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五一卷)  2007/5/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5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無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門」,這一段經文比較長,總共有八十九頌半,也就是九十首偈頌,說明大用裡面的毛光照益。毛是身上的汗毛,我們知道《華嚴》無不是表法,這個毛是身上最小的,在形相上來說,最小的汗毛,微不足道!光代表智、代表慈,我們看大師前面這一段開示,「智契解脫之門,慈熏身語意業,故得身同法界,大用無涯」。這幾句話要記住,記得牢牢的,我們一般講要把它背熟,講得太好了。

  清涼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出來,毛,這身上汗毛太多,代表八萬四千法門,恐怕身上的毛不只八萬四千,那代表無量法門。我們把人比喻作虛空法界,身毛就代表虛空法界裡面圓滿的法門,我們常講無量法門,無量無邊,取這個意思。光,總是代表智慧,智慧放光,毛光照益。這個名詞裡面就像我們中國人所講的氣氛,西方人講的磁場,文學裡面的名詞氛圍,是說的這個意思。有沒有?有,遍法界虛空界氣氛不同。這個地方念佛的人多,它有念佛的氣氛,有這樣的磁場。這種磁場肯定會讓人感覺到舒適,感到安全,這裡面沒有恐怖。

  如果我們進入一個賭場,那個氣氛跟我們這講堂的氣氛、道場的氣氛完全不同。為什麼?那裡面的人,人是多,可能比我們道場人還多,但是每個人的心都懷著爭利,如何把你口袋的錢贏來,每個人都是這個念頭。所以那個磁場你進去之後,會感覺到不安,會感覺到緊張,會感覺到恐懼,就像戰場一樣,這是非常明顯的;那個不明顯的是要很細心的人能覺察得到。而且這個磁場千變萬化,善有善的強弱不同、隱顯不同,顯就是非常明顯,隱就是不太明顯。不善的磁場亦復如是,使我們感覺到非常顯著的,譬如醫院的磁場,殯儀館的磁場,膽量小的人,他敏感,他在裡面感到恐怖,所謂嚇死人。白天的磁場、晚上的磁場、清晨的磁場、黃昏的磁場不一樣。人在喜悅的時候,磁場,人在沮喪的時候不一樣,心裡愉快的時候跟心裡面煩悶的時候,心清淨的時候跟心浮躁的時候,不同!怎麼會同?

  由此可知,磁場的變化太大!難怪這段經文有九十首頌,有這麼長。這些你一定要曉得,總的來說,這是性德在迷悟不同狀況之下所散發的現象,也是法爾如是,不是有意製造的,是自然的。還是一句老話,佛教給我們總的原則「一切法從心想生」。由此可知,世出世間最可貴的事情是覺悟,覺悟明瞭宇宙人生真相,世出世間學術可以說都是把這個看作唯一的、終極的目標。有人看對了,一點偏差沒有;有人看錯了,錯到不可收拾,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這是什麼原因?這個原因很複雜,決不是單純的,用佛法的術語說,無量劫累積錯誤的經驗,生生世世都在起惑造業。三途六道是不善業的累積,諸佛剎土那也是無量劫善業的累積,純善純淨,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所以對於宇宙真相的認知,真的是第一等大事。這個認知指導我們這一生生活還是在美滿,還是在困苦艱難,這就是佛經上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想正確,那是光明大道,是佛道、菩薩道!如果我們想法看法錯了,錯了自己並不知道,自己以為很正確,這是什麼?佛法裡面講的見取見、戒取見,全是錯誤的,叫成見。

  為什麼有這麼深的成見?他也有他的邏輯方式,說出來很有道理,也能感動人,可是似是而非,好像是對的,其實是錯的。錯在什麼地方?如果不是佛陀教導我們,我們這一生永遠不會明瞭,科學的方法論,哪一個人敢不承認它是真理?因明、邏輯、辯證法,早年的時候,方老師跟我講哲學概論,告訴我這是純粹的哲學,也就是求真實智慧的方法。過了二十年,他跟我講,科學方法論有範圍、有界限,大乘佛法超越了。也就是說因明、邏輯、辯證法對它們沒用處。方老師也很了不起!我跟他的時候他是四十多歲,六十多歲的時候,他講法就不一樣。這句話暗示的意思是什麼?科學不能解決問題,這裡面暗示是這個意思。所以現在科學發展到今天,西方人對它已經有人懷疑了。

  就以美國來說,我們早年在美國,實在說起來,大概在二戰之後,美國人已經有一部分省悟過來,尋求東方的學術。二戰之後,美國學佛的人,就是美國當地人學佛的,我們聽到報導,估計是五十萬人到一百萬人,他們學靜坐、學冥想、學印度的瑜伽。我住在美國的時候就看到很多,許多都市裡頭都有瑜伽中心、靜坐中心。有印度教,佛教裡面華人不多,西藏人多,日本人多,韓國人、越南人,他們都在那裡建道場,提倡靜坐。因為美國人平常的生活太緊張,緊張的生活消耗很大的能量。這個諸位也許聽我在講經裡面報告過,我在台中看到李老師的生活,他老人家日中一食,而且吃得很少。我認識他的時候,我三十一歲,他六十九歲。一天吃那麼一點點,就中午一餐,他早晨、晚上都不吃。他的工作量差不多是一般人五個人,五個人做的工作他一個人,工作量很大;應酬也很多,他的應酬很單純,接見信徒。我認識他的時候,台中蓮社的蓮友有二十萬人,你們想想看這二十萬人每天都有來見他的,所以他就把他組織起來,分成四十八個班,每天跟一個班見面。每個班裡面的人數多少也不一樣,人數少的兩個班合在一起,人數多的一個班,所以他每天要見蓮友,在大講堂。大講堂,那個時候台中蓮社的講堂可以容納三百人,當然都是各班的代表。老師通常跟他們要講一個小時的話,有翻譯;另外就是解答問題,解答問題大概也是一個多小時。這個會幾乎每天都要耗費二個半小時,天天要堅持開,要解答他們的疑難雜症,一天吃那麼少。

  我在那時學他,但是我沒那麼多繁忙的工作,我們就是讀經、學講經,非常單純。我吃到八個月了,我就把我學習的心得向老師報告,我們得到一個結論,這是我向老師報告的,我想身體像是一個機器,這個機器能夠活動當然需要能量,飲食是能量。這個機器有消耗能量的,有節省能量的,節省能量的,他就補充、需要得少,像李老師;消耗能量很大的,一天三餐不夠,還要吃幾道點心,他才能夠有充足的能量去運作。否則的話,他就會出問題。老師肯定我這個看法。我說那能量消耗最多的消耗到哪裡去?妄念,如果妄念少,消耗就少;妄念多,消耗就多。所以妄念多消耗多,你不能夠減少你的能源補充。為什麼?對你的身體受很大的傷害。所以這不是面子問題,不是要好看。我吃得少,好像我道行還不錯,那你就完全錯了,你必須隨順身體自然,你有充分的能量,你才有好的工作,決定不能勉強。李老師從來沒有勸過人叫人減少一餐飯的,一般人佛法裡面講持午,晚上不吃,李老師從來不勸人。因為他知道,你沒有適當的補充,你體力就衰,你工作的能力就減弱,所以能量是一定要給它充足的補充。消耗能量最多的是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勞心勞力消耗實在講都有限。

  我們就想到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前面五年,我們想像當中,比較清靜一點;五年之後出名了,出名麻煩可大!這一出名四面八方人都來了,都來看你,都來向你請教,都有些疑難雜症想求你幫助他解決。所以釋迦牟尼佛我們想像當中,他一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從四面八方來的這些善信,不一定是學佛的,學佛、不學佛都希望看看他,都希望能夠跟他見見面親近他,他哪有空閒!由此知道,他的能量消耗多不多?不多。為什麼不多?他接觸再複雜的境界,他心清淨,沒有受到干擾,這是功夫。他的這些學生們,至少經上記載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學到了,無論什麼複雜的環境,不受干擾。所以他一天一食,夠了!這個我們要知道。

  他的智慧、他的慈悲、他的德能放出來的光波,智慧的光波,慈悲的光波,德行的光波,你說那個磁場多好。而且佛菩薩的智慧慈悲德行是永恆的,因為它是久住的。不像我們凡夫,在某種狀況之下,慈悲心生起來了,過了沒有多久,遇到一個不高興的事情,心裡面難過,發脾氣,慈悲心沒有了。所以曉得凡夫情緒不穩定,智慧也不穩定,變化很大!愈是修行有功夫的人,變化就愈小;修行沒有功夫,變化很大。這個變化大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氣氛不穩定,磁場變化無常,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同學們在修行的時候,不要去學習我要學著持午,念佛往生並沒有講一定持午才往生,不持午的人就不能往生,沒這個說法,往生的條件在信願行,沒有說這條。所以該吃的時候你要吃,不該吃的時候你就不必吃。一天三餐飯正常的,你應該吃,不要吃太多,這是什麼?你要懂得自愛,不吃太多是愛什麼?愛你的五臟六腑,你要曉得,你吃很多東西,它們要搞消化。如果你腸胃不好,消化不了,那你就對不起它。腸胃負擔太重的時候,就不正常了,不正常就是病態,所以古人講:病從口入。為什麼說口入?你吃得太多,你吃得太雜了。你吃的東西都不好,你的腸胃受不了,增加它的負擔,它的負擔是有限度的,超過它的負擔的時候,它就不正常,就變成病態,是這麼個道理。所以少吃是愛護自己的五臟六腑,不讓它負擔太重。尤其是晚上,它應該要休息,所以晚上不吃或者是少吃,決定有好處,是這麼個道理。

  他散發的氣氛,能夠利益一切眾生,我們講的是能夠影響一切眾生。但是這個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今天整個世界混亂,科學報導裡面有很多都是負面的訊息,讓人擔憂,擔憂要付出很大的能量。我們學佛的人也收到這些資訊,怎麼樣?我們只了解,沒有擔憂。為什麼?擔憂沒有用處,擔憂不能解決問題。所以這些訊息,負面的訊息傳到我們這裡來,對我們學佛的人是一種鼓勵,是一種警覺。那就是說應該要認真努力依教修行,為什麼?這個災難來了,自己有好地方去,所以災難對修行人不是壞的訊息。如果你非常留戀這個世間,好像對你是個不好的消息。你要真正覺悟,它是好消息,不是壞消息。真的是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這兩句話有道理,不是隨便說的。

  常常有這個訊息傳來,常常提醒自己真用功,功夫怎麼用?現在完全明瞭,真正功夫怎麼用?放下!也就是真放得下了。日常生活當中修什麼?修清淨心。清淨心礙不礙工作?不礙,什麼工作都可以做,也就是做你本分應當做的事業,在你自己行業當中認真努力去做。但是做的時候,有個純正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什麼?無論做哪個行業,都是對社會、對大眾做出最好的貢獻;或者是說,最好的服務,不為自己,這就叫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我做生意,我所賣的貨真價實,我不是做假東西,我不欺騙人。我從事於工商業來服務社會大眾,菩薩,只是一個服務的心,沒有求利的心,為什麼?求利的心是輪迴心,是三惡道的業因,那不是好事情。不是求利的心,是服務的心,那是出離心,那是好事!營利當然有利潤,收入,收入自己要知道,所謂明哲保身,怎樣?盡量保護自己的能量,就是我們每天消耗能量要把它縮小。用什麼方法?減少妄念,能量消耗就降低了。

  諸位要曉得,能量降低了,就是你的健康得到保證,延年益壽。不懂得保養,任意消耗自己的能量,這是減少你的壽命,你每天消耗能量超過你身體的負荷,這個就減少壽命。雖然壽命是有一定的,一定,那是業力,但是壽命有伸縮,這個諸位念《了凡四訓》就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壽命可以延長,可以縮短。造作惡業,心浮氣躁,壽命縮短;心平氣和,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壽命自然就延長。這個道理是什麼?就是能量的消耗,現在科學所說的,你好事做得多,能量消耗得少;惡事做得多,能量肯定消耗大,為什麼?他心不清淨,他心不平衡。人心地清淨,心地善良,你所從事的事業是利益眾生的,利益眾生裡面,尤其是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認清事實真相,是大功德!使他在這一生當中不走冤枉路,把這一生當中應該要做到的功課都能做完,他來生就提升了。

  當然提升方向目標有很多,一般人只懂得生天,對於天也不了解,很茫然,很籠統。佛告訴我們,大的分,這不是細說,大分,好像我們講地球,大分五大洲,這是大分。佛給我講宇宙之間的大分,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有無色界天,有凡夫天、有淨居天,不一樣,很多,這都是大分。細分,每層裡頭太多了!中國人講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很多,在釋迦牟尼佛教化區裡面,這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個玉皇大帝?十億個,這個大千世界裡面有十億個單位世界,每個單位世界有一個忉利天。所以你說生忉利天,你生哪一個忉利天?

  而且每個忉利天裡面的社會也不完全相同。就正如同我們地球上有許多國家,每個國家大同小異,他們的政策並不相同,他們的生活習慣也不完全相同,言語不相同,文化不相同,天道亦復如是。愈往上面去,這個差別愈小,愈往下面差別就愈大,這個道理我們能夠理解。完全相同,沒有絲毫差別,十法界裡面是究竟佛的法界,那是完全相同,沒有絲毫差別,完全回歸到自性,是這個道理。愈是接近自性,差別愈小。就好像圓一樣,在圓周上差別很大,愈接近圓心差別就愈小,到中心差別沒有了,就是這個道理,毛光照益。

  「智契解脫之門」,解脫,念ㄒ一ㄝˋ是念去聲,當動詞講;念ㄐ一ㄝˇ,當名詞講,念ㄒ一ㄝˋ,當動詞講,就是把它解開。把什麼東西解開?把煩惱解開,化解。大乘教裡面講煩惱三大類,第一個是見思煩惱,見是什麼?見解,你看錯了,全看錯了;思是什麼?想錯了,完全想錯了。你思想見解錯誤,肯定影響你行為,你的言語造作怎麼能不錯?這個錯誤是因,有因當然有果,果是什麼?果就是六道三途。你不能說人天是正確的,人天跟三途比較起來,人天是正確的,三途是錯誤的。可是人天要跟阿羅漢相比,人天全錯了,阿羅漢是正確的;阿羅漢跟菩薩比,阿羅漢錯了,菩薩是正確的;菩薩跟佛比,菩薩錯了,佛是正確的。這樁事情從比較上說是一個說法,絕對的說是一個說法,絕對的正錯標準是性德。明心見性他就真的對了;沒有明心見性,錯了。

  十法界裡面,菩薩、佛還是錯了,為什麼?沒見性,還在十法界裡頭。見性之後,十法界沒有了,不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這個時候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恍然大悟!就像我們睡覺作夢,醒過來了,醒過來這是一場夢。十法界沒有了,這個夢真的醒過來了。六道,脫離六道呢?脫離六道好像夢中夢,你們有沒有人有這個經驗?作夢,作夢時在夢中又做了個夢,夢中夢;夢中夢醒是六道輪迴沒有了,很開心,我剛才做了個夢,省悟過來了。真正醒過來的時候,曉得我還是在作夢,這是真的醒過來了,真的醒過來,十法界沒有了。六道沒有了是夢中夢醒,真有這個事情,作夢的時候清清楚楚,作夢睡覺又做了一個夢,夢中夢。

  所以一定要智,智就是覺,智是體,作用就是覺,覺而不迷。三皈依裡面叫皈依佛,覺而不迷是皈依佛,正而不邪是皈依法,淨而不染是皈依僧。所以佛法僧真正的意思就是覺正淨,統統是智慧在起作用。沒有智慧,你就無法解脫,解是對因上講的,斷煩惱,見思煩惱沒有了,六道沒有了;塵沙煩惱沒有了,無明煩惱斷一品,這真正是脫離了,脫離三途,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脫離十法界才叫一真法界,回歸自性。

  回歸自性是什麼樣子?很不好懂,回歸自性的時候,心是法性。就好像江河裡面的水流入大海,水在江、在河不相同,黃河的水跟長江水不一樣,長江水跟珠江水不一樣,流到海裡面就一樣,什麼分別都沒有。海譬如法性,所以心是法性,身是法相。身是法相,所以也稱之為法身,你就證得法身。法身有沒有生滅?沒有生滅,法性能現,法相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有人說佛教不是哲學,為什麼?哲學裡頭有能有所,能所對立。佛教裡頭也講能也講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一體的兩面,它不能分。能是所之能,所是能之所,法性是法相的法性,法相是法性的法相,所以它是不二法,這個就不是哲學。

  這個道理六祖在《壇經》上說得很好,印宗法師問他,禪定解脫五祖怎麼講法?他的回答很妙,他也沒有回答什麼叫禪定,什麼叫解脫,他沒有講,他只說禪定、解脫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印宗法師聽到這個話的時候,覺悟!印宗法師在那個時代是南方很有名望的一個講經的大德,六祖聽他講經,聽他講《涅槃經》。下來之後他問這個問題,知道他這些名相還沒有放下,放下就真的明白了。所以馬鳴菩薩教給我們,「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印宗還沒有離這個相,所以他用這個方法回答他,叫他離相,不要執著。不執著全對了,沒有一法不是佛法。

  就像釋迦牟尼佛十二年的參學,十九歲到三十歲他學了十二年,沒放下的時候就跟印宗一樣,不是佛法,你學的全是世間法。到大徹大悟,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他十二年所學的沒有一法不是佛法。這個道理我們要多想想,然後體會到佛法跟世間法是一不是二,如果是二,都不是佛法。知道不二,世間法怎麼不是佛法!佛氏門中,不捨一法,法法皆是,法法皆如,哪一法不是佛法!放下就是,佛法就是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統統都是。所以你在一切法裡面,得真實智慧、得大慈悲、得大歡喜。確實是惠能大師所說的自性本自具足,沒有一絲毫欠缺,一毛、一渧、一塵無非是大方廣佛華嚴。換句話說,覺了就全是,迷了就全不是,就這麼回事情。在佛菩薩境界是覺迷不二,才是真正覺了。你要執著在覺迷裡面,你永遠不會覺,為什麼?執著沒放下。有分別執著就有二,就有對立;離分別執著就不二,這才真正解脫,真智慧。

  真智慧的起用必定是慈熏身語意業,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在哪裡表現?在你的言語,決定是離妄語,沒有妄語,沒有兩舌,沒有綺語,沒有惡口。在你的身,決定沒有傷害人的行為;決定沒有佔人便宜的行為,佔人便宜是屬於偷盜,屬於盜;決定沒有淫欲,淫欲裡面包括一切過分,凡是一切事情過分都稱之為淫,身業。意是念頭,決定沒有慳貪的念頭,沒有瞋恚的念頭,沒有愚痴的念頭。慈熏身語意業,把大慈悲顯示出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利益眾生。利益哪些眾生?遍法界虛空界,不是有範圍,所以「得身同法界,大用無涯」。作用沒有邊際,身同法界,身等法界。再給你說得明白點,身就是法界,法界就是身,外面是大的法界,這身是小的法界,大法界、小法界是一法界,不是二法界,無二無別,這個作用才是真實究竟圓滿。

  誰能做到?每個眾生都能做到,為什麼?本來是佛,哪有做不到的。為什麼現在做不到?現在你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你明白這個道理,不是你做不到。智慧是自性本具的,慈悲是自性本具的,德能相好也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從外頭來的。身外無法,法外無心,這講的真正是究竟徹底,真正把諸法實相說出來了,這個世間什麼樣的疑難雜症、一切災難全沒有了。如果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看到外面自然環境生態的變化,你感到歡喜、你感到恐懼。歡喜、恐懼都是你動了情,情是什麼?煩惱!你生煩惱了,你動情欲了。清淨心裡面沒有情欲,清淨心裡面只有慈悲、只有智慧德相。

  我們要問,佛家講慈悲,世間人講愛,愛跟慈悲有什麼不一樣?愛跟慈悲是一樣的,不同的地方,凡夫的愛裡面有情執,摻雜著情執;佛菩薩那個慈悲就是愛,他裡面沒有情執,他是智慧。所以我們可以簡單的這麼說法,理性的愛、理智的愛就叫做慈悲,慈悲裡面帶著感情就是世間人的愛。它是依裡面就是有染淨不同,一個是清淨的,一個是染污的,染污的心稱為愛,清淨心稱為慈悲,這個說法大家容易懂。一個是依智慧,一個是依情識,依感情。當然它的作用不一樣,依感情,範圍小,時間也短,那個情常常變;依智慧,那個範圍大,時間久,它不變。道理在這個地方,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學習。

  這裡頭最好的兩句話就是「身同法界,大用無涯」,你要是身同法界,你想想看,你有沒有生滅?沒有了,六祖講的本不生滅。有沒有染淨?本自清淨,沒有染淨。也不動搖了,本無動搖,還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在我們來講,你能成就一切善法,這就是能生萬法,現前的大用,確實能成就一切善法,必須要身同法界。身同法界,現前這個身就是法身,這是諸位同學一定要細心去體會,這個方向、這個目標正確,一點沒有錯誤,能契入少分。我們再回頭看看世間,世間眾多的學術、眾多的教育,你就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善惡。這種辨別隨順眾生,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自分上,永遠清淨,永無動搖。那是什麼境界?大涅槃的境界。六祖所說的那五句話,那就是如來果地的大般涅槃,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是自性大涅槃的境界。

  下面講「毛光觸物,為益萬品」。我們現在懂得了,毛光代表法門,尤其代表法門的影響。我們今天來講,修學,修是行,行門,學是解門。實在講,行解是一不是二。你沒有真正行道,你解得就不夠透徹,你所講的就不能夠感動人。我們聽講演,聽一些學者專家做報告,聽了很歡喜,會鼓掌。可是我們廬江中心這些老師們,一般都是師範學校畢業,沒有拿到學位,從事於小學的教學、初中的教學,可以說都是教小孩,不是教授。他們辭掉自己的教學工作,參加我們廬江文化中心。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和諧社會,換句話說,做一個和諧社會的教師。

  和諧社會教師需要什麼條件?需要以身作則,你把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從你身上做出來,就像此地所說的,「智契解脫之門,慈熏身語意業」。然後你講出來的東西,人家聽到不是鼓掌,是感動得流眼淚,跟學者專家、大學教授講演效果迥然不同!能叫人聽到之後,生慚愧心、生懺悔心,就能當下改過自新,重新做人。沒有聽老師教導之前,自己以為在家裡不錯了,能孝順父母了,聽了之後才知道自己是不孝。所以你看解跟行多重要。

  能說不能行,我們稱之為佛學,稱之為儒學;能說又能行,我們稱他作學佛,稱他作學儒。學佛、學儒自己真正能做到,當然能說到,做到而後說到是真的,不是假的。縱然他沒有學過方法論,沒有學過教學法,一樣講得令人感動。那是什麼?那是一個真誠的心,真實智慧,真誠的慈悲,裡面沒有夾雜虛假,沒有夾雜利害,顯示出佛法裡面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在哪裡?在你身語意業之中,所以毛光觸物就是你這種氣氛的影響,就能感動許多的大眾,這個感動的面廣,感動的時間長。

  現在我們能夠運用這些高科技,網路、衛星電視,把這個影響的範圍擴大。同時在一起學習的人多了,「為益萬品」,品是說人物,人是講人道,物是講其他九法界眾生。諸位要知道,講九法界眾生不包括人道,人加進去十法界,這講得圓滿。「為益萬品」就是利益十法界。

  這個地方也許有同學有疑問,那要講十法界不是包括了佛菩薩嗎?我們凡夫自己還沒有學好,怎麼能感動佛菩薩?能感動,佛菩薩的學習不是你所想像的,佛菩薩眼目當中也是九法界眾生。不算佛法界,下面九法界,九法界眾生本來是佛,因為他迷失自性,把一真法界變成九法界,在這裡面起惑造業,召感的報應。佛菩薩看到了、聽到了、接觸到了,也都在學習,你們發一念善心,他看到了歡喜,增長他的善心;你起個惡念,幹一樁壞事,他看到了,他接觸到了,增長他的悲心,統得利益!叫為益萬品。

  菩薩的大悲心從哪來的?是一切造業眾生引發出來的。菩薩的慈心從哪裡來的?是一切眾生善心引發出來的。如果沒有這些引發,他雖有,不起作用。為什麼?性德。所以九法界眾生,哪個不是老師?各個是老師,各個是佛菩薩,我們能認識嗎?真正可貴的是自己認識,認識就得受用。為什麼?認識,我們的學習永遠沒中斷。認識之後,《大方廣佛華嚴經》在哪裡?原來就是現實的生活。善財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在哪裡?所有一切人就是善知識,這五十三參代表五十三類,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分成五十三類,你從早到晚時時刻刻都接觸到。可惜我們在迷,我們不認識,我們不會!

  你要是會的話,天天在那裡學習,這一會,我相信也不過就三年、五年,你就成佛了,究竟圓滿佛。惠能大師他會,真正接受教誨,一剎那之間就轉過來,轉凡成聖,成大聖,成究竟圓滿的大聖。在三轉法輪裡面作證轉,給我們作證明,確實證明章嘉大師早年跟我講的,佛法裡頭是知難行易,行是修行。我們今天修行這麼困難,原因是什麼?無知,知的不夠透徹,還在那裡摸索,讀經聽教半信半疑,所以你的境界不能一下轉過來。如果是真的透徹的知道、明白了,哪有轉不過來的道理?這個要懂,沒有轉不過來的道理。我們說一點都不能轉,換句話說,你天天在聽經、天天在讀經,你完全沒懂,這是真的。為什麼?你懂一分肯定就轉一分,懂二分肯定轉二分,決定是解在前,行在後。因為你不解,所以你不能行。

  那個老實念佛,你看念佛往生的人不認識字,甚至也沒有聽過經,你叫他念佛,他就死心塌地念佛。念佛不能夾雜,他真的能做到,決定不夾雜,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時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別人稱讚他,阿彌陀佛,別人毀謗他,阿彌陀佛,他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知道。你什麼時候叫他,他都是阿彌陀佛,你跟他講什麼,他都是阿彌陀佛,他不會回你第二句話,他給你笑瞇瞇的。那個人一生會站著往生,會坐著往生,預知時至,不會生病。你說這個需要多久?我們看到《往生傳》,古往今來都不出三年就成了。能這樣做得到的,我也想做,做不到;那你曉得他能做得到,善根深厚!什麼叫善根深厚?他能信,他能行,解沒有,能行。能行,真的依教奉行,容易,很容易成功。

  我們在史書上看到,還有三天成功的,這是宋朝的瑩珂法師,出家人,業障習氣很重,不能持戒,也不守清規,當然造的罪業就重。好在他怕墮地獄,因為知道,當然也聽聽經,知道造這個重罪將來肯定墮地獄。墮地獄恐怖了、害怕了,向他的同參道友們請教,有沒有方法幫助他不墮地獄?同參道友送一本《往生傳》給他看,說明這個人讀過書的,他才能看《往生傳》。他看了之後非常受感動,決定效法,求生極樂世界。把房門關上,日夜念佛,念了三天三夜,也念得精疲力倦了,不睡覺,不吃東西,念三天三夜,真心,都沒有一點妄心,真的是求阿彌陀佛。

  人有誠心去感,佛就來應,阿彌陀佛真來了,他就求要跟阿彌陀佛去。佛說你的陽壽還有十年,十年當中好好修行,到你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他聽說這個話,他向阿彌陀佛說:我的惡習氣很重,尤其是禁不起外面的誘惑,見色聞聲一受誘惑,我又會造罪業,那十年不知道又造多少罪業,不要了,我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就跟你去。阿彌陀佛也答應了:好,三天以後我來接你。他很開心,三天之後,果然三天之後就往生了。他跟大眾宣布(寺廟裡的大眾),他往生的時候,念佛給他送行。沒有生病,三天!

  為什麼能去?真心。我們一般人不是真心,口裡說想去,心裡放不下,這個世界很美好,捨不得離開,所以他去不了。佛很清楚,你的心不是真誠,虛情假意,佛很清楚,早就看透了。佛有他心通、佛有宿命通,佛有天眼、天耳通,把你看透了,你不是真心。你還有名聞利養,你還有自私自利,所以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你還在造業。可是佛很慈悲,你造業,好,你造!將來你墮三途,很好,墮!墮了在那裡消業,消了以後再來,佛很有耐心。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可以等你到無量劫,什麼時候你的報真受滿了,受厭了,我不想再做了,真誠心生出來,那一天就是你往生那一天。

  古人這些例子不是假的,統統是真的!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三十幾歲的時候在佛光山教書,大概將近四十歲,佛光山教書。佛光山上有個長工告訴我,他的鄰居,台南將軍鄉他有個鄰居,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往生那一天是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兒子媳婦很孝順,一家和睦,老太太不說話,沒有透消息,就告訴她兒子媳婦,吃晚飯你們先吃,不要等我,她要洗澡。兒子媳婦還是等她,等了很久,都沒有出來,再去看看,真的她是洗澡。到浴室裡面去看,真的是洗過澡,叫她也沒有人答應。她家裡有個小佛堂,到小佛堂去看,老太太穿了海青,整整齊齊的,手上拿著念珠,面對著佛像,站在那裡。叫她也不應,仔細一看,已經死了,站著走的。

  這個老太太高明,如果一講,家裡人一亂,她就走不了,不讓家裡人知道。你說往生要不要助念,像她這樣不要,一找人助念就亂了。這個事情不是假的,前些年,我在高雄有個學校裡面講演提出這樁事情,我下台的時候就有幾個人來找我,他說真的,是他們的鄰居,他們知道這個事情,一點也不假。我們為什麼做不到?說實在話,沒放下!放下就是。

  有人說:我現在有這麼多的工作,我怎麼能放下?與工作不相干,與工作不妨礙,工作照工作。至於工作不妨礙,那就是我們在舊金山看到一個,甘太太的一個朋友,也是念佛的同參道友,老太太,那長我一輩,她們大概都是大我二十多歲,跟我母親同年齡這樣的人。我們在舊金山住,她的兒子媳婦,還有個孫子,在舊金山,把她接到美國去照顧她的孫子,孫子好像是念幼稚園還是念小學,上學。白天,兒子媳婦都上班,小孩上學,家裡就她一個人,照顧這個家,看家。在家裡做家事,照顧一家的生活,早晨起來燒早飯,中午他們都不回來吃飯的,晚上做晚飯。

  往生的那一天,她也沒告訴家人,家裡人只知道老太太天天念佛,家事做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叫人敬佩,所以一家人也尊重她,走的時候沒告訴家人。就是這天早晨,兒子媳婦起來了,孫子也起來了,沒早飯,老太太今天沒燒早飯,沒起來。家裡人感到很奇怪,進到她房間裡面一看,她盤腿坐在床上,叫她也不應,仔細一看,已經走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走的。不礙工作,不妨礙。

  而且老太太還很有味道,寫了遺囑放在床邊上,另外一邊兒子、媳婦、孫子的孝服,她統統都做好了,準備好了,預知時至。他們不在家的時候,她在做孝服,自己把自己的後事統統料理好了,遺囑寫好了,這麼瀟灑走了,沒人助念。這是我們今天學佛最好的典範,好榜樣,佛菩薩來示現給我們看的。為什麼?現在不可以生病,我看了一本小冊子,外國人寫的,中文的翻譯本,這個書名字叫《別讓醫生殺了你》,這就說明現在人對醫生信心喪失掉了。從前醫生有醫德,學醫是救人;現在的醫生醫德下降,你有病送到醫院,醫生把你當作試驗品,他就研究醫學,要拿人來做實驗,你的死活他不關心,所以很麻煩的事情。

  最好的方法就是洛杉磯這位老居士,這個法子好,那出家人有鍋漏匠很好,修無法師很好,早年宋朝的瑩珂法師,這是最好的示範。道理都懂了,事實上許多人做出證據給我們看,還會有懷疑嗎?應該沒有懷疑了。沒有懷疑,那我們就依教奉行。譬如我們現前的工作是講經,非常認真努力把經講好;除講經之外,心地裡頭沒有一個念頭,只有一句佛號,什麼時候走都可以,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無論你從事哪樣工作,你會把它做得很好。為什麼?佛弟子,你看我們讀這個經文,「無方大用」裡面,佛菩薩應化在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是起帶頭作用,做得最好,盡善盡美。走的時候,一絲毫罣礙都沒有,所以「遍於時處,緣者會之,是謂菩薩圓滿(應該加個圓滿)建立眾生也」。我們《華嚴》學了真管用!學了《華嚴》,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滿的人生。現在時間到了,清涼大師這一段開示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