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二五卷)  2008/2/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92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第三大段,第一小段「法慧菩薩」,十首偈頌我們從第八首看起。

  【一一世界中。發心求佛道。依於如是願。修習菩提行。佛以種種身。遊行遍世間。法界無所礙。無能測量者。慧光恆普照。世暗悉除滅。一切無等倫。云何可測知。】

  這三首偈裡面,清涼大師在註疏裡面提示我們「舉因結果」,初一,就第八首是講因,後面兩首就第九、第十是講果。「由因中行願,剎剎齊修,故果位身智,遍應遍斷」。這個偈頌文字不多,意思太深太廣,首先我們看看修行的範圍,不是一個道場,不是一個世界,『一一世界中』,這句話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的剎土,一個都不漏。我們一想,這是法身菩薩!講席我們常常在研究、在探討,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用現在的話說,時間、空間維次全破了,那你活動空間就是遍法界虛空界,突破了。如果我們的妄想還存在,那我們的生活空間就有限,限在什麼?限在這一個佛的剎土,十法界,你出不了十法界。這一個佛土就大了,就像黃念祖老居士講的,這範圍多大?十億個銀河系。這個說法是很保守的講法,只有比這個更大,不會比這個更小,十億個銀河系。這是什麼?這是沒有見性的人,他的範圍。沒錯,我們家好像是這麼大的一個大院子,那我們舉個例子來,諸位能想像得到。如果是去過北京,去看過故宮,皇宮,你就能看那個家是不小,是很大,外面的圍牆是城牆。裡面它也分三個大區域,第一個是外面,那是屬於警衛的區域,保衛的,第二個是大殿,第三個是後宮,分為三個區域。就好像我們這一個佛土裡面,十億個銀河系它也有三個區,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雖然住在這個皇宮裡面,我們只是欲界,就是大殿前面這個區域,我們很熟悉。後面兩個區域我們就沒分,那是色界、無色界。我們的七情五欲沒斷,這是執著裡面最嚴重的,所以我們今天看到「一一世界中」,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也就是初住菩薩的境界。

  初住菩薩你看看他,『發心求佛道』,我們在《彌陀經》上看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那是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他們活動空間跟這裡講的一樣。你看佛在經上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人日常生活狀況,每天都能夠去參訪十萬億佛國土。古來祖師大德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他為什麼不說「一一世界中」,要說十萬億佛國土?十萬億是有數量的。一個佛國土是十億銀河系,一個佛國土,他們每天去參訪十萬億個佛國土。佛為什麼這個說法?因為佛講了,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娑婆世界,這個當中距離是十萬億佛國土。說這個話的意思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對於家鄉很眷戀,總想常常回來看看,十萬億佛國土這是很快就回來了,你每天都可以回來看看,意思在此地。實際上呢?實際上是「一一世界中」,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所以要懂得佛說話的意思,話裡頭有話,告訴你,你到極樂世界就天天可以回家來看看,就這麼方便。所以這句話佛是隨順這個地方眾生所講的,講得親切,讓我們對西方淨土產生嚮往的心、堅定的決心。這個地方家親眷屬、交情深厚的這些朋友,你常常能照顧,你都能夠幫助到他們。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到華藏世界,這是我們曉得,到那裡是帶業往生,生到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我們現在是在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欲界。但是它那個地方凡聖同居土沒有三界,像我們這裡欲界、色界、無色界,極樂世界沒有,這是很特殊的。那個地方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他的神通、道力、德能、福報,跟這裡講的法身菩薩沒有兩樣,而且比這裡還高。為什麼?你看《無量壽經》、《彌陀經》上都說,到西方極樂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句話很重要,它並沒有說凡聖同居土除外,不是,沒有說,那就凡聖同居土也包括在裡面,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個阿惟越致菩薩不是自己修來的,是阿彌陀佛給他的。就好像現在學校博士學位,有人念書念博士學位拿到的;有的人不要念,學校把博士學位送給你,榮譽博士,地位是平等的。所以那個地方,得阿彌陀佛把阿惟越致菩薩送給你了,阿惟越致什麼意思?不退轉。在菩薩位次裡面,哪一類的菩薩才不退轉?一般講法是七地以上,這個位次高了,七地以上。普通菩薩就是從初住開始,從初住開始修,要修兩個阿僧祇劫才能到這個地位。念佛人往生淨土,換句話說,這兩個阿僧祇劫你就省掉,西方世界無比殊勝之處就在此地。

  所以快,比華藏世界還快。如果不比華藏世界快,你們想想看,華藏世界兩位大菩薩文殊、普賢。我們這個背後就是華嚴三聖,當中是毘盧遮那佛,騎象的是普賢菩薩,騎獅子的是文殊菩薩,華嚴三聖。文殊、普賢率領華藏世界的菩薩念佛同生極樂,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去。這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去?現在我們也算是搞清楚了,在華藏世界成佛,圓教初住要修到十地法雲地菩薩,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無始無明的習氣要這麼長的時間它才能斷得掉;可是到極樂世界去,那就太容易了。他們是法身菩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幾乎可以說到極樂世界幾天的時間,無始無明習氣統統可以淘汰盡了。這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事情,所以叫難信之法。我們凡夫談不上,誰難信?華藏世界這些三賢十聖難以相信,要不是文殊、普賢帶隊的話,沒人願意去,不相信。

  文殊、普賢早就成佛了,是古佛再來,在毘盧遮那淨土裡面幫助這些有緣的眾生。這個有緣就是生到華藏世界的三賢十聖,幫助他們。我們用平常的道理也能夠想像得到,華藏世界這些菩薩,相信很多人跟文殊、普賢去了,有沒有不願意去的?我想也一定有。又何況,你要曉得這世界這麼大,每個世界裡面都有佛菩薩在教化眾生,所以修行的人多!我們這個世間修行人,幾千年出這麼幾個放下的人,真正是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證了法身,證法身就到華藏世界去了。可是這無量無邊世界裡頭,要一個世界裡有一個人,每天華藏世界就有無量無邊的人到那邊去。所以我們知道文殊師利跟普賢菩薩天天帶隊,一批一批的到極樂世界去。你要想想這種殊勝的景觀,能略知一二,這個多麼殊勝。可是更特別的,我們不經過華藏世界,現在從這個世界,從旁邊側面就溜進去,這叫帶業往生,叫橫超。他們那是豎出,正規的豎出;這是橫超,從旁邊就走了。不必經過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四聖法界,不必,就在人道的時候,我們這一生人道報盡就能到極樂世界。這種人是哪種人?從理上講人人都有分,從事上講你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信、願、行。所以這裡講「發心求佛道」,這是信,你要沒有信,你怎麼可能發心求佛道?

  『依於如是願,修習菩提行』,你看看這裡頭,這首偈裡頭信願行具足。對於西方淨土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信心清淨、信心堅定、信心圓滿,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我們修淨土的同學,我舉個例子跟大家說,早年我在台中親近李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在台中創辦個蓮社,台中蓮社。地方雖然不大,由於老居士講經不中斷,把淨土的道理講清楚、講明白了,所以跟他念佛的人就很多。我親近他老人家,他在台中已經十年了,到他往生,他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那個時候台中蓮社的蓮友將近二十萬人,我在台中十年,我離開的時候,台中蓮社的蓮友差不多是五十萬人。老師常說念佛的蓮友這麼多,真正往生只有萬分之二、三,一萬個人裡頭只有兩三個人,你要問什麼原因?就是信願行這裡面出了問題,信心太難太難了。信心的標準必須是解,你真的懂了,真的明白了。

  願只有一個願,就是求生西方淨土親近阿彌陀佛,除這一念之外,根本就沒有第二個念頭,這叫願,這叫大願。這一願就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統統具足了,不要一願一願去發,這一願就具足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就具足十方如來因地當中所發的所有的大願,為什麼?我們在《彌陀經》上看到,世尊為我們介紹淨土,六方佛讚歎,那個六方是十方,翻譯的是簡略,原本是十方。你看玄奘大師的譯本就十方,它還有東南方、西南方、東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已經有了。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無量法門裡面,最有效果的、成就最快速的、最穩當的,就是勸勉大眾發願求生淨土。所以這一願是十方一切諸佛共同的大願,而且是個圓滿的大願,究竟的大願。

  我們有沒有發?發了。為什麼去不了?當中夾雜,夾雜的力量太大了,把你的願毀掉。夾雜什麼?夾雜著七情五欲,夾雜著分別執著,這是什麼?沒放下!我又想到極樂世界去,又捨不得這裡的家親眷屬,對我好的人我要報答他,對我不好的人我要報仇,我要找他麻煩。恩怨總是不斷,財色名食睡難分難捨,這怎麼能去得了?問題發生在此地。如果真的是求往生,這個人對我好,我報答,等我到極樂世界成佛,回來我再報答他,連父母之恩亦復如是。因為你生到極樂世界,你才真正能度得了你的父母,那是真孝!你不到極樂世界去,你父母造了惡業依舊墮三惡道,你怎麼辦?無能為力!由此可知,真正是個聰明人,有智慧的人,看到家親眷屬作惡業,就像婆羅門女、光目女一樣,《地藏經》上看到的,知道自己父母一定會墮地獄,那你怎麼樣?趕快求生淨土,萬緣放下。

  這個世間人對我好,很好;對我不好,也很好,統統不放在心上。你的心才清淨,你的心才真誠,跟西方極樂世界它有感應,念念都有感應。如果你的心不清淨、不真誠,那個願不起感應的作用,信願行這三個條件缺一個都不能成就。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講得很清楚,三個條件一個不能缺,一定要相信自己本來是佛,相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自性所現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是自己心現識變的。你看這關係多麼密切,哪有去不了的事情!這不是外來的,自性現、自性變,他怎麼會不能往生!在這個世間,無論遇到人、事、物,要知道是逢場作戲,可不能認真,認真不但不能往生,認真就叫造業。業怎麼樣?業你還得受報,不善的業那個報很苦,輕報我們講是病苦,重報是惡道。跟眾生,都是迷惑顛倒的眾生結下的這些冤業,這個冤業裡頭有善有惡,善的,恩愛的纏綿,也是麻煩事情;不善的業冤冤相報,兩樣都是苦不堪言。

  要覺悟,恩怨兩邊都要捨,這一生才能穩穩當當的取淨土。如果怨我捨掉了,恩我要報,你去不了極樂世界,你的果報在三善道,你來生好報恩。但是,你來生能不能保證再能遇到佛法?遇不到佛法,一生做好人,好人也會造惡業,福報享盡了,你生生世世惡的業現前,還是要墮三途,這個道理跟事實真相,我們要清楚、要明瞭。在習性裡面,這要搞清楚,本性裡面沒有善惡,習性裡頭有!佛告訴我們惡多善少。你看《百法明門論》裡面,善心所只有十一個,煩惱心所、不善的心所二十六個,不成比例。所以人學好很難,為什麼?他善心所只有十一個。學壞很容易,他不善的心所二十六個,你說這個力量多大。又何況我們現在的社會,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不善的多,善的太少了。

  舉一個例子最明顯的,現在的人沒有不看電視,你看電視裡面的節目,有幾個是善的,有幾個是不善的,你不就清楚了嗎?幾個節目是給你講倫理道德的,幾個節目是給你講暴力、色情、殺盜淫妄,你不就明白了嗎?為什麼這個世界這麼亂?為什麼災難這麼多?不必說,這種因緣你就明白了。現在人還在迷惑、還在顛倒,如果這些科學報告是真的,包括聯合國的,包括美國太空總署報導是真的的話,十年之後人活在這個世間就不安穩了,為什麼?末日的現象明顯的現前。這個地球上的冰,地球的溫度在上升,這個上升是加速度的愈來愈快,太空總署的預測是十年,也許不到十年。有人說是二0一二年,那二0一二年只有五年,這個世界上沒有冰了,南北極的冰溶化,高山的冰也沒有了,這會給地球帶來很嚴重的災害。

  高山的冰溶化的時候,這些大江、大河的水源斷掉了,像長江、黃河在中國,將來枯乾了,沒有水了。現在靠這個河流灌溉的、生活的有多少人!那個時候沒水怎麼辦?南北極的冰溶化了,海水上升,科學家現在給我們很明確的數字,海水會上升六點五米,沿海的城市統統淹沒了。世界上人口是愈來愈多,居住的面積愈來愈少,這個災難就在眼前。太空總署在呼籲,趕緊要大家警覺要救地球,怎麼救法?他提出來的這個四條,第一個是素食,希望全世界的人不要再殺生,改素食,不要再飼養這些畜生。這個跟佛法講的是一樣的,佛法講所有一切災難,根本的原因就是殺業太重。第二個叫我們改乘自行車,腳踏車,換句話說,恢復到過去沒有這些科學工具的社會,人會在這個地球上繼續延續下去;叫我們要節約能源;叫我們盡量減少消費。這在日常當中,提了四個非常具體的方法,可以救地球!佛門裡面講得就更透徹、更清楚,中國的佛教一千多年來提倡素食。

  我們修行的信願行這三個字,真的是天天都要去思考,都要去檢點做到多少。我們要抓住最高的綱領,總的原則就是「看破、放下」。我這一生感激老師,第一天就把這個方法傳授給我。看破是明瞭,這要靠經典,五十七年來天天讀經,沒有一天空過,對於宇宙、人生、世法、佛法明白了一點,放下什麼?放下的是分別執著。日常生活當中,事業方面,我們有了選擇的標準,利益眾生的,與法性相應的,與倫理道德相應的,這些事業應當做,為什麼應當做?這是救苦救難,這是普度眾生。是菩薩大願裡面主要的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全心全力把這樁事情做好。與這個相違背的,屬於個人的、自私自利的徹底放下,不要放在心上。個人的名聞利養,個人的恩怨,如果這個東西放在心上,這是個人致病的第一個因素。很多學佛的同修、出家的大德,走的時候都得癌症走的很多!這病症從哪來?就是這些東西放不下給帶來的。所以要知道,自私自利、名聞利養、是非人我,這個對自己健康有很大的傷害,你能把這個放下,你把致病的緣斷掉了。因是什麼?因是貪瞋痴,貪瞋痴放下,你得病的因沒有了。你把自私自利、是非人我這個東西放下,恩怨放下,緣也斷掉了,你身體怎麼會不健康!所以自己常常想想,我還有沒有這個東西?有,還很多,那個麻煩就大了。佛講得清楚,佛對得起我們,我們聽沒聽懂,或者是偶爾聽懂了,但是經典放下之後又迷惑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為什麼?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我們的惡習氣重,善的氣分很薄。所以我們接受聖賢教誨,這是接受善的氣分來薰習,時間很短,力量很薄弱,放下經本之後外面惡的習氣就又來了,那個惡的習氣根深蒂固,它當然起作用。那要怎麼辦?要在經典上加強薰習。

  我常常給同學說,我是中下根性的人,不是上根,真是佛菩薩保佑,給我這麼長的壽命,也就是給我這麼長的時間薰習。在這個世間修行,好!經上講得清楚,娑婆世界就指我們這個地方,修行一天修得好,能夠抵得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你明白這個道理,娑婆世界也有它殊勝之處,快!這個地方怎麼樣?成就快,淘汰也快;極樂世界成就很慢,沒有淘汰的,沒有墮落的,這是它那邊殊勝之處。這邊是大起大落,大起大落一定是大落的多、大起的少。大起怎麼樣?大起是不斷天天薰習,天天薰習,天天認真修行,具足信願行,行是可以提升,真的是大幅度提升,比極樂世界快。明白這些道理之後,跟《華嚴經》上所講的一樣,極樂世界要不要去?要去,決定要去。是不是很著急要去?不一定,不用那麼樣急,急不得。世間法老人常講「欲速則不達」,你很著急,因為你是情緒,那是煩惱,很急的時候煩惱起現行,怎麼能往生?往生的人帶業是帶業,現行的煩惱不能帶。所以煩惱起現行就障礙往生,急不得。隨緣,隨緣心是清淨的;急躁,心不清淨,這道理都要懂。

  所以我們「發心求佛道」,這個心不純,這個心不真,是發了這個心,裡面還求名聞利養,還有自私自利,還有貪瞋痴慢,還有是非人我,還有恩怨,這就不行了。真的要在這一生求解脫,不再搞輪迴,我們就得幹真的,不能幹假的,一定要徹底放下。這幾天有幾位老同修來見我,也談到什麼?老人年歲大了,老人最關心的就將來怎麼走法,到哪裡去,念佛求往生沒有把握。最麻煩的是什麼?在你往生那個時候,你的家親眷屬這都是魔障,全來了。你的兒女不信佛,他說這東西是迷信,很多同參道友來幫助念,把他趕走,由他們來做主,這就完了。佛法裡面告訴我們,人斷氣之後大概八個小時神識沒離開,所以最好不要碰他。你們的兒女、親戚、朋友不知道,這個也想碰碰你,那個也想摸摸你,你怎麼辦?一、二個信佛的人知道,不敢講話,全把你往生的緣斷掉,所以大家憂心忡忡。這是正確的,我們能理解,怎樣養老,怎樣在晚年認真修行,怎樣臨終的時候沒有障礙,能往生,所以我們才想到搞彌陀村,這個念頭二十多年了。

  我是一九八三年在舊金山講經,講經的處所是舊金山的一個老人公寓,這個老人公寓也不小,它好像有四百多個單位,猶太人辦的,它附設一個幼稚園。我看的時候很感動,我覺得二十一世紀的佛教道場,應該是這種形式,不要再搞寺院庵堂。就在它這個老人公寓的大廳講佛法,連續講了七天,一天兩個小時講了七天。老人公寓也就跟旅館差不多,但是它每個單位,我們來說大概合台灣有十五坪,一坪三十六平方尺,應該差不多是有將近一千尺的樣子,有這麼大,每個單位有一千尺。它有個臥房、有個客廳、有個廚房,外面還有個小陽台,衛生設備都很齊全。多半的時候,夫婦兩個人退休了,老人他就去買一個。物質生活,這公寓裡面都給你照顧得很周到,精神生活沒有,所以也很苦悶。住在那裡都是老人,你看看沒幾天就有個老人過世了,抬走了,所以看到那裡,看到哪天輪到自己,精神上的壓力很重。

  所以我就想到用酒店式來經營,讓老人能夠過著快樂的晚年。中國人常說老年享福,在外國老年人很可憐,他不是享福,他是等死,確實叫坐吃等死。香港也不例外,前天我們這裡區議員來看我,告訴我香港老人公寓裡面,老人自殺率很高,他太可憐、太苦悶了,感覺到什麼?活不如死。如何讓老人度過幸福的晚年,這是一樁大功德的事情。所以我們就想到用五星級酒店的方式來經營,當然那個房間不可能像美國那種做法,但是也能做得到。兩個人住的可以大一點,房間大一點,一個人住的可以小一點,他收拾方便。要用酒店管理經營,那有人,每天都有服務生替他照顧,這是個很好的方法。我們提出來之後很多人歡喜,是要趕快做,現在老人是愈來愈多,我也希望有這麼一個場所,迫切需要。旁邊辦幼稚園、辦小學,傳授倫理道德教育,讓這些小朋友從小學會孝親、尊老、尊賢,讓他有機會學習。它附帶的有小型醫院、診療所,來照顧老人的健康。所以必須要有的,就是要有兒童,讓老人天天能跟兒童接觸,能有醫療設施。這裡面有念佛堂、有講堂,如果是多元文化的,不同宗教的,那就各個不同宗教都有小教堂,在一塊共修,彼此互相照顧,多元文化中心。這些是好事,這個時代走到這個地步,沒有法子。

  東西方自古以來,社會的核心是家庭,家庭裡面承擔的這些項目很多,第一個是夫婦的安全,第二是小孩的保障,小孩的教育,傳宗接代;第三個功能,小孩長大了養老。年紀幼的時候父母養他,到老的時候,他有義務要養育父母,要養老。所以這家庭是社會的核心。現在家庭破碎,家庭沒有安全感,你看夫妻的離婚率那麼高,動不動就離婚,家庭就散掉,沒有安全感。小孩出生之後送給托兒所,連小嬰孩都有照顧的地方,他可以不要去照顧。從生下來到他一直念書,父母都可以不用照顧,於是什麼?兒女跟父母的親情沒有了。感情不能建立;換句話說,他到成年長大的時候,他也不會孝順父母,他也不會養老。所以今天的老人要自顧自,這是工商業發達、科技發達,把倫理道德的社會摧毀掉,這走上了末路。所以我們才想出,老人在一塊集體在一起生活,每天我們還要補習傳統教育,這個地方就是老人學校。住在這裡面,我們可以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常常到這邊來講學。

  我們年輕、少壯的時候,沒有接受過的倫理道德這些文化教育,可以在老年補習,聽聽歷史故事,聽聽傳統的戲劇。中國從前傳統戲劇都是教育,戲劇裡面所包含的內容,總不外乎忠孝節義、因果報應,把倫理、道德、因果用戲劇的方法表演出來,寓教於樂。中國古代文藝主要是傳教,因為那個時候沒有那麼多學校,這也是大家非常歡迎的方式,用這種方式來教學。我們要提倡傳統的這些文藝,都能在老人公寓裡面,經常不斷的去表演、去演出,老人真的可以歡度晚年。老人公寓裡面的經理、員工,統統接受過倫理道德的教育,我們現在講的《弟子規》、《感應篇》,跟德育的科目。這就是公司附設一個培訓班,受過這個教育,考試及格的。為什麼?他懂得照顧老人,把老人看作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長輩。這裡面有念佛的念佛堂,有講堂,有禪堂可以去靜坐,應有盡有。如果是多元的,也有小型的基督教教堂,伊斯蘭的教堂,都可以設施,信教自由,決定是互助合作,沒有排斥、沒有對立,好事!我們要加緊去做,等他們做了有眉目,我再跟諸位報告。我們相信,住在這種老人公寓裡面,一定很幸福,費用一定不會很高,有保障,真的有安全感。保證我們念佛的人到臨終的時候有人助念,沒有障礙,念佛人求生淨土就安心了。現在念佛人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兒孫,平常不來,到臨終時候都來了,都來找麻煩了。平常不孝順,到那個時候來又哭又鬧,決定擾亂你,還把你從極樂世界拉回來,繼續搞輪迴,這是很恐怖的一樁事情。

  所以「發心求佛道」,我們的心要純、要真,這也是很難的事,如果對教理不通達的話做不到,所以你就曉得,聽經是多麼重要,讀經多重要。聽經、讀經實在講,終極只有一個目標,破迷開悟,斷疑生信。近的目標就是斷疑生信,遠的目標是破迷開悟,這都屬於教育。「依於如是願」,我們願生淨土,那就必須遵守往生經裡面的教誨,往生經佛祖給我們選了五種,不多,非常適合現在人,五經一論。這五部經就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五部東西合訂在一塊,是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就全了。另外一論就《往生論》,天親菩薩念佛的心得報告,提出來給我們共享。有能力的五經都可以學習,怕麻煩的,五經當中選一種就夠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我們的願,是我們的方向,是我們這一生終極的目標,目標、方向正確了。絕不能走岔路,這比什麼都重要。

  行是真幹,在真幹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放下萬緣,年歲大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最要緊的是這句佛號,如何能幫助我們日夜不間斷。我們有這麼個老人公寓就好辦了,聽經、念佛,我們每個房間裝個小喇叭,念佛號的,你聽的時候打開,不聽的時候按鈕關掉,聲音就沒有了,聲音大小可以調整。聽經也有個聽經的喇叭,或者是裝上閉路電視,我們自己內部有幾個頻道,你要聽哪種經,你打開頻道你就能聽得到。甚至娛樂的節目我們統統有,應有盡有,真正用功他不會間斷。當然我們希望第一個這樣的道場,這真正彌陀村的一種公寓式的,能夠建好的時候,統統都是我們念佛的同修,念佛同修年歲大了,我們都住在一起,在一起共修。這個願望也很可能會實現,念佛的人還是多,真正念佛人,真正幫助往生,功德大!因為你幫助一個往生,就是送一個人作佛去了。

  大慈菩薩說得好,你一生當中能幫助兩個人往生真的成佛,就比你自己修行的功德大得多了。能夠幫到十幾個人,自己念佛求往生應該就沒有障礙,因為那麼多人在極樂世界,你往生的時候,他們都會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你。所以行是真幹,這個真幹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把你的障礙放下,這是真正的菩提心。不放下障礙那還是麻煩,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障礙是自己造的,必須自己解決,任何人都幫不上忙,再關心你的人、再愛護你的人都束手無策。真正通達明瞭的人不多!一知半解的太多,一知半解不能解決問題,所以親近善知識要緊。親近善知識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對於善知識沒有懷疑。我們親近一個老師,如果對老師有懷疑,你什麼都得不到。可是在這個時代,找一個學生對老師沒有懷疑的,找不到,都沒有堅定的信心,只能說信心的程度多一點、少一點,真信太少了。真信那就講傳法的傳人,不是完全這個清淨信心都不能傳授,這都是自古以來所謂緣分。

  所以第一首偈講的因,非常重要,講得非常之好,有因必有果。後面兩首偈子講果,『佛以種種身,遊行遍世間,法界無所礙,無能測量者』。種種身是什麼身?我們只曉得,《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講的三十二應,三十二應是講三十二類,每一類裡面無量無邊。如果你真的能夠通達、能夠體會到,今天我們所接觸到的,從早到晚你看到的一切人事物,就是佛的種種身,「遊行遍世間」。這真的嗎?真的,有什麼證據?《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是證據。過去我們在香港尖沙咀街坊福利會講過五十三參,是屬於節錄的,不是完整的,介紹過。五十三參意思就是我們從早到晚,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你所看的一切人事物,全是諸佛如來示現的。善財童子就是這麼成就的,文殊菩薩就是這樣教他的。你看到每個人,他行善,是佛菩薩做樣子給你看,你看會了,學他;他造不善,佛菩薩做給你看,這個你知道不善,不能學他,你不就全得利益了嗎?善人是佛菩薩,不善人也是佛菩薩,就好像唱戲一樣,有人唱正面的,有人唱反面的,都是最好的演員,演得那麼逼真。真正會聽戲的、會看戲的,他得利益了,他受教育。《論語》裡面講,孔子講的「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個三人是什麼?就是自己一個,這個社會上兩種人,一個善人、一個惡人,講整個社會。善人教我,惡人也在教我,這是正面教材,那是負面教材,哪個不是善知識?哪個不是老師?哪個不是父母?哪個不是佛菩薩?全都是!我們輕視這個人,批評這個人,不可以的,連怠慢都不可以,為什麼?禮敬諸佛。你看經典懺儀,「一心頂禮,一心恭敬」,這是性德的流露,真心的流露,不是妄心,妄心裡頭有分別執著,真心裡頭沒有。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自己也是如此,我們自己這一生,每天從早到晚幹什麼?表演,為人演說。我們一方面受教育,一方面也教育回饋,彼此互相教、互相學。遍法界虛空界是個教室,這是佛門的大教室,哪有分別!「遊行遍世間」,有情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把一切世間都包括了。

  「法界無所礙」,沒有障礙,這個地方講的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那都是明心見性,破一品無明、見一分法身,所以他們活動的空間是法界虛空界。到無所礙,那就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的四無礙,理沒有障礙,事也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為什麼?本來就無礙,哪來的障礙!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彈指有幾個念?有幾個形?有幾個識?有些同學拿去計算,大概是算的應該沒有錯誤。這一彈指裡頭有幾個念?這個念就是生滅,彌勒菩薩講「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單位,十個千是一萬,百個千是十萬,基本的單位是十萬,多少個十萬?三十二億個十萬,這是一彈指。我們以現在算法是一秒鐘,一秒鐘我們可以彈四次,那就是三十二億乘十萬再乘四彈指。所以現在同學們都算出來,一秒鐘有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念。這萬億就是兆,如果說一千二百八十兆也行,萬億就是兆,一秒鐘。他還有什麼障礙!

  這就是說,清涼大師四個障礙都沒有了,你能了解這句話,你就完全同意,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礙在哪裡?障礙是你分別執著,分別就有障礙,那個障礙輕;執著這個障礙就嚴重,執著是事事都有障礙了。我們今天是理有礙,事也有礙,理事有礙,事事是更有障礙,要知道全部這個毛病發生都是發生在執著,沒放下!你要知道,所有一切障礙是假的,自性裡頭沒障礙,你的真心裡頭沒障礙。我們的老祖宗也了不起,我覺得都是佛菩薩應化來的,要不然說不出來。「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沒有障礙,障礙是不善,所以障礙從哪來?障礙從習性來的,本性是善,習性不善。本性的善,這個善是個形容詞,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是習性裡面的,習性有善惡,惡是障礙,善還是障礙,善生三善道,惡感三惡道,出不了六道,所以它還是障礙。本性本善那個善是善惡二邊都沒有,那叫本善,那個善是清淨心,那個善是不生不滅,這個我們要曉得。

  這是《華嚴》裡面講到最高的科學,這講生滅法,所以在這麼高的速度裡頭,生滅就是不生滅;但是迷的時候才有,悟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悟的時候,那個境界叫常寂光淨土,這裡頭沒有所謂的精神、物質,統統沒有,可是起一念,起一念就有了,起一念就變成阿賴耶識,變成阿賴耶。所以阿賴耶多大?阿賴耶也是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他動了念。這一動念很快,所以精神、物質全部發生,這整個宇宙現象就爆發,就現前了。如果不起心、不動念,這統統沒有,統統沒有也不能說無,為什麼?它真的是有,有但是它不現。好像我們看電視,我們不看電視,關起來,什麼都沒有,其實裡面畫面很多,你隨時按頻道隨時它就出來,你不按它就沒有。所以佛法講隱現,隱現同時,隱現同處,這是《華嚴》所說的不思議解脫境界。

  我們今天能感受的是現的這一面,隱藏那一面我們感受不到,是完全不知道,隱藏的比現出來的不知道要多多少,太多!什麼時候你能夠發覺到?完全靠定功。所以佛法不需要用機械,用禪定的方法,心愈清淨,隱藏的那一面你就愈了解得多。所以到法身菩薩,他能夠發覺的程度,幾乎跟究竟佛果相同,只是他的無始無明習氣沒斷盡,還有點障礙。障礙是什麼?極微細的境界裡頭,他可能知道了解,他還不能證得。像彌勒菩薩所講的,那個微細境界,一彈指當中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滅,這個生滅是什麼?精神的生滅、物質的生滅,因為它念念有形,形就是物質,物質現象的生滅。精神它有見聞覺知,物質它有色聲香味,你看時間那麼短暫。

  當然這些菩薩比我們了解得更清楚,非常透徹,可是那個境界要證得,那要很深的定功。就是你的速度跟它的速度相同,同步你就能進入了。所以佛在經上說,普賢菩薩能入,那我們知道普賢是等覺。八地菩薩見到了,九地、十地到等覺他就能契入,那真的是事事無礙了,大概到八地的時候理事無礙,到這個境界。所以七地以下沒有能夠測量的,你測不到,就是你那個定功不夠,這樣微細的震動你還感覺不到,要更深的禪定你才能感受到。修因證果,這裡面所說的,就是方先生講的高等的哲學、高等的科學。

  下面一首偈也說得非常好,不但自利,他利他。『慧光恆普照』,這個慧光就是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智慧,這不是從外來的。佛在《華嚴》裡面說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單講智慧也稱為佛性,如果說智慧德相統統包在裡面,我們稱為法性,單講這裡面一分智慧這是佛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佛性的作用是什麼?覺,自性覺。《起信論》所說的「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慧光恆普照」就是本覺本有,『世暗悉除滅』就是不覺本無,世暗是什麼?無明。你看看我們這個夜晚,夜晚天空黑暗的,密宗裡面有大黑天,大黑天是什麼?無明。你要曉得,本來是明的,到哪一天你把妄想放下了,黑暗就沒有了,你再看不到黑暗了。自性是光明的,光明是柔和的,不刺眼,不像白天的太陽你看刺眼睛。光明是什麼?光明像月光一樣,清涼的、自在的,不刺眼睛。但是明亮超過太陽,太陽沒有它明亮,不刺眼,非常柔和。

  所以你要曉得,你什麼時候真的放下起心動念,自己很清楚、很明白,為什麼?大黑天沒有了。你所看到的什麼?就是大光明藏,常寂光淨土,你就見到了。什麼人見到?初住菩薩見到了。初住菩薩無明破了,所以破無明就是把妄想放下了,妄想是什麼?起心動念。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口嘗味,包括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無明。無明不是真的,也是剎那生滅,剛才講的一秒鐘多少生滅?論兆算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念頭也是這樣的,你說速度多快。真正不起心、不動念,叫豁然大悟,明相就現前,無明真的沒有了。那個時候的境界就像轉換頻道一樣,還是在此地,並沒有離開。佛跟我們在一起,每個人頻道不一樣,我看是這個頻道,你看是另外一個頻道,確實不相同,是一不是二,這叫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裡頭有十法界,心地清淨的人什麼都看得清楚,從常寂光淨土一直看到阿鼻地獄,全看到。

  有起心動念的人,所有障礙都發生,他就看不到,他在哪個法界只能看到這個法界,而且這個法界看得還不完全,你說受的障礙有多大。所以「世暗悉除滅」,這個暗包括愚痴,都沒有了,轉迷為悟。智慧放光,通達明瞭一切法,一切法通常我們講性相,性是能生能現,一切法是所生所現,這個一切法是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依正莊嚴,全是心現識變的。普照就是普遍都照見,照是照見,對於這一切現象的道理、事相、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時間、空間全沒有了。空間沒有了,遠近沒有了,在哪裡?在現前。時間沒有了,先後沒有了,無量劫前跟無量劫後在哪裡?就在現在。這叫世暗都除了,我們平常的讚歎,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萬德萬能,用這些話來讚歎。這要學嗎?不要學,放下就是。

  世尊當年來給我們做示現的,這個要知道,他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也就是表演一個人在這一生當中,從生到死整個的過程,像演戲一樣,他做演員演出來給我們看。時間是我們這個世間時間八十年,他演出來給我們看,讓我們看到之後有所覺悟。他演得好,告訴我們到這個世間來,要做得真正有意義、有價值,沒有白來。他生在帝王家,捨棄王位,絕頂的聰明智慧要在世間無論幹哪個行業都是頂尖的人才,全部都捨掉。選擇的是什麼?選擇的是社會教育,他老人家一生當老師,職業老師。而且更奇妙的是義務教學,不收學費的,來者不拒,去者不留,有教無類,現在所謂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他幹這一行。那個目的、意義在哪裡?覺悟眾生,一生就幹這個。為什麼?眾生的苦都從迷來的,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從哪裡下手?從破迷開悟。

  你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是第一等的大事,其他都叫雞毛蒜皮,小事。這是第一等的大事,他演出來的,那就是破迷開悟的樣子,那就是真正離苦得樂。所以他教給我們,就是章嘉大師說出來的「看破、放下」,你看世尊一生是不是做這個樣子給我們看?真看破了,也真放下了,真的得大自在了。你看他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絲毫懷疑,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我們這個處世還提防著好人、壞人,他沒有;還怕人欺騙我們,怕吃虧上當,他什麼都沒有。我們所有一切疑慮,都在他日常生活表演當中得到答案。放下!對待一切人,善人也好,惡人也好,大人也好,小孩也好,只有一個真誠。自己的態度謙卑,對人禮敬,性德圓滿的流露。我們中國儒道比不上,他的徹底,儒道是講到,沒有他講得那麼究竟、那麼徹底,演得那麼逼真。真的是經論裡面所講的,講大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都做到究竟圓滿,這是教我們要這樣存心,那大乘佛教就圓滿了,真心顯露。真誠就是真心的本體、理體,清淨、平等是自受用,自己的享受一絲毫不沾染,一絲毫高下的念頭都沒有,平等。正覺、慈悲是他受用,幫助別人覺而不迷,唯有覺而不迷才真正能做到什麼?和而不同。你跟眾生和睦相處,不一樣,你是真心,他是妄心。真心跟妄心可以和;換句話說,佛跟我們在一起,他住他的常寂光淨土,我住我們的六道輪迴。他對我們了解,我們對他不了解,他幫助我們也不著急,永遠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了不起!

  我們要在這個地方,細心去觀察、去體會、去學習,慢慢也能像他那麼樣自在,也能把這個世間擺脫掉,擺脫就是放下,放下就擺脫了。所以關鍵,真的,章嘉大師傳授這個「看破、放下」,是佛法裡的祕訣,最重要的一個祕訣。你放不下是沒看破,你沒看破是因為你沒放下,這都相輔相成的。所以真正修行,你知道多少就要放多少,你會提升。你知道的時候還做不到,你原地踏步,你寸步難行,你做不到。所以學了要真幹,不殺生,對一切眾生,傷害眾生念頭都沒有,怎麼會有行為!做到了。不偷盜,決定沒有佔人便宜的念頭;還有佔別人一點小便宜的念頭,盜心未泯,還沒有消滅。從這些細微地方去下手。

  『一切無等倫』,十法界裡面的眾生沒有能夠跟他相比。『云何可測知』,佛的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決定不是十法界這些眾生能夠猜度,測是猜測,能夠了解的,不會,不可能。我們是在大乘教《華嚴經》裡面透了一點訊息,這點訊息對真正修行人來說,有很大的幫助,有很大的鼓勵,這個世間什麼樣的障難,包括自己身體疾病、壽命長短,可以完全操縱在自己手上,真叫大學問。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