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一0卷)  2007/2/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1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前面我們學習到「因陀羅網三昧門」第三首偈,說明成住壞空、正住、傍住。這個意思我們明白了,就是幫助我們看破,通達明瞭諸法實相,唯有真正通達明瞭才容易放下。佛法,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他說這門學問知難行易,跟孫中山先生的學說相類似。古來大德為我們所示現的,讓我們真正體會到,確實是知難行易。

  世尊你看看從十九歲到三十歲,十二年求學,難;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那是放下,原來放下就是。他雖然沒有說明白,這是暗示,我們學的人要能去體會得到,他不說穿。在中國,又有了第二次的暗示,那就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給我們所示現的。所不同的地方,釋迦牟尼佛有十二年的求學,有這個經歷。怎麼開悟的?放下才開悟。放不下,決定不能開悟。而六祖惠能他老人家的示現,他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他沒有參學,也就是一下放下,所以說妄想分別執著同時放下,佛家叫頓悟。相對的是逐漸的放下,那叫漸悟,那要很長的時間,一年放一點,一年放一點,慢慢的煩惱輕、智慧長。頓悟的他是一下放下,智慧就圓滿現前。這兩個示現我們合起來看就明白了。

  然後再想想,世尊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六道凡夫的習氣的確是很深。世尊當年可以用惠能大師那種頓悟的方法來示現,但是如果用頓悟方法示現,恐怕他度不了眾生。在印度當時的環境裡面,我們能想像得到的,為什麼?人家看他不是凡人,你是天上的天神,怎麼可能一下就智慧開了?凡人做不到的。所以他必須要示現跟凡人一樣,一樣的習氣,一樣的煩惱,一樣看破。那個看破就是生老病死,從這裡覺悟,看破人生苦空無常,出家修道。這是我們世間人走的這條路,他也走這條路。

  我們能想像得到,他以王子的身分,極其聰明智慧,所以他出去參學這十二年,必然的,印度各個宗教學派的大德、專家學者他都參訪到。我們也相信他好學,他一定很認真努力的去修學,就像當時這些宗教學派裡面,甚深的禪定他得到了。這個甚深禪定可不是簡單的,六道裡面的空間維次他有能力突破,所以他們在定中能見到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無色界天能見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往下面去,他能見到阿鼻地獄。這是當時印度修行人最高的境界,就是六道他全明白了。可是問題,六道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這些問題不能解決。

  你看釋迦牟尼佛用這種手法,知道這個世間所修、所學、所證的不是究竟法,這幾個問題不能解決。於是回到恆河邊,在樹下一坐,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捨棄,不要了。這一捨棄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把這個放下,一放下怎麼樣?明心見性,障礙沒有了。這個示現好,告訴我們,世間所以不能突破,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不肯放下。《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他不就是做這個示現嗎?就做這個樣子叫我們看,會看的人明白了,跟他一樣,放下,放下就是。

  知難行易,我們現在變成什麼?變成知易行難,好像我們聽得很容易,做真不容易做到。這是不是?不是。我們的知不夠透徹,我們知其皮毛,沒有深入到骨髓,所以你不肯放下。這樣才勞累世尊為大家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為什麼?幫助你知,只要你「知」達到一定的標準你自然會放下,不要人勸的。換句話說,你還放不下,你知得不夠,一知半解,你是膠著在這個狀況之下。這個道理我們真的到這麼多年才搞清楚、搞明白。算不算晚?不算晚。為什麼?明白之後,你就會放下了。可是我們的明白還是不夠徹底,但是到這個程度,管用了。世尊告訴我們妄想分別執著,現在至少我們先把執著捨掉,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對人、對事、對物不要再執著,煩惱輕了一大半;煩惱輕,智慧相對的就長了一大半。這一大半的智慧就有能力解決現前這個地球上這些複雜的問題,就有能力解決。所以這個解決的能力從哪裡來的?是你的本能,就是佛在《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放下執著,執著真的完全放下,就是阿羅漢果。你放下了幾多,很清楚。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已經放下了,這個裡頭有證明。我們講得稍微細一點,執著就是見思煩惱,見就是見解的錯誤,你看錯了,思就是你思想上的錯誤,這是煩惱。見解上的錯誤很粗,真正能放下,就有兩種現象出現,你的能力恢復了,恢復得不多,恢復一點點。什麼能力?天眼恢復了,天耳恢復了。天眼是什麼?當然也不是很大,牆壁可以看透,攔不住你。你在房子裡面可以看到外面,牆外面那些人在那裡活動你清清楚楚。我們住在這個大樓上,看看樓上幾層,看看樓下幾層,它完全是透明的。這是什麼?這是你的見惑破掉了。耳朵能聽,就像收音機一樣,不同的頻率你全都能聽到,而且不會干擾。天眼、天耳恢復了。這是你放下少分,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錯誤的看法沒有了。

  這個東西怎麼修?佛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的,那是正知正見。我們的想法、看法跟經上所講的不一樣,不是佛講錯了,是我們錯了。譬如佛說身是假的,身不是我,我們現在聽了,身怎麼會不是我?身當然是我,佛這個話說錯了。我們不相信,不能接受。如果你真的接受了,不把這個身體看作我。身體是什麼?身體是我所,把身體看成衣服一樣,是我所有的,不是我,你才能破身見。

  身見破了,邊見就破了。邊見是什麼?用現在的話來說,對立,現在科學家講的相對論,邊見。大的對面是小,長的對面是短,智慧對面是愚痴。這個東西沒有,佛給我們講的不二,這個我們也不懂。凡的對面是聖,你看佛給我們講,凡聖不二,生死涅槃不二,煩惱菩提不二,他沒有對立;沒有對立是真的。我問你,煩惱有沒有?有;菩提有沒有?有,但是煩惱與菩提不二,沒有對立。生死涅槃有沒有對立?沒有對立。我們現在化解世界上衝突,這一套東西就行了,這是最淺的佛法,就能把世界衝突化解,就能夠真正落實世界的安定和平。

  見取見、戒取見,這兩個合起來是我們中國人講的成見,「某人成見很深」,成見是執著。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這裡頭有因果,這都是我們非常堅固的執著,牢不可破。所以佛法入門,從破這一關開始。這一關破了,《金剛經》上講的破四相,雖沒有破盡,破了少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相跟人相是對立的,這就是邊見。我跟人怎麼樣?有我、有人,人我不二。這個不二意思很深,可是你相信佛的話,不再執著,你就有門路可入。真正通達不二,那是明心見性的事情,距離我們初學確實還有相當一段的遠距離。我們今天接受,真的是對老師有堅定的信心,老師的話我們雖然不懂,可是我們能做到。

  再放下一些,就是思煩惱,思煩惱很不容易放下。思煩惱是貪瞋痴慢,這講六個,貪瞋痴慢疑惡見。疑是什麼?是對於聖賢教誨懷疑,最重要的是對像《華嚴經》上所講的「你本來是佛」,對這個懷疑,不敢承認,「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懷疑不是講其他的,是說這方面。你能夠少,在執著上能夠再少幾分,你境界又提升了,提升到二果。二果就又多了兩個能力出來,他心、宿命。就是自己過去世生生世世的事情知道了,別人心裡面打什麼妄想自己也可以知道,他心通。

  到三果就有神足通,神足通就能變化。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到,唐朝時候還有這樣的人,我們相信傳記裡頭絕對不是假造的。印度有個高僧到中國來弘法,住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他回國。回國,當然就有很多的這些居士長者為他餞行,請他吃飯,現在叫供齋,請他吃飯。每個人去找他,明天我請你吃飯,後天聽說你要走了,明天到我家來應供。法師很慈悲,統統答應了,來請的,沒有一個拒絕。每個人家都歡歡喜喜的回家去準備飯菜,明天供養法師,給法師送行。到後天,到十里長亭送行,凡是供齋的人一定會到,大家都很高興。法師很瞧得起我,昨天到我家應供。那個人說,不對!昨天他在我家,怎麼會在你家?結果一說,同時到五百個人家去應供,才曉得他有分身。這個分身是什麼?這個分身叫神足通,他有這個能力。在佛經裡面,三果聖人就有這個能力。

  四果阿羅漢叫漏盡通,那是六種能力全恢復了。當然他的能力是不小,比菩薩不如,比佛就更差了。所以,我們自己功夫到什麼程度,不要問人,能力會現前。只要你真的放下了,你能力就現前,用不著去問人,「你看我有沒有證得什麼阿羅漢果?」我曾經就遇到這麼一個人,他自以為是,他不是騙人,自己以為證得,沒有證得,未證說證,但他不是欺騙人。這種人在佛家裡面叫「增上慢」,不是自欺,也不是欺人,他是誤會,沒有證到,他真的以為證得了。

  我在學佛頭幾年遇到這麼一位居士,一定跟我說,他說他證到阿羅漢果。到最後怎麼講都講不通了,我就把這個道理說給他聽。我說須陀洹,這自自然然,這不是修得的,是你證得果位的時候能力自然恢復,智慧德相自然就恢復。你能夠煩惱,我們講見思煩惱少一分,你就證得一分,少兩分,你就證得兩分,肯定這個境界就會現前。所以我就問他,坐在他家客廳,他家外面是馬路,門關著的,還有院子。我說馬路上的車、行人,你有沒有看到?沒有。我說,沒有的話,你須陀洹都沒有證得,你怎麼會證到阿羅漢?這樣他才搞明白,才產生一個誤會。像這些我們就明白了,自己到某個境界,確實這個能力能恢復。

  我們沒有恢復這個能力,我們要認真努力。但是不要灰心,實在就是一生都達不到這個境界,可以逐漸接近,但是實際上沒有證得,帶業往生決定有把握。如果證得的話,證得初果,須陀洹證得初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生方便有餘土,不是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沒有證得,可以說逐漸很靠近,可是真的沒有證得,神通沒有現前。神通不是刻意去修,刻意去修也能修得,但是他那不是證果,證果是自然得到的。刻意修得的與證果不相干,還是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些道理我們不能夠不懂。

  由此可知,放下是多麼重要。放下從哪裡開始?從是非人我開始,盡量讓自己心地清淨。二六時中,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保住自己的清淨心。工作要不要做?工作要做,工作是修福報,清淨心是修智慧,福慧雙修,不能只修一邊。修一邊,就麻煩,果報現前的時候,不好。你看佛經上告訴我們,「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著重修福,不曉得修慧,來生怎麼?來生投胎到畜生道去了。畜生道投個大象的身,這個象是國王的乘騎,是國王的大象,所以滿身掛的瓔珞,那是福報!畜生。反過來,「修慧不修福」,專門著重修慧,把修福這個事情不幹了,「羅漢托空缽」。諸位要曉得,這個羅漢是通稱,從初果到四果都叫羅漢。那麼可能是個須陀洹,真的他得道了,他到外面去托缽,沒有人供養,沒福,天天挨餓。福慧雙修!福慧雙修裡頭,福慧都重要。但是還是要在偏重慧的這方面,福幫助慧,慧幫助福,這樣就好。

  我們這個道場很難得,現在在整個世界上,一個道場天天能有兩小時講經不容易。你們去打聽打聽,一年三百六十天沒有休息的,能不能找到?這是正法道場,在這個地方修福是真實的果報,那可不是假的。但是你要記住,如果沒有慧,將來也可能是大象掛瓔珞,這非常可能。可是你要在這個地方修慧,怎麼修慧?天天聽經就修慧。天天接受薰習,慢慢就明白、就開悟了。護持這個道場這是修福,護持要用清淨心,你就福慧雙修了。護持不清淨,還夾雜名聞利養,夾雜著貪瞋痴慢,這就是大象掛瓔珞。如果用清淨心護持,你現前在這一生當中,福報一定是愈來愈殊勝,來生就更殊勝,念佛求生淨土,你必定往生。這個機會現在在我們面前,真正聰明人他抓住。

  現在道場難,難不是從我們這裡開始。從什麼時候開始?五十年前就開始了,半個世紀了。五十年以前比我們現在好多了,為什麼?那個時候道場有規矩。這五十年當中,經過很多次的災難,中日戰爭,二次大戰,把整個社會打亂了,佛門受了很大的影響。現在道場雖然是多,沒有十方道場。十方道場,只要是出家人都可以住,都可以在這裡面修行。現在變成什麼?變成私人道場,你跟他沒有關係,頂多對你客氣,招待你吃一餐飯,不給你掛單。同時道場,你想學東西,除了經懺佛事之外,經教學不到,戒律學不到,規矩學不到,你說這多麼痛苦。所以到什麼時候,我們道場裡面再出現有戒律、有經教、有規矩,那才叫一個如法的道場。

  現在我們這幾年大聲疾呼,要從《弟子規》學起,學規矩,從《感應篇》學因果,從《十善業道》上重新建立道風,如果再有《沙彌律儀》,這是真正道場。這四樣東西沒有,不叫道場。為什麼?沒有道。道就是這四樣東西,講經是學,有道、有學,所以有道風、有學風這是真正道場。道風是從學風裡頭來的,我們天天在這裡講解、在這裡教學,有志一同的人我們在這裡重新建立道場。我們現在還不算。我們自己裡面的職員,我們的義工,我們的同學,無論你是長期來一起學習,或者是外面來的,短期來幾天的,都能夠遵守道場的規矩,都能夠真正落實六和敬,自動自發,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這是道風。

  從哪裡做起?從我做起。如果說是從別人做起,這個道場再過十萬年都建不起道風;從我做起,大概三年就能建立。要是希望從別人做起,真的,三千年、三萬年不會成就,沒有那回事情。凡事從我做起,我正,一切人都正。我們今天是經教維持不斷,這就非常不容易。地方小,那是印光大師他老人家指導的,我們符合他的標準,小道場,常住不超過二十人。在現前的社會,我們經濟生活容易。道場大了,人多了,人多就很雜,不好管,很難,真正建立道風不容易,人少容易。真正志同道合,想成就自己,就一定這樣做法。

  如果我們大家在一起還是貌合神離,表面像和合,實際內心彼此都有猜疑,猜疑是什麼?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應該怎麼做?你猜疑我不要緊,我不猜疑你,就對了;你跟我對立,行,我不跟你對立,這樣才能化解。二、三年之後,他就會被感動了,真的,我的道業成就了,我也感化了別人,就是自度然後再度他。自己沒有得度,想叫別人都守規矩、都做到,不可能。這佛經上說的,「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無論世法、佛法都一樣。你看我們的舜王,他的處境非常困難,但是他的心地善良。總覺得過失是我自己,我沒有做好,讓別人責怪我,讓別人對我不滿意,是我自己沒有做好,不是他不好。三年,感動了全家,感動了全村莊。當時的堯王聽到了,有這麼一個人,召見他。看他真的是非常善良、非常忠厚老成,也很聰明。堯王把兩個女兒嫁給他,九個兒子跟他做朋友,觀察他是不是真的德行?果然沒錯,最後把王位讓給他。

  從自己本身做起!別人有沒有毛病與我不相干。真正會學的人,我常常講善學,那就是會學的人,會學的人看到別人不如法的事情,「他是菩薩、他是佛,他做給我看的,讓我看到之後,認真去反省檢討我有沒有這個毛病,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那你對他是用什麼眼光?感恩的眼光,不是討厭、不是瞋恨、不是嫉妒。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智慧,成就自己無量功德。

  一天到晚看這個人也不對,那個人也不對,你就完了。我跟你說真話,不是人不對,完全是自己不對。你要不相信,你去讀《壇經》,《壇經》六祖說了一句,「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的,一點沒錯。真正修道人他怎麼會看到世間人有過失,哪有這種道理!你去問問諸佛如來,你去問問諸大菩薩,甚至於你問問阿羅漢,乃至於問問須陀洹,你有沒有看到世間人有犯過失?他一定說沒有。所以佛看一切眾生是佛,菩薩看一切眾生是菩薩,只有我們一身過失的人看到一切人全是過失,就這麼個道理。

  這些要不明瞭,你從哪裡修!修行從哪裡修?怎麼修法?我初學佛的時候,方東美先生把《華嚴經》介紹給我,他說這部書是佛教概論;換句話說,它包括整個的佛法,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法的總綱領就在這部經上。他說編得太好了,他把它看作哲學,他說全世界裡頭最好的哲學概論。它有圓滿的理論,有很詳盡的方法,最難得的是它後面還帶著表演,他說這是世界上的哲學書裡頭所沒有的。有理論、有方法、有表演,那個表演是什麼?五十三參。《華嚴經》清涼大師把它判作九會,七處九會,前面七會是解門,信解,是智慧;第八會是方法;第九會,「入法界品」是表演,就是善財五十三參。你看他怎樣把他的方法、把他的理論、道理運用在生活上,運用在工作,運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他說這樣的哲學概論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種。

  那時候我還沒有接觸到佛法,他介紹我佛經,頭一部是《華嚴》。以後我曉得他一生最喜歡《華嚴》,沒有一天不讀,《華嚴經》裡面許多經文他都能背得出來,真是佩服他。所以晚年,也算他是最後的在輔仁大學博士班開課,就是開的「華嚴哲學」。那個表演就是什麼?從我身做起,我要把它做到。真做到的時候,頭一個,錯誤觀念完全轉過來,這是真實智慧。看到世間人沒有一個人不是聖人,沒有一個人不是佛菩薩。所以,中國人的看法也了不起,「人之初,性本善」,你看到世間人本性本善,沒有一個是壞人。我們學佛,如果這個觀念不能轉過來,那你就沒有法子,你很難成就。

  我記得我第一次昆士蘭大學和平學院邀請我,跟他們教授舉行一個座談會,我就把「人性本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向他們做報告。其中有個老教授,我們也常常往來,他小我兩歲,退休的老教授。他問我,希特勒也是好人嗎?我說希特勒本性也是本善。那他為什麼做那麼多壞事?那是習性,不是本性;本性本善,習性不善。我們的教育教的什麼?教育沒有別的,就是幫助人從習性回歸到本善,教育成功了。他聽了我的話,沈默了很久,到最後點頭。要不然,要教育幹什麼?教育就是幫助人回頭,幫助人反璞歸真。

  所以佛陀的教育,終極的目標是幫助你回歸到你自己的本位,你本來是佛,你現在還是佛。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你有無量無邊的智慧,你有無盡的德能。都是被這些障礙了,這些障礙你必須要把它除掉。所以後面這兩句:

  【或如曠野熱時燄。】

  這是形容無礙,《華嚴經》上講的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是不是真的?真的,完全是真的,得大自在!為什麼今天你處處成障,什麼都是障礙?你要曉得,障礙是你自己,也不是外面,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這個東西害死人。而且妄想分別執著不是真的,是我們一種抽象錯誤的概念。如果我們套《楞嚴經》上的一句話,妄想執著在哪裡?你拿出來給我看。找不到!我問你在哪裡?我們這個身體,眼耳鼻舌身,到底在哪裡?你說頭腦,好,每個把它解剖開,看看裡面的器官、細胞,哪個細胞裡頭有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沒有才知道是假的。所以佛講妄,妄就不是真。妄想裡面生分別,分別裡面生執著。最初能生的是妄,它所生的全是妄,沒有一個是真的。下一句:

  【或如天上因陀網。】

  這是講重現。能重現嗎?能重現,真的是能重現。你今天如果是突破空間維次,你可以看到過去,這是重現。不但能看到過去,過去一千年、過去二千年、過去三千年你都能看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你還可以去參加,去聽講。這個故事天台大師記得很清楚,他讀《法華經》,讀到「藥王菩薩品」他入定了。定中,你看他在中國浙江,居然在定中現出什麼?現出釋迦牟尼佛的靈鷲山,在靈鷲山講《法華經》,他還親自在那邊聽。聽了一段,出定回來之後,告訴大家,釋迦牟尼佛《法華經》這一會還沒有散會,還在講,我去聽了一場。絕對不是講假話。

  科學家也告訴我們,如果有能力超過光的速度,就可以回到過去,過去還都在。這個境界《華嚴經》上叫做不思議解脫境界,不是假的。你能夠回到過去,你也能夠看到將來。從前李老師告訴我,古今中外很多預言,講未來的世界,他說最可靠的預言是有禪定功夫的人。為什麼?禪定功夫在定功突破空間維次,他看到未來,那是真的。不是用什麼數學推算的,那個靠不住,為什麼?稍稍差錯一點就不對了。定中是現量境界,這是非常可靠的,這我們要知道。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因陀羅網三昧門」最後一首偈,第四首:

  【如一塵中所示現。一切微塵悉亦然。此大名稱諸聖人。三昧解脫神通力。】

  這首偈前面兩句,清涼大師註解上說「舉一例餘」,前面所講的一塵,一微塵,所以『如一塵中所示現』,一微塵。清涼大師講這裡頭也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一例上一塵之內所具之塵」。一塵裡面有世界,我們可想世界裡頭微塵之多。就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我們看到可以說是無量無邊無數的微塵積聚變現出這個世界。所以世界確實像《金剛經》上講的「微塵聚」,聚集在一起。一粒微塵裡面就有無量的剎土、無量的世界,每一粒微塵都如是,不是哪一個特殊的,每一粒都是這個樣子。這是第一個意思。

  第二個,「一塵入定示現,餘塵入定示現亦然」。要怎樣才能見得到?正是世尊在前面跟我們講的,普賢菩薩能入這個境界,能到微塵裡面世界去遊覽、去參訪。那我們要問,他入一微塵,其他微塵裡頭有沒有他的形相?乃至說我們這個大世界裡頭有沒有他的影像?有,肯定是有,為什麼?因陀羅網!這個比喻比喻得好,因陀羅網是帝釋天王寶殿上面的裝飾,許許多多的寶珠繫在這個網上。寶珠不但放光,同時能照見,像鏡子一樣照見,光光互照。所以一顆珠子裡面,你細細去觀察,所有一切珠子的形像都照在裡面。一粒珠子如是,每一粒珠子亦然。這就是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個祕密,叫「全息照片」,發現這麼個祕密。

  全息照片是一張人的照片,我看到這個報告說的,這照片怎麼照成的?是用兩個三維空間的攝影照成的。我們平常照片是一個三度空間照出來的照片,它是用兩個,兩個就變成六度空間。六度空間照片照出來的底片,這個畫面我們一般人看不出來,要用什麼?要用雷射光去照它,你就可以看出來。或者像我們現在看立體電影,要戴上一個眼鏡,就看到它真的是像立體。不戴眼鏡還是能看見,但是看不出是立體,戴上眼鏡,看到它有深度。全息照片,你要是不用雷射光,看不出來,看到好像裡面一條一條的,看不出它的人像。可是用雷射光一照,它是立體的。奇妙的就是這張照片是一個人的像,你把照片撕成兩半,每一半裡頭還是一個人的全身像,他一點都沒有損壞;撕成四張,那就是四張照片,人變小了;把它撕成很碎,每一個碎片裡面都是一張完整的。科學家發現了這麼一樁事情。

  根據這個,他的判斷來說,我們這個世界是假的。就好像此地,可能我們這個世界是一微塵,也就說我們這個世界是這個照片的碎片,並非完整。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一定是高維次空間的影像投射在這個地方。這個話講的就有點味道了,就像什麼?因陀羅網裡面的珠子,外面的境界相投影在裡面。所以這個珠子擺的再小,它裡頭還是有投影,而且投影還是完全的。

  這個如果我們不太懂,我們換個比喻,我們換鏡子,鏡子的比喻更容易。我們用鏡子照外面,你看外面山河大地都照得很清楚。你把這個鏡子割成一半,割成一半就變成兩個,兩個你照到外面它還是清楚,它是外面景象投影的。你再把它分碎,分成十個、二十個,更小的,它照外面還是完全的,決定不是只照一部分。你從這裡你就曉得,它本身有沒有?本身沒有,它是個影像,幻影,是外面影像投射在它上面。

  用這個比喻就比因陀羅網更好懂,因陀羅網它只講寶珠。我們用鏡子,把鏡子分割,一面大的鏡子把它拆成兩個,兩個去照,還是完整的;再分小變成四個,四個去照,四個還是完整的;分的再小再去照,依舊是完整的,這叫不思議境界。科學家他懂得,這個現象怎麼造成的?一定是有高維次,有一個真的東西投影過來,那個我們沒有看到,我們只看到投影。我們只看到鏡子裡面的世界,而沒有看到現實的世界,現實的世界是高維次空間投影下來的。這個說法也說得很好。現在我們的感受是三度空間,四度空間就有變化,就不一樣,高維次我們沒有法子理解。

  所以他說,我們現前所感受的這個世界一定是高維次空間投射的,投影,不是真的。像佛經上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這相,你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你說它沒有,它有相,真有現相;你說它有,它沒有自體,確實了不可得。這個我們要在生活當中很細心去體會,去體會了不可得。而最容易體會的是我們在睡眠,你看我們睡著了,這個世界有沒有?沒有;你執著這個身是我,睡眠的時候你身體也忘掉了。在那個時候,身體不是我,你到另一個空間去了。另外一個空間就是你的夢境,夢境跟我們現實不是一個空間維次,你到了另外一個空間維次。另外一個空間維次,還是高維次空間的投影,都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去執著分別就錯了。佛法裡面的修學沒有別的,就是要把真的找到,這個真的,佛家常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什麼?一真法界,那就是科學家理想當中的高維次空間,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投影。

  遍法界虛空界,我們講的微塵,微塵是遍滿虛空界,現在所講光子、粒子,肉眼無法看到的,佛經上稱之為微塵。這些東西現在科學家也逐漸發現了,物質從哪裡來的?無中生有,無是法性,有是法相,法相是從法性變現出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才是事實真相。雖然法性變現出法相,變成物質,物質存不存在?不存在。它存在的時間太短,我們想是石火電光,以前人形容速度之快。電光是閃電,石火是什麼?古時候取火沒有現在這些工具,我小時候,我們住在鄉下,那時候火柴都沒有。火柴在我們那個時候是奢侈品,有錢的人家才有,一般農村裡面的人哪家有火柴?取火怎麼辦?用打火石,石頭,用小刀片打火。打火的時候有火星,用紙搓個撚子,讓火星把這個點著。我們小時候是做這個,農村裡面取火是用打火石。磨擦出來的時候冒的火星叫石火電光,形容快速。

  但是這個時間都很長,真正物質的生滅確實是億萬分之一秒,沒辦法能觀察的,好像是生滅同時。我們看到的物質現象,就是物質現象的相似相續相。古人用的這個名詞用得好,相似相續,不是真正相續;真正相續那就存在了,不是真的,相似相續,每一個物質跟前面物質決定不一樣。這個道理在最近才發現,佛在三千年前就講得這麼清楚,就講得這麼明白。

  他的能力從哪來的?那你要曉得,他講得很清楚,不是他一個人有,你也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自性本有的智慧,德是能力,萬德萬能,德是能力,相是相好,你一點都沒有欠缺。這就是六祖開悟說了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現在有沒有丟掉?沒有丟掉。所以諸佛看到你,你是佛,你自己不知道。諸佛看到你是佛,為什麼?你的智慧德相一絲毫沒有損失。所以講在聖沒有增加,在凡沒有損失,這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有的。我們今天問題是什麼?迷失了自性,所以就變成六道凡夫。就好像做了一場大夢,生死輪迴是夢境,永嘉講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佛菩薩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要把我們從夢中喚醒,喚醒什麼?本來是佛!

  科學家用的是數學,製造很多儀器來細心觀察宇宙,發現許多我們肉眼、常識無法理解的。殊不知他的發現,他所能觀察到的微乎其微,太少了,而且不透徹,總還是在懷疑。宇宙從哪裡來的?宇宙從爆炸來的,這在佛法裡講講不通。雖然他們有一套理論,爆炸有個原點,原點很小,那真是微塵。但是微塵裡面有世界,這是真的。微塵裡面的世界不會是慢慢擴張的,不是,慢慢擴張是另外一樁事情。為什麼?因為我們曉得,極微微塵原點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億萬分之一秒。所以這個道理,真正找到究竟圓滿的答案,還是在大乘經典裡面。科學真的還做不到,永遠做不到。為什麼我這麼肯定的說?因為科學家沒有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所以他做不到。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人人都能做到,超越科學家太多了。

  所以,佛法自始至終要知道就是放下。我很感激我的老師章嘉大師,頭一天見面。我從方東美先生那裡得到這個訊息,就是對佛教有個重新的認知,以前以為它是迷信。我跟方先生學哲學,他告訴我,佛是大哲學家,佛是大哲,佛是聖者,佛經是高等哲學,這世界上最高的,高等哲學。最後一句話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從這個地方對佛教重新認識,轉過頭來。所以遇到章嘉大師,第一句話就向他請教,我知道佛教好,殊勝,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很快就契入?那一年我二十六歲,提出這個問題。

  章嘉大師沈默了半個小時,一句話不說,眼睛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們兩個對看看了半個鐘點。以後我們知道這是教學方法,為什麼?心浮氣躁,你什麼都得不到。怎樣才能得到東西?你聽東西才能體會,才真正能得到?心地要清淨,靜到一定的程度,給你說你才能夠領悟,你才能夠得到。所以看了半個鐘點。半個鐘點,我們整個情緒都定下來,就好像在定中一樣。這時候他說了六個字,他說話很慢,我學都學不到,給我講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我講的速度比他快多了。所以幾乎在定中,你要是不定下來,不跟你講。

  我們親近這個老人,以後讀經,經上講了一句話,「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我對這句話很能體悟。為什麼?章嘉大師就是這樣的,無論在什麼地方,他走路也好、站著也好、坐著也好,都在定中,你看到他的安詳穩重。這一點我們李老師對他非常尊敬。李老師告訴我,他說他到什麼境界,我們是凡夫,無法推測,但是他的心清涼自在那是可以肯定的。這六個字說出來,真的,我好像似懂非懂,「看得破,放得下」。我接著就問,我沒有他那個功夫,接著就問,從哪裡下手?這時候他也是在靜默當中,但時間大概五分鐘,就不像第一次那麼長,心情都定下來了。五分鐘之後告訴我兩個字,「布施」。

  第一天見面,我們在一起在他客廳坐了兩個小時,沒有說幾句話,可是這個印象你一生都不會忘記。到以後,你看到今年五十六年了,五十六年前,真的就像在眼前,對大師感激,他確實給我最殊勝的解答。成佛之道沒有別的,就是看破、放下!使我們回過頭來再看惠能大師,再看釋迦牟尼佛,一點都不錯。釋迦牟尼佛坐在大樹底下,一切放下,豁然大悟;惠能也是,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就徹悟了。是你自己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不是外面來的。外面來的都不能解決問題,只有自性才能解決問題。

  可是這個道理,你今天跟一般人講,一般人不會接受。說你在說瞎話,你的頭腦有問題,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所以我也只能夠把這個當作故事講講,諸位同學曉得有這麼回事情就好。如果你真相信,你真這樣去幹,那你在這一生當中很可能走向覺悟之道,覺悟之道就是成佛之道。你要有勇氣、有決心,要能放下,因為妄想分別執著統統稱之為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大小乘經教裡頭佛常講的;在《華嚴》上沒有講這個名詞,沒有講見思、塵沙、無明,沒有講這個,《華嚴經》上講妄想分別執著,你要懂。

  我們在大乘教裡面常常看到一句話,煩惱少一分,智慧增一分,這個我們常常看到的。煩惱輕、智慧長,一點都不錯,煩惱跟智慧是一體的兩面,就像明暗一樣。早晨,黑暗漸漸去了,天就漸漸明亮,這就是煩惱輕、智慧長;到晚上的現象,光明漸漸少了,黑暗漸漸就來了,智慧少,煩惱就多了。你看從一早一晚,你能體會這些,這就是佛法,這就是世尊、佛菩薩在經教裡面常常講的。每天早晚我們都有一次,我們粗心大意,沒能體會出來。體會出來之後你就曉得,煩惱一定要把它減少,智慧自然增長。

  這個經上教我們,講得好,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盡量減少執著,我們的智慧光明就往外透。執著愈嚴重,就是你的煩惱愈多,你智慧沒有了。你的生活,不管是富貴,你做到帝王,你擁有億萬財富,你這一生生活在煩惱痛苦的世界,家大業大。如果你對於一切人事物滿不在乎,不把它放在心上,沒有分別執著,那你很自在、很快樂。對人不分別,每個人都是好人;對事不分別,都是好事,壞事,壞事也看成好事;對一切物統統不分別,智慧就長了,你對於一切諸法的看法不一樣。為什麼?智慧的觀察。你在沒有覺悟之前,你是妄想分別執著的觀察,那個很麻煩,看不到事實真相。

  這個地方講到無礙,智慧現前就沒有障礙,煩惱現前障礙重重,智慧裡頭沒有障礙。清涼大師判《華嚴》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真的,事事無礙是到了究竟圓滿,哪有障礙!所有一切障礙產生都是生在煩惱裡。無明是煩惱的根,但是這個根不是真的有,是虛妄的。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給我們很大的信心。本覺本有,換句話說,無量的智慧德能相好是你的本有;六道、三途、十法界本來沒有,本來沒有,當然可以斷掉;本來有的,當然可以恢復。

  這個你要是多聽,常常聽,聽就是薰習,慢慢自己有了信心,自己覺悟到,我要把我自己本有的這麼多的真善美慧,我要把它找出來,我要讓它恢復。我何必受這些煩惱,何必造這些業?造業的時候,又冤枉搞這些三途六道的輪迴,這就是佛經上常說的可憐憫者。沒有這個事情,你搞這個,多可憐!如果真有,不可以說你可憐,說你可憐,未免太殘忍,那是不應該的。根本就沒有,你受這些委屈,確實是沒有,這才叫可憐。

  下面一句說,『此大名稱諸聖人』,這個兩句是總結「所因」。「此」是指上面所說的,「大名稱諸聖人」是指的阿羅漢、菩薩、佛,這是大聖人。阿羅漢沒有執著,菩薩沒有分別,佛沒有妄想。妄想是什麼?起心動念,叫妄想。起心動念裡面還沒有分別、還沒有執著,那是菩薩,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佛是起心動念都沒有。不起心動念,真的,不是凡人能做到,釋迦、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的,那是不起心、不動念。我們起心動念有,如何能做到不分別、不執著,這是什麼?這是在十法界裡面的功夫,有功用道。到明心見性,什麼時候明心見性?不起心、不動念就明心見性。起心動念,你的心不明,你的性見不到;換句話說,你自性裡面智慧德相透不出來。

  我們講阿羅漢、諸菩薩都很有受用了,那是透出來的,透的怎麼樣?不是清淨的,不是圓滿的,但是比我們一般凡夫高明太多了。譬如佛眼能見遍法界虛空界,極微塵裡面的世界他都看到,阿羅漢見不到。講宿命通,阿羅漢只能夠知道五百世,五百世以上他就不知道;菩薩知道,但不能夠徹始徹終;徹始徹終,佛知道,佛才圓滿。智慧能力,菩薩比阿羅漢強,比佛不如。但是你要記住,他統統都是佛,就是沒放下。我們今天學了佛,學了佛怎麼樣?一點都沒放下,這種情形,學跟沒有學沒有兩樣。但是有個好處,阿賴耶識裡頭佛的種子種下去,這也很難得。也就是說,你將來肯定會成佛,就是你肯定有一天會放下。什麼時候放下?你必須在六道裡頭,在地獄裡面受盡苦頭,「算了,我放下吧!」你要吃不少苦頭,要受盡很多辛苦。我們相信你一定會有一天會放下的,這是事實真相。

  這些聖人我們不要羨慕,為什麼?我們跟他沒有兩樣,只是說他放下,我沒放下。我如果今天徹底放下,你就超過聲聞、超過菩薩,阿羅漢、菩薩所不及。那有人問,放下是不是一切事都放下?不是的。把事都放下,給諸位說,那是阿羅漢,小乘。大小乘這一點不一樣,大乘人是心裡面不著痕跡,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事上面完全為一切眾生服務,就是普度眾生。持不持戒?持戒,持得很嚴。為什麼?表演,表演給眾生看的。實在就是北京師範大學大門口掛的那個牌子,八個字,「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是菩薩。我到學校去參觀,看到這八個字,我告訴校長,這是《華嚴經》上的。他們聽了都愣住,《華嚴經》上所學的就這幾個字。

  我們好學,做出好學的樣子,做出尊重別人的樣子,敬愛別人的樣子,關懷別人的樣子,幫助別人的樣子,就跟唱戲一樣。做得很逼真,心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作而無作,無作而作,菩薩。如果你覺得我做了多少好事,你是凡夫,為什麼?你妄想分別執著全有。做的比什麼人都做得好,最好的榜樣,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佛,佛示現的。你知道嗎?釋迦牟尼佛就給我們做樣子,從投胎,出世,小時候養尊處優,出來遊玩的時候看到生老病死,有了感觸。再出家,現在人講出走,他父母也不知道,半夜偷偷的跑掉,到外面苦學十二年。不都是做樣子給我們看嗎?這要懂得。這叫什麼?我們今天講大慈大悲,憐憫眾生,救度眾生,幹這個事情。

  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受盡辛苦,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過那種生活,不是過短時間,過一輩子。從十九歲開始到他七十九歲圓寂,過一輩子,哪有一天過好日子的!我們認為很苦,為什麼會很苦?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很苦。他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得大自在,他比什麼都快樂。他樹下一宿跟天宮裡面的享受沒有兩樣,我們凡人無法知道。跟他一起的那些學生都不是凡人,至少他們執著沒有了,這是至少。在我想像當中,不但執著沒有,分別也沒有,充其量起心動念沒有斷,真菩薩,不是假菩薩。所以經上講,這些人都是大阿羅漢,大阿羅漢是什麼人?法雲地的菩薩。阿羅漢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叫無學,無學就是畢業了。小乘四果畢業了,大乘畢業是法雲地菩薩,稱大阿羅漢。大阿羅漢上去是等覺菩薩,你說那個地位多高!在這個境界裡面,起心動念沒有了。

  所以,這些聖人他們為什麼能做到?底下說『三昧解脫神通力』,這句話把這個道理給我們說出來。清涼大師給我們說「結用所因,略辨三門」。第一個就是「三昧力」,前面講過,因陀羅網三昧門。第二個意思,「不思議解脫力」,解脫就是自在。解現在叫解放,解就是解放,把什麼解放?煩惱,就是把無明、塵沙、見思解掉。脫是什麼?脫六道輪迴,脫十法界,脫離了,回歸到一真法界。這是什麼力?不思議。思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議是什麼?還是妄想分別執著。不思議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統統放下,這個解脫力是你的德。佛說了,你本來就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德,是你本來有的。因為你現在有思,一天到晚胡思亂想,一天到晚胡說八道,所以全沒有了,這個解脫力沒有了。

  修行人,你看很多修行功夫得力,他用什麼方法?止語。止語是什麼?不議,不說;但是還有亂想,不說了。不說了,到最後念頭就少,妄念就少,為什麼?他不說話。所以止語是好方法。百國興隆寺的道場我沒有去過,聽說很殊勝,有三百多人在那邊念佛共修,非常如法。這裡頭有一個祕訣,就是全部止語。止語有好處,至少是非人我沒有了,沒有人講是非,所以它道場清淨,這是個方法。

  我們要學從哪裡學?道場有很多事情,少說廢話,不是辦事,不說話。你能做到這個樣子,我相信一個月的時間,你自己會覺得你有很大的進步。你身心清淨,智慧增長,看人看事會跟從前不一樣。以前糊塗,現在能看清楚。不必要講的話不要說,辦事情一定要說的,那是要做事情;不是在辦事的時候一句話不說,不該說的話更不要說。我們念佛人就是一句佛號,出聲可以,不出聲,默念也可以。所以這不思議解脫力,關鍵在不思議。說明白了,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的德能自然現前。

  最後一個,「神通力」,「幻通自在」,沒有一樣不通達。也就是說,你教化眾生、你辦事都會辦得非常圓滿,讓一切眾生跟你接觸到都生歡喜心,都會很尊敬你,這神通力。神通力在哪裡?下面有十八首頌,講供養的神通,這統統講到我們日常生活,舉出很多例子。這很多例子裡面一樣一樣我們都可以學習。今天時間到了,下一堂課我們就學幻化的神通。

#