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四二卷)  2001/10/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442

  請看「世主妙嚴品」,主海神偈頌第六首:

  【佛見眾生常恐怖,流轉生死大海中,示彼如來無上道,龍髻悟解生欣悅。】

  這是妙華龍髻主海神,他修學的法門是「滅一切諸趣苦與安樂解脫門」。偈頌一開端說,『佛見眾生常恐怖』,由此可知,這些主海神、這些神眾就是諸佛如來的化身。我們今天讀了這一句,感觸格外的深,因為現代這個世間正是被一些恐怖分子襲擊,一些地區國家人民身心不安,生活在恐怖之中,真的是「常恐怖」。如果長期陷於這種生活,我們不難想到現在世間人所說的精神分裂,我們講的精神病,這個病患一定是會大幅度的增加。這不是小事,這真的是大災難。世間許許多多眾生陷於恐怖之中,現在尤其嚴重,最近我常常遇到從美國、加拿大那邊的同修傳真給我、打電話給我,問我怎麼辦?

  當然,孔夫子曾經說過:「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這是夫子教導我們的,可是我們現今生活在這個環境、生活在這個世界,我們無法躲避。但是學佛的人總得要覺悟,人生活在這個世間,不能沒有死,所以學佛絕不忌諱「死」這個字。尤其是我們淨宗印祖,他老人家教人,應該常常把死字貼在額頭上,想到「我就要死了」。為什麼這樣教人?教人提高警覺心,我們要認真努力修行。人生自古誰無死?夭折跟長壽有什麼不一樣?這一樁事情我們總要看淡,不要恐懼,對於生沒有貪戀,對於死沒有憂懼,這樣的人有條件學道。尤其是學佛的同修,佛在一切經論裡面告訴我們,宇宙很大,決不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六根所接觸的這個境界。我們能接觸的,一般人所說的三度空間,四度以上的,空間無量無邊,佛給我們講十法界,我們今天住在人法界。畜生法界裡面有一部分是住在三度空間,我們能夠跟牠接觸到,還有一部分畜生不是在三度空間,我們就接觸不到,我們沒看見過。也聽說古人曾經講過、古書裡頭有記載過,可是現在這個世間沒有了,是不是像恐龍一樣絕跡了?很難講!

  科學家給我們證明,這個地球經過大的洪水,至少已經有四次。每一次間隔時間都很長,幾萬年、幾十萬年發生過一次大洪水,整個陸地被湮沒掉,地殼起了嚴重的變化,所謂是滄海桑田。這個我們可以相信,為什麼?許許多多登山探險的人回來之後告訴我們,在喜瑪拉雅山山脈最高的地方,看到海裡面水族的一些化石。水裡面這些魚類,怎麼會跑到高山去?我想從前喜馬拉雅山一定是在海底,地殼變化它升起來了,陸地沈下去了,這種變化在地球整個歷史過程當中,它是正常的。這樣一個變化,地球上生物幾幾乎乎都絕滅了,一切生命要從頭來起。這是現在受過科學洗禮的一些人都能接受、都不疑惑。

  所以生死是個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生死是大事,它大在哪裡?我們死了以後到哪裡去,這個事就大了!我們不畏懼生死,我們自己一定要知道死了以後到哪裡去,還要知道我們這一生是從哪裡來的。如果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將來死了之後到哪裡去,我們對於生死就一點恐懼都沒有了。今天我們學佛為的是什麼?就是為這一樁大事。不僅是現前我們要過究竟美滿的生活,如果疏忽了將來的大事,我們這一生就空過、白過了,無論你的事業怎樣輝煌,你的富貴達到登峰造極,結果在成績單上都等於零;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生死並不可怕。

  由此可知,修道是大事,佛家修道修什麼?戒、定、智慧,這是大事,這個東西不能夠疏忽。幾個人覺悟過來?我們周邊的一些同修,學佛的很多,是不是真覺悟?仔細去觀察,依舊是迷惑顛倒,依舊是被外面境界所轉,為外境所轉焉有不恐怖的道理?幾個人真正覺悟過來、真正清醒過來?像《楞嚴經》上所講的:「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他可以不被外面環境所轉,而有能力轉環境,這是真正覺悟。我們要做覺悟的人,要做一個真正覺悟的人;縱然現在還沒有能力轉環境,至少今天我們在環境裡頭能夠站穩腳跟,不被境界所轉,然後再想方設法把自己境界智慧向上提升,提升到能轉境界,這一生就沒有空過、沒有白來。

  主海神有什麼能力幫助這些恐怖流轉生死的眾生?『示彼如來無上道』,「彼」是指這些恐怖受苦的眾生,為他們開示、為他們示現。「如來無上道」是什麼?佛家的教學跟現代世法不一樣,佛家教學一開端就把「如來無上道」教給你,然後再一步一步幫助你提升,幫助你達到究竟圓滿。那我們要問,無上道究竟是什麼?這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十善業道經》裡面佛就說了,《十善業道經》也是在龍宮裡面講的,當機眾是龍王,跟主海神是一家人。「佛告龍王:菩薩有一法,能離一切世間苦」,這句話重要!一切世間就是九法界,我們今天講不同維次空間所有一切眾生,各個有不同程度的苦報。菩薩有什麼方法能離一切世間苦?這個我們不能不重視。這一法是什麼法?佛說出來了:「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觀察善法,你的行為善。佛教給大眾,務必要令善法念念增長,不容許毫分不善夾雜,這一段開示太重要了!這是如來無上道!教什麼?教初學,你一進佛門,佛就教你這個。《十善業道經》上這幾句話,跟《觀無量壽佛經》上「淨業三福」完全相應。

  在《觀經》裡面,韋提希夫人遭遇到家庭、國家的變故,對於人生灰心到極處,不想活。她是佛弟子,她明白道理,人遇到再大的挫折、再大的困難,不可以自殺,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把問題搞得更複雜,來生更苦。所以她懂得,她沒有想去自殺,她找釋迦牟尼佛,向釋迦牟尼佛請教。她知道十方諸佛世界很多,「這個世界不好,我能不能移民到其他世界去?」我們現在講移民,佛法裡面講往生,往生就跟我們今天講移民的意思相同,她動了這個念頭。釋迦牟尼佛非常慈悲,佛不主動給她介紹,佛用神力把十方諸佛世界展現在她面前,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你自己看,自己選擇。她看了之後,向釋迦牟尼佛說:「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我看很不錯,這個世界很理想,我很想往生」。求釋迦牟尼佛教她,如何能夠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韋提希夫人選對了,真不愧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學生。

  佛在沒有教她方法之前,先教她修「淨業三福」,淨業三福是修行的基礎,你要是不具足這個條件,那就沒有法子。淨業三福一共三條十一句,末後佛說,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一句話說得很重!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諸佛,從我們凡夫,不管你修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論你修哪一個法門,都要以這個為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無論什麼法門,你都修不成功。就好像蓋房子一樣,淨業三福是打地基,無論你蓋什麼樣的房子,蓋多麼高的房子,基礎是一樣的,先要把地基打好。你要不打地基,那你永遠只能蓋個茅篷,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今天看到許多修行人無論在家出家,他能不能成就,你看他的基礎好不好。

  第一條人天福,人都做不好,你還能想作佛嗎?哪有這個道理?第一條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道經》就是修十善業。如果《十善業道經》不能夠圓滿的落實,你就大不孝,你孝親沒有做到,你事奉老師也沒有做到。真正要把孝親尊師做好,必定落實在十善業道。所以十善業道你要是不能修學,你學佛是白學了,你只能在佛門裡面結一個法緣,佛家的門檻你沒有踏進去。不要自以為是學了佛,受了三皈,受了菩薩戒,假的!佛菩薩不承認。不但佛菩薩不承認,鬼神也不承認,鬼神也瞧不起。我講的話是實話,必須有十善業道的根基,你才能入佛門。

  入佛門先修什麼?先修三皈依,所以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小乘善。十善業道都沒有,你怎麼可能有三皈?三皈是佛法修行重要的綱領傳授給你,三皈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不管你修哪個法門,這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的總方向、總綱領、總路線。試問:你今天從早到晚,對人、對事、對物,你有沒有做到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有沒有做到?如果你依舊是迷邪染,你沒有皈依。皈是回頭,你沒有回頭,你也沒有依靠。「皈」就是從迷回頭,要依覺悟;從邪回過頭來,要依正知正見;從染污回過頭來,依清淨心。你沒有回頭,你也沒有依靠,找一個法師在那裡授個三皈,假的不是真的。自以為是佛教徒,自以為是依照經典修行,修到最後還是落在三惡道裡頭。不能怪別人,完全要怪自己對於佛法一無所知、迷信,佛法是什麼不知道,糊裡糊塗的信,糊裡糊塗的學,將來糊裡糊塗墮三途。不可能糊裡糊塗成佛,沒有這回事情!這三個總綱領、總路線你掌握到了,這個路怎麼走?從持戒下手,就是「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那是把十善充實,把十善往上提升,你是真正佛弟子,入門了。你沒有孝親尊師、十善業道,這個佛門你入不進去。幾個真正學佛的人?

  三福第三條,這是大乘菩薩,「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個樣子你的基礎才才堅固,你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能成就。至於選擇哪個法門,那是你自己的根性,你自己的愛好,佛不勉強。我們學佛要在這個地方扎根,你沒有根本、沒有基礎,那是假的,那不是真實的,最後必定落空。海神在此地,「示彼如來無上道」,就是講這個。我們決定不要輕視十善業道。許許多多我們常見的畫的佛像,佛的頭上都有圓光,圓光頂上寫了三個字,這三個字有中文的、有梵文的、有藏文的,我都見過。文字不一樣,它的內容完全一樣,發音也一樣:唵、阿、吽。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就是十善業道,「唵」是身業,「阿」是口業,「吽」是意業。佛在《無量壽經》上教我們修行也是這個指示,善護三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就是「唵、阿、吽」這三個字。這三個字就是十善業道。唵,身業清淨,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阿,口業清淨,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吽,意業清淨,不貪、不瞋、不痴。

  諸位要曉得,到如來究竟果位上,十善業道才做圓滿。佛的教學,從初發心,從你初學就教你,一直到究竟圓滿還是這個法。由此可知,無量無邊的法門,無非是落實、圓滿成就「十善業道」而已矣!就這麼回事,這就是如來無上道。龍髻海神他落實了,他才真正理解,生大歡喜心,我們講的法喜充滿。再看第七首:

  【諸佛境界不思議,法界虛空平等相,能淨眾生痴惑網,如是持味能宣說。】

  這是第七尊普持光味主海神,他所修學的法門是「淨治一切眾生諸見愚痴性」。這不容易!一切眾生的根本大病就是愚痴,尤其是講愚痴性,那個性是愚痴之體。怎樣才能破一切眾生的愚痴?一定要覺悟。佛法修學三個階段: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就能破愚痴煩惱,愚痴煩惱也叫做根本無明,要靠智慧,智慧一定是從定中來的。佛在《華嚴經》上說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講九法界所有眾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諸佛如來有多大的智慧,我也有;諸佛如來有多大的神通能力,我也有;諸佛如來的相好莊嚴,我也跟他相同。統統圓滿具足,為什麼我們今天落到這種地步?本來是佛,為什麼搞得這個樣子?佛在這個經上一語道破:「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的虧就吃在這裡,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所以跟諸佛如來同樣的智慧德相失掉了。這個失掉不是真的失掉,這個失掉叫迷失。什麼時候覺悟,什麼時候就恢復。

  所以眾生成佛,佛在經上講「佛不度眾生」,這個話是實話,誰度眾生?自己度的。佛給我們做增上緣,佛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我們聽了明白了,原來是我們起了妄想分別執著,才把自己的無量智慧德相喪失掉。今天我們如果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捨棄掉,我們的智慧德相不又恢復了嗎?由此可知,成佛確確實實是自己成就的。所以佛說不度眾生,他講了真話,他絕不居功,而做他應盡的義務。

  一切眾生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幫助他,只要他肯學,決定是以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心來協助他、來成就他。佛菩薩對這樁事情清楚明瞭,問題就是看你明不明白。如果你也明白了,迷悟只在一念之間。你一念回頭,你就覺悟了;你要是不轉回頭來,那你永遠作凡夫,六道裡面這些苦夠你受的,你不能不受,你智慧不會開。我們學佛天天求開智慧,為什麼智慧不開?就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不肯放下。放下,問題就解決了,為什麼不肯放下?實在不得已,只好講業障深重,那還有什麼話好說!

  這一首偈就是幫助我們開悟的,說明事實真相,『諸佛境界不思議』。由此可知,思議就不是諸佛境界,「諸佛境界不思議」。思是妄想分別執著,議是議論。一真法界,你想想看,一是真,二就是妄,我們起心動念就落在二、三,就不是真的。起心動念落二、三,就可以思、可以議,這就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一真法界裡決定不思議,也就是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一真」。才起心動念就迷了,諸位要曉得,「一」是覺,「二」就迷了,起心動念就迷了,不起心、不動念那是覺。這裡頭還有很微細的差別,如果你真的做到什麼都不想,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了,自己以為入了佛的境界,實際上是什麼境界?無想定。也算不錯了,無想定將來果報在哪裡?在第四禪無想天,你落在無明裡頭,那不是佛法。什麼是佛法?佛法的禪定是有定、有慧,定慧均等,也就是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但是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不是無想定、不是愚痴,沒有人問你的時候,完全在定中,「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遇到有人向你請教的時候,沒有一樣不知道,你講得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幫助他覺悟。雖然你跟他開示,你跟他講演,無論是長說短說、深說淺說,實實在在怎麼樣?實實在在你沒有說,「無說而說,說而無說」,這個境界叫不思議。這個話很難懂,這是屬於境界上的事情。

  真正契入這個境界,你體會到這個境界,底下這一句就是『法界虛空平等相』,給諸位說,起心動念就不平等。你說「我有我的想法,我有我的看法。」這都不平等,凡夫知見!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沒有意見,為什麼?他沒有想法,他沒有看法,他也沒有說法,他的一些想法、看法、說法,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全部否定,說他沒有說一個字,有人要說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這是真正毀謗如來。沒有說一個字,說了四十九年,這是什麼回事情?那你自己細細去參究,我在這裡就不多講了。「真的」才能夠破妄,妄不能破妄。

  『能淨眾生痴惑網』,如來跟法身菩薩是「真的」,所以他有能力幫助眾生。眾生根性有三等,利根的人聽佛說法,當下就覺悟,現前就得利益,他就轉迷為悟,轉凡成聖,上根人!中根人這就不行,中根人聽佛說法,甚深的大法他聽不懂,雖然聽不懂,他種了善根,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種善根了。他有小覺悟,沒有大覺悟,他知道要斷惡修善,要破迷開悟。破迷開悟他雖然做不到,他懂得,但是斷惡修善他做到了,中根人得的利益。下根人全然無知,完全不能接受,甚至於還毀謗。這也不要緊,也有好處,種了遠因,阿賴耶識裡頭給他種了佛法種子,這個種子什麼時候成熟很難講,有人要過千百劫,有人要過億萬劫,這個種子會起現行。這些道理我們不能不懂,佛跟我們所講的都是不思議的境界。

  《華嚴經》全是佛境界,全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我們今天在此地講解是淺說,為什麼?學習的對象都是中下根性的,不是上根利智。上根利智聽了有沒有受用?有!上根利智一聽,他就契入境界。但是我們還是以中下根為主要對象,因此不是完全講那麼深的境界,我們要把水平往下降,降到中下根性的人能接受,能夠歡喜,信受奉行,就能得利益。這是「能淨眾生痴惑網」。

  問題也就是麻煩之所在,這個世間真正弘揚正法的人太少,正法失傳的時間太長,於是社會大眾對佛法產生極其嚴重的疑惑。頭一個,把佛法看作宗教,這就錯了,佛法不是宗教。往年我在邁阿密講了一個專題「認識佛教」,我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什麼?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學,用現在外國人一般講的話,佛法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是什麼人?什麼樣的身分?佛是什麼?「佛」這個字是印度話,意思是覺者,我們是用音把它翻過來的。要是從意思上翻,釋迦牟尼覺者。「覺者」再說得白一點,覺悟的人,中國人說的句子:覺悟的人釋迦牟尼,是這個意思。

  這個覺悟的人實在講,他有沒有名號?他沒有。覺悟的人沒有名號,中國老子都知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是假名。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就是他教學的宗旨、他教學的總路線。他在我們這個地球上要教導我們這些眾生,他看得很清楚,我們這些眾生毛病太多,但是最重的毛病是自私自利,對待別人一點慈悲心都沒有。所以他教學的路線就確定在「釋迦」,釋迦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仁慈、能仁,我們要能夠以仁慈的心對待一切眾生,這是釋迦的意思。另外我們這個世間的凡夫心不定,胡思亂想,心猿意馬,所以名字上用「牟尼」,牟尼是清淨的意思。對自己心地要清淨,對別人要慈悲,這是一個覺悟的人。他的名號是這個意思,所以名號就是他在這一個階段教學的方向、教學的宗旨,哪有迷信?

  「淨治一切眾生諸見愚痴性」,實在講是很不容易的一樁事情。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如果我們自己沒有法子對治,我們如何能幫助別人?佛在經上常講:「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要想度別人,自己一定先要得度;換句話說,這種愚痴煩惱我們自己一定要下定決心把它斷掉。從哪裡下手?只要依照佛在經典教導我們的方法就行。關鍵是你要認真去做,不是說我懂了,懂了沒有用處。

  「悟」,古人講兩種:解悟、證悟。解悟不管用,我懂了,我明白了,但我做不到,不管用;必須自己要做到,也就是說證悟才管用。但是真正要想做到,必須從基本上做起,基本是做人。首先要曉得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生活環境的關係,當然更進一步,再知道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那就更好。縱然後面這一條難,你沒有辦法理解,前面兩條你要懂得。做人的根本,儒家講的倫常大道。行道就是落實倫常,五倫的秩序: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君臣,現在的話來講,領導與被領導。五常是基本的德行,仁、義、禮、智、信。這個不能夠落實,換句話說,你人道都沒有做好,人道沒有做好,那你要知道,一失人身,死了之後,三途去了,你就是餓鬼、畜生、地獄。你把倫常大道能夠落實、能夠做到,你死了之後依舊可以得人身,不失人身。

  儒講五常,佛講五戒,五戒實在講就是仁義禮智信。不殺是仁慈,不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儒跟佛都是這樣教人,我們要從基本的科目上下手,先要把人做好,然後才能談到修戒、修定、開智慧。人都做不好,你還談什麼?所以現在學佛難,真正難在哪裡?真正難在我們做人沒做好,不懂得做人,不會做人。不知道貪瞋痴是三惡道的業因。貪心重,餓鬼道;瞋恚心、嫉妒心重的是地獄道。愚痴,也就是事理、善惡、是非都辨別不清楚的,畜生道。搞來搞去都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什麼原因?人沒有做好。佛門裡面做人,《十善業道經》,這部經是學佛的人、修行人的大根大本。這部經不能落實,其他的全都不要說了,搞什麼都是搞假的,無論你是學禪、學教、學律、學密、乃至於念佛,全都落空。所以念佛人要記住,西方世界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想一想,我們是不是上善之人?如果不是上善之人,你佛號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你不具備條件,你沒有資格。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是上善之人!

  我們自己要很冷靜的去想想,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嗎?如果不能,念頭不能起,話不能說,事不能幹。所以對於什麼是佛法、什麼是佛教,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絕對不是糊裡糊塗就相信。什麼叫皈依?什麼叫持戒?持戒是過佛菩薩的生活。學佛總得學得像佛,不能學得不像。果然學佛學得有幾分像,他就有幾分效果,就會有個樣子,一定要人家看到這個樣子,特別是現代人,他才會相信,他才會動心。雖然相信、雖然動心,能不能轉過來?未必!這是真的。

  我們在新加坡,新加坡有一位許哲居士,她前年到我這裡來要求作佛弟子,那時她一百零一歲,她問我,她有沒有資格做佛的弟子?我說:「你的資格條件統統都具足了。」她求受皈依,我不但把皈依證送給她,我連五戒證書都送給她,為什麼?她全做到了。今年一百零三歲,大家看到她都很羨慕,老而不衰,她說得很好:「我們要長壽,我們不要老。」所以她自己稱她是一百零三歲的年輕人,她還在為一些老人服務,她照顧二十多個老人、病人。天天照顧別人,為那些人服務。她還很有心想辦一個老人院。她一生曾經辦過六個老人院,因為她年歲大了,不能去管理,所以統統都交棒了。實際上年歲雖然大,管理的能力、體力她確實是有。一生照顧別人,沒有想到自己,身心清淨,一塵不染,所以年齡雖然一百零三歲,她身體狀況、體力精神,確實跟三、四十歲的人一樣。

  一生沒有生過病,身體健康。一天吃一餐,她是日中一食,這一餐她吃生菜,油鹽糖這些調味的東西她統統斷絕,她的生活回歸到自然。你要是說這個東西沒有營養,人家活到一百零三歲,身體狀況跟三、四十歲的年輕人一樣,耳目聰明,身手敏捷,一般四、五十歲的人不能跟她比。喜歡讀書,心地清淨。羨慕她的人很多,看她的人很多,有沒有人去學她?我看一個也沒有,為什麼?一般人認為她那個生活太苦,受不了。佛教化眾生亦復如是,眾生受不了。但是你要想成就,那你必須這樣作法,你要依教奉行。要知道,佛所講的句句是真實話、句句是利益話,對我們有利益、有真實的好處,能夠破除我們無始劫以來的愚痴,愚痴是我們的病根。再看底下一首:

  【佛眼清淨不思議,一切境界悉該覽,普示眾生諸妙道,此是華光心所悟。】

  寶燄華光主海神,他所修學的法門是「出生一切寶種性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話,意思是覺悟。心本來是覺悟的,覺悟的心為什麼會迷?為什麼會不覺悟?會變成這麼愚痴?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諸位要曉得,妄想就是愚痴,分別就是塵沙煩惱,執著就是見思煩惱,人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輪迴的相就現前。六道輪迴本來沒有,真心自性裡頭不但沒有六道輪迴,十法界也沒有。由此可知,十法界、六道都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得好:「覺後空空無大千」。什麼時候你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覺悟了。覺悟之後,不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就像作夢一下醒過來一樣。可是佛菩薩慈悲,這些覺悟的人他醒過來,夢中還有許多眾生在受苦受難,所謂是倒駕慈航,他又回來了,回來幹什麼?回來幫助那些沒有覺悟的人,這叫大慈大悲,慈悲到了極處。不是說自己覺悟自己了了,這一下好不容易離開這苦難的世間,他有慈悲心,他有憐憫心,他有同情心,他就回來了。回來他不是為自己,回來是為眾生。回來之後,我們要問,他在世間這些苦難他受不受?在現相上講他受,那是表演給大家看的,實際上他不受,苦樂憂喜捨他都不受,那叫正受,他的受是正受。我們凡夫有苦樂憂喜捨的受,佛經裡面講五種受,這個受是不正常的受,六道凡夫都有。

  偈頌第一句說,『佛眼清淨不思議』。《金剛經》上說「佛五眼圓明」,講五種眼,《華嚴經》上講十種眼,圓明可貴,具德這才稱寶。佛有,我們也有,可惜我們今天迷失了,要覺悟。『一切境界悉該覽』,佛眼圓明,世出世間過去未來,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為什麼?沒有障礙。我們今天「見」有障礙,佛沒有障礙。由此可知,我們有見不到的事情,很多很多,佛都見到了。佛明瞭,佛清楚,我們一定要相信佛的話,佛是過來人。佛在《金剛經》上說得很好,「如來是真語者」,真就不假;「實語者」,實則不虛;「如語者」,如是所講的完全跟事實真相一樣,不會加一點,也不會減少一點,說的跟事實真相完全一樣。我們再不相信,那就錯了。

  佛講的話在哪裡?經典上記載的都是。所以經典字字句句都是真實語,我們要相信。不要認為這個東西是迷信,我們肉眼沒有見到,他給我們說有,他能見到,我們見不到。正如同現在科學儀器最常見的X光、紫外光,這大家都很熟悉的,透過這些光線能見到的,我們肉眼都見不到。佛是各種不同光波對他統統沒有障礙,所以他見到的東西是圓滿的;我們是偏見,從偏見產生堅固的陋執、錯誤的執著,我們吃的虧大了。

  佛幫助我們發菩提心,『普示眾生諸妙道』,「妙道」是本有的,佛為我們宣說、為我們示現,讓我們聽到、看到有所體悟,把我們自己的菩提心也要顯發出來。「菩提心」,經論雖然說法不一樣,意思相同。菩提心的體就是真誠心,真誠到極處!不自欺,不欺人。我們的心發不出來,什麼原因?自己欺騙自己。欺騙別人就不必說了,自己都欺騙自己,他怎麼不會欺騙別人?自欺欺人,真誠心沒有了,因此菩提心起的作用當然就沒有了。菩提心起的作用有兩種,一個對自己,一個對別人。對自己是好善好德,對別人是大慈大悲。菩提心的作用當然沒有了,你體沒有,哪來作用?佛在經論上許許多多的教誨,幫助我們發菩提心。

  諸位一定要曉得,菩提心不發,念佛決定不能往生。為什麼?淨土宗是大乘佛法,不發菩提心,不能往生。也許有人懷疑,我就常常遇到這些問難的,「有很多鄉下老太婆不認識字,也不會念經,很笨很愚痴,什麼都不會。她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了幾年她真的往生,預知時至,她站著走、坐著走的,她沒有發菩提心,她怎麼能往生?」這個話問得好,幸虧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頭有解答,他那個解答好,把這個疑問給我們解除了。他說:「一個人一心一意,只有這一個念頭,想求生極樂世界、想見阿彌陀佛,對這個世間完全沒有絲毫的留戀,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我們想想蕅益大師這個話,說得到底對不對?我細細想過,愈想愈對,愈想愈有道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他的菩提心就明顯的發出來了。現在這些老太婆念佛往生的,菩提心是發了,她自己不知道;你要問她什麼叫菩提心,她不懂,她真有條件往生。這種人我們佛門叫她做老實人,老實可貴。由此可知,我們這些人都不老實。

  真正老實人太可貴了,古大德有所謂「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兩種人好教。上智之人,他一聽就覺悟就明理,他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下愚之人他老實,老師怎麼教,他就怎麼做,他絕對不會改變,絕對不會聽信別人的話,他只相信他這個老師。這兩種人好教。最難的、最麻煩的是不上不下、疑心很重,雖然很用功在學教,依舊是半信半疑,不能捨棄自己的煩惱習氣,這是他自作障礙。所以諸佛菩薩確確實實「普示眾生諸妙道」,「普」是平等心、清淨心,「示」是示現;換句話說,做出來給你看,做出來你都看不出來,那就沒法子了。這是寶燄華光主海神他所覺悟的、他所修學的。再看第九首:

  【魔軍廣大無央數,一剎那中悉摧滅,心無傾動難測量,金剛妙髻之方便。】

  這是金剛妙髻主海神,他所修學的法門是「不動心功德海」,這是我們現在非常迫切要學習的。這個課程、這個科目,是我們迫切要修學的,為什麼?今天我們生活周邊全是魔,確確實實魔眾廣大無量無邊。諸位先要了解『魔』這個字的定義,魔是什麼?叫我們在生活當中身心感受到折磨。誰叫我們感受到折磨,這就是魔。「魔」,原來這個字是折磨的磨,下面是個石頭。古時候的經典,如果我們看到博物館裡面收藏的漢唐人的寫經(手寫的經卷),魔下面是個石頭。把這個石頭換成一個鬼,這是梁武帝他造的,他感覺得這些折磨太可怕了,所以把石頭換成鬼字。以後佛經裡頭也就用這個字,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字就想到梁武帝。『軍』是形容、是比喻。

  佛在《八大人覺經》裡面跟我們講,魔有四大類,魔再多,不出這四大類。第一類叫「五陰魔」,這是屬於自己,不是屬於外面的。五陰是色、受、想、行、識,這叫五陰。《心經》是觀世音菩薩的一部經典,《心經》一開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魔就一剎那間悉消滅。我們今天沒有這個智慧,不知道五陰真相,我們就受這個折磨。五陰裡面的色大,色是物質、是身體,這個身體是屬於色大。色的構成是四種現象或者是四個因素:地、水、火、風,我們稱為四大。「地」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物質,用地來代表它。我們現在科學相當進步,知道所有一切物質現象是由原子、電子組成的,排列方程式不一樣。現在更進步,發現比電子還小的粒子,聽說最近好像又發現一種叫夸克,比粒子還要小。統統是這些物質組合的,《金剛經》上所講「一合相」,基本的物質是一個,種種不同的色相是它組成的,組成的方程式不相同。

  基本的物質它有四個現象,它是一個物體,「地大」;它有溫度,我們稱它為「火大」;它有濕度,就是「水大」;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我們就稱它「風大」。物質有這四個性質:地、水、火、風。現在科學家不講地水火風,科學家叫什麼?它帶電,帶陰電就是水大,帶陽電就是火大,它確確實實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所以地水火風四大是形容色的現象。除物質之外,還有精神這一方面的,有受、想、行、識,佛講了四個。「受」是什麼?感受,我們有喜怒哀樂的感受;「想」就是妄想,從早到晚沒有停過,前念滅,後念就生;「行」的意思是講它永遠不中斷,就是這個妄想不斷,這就叫行;「識」是講色跟想的種子。法相唯識經論裡面講得很詳細、很透徹。五陰魔就是我們的色身跟自己的精神這兩個部分,我們今天講心、物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如果你調理不好,你就有苦受,你就會受折磨。我們今天講,譬如身體病苦這是色身的折磨,精神上的痛苦是受想行識的折磨,所以叫它做魔。五陰魔,這是第一類。

  第二類「煩惱魔」,法相宗入門的課本是《百法明門論》,《百法明門論》裡面給我們講二十六個煩惱,也就是二十六種煩惱,每一種裡頭都無量無邊。根本煩惱有六個:「貪、瞋、痴、慢」,慢是傲慢,「疑」是對於聖人教誨你懷疑,對於鬼神多維次空間的生物你懷疑,最後一個是「惡見」,惡見就是你許多錯誤的見解。這六大類叫根本煩惱,這是魔。你有了這些東西,你的身心怎麼會清淨?你怎麼不會受折磨?所以煩惱是屬於魔,煩惱無量無邊。

  第三類叫「死魔」,人有生必定有死,死怎麼是魔?我們這一生,就講學佛,學得也有相當的成就,但是還沒有證果、還沒有開悟,死了。算你修得不錯,來生還能得人身。但是來生再想接著學至少耽誤十幾二十年,這十幾二十年,前生所學的幾乎忘光了,一切要從頭來起,這是折磨。這三類都屬於本身,不屬於外面。第四類是外面的,外面,名稱叫「天魔」,天魔是什麼意思?我們身心外面所有一切的誘惑,這叫魔。現在這個誘惑特別多,叫你眼睛看到、耳朵聽到了,起心動念生起貪瞋痴慢、生起七情五欲。外面許許多多在誘惑你,你不知道,你不曉得那是魔。所以今天這個世間實在是太可怕了!『魔軍廣大無央數』,我們周邊全是魔,時時刻刻都在找你麻煩。你不要以為這個人很喜歡我、很愛我,他在找你麻煩,他叫你起貪瞋痴慢。

  『一剎那中悉摧滅』,這是真的覺悟,一念覺悟,我明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情。對於身不貪戀,無需要過分的去保養它,最健康的生活,隨順自然,這是最健康的。你要是特別愛惜你的身體,特別去保養這個身體,愈愛惜愈保養,麻煩愈多,你錯了!你要是不愛惜、不保養,你也錯了!總而言之,你起心動念就錯了,你隨其自然就對了。不要在身體上起心動念,你什麼毛病都沒有,你的身體真的健康長壽。雖長壽,它不衰老,為什麼?隨順自然,一切隨它去,什麼都好。無論是吃的、穿的、用的、生活環境,樣樣都好,樣樣都很稱心如意。有也好,沒有也好,你心開意解,這才是養生之道。

  養心要清淨,心不能有東西,《六祖壇經》說得好,「本來無一物」,心裡頭本來無一物,所以心是淨的、心是空的;身,身要動,身要為一切眾生服務,要為一切眾生服勞役,這個身有價值、有意義。身不是用來享受的,身是要用來服務的;心要虛,虛就靈,智慧就起來了;心裡頭有東西,智慧就沒有了。凡夫難在哪裡?心裡頭有我,起心動念「我的好處」、「我的利益」,就完了!迷了!大乘佛法裡教導我們要把這個念頭轉一轉,起心動念不要想自己,想眾生、想社會,如何為社會大眾服務?如何幫助社會大眾離苦得樂?這就是佛菩薩的心。絕對不起心動念為自己,人就開悟,人就回頭。一剎那中魔就滅了。覺悟了之後,他的周邊全是佛菩薩;迷的時候,周邊全是妖魔鬼怪。『心無傾動難測量』,他就是憑這一念,心不動,不動就是甚深禪定,「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這是金剛妙髻主海神,他得的是金剛大定,能破一切魔軍。最後一首偈:

  【普於十方演妙音,其音法界靡不周,此是如來三昧境,海潮音神所行處。】

  這是海潮雷音主海神,他得的法在偈頌裡面完全給我們說出來、顯示出來,我們非常非常的歡喜。『普於十方演妙音』,這豈不是今天講的多元文化的社會教學嗎?不分國家、不分族類、不分宗教,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裡去。要知道佛法是師道,師道有尊嚴,「只聞來學,未聞往教」,所以學要求,求學,我們才真正能得到利益。為什麼?求學的心真誠恭敬,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求學是你有真誠心、有誠敬心;而往教,你的誠敬心就降等,你沒有誠敬心,換句話說,你得不到圓滿的利益。為什麼老師教學與傳道不一樣,傳道一定是這個學生來求學的,這是真正可以傳法給他,為什麼?他有十分的誠敬心。平常講學,那是跟大家結緣,得利益多少那是各個不相同;不得利益的,給他種善根,這叫大慈大悲。真正傳法的人,那個人是寶,那不是普通人,也就是真正「孝親尊師」,真正落實十善,這種人是傳法的人。

  『其音法界靡不周』,像我們現在,我們無論在哪個地方講經都上網路,在整個世界都能夠收聽得到,這是在這一個地球。實際上是盡虛空、遍法界,為什麼?那些人不需要用儀器,他就能收到。要知道,音發出去是一個波,我們知道音波的速度不如光波快。但是法音就不一樣,法音隨著願力,隨著心波、思想波,剎那之間遍虛空法界,所以我們能夠與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如來起感應道交,道理就在此地。我們一念之間,跟天地鬼神也能夠起感應道交的作用,就是這個道理。思想波、心波一念就周遍法界,光、電磁那個波不能夠跟它相比,何況這是如來果地上三昧境界。海潮音神他明瞭,他所行的地方跟佛境界完全相同,他契入了法界,很明顯的例子。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