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四一卷)  2001/10/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441

  請看「世主妙嚴品」,主海神偈頌:

  《大方廣佛華嚴經》裡面所說的這些神眾,清涼大師在科裡面標的是「雜神眾」;「雜」意思是講它的種類很多。宇宙之間,今天科學家也證實是由許多不同維次空間組成。跟我們同一個維次,我們現在大家都知道所謂三度空間,同在三度空間這些生物,我們很容易接觸得到。如果他是在四度空間,或者在五度空間,或者是更高維次的空間,就不是我們六根能力所能夠接觸得到的。現代科學家告訴我們,從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限的,這個說法非常正確,《華嚴經》裡面就顯示出各個不同維次空間的狀況。所以有人問,這些神眾、這些鬼神到底是有還是沒有?我們依據佛在經典上的說法是決定有,這是很高深的學問。

  這種說法現代一般人,特別是受過科學洗禮之人,而實在講,科學他也沒有完全通達,真正有高層次這些大科學家他們肯定。像愛因斯坦這些人,他們承認宇宙之間有神明的存在。其實這個神明就是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有許許多多他們的智慧、德能、相好都比人間殊勝太多。這種說法實在講中下根性的人不得利益。佛法著重在理機雙契,所謂是「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換句話說,佛講的一些經典,我們學了現前要是不得受用,也就是說不能落實到我們生活上,我們用這麼多時間、這麼多精力去學習,就感覺得很可惜,為什麼?所學非所用。

  《華嚴》稱之為大圓滿,圓滿我們當下一定能得到受用。當下不能得受用,怎麼能稱之為圓滿?如何落實到我們現實生活裡面?那就是它表法的意趣。譬如這一段所講的是主海神,這裡面意義、境界就很廣大,很廣很深。凡是在我們這個社會上從事一種事業,這種事業對於現前世間影響的面很廣、影響的時間很長,這與主海就相應了。而社會上這些行業很多,最明顯的,是教育這個行業。中國古人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尤其是古聖先賢的教育,孔老夫子的教育、孟夫子的教育、釋迦牟尼佛的教育,都能夠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無論在什麼時代,無論在什麼地區,一切眾生有緣學習,都能得到切身的利益。這種教學就像大海一樣,主導這個教育的,那不就叫主海神嗎?其次像今天有許多大的企業家,在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國家地區都有分公司,都有分支的行號,他的事業影響到人民的生活,也有海洋的意思在。更為突出的,像現在的傳播,高科技的傳播,衛星電視、網際網路無遠弗屆,都有海洋的意思在。這些話我就說到此地為止,諸位同修就能夠體會得到。凡是一種事業、一種思想、一種技術,能夠幫助全世界眾生,而且有深遠影響的,都是屬於這一類。

  《華嚴》確實是不思議的經典。為什麼?就像經裡面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無論哪一個法門都能包容一切法門,這是《華嚴》的特色。何以能夠圓滿的包含?他的心真誠,他的心廣大,經論裡面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尤其他真正離開了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沒有一法不圓融。就像我們陸地上,江、河、溪水,流到大海都變成一味,都被大海包容。《華嚴》像大海,世間種種就像河川溪流一樣,一入海就融合成一體,《華嚴》是大海。

  今天這個世間特別需要它,為什麼特別需要它?由於近代,特別是最近一個世紀,科技發達,交通便捷,把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地球村了。在過去一百年前,如果我們從中國到美國要坐船,要走一個月;如果是一百五十年以前,那坐的是帆船,順風順水大概在三個月,如果在海上遇到亂流,可能航行的時間要半年才能抵達。真的是山川阻隔,人與人之間不相往來;我們的生活範圍不大了。確確實實古人有所謂「老死不相往來」,住在農村裡面一輩子他的生活圈就那麼大,甚至於他的縣城都沒有去過,鄰近的村莊也沒有去過,是一個封閉的社會。在那種生活環境之下,產生許許多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學說,每一個學說、每一種文化、每一種宗教一定適合於當地人民生活的環境。現在科技發達,生活環境是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今天我們到美國只需要十個小時,聽說美國現在發展快速飛機,已經試驗成功,速度比現代的飛機大概要快一倍到兩倍;換句話說,將來從中國到美國只需要四個小時,地球豈不是變成一家人了?

  我們要想想,原本地球上許許多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現在要生活在一起,會不會產生衝突?這些衝突當然在所不免,那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大方廣佛華嚴。「大方廣佛華嚴」,用今天外國人的術語來說,它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在這部經典裡面,我們看到沒有國土的界限,也就是現在不重視國家與國家的界限,沒有族群的界限,沒有文化的界限,也沒有宗教的界限,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家人。所以這個課本、這個教材確確實實能夠把今天世界上所有一切的紛爭都擺平了。這一門功課不能不學,這一門功課不能不發揚光大,它可以挽救這個世界。尤其許多宗教家、經典裡面都講的有世界末日,《大方廣佛華嚴》能夠拯救末日的災難,化解眾生的劫難,尤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這一段經文,前面十長行我們已經讀過,今天接著來讀偈頌,我們看經文:

  【爾時出現寶光主海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海神眾,而說頌言。】

  『爾時』是長行介紹完的時候,這個時候『出現寶光主海神』,這是主海神裡面的一位總代表。實在講主海神太多太多了,佛只給我們講十位,十是代表圓滿。十位裡面,第一位是個總代表,他的名號「出現寶光」,這個意思很深。他在此地說偈,說偈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在大會上他提出他的報告,提出他跟佛學習的成果。他所修學的法門是「得以等心施一切眾生福德海眾寶莊嚴身解脫門」。

  他在佛法裡面學的是什麼?用平等心布施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裡面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不分富貴貧賤,男女老少不分,平等心!如果平等心裡面具足真誠恭敬,這個布施就叫做「供養」。假如是平等心,裡頭少一分真誠恭敬,我們就稱它為布施;具足這一分真誠恭敬,我們就稱它作供養,如果他要加上這一分,他所修的是普賢行。那我們要問,此地這個經典裡面「出現寶光主海神」,他是等心布施,到底他是一般的菩薩還是普賢菩薩?這個我肯定的告訴諸位,他的布施具足真誠恭敬。怎麼曉得?華嚴海會!要不具足真誠恭敬參加不了這個法會。這個法會的大會主席是什麼人?普賢菩薩。凡是參與這個大會的,沒有一個不修普賢大士之德,也就是我們常常講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每一個人都修,才能參加這個大會。

  他布施什麼東西?布施福德海眾寶。什麼叫做「福德海眾寶」?他是增長眾生福德的。「海」在此地是個比喻,比喻他布施供養的多、布施供養的很廣,就像大海一樣。不只一種,叫「眾寶」。譬如現在有許多大的企業,這一個大的組織裡面,有許許多多的子公司,這個公司裡面有許許多多的產品,這些產品都能夠造福一切眾生。很可惜我們這個世間的企業家不是主海神、不是普賢菩薩,為什麼?因為他們是以營利為目的。如果是佛菩薩的商人、佛菩薩的企業家,他絕對不是以營利為目的,他是以造福社會大眾為目的。因此他的東西必定是價廉物美,為什麼?他只要能收回他的成本就夠了,他的目的不是在賺錢,他的目的是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個叫佛法。

  所以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我們現前的生活,我們現前的工作,無論是大小,無論是從事哪個行業,只要我們有一顆圓滿的心,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這就是修菩薩行。甚至於我們在一個機構裡面,我們是很下級的職員,我們是做清潔工作,掃地、抹桌子、清理衛生間,我們一樣以我們的真誠心、恭敬心把這一份工作做得非常圓滿,你就是第一,你就是菩薩,你的存心是為所有一切眾生服務的。我能做到盡善盡美,我的服務很周到,讓一切眾生都能過著舒適的生活,這就叫福德布施。所以我們不要在經文上看到,「這個只有大菩薩他們才能做到,這個我們做不到,我們念念就好了。」那你全就搞錯了!佛是叫我們學習的,就在我們現前生活環境、現前的工作崗位做法身菩薩。

  我從事這一個行業,這是追隨釋迦牟尼佛的。釋迦牟尼佛從事的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行業,他老人家一生幹這個事情。他是王子出身,他放棄王位、放棄榮華富貴來從事於教學工作,為什麼?眾生無量無邊的苦難從哪裡來的?從迷惑顛倒而來。怎樣幫助他離苦得樂?只有一個辦法,一定要幫他破迷開悟。所有的苦,連這個世間種種災難,輪迴苦、六道苦、三途地獄苦,都是從迷來的,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從這兒來的。這個問題,政治不能解決,所以釋迦牟尼佛放棄政治;軍事不能解決,經濟不能解決,科學技術也不能解決,什麼能解決?教育。他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慈悲,選擇這個行業,一生忠於自己的行業。

  每天跟大家上課,勸導大眾,教化大眾,幫助他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斷了;真正覺悟了,樂就現前,這才是真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我們後世這些弟子們,弟子就是學生,有發心出家的。出家是為什麼?出家是專業,一切都放下,我也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這一生專門從事於這個行業,而且是完全盡義務的。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不知道教多少人,沒有收人一分錢的學費,義務教學!沒有接受人分外的供養。這些我們都要記住,我們都應當要學習。當時他學生當中有國王大臣,有豪富長者,供養釋迦牟尼佛講堂精舍,那個供養是什麼性質?借用,釋迦牟尼佛借用,釋迦牟尼佛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所有權是那個主人的。如果你有所有權,你出什麼家?你不又回了家嗎?所以那些人供養的講堂,主人是他們,釋迦牟尼佛只有使用,真正是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給我們後人做個好榜樣,給當世人很大的啟發。

  必須自己真正做到無私無我,捨離名聞利養,捨棄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痴慢,他得到真正的解脫。中國講「解放」,解放跟佛法裡面「解脫」是一個意思。如果不能夠放下自私自利,不能夠放下名聞利養,不能放下貪瞋痴慢,不能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他沒有解脫,他是六道凡夫。這些東西統統放下了,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叫解脫。這才有能力、有條件從事於這種教學工作,幫助九法界一切眾生脫離苦海,六道是苦海。我們要從這些意思當中去體會,怎麼樣把自己落實。不要小看自己,無論過的是什麼生活,無論從事於哪一個行業,都能夠契入大方廣佛華嚴的境界;換句話說,過佛菩薩的生活,過法身大士的生活,佛陀幫助你離苦得樂你就真得到了,你才會真感激佛陀,你才知道這個教育的價值。

  他在報告之前,這些地方我們要學習,人家謙虛恭敬。諸位一定要懂得,「平等」是個理,是道理,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佛跟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但是在事上,必定是自己謙虛卑下,尊重別人。釋迦牟尼佛對我們凡夫、對畜生、對餓鬼、對地獄眾生,所表現的都是謙虛卑下而尊重對方。我們沒有學到,我們自以為不錯了,展開經卷,我們差得遠了。在此地所看到的,『承佛威力』,不敢自己居功。不可以說「我的智慧、我的能力」,不敢這樣說。「承佛威力」,承蒙佛力加持,佛力加持是佛教術語,改成普通話就是「承蒙老師的教導」。不敢說自己的智慧,不敢說自己有能力,這是教給我們要謙虛、要恭敬。然後『普觀一切主海神眾』,這是自己的同學。自己在上台報告之前,先感謝老師教誨,然後再普遍觀察,這個「普」是用清淨心、平等心,觀察自己的同學,同學們平常對我的幫助,互相切磋琢磨,我才有能力學習,我才有能力獲得學習的成果,來向大家發表報告。你看多謙虛!一絲毫傲慢的習氣都沒有。我們看他的報告,這個報告是偈頌。第一首:

  【不可思議大劫海,供養一切諸如來,普以功德施群生,是故端嚴最無比。】

  他的報告就這一首偈,這四句就是說明他自己修學的成果。他是為一切眾生服務而來的,平等布施福德。什麼是福、什麼是德?這兩個字不能不清楚。中國古人常講的「五福」,五福臨門,五種福報。第一個「大富大貴」,你有財富、錢財,這是富;貴,你在社會上有地位。富貴的反面是貧賤,貧是缺乏錢財,賤是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所以福報裡頭第一個是富貴,這富與貴是兩條。第三個,中國人喜歡的長壽,「健康長壽」是福。古人這個概念當中,「多子多孫」是福。第四個「崇尚道德」,是福報,那是福報的因。「臨終好去」,我們一般講的「好死」。這是五種福報。五種福報裡面有四種是果,有一種是因。好善好德是福德的因,其他的是福德之果。

  我們在古書上常常看到,「以道治國,以德化民」。治國平天下不離道德。道,簡單的講,道就是路,這一條路通到哪裡,叫道路。在佛法裡面,實在講中國古聖先賢也是這樣教給我們,一切隨順自然的,這是大道、這是正道。隨順自然,像四時運作春夏秋冬,這不是人為的,這是自然的。凡是與自然相應的這是正道,與自然相違背的,那是邪道。我們在夏天穿的衣服很薄,天氣很熱,我們隨順自然;冬天我們穿得很暖、穿得很厚,這是隨順自然。如果你背道而馳,夏天穿上皮袍,冬天穿上汗衫,那你是違背自然!人這個身體與大自然合而為一,與天地合而為一,這個人健康長壽;你要是不懂這個道理,違背了自然,你就把這個身體糟蹋掉了。

  人的身體是一部機器,正常的運作,你能夠保養得很好,中國醫學裡面所講的,中國醫學最重要的典籍是《黃帝內經‧靈樞》,這些書籍裡面跟我們講,人的壽命正常的應當要活兩百歲,換句話說,你活不到兩百歲你自己糟蹋了自己。怎麼糟蹋?你跟自然完全相違背,你不知道保養這個身體,不知道愛惜這個身體,你糟蹋了它,那你就有罪過。像這一部機器一樣,你要懂得它的性能,你要好好的保養它、愛護它,它使用的壽命很長。飲食起居,都要跟自然相應。中國《禮記》有一篇「月令」,內容講飲食。這一年十二個月份,哪一個月份應該吃哪些東西,這個我們不宜細說,它一個總的原則,就是與自然相應。這一個月土地上長的什麼東西,你就吃這個東西,這是最健康的,而且要吃當地的。現在人可麻煩了,他要吃外國的,夏天他要吃冬天的東西,冬天他要吃夏天的東西,把這小命糟蹋掉!毛病百出,不懂這個道理,沒有明白人教導他。

  真正有智慧、真正明白的人,他選什麼行業?他選教學,他真正是布施一切眾生福德。布施「福」,教你離苦得樂,你過好日子;布施「德」,增長你的道德,增長你的智慧,增長你的技術能力,他來教導。以「眾寶莊嚴身」,「眾寶」諸位不要想到珠光寶氣,那不是眾寶。眾寶是什麼?眾寶是智慧、是學問、是德能、是健康長壽,樣樣都可以做社會大眾的榜樣,樣樣都可以做社會大眾的模範,這才真正是眾寶莊嚴,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

  第一句『不可思議大劫海』,這是講時間之長。人家從事這個行業,為什麼?他不是為自己,他是為利益眾生的,所以他的事業久遠。不像現在人常常改行,他的人生沒有目標,完全為自私自利。從前人是為服務社會,社會是個多元的,是要大家互助合作。許許多多的行業互助合作,社會才能繁榮,人民才能過幸福的生活。他這個行業,他就有他的使命,絕不輕易改變。所以中國從前商店,幾百年的老店,他有責任感,他有使命感。『供養一切諸如來』,這是上對諸佛,底下一句『普以功德施群生』,上供如來,下施眾生。以他的功德,功是他的功夫,德是他自己所得到的。自己所得到的自己也不享受,有福給一切眾生大家去享,所以他得的果報『端嚴無比』。端莊,端正莊嚴,我們一般人常講的「某人有修養有道德,仙風道骨!」這是真正莊嚴。世間人穿的這個衣服穿得好,戴的許多珠光寶氣,那是俗不可耐,哪來的莊嚴?仔細一看,一文不值。

  所以諸佛如來,你看看釋迦牟尼佛在世,他老人家一生給我們示現的三衣一缽。印度是屬於熱帶,所以他有三衣就足夠了,三件衣,白天是披在身上,晚上睡覺可以當做被子蓋。我們想想,那是真正無比的莊嚴。從哪裡看出莊嚴?釋迦牟尼佛無比的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的德能,確確實實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切眾生,你有疑惑、你有困難,向他請教,他都給你開導,都能夠教導你,幫助你斷疑生信,幫助你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才叫真正的莊嚴。內心清淨、一塵不染,這是端嚴之因。

  【一切世間皆出現,眾生根欲靡不知,普為弘宣大法海,此是堅幢所欣悟。】

  這是第二首偈,是不可壞金剛幢主海神他說的。他所修學的法門是「得巧方便守護一切眾生善根解脫門」,也就是說以善巧方便隨順眾生的根性欲望。由此可知,要是沒有高度的智慧,沒有甚深的禪定,是很難做到的。真正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恆順說法令這些眾生覺悟回頭,使這個善根能夠不失,還能夠增長;這個偈頌裡面文很清楚。

  第一句是『一切世間皆出現』,這一句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多元文化,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處所,真的是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菩薩就現什麼身,這一點我們要細心去思惟觀察。如果說應以基督教而得度的,我們要問,菩薩能不能現基督身?應以伊斯蘭教得度的,菩薩能不能現阿拉身?如果不能現,佛菩薩的能力就不圓滿,佛菩薩也就不夠慈悲,佛菩薩也就沒有智慧;如果我們說佛菩薩一切都是圓滿的,那我們就明白了,基督耶穌、阿拉阿訇,哪一個不是佛菩薩的化身?佛菩薩化另外一個身,我們就不認識,這個過在我們自己。佛菩薩有沒有給我們講清楚?有,大乘經上講得很清楚。所以其他宗教看我們學佛的人,說我們是魔鬼,我們無需辨別,為什麼?他不知道事實真相,我們曉得,我們知道他們講的上帝、他們講的耶穌,其實就是佛菩薩法身大士的化身,我們對他們要恭敬。他們排斥我們,我們包容他們,為什麼?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他不了解。如果我們跟他對立,那我們就壞了,我們也迷了,我們對自己也不了解了。

  所以,特別是在這部經上給我們說的,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原本一體,這才是真正大乘經論裡面所說的「徹法底源」。所以「一切世間皆出現」,出現的身分並不一樣,形色也不一樣。如果佛菩薩要度畜生,他要現畜生身,佛菩薩要度餓鬼,他要現餓鬼身;地藏菩薩要到地獄裡度眾生,他要現地獄身。不現同類身,你怎麼能度他?這就是「一切世間皆出現」。眾生,我們就要曉得一切世間的眾生他們的「根性」,「欲」是愛好,菩薩沒有不知道的。你真的了解,說法才契機。知道他喜歡什麼,你的說法才能夠投其所好,他才能夠得利益。『普為弘宣大法海』,這個「大法海」裡頭包容的內容那就包羅萬象,應以什麼法他就說什麼法,所說的正是你現前所需要的。

  經,譬如我們以《華嚴經》做比喻,經是一部經,沒有變,講法不一樣。我們仔細去看佛家的這些典籍,大概世間一般人最熟知的《金剛經》,真的是家喻戶曉。經典裡面大概知名度最高的沒有超過《金剛經》;諸佛菩薩裡面名氣最高的是阿彌陀佛。很多人知道阿彌陀佛,不知道有釋迦牟尼佛,知道觀世音菩薩,不曉得大勢至菩薩,這是跟這些眾生特別有緣分。我們以金剛經為例子,《金剛經》自古以來有幾百種註解,每一個註解就是每一種講法,講法都不一樣。為什麼有這麼多種不同的講法?面對著聽眾根欲不相同,所以講法就不一樣,這樣才能夠令現前聽眾得利益。

  由此可知,經典的原理原則永遠不變,表達的方式是隨著眾生根欲而變化的。不變裡頭它會變,千變萬化裡頭它有個不變的原理原則,這個法才叫圓滿。這些道理我們要懂,如果不懂,你就沒有辦法給眾生說法,也就是你沒有能力教導現前的眾生。他的根性、他的愛好,統統要知道,要懂得隨順他的根性、隨順他的愛好,決定不障礙他。然後在這裡面幫助他覺悟,讓他逐漸明白他的那些愛好對他自己的利害。他如果覺悟「哪些愛好對我身體是有害處的」,他自然就會放下,用不著我們去勸導他;哪些對自己有利益的,他決定去吸取。譬如我學佛,佛家這個生活方式是採取素食,很不容易,很少人能把我說服,能勸我素食那相當不容易。我怎麼樣選擇素食?我讀經明白了,素食對於身體健康有這麼多的好處,我當然就採取。素食衛生,保衛自己的生理;衛性,保護自己善良的性情;衛心,保護自己的慈悲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這麼多的好處,我當然會採取。我要是不曉得這麼多的好處,你勸導我,我怎麼可能接受?

  平常一般人常常容易犯的發脾氣,他不曉得發脾氣對於自己生理上的傷害有多大。心理上的傷害咱們不說,單單講生理,很惱火,發一分鐘的脾氣,你這個生理三天都不能恢復正常,那是慢性自殺,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外頭無論什麼樣的刺激,我也不會發脾氣,為什麼?我要愛護自己的身體,要愛惜自己的精神,決不受外面境界的影響。不曉得這個道理,他不懂,他愚痴無知。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對於生理、心理有害的,你逐漸就遠離,然後你才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煩惱輕、智慧長。年輕不覺得,年歲一大這一相比,懸殊就很大了。我們年輕在一起的,同時學佛的,甚至於差不多時候出家修行的,在那個時候,說老實話我的身體、我的相貌都比不上他們,為什麼?他們有福,我沒有福。幸虧還有一點智慧,老師教導我能聽得進去,我能聽得懂,我能覺悟,我能依教奉行。幾十年過來了,現在在一起見面,我超過他們很多,以前我不如他們,現在我超過了。什麼原因?我明白佛在經教裡教導我的,怎樣調心、怎樣調身,怎樣斷煩惱、怎樣開智慧,怎樣過身心快樂的生活,怎樣過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自己沒有契入這個境界,你就沒有辦法教別人,「普為弘宣大法海」,你就做不到。一定要自己入這個境界!這是不可壞金剛幢主海神他的報告。我們再看第三位:

  【一切世間眾導師,法雲大雨不可測,消竭無窮諸苦海,此離垢塵入法門。】

  第三位是不雜塵垢主海神,這是他的報告。他所得的法門,「得能竭一切眾生煩惱海解脫門」。這是很了不起的,也就是說他有能力幫助一切眾生斷煩惱,所以他的報告我們細心去體會。『一切世間眾導師』,這範圍就很廣了,「一切世間」包括世間跟出世間,「眾」是多,「導師」是真正的好老師,能夠誘導學生。第二句是講導師教學的方法,『法雲大雨不可測』,「法雲」是比喻教學的內容,在我們佛門就是指經典,經律論三藏經典。「大雨」,雨念去聲,作動詞,就是講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善巧,教學方法多。「不可測」,那就是很多很多都不是我們能想像得到的,方法太巧妙、太多了,用現在的話來講,高度藝術,高度藝術的教學法。圓滿的智慧,高度的藝術,所以能幫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世間有許許多多人不了解佛家教學的手段,把佛家教學看作迷信,看作低級宗教。我們能不能責怪他?說老實話,不能責怪!我們要責怪人,先要想一想,他是什麼原因誤會的?他來毀謗佛教,什麼原因使他毀謗?我們要去追求這個,要把原因找到,再把原因消除,這問題才能解決,才不至於冤枉人。什麼原因?我們佛門弟子沒有盡到責任,沒有把「什麼是佛教」給社會大眾講清楚、講明白,而自己思想見解、言語造作都違背了經典的教誨,所以我們這些出家人才是佛門的罪人。社會大眾無罪,他們對佛教的誤會、對佛教的侮辱、對佛教的糟蹋,是我們造成,罪在我不在他,該墮地獄的是我,他不會墮地獄,這才公平,這個才有理。

  佛教在幾千年前就提倡藝術的教學法,非常善於運用名號。《華嚴經》上我們看到的,許許多多諸佛的名號、菩薩的名號、天人的名號、眾神的名號,要曉得這些名號全是教學的目標,是教學的一個單元。第三位主海神「不雜塵垢」,你想想他的名號,不雜塵垢是身心清淨,聽到這個名號、看到這個名號,就要想到我要像他一樣保持身心清淨,不要被這些七情五欲六塵所污染。名號就是教學單元、就是科目。諸佛的名號是表果德,菩薩、眾神這些名號是表修德,達到華嚴境界性修不二、理事一如,這就入華嚴境界。任何一個名號都能融攝虛空法界一切名號,名號功德是圓滿的,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阿彌陀佛的名號不可思議,我們每一個人的名號跟阿彌陀佛名號一樣都不可思議。你沒有細心去觀察,你沒有冷靜去思惟,哪一法不圓滿包含虛空法界?法法皆是,法法皆如,這樣才是真正覺悟,真正破迷。破迷開悟,斷惡生善,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要常常放在心上。

  在佛門裡面學到了「表法」這種教學的方式,然後你要能夠把它擴大,擴大到我們現實生活。我們每天從早到晚,張開眼睛、豎起耳朵接觸外面的境界,無一不是表法,無一不是菩薩學處。然後你才看到《大方廣佛華嚴經》在哪裡?原來就是這個社會,原來就是這個世界,就是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是活的《大方廣佛華嚴經》。你才知道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跟「大方廣佛華嚴」是一不是二,你才能真正得到受用,你在佛門裡真的學到東西。在境界當中,順我們欲望的,要練習不生貪戀。順境善緣,我們的環境不外乎兩種,一種物質環境,一種人事環境。在佛經裡面,人事環境稱之為緣,緣有善緣,善緣就是善的人事環境,惡緣是惡的人事環境,你的冤家對頭。順境,這是講物質環境都能稱心如意,這是順境;逆境,我們的生活環境不如意、很不好,處處都有障礙。順境善緣不生貪戀,逆境惡緣不起瞋恚,這叫功夫,這叫修行,你在真修。

  修是修正,行就是我們的思想、見解、行為。我們對於順境善緣起了貪戀,這個錯了,要把這個錯誤修正過來。逆境惡緣裡面起瞋恚也錯了,為什麼?你不曉得事實真相,無論是順境是逆境、是善緣是惡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在覺悟的人眼睛裡面它是平等的。順逆善惡是平等的,你入平等,平等叫一真法界,那怎麼會不快樂?這才叫真正幸福。世間人沒有,只要你心裡有好惡,還會生七情五欲,你是凡夫,凡夫哪有福德?現前一點物質享受,那是你過去生中修的一些福報,這個福報享盡你就沒有了。你的前途說穿了,一世不如一世,過去生中所積的福,這一生中差不多享盡了,你還會有什麼前途!如果沒有緣分學佛,那真難!我們再看第四首:

  【一切眾生煩惱覆,流轉諸趣受眾苦,為其開示如來境,普水宮神入此門。】

  這是恆住波浪主海神他的學習報告,他得的法門是「能令一切眾生遠離惡道」。他的報告,前面兩句,『一切眾生煩惱覆』,這是講的因、苦因;『流轉諸趣受眾苦』,這是講果報,特別是六道眾生。但是他這個報告裡面境界很廣,「一切」包括了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我們常講的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十法界裡面的佛。我們講「佛」,一定要懂得佛有很多層次,不一樣的。天台家講「藏通別圓」,那是四個層次,一個比一個高;賢首家講五個層次「小始終頓圓」。天台智者大師講「百界千如」,他老人家講「六即佛」,這個範圍就更廣了。

  六即佛包括我們都在內,我們這些人學佛了,叫什麼佛?「名字即佛」。名字即佛就是有名無實,我們雖然在學習,一絲毫成績都拿不出來,名字位中。學習功夫得力,古人講用得上力,這叫「觀行即佛」。再往上提升,學得有模有樣,叫「相似即佛」,相似即就是四聖法界。六道裡只有兩種,一種是名字,一種是觀行,到相似就超越六道輪迴。然後到「分證即佛」,那是超越十法界,這是我們講的一真法界、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到那邊去了,那是分證位。一般對於佛法了解得少,以為佛只是一種說法、一個解釋,這是錯誤的,佛分很多等級。一般密宗講「即身成佛」,他是成哪一個等級的佛要搞清楚,絕對不是究竟圓滿的佛。等級有差別,這一樁事情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講了很多,特別告訴學密宗的這些同修不可以貢高我慢,你成佛了,你的佛上頭還有佛,比你高的佛,你還不如他。真的是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定要謙虛,一定要恭敬。

  這是知道一切眾生、十法界眾生由於煩惱沒有斷盡,特別是六道,六道怎麼來的?煩惱變現出來,只要有煩惱就有六道輪迴;煩惱斷了,六道就沒有了。但是你的煩惱不斷,你「流轉諸趣受眾苦」,諸趣就是六道。主海神有能力,主海神是菩薩化身,應以主海神而得度者,即現主海神而為說法。主海神也是屬於龍王一類,但是我們這個經裡面有龍王,那個龍王比他們的地位高,那個龍王是八部護法鬼神。這些主海神是小的龍王,海有龍王,江也有龍王,河也有龍王,甚至於打一口井,井也有龍王,只要跟水沾了邊,他都是龍王。水也有水神,龍王就是水神裡面的頭目、領導人,他稱王。這些事確實有,表法的意趣更殊勝,我們不能不知道。主海神為這些眾生,『為其開示如來境』,如來的境界說老實話就是這部經,《大方廣佛華嚴經》裡面所說的諸佛如來的境界。

  這部經太大了,講一遍不容易,我們概略的估計,這部經從頭到尾講一遍要三千多個小時。我這一遍講下來時候,大概達到四千個小時,確實有難度。不但講一遍不容易,聽一遍也不容易,沒有大的福報,這個緣分遇不到。可是還有其次,前清乾隆時代彭際清居士,這是我們佛門的一位大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給我們說出,他說:「《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就是小本《華嚴》。」這給我們帶來太大的方便,《華嚴經》太長,我們沒有辦法讀、沒有辦法受持;《阿彌陀經》短,天天去讀誦,認真努力去修學,經文雖然很短,它的內容跟《大方廣佛華嚴經》沒有兩樣。由此可知,《阿彌陀經》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提要,就好像《四庫全書》有「四庫提要」;而《無量壽經》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略說、簡介,這個便於受持。

  所以現在讀誦《無量壽經》的人很多。《無量壽經》裡面的內容跟《華嚴經》沒有兩樣,一個略說,一個細說。所以你修行受持,就是真正學習,《無量壽經》是最好的課本。這個課本是不長也不短,非常適合於現代人學習。但是你要記住,你要想真正透徹了解《無量壽經》,那你不能不讀《華嚴》,為什麼?《華嚴》是《無量壽經》的註解,是《無量壽經》的細說,是《無量壽經》的究竟說、圓滿說。這三部是一個東西一部經,一而三,三而一,彭際清居士為我們指點出來的。我們聽了他的話,細細觀察果然不錯,他說得很正確,值得我們採信,值得我們學習,這就難得了。這是恆住波浪主海神,這裡『普水宮神入此門』,普水宮神就是恆住波浪主海神。下面第五首:

  【佛於難思劫海中,修行諸行無有盡,永截眾生痴惑網,寶月於此能明入。】

  這是吉祥寶月主海神,他得的是「普滅大痴暗解脫門」。我們讀了他的報告,感慨很深。現在這個世間,許許多多的眾生確實是像經上講的「大痴暗」,痴是愚痴,暗是沒有智慧。對於世出世間的真相不明瞭,那還情有可原,苦口婆心的跟他說明,他也聽不懂,暗鈍到極處,聽不懂!從這些地方我們就能夠體會得到,眾生煩惱業障習氣是多麼重!然後我們回過頭來再觀察,這個世間許許多多的災難,外國一些宗教講世界末日,佛法雖然沒有講到世界末日,但是說這個世間有很嚴重的災難,雖不說是末日,那個苦難的程度彷彿是末日,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警覺的。

  第一句『佛於難思劫海中』,「難思」是不可思議,我們凡夫無法想像;「劫海」是講時間。佛幫助眾生、教化眾生,真的是無始無終,從這個地方我們能夠體會到佛對眾生恩德之大,沒有法子想像。佛用什麼方法來幫助這些愚痴迷惑的眾生?『修行諸行無有盡』,這個了不起,這就是我們講的身教,他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不是單單說,他做出來。那我們想一想,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他是一位福慧圓滿的人,福報圓滿,智慧圓滿。他在這個世間為什麼要過這麼苦的生活?他為什麼不住在皇宮裡面?出家,他的父親是護法,當時國王大臣很多都是他的學生,都有能力給他營造宮殿道場,他為什麼不住?他去樹下一宿。他可以吃得很豐盛,為什麼到外面去托缽?日中一食。這樣做,到底為什麼?為我們這些愚痴眾生。我們貪愛名聞利養,貪戀五欲六塵的享受,他這一做,把名聞利養捨得乾乾淨淨。世間人要爭的,爭名奪利,要權力、要地位,釋迦牟尼佛統統不要;世間人要講求種種好的享受,釋迦牟尼佛統統不要。做出來給我們看,讓我們看了之後,好好的去反省、去省思,才知道他那種生活是正常生活,我們今天過的生活是非常生活。非常就是不正常,不正常將來就有果報、就有三途苦報,我們哪裡懂得他示現的意思!

  他的學生,這些菩薩、祖師大德,所表演給我們看的,裡頭有很深很深的意思,總的方向、總的目標幫助眾生破除愚痴迷惑而已。痴迷像網一樣,我們墮落在其中,逃不出來。佛為我們示現,教導我們怎樣脫離羅網,怎樣過正常的生活、過真正幸福美滿自在的生活,心裡頭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這叫真自在。寶月神他從這個法門入,他也用這個法門教化一切眾生。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