,佛菩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絲毫都不迷。我們會學,要從這些地方學,這個地方學真得受用,受用之殊勝不可思議,受用無比。我們不知道去求,真的可惜!沒有緣遇不到,那是情有可原,你沒有這個福分;我們今天有緣遇到,得不到受用,是我們沒有認真、沒有好好的去學習,這不能怪人。所以,決定要做一個轉變。

  鈍根的人從事上修,從枝葉上修,斷惡修善,來生不墮三途,得人天福報,那是鈍根人、下根人;利根的人不在這裡轉,利根的人在轉迷為悟。轉惡為善裡頭不包括轉迷為悟,轉迷為悟裡頭決定包括轉惡為善,所謂是後後勝於前前,我們要在破迷開悟上下功夫,這是真實利益。如果諸位能從這個地方體會得,你才真正了解《行願品》裡面講供養的利益,佛給我們說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不及為人說四句偈的功德利益大,誰相信?沒有人相信!諸佛菩薩相信,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只能夠利益眾生的生命,只能救一時,來生怎麼辦?所以利益小。四句偈的開示,眾生真的聽懂了,悟入了,利益無量無邊,永脫輪迴,永斷生死,這個利益多大!世俗人眼光很短很淺,只顧到眼前,只顧到這一生,甚至於只顧到現前。這些道理、事實真相,佛給我們講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我們要能懂,聽了要懂,要能體會。真正體會得,怎麼會不發心?沒有這個道理!什麼力量想障礙你、阻撓你,都攔不住,哪裡還會退轉?今天我們會退轉,我們沒有辦法精進,精神提不起來,歸根究柢的原因還是沒懂,雖然天天聽經、讀經,沒懂。懂得那一點,似是而非的皮毛,沒有真懂。真懂了,你的行持不一樣,你的修學態度不一樣,你的容貌跟體質都產生變化,只要仔細觀察就看到了。為什麼?相隨心轉,你從前心是迷惑,你現在心覺悟了,覺悟的容貌跟迷惑的容貌不一樣,覺悟的體質跟迷惑的體質也不一樣。所以一覺悟,境隨心轉。迷惑的時候,實在講還是境為心轉,但是自己好像是什麼?好像是心被境轉,迷的時候是這個現象;其實依舊是境隨心轉,只是你完全不能覺察。念念向外攀緣,你想轉,轉不了,想容貌好,好不了,想身體好,好不了,總是有許許多多的毛病。大家都找醫生,不知道佛是大醫王,不知道找這個醫生,去找一般的蹩腳醫生,你怎麼能把病治好?大醫王不找,無上的醫王不找,這就沒法子了。他為什麼不找?不認識。認識了,就不要找世間醫生了,找佛菩薩,佛菩薩各個都是醫王,這個我們要懂。

  「光明照耀靡不及」,這句話是真話、實話,虛空法界,過去、未來,沒有達不到的。我們說達到達不到還是妄想分別,事實是一體,哪有及與不及?說「靡不及」,都是世尊的方便語,真實語是第一句,「佛身廣大遍十方」,這是真實語。既然遍十方,還有什麼及與不及?『此道』,這個道理,普稱天王他見到了。這個見到就是見性,見到「身廣大遍十方」,這是法身。見到法身,這個人就成佛。法身才是宇宙萬有的本體,才是自己,禪宗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由此可知,普稱天王不是凡夫。三十三天是欲界第二層天,不高。這一尊天王是諸佛如來示現的,這是從事上講的。如果是從真理上來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是諸佛如來化現的,這是從真理上來說。理上為什麼這個說法?理是心性,唯心所現。心是佛,心性所變現的,那不叫佛叫什麼?所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皆是佛,是真佛不是假佛,我們自己也是的,這就是佛在經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的意思。一切眾生本來真的是佛!我們現在是迷惑顛倒的佛,諸佛菩薩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哪些是諸佛菩薩?除了我一個人之外,全是諸佛菩薩。你要是懂得這個道理,能作如是觀,你的修學就快了,障礙就沒有了。

  為什麼凡夫修行要無量劫,要三大阿僧祇劫?就是不懂得這個事實真相,在事實真相裡生起妄想分別執著。釋迦牟尼佛成佛了,阿彌陀佛成佛了,藥師如來成佛了,你們都是眾生,這樣分別執著,所以才要無量劫。我們再問,為什麼一定要無量劫?沒有別的,無量劫的薰修,也就是你聽經聞法時間不夠,你還沒有聽明白,還不肯放下。無量劫生生世世在學、在聽,聽到印象深了,豁然一下覺悟,境界馬上轉變過來。你們諸位想想是不是?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哪一個不示現天天講經說法?為什麼要這樣幹?長時間的薰修才會產生效果,不是長時間薰修不行,煩惱習氣業障太重!由此可知,真正肯發心出來講經的人覺悟得快,為什麼?他天天在薰習,每天在講,每天在重複佛的教誨。講的時間長,講久了,自自然然他就會悟入這個境界。這個悟跟入都不是勉強的,勉強用的是妄心,妄心怎麼能證到真的法界?只有真心能夠契入真法界。什麼是真心?一心,有個念頭就是二心。什麼是真法界?一真法界,一才能得一,二不能得一,所以你用一心。什麼叫一心?離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一心。只要你還有妄想分別執著在,哪怕再少,還有那麼一絲毫,都不行,你就入不了佛的境界;一絲毫都不能有,你就契入境界。可是這個事情難!沒錯是難,難你要肯幹,克服困難。怎麼克服?先把妄想執著減少,決定不可以增長。連老子《道德經》上都講「為道日損」,損是什麼?減少,放下。天天放下,每天都在幹這樁事情,這個樣子你會有一天大徹大悟,你會有一天契入佛的境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