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六一卷) 2003/11/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61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鄰次十界第八段,西北方歡喜世界苦聖諦,第六句看起:
【或名差別。】
這是講的世間苦果,苦名『差別』,這個名詞細心觀察,就了解佛所說的義趣。「差別」是說的引業跟滿業果報不同,「引業」是引導你到六道受生,「滿業」是你受生之後,你一生所受的苦樂。苦是不善業感得的,樂是善業所感的,總之,都是屬於染業,而不是淨業。差別裡面感到苦是很普遍的現象,在我們現前生活當中無處不存在。看到別人比我富有,看到別人比我聰明,看到別人比我能幹,都是差別。嫉妒、不滿,甚至於怨天尤人,這些煩惱自自然然就引發起來,從差別引發了。
煩惱的現行是苦的果報,這就說明,這苦從哪裡來的?總的來說,是從你分別、執著裡頭生的。離分別、執著,是平等的,那就不是凡夫;能夠離分別執著,是四聖法界裡面的聖人,他不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妄想、分別、執著的習氣很深,力量也很強,所以帶來許許多多的苦果,諺語所謂的「人比人,氣死人」。世間有幾個人能看得開?能消除一腔怨恨之氣?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見到的。回過頭來看看自己,自己有沒有?我們可以說肯定是有。如果你沒有,沒有,你就不是凡夫,你雖然在人間,你已經沒有分別執著了,在佛門裡面講,你是乘願再來的,你是應化示現的。否則的話,怎麼可能沒有?
在從前讀聖賢書,明白聖賢所說的教誨、道理,有一點小智慧,智慧能把這個煩惱控制,能把這個煩惱壓伏,不能斷。如果在某種境界當中,一般人講忍耐是有限度的,某種環境讓你忍無可忍,縱然有修養,還是會發作。可見得佛說這個名詞沒錯,沒說錯。對我們初學的人來說,這是非常好的警覺,提醒我們時時刻刻有這個警覺性,學習盡量對於一切順逆境界,善惡之緣,把分別心看淡;不要去計較,不要去執著,這樣子苦受你能夠減少。苦少,樂就現前,苦樂是相對的!苦多樂就少,苦少樂就多,這是六道裡面的現象。
由此可知,在六道裡面上三道,尤其是天道,六道裡面天人最有智慧,天人福報也大,真的苦少樂多;愈往下面去愈是愚痴、智慧少,甚至於完全沒有智慧。由於愚痴起貪瞋痴慢,心行不善,造種種不善業感召來的苦果;受苦又迷惑,起怨天尤人,這就是因果的循環,愈陷愈深。這種情形,只要你自己冷靜觀察,到處都是。幾個人回頭?非常不容易!為什麼?沒有覺悟的緣,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都是牽引你入貪瞋痴。什麼樣的緣誘導你修戒定慧,誘導我們向善的方向走,向戒定慧的方向走?在這個時代裡頭太少太少了,甚至於你終年都聽不到一句,這是事實。你今天所接觸到的,電視裡頭、網路裡面、報章雜誌裡面,你所看的、你所聽的,全都是貪瞋痴慢,全都是五欲六塵,都是誘導你縱欲,都是誘發你貪瞋痴慢,你怎麼會不苦!苦上再加苦。我們看到果就想到因,看到因就想到果報,因果永遠不離。底下一句:
【或名內險。】
這個名詞好,讓我們看到之後,自然就生起警覺心。外面的危險不怕,學佛修道的人都知道,對這個肉身不重視,對於外面環境不重視。為什麼?這是相,相是幻化不實。『內』,那就麻煩了,「內」是什麼?內是起心動念,念頭不善,那叫真險。『險』在哪裡?「險」在來生的惡報,來生的不如意。我們學佛時間久了,契入比較深了,看到這個名詞,你所認知的比一般人要深的多了。確確實實外面沒有苦樂,內裡面真有憂喜。
佛法稱為內學,佛經稱為內典,佛法重視內在。念頭善,我們一般人講心善,思想善、見解善,你的言行當然善,感得善果。如果念頭不善,自私自利,思想不善,念念是損人利己,見解、言行都不善,這個造業就重了。大家都知道人生苦短,苦是你這一生,為什麼不說樂?樂的時間少,苦的時間多,從多而說。短,壽命不長,縱然活到一百歲,也是剎那即死。年輕人心浮氣躁,迷惑顛倒,感覺得十年、二十年這個時間好長。可是你要到六十、七十,你這個觀念就會完全改變,你就感到一百年很短。
老人回想幾十年前的事情,如同昨天一樣,他的警覺性能夠非常明顯的覺察到無常,人生苦短,他能夠覺察到。但是「內險」覺察不到,這要受過聖賢的教誨,佛法的薰陶,才能夠覺察到。覺察到之後,他就會修行,把「內險」慢慢的修正。向哪個方面去修正?向覺。佛法修行的綱領,總的來說不外「覺、正、淨」。覺正淨的反面是迷,迷危險,邪危險,染污危險,「險」裡面就包括了迷、邪、染。這個東西在外面看不見的,外面我們這個臭皮囊,你把它洗刷再乾淨,裡面迷邪染,你怎麼辦?迷邪染,哪有不往下墮落的道理!
修,修是修正,修是修理,我們錯誤了,把它修正過來。佛法教人,開宗明義就把修行的總綱領傳授給你了。可是你記不記得?你能不能落實?你對這個總綱領理解多少?你能做到多少?然後是你能得到多少!這綱領的三個字,深廣沒有邊際!從發心學它,一直到等覺還是學它,學到沒有絲毫不覺,沒有絲毫不正,沒有絲毫染污,這就是圓滿的果位。真正沒有絲毫迷、邪、染,純淨純善,這時候才完全脫離了「內險」,內險沒有了;內,內淨內善,內險沒有了。
如果我們把這個標準放寬來講,法身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脫離內險了。你內沒有險,換句話說,你裡面的毛病治理的差不多了,雖然還沒有清除,不礙事了,可以說你的身心很健康,你沒有毛病。到一絲毫的這些小毛病都沒有了,這是如來果地。從這些地方,我們能夠看到諸佛菩薩教化眾生、幫助眾生的慈悲,幫助眾生的善巧方便,也能夠覺察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雖然是假的,名字相不能執著,它有用,它提醒我們,它指引我們。我們執著是錯誤,我們不執著,依著它指引的方向去走,我們能達到目的地。就像指路牌一樣,你不可以執著,你要執著指路牌就是這個地點,那就錯了。你看它標明什麼地點,從哪個方向,你一直走下去,循著這個方向精進不懈,你就能達到目的地。這兩個字是警告的意思,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一切時一切處,六根接觸境界的時候,要有智慧,要有覺察,遠離險道。
險道的反面是安穩,安穩我們會在滅諦裡面看到,安穩的因果跟險道的因果不能不清楚。果報現前,沒有法子,只有承受,縱然是惡道也只能夠逆來順受。在這裡頭最重要的,「懺悔業障」,誠心誠意的懺悔,你就能早一天脫離險道。為什麼?境隨心轉。三惡道的境界是自己不善念頭變現出來的,我不說罪業,我說念頭。因為佛在經上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我說念頭,能提醒你把念頭轉變,把惡念轉變成善念。因為要跟你講把惡業轉變為善業,你懷疑,你沒有信心,你怕:「我一生做那麼多惡業,我怎麼能轉得過來?」我換個名詞,把惡念轉變成善念,你想想,這也許行。
其實念是業的根!惡念是惡業的根,善念是善業的根,佛菩薩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會修行的人從根本修。阿闍世王臨終就是把念頭轉了,一生造作五逆十惡的重罪,那是墮阿鼻地獄的,臨終能夠懺悔,把惡念轉變成善念,善念就是念阿彌陀佛,世出世間所有的念頭都比不上這句「阿彌陀佛」這一念。阿彌陀佛名號的意思是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這一念生起來就回歸自性了,你得要真的轉過來。同學們有人來問我,我們迴向要把心量拓開,把自己所修積的點點滴滴的善行、善業迴向給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他說是不是觀想就行了?沒有錯,是觀想。可是有人觀想靈,有人觀想不靈,關鍵在哪裡?關鍵在誠,誠則靈。誠是什麼?誠是真的,不誠?不誠是假的。
所以,你要真正能收到效果,你要幹真的,你不能幹假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你心裡頭確實念念當中有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有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尊神,一切眾生,你心裡頭真有!那個就能起感應,所謂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跟法界虛空界諸佛如來、一切眾生都能起感應道交。常常有這個念頭,常常有這個心,久而久之,不知不覺就契入這個境界。入到這個境界,「內險」沒有了、全化了,融化掉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再看下面第八個名號:
【或名集會。】
『集會』這個名詞很普通,許多人大家在一起聚會,這是「集會」!現在社會上用這個名詞用得很多。這個名號是在苦聖諦裡頭,這是講的苦果;苦果,這集會兩個字的意思就不一樣,跟普通意思不相同。「集」,聚集,什麼東西聚集?一切善、不善業的聚集,集會在這個地方是報,這是果報。所以,這兩個字是苦聖諦的名號。善業集會變現出三善道,惡業集會自自然然就變現出三惡道。
要知道六道本來沒有,現前也沒有。你說沒有,我們明明在這裡感受!永嘉大師不是說得很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你正在作夢的時候,實在說也沒有!你在那裡睡覺做大夢,清醒的人看到,沒有。你剛才睡了一覺,睡醒起來,你給人家說剛才做了個夢,夢中怎樣怎樣,別人聽你講故事,別人沒看到,你自己覺察到了。所以,六道輪迴是你自己造作種種善惡業,集會而變現出來的。誰受?你自己受。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人,這世間很多人,各人做各人的夢,各人享受各人自己夢中境界。我在夢裡頭夢到你,也夢到他了,你跟他是不是到我夢中來?沒有!是你自己意識變現的。你要認為夢中真有你、真有他到我夢中來,那是完全錯誤,不是事實。我要問現前,現前我們夢到許許多多人,那是我自己夢中境界嗎?一點都不錯,確確實實是你夢中境界。他呢?他是他夢中境界,再給你說,各不相關,這是事實。
這個道理,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乃至於聲聞、緣覺,他們都清楚、都明瞭!只有凡夫不知道,不了解事實真相,誤以為真。如果一旦曉得是自己「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就跟諸佛菩薩一樣了,知道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體。一個自體,一般人很難接受,所以我通常講,換個名詞,「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個比較可以接受,一個生命共同體;講真話,是一體。一體,你還會有對立、還會有矛盾嗎?這裡頭還會有瞋恚、還會有嫉妒嗎?沒有!知道一體,性德就流露了。性德是什麼?性德就是慈悲,佛家講一片慈悲,就這個意思。一片慈悲意思很深,確實懂得的人不多。你要不知道,不能夠契入虛空法界跟自己是一體,慈悲不能成片。所以,一片慈悲至少都是法身菩薩的境界。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就是四聖法界裡頭,有慈悲,不能成片。
我們今天把虛空法界都放在心上,念念不忘,念茲在茲,這是什麼?這是《華嚴經》前面序分裡面所說的,當機者最後一類,大心凡夫,是華嚴當機者。你沒有這麼大的心量,你不能學這個法門。我們接受這個經典薰習的時間長了,漸漸明白過來,對於佛所說的能信,也能解了,心量拓開!真正依真誠、清淨、平等心待人接物,知道自他不二,性相一如;能入這個境界,念佛決定往生。修其他法門能得解脫,但是你功夫不到家不行,你只有解悟,你很難證悟!在信解行證,說老實話,我們今天只達到前面兩個字「信、解」,「行、證」做不到,行、證不能不求阿彌陀佛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叫大方便。如果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憑自己,無論用什麼方法修學,都要經歷很長的時間,為什麼?你要斷煩惱習氣。
「集」就是煩惱習氣,這個集也用得好,無量劫來你所集結的煩惱習氣,你現在要把它扭轉過來,理論上講沒有問題,事相上講談何容易!但是又不能不幹,在什麼地方下功夫?這佛法修學常說的最初方便,最初從哪裡下手?我們改善從哪裡改起?我常常從綱領上來講,原則上來講,「放棄對一切人事物的控制,放棄對一切人事物的佔有」,這是從總的綱領上來說的,實際上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那要真正用功夫。逆境不生瞋恚心,順境不生貪戀心,換句話說,在日常生活點點滴滴修什麼?修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就修這個;待人接物就是學習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千經萬論,無量法門,總綱領不過如是而已。你要真幹!
日常生活當中,你做事情,這個人看到不滿意,說你幾句,你難不難過?在這個時候馬上覺悟:我錯了,人家說我幾句,我怎麼會難過?這怎麼辦?阿彌陀佛!多念幾句阿彌陀佛,你心平了,這就是修行,把你的忿恨馬上化解了。順境,人家讚歎你、歡喜你,阿彌陀佛!把那個貪戀的念頭、意念也把它擺平了,化解了。怎樣把這個心在生活裡頭、工作裡頭,待人接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用這個標準。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標準,一定要跟這個標準相應。縱然有差距,差距不太大就好,所以說不能太離譜。哪一天你拉平了,真的跟這個完全相應了,恭喜你,你成就了!最低限度你是法身菩薩,你已經超越十法界了。
功夫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才真正有受用,真正轉迷為悟,轉煩惱為菩提,連著轉生死為涅槃,真轉了,你真會用功。念經、聽經,生活上用不上,沒用處,阿賴耶裡面種個善根種子而已。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再看苦聖諦第九句:
【或名惡舍宅。】
這個意思很明顯,世尊在《法華經》裡面舉了一個比喻,「三界火宅」,『惡舍宅』就是火宅,說明三界都苦,只有苦沒有樂。樂是什麼?佛說得好,樂是苦暫停,你感覺得樂。所以,苦是真的,樂是假的,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覺悟,但是世間覺悟的人還真不多。所以,明白人看這些眾生可憐,可憐憫者,苦中作樂,不知道苦。為什麼說苦是真的,樂是假的?佛法裡面講真假,它也有個標準。凡是會變的就是假的,不變的就是真的。譬如你一天不吃飯,餓的很苦,兩天不吃飯,更苦!三天不吃飯,總不會說苦到後頭變成樂,沒有這個事情;苦上加苦,絕對不會變成樂,所以苦是真的。樂怎麼是假的?譬如說,你得到很喜歡吃的東西,吃得很快樂,吃一碗很快樂,再吃一碗還不錯,給你連續吃個十碗、二十碗,苦了。樂會變成苦,苦可不會變成樂!
佛用這些比喻給我們說明,然後你仔細思惟觀察,三界真的,苦是真的,樂是假的。以前李老師常常用這些很淺顯的比喻給我們說,唱歌跳舞很快樂,叫你連續跳三天三夜,你就苦了,你就覺得受不了了,假的,這不是真的。說明我們這個世間,苦不會變成樂,樂會變成苦。用皮鞭打你,苦!打一鞭很苦,打十鞭更苦,絕對不會打到後來會變成樂。這些例子不勝枚舉,然後你就細心觀察,你就知道了,這個世間真的苦多樂少。
佛講的話沒錯,什麼是樂?苦暫停就感覺到樂了,三界六道無不如是。六道裡面無色界總算不錯了!定功很深,八萬大劫不墮,總算不錯了,還是苦,苦在哪裡?聞不到佛法,這麼長的時間,沒有轉迷為悟的機緣。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在天道裡頭,欲界天有、色界天有,無色界天沒有,佛菩薩不會到無色界天去。所以,無色界天也叫長壽天,你看看佛家講的三途八難,長壽天是八難之一,遭了難了。什麼難?聞不到佛法。八萬大劫聞不到佛法,他的定功一失掉,往下墜落。八萬劫不聞佛法,你就曉得他愚痴的程度。他這往下墮落是墮三途,人天沒有分,不是墮下來一級,墮下來一級還不錯,色界天,不是!所謂是爬得高摔得重。
這個名詞就是講我們六道,我們自己要認識清楚,然後對於這個宅舍沒有留戀。縱然在這個世間你的福報大,建造的是豪華住宅,古時候的帝王,你去看看他居住的宅舍,皇宮。諸位到中國去觀光旅遊,你到北京看看故宮,歷代帝王居住的所在,也是「惡舍宅」。他在那個地方享福能享幾年?真的,在中國長壽的皇帝,乾隆是第一,從小生在皇宮裡面,一直到死亡,也只是八十多年,八十多年也是一彈指。住在這樣的宅第,如果對於居住環境起了貪戀,捨不得離開,而這一生當中造作的罪業又很重,沒有修五戒十善,沒有修大福報,來生縱然是得人身,不可能生在皇宮,那個機會太渺茫!對這個地方留戀,這房子裡面有小動物,有老鼠、有蟑螂、有螞蟻,往往投胎到這些東西,墮到畜生道!還有在餓鬼道,鬼念念不忘這個地方,他不去投胎,你說這宅舍惡不惡?這是就現實來說。
所以佛教導弟子,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個大樹好,很蔭涼,你很喜歡在這裡住,佛說只可以住一晚上,明天到別的地方去。為什麼?決不生貪戀。知道惡舍宅,對於六道裡頭依正莊嚴都不貪戀,你才能夠離開。如果生起貪戀之心,你離不開,很難很難!死的時候很痛苦,苦在哪裡?捨不得,放不下,放不下又帶不走,這是苦不堪言;難分難捨,到這個時候還要分、還要捨。如果對於這個世間沒有一絲毫貪戀,走得很自在,一點苦都沒有。人走的時候苦,就是對於自己的產業、自己的愛好、自己的眷屬放不下,戀戀不捨,苦在這裡。所以那一口氣很不好嚥,道理在這個地方。
我們曉得了,走的時候走的很自在,瑞相希有。像齊居士這次到這邊來給我們做了報告,東天目山最近這兩年,往生的這幾位居士瑞相希有,其中有一個站著往生的。有位老太太預知時至,她說斷氣三十六個小時,齊居士才有時間去看她,以為她的身體都僵硬了。結果去一看,全身柔軟,面貌比生的時候還好看。又給她念了三天三夜的佛,給她助念,一直到火化,全身柔軟,不可思議!在東天目山往生的,念佛往生的,大概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為什麼?緣殊勝。這個老太太念佛往生的時候,正好碰到山上打佛七,一千多人,她真有福報,這麼多人念佛送她。道場的殊勝,殊勝在這些地方。送一個往生就是一個人成佛了,你說這個緣多殊勝,多希有。
九華山,我們家鄉,前些年我聽說有兩位坐化的,還留肉身。三年,那是坐缸,打開的時候身體沒有腐爛,裝金供養,肉身菩薩。城隍傳來訊息給我們,他們沒有到極樂世界,他們生忉利天。這說明留肉身、有舍利,從前李老師給我們講過,並不表示他有真正的成就。決不是留肉身,有舍利,他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超越十法界了,沒有。我們初學佛的時候,對這個不了解,向老師請教。老師告訴我們,縱然是留肉身,有舍利,可以肯定他不墮三惡道,這是決定能肯定的;你說他往生,他證果,這個靠不住。城隍給我們說這個話證明了,生天!這提升一級,這一級也非常殊勝。
由此可知,一個人修行,信願難!你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對西方極樂世界要真信,真正有願。如果是真信、真願,你對於現前的世緣肯定放下了,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你還斤斤計較,你怎麼能往生極樂世界!斤斤計較說明什麼?你沒放下。這個東西帶不走!帶不走的東西放不下,你怎麼能到極樂世界?說實在的話,生天也得要放下,放不下的多半是到惡道去了,多半到鬼道、畜生道,這是放不下的。鬼道貪心重!我們在經典裡面常常看到。
所以,從這個名詞,舍宅是世間人最難放下的,我們現在講的是不動產。尤其是經營豪華的舍宅,更不容易放下,這一點外國人好像比中國人好一點。從什麼地方看?從他建築上看就知道了。外國人居住的舍宅,建造簡單,都是木材的,說老實話,都不堅固。中國人建房子,現在中國我不知道,我小時居住在中國,房子都建設的很堅固。往年李老師常常給我們講,中國古時候建一棟房子,在觀念當中至少要使用三百年,他要傳好多代!家具,所謂是紅木家具,這些桌椅至少要使用一百年,叫恆產。中國人講老家!永遠居住在這個地方,這個根。
外國人沒有這個觀念,外國人實在講是遊牧,好像是遊牧民族一樣,好像是個固定的帳篷,常常搬家。中國人哪有常常搬家的道理,哪有這種道理?你自己無論在哪個地方工作,最後是葉落歸根,年歲大了,回老家。外國人沒有老家,所以房子都是木板釘的,牆不隔音的;中國人的房間裡面也都是磚牆,隔音。這就是中國文化跟外國不相同,中國人對舍宅比外國人重視。在外國常常看到門口插牌子他賣房子,他要搬家,房子要賣了。在中國,現在不曉得,在從前沒聽說過,祖宗留下來的財產誰敢賣!賣了,大不孝!代代相傳。
佛舉這個,這是六道裡面的眾生執著最重的,說明對這個執著這是惡,不執著就是善。所以修行人要明瞭,我們要把三界看作是旅館,決定不是自己的財產,沒有一絲毫留戀,借假修真,就對了,就沒有過失了。身是假的,境界也是假的,在這裡面修什麼?在這裡面學習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斷無明煩惱,修行人就幹這個。把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些煩惱習氣斷盡,這叫修行人,這是真正辦正經事。一生沒有辦圓滿,來生再來,生生世世接著辦,有沒有?有,但是不多。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悟達國師十世高僧,換句話說,他十世連續辦才成功。這事情不是一生一世能成就的。
我們學佛無論在家出家,肯定不是這一世。這一世你才開始學佛,過去生中沒有學習過,說老實話,你很難接受佛法。接觸之後,聽聽笑笑就沒有了,你決定不能坐在講堂裡面,坐在這裡能聽兩個小時,你一定辦不到!所以,能在講堂坐下來聽兩個小時,聽了生歡喜心,過去生中多生多劫你已經在修學了,這一生當中又碰上、接上了,才有這種現象。你要不相信,街上人很多,走來走去人很多,你讓他來坐這裡,他十分鐘都坐不住。這是什麼?過去生中沒有學過,阿賴耶識裡頭沒有這個印象,這就是佛門常講的「佛不度無緣之人」,道理在此地。
我們要珍惜這一生,這一生是接著自己過去生生世世修行的成果,這一生當中難得遇到淨土法門,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你在這一生當中遇到佛法,難;佛法當中遇到大乘,難;大乘當中遇到淨土是最難。為什麼?遇到淨土,你這一生就可能超越十法界了。給你說可能,淨土宗的成就要具備三個條件,你這一生能遇到是緣遇到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三個條件,善根、福德、因緣,緣你遇到了;能不能成就,就在你的善根、福德。什麼是善根?能信、能解,這是善根;能行、能證,往生就是證、就是證果,這是福德。你三個條件具足了,當然成就。成就高下,善導大師講的「總在遇緣不同」。你遇到的善知識,能夠把淨宗的經論講得透徹,講到你完全明白,一絲毫懷疑沒有,緣殊勝!遇到的善知識不能講經,只勸你念佛,帶你讀誦,你一知半解,這是緣不殊勝。再有,道場是緣、同參道友是緣、現實生活環境是緣,緣都好、都殊勝,這成就了。所以,總在遇緣不同。
我們這個道場就非常殊勝,我們看到世間許許多多道場,住眾要承擔募化。道場太大,開銷太大,錢財從哪裡來?要募捐、要化緣,這裡頭住眾都要承擔。過去在台灣,我在別人寺廟裡面講經,我都看到,常住有募捐的捐冊,發給常住裡頭出家人,叫他們自己去化緣,這個心就不安了。你化得很多很有面子,化不到,你就覺得很難過、很難為情,在這個道場怎麼住?壓力大!那也是出家人的重擔。我們這個道場不化緣、不募捐,生活很安定,就怕你不用功。在這個地方確確實實沒有壓力給你,自己要知道用功。現在,在這個時代,緣不一樣!在古老的中國,老和尚對於四眾修學也給他壓力,逼著他用功。現在在外國,現代的文明是民主自由開放,還要講民權、講人權,換句話說,誰也不能干涉誰。你要干涉,侵犯人權,你犯罪了,你還要坐牢。所以,現在沒有人管,不敢管!你自己有沒有成就,完全靠自己。
我們這個道場好處是天天在講經,講經是勸你、提醒你,但不是督促你,對你沒有提出要求。所以,你在這個道場能不能成就,你自己負責任,這是我們現代社會狀況,你不能不知道。舍宅知道是惡,然後你要曉得,五欲六塵、名聞利養,沒有一樣不惡。你知道惡,你才能捨,你才能放下,決定不貪戀!現前生活所需,適可而止,絕不追求,一切隨緣而不攀緣。下面,苦聖諦裡頭最後一句:
【或名苦惱性。】
這個『性』跟我們平常講的本性不一樣,這不是本性,本性裡面沒有苦惱,苦樂都沒有。我們講真性、本性,佛性、法性,字是一個字,意思不一樣。這個「性」就是我們普通講性質的性,或者講得深一層,習性的性。它在苦聖諦裡頭,苦聖諦是果報,世間的果報,講世間果報,這個「性」就是性質。六道輪迴,體性就是『苦惱』,這個不能不知道。諸佛菩薩應化在六道,示現在六道,他有沒有「苦惱性」?從形相上看,有。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是「苦惱性」,世尊一生有這八個相,哪個人一生沒有這八個相?每個人到這個世間來都有坐胎,都有出胎,生老病死,這當中有求學、就業,我們用現在的名詞來說。各人都有這八個階段,世法有世法的八個階段,佛法有佛法的八個階段,但是世間法的性質真的是苦惱。而佛法?佛法是表演,演戲。演戲要演的逼真,你才能感動人;你要演的不逼真,就沒有辦法感動人。所以,好的演員、一流的演員,他沒有別的,就是在表演的時候他整個投入,我們一般講假戲真演,一等的演員。「真」是形容詞,並不是真正,真正就錯誤了。他還是知道這是戲,演得非常逼真,讓你看不出來他是假的。所以他相有性無,相,表演的有苦樂憂喜捨,實際上他沒有,這是聖人,這就不是凡人。
凡人在日常生活當中,他真有苦樂憂喜捨,真正有妄想、分別、執著。應化來的時候,你看好像他也有妄想分別執著,他是假的,他全是教學。來學的學人(佛法裡稱學人就是學生),根性不相同,業習、善根不一樣。佛的教學方法是因材施教,教學的方法是活的,不是死的。對甲用的方法跟對乙可能完全是兩樣,這叫善巧方便,不同的方式,人人都得利益;小根器得小利益,大根器得大利益,這是如來、菩薩應化,這是大慈大悲的示現!這個大慈大悲裡面的境界,我們凡夫想像不到。為什麼?凡夫怎麼個想法都是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頭,你怎麼能知道他的境界!他的境界裡頭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換句話說,一生的示現,從入胎、出胎到入般涅槃,都沒有動過念頭;就是不起心、不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境界我們怎麼會曉得!不但六道凡夫不知道,四聖法界的這些小聖也不知道。你要想真正能了解一些,法身大士;要徹底了解,它是唯佛與佛方能究盡。
法身菩薩當中有不少再來的,而實際上這些菩薩早已經成佛了。他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一個世界主持教化的只能一尊佛,不能兩尊佛,就好像一個學校只能有一個校長,不能有兩個校長,但是教授就可以很多了。所以別的學校的校長,要到我這個學校來上課,他在我們這個學校是教授身分,他不是校長身分,這個道理要懂。觀世音菩薩在他方世界,他是佛,在我們這個地方,佛是釋迦牟尼佛,那他只能以教授的身分,菩薩就是教授。文殊菩薩都是成佛了的,文殊、普賢在華藏世界是等覺菩薩,實際上久遠劫都成佛了。
所以,這些諸佛如來示現種種不同身分,你看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觀世音菩薩久遠劫就成佛了。他的身是無量無邊身,我們千萬不要錯會了,觀音菩薩只有一個身,想到是一個人,那你完全搞錯了,無量無邊身。他的法緣殊勝,特別在我們這個世界,「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實在講,佛門的人物,知名度第一是觀世音,很多人還不知道有阿彌陀,但是沒有不知道觀世音的;連外國人都知道有個觀世音,法緣殊勝,應身無量!他們作種種示現、種種教化,利益眾生。
利益眾生裡頭最重要的,諸位要記住,是幫助眾生覺悟,破迷開悟,這叫真實教誨,其他都是方便教誨。幫助你斷惡修善,幫助你不墮惡道,幫助你提升人天,或者是提升你出三界六道,都是方便教誨;如果說幫助你到極樂世界,這是真實教誨。為什麼?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他真的沒事了。你要沒有往生的時候,他還得照顧你,無論你在哪一道,「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你常常念他,他常常照顧你。到極樂世界輕鬆了,把你送到阿彌陀佛學校去,這個學校有老師,有人照顧,他不需要照顧了。所以對他講,這是究竟,這是真實,這是圓滿。
我們曉得,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遇到真實法,遇到究竟法,遇到圓滿法,對於這個法要不能夠認識清楚,你的信願生不起來。信願生起來,這個世界肯定放下,從什麼地方能看到?從你生活,從你待人接物,那是會什麼?隨和;你什麼都好,什麼都不計較,什麼都不執著了。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你是一個目標精進,其他事情不要緊。這樣好,那樣也好,沒有一樣不好,根本不把它放在心上了。那是什麼?那個人真信。還要這個也計較,那個也計較,他往生極樂世界還打問號,靠不住!為什麼?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沒有真正放下。沒有真正放下,他障礙很多,所以這叫「苦惱性」!我們要細心去觀察、去體會,世間苦因苦果統統要放下,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點障礙都沒有了。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