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五一卷)  2007/10/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5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末後的一段「喻況玄旨分」,二十比喻。今天從第六個看起,第六喻有兩首偈頌,「幻師巧術喻,喻不思議解脫德」。請看經文:

  【譬如幻師知幻法。能現種種無量事。須臾示作日月歲。城邑豐饒大安樂。幻師具有貪恚痴。猶能幻力悅世間。況復禪定解脫力。而不能令眾歡喜。】

  我們在前面讀到聲聞,聲聞有八解脫,這個地方是比喻菩薩不思議解脫德,比聲聞殊勝太多了。解脫是自受用,得到自受用之後才能夠利他。這個地方用幻師來做比喻,幻師是我們現在社會大眾所說的魔術師,就是擅於變魔術。我們知道魔術不是真的,可是他的動作很快,讓我們看不出他的破綻,好像是真的一樣,其實不是真的,這是用這個來做比喻。『譬如幻師知幻法』,他懂得魔術。『能現種種無量事』,在舞台上他給我們表演,令觀眾看到非常歡喜,也非常欣賞讚歎,他變的戲法變得很好。這個地方舉一個例子,『須臾示作日月歲』,「須臾」是很短的時間,須臾之間,「日月歲」是長時間。這就是大乘經教裡面常講的念劫圓融,他能把很短的時間變成很長的時間,很長的時間他也能夠把它變成很短的時間。這樁事情從物理現象上來講,現在的物理學家也發現時間不是真的,時間會隨著速度產生變化;在高速度的時候時間會縮短,如果在很緩慢的時候時間會延長,它隨著速度變化。在佛法裡面來講,時間是一個抽象概念,不是真的。星球在太空當中的運行有很大的時差,有很複雜的時差,這些事實真相現代科學發現了很多,確實是如此。在究竟法裡面,時間是不可得的,不但時間沒有,空間也沒有。什麼時候能證得?得一心的時候,也就是說你確實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這個事實真相你就見到了。煩惱習氣你斷少分,你就能突破少分,時空的維次就能突破。隨著你清淨心的純度,你見到的時空都不相同。

  所以時空不是定法,時空不是恆常,確實如經中佛所說的「從心想生」。從誰的心想生?從自己的心想生。那你就知道,每個人對於時空的感受都不相同。不但每個人不相同,就是同一個人,我們自己,隨著我們情緒不一樣,我們在歡樂的時候,或者在悲哀的時候,對於時空感覺就有很明顯的差別。你看歡樂的時候好像時間過得很快,悲哀的時候感覺時間很長,度日如年。這就說明時空是自己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別人也有,所以有同分妄見、別業妄見。別業是個人,同分是大家,我有你也有,我有這個毛病,你也有這個毛病,看到很相似,實際上不一樣,各人感受的是各人變現的時空,別人變現的時空不干擾我們自己。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才知道這一切苦樂憂喜捨受,決定不可以怨天尤人,與老天爺沒關係,與人也沒關係,完全是自己情緒產生的變化。這是一個例子。

  下面又舉一個例子,『城邑豐饒大安樂』。他也能變化這個,變化一個城市,這個城市裡面非常繁榮,大家生活在這個地區安居樂業,他能變化這些。『幻師具有貪恚痴』,他是凡人,他不是聖人,『猶能幻力悅世間』,他在這個舞台上的變現能令觀眾歡喜,用這個來比喻。他說何況復有『禪定解脫力』的菩薩,他怎麼不能夠令一切眾生得歡喜?這就說明有定力、有解脫力的這些菩薩,他有能力關懷六道眾生,有能力照顧六道眾生,幫助六道眾生離苦得樂。

  我們現在要問,問題出來了,菩薩有這種能力,有這樣的智慧,又有那麼樣的慈悲,無緣大慈,我們現在這個世間有苦難,他為什麼不來?我相信有很多同學讀到這個經文都會產生這個疑問。有這個疑問那你就要想到經典上常常告訴我們,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是無緣之人?不接受佛的照顧,不肯接受佛的幫助,那就沒法子了。實在說,佛菩薩這種神通道力無時無處不加持,真的是在加持,有緣的人就得到了。緣分有淺深不同,善根有厚薄不一樣,所以你得到的也是各個人都不同。什麼人能得到?信的人能得到,真的是信者得度;信又能理解,他就得到的更多;不但能有信解,而且還能依教奉行,那他得的就更多了,道理在此地。不信的人、排斥的人那他完全得不到,絕對不是不加持,現前就加持,從來沒有間斷。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可以細心觀察,佛法在世間!我們信佛的人,就是佛教徒,信佛的人那個信心不一樣。有人迷信,雖然是迷信,他要是誠心誠意,雖然是迷信,他沒有什麼雜念,他的心很誠,他也有明顯的感受到佛力加持。怕的是什麼?迷信,自己沒有誠意。怎麼沒有誠意?他心裡貪瞋痴慢還非常嚴重,所以學佛,聽說學佛佛菩薩保佑,希望佛菩薩保佑他升官發財,條件是這個,是因為這個來相信的,這樣的人就完全得不到加持,與他不能起感應道交的作用。為什麼?他這個心態、行為跟性德完全相違背,所以他就沒法子感受到。

  跟前面所說的不相同,你看前面所講的他是迷信,他根本不懂得什麼是佛法,他真肯相信,他沒有妄念、沒有貪心,人很本分、很老實。如果是讀書明理的人,這種人叫安貧樂道,守住他自己的本分。古聖先賢說得好,你生在富貴之家,你就守住你富貴人的本分;你生在貧賤之家,你能守住貧賤的本分,老老實實過日子,都能得到歡喜。孔子的學生顏回,物質生活很貧困,他能夠安分守己,雖然貧乏,他過得很快樂,道理就在此地。這是幸福美滿的人生。給諸位說,幸福美滿的人生不是地位很高、有很多的財富,與這個不相干;幸福美滿是真正安分守己,他才快樂。我在出家兩年之後受戒,我們的得戒和尚是道源老法師,他是江蘇泰州人,跟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是他家鄉泰州的事情,真的不是假的。說泰州有個要飯的老先生,非常快樂,要飯的,兒子是個做生意的人,發財了,所以鄉裡的人都罵他,你看你發財,你吃的是什麼、穿的是什麼、住的是什麼,你怎麼忍心叫你爸爸在外面要飯?他也很難做人,所以就派很多人到處去找,真把他爸爸找回來了。找回來是好好的供養爸爸、孝順爸爸,沒想到他爸爸大概住了一個月的樣子,趁著沒有人看見又跑掉,又去要飯去了。人家問他為什麼?快樂!我每天去遊山玩水,走到哪裡玩到哪裡,餓的時候就討一缽飯,晚上找個破廟睡睡覺就行了。他樂!這給人很大的啟示,真正快樂不是說你有錢,過得真正是幸福美滿,你看真的是要飯,天天遊山玩水。老和尚講這樁事情勉勵我們,如果出了家還貪圖名利,不如要飯的人,要飯道比我們高。所以說是哪個行業都不可以輕視。這個人懂得人生,人生沒有別的,要活得非常快樂,沒有貪瞋痴就很快樂。

  如果修行對於教理有相當的領悟,真正能學到如佛菩薩一樣的看破放下,你自然就感受到三寶威神的加持。三寶威神的加持從哪裡來的?實在說是自性三寶。因為我們的法性,我們學教學這麼久了,都有這個概念,法性就是自己的真性。佛經裡面講真如本性遍法界虛空界,自性裡面本自具足,具足無量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相好。它沒有時間空間的障礙,任何一個眾生都生活在這裡面,怎麼可能沒有感受?沒有感受,當然障礙是在自己身上,自己有個排斥性德的這麼一個障礙。排斥性德的障礙,佛就說這三大類,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大類是排斥性德的。這三種障礙都不是真實的,都是屬於抽象概念,是可以放下的。放下,你就能感受到了,放下的時候你就法喜充滿,放下之後你就常生歡喜心。為什麼歡喜?你的智慧現前了,你的德能現前了,你的煩惱習氣放下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了,他怎麼不歡喜?你會跟諸佛菩薩一樣行大慈悲心,以種種方便利益眾生,就像此地幻師幻術一樣,幻師幻術比喻菩薩利益眾生的善巧方便。在《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顯示出這樣的境界,你看佛菩薩所示現的種種不同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所以我們要會學。

  佛法裡面善學,這個重要,你會學,諸佛菩薩從來沒有離開你,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的化身,你會;如果你不會,所有一切眾生都是妖魔鬼怪的化身。實際上說外面所有境界非佛、非魔,魔跟佛從哪裡來的?是自己心變現出來的,你是善心對這個人,這個人是佛;你惡心對他,他也惡意對你,這個人就是魔。所以魔、佛從哪裡來的?魔、佛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這就是蕅益大師所說的「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這裡面沒有好醜,沒有好醜就是佛說的沒有佛也沒有魔;「好醜起於心」,是你的念頭,是從你分別執著上來的,你說這個玩意糟不糟糕?如果我們用的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個世間沒有一個不是佛。

  所以佛在經上說,菩薩成佛的時候看到大地所有一切眾生同圓種智。這個我們相信,這句話的意思我們懂,那就是什麼?他的心是佛心,佛心看整個宇宙都是佛。不但人是佛,花草樹木都是佛,山河大地也是佛,大而宇宙,小而微塵,無一不是佛,成佛了。我成佛的時候是這個境界,你成佛的時候也是這個境界,這叫佛佛道同。從這個事實,這是事實,我們就能體會到,我們要想修行成佛怎麼修法?什麼時候能把一切眾生在我心目當中都是佛菩薩。這個怎麼修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原來就是!他本來是!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還好,看到所有一切眾生跟佛菩薩差不多,相似即佛,雖不是真的,差不多,你是這個看法。可是一有了分別,不一樣,再一執著是完全不是。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懂了嗎?真從心想生,你要把這些道理都參透了,你才是個真正修行人,你很會修。

  修行是什麼意思要搞清楚,行是行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是這些行為錯誤,行為錯誤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我們錯在哪裡?我們的思想言行統統受妄想分別執著的影響,它做了主,這就壞了。跟這個東西一掛勾,那就是佛在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這真的一點都不錯,是罪。什麼罪?違背了自性,我們說淺一點,違背了你的良心,你說是不是罪?本來是佛,現在搞到這種面目,本來你念念當中是無量功德,現在是念念都是罪業。要知道這與別人不相干,與佛菩薩不相干,與天地鬼神不相干,與一切眾生不相干,完全是自作自受。

  所以真正參透的人,他慚愧心生起來。印光大師給我們做了個榜樣,他在一生,他有個外號叫「常慚愧僧」,他給人家寫字,後面署名常慚愧僧,那是菩薩。常慚愧不是他常慚愧,他提醒我們,我們每個人真的常慚愧,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知道常慚愧了,你說要不要放下?不再執著了;要不要計較?不再了,不分別了,不分別、不執著。如果你常常生起這個念頭,對人、對事、對物,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只要放下分別執著,你自己歡喜,你也能令大眾歡喜。為什麼?你自己的良心發現了,良心是什麼?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那是良心,是你自己的心。這個心跟大眾接觸,哪個眾生不歡喜?無論是迷是悟、是聖是凡,沒有一個不歡喜。修行是怎麼修法我們要懂得,這是佛菩薩的善巧方便,我們體會到之後,你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就學會了,學的善巧方便。

  我們再看下面第七個比喻,第七個比喻也有兩首偈頌,「修羅隱形喻,喻勝通隱顯德」。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天阿修羅鬥戰時。修羅敗衄而退走。兵仗車輿及徒旅。一時竄匿莫得見。彼有貪欲瞋恚痴。尚能變化不思議。況住神通無畏法。云何不能現自在。】

  這段經文先要看這是講阿修羅,阿修羅是梵語,音譯過來的,阿翻作無。你看我們阿彌陀佛,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照中國的意思來講,阿彌陀佛是無量覺,是這個意思。阿翻作無,修羅翻作端正,中國的意思是端正,阿修羅就是無端正,就是相貌很凶、很不好看。可是阿修羅的女子是最美的,阿修羅的男子是最醜陋的。阿修羅,經上給我們講,六道裡面除了地獄沒有,地獄沒有阿修羅,其他四道都有阿修羅。天有阿修羅,人間有阿修羅,畜生有阿修羅,鬼道也有阿修羅。在哪一道就算是這一道,所以佛經上也常講五趣輪迴,就是五道,沒有六道。如果說六道,阿修羅是單單講天阿修羅。

  實際上天阿修羅應該跟欲界天是合在一起的天道,這《楞嚴經》上佛給我們說得很清楚。阿修羅業因是什麼?他修十善,他也修諸功德,而且多半在佛門修行的。為什麼會變成阿修羅?瞋恚心重、嫉妒心重,心量窄小,不能容忍,福報很大,在佛門修的。所以福是帶得走的,功德帶不走,一發脾氣功德就沒有了,所以功德很難修,福德好修。他修的福報大,福報很大,在人間沒有這麼大的福讓他享,他就到天上去了。天上,我們知道欲界天有阿修羅,色界、無色界就沒有,為什麼?色界、無色界沒有瞋恚。所以他瞋恚的習氣還很重,縱然在天上,也常常喜歡鬥爭,喜歡打鬥,跟天帝作戰。

  這天帝我們中國人稱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哪一天?忉利天,就是忉利天主。有許多宗教裡面講的上帝,實際上就是忉利天主,他沒有斷貪瞋痴!他修的福報很大,修十善,五戒十善裡面夾雜著瞋恚、夾雜著好勝,無論做什麼都要超過別人,燒香他要燒頭炷香,燒第二炷香他就不高興,這種人的果報很可能就是阿修羅道去了。絕對沒有謙讓,自尊自大,他沒有謙卑,好勝、好鬥爭。這你就曉得,他無論在哪一道,阿修羅確實福報都很大,在畜生道也是如此,在餓鬼道也是如此,是有福德的鬼,這是前生修的福。

  這個地方的比喻是講阿修羅跟帝釋天打仗,鬥戰時修羅打敗了,實際上修羅也常常打勝仗。從這個地方看,一般人喜歡生天,天上也有刀兵劫、也有戰爭。『敗衄』,「衄」是流血受傷,他打敗了,受傷了,退走了。帝釋天碰到這個事情他也很頭痛,他要求三寶加持,所以他才能打勝仗,修羅是很不好纏鬥的人。『兵仗車輿』,這是講阿修羅的軍隊,「車」是戰車,他的軍隊。『徒旅』是徒步走的,步兵,前面我們講過了,佛經上講的士兵四種,這是古時候的。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就知道人間有什麼,餓鬼道、天道也有什麼。現在人間有飛機,人間有核武、有化武,天上有沒有?地獄有沒有?都有了。這些事情我們一定要懂得一個原理原則,你就想通了,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都不是定法,佛法裡面講的,整個宇宙都沒有定法。有定法在哪裡?在一真法界。十法界六道裡頭沒有定法,所有一切法從眾生心念生,那我們就知道現在欲界天也是有核武、有化武。阿鼻地獄裡面的刑罰,墮在那個地獄有這種罪過,比如核子彈的爆炸,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他要墮那個地獄去,他天天要受。炸彈一爆炸粉身碎骨,但是風一吹他又活過來,炸彈再炸一次,永遠幹這個,你說多苦!這是我們能夠理解的、能夠明瞭的,法從心想生的。

  這是修羅的軍隊,兵敗之後,『一時竄匿莫得見』。阿修羅跟阿修羅所有的軍隊忽然不見,他有這個神通,帝釋天王再找找不到,不見了,不曉得跑到哪裡去了,他有這個變化。所以帝釋天並沒有把阿修羅消滅。阿修羅打敗的時候他能夠變化,就沒有了,找不到他了,真的變成恐怖分子,你不小心的時候他又露出來了,他會變。所以你看『彼有貪欲瞋恚痴』,阿修羅這個煩惱很重。『尚能變化不思議』,這是很不思議的,他能變化很多大軍來跟你戰鬥,打敗的時候忽然沒有了,再也找不到他,不定什麼時候他又出現了。所以你想想天上這個狀況,這個玉皇大帝也不好做。所以天人享天福,非常重要的一樁事情,這也是提醒我們,絕不跟人結冤仇。這個教誨的意義大了,你跟人結了冤仇,冤冤相報,你就是有大福報到天上,他也有大福報,他也到天上,到天上兩個還是對頭,還是冤親債主,怨憎會,你說麻不麻煩!到什麼時候來避免怨憎會?雖有冤家,他不會再找你?修定,修清淨心,生到色界天就沒有了。所以佛在經上常常勸勉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特別是什麼?小怨。這個事情往往人都疏忽了,沒有在意,這種小怨結下去,如果對方是念念不捨,因緣遇會時,果報還自受,為什麼不能原諒別人?原諒別人是自己真正得福。我這一次不肯饒過他,不原諒他,來生碰到的時候,他也不會饒過你,也不會原諒你。

  所以我們看佛陀、看菩薩、看古今中外的聖賢,你看他們處事待人接物的態度,沒有一個不是謙卑,沒有一個不是尊重別人。釋迦牟尼佛,小乘經裡面很多,小乘經裡面記載釋迦牟尼佛日常生活,不會輕慢一個人,對要飯的,這個老太婆是要飯的,貧窮非常可憐,佛見到的時候對她都非常謙虛禮敬。為什麼?這個道理現在我們明白了,佛眼睛當中看她是佛,她本來是佛,她現在還是佛,只是迷惑顛倒,造作許多不善,墮落在這個境界裡面。這就是佛家常講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得要承受果報,果報還自受。這是從凡夫眼光裡面看,我們看貧窮下賤的人;修行人、行菩薩道的人他看到之後,對他謙恭有禮不敢怠慢,他怎麼看法?那個人是菩薩,是示現的,是來教我的,他是來現身說法,造作種種不善、受種種的惡報給我看。菩薩度化眾生做種種示現,種種示現的一種,所以我們看到這種人,他是真的受果報還是菩薩示現的?不知道。如果是菩薩示現的,你輕慢他,那個罪就很重。所以道場,什麼地方是道場?遍法界虛空界就是個大道場,這裡頭諸佛菩薩、妖魔鬼怪是龍蛇混雜,你曉得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這麼一說,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全起來了。佛菩薩告訴我們,教我們一個好的方法,你不要分別他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你只用真誠心看待,他全是菩薩,這就對了。他在這裡展現的,沒有別的,就是展現因果報應,他表演得非常逼真,就像演戲演得非常逼真。會看的人,感動,那就學到很多;不會看的人叫麻木不仁,他得不到利益。你看行善得善果,作惡的得惡報。

  這段裡面是講兩個都是修福的人,帝釋天修福,上品十善,阿修羅也修福,也是上品十善。上品十善,為什麼在業因裡面說阿修羅是下品十善?他要不是跟帝釋天修同樣的大善,他怎麼能生天?好事做太多了,真多!那上天變成阿修羅的原因,佛不給我們說我們不知道,他傲慢、他好勝、他嫉妒。這個因素我們就知道了,他是大好人,他真做很多善事,他有這三個習氣;好勝,好勝那就要鬥爭,總是搶第一,不肯落在人後。帝釋天王修十善,貪瞋痴慢都少,還是有;沒有,那就不在欲界了,他還有。所以一個是做天王,一個在天上做阿修羅王,他也是王,他們的富貴幾乎是平等的。佛在經上說,修羅有天之福,有天王的福報,沒有天王的德行,天王仁慈,阿修羅王沒有仁慈。

  用這個來比喻菩薩隱顯的神通。『況住神通無畏法』,無畏法,我們就曉得是大菩薩,這不是普通菩薩,明心見性之後才有像如來果地上三明六通、四無畏、十八不共法,這是明心見性的菩薩,法身菩薩。『云何不能現自在』,阿修羅都能現,哪有菩薩不能現的道理!所以我們對於菩薩示現這個隱顯,這樁事情我們今天體會到了。如果你真的能體會得,你就會感到諸佛菩薩時時刻刻沒有離開你的身邊,你能夠感受得到。他在顯,現身的時候能幫助你;他在隱,不現身的時候他還是在幫助你,這裡面的原理就是性德法爾如是。

  所以永明延壽大師,你看他派很多人去查《大藏經》,《大藏經》裡面好的句子統統把它節錄出來,然後大家在一起研究討論,他老人家做總結。這一份東西就是現在留下來一百卷的《宗鏡錄》。他總結什麼?統統結歸一心,全都擺平,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永明延壽大師把它歸納起來變成一部《宗鏡錄》。實在講,六祖惠能大師只說了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事萬法不離自性,這樣你才曉得為什麼要見性。你見了性,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再沒有問題了,你不見性的時候問題多多。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的人我們就稱你作佛。佛這個字如果從一般意思來講,中國人稱聖人,印度人稱佛。你就轉凡成聖了,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真正回到老家,回歸自性,反璞歸真,這個問題才算是終極的解決。六道裡面有這麼些苦難眾生,你可不可以再來?隨時來,絲毫障礙都沒有。你再到六道、到三途、到十法界,你是來教化眾生,你是來表演的,無論用什麼樣的身分,隱現自在。我們要問,你會不會入到那個境界不再來了?對眾生一切造作不理會了,會不會?不會。為什麼?性德法爾如是。因為你契入境界之後,你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斷掉,就不起心、不動念,不會有這些念頭。感應道交是自然的,眾生有感立刻就應。應的時候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沒有起心動念能應,不可思議。

  我們今天都是起心動念,應是有起心動念;法身菩薩沒有起心動念,不但這個應沒有起心動念,他在六道裡做種種示現還是沒有起心動念,這更不可思議。所以大乘教稱之為不可思議法門。你看《華嚴經》末後一品,「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什麼不思議?這個不思議就是他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不思議。真的是這樣的,他也現身,他也跟大家一樣往來,也每天跟大家一起應酬。釋迦牟尼佛示現住世八十年,每天還跟大家講經說法,每天出門去托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不可思議。所以不可思議這四個字意思很深。從理上講,他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不可思議。我們凡夫的境界看不可思議,這個無法想像,他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能力?凡夫對不可思議的解釋跟原本的意思不一樣。如果你要是真的把這個道理參透,你就會知道這個要學,這一定要學,為什麼?你看看,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的身心多自在,你一點煩惱都沒有。辦事呢?辦事是辦得比什麼人都圓融,比什麼人都高明,為什麼?他不是煩惱,他是智慧當家,是你自性裡頭本有般若智慧現前。

  所以現在很多人,我要不想的話,我怎麼能辦事?是!你是凡夫,你非得要去想你才能辦事,你不想不能辦事,你不知道不想辦事更高明!在中國,惠能大師給我們的示現真正是不可思議,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一天都沒學過。受教也不過就是五祖在方丈室裡面半夜三更給他講《金剛經》大意,我們想想頂多兩個小時,他一生所受教育就是這兩個小時。開悟之後你看看,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在獵人隊裡面住十五年,你要問惠能大師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肯定沒有。他為什麼再等十五年?眾生的緣沒成熟,他在等待。有人跑到山洞裡面去靜坐、去等待,他不是的,他到獵人隊裡面去幫人家燒飯,這個方式,他在等待。所以菩薩作略,你沒法子想像。

  我們曉得他為什麼選擇這個,他在救度眾生。那些獵人以後都皈依了、都回頭是岸了,原來我們燒火、燒飯的,天天燒飯給我們吃的是個菩薩,以後洗手再不幹了。他天天,獵人捕獵這些獵物,他在那邊煮給他們大家吃的時候,他在那裡做超度。這連我們都曉得,我們看到小動物都給牠做三皈,你就曉得他在那裡度眾生。逃難的時候,以後出山的時候,無論世出世間法,你去問他,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一樣不懂。這就是現身說法告訴你,不用分別執著的高明。你用分別執著來處事,掛一漏萬,你怎麼能把事情做得圓滿?怎麼能把事情做好?這個道理太深,沒人相信。套一句外面宗教的話說,信者有福。佛法也如是,你要真正相信,如教修行,那你有福了,那你得大福報!

  所以一生成佛可不可能?可能,你明白以後,可能。為什麼?明白之後,時間就沒有了,這是真的,你回歸到真實。沒有回歸之前,你永遠在虛幻裡面過日子,六道十法界是虛幻,真正明白之後就回頭了。明瞭是解悟,不是證悟,上中下三根的人都是先解悟之後求證悟。禪宗裡面的修行人他不是的,他是先證然後再求解,跟我們一般的順序不一樣,他那叫上上根人,上中下三根是大乘;那是叫教外別傳,像惠能大師那種人物,他一開頭就證入,放下就證入。他學東西,學得太快了,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這是他修行,修後得智。他不像一般人念書要念多久,不需要,他自己不要念,聽別人,一聽他就明瞭。法達禪師,《壇經》上有記載,念《法華經》三千遍,《法華經》很長,七卷,每一卷分量很大,我們一般估計的是一天只能念一部,三千部十年,不解經義。見六祖,禮拜的時候頭不著地,六祖看到了,起來的時候問他,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為什麼你禮拜頭不著地?他就說,他念了三千部《法華經》。這值得驕傲。六祖就考考他,《法華經》講什麼?他說不出來,反過頭來向六祖請教。你說這個經我沒聽過,你既然念三千遍也很熟了,你念念給我聽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說行了,不必念了,我都明白了。給他講《法華》大意,他開悟了,再拜,頭著地了。這是不可思議!為什麼?就是永明延壽大師所說的「一切法不離自性」,都從自性裡面變現出來,見性的人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他那個知道要不要用思考?不用,確實他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如果有這個,他就不知道了。所以有知,就有所不知;無知,無所不知。這兩句話,大道理!我們凡人求什麼?有知,要求知識,求了一輩子,有所不知,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人家的方法顛倒,求什麼?求無知,結果碰到事情無所不知,怎麼會一樣?無所不知是性德,說來說去都是見性重要。

  性德是你自己本有的,沒有丟掉,只是現在有障礙,障礙去掉,自性就現前,你就見性了。障礙不是別的,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能夠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上上根人。凡夫成佛就是一念之間,所以《宗鏡錄》上的話,「迷唯一念,悟止一心」,一心就覺悟了,有一念就迷了。你看看我們平常頭腦一動就迷了,什麼時候迷的?當下,就在現前,所以叫無始,沒有開始,這是真的。要有開始、有結束,它不是真的,妄的,虛妄的。哪有什麼開始?哪有什麼終結?沒有,無始無終,就是當下,就是當下這一念。所以這個話是非常不好懂,很難講得清楚。所以我想找一個老式的電影放映機,我來做道具,來給諸位說明一念,一念迷、一念覺。這個放映機一開動,它鏡頭打開那就是迷,那個影片的影像就在銀幕上示現了,那就是念頭。你把影片剪斷的時候它斷了,銀幕上一片空白,那就是一念覺。空白是真的,有影像是假的,是幻相。所以十法界六道都是假的,那銀幕是真的,它永恆不變。就是有影像在裡頭,它那個乾淨、那個空白還是沒有變,那個叫一真;放映機投影在上面的時候,那就是不覺,那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用這個東西,諸位要是仔細看清楚,你就明白原來是這麼回事情。

  無始無明,不是說好久好久之前,找不出這個開頭時間叫無始,那你全是把意思解錯了。無始是什麼?沒有開始,就是現前一念。現前一念覺就成佛了,惠能大師就是這麼個道理,就是他一念覺了,問題馬上解決。所以凡夫成佛一念之間。他能,我們為什麼不能?在理論上講,大家都一樣的。事實上講,他煩惱輕,他一下就放下;我們煩惱重,知道這個道理,還是不肯放下。不是不能放下,是不肯放下,人家肯放下。這個東西沒有能不能的,就是你願不願意放下、你肯不肯放下。原來放下就是,放下就得大自在!放下之後,這六道,眼前這個,覺後空空無大千。大千世界還在嗎?是還在,你已經知道它是幻相,你不再執著了。覺後空空無大千是什麼?你覺了之後,你心裡對大千世界再也不起心動念,再也沒有分別執著,你的清淨心裡大千世界沒有了。看到大千世界還有這麼多東西是什麼?迷惑顛倒,他還沒回頭,他還沒覺悟。那怎麼辦?覺悟的人做種種示現去幫助他,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這個時候慈悲心遍法界虛空界。慈悲心是你真心,真心就是這樣。對這個人好,對那個人不好,對這個人有成見,那都是妄心;真心裡頭一片慈悲,清淨的慈悲、平等的慈悲、充滿智慧的慈悲。所以一回頭你就成佛了,這是佛門裡有一個諺語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個屠刀是什麼?屠刀是講傷害,傷害自性,妄想分別執著傷害自性,障礙了自性,你把這個東西放下了,放下就是。

  所以佛法修學確實無關文字,凡是執著經教的都是世間法,他沒學到佛法。讀《華嚴經》真有個《華嚴經》,對《華嚴經》起了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哪有華嚴經!對淨土法門,或者對參禪,或者對持咒,你真有分別執著,凡夫!這就告訴你,你所學的是世間法,不是佛法。真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斷掉了,你看六祖惠能大師,天天替打獵的獵人燒飯,來侍候他們,佛法,他不是世間法。為什麼?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在那裡行菩薩道,他在那裡現大慈大悲,廣度眾生,這真的,我們凡夫不知道。他那個境界裡面,他每天工作下來的時候一定是打坐,打坐幹什麼?九法界眾生他給他們講經說法,眼睛一閉,定中在做,肯定的,我們決定沒有懷疑。為什麼?菩薩應化到世間來也投胎,釋迦牟尼佛母親摩耶夫人也是十個月懷胎。可是佛在母胎裡面,母胎是大道場,跟《華嚴經》一樣,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人數無量無邊,天天在母胎裡面集會,佛給他們講經說法,這不思議境界。開大法會,我們能相信,一點不懷疑,為什麼?一粒微塵裡面都有世界,何況母胎裡面比微塵大多了,他怎麼不能在那裡開法會?可是業力受生的人就不一樣,業力受生的人是住胎的時候就像住在地獄一樣。這是佛在經上給我們形容,母親喝一杯涼水,他在裡頭感受像在寒冰地獄;喝一碗熱湯,像在八熱地獄,他受苦報。這裡頭業因果報,你要是細心去觀察、去體會,你就明白了。

  所以你看覺悟的人他來入胎,他也沒起心動念、也沒有分別執著,自然的。為什麼?要做這種示現,這個地區的眾生他才相信,要不然他不相信。所以佛示現,「我也是跟你們一樣,也是父母生的,我都能成就,你為什麼不能成就?」大家一聽有道理。如果他的示現像阿修羅一樣變化來的,忽然身體有,忽然沒有了,別人對他尊敬,把他當作神明看待,不敢學他,學不到。你不是父母生的,我們是父母生的,做不到,學不到。大眾修行信心不能建立。他用這個方法使一切眾生建立信心,是這麼回事情,慈悲到極處。這都是隱顯自在。給我們做的樣子,佛的一生他的行誼全是教學,十九歲到三十歲,學了十二年,這是我們世間人的習性,總得去求學,不求學你怎麼會?他也去求學,也去學了十二年,時間不算短,而且遍參印度這些專家學者,都親近過、都去學過,真正是廣學多聞。學完了,沒地方再學了,這才到恆河邊大樹底下入定。入定也是示現,教給我們怎麼樣把世間法變成出世間法,把世間聰明智慧變成般若智慧。菩提樹下打坐,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變了,凡夫變成佛,煩惱變成菩提,業障變成德能,性德流露了。這他教給我們的,現身說法教我們。

  他在菩提樹下打坐沒人知道,以後我們曉得,他在打坐講《華嚴經》,所以《華嚴經》前面記載的是二七日中,十四天,也有一個說法三七日中,二十一天,入定,講《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經分量多大?我們今天,流傳到世間的。這部經講完之後,大龍菩薩把它收藏在龍宮裡面,什麼樣的分量?四句叫一偈,這部經釋迦牟尼佛在定中講的,「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他在定中時間不長,兩個七天,十四天,講這麼多東西;換句話說,遍法界虛空界他講盡了,沒有一法遺漏,此界他方、過去未來。龍樹菩薩到龍宮看到這部經典,龍樹菩薩也是貢高我慢,自己覺得智慧很大,了不起,這世界上沒人能超過他。一看到這部經的時候,傲慢習氣完全沒有了,這大龍菩薩度了他。他看這個大本,我們這個世間沒有人能夠接受得了,再看中本也沒法子,最後看小本。小本是什麼?提綱,好像《四庫全書目錄提要》一樣,有多少?十萬頌,四十品,這個可以。他在那裡就把它念背了,回來之後,《華嚴經》大本、中本、小本,小本的傳到世間來。傳到中國來的時候只有一半,分量太大,另外一半遺失了,分量太大很容易散失。所以傳到中國來是不完整的本子,但是這一半,大意都能看到。所以傳到中國,中文翻譯本叫略本《華嚴經》,小本都談不上。

  但是現在這個世界上梵文本已經沒有了,《華嚴》最完整的是中文的譯本。在中國三次翻譯,第一次在東晉時代,翻譯三萬六千頌,全本是十萬頌,你就曉得傳到中國來三分之一多一點。第二次武則天做皇帝的時候,實叉難陀法師到中國來傳《華嚴經》,翻成《八十華嚴》,四萬五千頌,比以前那個本子多九千頌,《華嚴經》大意完整的能看得出來了。唐德宗貞元年間烏荼國的國王,給皇帝送了一份禮物,叫進貢,禮物裡面有一部《普賢菩薩行願品》,這品經是完整的,沒有欠缺,四十卷,所以翻成中文的時候叫《四十華嚴》,完整的,太難得!唐朝時候實叉難陀帶過來的《普賢行願品》只有一半,翻成中文是二十一卷,你看末後的這個是四十卷。所以《華嚴經》三種本子,現在要讀,我們要學習弘一大師教給我們,我覺得很有道理,《八十華嚴》學到「離世間品」,就是到五十九卷,然後接著學貞元的四十卷,總共九十九卷。這是我們中文本最完備的經典,現在外國找不到。在一切經裡面確實只有這部經講得最透徹。

  所以從這個緣起,我們要曉得,諸佛如來的神通隱顯不可思議。那麼《華嚴經》,我們學《華嚴》特別要留意到一樁事情,它裡頭所講的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不是別人的。講我們自性的性,自性,講我們的性德,沒有一樁事情不是我們自己本分的事情,你才曉得你自己是多麼偉大,你自己是多了不起,現在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也給你講清楚了,現在變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把你害苦了,害成這個樣子。那你要是真的搞清楚了,發個狠心把妄想分別執著丟掉,馬上成佛。《華嚴經》上所說的就是你本分事情,為什麼不捨?為什麼還要跟人爭?錯了!好人,我們善意對待他,惡人也要善意對待他。總而言之,好人是我們善心所現的,惡人是我自己不善心所現的。「除自己一心之外,沒有一法可得」,這個話講絕了。你看夏威夷土著這個報告裡有一句話,頭一句,「這個世界是你造的,你是造物主,所有一切眾生都與你有密切關係,你造的」。這跟《華嚴經》一樣的。世界怎麼好了?我好了,世界就好了;我要是不好,世界永遠不會好。這個話跟中國五千年前老祖宗傳下來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就對了。理很深,能證,講不容易講清楚,你能夠證,放下就能證。

  佛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不執著了,你就證阿羅漢果,你就得大解脫;不分別,你就證菩薩果;不起心、不動念,你就回歸本位,你本來是佛,你跟釋迦、你跟阿彌陀佛、你跟毘盧遮那一樣,是一不是二。淨宗典籍裡面跟我們講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那你就懂得了。自性毘盧遮那,唯心華藏世界,沒有二法,佛法是不二法,講盡了。求證,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所以我是非常感激章嘉大師,頭一天見面他就把這個祕訣告訴我。那個時候真的似懂非懂,我不是惠能,如果是惠能,他當時講看得破、放得下,我就成佛了!惠能這一放下就成佛了。不懂!他是真的沒有隱藏,叫和盤托出,一絲毫隱瞞都沒有,只是說出來我不懂,跟我講我也不懂,必須我學五十年之後跟我講我就懂了,沒有這五十年的學習,跟我講也不懂。懂了以後,功夫沒有別的,真放下,真自在了。給諸位說,真的生死了了,覓生死了不可得。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