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一三卷)  2002/5/17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713

  諸位同學,請看「世界成就品」,起具因緣偈頌第七首:

  【菩薩能修普賢行,遊行法界微塵道,塵中悉現無量剎,清淨廣大如虛空。】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這首頌是讚頌「普賢菩薩的願力」。普賢在佛法裡常說有三類:第一類叫「位前普賢」,第二類叫「當位普賢」,第三類叫「位後普賢」。普賢菩薩這個當位是等覺;換句話說,等覺以前修普賢菩薩這個法門的人都稱為普賢菩薩,這個普賢菩薩就叫位前。他還沒有證得等覺之前,通稱為位前菩薩。

  能發普賢心,『修普賢行』,這個人全是普賢菩薩。哪些人是?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從凡聖土下下品,一直到實報土上上品全都是普賢菩薩。由此可知,極樂世界根本就是普賢菩薩的法界,《無量壽經》可以作證明。我們在經上看到的,第一句話就是說「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咸」是全部,極樂世界全部都是修的普賢大士之德。換句話說,極樂世界全部都是學習《大方廣佛華嚴經》。

  難怪彭際清居士他就講,《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大本的《無量壽經》,也就是圓滿的《無量壽經》,這樣我們才曉得淨土跟《華嚴經》的關係是一不是二。《無量壽經》可以說就是《華嚴經》的精華、《華嚴經》的略本,我們今天講的節要,《華嚴經》的節要。經文雖然有多寡的不同,內容實際上無二無別。這些事,我們學淨土的同學不能不清楚。

  發普賢心就是發普賢菩薩十大願,十大願是普賢心,修普賢行。全經的教誨就是「普賢行」,把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可以說一樣都不漏;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在《無量壽經》、在《華嚴經》裡頭,細細的來學習。

  普賢行的特色是心量大,心地真誠,沒有一絲毫虛偽。心量廣大,常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在《華嚴》裡面才真正明白了太虛、沙界,沙界是恆河沙數的世界,佛在大乘經上常講的。《華嚴經》上講不是這個講法,世界哪裡只恆河沙數?恆河沙數跟華嚴比是微不足道!

  《華嚴經》上講的佛剎是世界微塵數,下面還要加一個「海」,決不是數量能限制的。這個數量說實在話,不但是等覺菩薩不知道,如來也說不出,重重無盡的法界。這個心量有多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一般大乘菩薩的心量,不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心量比這個大的太多太多了,真的是不可思議!

  我們今天想想,我們的心量多小?一點點小事情都那麼樣的計較,分別計較,我們怎麼能學普賢行?但是真正修淨土,希望這一生能往生,你真正把心量展開,能夠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就能生。生到哪裡?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只能生這二土。實報莊嚴土那不行,實報莊嚴土那是華嚴境界,你的心量還要擴大,量周沙界還是沒有辦法到實報土。所以心量小怎麼能成就?

  眾生實實在在可憐,可憐的實在講就是心量太小。拓開心量是我們現前修行第一門功課,從哪裡拓開?我常常講放下自私自利,我、法二執不能不除。你還有我執,還有法執,你學佛,鬼神都譏笑你,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

  所以實在講,我們今天常常講學佛不難,修行不難,講經不難。為什麼說不難?形式!形式簡單。樣子!那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發心難,要發心破我執,要發心斷自私自利,這個難。要發心捨己為人,為什麼人?為你的冤親債主,為你的冤家對頭,這個難。為你自己親愛的人,不難。為你的冤家對頭,你要用純淨純善的心,對那個存心想害你的人,這個難。難,你能做到,容易的就不必說了。

  普賢菩薩的心跟如來果地上心是一,不是二,「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都要滿分,真修行的人就在這上面用功夫,這叫從根本修。表現在外面是究竟圓滿的智慧,那就是看破。世出世間一切法,體性現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叫做看破。看破之後,他自然就放下了。放下是什麼?世出世間一切理事現相,心裡面一絲毫的分別執著都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放下是這個。

  徹底放下,純淨。圓滿的明瞭,純善。純善純淨,你才能幫助盡虛空遍法界一切還沒有覺悟的眾生,你有能力幫助他。你自己沒有做到純淨純善,你用什麼幫助別人?所以佛在大經上常講,自己沒有度,要想度別人,哪有這種道理?這些話我們聽得很多。所以修行沒有別的,頭一樁事情修自己的純淨,徹底放下;純善,真正看破,自行化他都得自在。自行化他總是隨緣,決定沒有一絲毫的分別執著,要真正在這個地方下功夫,我們這一生才能有成就。真正的成就是把自己提升到華嚴境界,這是我們一生修行純正的目標。

  大乘經不能不讀,多讀!多,不是樣樣都讀,就這一部經要多讀。古人常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能把《大方廣佛華嚴經》念上一千遍,這個意思你自然就懂得了。你說為什麼?一千遍念下來,心定了。

  昨天有個居士送我一個小圖章,圓形的,刻了幾個字,我看起來很有意思,「成於一,敗於二三」,沒錯!你搞一樣你就有成就,你搞兩三樣你肯定失敗。佛這樣說的,古聖先賢都是這麼說的。四弘誓願裡頭又說「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個話怎麼講?這個話到你成了之後再講,你現在沒成,那你是一門深入。成了之後,這一門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成?我學這部經,我把這部經已經講了十遍了,算不算成?不算。我講一百遍,我講一千遍了,算不算成?不算。什麼算成?在這一部經上大開圓解,那你就成了。你講一遍,大開圓解了,你就已經成了,一遍就成了。你講一千遍,沒有大開圓解,沒有成就。

  大開圓解是什麼?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你才算成就。為什麼?明心見性之後,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你一接觸就通了。古人說的「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切經擺在面前不通,你沒有成。一切經擺在你面前全通了,你成了。那個時候叫「法門無量誓願學」,你就明白了。「法門無量誓願學」,是學一門。我這一門通了,所有一切法門全通了,就這麼個道理。你要那一切法門統統去學,你學一百年、學一千年,你都不通。為什麼?心是亂的。由此可知,我們走一條路,通到哪裡?通到自性,通到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這才叫真正通了。

  今天幾個人懂這個道理?不了解這個道理,所以他不老實,這個也想看,那個也想摸,不但是佛法沒有辦法成就,世法都不行。你看世間法有成就的人也專攻一門,現在學校最高的學位博士,其實他博不博?他一點都不博。他只是專攻一門,在一門裡頭有成就,拿博士學位,他並不博。佛門那個開悟之後那真正叫博士,為什麼?世出世間法他全通了。所以佛法是以見性,不見性不算成就,明心見性才算成就。

  念佛人,你看一句「阿彌陀佛」,行!一句阿彌陀佛,念到理一心不亂,通了,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學一部經,全心全力就在這一部經上,不論經大小,學一部《般若心經》,兩百六十個字都能明心見性。在教下不叫明心見性,叫大開圓解,大開圓解就是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通了,整部《大藏經》展開,沒有一部他不通。佛法如此,世間法也如此。世間法在他面前,你說給他聽,就跟六祖講的,這一門東西我沒有學過,你說說,我聽聽。他聽了之後全通了,全明白了,你有什麼不能解決的地方,他來給你講解。他確實有智慧、有能力指導你,什麼原因?通了!這是真實的學問,真實的智慧。

  李老師以前教我,他非常著重這一點,叫我學教,把重點放在教理上,不要放在文字上。我問他為什麼?教理通了,世出世間法你全部貫通。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在佛門裡面常講上根利智,不是普通人。

  老師又告訴我,如果這一層你做不到,不得已而求其次,在教義上入門。教義是通達一部分,雖不是全體,佛法大乘有八個宗,你沒有辦法通八個宗,你能通一個宗,通與這一個宗有密切相關的,也能通兩三個宗,那就不錯了。決定不可以學一部經,你就不懂得第二部經,這種修學叫做死讀書,念死書,不能夠貫通。這個念,念得很辛苦。但是有沒有好處?也有好處。至少種了善根,不墮惡道。

  所以佛法裡面講五乘佛法,五乘是講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這個五類。學一部經只懂一部經,不能通其他的經,人乘佛法,可以保人身;你依一部經修行,你不會墮惡道。你能夠學個十部、二十部,你很聰明,你有很好的記憶力,有很好的修學環境,你一生學個十部、二十部,你將來能得天乘,出不了三界。

  出三界不簡單,出三界要得禪定。什麼樣的禪定?大乘經上講得很好,九次第定,超越三界了。前面八個次第定是三界之內,到第九定超越了,阿羅漢證得,辟支佛證得,他們超越六道輪迴。前面八個定就是四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是四空天,稱之為四禪八定。四禪單講四禪天,八定把四禪跟四空合起來,這個禪定功夫八個階級;到第八定,這是世間禪定最高的了,非想非非想處定,那個定功能夠支持八萬大劫。

  八萬大劫有多長?一般人不知道。你要是想想佛在經上講的,一個大劫是這一個世界「成住壞空」一次。我們今天講星系,這個星系不是太陽系,我們過去以為是銀河系,現在黃念祖老居士跟我們講不是銀河系(銀河系是個單位世界),是整個一尊佛的教化區,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個三千大千世界,要用一般我們計算來講,十億個銀河系。這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的一個星系,一次「成住壞空」是一個大劫。這樣的銀河系經過八萬次的成住壞空,你知道這個時間多長?

  八萬大劫,那是什麼?那是非想非非想天人他們的境界,不可思議。但是時間再長,總有到頭的一天,時間到了,他的定力退失了,退失他就往下墮落,出不了輪迴。他為什麼不往上再去修?他不知道還有上面一層,他以為自己已經到頂了,自己覺得他已經成佛了。你看世界「成住壞空」,他沒有事情,與他不相干,他知道得很清楚,世界「成住壞空」。我們不想不知道,仔細去想一想、去觀察,你就曉得第八定的境界已經是很殊勝了。

  阿羅漢聰明,辟支佛聰明,為什麼?他們接受過佛法,聽佛講過經,知道這不是究竟境界,還有比這個更高的。所以他不住在第八定,繼續修行證得第九定,超越了。九定上面還有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往上去沒有止境的,愈往上面去境界不一樣,但是總而言之都在世間。你就是證得阿羅漢果、辟支佛、菩薩,甚至於成了佛了,十法界裡面的佛,還是沒有見性,你才曉得見性之難。難在哪裡?難在你放不下。你要真肯放下,你馬上就成佛,這個佛在經上講得非常清楚。

  你為什麼不能成就?就是放不下。自己很想放下,但是事實上還是放不下。這個我喜歡,那個我不喜歡,你就完了,你就是凡夫!你的心對萬物,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你自己好好想想,不平等。放下的人平等;你不平等,你沒有放下,你還有執著,你沒有放下。你還有妄想,你沒有放下。你什麼時候能像佛菩薩一樣,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完全沒有執著,完全沒有分別,這個時候你入華嚴境界了。

  華嚴境界裡面的菩薩,跟諸位說,妄想執著是絲毫都沒有了。但是妄想沒有斷盡,妄想是屬於根本無明,所以破一品,粗重的妄想沒有了,還有非常微細的。那一種微細的妄想,我們體會不到,我們也想像不到,很微細。愈是微細愈難斷,所以從初住菩薩到十地菩薩,斷那個微細妄想要多少時間?經上一般講三大阿僧祇劫,那是斷微細妄想。可是菩薩修行,總而言之,煩惱不斷就進進退退。在凡夫位子上,我們要曉得,總是退得多進得少。因為這個原因,佛菩薩才勸我們求生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有個什麼好處?極樂世界只有進步沒有退步。原因是什麼?環境好。修學的環境好,沒有障礙。我們這個地方不行,最大的障礙是人事,人事環境不好,其次物質環境,兩種環境都給我們做出嚴重障礙,所以退緣太多了。它不是幫助我們進步,它是幫助我們退步,所以這個世間修行非常困難。

  但是話又說回來,非常困難是對一般人來說的,一般凡夫來說的;如果對於一個真正善根深厚、覺而不迷的人來講,這個世界修行是最好的環境。佛在經上不是說,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給諸位講這個修行是真修行,我們這些人不能算,假的,不是真的。真修行,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換句話說,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的功夫,超過西方極樂世界修行人功夫一百年。什麼道理?實在講這個道理不難懂,這個路難走;難走,你能夠走通了,你了不起;那邊路容易走。什麼人在這個世界修行有成就?普賢菩薩。普賢菩薩的行法,《華嚴經》後面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是非常具體的顯示。

  這個世界的境界是大風大浪,大風大浪在這裡頭是不驚不怖,不受影響,這個人的功力了不起,名聞利養種種誘惑在你面前,如如不動。這一種誘惑,說老實話,很多大乘菩薩要是遇到了都會退心。你能如如不動,你的定力,你的智慧當然超過他,道理就在此地。

  不要說別的,今天我們在現實這個社會裡面修行,我們的定功,我們的智慧,超過隋唐那個時候的祖師大德,肯定超過。什麼原因?那個時代社會上沒有這麼多誘惑,他們那些祖師大德如果生在今天的社會未必有成就。我們今天這些修行人,要把他放在隋唐那個時代,那樣的環境,沒有污染、沒有誘惑的環境,我們也成就。

  所以你就曉得在末世這樣環境裡頭,濁惡到極處,你還能成就,你還能不染,你還能保持清淨,你還能修成平等心,那些祖師大德哪一個不佩服你?這個就是蕅益大師講的: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我自己的心。那個心是什麼?就是一個覺,一個迷。你是不是真正覺悟了?說老實話,沒有覺悟,自己以為覺悟那就壞了,那你覺悟就沒有指望了。如果常常想我自己還在迷,還沒有覺悟,你還向覺的路上走,你還有覺悟的可能。自己以為覺悟了,那就沒有法子了,你永遠迷下去了。

  所以今天修行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大事情,無過於經典的薰習。我們處在現前的社會,如果每天至少有四個小時經典薰習,決定不能少過四個小時,再能夠有八個小時念佛,一天認真幹個十二個小時。八個小時念佛,四個小時研究經教,接受經典薰陶,八個鐘點念佛,一天真正幹十二個小時,你才有能力保護自己,不受現代社會這個惡的習氣染污,不會受他們的影響,你的功夫平平穩穩的向前邁進。你要不認真去幹,把世緣統統放下,你就不可能有能力保護自己不受環境影響,你不可能做到,你做不到。

  我們在這個地方兩三年,不到三年,我們建這個道場。這個道場,我跟你們講得很清楚,你們不認真幹,我馬上就走了。你要以為我對這裡還有絲毫留戀,你錯了,你完全想錯了,那是你,不是我。你們要仔細觀察,我是怎樣離開台灣的?怎樣離開美國的?現在怎樣離開新加坡的?我也會怎樣離開此地。我跟大家相處只有一個條件,你們真正肯學、肯修,我們在一起共同學習。你們如果搞假的,我就走了。不要以為這個地方,這麼多的產業,這麼多的這些條件,我告訴你,我死了這身體都帶不去,哪一樣是我的?沒有一樣。我不會等到死的時候我才放下,我老早就放下了。這些道場所有一切,跟你們結個善緣,我走得很乾淨,一絲毫留戀都沒有。

  我去的地方非常非常多,哪裡有緣我就到哪裡去。我自己很清楚,我的福報、我的資財一絲毫不缺乏。我兩手空空,走到另外一個地方,如果再建一個道場,比這裡又殊勝,我相信這個你們應該能懂得。我一次都比一次殊勝,我把這裡放下,兩手空空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我相信不到三年,建一個道場比這個地方還要殊勝。這是什麼道理?自然之道,天然之道。你不懂是你沒有真正聽經。這些年來你要真正聽我講經,你就完全明瞭。福德是自然的,沒有一絲毫勉強,你要問真正的原因,沒有別的,開發自性。

  我為什麼這樣感謝老師,感謝護法?沒有老師指點,我怎麼知道這條路?沒有韓館長這三十年的護持,我怎麼能把這條路走通?這條路走通,那不是個容易事情,就是說你修行要有好環境,這個環境是得力護法幫助我的。我走通了,館長才走。我沒有走通的時候,她始終照顧我。誰知道?沒有人知道。你要能知道,你的境界跟我平等。你的境界不如我,你永遠不會知道,你的境界高過我就會知道。

  我遇到兩個人,在中國國內黃念祖老居士,可惜他走了。這一次在日本遇到一個中村康隆,他知道。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面,雖然訪問短短的時間,我們在一起見面不到一個小時,見面談話當中他知道,他今年九十七歲,那是個真正有修行的人,不是普通人。完空上人也很了不起,今年八十五歲。真正的大德愈來愈少了,希望年輕的法師要真正發大菩提心,真幹!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還看第七首:

  【菩薩能修普賢行,遊行法界微塵道,塵中悉現無量剎,清淨廣大如虛空。】

  這一首偈前面雖然跟諸位說了很多,無非都是強調普賢行的重要;普賢行裡頭最重要的是發廣大心。偈頌裡面跟我們講『遊行法界微塵道』,這句話不好懂,「遊行法界」沒有問題,我們知道菩薩在十法界裡頭,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所以這個遊行法界沒有問題,「微塵道」就不好懂了。諸位聽這部經,從頭一直聽下來的,沒有問題,你會懂得,這是經上講的「一一微塵」。

  微塵太多了,每一粒微塵裡面都有無量無邊際的法界,都有無數無盡的剎土眾生,這個沒有人知道。微塵如是,每一粒微塵都如是,我們正報裡頭毛孔、毛端亦復如是。你要果然知道這個道理,知道這些事實真相;這個知道是聽說的,我們六根的能力都達不到。這個話是佛說的,佛決定沒有妄語,佛說的話句句是真實的,那我們就要相信,整個世界是活活潑潑的,是個有機體。

  今天科學的技術算是很不錯了,沒有辦法探測,微塵裡面有無量無邊的法界剎土眾生,沒有法子發現。這個事情如果哪一天被科學家發現了,那是在整個科學界裡頭最重大的發現。

  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許許多多的事物,現在有局部、少數科學家證實了。連這個法界,種種不同的法界,現在科學家他們說是種種不同維次的空間,這個科學家證明確實存在。但是那種種不同維次空間裡面的狀況,他不知道,他一無所知。佛法講的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狀況,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科學家知道確確實實有不同維次空間,但是裡面的狀況是一無所知。

  我們在等待,看科學再進步,能不能有所說明?這些說明跟佛在經典上所說的相不相同?相同的,他沒有錯;不相同的,他也沒有錯。不管同與不同,在佛法裡面全是法界:佛法界、眾生法界。佛法最被人稱道之處、被人尊重之處,那就是佛所說的,絕對不叫人迷信,我說怎麼樣,你就要相信,佛不是這樣說的。佛所說的,有一套方法教你自己去證明,這個很了不起。我所講的是真的,你可以相信,你自己必須真正證得才是你自己的。譬如我們東方人從來沒有到過西方去,現在我告訴你,地球的那一邊是美國,是南北美洲,我曾經去過。我把那邊狀況告訴你,你可以相信,最後的目的希望你親自到那邊去一趟,你證明我跟你講的沒錯。

  佛法終極的目標在證,證是你自己去證明,所以它不迷信,它只是把宇宙人生真相說出來,你自己去證明。你證明之後,你再跟佛所說的去核對核對一樣不一樣,佛有沒有說錯?這種教學是最高的智慧,是高度的藝術,決定不欺誑一切眾生,在這裡顯示佛菩薩的真誠。

  「遊行法界微塵道」,微塵裡頭還有微塵,微塵世界裡頭還有微塵世界,重重無盡。底下這一句話說:

  『塵中悉現無量剎』,說微塵,「塵中悉現無量剎」,所現剎土跟我們現前虛空法界完全相同。你看看虛空剎土沒有縮小,微塵沒有放大,毛孔、毛端亦復然,我們毛端沒有放大,無量無邊的剎土沒有縮小,怎麼容進去的?後面會有一段很長的文字,清涼大師來給我們介紹。這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不是凡夫常識能夠達到的。不但凡夫想像不到,就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我們佛門叫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不知道;言語、心思所不及,就是達不到不思議的解脫境界。

  微塵裡面的世界,毛端裡面的世界,『清淨廣大如虛空』,無法想像。普賢行門能入,我們在「入法界品」,四十卷《華嚴經》的經題上看到了,它的這一品的品題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就是這一首偈裡面講的境界,普賢行願。「普賢行願」能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所入。你不修普賢行,你怎麼能夠入得了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是諸佛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究竟真實圓滿的境界,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才是真實。人間天上的享受是假的,是夢幻泡影,不值得一提。自性唯心所現的境界一成不變,那就是一真法界,是經上講的重重無盡的法界。

  人不能沒有志,佛家說人不能沒有願,你要沒有大的願力,你就沒有成就。實在說現在人,我們講同學,我們的同學心願都很小,很小很小一點他就很滿足了。就像小朋友一樣,三、四歲的小朋友,給他一顆糖,他就很滿足了,他沒有任何奢求了。他有什麼成就?到什麼地方去找一個大心、大欲望的眾生?大心大欲望,他什麼欲望?作佛。這個欲望大,我要得、我非常想得。我得到什麼?得到盡虛空遍法界,這個欲望大。

  你得到一個城市,得到一個國家,得到一個地球,作地球上的王。甚至於比這個更大,我得到了整個娑婆世界,我作娑婆世界的王,摩醯首羅天王是娑婆世界的王。我作大梵天王,這是色界天的王,這個欲望小,很小,微不足道。佛作法王,佛的願望是得到盡虛空遍法界,佛要得到法身,不是這個肉身、色身,不是這個。真正覺悟的人,心量大的人,我要得法身。法身是什麼?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剎土眾生是自己的清淨法身,佛要證得這個。這個才是大心、大願、大欲,與華嚴境界完全相應。華嚴會上這些菩薩們,沒有一個不是廣大心願欲解;解是理解明瞭,我們要學習、要覺悟。

  你為什麼不能學習?你不覺悟,你不了解。覺悟、了解,那不在經典上下功夫是辦不到的,沒有人給你講這些事實真相;只有釋迦牟尼佛在華嚴會上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們要是不通過《華嚴》的學習,我們哪有這麼大的心量?哪有這麼大的想法?完全是得力《華嚴》的學習。

  我們今天可以肯定這是世出世間第一本好書,無上的法寶。非常可惜這個世間人,認識它的人太少太少了;我講認識它的人,不是普通人,佛門四眾同修,真正對它認識的太少太少了。

  現在請看底下兩首偈,我們把兩首合起來念,這兩首的內容非常豐富。第八首:

  【等虛空界現神通,悉詣道場諸佛所,蓮華座上示眾相,一一身包一切剎。】

  再看下面一首:

  【一念普現於三世,一切剎海皆成立,佛以方便悉入中,此是毘盧所嚴淨。】

  這兩首偈包括前面的兩首,一共是四首偈,就是第六、第七、第八、第九,這四首偈希望大家把它念熟,最好能背。常常記在心裡,常常去讀誦,去觀想,對你拓開心量,會有很大幫助。我們心量這麼小,怎麼樣把心量拓開?這四首偈好,很管用。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第八、第九這兩首偈是讚頌如來的自在,如來果地,「頌如來自在」,第八偈是講「果用」,第九偈是講「善流」。大師跟我們說經上沒有講「法爾」,法爾就是法性,所以他沒有說,但是這一句非常重要。大乘法裡頭常講「法爾如是」,那個「法爾」很難講。我的上一代老和尚也常說,但是講不清楚,我們那個時候聽到「法爾如是」,就問老和尚什麼叫法爾?法爾就是法爾,所以我們永遠對「法爾」兩個字含含糊糊。清涼在此地給我們指出來,「法爾就是法性」,法性就是自性,自性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叫法爾。所以這個地方略而不說。

  又說第七偈裡頭「依中有依」,第八偈裡頭是「正中有依」,這個地方我們要把它看清楚。這第七偈裡頭為什麼說依中有依?第七偈的「塵」是依報,微塵是依報。依報裡頭又現無量剎,剎是依報,依中有依。第八首裡面正中有依,正是什麼?身,身是正報。『一一身包一切剎』,剎是依報。我們在這個地方特別要留意的是「一一身」,一一身是講一一身中的毛孔、毛端。因為偈頌這是七言頌,每一句一定是限定七個字,所以用身來說。

  這個地方說的是普賢菩薩身,說的是佛身,那我們要問眾生身怎麼樣?眾生身跟佛身有什麼差別?理上講沒有差別,理上沒有差別,相上講也沒有差別。佛菩薩一一毛端包一切剎,我們身上每一個毛端是不是包一切剎?當然包一切剎。眾生跟佛差別究竟在哪裡?在覺、迷。眾生在迷,迷而不覺;佛菩薩在覺,覺而不迷。就這一點差別;除此之外,跟諸位說,毫無差別。

  但是覺跟迷受用不一樣,覺了的受用,自在隨緣,佛菩薩的受用。凡夫的受用,就是迷的人,經上講的三界統苦,迷的人三苦、八苦,他的受用只有苦。三苦是苦苦、壞苦、行苦。色界天的壞苦。欲界裡頭,苦苦、壞苦無一不具足。無色界天,雖然是苦苦、壞苦都沒有了,有行苦;就是他那個境界不能永遠保存,稱之為行苦。決定沒有自在,決定沒有隨緣;眾生的心是攀緣心,哪裡懂隨緣。

  「隨緣」這兩個字,境界也是深廣無際,不是凡夫境界。我們能隨緣?你想想,你心裡頭還有分別、還有執著就不能隨緣了,那就是攀緣;分別執著斷了,那個時候是隨緣。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老人家給我們示現的、做出的那個樣子,那是隨緣。你看看以飲食,日中一食,出去托缽,給什麼吃什麼,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決定是歡喜恭敬,隨緣。

  學生們都跟老師學習,學生不一定都有老師這種境界。我們在安世高傳記裡面看到,安世高不錯,真的跟佛學習,那是佛的好學生。他有個同學那就差一點了,這個同學要在我們今天來看,好法師,了不起。安世高給我們說:他明經好施;明經是對於經教他通達,又喜歡布施,好施,喜歡布施是修行。這個人是有智慧、有修行,後來做了龍王,什麼原因?就是不能隨緣。有時候偶爾出去托缽,施主給的飯菜很差,很難吃。當然出家人的形相要維繫,表面上也歡喜接受,也給他祝願、祝福,心裡頭有一點不舒服。就這麼一點點原因,死了以後墮畜生道。但是他有修行,他有慧,他也有福,畜生道裡面去作龍王,這個事情我想許許多多同學都知道。

  你們聽我講《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個經是安世高大師翻譯的,我們介紹安世高大師,一定會說到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很值得我們警惕。

  我們今天要跟他那個同學相比,相差太遠了。我們的分別執著,我們的貪瞋痴慢,比他嚴重不知道要多少倍。他墮落畜生道當龍王,我們今天幹的這些,以後墮在哪個道?以為自己都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是你一心一廂情願。西方極樂世界歡不歡迎你,你沒有去考慮到。

  李老師講的那個話,人家聽起來都搖頭,都不能接受。李老師說:在家出家念佛人,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兩三個。所以自己要常常反省,要常常想一想,我這樣子,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諸上善人,能不能容納我?如果你真的想通了,我這個行為諸上善人不能接納,你就要好好的去修正你一切錯誤的行為。西方極樂世界接納一切眾生的標準在《無量壽經》,展開《無量壽經》,那些條件,我一條一條核對一下,我具備哪幾條,要認真檢討。果然認真,你要從「淨業三福」開始,那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凡夫作佛,第一個條件,三福十一句,我到底做到了幾句?我做到的程度怎麼樣?

  我再告訴大家,我們凡夫,說老實話,取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有分,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幹?在這一生當中,真正達到圓滿成佛,行不行?我給你答應是行,看你怎麼做法。這個話我也說過很多次,《無量壽經》這裡頭的理論、方法、境界,你要做到百分之百,完全做到了,你往西方極樂世界就作佛,就成佛了,你成的是究竟圓滿佛,跟阿彌陀佛無二無別。

  你說你能做到百分之九十九,還差一分,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作等覺菩薩。順著這個次序往下降,降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過去曾經說過,你也得把《無量壽經》這裡面的教誨要做到百分之二十,淨業三福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淨業三福裡面一共是三條,你能做到第一條,凡聖同居土。你能做到第二條,第一、第二條能做到,你生方便有餘土。三條統統做到,你已經是實報莊嚴土的根性,你能不能到實報莊嚴土,那就看你在《無量壽經》上得多少分。

  往年我講過很多遍,講這個九品。九品你能夠做到百分之百,全做到了,上上品往生。你能做到百分之九十,還有百分之十做不到,上中品往生。你能做到百分之八十,兩成做不到,上下品往生,就八十分。只能做到七成,七十分中上品往生。降到下下品要做到兩成。兩成都做不到,這一生跟西方極樂世界種了善根,這個善根這一生當中不能成熟,還要搞六道輪迴。

  知道這些道理,知道這些事實真相,為什麼不真幹?每一天自己還在騙自己,那怎麼得了?想想看同學當中有人真幹的,他到極樂世界作佛了。我們自己敷衍塞責,樣樣不認真,依舊搞六道輪迴,這兩個不能比。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不錯了,到極樂世界那是真的菩薩,他不是假的。

  而且到極樂世界永遠不退轉,不像他方諸佛世界,他還有退轉,極樂世界沒有退轉。《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都明白告訴我們,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念四十八願裡頭都有,阿惟越致是圓證三不退。初證三不退是圓教初住,這是《華嚴經》上的,他不圓滿。圓證三不退是什麼菩薩?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八地菩薩。極樂世界的殊勝沒得說,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讚歎,這是一個希有難逢的法門。

  你看下下品往生是凡夫,不是聖人,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講得多清楚多明白。但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的神通道力幾乎跟八地菩薩平等。這找不到的,你查遍《大藏經》,沒有這個說法,所以極樂世界是個很特別的修行環境。阿彌陀佛慈悲到了極處,給我們這樣圓滿周全的設施,那麼好的修行環境,在那個環境裡頭沒有退轉的因緣,享阿彌陀佛的福報,這個要知道。種種設施是阿彌陀佛的大智、大德、大能所現,有緣眾生到那裡去安然享受,自然成就不可思議。

  我們這一生沒有遇到這個法門,那沒有話說,那是你沒有緣分。遇到這個法門,自己不能成就,真叫可惜!世出世間沒有比這個更值得惋惜的事情。我們不能把這個抓住,你這一生空過了,無論修什麼樣的智慧,修什麼樣的福德,跟這個相比是天壤之別。真正明瞭,真正有能力認知這個法門,他才肯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專修專弘。專弘就是勸別人學習;勸別人學習,自己當然是一心一意認真努力在學習。

  世出世間佛緣世緣統統放下,幫助這個世間,幫助一切眾生,那個時候才是隨緣,在隨緣裡面「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世出世法一定要知道總在「緣」字,你要能夠觀察清楚。緣就是我們現在人所講的機會,佛家叫緣,世間人叫機會。你要認識機會,你要抓住機會,你就成就了。你不認識機會,你抓不住機會,空過了;空過了,再等一次這個機會到來,難了!可能你一生、兩生、三生都遇不到,開經偈裡面講,「百千萬劫難遭遇」,百千萬劫這個機會也許才碰到一次,也許還碰不到,你就曉得這個機會是多麼多麼的難遇到。

  為什麼不珍惜?為什麼這麼容易錯過?還貪念世間五欲六塵,還要去管別人是是非非的閒事,你錯用了心,你白操了心。怎樣成就眾生?成就自己就是成就眾生。這個道理你能懂嗎?自己真的成了佛、成了菩薩了,你跟《華嚴經》上這些諸菩薩一樣,你能夠「遊行法界微塵道」,你能夠『悉詣道場諸佛所』。我們自己要早一天成佛,我能到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那裡去度有緣眾生。我不著急,現在這幾個人、這個小道場趕快要幫助他成就;是的,我成就他們,誤了自己,誤了自己就誤了眾生,這個帳你總是算不清楚。到哪一天你才能把這個帳算清楚、搞明白了?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萬緣放下,一切隨緣。

  你們這個小道場,你們做得好,我幫助你;做得不好也很好,我走了,我才不管你。這不是不慈悲,這叫大慈大悲。為什麼?你們不學好,暫時放在這裡,我要到別的地方去教化成熟眾生。百千萬年之後,你這裡成熟了,回心轉意你想學了,我再來。現在在這個地方陪你們沒有用,白浪費時間,你不肯幹!到你真肯幹,我就來了,你不肯幹,我就走了,這才叫大慈大悲。這個慈悲是以智慧為基礎,不是感情。世間人的慈悲是以感情為基礎,佛菩薩的慈悲是以智慧為基礎的,不一樣。智慧是真情,感情是虛情假意,不是真的。好,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